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散光主要是先天性因素造成的,散光发生的原因一般是因为我们的角膜长得不够圆引起来的,一般情况下散光是不会不断发展的。散光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或等长大后做手术治疗。而近视包括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性近视大多数由于遗传因素影响,后天因素又称环境因素,比如长期近距离用眼,例如过度玩手机,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pad等,都会造成近视过快增长。
答:近视的预防措施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白天的户外活动,每天在自然光环境下活动2小时能够明显减低近视的发生及发展,另外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或配戴角膜塑型镜等方式也有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而散光和近视不同,我们的眼睛是个球形,散光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眼睛这个球的前表面长得不是很圆,这样就造成了散光。散光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的,一般情况下散光很少进一步发展,而近视是有可能不断发展的。
重复低强度红光,简称RLRL。 RLRL照射是用设备把自然光中对人体有益的波长介于650纳米红光集成起来代替自然光,用安全功率和有效时间(一天两次,每次3分钟)照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抑制眼轴延长,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增长和减少近视度数的效果和目的。
儿童佩戴防蓝光眼镜并不能有效预防近视,若长期戴防蓝光眼镜,蓝光当中的有益波长孩子会接收不到,造成矫枉过正的效果。因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忧所谓的蓝光危害。造成儿童近视的原因很多,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有直接相关。家长应该控制儿童线上学习的时间,线上学习时尽量使用大屏幕、大字体,并遵循20-20-20法则,而不是让儿童通过佩戴防蓝光眼镜进行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各类电子产品或者有眼底疾病的成年人(划重要:成年人、成年人、成年人)比较适合防蓝光眼镜,同时需购买合格的产品并关注产品的防蓝光的波段及屏蔽力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课的需要,很多学生需要线上学习,不少家长来咨询,担心电子产品的蓝光会损害孩子视力,是否要配“防蓝光眼镜”。那么,蓝光是否真的有害?防蓝光眼镜真的能预防近视吗?什么情况适合佩戴防蓝光眼镜?这些问题现在一一解密:蓝光的来源可见光通常指人眼可以看到的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蓝光是波长在380-500纳米的可见光,属于可见光中最接近紫外线的。蓝光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太阳是最大来源,其次为各类电子屏幕、灯具的光源。其实,不是所有的蓝光都是有害的有研究表明,波长在445纳米以上的蓝光,特别是460纳米到490纳米的蓝光,是人体必需的有益光,作用为:调节人体生物钟,稳定情绪。该区间波长的蓝光如果被屏蔽,可能影响人体的心率,血压等正常生理节律。只有波长在445纳米以下的蓝光,才可能会对眼睛造成损伤,而医学界认为蓝光对人类眼睛的主要伤害主要是引起眼底黄斑病变,而不是造成近视。且蓝光危害与视网膜接收到的蓝光剂量有关,只有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照射下,蓝光才可能伤害视网膜。由于蓝光的波长短,聚焦点在视网膜更靠前一点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导致调节紧张,引起视疲劳,但其程度远小于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引起的调节紧张和视疲劳。也有专家认为自然光线中存在一定量的蓝光可以形成部分的近视性离焦,可能有近视防控的作用。
l 应选择已获得适用于近视防控的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设备,照射仪器说明的适用范围应明确包括近视辅助治疗。l 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仪器设备注明光源性质、波长、功率。l 设备应经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安全有效。目前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报道的RLRL照射仪器光源输出功率多为(2.0±0.5)mW,应在不高于2mW或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设备批件规定的输出功率下使用。l 仪器有没有安全监测装备,例如远程功率监控,瞳孔自动检测等,以确保治疗功率稳定在安全范围内。照射应按照国家强制标准(GB7247.1—2012)在自然状态瞳孔直径下进行,入眼功率(即进入瞳孔的光功率)不应高于0.39mW入眼功率和激光发射功率没有直接关系,可通过在目镜位置测量到的功率密度和瞳孔直径进行测算,如目镜处的功率密度是2mW/c㎡时,瞳孔直径4mm状态下进入瞳孔的光功率约为0.25mW。l 在使用期限内,设备厂商应对设备功率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功率符合相应标准。
l 重复低强度红光虽是未成年人延缓近视(摘掉眼镜)的有效方法,也并非人人适合,应该到医院眼科完善相关检查再选择适合自己的矫正方式;l 目前市面上品牌众多,家长选择需谨慎,应选择有临床数据支撑且完全符合《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辅助治疗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共识(2022)》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