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冲洗——泪道阻塞诊断治疗二合一。泪道冲洗是先天性泪道阻塞、新生儿泪囊炎必要的诊治手段。我们儿童医院眼科每年都要为数千个这样的“泪眼”宝宝做泪道冲洗,最小的仅生后数日。 许多家长因为心疼自己的宝宝,怕宝宝受罪,不愿早期为宝宝做泪道冲洗和泪道疏通手术。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延误了治疗时机,加重宝宝泪道炎症和阻塞程度,等孩子岁数很大再做泪道冲洗和疏通手术,效果很不理想,有些孩子甚至反复经过多次泪道手术,孩子痛苦不说,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泪道功能已经不能恢复正常。 泪道冲洗的目的: 1、用于检查泪道是否通畅。如是完全阻塞还是部分阻塞或狭窄。 2、初步明确泪道阻塞的部位以及有无其他泪道先天异常。如阻塞是位于泪小管、泪总管还是鼻泪管,是否有泪小点缺如、泪小管闭锁等。 3、引流清洁泪道内大量的脓液粘液,同时泪道注入抗生素控制炎症蔓延。 4、泪道冲洗可以将部分患儿鼻泪管下端阻塞的薄膜冲破,使泪道通畅。 所以我们建议如发现宝宝有流泪、分泌物多的症状,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泪道冲洗,生后一直到2-4个月是泪道保守治疗最佳时期,早一点明确诊断后,定期进行泪道冲洗引流脓液,加上家长每日积极地进行泪囊区按摩和点药,可促进泪道早日畅通。 家长认为“宝宝不停地动、哭闹,检查极其不合作,泪道冲洗对宝宝会造成伤害”,其实是多余的担心。我们儿童医院眼科有专门固定患儿身体的小包被和固定患儿头部的小头托,既可以制动,又不会对患儿身体过度施压造成伤害。给宝宝做冲洗的针头是眼科用针最细的,同时针的头部又是圆钝的,既能很顺利地进入孩子纤细的泪道,又不会扎伤宝宝柔嫩的泪道。冲洗泪道前我们会在孩子的泪小点处滴表面麻醉眼药,孩子其实不会感到疼痛。泪道冲洗液里加入稀释的抗生素,既做了诊断性的检查,同时又进行了治疗。
1.将约绿豆粒大小的眼膏涂到结膜囊内后,压迫泪囊区(内眼角)约5到10分钟,防止眼膏经鼻黏膜全身吸收。 2.涂眼膏后孩子要减少剧烈活动,尽量睡前或睡熟以后应用。 3.涂眼眼膏后,瞳孔散大,孩子会出现怕光和视物模糊,尽量不要看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出门可以戴墨镜或遮阳帽。 4.大部分孩子瞳孔在用完眼膏后大约1个月左右可以回复正常。少数孩子可能恢复的时间要长一些。 5.部分孩子局部应用眼膏后会出现过敏、发热等,如果出现要将眼内剩余眼膏用水冲干净,对症处理,如病情较重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文系黄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多数读者都能得出正确答案。然而,如果要进一步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却不免有些困难。“近视”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简单地说,近视 就是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专业上将它定义为“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不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那么,“远视”是否也可以简单推断为看远物清楚,看近物模糊呢?其实不然。所谓远视,即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后,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虚像。因此,远视眼患者看远看近均不清楚。在学校体检和门诊中,我们往往能发现不少视力不佳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常常认为是近视所致,并顺理成章地将之归罪于看电视、手机和打游戏机、玩ipad等。其实,造成小儿视力差的原因很复杂。学龄前儿童视力不佳多数是因为远视,而非近视。初生儿由于眼球长度较小,往往存在200—300度的远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长度逐步增加,远视度数就会减少,慢慢转为正视。不过,眼球的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小孩3—4岁视力已达1.0,而有的上了小学视力仍达不到正常标准。4—6周岁的儿童,一旦发现视力在0.6—0.8之间,甚至0.5,扩瞳验光存在100—200度的远视,家长和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如孩子无明显不适,也不必戴镜。但如果孩子存在弱视或内斜视,则应及时扩瞳验光、佩戴眼镜,以免病情加剧。常常有家长来咨询:“我们的孩子患有远视(或近视),同时还有弱视,怎么办?”部分家长甚至将远视、近视与弱视混为一谈。这样,近年来所谓的“弱视儿童”数量呈增长趋势,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弱视是经专科医生检查后,未发现眼部异常,准确验光配戴眼镜后的视力仍达不到0.9的病症。很多患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儿童,虽然裸眼视力较差,但戴镜之后视力可得到矫正,这就不能称为弱视。当然,也有部分患儿戴镜后视力不能提高或提高不明显,排除验光误差的因素,则有患弱视的可能,特别在一些伴有斜视或眼球震颤的患儿中多见。在这种情况下,除给孩子戴镜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孩子进行必要的弱视训练。
近视眼是否需要戴镜的问题,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 一般根据近视度数的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工作学习的需要等来决定,你可参考以下意见: 1)成年人近视200度以下,非近距离工作者,看近时可不戴镜,看远时(看电视电影)戴镜。 2)青少年的轻度近视,由于他们平时用眼较多,睫状肌功能不稳定,故一般主张无论看远看近都应戴镜。 3)中度近视300度~600度,且伴有散光者,应经常戴镜。 4)高度近视600度以上,无论有无散光,均应戴镜。为了防止视疲劳,可另配一副低度矫正眼镜供看近时用 5)两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者应经常戴镜。 6)散光度数超过100度近视散光,原则上应经常戴镜。 7) 小儿近视眼,一般度数较大者,应经常戴镜,以防止发生斜视、弱视。
重复低强度红光,简称RLRL。 RLRL照射是用设备把自然光中对人体有益的波长介于650纳米红光集成起来代替自然光,用安全功率和有效时间(一天两次,每次3分钟)照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轴延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增长和减少近视度数的效果和目的。
儿童佩戴防蓝光眼镜并不能有效预防近视,若长期戴防蓝光眼镜,蓝光当中的有益波长孩子会接收不到,造成矫枉过正的效果。因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忧所谓的蓝光危害。造成儿童近视的原因很多,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有直接相关。家长应该控制儿童线上学习的时间,线上学习时尽量使用大屏幕、大字体,并遵循20-20-20法则,而不是让儿童通过佩戴防蓝光眼镜进行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各类电子产品或者有眼底疾病的成年人(划重要:成年人、成年人、成年人)比较适合防蓝光眼镜,同时需购买合格的产品并关注产品的防蓝光的波段及屏蔽力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课的需要,很多学生需要线上学习,不少家长来咨询,担心电子产品的蓝光会损害孩子视力,是否要配“防蓝光眼镜”。那么,蓝光是否真的有害?防蓝光眼镜真的能预防近视吗?什么情况适合佩戴防蓝光眼镜?这些问题现在一一解密:蓝光的来源可见光通常指人眼可以看到的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蓝光是波长在380-500纳米的可见光,属于可见光中最接近紫外线的。蓝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太阳是最大来源,其次为各类电子屏幕、灯具的光源。其实,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的有研究表明,波长在445纳米以上的蓝光,特别是460纳米到490纳米的蓝光,是人体必需的有益光,作用为:调节人体生物钟,稳定情绪。该区间波长的蓝光如果被屏蔽,可能影响人体的心率,血压等正常生理节律。只有波长在445纳米以下的蓝光,才可能会对眼睛造成损伤,而医学界认为蓝光对人类眼睛的主要伤害主要是引起眼底黄斑病变,而不是造成近视。且蓝光危害与视网膜接收到的蓝光剂量有关,只有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照射下,蓝光才可能伤害视网膜。由于蓝光的波长短,聚焦点在视网膜更靠前一点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导致调节紧张,引起视疲劳,但其程度远小于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引起的调节紧张和视疲劳。也有专家认为自然光线中存在一定量的蓝光可以形成部分的近视性离焦,可能有近视防控的作用。
l 应选择已获得适用于近视防控的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设备,照射仪器说明的适用范围应明确包括近视辅助治疗。l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仪器设备注明光源性质、波长、功率。l 设备应经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安全有效。目前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报道的RLRL照射仪器光源输出功率多为(2.0±0.5)mW,应在不高于2mW或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设备批件规定的输出功率下使用。l 仪器有没有安全监测装备,例如远程功率监控,瞳孔自动检测等,以确保治疗功率稳定在安全范围内。照射应按照国家强制标准(GB7247.1—2012)在自然状态瞳孔直径下进行,入眼功率(即进入瞳孔的光功率)不应高于0.39mW入眼功率和激光发射功率没有直接关系,可通过在目镜位置测量到的功率密度和瞳孔直径进行测算,如目镜处的功率密度是2mW/c㎡时,瞳孔直径4mm状态下进入瞳孔的光功率约为0.25mW。l 在使用期限内,设备厂商应对设备功率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功率符合相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