冠心病是由于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病症。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冠状动脉位于心脏表面,是专门为心脏心肌本身供血的血管。它分为左右两条。左侧为左主干,右侧为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又分成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左前降支 左主干正面观右冠左回旋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由于其创伤小、疗效明显,目前在全世界越来越广泛应用。不需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和全身麻醉。医生经皮肤穿刺动脉(胳膊或腿),在X线下通过导管等器械,对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治疗,使血管管腔恢复,血流重新畅通。最常用的是球囊扩张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图示:局麻后,医生将导管(一根长的、中空的、柔软的管道)插入您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在导丝的引导下穿过动脉定位在梗阻或发生狭窄的冠状动脉处进行治疗球囊扩张术是将球囊送到冠脉狭窄病变的地方,用压力泵加压使球囊膨胀,挤压狭窄的斑块,使管腔扩大、血流通畅的方法。支架置入术是在球囊扩张后,将支架送至血管病变处,用以防止动脉回缩,保持管腔通畅,增加血液供应。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方法。药物洗脱支架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学上的又一次革命。其原理是在裸金属支架表面涂上微量药物,这些药物在血管壁组织中慢慢释放,阻止重新阻塞动脉的疤痕组织生成,进一步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什么情况下应考虑冠脉介入治疗?心绞痛经积极药物治疗后,病情仍然不能稳定虽然心绞痛症状较轻,但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明确,狭窄病变显著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术后心绞痛复发,冠状动脉管腔再狭窄急性心肌梗死12小时以内冠脉介入治疗的三大误区一是久拖不愿做手术,使心脏长期缺血,心功能不全,导致治疗不及时或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二是认为放了心脏支架就万事大吉,血管可以永远保持通畅了,因此饮食、用药、抽烟喝酒等方面随意放松,结果导致病情复发。三是对冠心病过度恐惧,不需要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却盲目要求医生放置血管支架。心脏介入手术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科学选择治疗方法。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吗?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PCI的操作成功率已经达到95%以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5%以下,其中严重并发症更低于1%。药物涂层支架的问世,使得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下降了至少20%,支架内血栓比例与金属裸支架相似,大约不到1%。总体来说,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从手术过程看,无论经手臂桡动脉途径,还是经大腿股动脉途径,手术操作导致的并发症几率非常低,特别是在有完善设备的较大的医院和导管室,由有经验的手术医师进行手术,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介入治疗作为有创的诊断治疗手段,还是有风险的!每一个患者的自身条件和身体状况不同,病情变化等诸多因素有时在术前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在术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如何进行术前准备?介入术中出现不适感,不用紧张桡动脉穿刺时,部分患者可以感到穿刺处有疼痛、麻木和酸胀感。但都不剧烈,都能忍受,不用担心。术中大部分病人没有不适感,在球囊扩张或支架撑开时,因短暂阻断血流,少数病人可有轻微的胸闷、胸胀或疼痛,但时间很短,在球囊抽瘪后,不适症状就会消失。个别情况下,放置支架挤压分支小血管,或者放完支架后血流偏慢,病人胸闷、胸痛时间要长一些。不用担心,医生会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治疗。术中医生会在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有些病人会感到轻微头胀。如何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中医生会随时与您沟通,询问您的状况和感觉。您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配合,包括深呼吸、屏气、体位、咳嗽等。术中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及时给予必要的治疗。术后应该注意什么?适量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一般术后24小时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术后2小时内尿量最好能达到800毫升。术后即可进食,饮食不宜过饱,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蔬菜水果,24小时内尽量不吃高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压迫止血:如为大腿股动脉穿刺,局部需用沙袋压迫6-8小时,平卧8-24小时,尽量不要弯曲和移动该侧大腿,以免穿刺处出血。如采用桡动脉穿刺,术后应抬高前臂,一般6小时可解除绷带加压。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的改变,是否有剧烈疼痛。注意穿刺压迫的地方有无渗血和血肿。术后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增减药量。由于治疗需要,还需进行心电监测、静脉输液等。术后24小时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术后24小时很关键,如有不适,请立即与医护人员沟通穿刺部位轻微疼痛:不用紧张胸部不适感:除外心肌缺血后可以继续观察,大多数症状短期内可自行缓解。腹胀、腰痛、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失眠等症状:可能与活动受限,使用造影剂有关,经过处理1~3天可缓解。介入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斑或硬结:如发现穿刺处硬结突然增大、压之疼痛明显,此时需立即通知医生,重新压迫包扎止血,再平卧12-24小时,必要时还需停用部分抗凝药。出血:介入后对于不明原因的心慌、出汗、乏力和面色苍白、心率增块、血压降低都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如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术前一定要尽可能提供给医生相关信息,便于医生选择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药物过敏 :个别人会对造影剂过敏。表现为眼部发痒、皮疹、皮肤潮红、皮肤瘙痒等轻型症状,经过一般脱敏治疗就可控制。出院后该如何康复?结束了住院治疗,家庭休养是恢复的关键。置入支架只是针对你最严重的地方采取措施,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支架术后仍需对危险因素加强控制,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需要遵医嘱坚持服药、定期随访、饮食、运动及良好心态的调整。教育和心理调整教育掌握知识是减少并发症、挽救生命的关键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防治冠心病的根本心理调整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心境平和,乐观开朗,避免情绪激动遇有不顺心的事情,适当发泄一下,可以适度舒解压力,对健康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心脏病患者心脏本身就比正常人脆弱,过多的生气和动怒都是有害的,要自我调整,需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何时术后复查?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都会服用抗凝、调脂、扩管及治疗并发症的药物,以便巩固治疗效果。出院后复查是在院治疗的继续,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复查手术疗效、调整药物剂量及尽可能早发现、早处理新发的病症。建议出院后1-6个月内每月复查一次,6个月后可延长至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支架术后没有症状也应该在9-12个月造影复查,以便明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及冠脉新发病变,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如果有症状应随时到医院检查。如何长期科学服药?1. 防止血栓的药物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有防止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作用,可防止术后再狭窄。一般要终生服药,推荐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建议置入药物支架后坚持服用1年甚至更长时间。推荐服用剂量为75mg/日。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引起血细胞下降,需定期抽血化验。2.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药物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这类药物不仅降血脂,还可对抗炎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破坏血管壁的疾病,防止动脉硬化进程有重要作用。调脂药物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斑块进展,对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能动摇。要听从医生的指导,以化验结果为依据调整该药物剂量,千万不能草率停药。3.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减轻心脏负担的药物-受体阻滞剂: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主要作用是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抑制心律失常,降血压。是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基本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心跳慢。心率<50次/分或血压降低时减药或停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雷米普利、培多普利等,主要用于改善心肌和血管壁构造,延缓动脉硬化进程,特别是合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患者要长期服用。主要的副作用是咳嗽,严重者可考虑换药。硝酸脂类药物: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绞痛症状,还可保护内皮功能,对血运重建术后保持冠脉通畅有益。均衡饮食 专家建议心脏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做到“三多三少”。总的饮食原则是低盐、低脂、也就是清淡饮食。“三多”,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糙米等;多吃豆制品;多吃不饱和脂肪酸(鱼类、植物油等)。“三少”,即少脂、少食、少盐。少脂,即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类食物,避免引起肥胖、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少食,即每日应控制总热量,达到或维持合适体重,少食多餐,以免加重胃肠负担而引发心脏病;少盐,即每天盐摄入量<6克,少食或不食腌制食品,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另外,要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为维护支架不出现再堵塞、防止冠脉不再发生新病变,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坚持规律的运动运动的时间和方式:支架本身对活动没有任何影响,一般支架术后1~2周就可恢复正常运动。选择较缓慢、柔和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慢速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量应适当,根据自己的心脏状况来决定,运动结束后以不感到疲劳为好,不要刻意、死板的按书上要求的心率目标和时间来锻炼,勉强坚持只能增加心脏负担,使心脏功能恶化或者诱发心绞痛。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久坚持。不要晨练,宜在下午或傍晚进行,避开心脑血管病好发作的高峰时间运动前不要吃太饱,饭后不要马上运动,以免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环境温度不可过热或过冷 ,诱发心绞痛发作合理安排工作无心肌梗死者支架术后1-2周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有心肌梗死者支架术后1个月可以恢复轻便工作,要看自己的体能、工作强度和压力等综合因素 。需要时调换到体力活动不太重的工作岗位有一些工种不再适合,应该调换岗位,如高空作业、飞行员、驾驶员、重体力劳动和强刺激高度紧张的职业等工作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停止心脏病发作的报警信号胸部不适-大多数心脏病发作前都有心前区不适,有胸痛、胸闷或咽部紧缩感,持续数分钟,或者反复出现其他部位的不适-疼痛可向左肩背部、无名指、小手指、颈部、下颌放射及胃部不适呼吸短促、憋气-这种感觉大多伴随有胸部不适,且多在胸部不适之前发生其他信号-突然出冷汗、恶心或者头晕头疼甚至晕厥等如果您或者身边的人出现胸部不适,尤其是有一种或者更多的其他症状,请在五分钟之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立即去医院急诊就诊。(拨打急救电话通常是挽救生命、获得迅速救助的最快途径。)
一.早期避免起搏器植入侧剧烈活动起搏器植入的病人,术后生活基本可以恢复到病前的水平,生活、工作、旅行都不受影响。但是在起搏器植入的前3个月,为了减少电极脱落风险,建议起搏器植入侧的肢体尽量保持休息,可有小范围活动,但应当避免提重物、大幅度或者快速、短促的运动(比如打球、游泳、跑步等);3-6个月后,活动量可逐渐加大并恢复到病前水平。通常6个月后可以做大部分普通运动。二.防止社会环境对起搏器的影响起搏器在体内可受到在外部电场或磁场的影响而发生功能障碍,如不慎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1.家庭及工作环境:多数家用电器在保证良好接地状态前提下都是可以安全使用,比如洗衣机、电吹风、电熨斗、冰箱、电视机等。而手机、耳机等建议起搏器植入的对侧使用,比如起搏器装在左侧,可以选择右手接打电话。但应避免电磁炉使用;电热毯、电按摩器等有漏电风险的电器应避免使用;高压电场、雷达等均对起搏器有影响,应避免接触。2.出行:起搏器植入患者可安全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机场安检设备不会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但起搏器可触动安检的金属探测报警器,这就需要提前向工作人员解释,提前出示起搏器ID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雷雨天气应尽量减少户外逗留。3.医疗环境:许多医疗操作可能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就医时,务必提前告知医生自身装有起搏器,可尽量避免磁疗、热透疗法、磁共振、手术电刀、除颤仪、超声碎石、射频消融术等对起搏器有干扰的操作或设备。尽管目前大部分起搏器植入患者并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但随着可兼容核磁共振的新行起搏器问世,这一限制将逐渐打破,未来起搏器植入患者可安全接受磁共振检查。4.起搏器的保护:注意起搏器植入处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直接撞击,避免按摩,洗澡时避免用力揉搓,建议一手固定起搏器,另一只手清洗皮肤。三.起搏器植入后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后仍需服用治疗心脏疾患的药物,起搏器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起搏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带来少些许不便,但这些不便大多都可以克服。起搏器的植入并非限制了您的生活,而是带给您更好的生活体验以及更优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不适。最后提醒广大起搏器植入患者,外出和就诊务必随身携带起搏器随访卡,方便您的随访和诊疗。本文系樊晓寒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 危险因素:1、主要因素:年龄性别(>40岁男性)、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2、次要因素:职业(体力劳动少)、饮食(高脂、高胆固醇类)、肥胖、性格、遗传、体内缺乏一些微量元素、用药二、 自救:1、静卧:镇静、冷静、安静,尽量放松、避免精神刺激;采用平卧或半卧位,避免用力,不随意搬动2、服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及阿司匹林(方法是不喝水、不下咽,让药在舌下融化),原因在于舌下静脉非常丰富,药易于吸收3、呼救(拨打120电话),有条件者吸氧三、 预防与保健:冠心病的常见诱因包括:情绪激动、饱餐、过度劳累、寒冷、用力排便、吸烟、饮酒,要想很好地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必须尽量避免诱因的发生1、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对任何事都有良好的心态2、饮食(1)少量多餐,禁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少吃冷饮(2)睡前勿进食,防止超重(3)改善饮食结构:忌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饮食,宜多吃鲜新的蔬菜、水果(苹果、甜橙、香蕉、山楂)、豆类(大豆、豌豆、蚕豆、赤豆、绿豆)、黑木耳、蘑菇、洋葱、玉米、冬瓜、鸡蛋(每天一个为宜,勿过多),适量饮茶(不宜在睡前饮用)、喝酸奶(其内含有大量牛奶因子,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牛奶(低脂)等。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3、控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常备可以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以备急需4、适当活动:例如散步、打拳、做操等,以循序渐进为原则5、注意保暖6、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促进肠蠕动的方法:每餐进食后1-2小时按摩腹部20分钟可促进肠蠕动。同时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7、戒烟戒酒,不喝咖啡或浓茶8、遵医嘱服药9、睡姿:血压高者——加枕平卧、枕高15cm 有心脏病者——右侧卧,严重者半卧位,不能左侧卧或俯卧睡前不宜多看书报或写作,更不宜看惊险或紧张的电视、电影四、运动锻炼:对于冠心病患者,宜作定量耐力运动,主要指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有大肌群参加的持续性周期性运动 1、步行:以步行为锻炼项目者,每次可散步45~60分钟,或每日步行1000~2000米,中间穿插快速步行(每分钟100步以上的快速步行,可使心率达100~110次/分)。步行时要步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倒 2、慢跑:慢跑时应先做好准备运动,穿合脚的运动鞋,跑步时保持轻松的步伐,注意地面和周围环境,防止失足跌伤,慢跑中也可交叉进行步行,跑完步后可缓步慢行,或做肢体活动、体操等运动 3、骑自行车:锻炼时应将车座高度和车把弯度调好,行车中保持上身稍前倾,避免用力握把,宜在运动场内锻炼。如有条件可应用功率自行车在室内进行运动锻炼,它的优点是运动量标准化,便于观察比较 4、游泳:体力较好、原来会游泳、具有条件可以长期坚持者,可以从事这项体育锻炼,但应做好准备运动,并应避免运动时间过久,以防止肌肉痉挛其它锻炼项目还有太极拳、体操及气功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5、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对冠心病病人有益,但进行不当,给冠心病病人带来的危害也屡见不鲜。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咖啡等两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一小时内进餐(2)运动前不喝酒不吸烟;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的运动(4)大运动量锻炼时,应避免穿得太厚,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5)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沐浴,至少应在休息15分钟后,并控制水温在40℃以下,因为全身浸在热水中,必然造成广泛的血管扩张,而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6)高温高湿季节应减少运动量心绞痛患者一、 心理指导: 告知病人需保持良好心态,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食、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诱发和加重病情。病人常因不适而烦躁不安,且伴恐惧,此时鼓励病人表达感觉,告知尽量做深呼吸,放松情绪才能使疾病尽快消除二、 饮食指导: 减少饮食热能,控制体重;少量多餐(每天4~5餐),晚餐尤应控制进食量,提倡饭后散步,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过饱;减少脂肪总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单糖和双糖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戒烟戒酒在食物选择方面,应适当控制主食和含糖零食,多吃粗粮、杂粮,如:玉米、米仁、小米、荞麦等;禽肉、鱼类,以及核桃仁、花生、葵花子等硬果类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可多食用;多食蔬菜和水果,不限量,尤其是超体重者,更应多选用带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番茄、茄子和带酸味的新鲜水果,如苹果、桔子、山楂,提倡吃新鲜泡菜;多用豆油、花生油、菜油及香油等植物油;蛋白质按劳动强度供给,冠心病患者蛋白质按2克/千克供给。尽量多食用黄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干、百叶等,其他如绿豆、赤豆也很好禁忌食物:忌烟、酒、咖啡以及辛辣的剌激性食品;少用猪油、黄油等动物油烹调;禁用动物脂肪高的食物,如猪肉、牛肉、羊肉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脑髓、贝类、乌贼鱼、蛋黄等;食盐不宜多用,每天2~4克;含钠味精也应适量限用三、 作息指导: 制定固定的日常活动计划,避免劳累。避免突发性的劳力动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如凌晨起来后活动动作宜慢。心绞痛发作时,应停下所有活动休息。频发或严重心绞痛病人,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应卧床休息四、用药指导:1、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1)心绞痛发作时可用短效制剂1片舌下含化,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持续半小时;勿吞服。如药物不易溶解,可轻轻嚼碎继续含化(2)应用硝酸脂类药物时可能出现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继续用药数日后可自行消失(3)硝酸甘油应贮存在棕褐色的密闭小玻璃瓶中,防止受热、受潮,使用时应注意有效期,每用6个月须更换药物。如果含服药物时无舌尖麻刺烧灼感,说明药物已失效,不宜再使用(4)为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所引起的晕厥,用药后病人应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长期反复应用会产生耐药性而效力降低,但停用10天以上后,复用可恢复效力2、对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时,应指导病人(1)不能随意突然停药或漏服,否则会引起心绞痛加剧或心肌梗死(2)应在饭前服用,因食物能延缓此类药物吸收(3)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等3、钙通道阻制剂 目前不主张使用短效制剂(如心痛定),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五、特殊及行为指导:1、寒冷刺激可诱发心绞痛发作,不宜用冷水洗脸,洗澡时注意水温及时间。外出应戴口罩或围巾2、病人应随身携带心绞痛急救盒(内装硝酸甘油片)。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保持安静。及时使用硝酸甘油制剂,如片剂舌下含服,喷雾剂喷舌底1—2下,贴剂粘贴在心前区。如果自行用药后,心绞痛未缓解。应请求协助救护3、有条件者可以氧气吸入,使用氧气时,避免明火及急剧碰撞4、病人洗澡时应告诉家属,且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以防发生意外5、与病人讨论引起心绞痛的发作诱因,确定需要的帮助,总结预防发作的方法六、病情观察指导:注意观察胸痛的发作时间、部位、性质、有无放射性及伴随症状,定时监测心率、心律。若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疼痛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者,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先兆,应立即就诊七、出院指导:1、减轻体重,肥胖者需限制饮食热量及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避免采用剧烈运动防治各种可加重病情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甲亢等。特别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大多数可继续正常性生活,为预防心绞痛发作,可在1h前含服硝酸甘油1片3、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以备急用,病人及家属应熟知药物的放置地点,以备急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心理指导:本病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因剧烈疼痛而有濒死感,又因担心病情及疾病预后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护士应陪伴在病人身旁,允许病人表达出对死亡的恐惧如呻吟、易怒等,用亲切的态度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解释先进的治疗方法,监护设备的作用二、饮食指导:急性心梗2~3天时以流质为主,每天总热能500~800千卡;控制液体量,减轻心脏负担,口服液体量应控制在1000毫升/天;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蛋白质高食物纤维饮食,脂肪限制在40克/ 天以内,胆固醇应<300毫克/天;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过猛;病情稳定3天后可逐渐改半流质、低脂饮食,总热能1000千卡/天左右。避免食用辛辣或发酵食物,减少便秘和腹胀。康复期低糖、低胆固醇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钾的食物,伴有高血压病或心衰者应限制钠盐摄入量在食物选择方面,心梗急性期主食可用藕粉、米汤、菜水、去油过筛肉汤、淡茶水、红枣泥汤;选低胆固醇及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可食用的有鱼类、鸡蛋清、瘦肉末、嫩碎蔬菜及水果,降脂食物有山楂、香菇、大蒜、洋葱、海鱼、绿豆等。病情好转后改为半流质,可食用浓米汤、厚藕粉、枣泥汤、去油肉绒、鸡绒汤、薄面糊等。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或进软食,如面条、面片、馄饨、面包、米粉、粥等。恢复期饮食治疗按冠心病饮食治疗禁忌食物:凡胀气、剌激性流质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限制食盐和味精用量三、作息指导:保证睡眠时间,2次活动间要有充分的休息。急性期后1-3天应绝对卧床,第4-6天可在床上做上下肢被动运动。1周后,无并发症的病人可床上坐起活动。每天3-5次,每次20分钟,动作宜慢。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延长。第2周起开始床边站立→床旁活动→室内活动→完成个人卫生。根据病人对运动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第2周后室外走廊行走,第3—4周试着上下一层楼梯四、用药指导: 常见治疗及用药观察如下:1、止痛 使用吗啡或哌替啶止痛,配合观察镇静止痛的效果及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2、溶栓治疗 溶栓过程中应配合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注意胸痛情况和皮肤、牙龈、呕吐物及尿液有无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3、硝酸脂类药 配合用药时间及用药剂量,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疼痛有无缓解,有无头晕、头痛、血压下降等副作用4、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药物宜餐后服。用药期间注意有无胃部不适,有无皮下、牙龈出血,定期查血小板数量五、行为指导:1、大便干结时忌用力排便,应用开塞露塞肛或服用缓泻剂如口服果导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2、接受氧气吸入时,要保证氧气吸入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改善缺氧状态的效果,同时注意用氧安全,避免明火3、病情未稳定时忌随意增加活动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肌梗死4、在输液过程中,应遵循医护人员控制的点滴速度,切忌随意加快输液速度5、当病人严重气急,大汗,端坐呼吸,应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两腿下垂,有条件者立即吸氧。并应注意用氧的安全6、当病人出现心脏骤停时,应积极处理六、病情观察指导:注意观察胸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向他处放射;配合监测体温、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及电解质情况,以便及时处理七、出院指导:1、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作息定时,保证充足的睡眠。病情稳定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6周后可每天步行、打太极拳。8-12周可骑车、洗衣等。3-6个月后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但不应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或工作量过大2、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服3、饮食宜清淡,避免饱餐,忌烟酒及减肥,防止便秘4、坚持按医嘱服药,随身备硝酸甘油,有多种剂型的药物:如片剂、喷雾剂,定期复诊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尤为重要,吃的健康的就可以预防和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吃的不正确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都与过胖、饮食过咸、活动减少等有关。因此饮食原则是给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低盐、低蛋白质、高钾、高维生素C、纤维素含量多的清淡食物。宜少食多餐、不能过饱,以减少心脏的负担。尤其要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虾子等能升高血脂的食物。多吃鱼、奶、豆制品,大豆蛋白既能提供所需蛋白质,又可降低胆固醇。少吃糖果、点心和主食,多吃粗粮蔬菜。盐可改变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应严格限制,每日在2克左右或10ml酱油为宜。有水肿者要控制饮水。避免烟、酒、浓茶、辛辣调味品,忌用生萝卜、土豆产气食物,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营养素的分配应以早餐为主,午餐稍次,晚餐最少入睡前要限制进食。 (1)严禁暴饮暴食。当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利于消化和吸收,血液大量分布于胃肠道,导致其它组织血供相对减少,外周血压有所下降。当血压下降突然而明显时,可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时冠心病病人易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因此,饮食应有节制,一次只吃八成饱,特别晚餐不宜太饱。 (2)适当控制食物总热量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以低热量膳食为主。病情较轻者,也应注意控制饮食,否则会引起肥胖 ,高脂血症等,这些都是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热量摄入主要是限制动物性脂肪。胆固醇较高和多糖的食物;可进食植物油,淡水鱼,鸡。 (3)不可吃太多的盐,食盐过多,体内组织中会积聚过多的液体,从肉及豆制品;可多食能够降低胆固醇的事物,如大蒜、洋葱、香菇、海带等而使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对于高血压,水肿或心衰病人,每日食盐较好不要超过2~3克。 (4)服用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钾的补充。适当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芹菜、韭菜、竹笋、豆芽、香蕉、苹果、橙汁等,其中所含的维生素B1及维生素C可保护心肌。 (5)忌烟、酒,少吃辛辣之品。因为烟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并诱发心绞痛。食物应易消化,避免胃肠刺激。 民以食为天,食以健康为先。所以健康饮食很重要。在中国,有多少病是吃出来的,所以只要控制的住嘴,我相信心血管疾病时不会找上你的。 本文系张大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下面针对患者最关心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1、为什么会得房颤?房颤归根结底是心房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纤维化而产生了异常的电活动,而且,由于解剖特点,使得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左房。一般房颤的发生大多经历了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房速-房扑-阵发房颤-持续房颤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当然,这个过程的进展快慢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需要数十年,有人在很短时间之内即可达到持续性房颤阶段。总体而言,只要活得足够长寿,人人都有得房颤的可能。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包括基因变异、甲亢、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长期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也是常见原因。一些患者会在较年轻的阶段就发作,最年轻的甚至10来岁即发生,一般来说,发病越早,和基因变异的关系越大。近年来,长期酗酒引起的房颤越来越多,这一类型房颤比较难治,即使做手术效果也比一般人差。临床上大多数房颤患者往往找不到一个单一明确的原因,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特发性房颤。接受心脏外科手术之后早期有些病人会出现房颤,不过,这种房颤往往是心脏手术引起的,过后可能会消失很长时间不再发作。2、房颤都有哪些症状和危害?房颤的症状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心慌心跳,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部分人会多尿,之后因低钾而较长时间自觉乏力。但这些症状变化较大,很多人往往这次发作有症状,下次又似乎不明显,甚至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只是在例行体检或者因为别的病就诊才偶然发现房颤的。房颤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是平常心跳偏慢,但房颤发作时则比较快,我们称之为慢快综合症,也有部分患者平常心跳基本正常但房颤发作又转正常的时候出现心脏停跳几秒,甚至导致晕倒或者眼前发黑。其原因在于心房有左右两个,右心房上长着负责正常心跳的窦房结,如果右房有纤维化病变,就导致窦房结功能降低,出现窦缓或者窦性停搏,而左房的纤维化病变就会导致房速、房扑房颤等。多数患者的房颤在劳累、饮酒之后以及夜间容易发作,但这种发作模式一般不固定,对诊断治疗也不重要。有的病人以为发病的诱因和规律性很重要,其实对于治疗没有太大意义。房颤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导致脑梗塞,也叫中风。少数人也可能由于得了房颤引起心衰,喘不上气、躺不平、脚肿,等等,主要是房颤时心室率太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症状,是因为体检时才偶然发现房颤,这称为无症状性房颤。某种意义上说,无症状性房颤可能比有症状的房颤更危险,因为无症状就不会及时治疗,那么发生中风或者心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少患者都是发生脑梗塞以后才发现房颤的,造成了很大的遗憾。一些患者可能因此死亡或致残。3、房颤怎么诊断?房颤的诊断非常容易,只要在发作时做普通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捕捉到即可确诊,无需特殊检查。但可以做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血液化验等了解是否合并其他情况。如果房颤不需要用药就自己时发时停,称为阵发房颤,如果发作起来不用药就无法终止甚至用药也无效,就称之为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长甚至药物加电复律也无法转复,就被称为永久性房颤。4、得了房颤用什么药物治疗?房颤的治疗是个较棘手的问题。首先,应该尝试药物控制。具体怎么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药物。不过,必须清楚的是,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根除房颤,除非是少数因为甲亢或者、预激综合症、心脏手术后早期等原因引起的房颤,可能在这些情况解除之后不再发作。不过,药物确实可能使得某些病人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发作或者几乎不发作。但房颤病灶仍然存在,而且会继续发展,迟早还是会再发病。所以,对于房颤来说,用药等于是“维稳”,有些症状较轻、发生中风的危险不高、发作较少或者高龄、身体虚弱、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如果已经发生过脑梗塞或者医生评估脑梗塞风险比较高、发作时症状比较明显而且给生活和精神上带来比较大的压力、相对比较年轻或者因为房颤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等,这些患者就应该考虑导管消融,争取根治房颤。5、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怎么回事?冷冻消融如何?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近20年得到普及的技术。总体上来说是安全、微创的介入治疗。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治疗的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它是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送入心脏内,对引起房颤的病变进行破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的术式几经演变,目前以肺静脉大环隔离为主流,但也越来越发现其弊端,主要是成功率难以突破瓶颈,而且远期效果更差。对于阵发性房颤,一般来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有些患者可能发病不久心房病变就已经很严重。远期来看,目前主流的肺静脉隔离术的效果并不特别令人满意,特别是持续性房颤,如果做一次消融手术的话,目前国外报道5年以上成功率在15-50%之间。目前的肺静脉隔离术治疗范围比较局限,随着病情发展,会有新的病灶发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使用的消融导管难以形成安全的彻底的损伤。总体来说,发现得越早、左房越小、合并其他病越少的患者手术效果越好。一般阵发性房颤做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在高水平的中心可以达到80%左右,但持续性房颤一般就是30-50%左右,多数中心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独创的线性消融远期成功率居国际领先,但对于持续性房颤,以往的经验看一次手术5年后完全治愈的也只接近50%,其他患者只能达到改善。不过,最近一两年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改善,我们最近的成功率明显得到提高,阵发性房颤超过90%,持续性房颤的1年成功率也达到70%以上。房颤消融对医生的手上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过分追求效果,可能导致手术中发生危险,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脏破裂、中风甚至死亡。尤其是年龄大、左房大、身体虚弱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但成功率较低。如果注意偏重手术安全,消融效果又会打折扣。因此,先后出现了超声消融、激光消融、微波消融等等方式,但都被淘汰。目前只有冷冻球囊消融得以应用,但其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射频消融并无优越性,而且膈神经损伤和医源性房间隔缺损之类的并发症更多,但冷冻的优越性是对手术医生操作技术要求比较低,所以特别受到基层医院欢迎。近年来出现了内外科结合消融模式,这是我们阜外医院和欧洲个别医院率先实行的模式。所谓内外科联合消融,是指绝大多数符合条件的患者先在内科通过穿刺血管的方法进行心内膜消融,术后一般至少观察3月,如果不再发作或者基本不再发作,就属于治疗成功,观察或者服药观察即可。如果导管消融三月之后仍然频繁发作,甚至部分患者变成顽固的左房房扑或房速,就需要再次消融。此时就可以考虑选择外科,通过胸腔镜微创在心外膜消融,这样就实现了“内-外两面夹击”,效果一般比再次内膜消融要好,而且伤口也不大。反过来,有些患者由于合并一些特殊情况,只能进行外科消融或者最好先到外科消融,如果复发,再到内科消融。阜外医院二病区(原一病区)姚焰(内科)教授和十病区(原八病区)郑哲教授(外科)的团队联合推行此种国际先进的房颤消融模式数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功率可接近90%。当然,如果患者对外科手术有顾虑,仍然可以再次内科内膜消融。消融多次的患者并不罕见。总体来说,反复消融是安全的,成功率也能逐步提高,但经过5-7次消融的病例国内外都有报告。这一方面说明房颤病变的顽固性比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手术安全性比较好。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房颤消融的费用比较高,所以,反复消融确实患者负担较重。那为什么必须消融呢?其实,并非得了房颤就必须消融。由于经济等因素,绝大多数房颤还是使用药物保守治疗。具体哪些患者适合消融,以及具体怎么消融,需要到医院就诊后由医生综合判断并将利弊告知患者,及时医生判断患者应该手术并且身体情况可以耐受手术,也还需要患者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其他因素决定到底做不做以及什么时候做。至于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通过加热破坏房颤病灶的原理不同,它是通过低温冷冻来达到目的。由于人体是个恒温的“大温箱”,要冷冻到治愈的程度也不容易。目前看来这个技术的最大优势主要还是对医生有利,特别适合射频导管消融经验相对较少、导管操作经验和技能不太熟练的医生,使用冷冻球囊就比较容易。而且患者需要照射更大剂量的放射线和注射大剂量碘造影剂,冷冻技术目前只适用于房颤早期病情比较轻的阵发房颤,其效果和安全性也不比射频消融强,并发症要更多一些。而持续性房颤目前不建议冷冻消融。6、起搏器能否治疗房颤?不能。起搏器是通过监测心跳,发现心跳过缓时就给心脏一个电信号让它跳动,是治疗心动过缓的一种仪器。以往曾经探索过特殊起搏减少房颤发作,最终被认为收效甚微。房颤患者心律是不规律的,但绝大多数都偏快,或者总体平均下来在正常范围,所以不需要起搏器。少数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只能选择药物控制房颤,有些人服药后出现几秒以上的心跳停止跳动,这种情况有可能需要植入起搏器以“保驾”,但也要慎重,因为通过停药或者调整剂量,很可能就不需要安装起搏器了。对于那些平常心率偏慢,房颤发作时心跳又比较快(往往每分钟超过120次)的慢快型综合症患者,有两种治疗选择:一种是植入起搏器然后口服药物控制房颤,这一般适于年龄比较大、体质比较差或者房颤已经比较晚期的患者;另一种是消融治疗,我们的疗法一般是在消融时一并对左房自主神经进行干预,多年来观察发现多数患者术后平时心率从过缓变为正常,而房颤也治愈或者基本不再发作,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必须指出,部分患者的房颤并不那么容易根除。另外,对于那些房颤发作终止后心跳停跳导致晕厥的患者,理论上最好也是通过消融治疗房颤即可一举两得,否则就只能植入起搏器来防止晕倒,但起搏器不能治疗或者预防房颤。7、房颤消融之后需要注意什么事项?消融治疗房颤并非一劳永逸。因此,患者需要先耐心观察至少3个月,头3个月内复发属于常见情况,往往需要药物辅助。具体事项医生应该会在出院时给您详细的书面指导。3个月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消融。当然,有些患者是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发作,需要医生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以及何时再次消融。如果是做了肺静脉隔离术的患者,早期半月应该吃稀软的食物以避免严重的食管左房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发烧、晕厥和偏瘫,虽然发生率很低但非常凶险,一旦出现需要立刻与做消融手术的医生联系。有些患者可能在消融后感觉胸闷气短,特别是活动后,绝大多数在半年到1年后缓解。接受冷冻消融的患者术后因为膈神经麻痹导致呼吸困难的比例比较高,但多数能够恢复。个别患者还可以因为迷走神经受损而引起胃瘫,表现为呕吐,不能进食,需要及时就诊引流。8、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行导管消融,只能药物治疗房颤,需要注意什么?目前由于房颤消融费用高,效果并不特别理想,绝大多数患者都是接受保守治疗。这就需要到正规医院按照规范的指南进行。最重要的是防止脑梗塞发作,这需要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后给予打分,根据评分判断发生脑梗塞/也就是中风的风险究竟有多高,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抗凝治疗。另外,心率过快的患者需要服药控制心率,使其不会因为长时间过快影响心脏功能。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平均每分钟不应该超过120次,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即使超过120次一般持续几个月也是可以耐受的,不必过度紧张,建议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或者判断是否需要消融手术。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最近国家批准了两个新药,分别是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费用相对昂贵,但无需抽血化验,比较方便。
一、心脏血管视图二、动脉导管途径 三、心脏血管狭窄部位和X线显像四、球囊进入狭窄部位和球囊扩张五、支架进入及释放过程六、造影剂显像确认冠脉处理效果七、心脏支架术前后对照八、穿刺部位局部处理、手术结束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心病近年来成了热词,医生们也纷纷总结出了判断这种疾病的招儿:比如看耳垂褶皱、面相是否显老、有没有睑黄瘤等。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谈谈诊断冠心病绝对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哪些人需要做?哪些人不能做这项检查呢?一起去看看吧! 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 先来看看冠心病的定义。它是冠脉动脉(负责向心脏供血供氧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死)的心脏病。 冠脉造影是怎么做的? 冠状动脉造影多取四肢动脉为入路,尤其经皮穿刺桡动脉最常用,也可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见图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血管造影剂,通过特制的心导管经皮穿刺上肢桡动脉或者下肢股动脉,沿降主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 它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范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决定治疗方案(介入、手术或内科治疗),还可用来判断疗效(见图2,图3)。 如果你是以下人群之一,你的医生会建议做冠状动脉造影: 1、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病人。 2、有胸闷、胸痛症状,高度怀疑有冠心病病人。 3、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或外科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病人。 4、50岁以上需做重大手术的病人。 5、无法解释的心电图异常需排除冠心病的病人。 6、经冠脉CT检查有血管严重狭窄的病人。 7、运动心电图结论阳性者。 哪些人不适合做冠状动脉造影: 1、未控制的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2、未控制的高血压; 3、未控制的心功能不全; 4、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 5、发热以及感染性疾病; 6、凝血功能障碍; 7、造影剂过敏; 8、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9、急性心肌炎。 以上这些不是绝对禁忌证,而是相对禁忌证,如果这些情况存在,就必须评估得益与风险之间哪个更大一些。 术前准备 1、导管室设备、药品及工作人员。 2、患者抗凝准备(阿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肝素) 3、 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手术的知情同意书。 4、术前完善超声心动图、X片、生化、血尿便常规、凝血指标等检查。 5、备皮。 6、碘过敏试验。 7、留置针穿刺等。 术后注意 1、监测有无不适,注意心电图及生命体征等。 2、补足液体,防止迷走反射,心功能差者除外。 3、桡动脉穿刺径路在拔除鞘管后对穿刺点局部压迫4-6小时后可以拆除加压绷带。股动脉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可即刻拔管,常规压迫穿刺点20分钟后,若穿刺点无活动性出血,可进行制动并加压包扎,18-24小时后可以拆除绷带开始轻度活动。如果使用封堵器,患者可以在平卧制动后6小时开始床上活动。 4、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及杂音,穿刺的肢体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张力、温度及活动有无异常。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的加剧,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也与发达国家看齐了,自然人群中高血压发病率已达20%以上,并将继续增长。高血压是造成脑血管意外、心梗心衰、尿毒症等严重疾病的基础性病变,因此高血压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了。然而很多人对高血压治疗存在许多错误认知,亟需加以澄清。错误认识之一: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可以不治疗。的确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很高,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即使有一些头晕头痛等症状,也没有特异性,很多高血压患者因此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其实高血压程度和症状之间没有相对应关系,不是血压越高、症状越严重,只要高血压达到需要治疗程度,就必须治疗,不是根据有无症状而定。错误认识之二:经过治疗血压降下来了,就不需要继续治疗。很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降血压治疗后,血压监测到达正常水平后,就认为高血压好了,就可以停药了,不需要长期治疗。可常常停药不久血压反弹,甚至出现严重高血压并发症,后悔莫及!事实上,很多人发现血压升高已经不是早期,血管的病理变化已到不可逆程度,造成高血压因素也没有去除,一旦停药血压必定反弹,甚至更严重!我们建议高血压治疗必须坚持早期治疗、长期治疗。错误认识之三:长期吃降血压药物有危害,治疗期越长副作用越大!正是基于这样观点,很多高血压患者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敢长期治疗,时常自行停药。而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我们已经将许多副作用大的降血压药物淘汰了。目前常规使用的各类降血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这几大类药物,都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很长时间了,循证医学的事实是,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对人体器官功能并无不良影响,副作用基本都是可以耐受,而且长期治疗后,才能逐渐显现这些降血压药物对心、脑、肾及大血管的保护作用,防止这些人体重要器官因血压升高而受损。纠正了上述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后,我们提出高血压治疗的几个原则:高血压必须坚持早期治疗、长期治疗。只有早期治疗、长期治疗才能避免人体血管因长期压力升高而发生器质性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并避免发展成为血管硬化。保护了血管就就保护了我们人体重要器官,良好的血管弹性是预防心梗、脑梗、脑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延续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基础。高血压治疗必须坚持联合治疗。这里联合治疗侠义的观点是指,高血压治疗中的两种或以上药物的联合使用,因为高血压发病机理复杂,每个高血压患者身上就可能存在几种不同致病因素,而每种降高血压药物都只针对一种发病机理,因此往往几种药物联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尤其是严重高血压患者。联合治疗广义的含义是,高血压治疗需要综合性治疗,既要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物,也要针对造成高血压的致病因素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否则一味依靠药物是不行的。如长期精神紧张造成高血压,就需要联合进行心理行为治疗;严重打鼾患者造成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常常造成严重高血压,单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针对呼吸睡眠暂停这个根本诱因进行治疗。怎么样的血压需要降血压治疗呢?根据欧美国家大量临床研究结论,综合各方利弊分析,最近专家们提出,无论男女,无论收缩压舒张压,如果年龄小于60岁,只要血压大于140/90mmHg,就需要进行治疗;如果年龄大于60岁,那么血压大于150/90mmHg,才需要进行治疗。何种高血压药物是最好的降血压药物呢?只有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因素,选择合适的降血压药物,才是最好的降血压药物。根据大量临床经验汇总,我国居民采用钙通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这四大类降血压药物,都是合适的选择,当然一旦使用之后,还是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某些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a、老年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高、舒张压低、脉压大、血压波动大,尤其是高龄老人,因此很多老年人顾忌很低的舒张压而不敢用降血压药物。需要指出的是,降血压治疗既要考虑舒张压,也要关注收缩压,过高的收缩压(大于160mmHg以上)也需要治疗,因为不治疗危害也很大。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特点,选择利尿剂为基础,加上其他几种药物,以缓慢降压、小剂量起步,不追求过度降压、快速降压为宜。b、青少年高血压:现在青少年患上高血压其实不少见,但很多家长不接受不愿意小孩子长期服用降血压药物。对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我们建议先要做全面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即排除某些疾病造成高血压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如果最后确定是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的话,治疗是必须的。当然治疗性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首选,如缓解学习压力、适当活动、限盐、减肥等,但如果效果不佳,药物治疗就必须考虑。c、孕产妇高血压:其实由于怀孕关系,生理状况发生很大变化,血压容易升高,而孕高症更是一种严重疾病,威胁母子安危,需要小心处理。当然,对于高血压孕妇,药物选择需要格外小心,尤其是早孕期。目前已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孕妇是不合适的,至于其他几类降血压药物,目前尚无依据对于孕妇有特别禁忌,具体选择药物,可根据不同孕期,咨询产科及内科医师再定。本文系许之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注意休息,避免感冒、避免情绪激动,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并保持大便通畅;支架植入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至少联合使用12个月,阿司匹林建议长期服用,服用期间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牙龈有无出血点及大便有无带血,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他汀类药物也建议长期服用,因他汀类药物有肝脏损害、肌溶解等副作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脏功能、肌酶,建议出院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肝功能、肌酶及血脂,如出现明显肌肉酸痛或者乏力及时就医;低密度脂蛋白(LDL)在1.8mml/L以下,才算达标;倍他乐克如无禁忌症也建议长期服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肌耗氧,达标心率为55-60次/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复查心脏彩超,以了解心脏功能变化及心腔有无附壁血栓。本文系艾永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