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向前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门诊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典型的皮损为红斑、风团,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的人会在一生中某个时刻出现急性荨麻疹,0.1%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病程。 荨麻疹根据病程分类,病程6周内的是急性荨麻疹,如果每周发作至少两次,持续时间达到或超过6周则考虑为慢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一般有可能的明确病因,比如食物、药物、病毒感染、特别是儿童患者。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常常难以确定。 正是由于慢性荨麻疹病因不明,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的用药原则:初始用量要足,维持用药时间要长,连续服用不间断。当症状、皮疹消失并维持用药4个月后,可以缓慢减量,减量需阶梯方式慢慢减至停药。如果病情反复,则需要重复治疗。 用药首先从常规计量的非镇定二代抗组胺药物开始,如果使用常规剂量症状仍然持续,建议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剂量增加到四倍。对于增加剂量或联合使用仍无反应者,可以考虑短期应用激素、口服环孢素和静脉使用奥马珠单抗等治疗。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的治疗也应该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而非第一代抗组胺药。 常见误区: 1、病程超过6周就是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指停止治疗后,每周至少反复发作2次的病情。如果经过将长时间发作不频繁,偶尔发作,最好称之为“间歇性荨麻疹”,或“复发性荨麻疹”。 2、慢性荨麻疹会持续终生? 慢性荨麻疹患者50%在1年内自发消退,80%在5年内消退。儿童慢性荨麻疹67%在五年消退。 3、1代H1抗组胺药更安全? 一般来讲,2代H1抗组胺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高于一代,但并不是针对所有患者。 4、慢性荨麻疹需要忌口? 饮食控制疗法也就是忌口,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颇为流行,但是真正食物过敏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比较少见,除非在询问病史时发现有明显的食物过敏史。 5、慢性荨麻疹不痒就可以停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瘙痒、是风团消退、缩短风团持续时间及减少风团量。更具抗组胺药物的半衰期,一般主张一天口服一次,不建议有症状时才服药,也不宜快速停药。 总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要从年龄、分类、治疗反应等多个方面考虑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疾病效果黄文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疹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在我国,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7.5%,常常伴有明显瘙痒、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 1、湿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湿疹的病因不清楚,目前被大家认可的原因是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导致外界刺激物能进入皮肤内侧,导致炎症反应和皮肤过敏。 皮肤表层的角质细胞和细胞外质(三种脂肪成分)组成屏障,不让外界的有害物质进入皮肤内层,角质细胞相当于砖块,细胞外质相当于水泥,一起铸成一道坚固的墙。 2、过敏源检测有用吗? 前面讲到湿疹是一种炎症反应和皮肤过敏,患者朋友就会问,既然皮肤过敏,能不能检测过敏源? 过敏源的检测物质种类不同,使用的检测方法就不同,一般常见的抽静脉血过敏源检测主要针对食物和吸入物,而针对接触的物质主要通过斑贴试验,但是目前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关系还没有理清,只能说食物过敏是一个触发因素,不是导致湿疹的因素,不是所有湿疹都和食物过敏有关。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测,但结果只具有参考价值,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3、湿疹治疗有没有特效外用药? 湿疹的治疗根据严重程度不同,方案不同,轻度的,仅仅皮肤有些干燥表现的,使用医用护肤品保湿就行了,中重度的,需要使用激素药膏。 保湿霜一天至少2次,一干就抹,甚至4-5次都可以,即使感觉好了,最好也不要停,每天一次保持皮肤润润的。因为保湿霜可以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加强皮肤的屏障功能,防止外界的刺激源进入皮肤内部产生过敏和炎症,在湿疹整体治疗的重要性占60%-70%,所以大家要好好使用保湿霜。 激素药膏的使用是中重度湿疹的一线用药,涂抹在皮肤上,可以直接减轻瘙痒,治疗皮肤炎症,一般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激素量非常非常低,按规范使用不会出现副作用,所以不需要担心,一定要按照疗程,足量使用。 不同部位医生会根据湿疹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激素药膏,一般建议面部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四肢躯干一直使用到好为止,尽量等湿疹治疗好再停,这样就不容易复发,如果觉得超过使用疗程,还没有完全好怎么办?可以间隔使用,不连续使用就行了,比如可以刚开始每天2次,好转后减为1天1次,后续每周2-3次,直至完全好转再停用,同时配合使用润肤霜继续维持治疗。 4、频繁瘙痒怎么办? 湿疹的瘙痒导致搔抓一直是容易复发的关键问题,搔抓会导致皮肤屏障进一步破坏,局部角质层增厚,难以修复,还遗留色素沉着长久不能消退,所以建议瘙痒时可以外用润肤霜或药膏涂抹减轻痒感,必要时可以服用抗组胺药物。 总之,虽然没有一种治疗可以绝对根治湿疹,但是通过恰当的护理和合理使用药物,患者积极地配合,避免不良的刺激,湿疹还是可以完全缓解和避免复发的。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尖锐湿疣的患者,由于病变发生的隐私部位,难以启齿,又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得不正确的信息,产生恐慌心理,到一些不正规的医院就诊,治疗不规范,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尖锐湿疣主要通过性接触(如直接性接触、手淫)为主要传播途径,少数可通过非性接触的密切接触而感染。 潜伏期3周-8月,平均为3个月。醋酸白试验对于皮损的确定有一定帮助,核酸扩增试验可进一步确定病毒感染和具体分型。多数为良性病变,但少部分可引起宫颈癌或肛门生殖器癌。 通过规范的治疗,尖锐湿疣基本都可以治愈,但治疗周期时间不等,疣体小,数目少,免疫力好的患者,恢复情况好,2—3月治愈很常见。而发生在特殊部位,如女性的宫颈、男性尿道,肛周等,疣体较大,数目多,免疫力差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总之,确诊后建议立即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根据皮损的大小、部位、年龄等因素选择不同治疗方法,不主张采用毒性大的药物或产生疤痕的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院内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包括二氧化碳激光、液氮冷冻、微波等。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快速祛除疣体,但是针对皮损大的数目多的疣体,容易合并感染和复发率较高,皮下组织疏松部位可出现水肿,预后遗留疤痕或色沉。 2、光动力:局部外用盐酸氨酮戊酸等光敏剂,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来破坏疣体,一般和二氧化碳激光联合使用,可以降低复发率。每周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需要先局部药物封包3小时,每个区域照射20-30分钟,治疗耗时,期间不能大小便和行走,常见不良反应为烧灼感、针刺样疼痛,对疼痛耐受性差的患者可使用镇痛药。 3、手术切除:对有蒂或大体积的疣体、或二氧化碳治疗效果差、反复发作可以考虑外科切除,但20%-30%的患者在手术边缘和远隔部位出现新的皮损。而且手术一般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易诱发感染、遗留疤痕。 4、抗病毒治疗:局部给予干扰素、白介素等注射,可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杀伤力、有一定的效果,可辅助其他方法使用,不单独推荐使用。 院外患者自己用药: 1、三氯醋酸:局部外用使疣体细胞蛋白凝固,达到破坏疣体的作用。可应用于比较小的丘疹样皮损,刺激性较大,局部红肿、糜烂、溃疡,临床应用不多。 2、足叶草脂:因药物吸收可发生系统性副作用,长期应用有潜在致癌性,已不推荐在临床应用。 3、咪喹莫特:外用免疫增强剂,起效慢,局部刺激作用,瘙痒、灼痛、红斑、糜烂。 4、鬼臼毒素:通过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来去除疣体, 5、中药治疗:不同研究者使用不同的中药配方,主要成份包括鸦胆子、苦参、大叶青等,通过抑制HPV感染细胞增殖,引起瘤体细胞的坏死、脱落,一般穿透表皮,深入基底层,但不会浸入真皮和皮下组织,不留疤痕,效果参差不齐,有的配方的复发率和安全性类似于光动力。 治疗完成后,大量的研究认为在祛除疣体的同时配合使用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干扰素,转移因子,匹多莫德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复发。要告知患者,复发多发生在最初的三个月,一般2周随诊一次,如发现新皮损及时处理。 没有确切证据表明,现有治疗方法中没有哪一种优于另外一种方法,也没有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适合所有的尖锐湿疣患者和所有疣体。要根据疣体的大小、数目、部位、形态及患者免疫状态、治疗依从性等各个因素综合选择。 部分资料参考2015《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年2月第21卷第2期“尖锐湿疣临床诊疗和防治指南”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典型的皮损为红斑、风团,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的人会在一生中某个时刻出现急性荨麻疹,0.1%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病程。 荨麻疹根据病程分类,病程6周内的是急性荨麻疹,如果每周发作至少两次,持续时间达到或超过6周则考虑为慢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一般有可能的明确病因,比如食物、药物、病毒感染、特别是儿童患者。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常常难以确定。 正是由于慢性荨麻疹病因不明,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荨麻疹的用药原则:初始用量要足,维持用药时间要长,连续服用不间断。当症状、皮疹消失并维持用药4个月后,可以缓慢减量,减量需阶梯方式慢慢减至停药。如果病情反复,则需要重复治疗。 用药首先从常规计量的非镇定二代抗组胺药物开始,如果使用常规剂量症状仍然持续,建议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剂量增加到四倍。对于增加剂量或联合使用仍无反应者,可以考虑短期应用激素、口服环孢素和静脉使用奥马珠单抗等治疗。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的治疗也应该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而非第一代抗组胺药。 常见误区: 1、病程超过6周就是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指停止治疗后,每周至少反复发作2次的病情。如果经过将长时间发作不频繁,偶尔发作,最好称之为“间歇性荨麻疹”,或“复发性荨麻疹”。 2、慢性荨麻疹会持续终生? 慢性荨麻疹患者50%在1年内自发消退,80%在5年内消退。儿童慢性荨麻疹67%在五年消退。 3、1代H1抗组胺药更安全? 一般来讲,2代H1抗组胺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高于一代,但并不是针对所有患者。 4、慢性荨麻疹需要忌口? 饮食控制疗法也就是忌口,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颇为流行,但是真正食物过敏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比较少见,除非在询问病史时发现有明显的食物过敏史。 5、慢性荨麻疹不痒就可以停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轻瘙痒、是风团消退、缩短风团持续时间及减少风团量。更具抗组胺药物的半衰期,一般主张一天口服一次,不建议有症状时才服药,也不宜快速停药。 总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要从年龄、分类、治疗反应等多个方面考虑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疾病效果黄 如有皮肤问题,可发信息向我咨询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门诊(门诊楼7楼) 每天在门诊看诊,经常有患者说:“医生,我得手”癣“,能根治吗?为什么总是反复发作?” 其实,大部分患者最后确诊多为手部慢性湿疹,真正的手癣较少。 手癣在我们临床医学中指的是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真菌感染,类似于足癣(也就是常说的脚气)。分为三种类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糜烂型。 手部湿疹也就是手部皮炎,是一种累及手部皮肤的常见炎症性疾病。和其他部位湿疹一样,急性期表现红斑、水肿、渗液和水疱。亚急性和慢性期变现为鳞屑、增厚和皲裂 今天主要聊聊慢性手部湿疹的诊治。 在门诊中,如果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不能区分时,可以通过真菌镜检和培养进行鉴别,发现大部分是手部慢性湿疹,确诊为手癣的不多。 手部慢性湿疹治疗原则和其他部分湿疹一样,局部外用强效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是一线治疗,对肥厚皮损可以进行包敷。外用糖皮质激素每天1——2次,病情缓解后,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激素强度,减少使用次数,甚至可以隔天使用或周末使用,需要维持巩固治疗,疗程需要2—4周,同时配合使用润肤霜每天多次。 1、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过敏源,要注意避免潜在诱发因素,酸碱性化学物质,带有毛刺的植物、玻璃纤维、洗衣粉,洗手液等常见洗剂用品,染发剂等美容产品,甚至一些工业用品、水泥等等。必要可以进行斑贴试验排查。 2、手部的防护装备对手部湿疹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清洁、烹饪时为了避免接触刺激物或过敏物,应当佩 戴手套,建议使用乙烯基或其他非氯酸酯手套。乙烯基手套通常优于乳胶或橡胶手套,潜在过敏源少。 3、护肤霜的使用对手部湿疹的治疗同样重要。因为手部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容易流失水分,出现干燥。应该规律应用保湿剂,应该坚持每天使用,而且要多次使用。 1、在门诊中,发现很多患者就诊一次以后,自觉症状好转便自认为好了,没有及时复诊,造成治疗不连续,病情反复发作,其实患者所谓的好了,只是好转,还没有痊愈,遇到不良刺激很容易复发。所以一定要定期复诊,即使效果不好,也建议复诊和医生一起查找原因。 2、一定要注意避免洗手过频,过渡使用洗剂用品会妨碍皮肤屏障的修复及湿疹愈合。如果密闭不透气的手套佩戴使用时间较长,容易出汗刺激皮肤,应在其内增加一层薄棉手套,后者可以吸汗防止汗液刺激皮肤,清洗晾干后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建议在不影响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可以长期佩戴薄棉手套,相当于局部包敷,促进药物吸收,防止水分流失皮肤干燥,有利于愈合。护手霜随身携带,多次使用。还需避免撕扯皮屑、搔抓等不良刺激。 至于常规治疗的无反应或难治性湿疹,可能需要系统治疗,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窄谱UVB光疗等。 总之,慢性手部湿疹除了对症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避免潜在诱发因素,防护措施得当,提高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有如皮肤问题,可发送信息向我自咨询
近期,每次出门诊都会接诊3—5例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今天就针对带状疱疹,也就是俗语所说的“蛇缠腰”的诊治情况和大家聊一聊 很多患者都认为“蛇缠腰”只会发生在腰肋部位。 其实不然,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位置,头面部、腰部、骶尾部等部位都可以见到。皮损沿着皮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第一次感染时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没有症状,遇到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抵抗力减低,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再次活化表现为带状疱疹。 如果临床表现典型,单侧带状分布的簇集性丘疱疹、水疱,伴有阵发性针刺样疼痛一般诊断不难。治疗主要抗病毒、止痛,还可以配合调节免疫,营养神经药物,大部分都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目前还没有一个好的应对方案,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无禁忌症的老年人可口服泼尼松一周左右,大部分正常人2—3周,老年人3-4周规范治疗可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下面针对门诊带状疱疹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总结: 1、“蛇缠腰”是不是长满一圈就会死人? 带状疱疹一般只会长身体的单侧,这和神经的对称分布密切相关,不会长一圈,很少会因为带状疱疹死亡,但是偶尔会在门诊碰到一些患者,因为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没有很好的遵医嘱,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正常睡眠、生活、工作,常常抱怨“生不如死”。 2、带状疱疹有没有传染性?会不会复发?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水痘是具有传染性的,而带状疱疹一般不会,只有那些没有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人,接触带状疱疹的水疱疱液,才有可能感染。所以一般建议婴幼儿或机体抵抗力比较差的老年人相对注意就行了。还有带状疱疹大多数人一辈子只得一次,感染后会有终生免疫作用,只有极个别免疫力较差的人可能复发,正常人一般不会。 3.带状疱疹能不能洗澡? 带状疱疹当然可以洗澡,如果局部没有破损,可以局部轻柔冲洗,不可搓洗,沐浴后毛巾沾干局部。但是要注意,如果水疱有破溃,就不建议沾水,有可能会诱发细菌感染,甚至遗留色沉,疤印。 总之,带状疱疹一定要早期、足疗程规范治疗,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出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专属版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