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患者好,由于瑞金医院是国内著名三甲医院,病患数量众多,心脏科很多检查项目都需排队预约。因此,就诊时请带齐所有相关资料,包括地方的检查单和历年的检查报告。 外地患者如有住院打算,可按当地医保政策办好转诊,以便出院后办理异地报销。 最后,网上问诊只能在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平时门诊、病房工作繁忙,有时不能及时回复,敬请谅解。我一定会尽力减轻您的病痛。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三种症状,应警惕是否患有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也就是俗称的房颤。1.心慌,心脏乱跳,部分伴有不同程度胸痛。2.乏力,头晕,呼吸困难。3.运动耐量明显下降。一、什么是房颤?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里面有四个房间,上面两个称为“心房”,下面两个称为“心室”,心房储存血液,辅助心室完成射血。一般正常心跳是每分钟60-100次,按照心房和心室的顺序规律收缩舒张运动;而当心房“颤动”时,每分钟可达300-600次无规律运动,心房因无法有效收缩,血流淤滞,心室充盈血量不足而造成一系列危害。二、房颤的危害房颤最主要两大危害:脑中风和心衰,后果都很严重,伤心又伤脑。1)房颤导致脑中风。心房因颤动,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凝结,很容易形成血栓,而当形成的血栓随着血流从心脏冲至脑血管时,就会导致脑血管栓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中风。脑中风会导致偏瘫、痴呆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房颤导致心衰心房持续颤动会造成心肌劳损,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心脏没办法有效收缩。就像人如果持续运动不歇息,也会因体力不支而倒下。“累倒了”的心脏没办法给全身供血,血液不能很好到达各个器官,只能淤滞在心脏及血管中,导致人体重要脏器缺血,甚至坏死。若不及时干预,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损害,甚至失去生命。三、如何判断可能患了房颤?诊断需要结合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必要时还需完善其他辅助检查(如心超、脑CT等)。房颤患者的心动图具有典型的特征,即P波消失,f波取而代之,RR间期绝对不齐。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年纪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心脏收缩依靠的是心脏中一系列“电路“,而随着年龄增长,电路老化被认为是导致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另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以及肥胖、吸烟和酗酒人群都是房颤高危人群。所以,上述人群若出现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保护好自己的心脏。若确诊了房颤,也不要过于紧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监测和最佳治疗方案。目前治疗房颤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控制心率、抗凝)和手术(电复律、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其目的是为了控制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及时监测并有效干预,大部分房颤所导致的危害都可以被预防,因房颤所引起的生活质量减低也会得到改善。
肉类是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种类。随着大家健康观念的增加,红肉和白肉在餐桌上的对决也未曾停歇。那么,对于心血管健康来说,“红白之争”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什么是红肉和白肉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是红肉,包括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红肉中铁含量丰富,有助于预防贫血的发生。烹饪前呈现出白色的肉是白肉,就是禽类、水产海鲜类等,包括鸭肉,鸡肉、鱼肉等。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红肉和白肉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红肉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这些成分可能导致血脂升高,从而加重心血管负担。有研究显示,长期食用大量红肉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很多加工过的红肉(如培根、香肠等),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很多添加剂和过量的钠,这些成分对血压控制也十分不利。相比之下,白肉则较为健康,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为了心血管健康,红肉和白肉怎么吃?1. 减少红肉摄入,优先选择白肉:对于想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尽量减少红肉,尤其是加工红肉的摄入量。可以适量选择新鲜的瘦肉,如牛腱、里脊等,并且控制分量,每周摄入量不宜过多。2、多选择鱼肉和家禽肉:每周食用2-3次鱼类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富含Omega-3的鱼类。此外,尽量选择烤、蒸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油炸。3、搭配多样化的饮食:心血管健康的关键不仅在于少吃红肉,还在于饮食的多样化。均衡搭配水果、蔬菜、全谷类、坚果等富含纤维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总的来说,红肉和白肉各有优缺点,对心血管健康方面也有不同的影响。为了维护心血管健康,在饮食上应该红肉和白肉都要吃,但是要适当减少红肉摄入,增加白肉比例,并均衡搭配富含纤维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手术时间1小时,置入了1枚支架,4小时之后,手腕上的止血带拆除,只遗留1个针口。看似简单伤口但是严重闭塞的冠脉前降支被打通,心脏的的血流恢复通畅灌溉心肌,心脏重新有力跳动。这一枚精细的血管中的“外来物”到底是何方神圣?心血管支架其实就是一种金属的细径薄壁管。主要的材料是不锈钢、镍钛合金或者钴铬合金。几十年里,冠脉支架经历了从裸金属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再到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演变。药物洗脱支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之一。这类支架表面涂有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防止血管内由于“外来者“而发生炎症反应,细胞沿着支架生长重新形成堵塞,因此能够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提高手术的预后效果。 (图片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需要介入手术装入支架,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体内还是不要出现“外来者“比较好。首先,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是改善生活方式。其次,药物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即使装入支架以后,药物治疗也不得随意停用,因此发现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最后,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对疾病的预后产生显著的效果,此时血运重建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的血管病变、药物控制不良的心绞痛、血管堵塞程度>70%,都作为介入手术的适应症。(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根据我们前面提到的,支架作为一种金属合金,放入体内以后是没有使用期限的,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保养它。支架的植入只是解决了当前血管狭窄的问题,并不能消除冠心病的所有病因和危险因素,疾病仍然存在。因此,患者在术后仍需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服用他汀类药物以稳定斑块和降低血脂水平等等。一定要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不然还会堵了,还会心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不断进展,心血管支架可以作为一种更被我们人体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存在。
不知不觉,中秋节即将来临。中秋节必吃的传统美食——月饼,是很多人的心头爱。特别是现在月饼的种类五花八门,款式丰富,总想各种口味都尝一尝。月饼虽然好吃,但是大部分月饼都属于传统的“三高一难”——高脂、高糖、高热量和难消化食物。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说,吃月饼也需要注意,不可让月饼成为“甜蜜杀手”。月饼吃多了对心血管疾病病人有什么危害?月饼馅多由豆沙、枣泥及猪油等高糖、高脂类食品制成。为追求香酥的外皮,在制作饼皮时会添加较多的动物性油脂。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无糖月饼,宣扬健康饮食,其实,无糖月饼只是用木糖醇或者麦芽糖醇等甜味剂替代了蔗糖,虽然这些甜味剂的确不会影响血糖,但其中的饼皮,豆沙、莲蓉之类的馅料依旧属于糖类,食用后在人体内会转化成葡萄糖。因此同样会升高血糖,仍然需要控制摄入量。还有一些所谓的“保健月饼”,大多数并不保健,最大的优点就“贵”。当月饼中的这些高糖高脂的营养成分通过血液吸收,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会升高。引起血脂增高,血液变稠,使血流减慢,血压升高,甚至可能形成血栓。同时也会加重心脏缺血程度,甚至诱发心肌梗塞。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吃月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这5点:1、控制摄入量。建议将一个普通大小的月饼切成4-8块,一次至多吃两块,其余的可以与家人分享。不要当做主食来吃,替代部分主食的时候,一定要减去相应的主食量。例如吃半块月饼,要减去半碗左右的米饭。2、搭配其他食物。月饼含有的膳食纤维少,导致吃下去后难消化。在吃月饼时,可以适当增加蔬菜、粗粮的摄入。新鲜蔬菜富含高膳食纤维,可以延缓并减少肠道对油脂、糖分的吸收。另外,吃月饼的时候也可以搭配茶,喝茶可消食解腻,茶多酚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的作用。3、在适当的时间吃月饼。月饼最好放在早上或中午吃,晚上尽量不吃。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临睡前吃含高胆固醇的蛋黄月饼,会增加半夜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4、监测血糖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在血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吃月饼,例如:空腹血糖至少要<7.8mmol/L。吃完月饼后还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果血糖波动明显,那就要特别注意。5、增加运动吃进高热量的月饼后,要做到“吃动两平衡”,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消耗热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 总而言之,中秋佳节,团圆相聚,月饼再美味也需要克制。
常言道:“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我们的饮食和养生往往遵循着自然规律,究竟如何正确地食养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在门诊,常有高血压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医生,这个东西我能不能吃啊?平时在饮食上我还要注意些什么?”今天就带大家梳理一下高血压患者应该吃什么、怎么吃。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7.5%,也就是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约为2.45亿。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高钠和低钾饮食、吸烟、过量饮酒、超重和肥胖等。膳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可以降低血压、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在任何时候对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应该贯穿高血压治疗的全过程。《黄帝内经》指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体现了古人均衡膳食的智慧。现今,国家卫健委出台的《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也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了5项原则和建议。一、减钠增钾,饮食清淡①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g以下,摄入过多可增加高血压风险。②增加钾摄入量可降低血压。建议食用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高钾低钠盐。③适当选择富含钙、镁的食物。镁对周围血管系统可以起到血管扩张作用,可对抗高钠的升压作用。④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脂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2、 合理膳食,科学食养平衡膳食应由上图五大类食物组成,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如下:(1) 谷类和薯类:推荐成年居民每天摄入谷类食物(大米、小麦、玉米、小米等)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或杂豆类50-150g),薯类(红薯、山药等)50-100g。(2) 动物性食物:选择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每天120-200g,推荐每天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300ml以上液态奶。(3) 大豆及其制品:推荐每日摄入大豆15-25g,相当于豆浆220-360g或者南豆腐84-140g。少食豆豉、豆瓣酱、腐乳等。(4) 蔬菜和水果:每日新鲜蔬菜摄入不少于300g,至少3种,最好5种以上,且深色蔬菜要占到总蔬菜量的一半以上。推荐富钾蔬菜如菠菜、芥兰、莴笋叶、空心菜、苋菜、口蘑等。水果每日摄入200-350g,至少1种,最好2种以上。(5) 坚果:推荐食用原味坚果,每周50-70g,应注意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避免脂肪摄入过多。(6) 油脂:优先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菜籽油、亚麻籽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推荐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每天控制在25-30g。(7) 酒:不宜饮酒,饮酒者尽量戒酒,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8) 水、饮料:不宜饮用含糖饮料,推荐白水,保证摄入充足水分。轻身体活动水平成年人每天喝水1500-1700ml。(9) 调味品:减少摄入食盐及含钠调味品(酱油、酱类、蚝油、鸡精、味精等),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mg(相当于食盐5g)。(10) 其他:少食用或不食用特别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不推荐饮用浓茶和浓咖啡。3、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①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体重指数18.5-23.9kg/m2(体重÷身高的平方)为宜。②一般成年人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可改善血压水平。4、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①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做到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②建议不饮或限制饮酒,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过量饮酒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③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5、 监测血压,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数值及达标状态;遵医嘱改善生活方式,坚持长期治疗;定期随诊。
支架和心脏药物球囊是治疗冠心病的两种重要手段,好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惑:支架和药物球囊,哪个更好呢?该怎么进行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者的区别。1,支撑作用支架治疗是在使用预扩球囊进行扩张后,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到冠脉病变处,支架如同一把小小的伞,撑起狭窄的血管,使血管恢复通畅,支架是长久存在于体内的。而药物球囊则是在普通扩张球囊涂上抗增殖药物,然后将球囊输送至冠脉狭窄处,以一定的压力释放球囊上的药物至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药物球囊在释放药物后会被立即撤出血管,不会存留体内,像是为患者植入了“隐形的支架”。2,术后药物使用植入支架后,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1年左右,之后再改用单药抗血小板治疗。而使用药物球囊后,双抗治疗的时间可以缩短至3-6个月。这对于需要立即手术,不能耐受双抗或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3,使用范围支架治疗的适用范围更广,冠脉狭窄病变程度严重,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均可以用支架治疗。而药物球囊的适应症相对较小,主要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等。药物球囊主要用于支架再狭窄和小血管病变,最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用药物球囊治疗冠脉原发病变的报道。 总的来说,支架和药物球囊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判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冠心病”、“心肌梗死“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因胸痛,胸闷前来就诊后被诊断出冠心病。造成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生活习惯、压力过大、三高疾病的年轻化等。首先,年轻人患冠心病主要与经常熬夜、酗酒、长期抽烟以及久坐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当代年轻人在公司团建、朋友聚餐时常常”烟酒”不离手。但是酒精与烟草的长期摄入会慢慢侵蚀年轻的血管,让这些血管逐渐狭窄最后甚至阻塞,冠心病也就悄然无息的发生了。其次,现在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较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和高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让我们的大脑向血管发出收缩和痉挛的信号,同样会导致血管损伤,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也会日趋年轻化。此外,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年轻人喜欢的各种烧烤、外卖、夜宵中涵盖了不健康的油脂和糖分,同样会慢慢让年轻人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三高”也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高危因素,大大的增加了年轻人患冠心病的风险。针对冠心病的逐渐年轻化,年轻人需要注意这些:1. 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工作压力让年轻人的作息逐渐紊乱,这对于我们的心脏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年轻人可以提高白天的工作效率,尽量避免熬夜和不规律的作息。调整饮食习惯,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饱腹;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如炸鸡、披萨、甜点、糖果等,避免过多的盐和糖;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不酗酒。2. 加强体育锻炼:可能年轻人总是会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去锻炼。实际上改变简单的生活习惯,如下意识的多走走路,把坐电梯改为爬楼梯都是较好的锻炼方式,对于心脏的保护有非常大的益处。3. 定期体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工作再累再辛苦,也应该每年定期到医院查体,或许医生能帮助你发现一些你发现不了的指标帮助你提前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春节假日即将来临,很多人的饮食、作息自动切换成“过节模式”,熬夜聚会、胡吃海喝,再加上天气寒冷,使得春节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其中有一种疾病,不仅可以发生在本来就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上,也可以出现在没有心脏病史的健康人群中,这就是“假日心脏病综合征”。“假日心脏病综合征”与饮酒和抽烟密切相关。为了增加节日氛围,烟酒助兴必不可少。但是不加节制地大量饮酒与抽烟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严重的“假日心脏病综合征”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恶性心率失常,增加血栓与猝死的风险。特别是在冠心病患者中,“假日心脏病综合征”猝死风险会增加3倍。一、如何预防“假日心脏病综合征”?预防“假日心脏综合征”的关键在于两个字:适度。虽然时逢佳节,享团聚时刻,但是也不能放纵。对于酒,切莫贪杯,小酌怡情,大喝伤身。对于烟,能不抽就坚决不要抽,戒烟对自己和亲友都有好处。此外要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于劳累。二、如果“假日心脏病综合征”突然发生了,怎么办?1.最重要的是停止饮酒,注意休息,防止症状加重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在停止饮酒后的6小时~12小时后,心律失常症状通常会消失。2.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到最近的医院就诊,通过静脉输液,促进酒精排出,减轻对心脏的损害作用。三、假期结束后,要如何护心?节后“护心”也不可放松。春节期间会比平时要多摄入三倍以上的脂肪和胆固醇,因此节后几天要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吃绿叶类蔬菜和高纤维食物,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补充维生素C;要加强锻炼,心脑血管患者可以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能有效预防房颤;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心梗高危人群应在节后进行心脏专科体检,做到防范于未然;不管是心血管患者还是健康人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年味已经越来越浓,大家沉浸在节日喜悦的氛围中时,也不要放松警惕!心脑血管病人在这段时间一定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服用药物,别让心脑血管病来搅局,安“心”过大年。
最近流感来势汹汹,如果出现突如其来的头晕、乏力、低烧、“刀片嗓”,就可能中招 了。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警惕。流感,也就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一定要特别当心病毒性心肌炎,研究显示,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患者会发生心肌炎。如果对流感掉以轻心,继续高强度的工作,流感病毒在引发呼吸道症状的同时可能会对心脏造成危害。因此,当我们患流感时同时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时,我们的心脏可能已经发出病毒性心肌炎的警告。1. 小小感冒会引发心脏病?病毒感染后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就会乘虚直入。病毒从血液流经心脏时,如果攻击心肌细胞,造成心肌局限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就会造成心肌炎。在感冒的早中晚期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是病毒性心肌炎:(1)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2)中晚期:当病毒侵入了心肌,心肌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开始出现心肌水肿、心功能减退,可能表现为胸闷、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2. 病毒性心肌炎该如何治疗和预防?(1)及时对症治疗:当出现高烧、呕吐等普通感冒不常见的症状,并且在反复发作时,或者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2)注意休息:感冒恢复期,一定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饮水,不要着急锻炼身体,也不要着急恢复到日常的工作节奏中去,避免体力活动过度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使病毒入侵心肌造成病毒性心肌炎。(3)预防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防止病毒的侵入十分重要,尤其应预防呼吸道及肠道的感染。对易感冒者,平时应注意营养,避免过劳,并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饮食卫生。感冒流行期间应配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