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杂粮,胃肠道的疾病相当多见,诸如溃疡、炎症、息肉、乃至恶性肿瘤。根据最新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数据统计,本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除去性别因素,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著,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从近几年我科病人收治情况来看,病床虽然不断扩充,床位依然紧张,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可见一斑。而且,在我们收治的病人中结肠直肠同时长了多个癌肿,结直肠和胃同时发生癌等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但凡有病人或者亲戚朋友咨询我胃肠道方面的问题,我都是强调到了一定年纪,体检建议都要查一查胃镜和肠镜,最好一起做,在加上肺部CT平扫排除肺癌,就可以把最常见的三大肿瘤都筛查一遍了。胃肠道肿瘤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从大肠息肉发展成为大肠癌大约需要10余年,人们完全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阻断息肉的癌变,为什么一定要拖到癌变肿瘤很大有症状了再去治疗呢。“早发现三个月,多活三十年”。然而虽然许多老百姓谈癌色变。但是,对于医生进行胃肠镜检查的建议,依从性很低。胃镜肠镜总是和“痛苦”、“恐怖”等词汇相联系,老百姓对于体检胃镜肠镜检查接受度不足30%。不到万不得已,对于肠镜检查的第一反应依然是拒绝。殊不知,这就让潜在的胃癌大肠癌提供了快速成长的空间。在欧美,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群,胃镜肠镜检查都是常规体检项目,而且基本上都是无痛化。那么无痛胃肠镜是怎么达到无痛的呢?原来是麻醉医生全程在场,通过静脉全麻达到无痛的。检查前,麻醉医生注入短效的轻度的微量的静脉麻醉药,让体检者进入睡眠状态。检查中体检者在睡眠过程中,医生可以顺利、全面、仔细进行内镜检查,期间检查者没有恶心、反胃以及疼痛等感觉。检查完成后,停用麻醉药物,约5分钟体检者苏醒,观察15-30分钟后即可离开医院。说白了就是人在睡觉的功夫就做完检查了!很多做完无痛检查后醒来的体检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做了吗?我什么感觉也没有啊!”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检查结束后反应都做了一个欢快甜蜜的梦。目前在上海,有很多公立的私立的体检中心,动辄上万的豪华体检套餐有很多,也动不动就是癌基因检测、PET等“高大上”的项目。高医生建议,无痛胃肠镜、胸部CT平扫再加一些抽血化验的检查,已能覆盖大部分常见肿瘤的筛查,对于性别、年龄不同再做针对性的体检(例如女性妇科检查,男性查前列腺等),完全能做到亲民的价格完成最科学和完全的肿瘤筛查,希望更多的人能重视胃肠镜的检查,让肿瘤君滚得远远的!特别提醒:以下人群需要尽快做胃肠镜诊治:1.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均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2.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3.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大鱼大肉,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4.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比如胃部不适,可表现为上腹痛、下腹痛、反酸、嗳气、饱胀等;肠道不适,可表现为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比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稀、便血、鼻涕状黏液血便等。5.正常体检时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尽快做胃肠镜以进一步排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简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是以结直肠肛门疾病与胃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特色,集医教研于一体综合发展的专业化科室。在我国著名结直肠外科专家傅传刚教授的指导下,科室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结肠镜检查治疗中心和专业肠造口门诊的一体化胃结直肠肛门外科。形成以结直肠癌内窥镜早期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顽固性便秘诊断与外科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的外科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外科治疗;结直肠良性疾病的内窥镜诊断与治疗;肠造口护理等为主的专业特色,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胃肠肛肠外科坚持严格规范的手术标准,严格遵守“根治性、安全性、功能性”的手术原则,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力争获取最佳的预后,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在手术技术和设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D腹腔镜下拖出式无切口结直肠手术”,“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经肛微创结直肠外科手术(TAMIS)”,并在国内较早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保肛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通过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与腹腔镜结合的双镜联合手术,使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目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4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高级职称医师11人,国际造口师(ET)2人。科室拥有电子内镜诊治平台、3D腹腔镜微创手术平台,设备先进、功能完善。诊治能力涵盖了结直肠肛门外科、胃外科的所有疾病门类,在大肠癌、胃癌、复发性肠癌、慢性便秘、各类痔病、直肠海绵状血管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巨结肠、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直肠脱垂、骶前肿瘤、复杂性直肠阴道(尿道)瘘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及肠造口护理治疗等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傅传刚教授门诊时间(本部):周一上午 、周二上午、周四上午门诊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特需门诊三楼预约电话: 13386057162; 021-58822171
“痔疮能根治吗?”这恐怕是所有痔疮患者都特别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屡犯痔疮、饱受痔疾困扰的人,或几经治疗而未痊愈患者所急切想知道的。但恐怕我的回答会令某些一心想“根治”的患者大失所望。因为痔疮它并没有“根”,又何来“根治”呢?痔疮的肛垫学说认为,肛垫是在齿线上方宽约1.5cm的三个柔软的血管性衬垫,像嘴唇一样的肉赘,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她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协助括约肌保证肛门能正常闭合,起到类似水龙头垫圈的作用;2、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对直肠内容物的性质有精细的辨别能力。痔疮的传统的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疮是由直肠末端静脉丛扩大曲张引起,但最新的研究表明直肠末端也就是肛垫的静脉曲张现象,无论是新生儿还是健康成年人都是恒定正常存在的,痔疮与肛垫的静脉曲张现象无关。因此,以前那种见痔就切的所谓“根治术”是不恰当的,她破坏了肛垫的完整性,当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一些不良并发症,如感觉障碍引起的直肠型便秘、感觉性肛门失禁和控便能力下降导致的漏粪、漏气、漏液现象及肛门狭窄等。在这里,我们应当理解的是,痔疮不能“根治”(即完全切除)的含义,是因为痔疮本身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不能切除,然而,目前治疗痔疮的众多新药物、新方法、新术式完全可以在尽量少破坏肛垫的前提下将痔疮治好,如痔疮以出血为主,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就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脱出为主则有最新术式――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或选择性切除)钉合术,弹力线套扎术等等,不但疗效好、不破坏肛垫,而且具有恢复快、出血少、疼痛轻等优势。因此,从疗效这个意义上来说,痔疮是完全可以“根治”的,而且这种根治比患者所想像的所谓“根治”要科学得多,但要明白的是这与众多患者所希望的“完全切除”的根治是有本质区别的。很多痔疮患者,都有听到“痔疮不管手术几次,都会再发”、“痔疮手术很痛苦”这样的传言而不愿接受治疗。这种传闻的产生,主要来自江湖游医不当医治这样一种事实,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不会危及到生命,重要的是病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屁股,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容易糊弄赚到钱,因此众多“医钱”的“痔疮专家”就出现了,这也是为什么治痔疮的医疗广告多的原因。这些所谓的“专家”中,往往连国家规定的必须具有的医生资格证书和行医执照都没有,有的甚至连医学院(校)都没有进过,她们打着“根治”、“高科技”的牌子到处招摇撞骗,接受这样的“痔疮专家”治疗,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有的甚至造成了更大的痛苦。痔疮治好后,有的确实又有再次出现症状的情况,这是因为痔疮的产生与个人的饮食、生活、排便习惯和工作性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不良习惯是难以一下子改变过来的,因此要想彻底解除痔疾,除了积极治疗外,平时还应该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其实,对于各种痔疮的治疗,目前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案,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了,并不是什么难以治疗的疑难杂病,千万别听信那种“不管手术几次,都会再发”的谣传,更不要去相信那些宣传广告而做错误的医疗选择,一定要有耐心,并选择一个内行、负责的真正专家,以免你的钱包和肉体受到严重的双重侵害。------摘自李胜龙、尹廷宝主编《痔疮揭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主任 崔龙教授最近老张在笔者这里做肠镜的时侯被查出得了大肠癌,心情很低落, 很后悔没有早做肠镜检查,究其原因,竟然说是怕做肠镜会很痛,从而耽误了根治的最佳时机,很可惜。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现今大肠癌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诊断大肠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肠镜。不管是传统的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MRI、PET等检查手段,均没有肠镜检查那么直接和准确。肠镜检查是利用一条长约140CM可弯曲,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由肛门慢慢进入大肠,以检查大肠部位之病变,肿瘤或溃病,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做肠镜检查真的很痛苦吗?回答是否定的。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辅以现代相关技术,肠镜检查完全可以做到无痛,也完全没必要怀着恐惧心理而主动放弃肠镜检查。的确,由于大肠总长度约1.5米至2.0米,在腹腔内走行既迂曲又很游动,镜子在肠腔内要拐“九曲十八弯”才能到达终点。传统的进镜方法是“一往无前”,也就是说,操作者只顾一个劲的往前进镜,不管是否有肠镜在肠腔内结成“襻圈”。而大肠是很容易在乙状结肠等部位结圈的,这种襻圈不仅会直接引起患者剧烈的腹痛,而且会间接地牵扯腹膜后迷走神经而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反应。前面讲到大肠既长又迂曲,似乎做到无痛很难。其实不然,采用了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做到无痛。我们从80年代开始,独创性地研究出了清醒状态下的快速无痛肠镜技术。具体方法的关键总结为四个字“取直进镜”。即贯穿整个检查过程当中的技术核心为:始终保持镜身在大肠中是比较直的,避免了镜子在大肠中结成“襻圈”而造成病人痛苦。这项技术经过近20年的实践应用,已完全证明其“快速无痛”的可行性。笔者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绝大多数肠镜检查都可以做到“清醒状态下的快速无痛”。另外,我们也开展了无痛麻醉肠镜,在麻醉师配合下,检查做到了绝对无痛,快速,安全,这是日后内镜检查的趋势,也体现了人性关怀,目前,笔者医院已能每日开展麻醉状态下的内镜检查。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现今的肠镜检查绝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痛苦,千万不要因为惧怕疼痛而错过了检诊疾病的良机而遗憾终身。
在门诊或日常生活中,好多患者都发出这样的声音,肛瘘能否不做手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一般来说,肛瘘是由肛周脓肿转变而来,是肛周脓肿破溃或者脓肿单纯切开引流、穿刺抽脓后,脓腔缩小而形成的肛周外口间断流脓的管道,此种管道具备内口、瘘管、外口称为肛瘘;所以说肛瘘是肛周脓肿的终极阶段。那么为啥肛瘘不能自愈或保守治愈而需要手术治疗呢?肛周脓肿发生的原因是病原微生物通过肛窦进入肛腺引起感染造成的,肛瘘的内口就是肛窦,与直肠相通,肠道的细菌以及含菌肠道液会不断的通过内口进入瘘管,原发病灶持续存在及瘘管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的瘘管,瘘管壁逐渐纤维化增生变厚,管壁不能自行愈合,在急性感染状态下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扩散,瘘管迂曲延伸弯曲,行走于括约肌之间因括约肌收缩压力而引流不畅。肛瘘外口狭小,炎症刺激肉芽增生,进一步导致瘘管引流不畅,炎性分泌物通过肛周间隙向低压区扩散,形成新的感染管道溃破形成新的外口,这就形成了以主管道为主的复杂性肛瘘。时间越长,只要内口未切除、管道引流不畅,肛瘘就不会愈合。瘘管越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内口虽然在肛窦,称之为高位肛瘘;瘘管被深部高位肌肉压迫,瘘管深藏,引流更加不畅,自愈性更加不可能。 5.无论是高位、低位、简单、复杂肛瘘,内外口处于关闭状态下,瘘管内乏氧,血液循环差,造成了瘘管壁组织代谢障碍,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瘘管更不能自愈了。 综上所述,一旦患有瘘管,早期手术是上策,避免简单、低位肛瘘延化化高位、复杂性肛瘘。切除内口、清除瘘管壁炎性组织,敞开外口引流通畅,得到肛瘘治愈!手术是治愈肛瘘的唯一途径!希冀通过口服中药、中药坐浴、补液消炎、各种理疗、瘘管药物灌注治愈肛瘘都是徒劳的。本文系闫守月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起便血,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菊花一紧,鲜血四溅。似乎便血在大家眼中就是代表着痔疮、肛裂,还有鲜红的颜色。其实不然,事实上便血不仅仅是便出鲜红血,只要是便内含有血液,从肛门排出,皆可称之为便血。便血一般会分为三种形态: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这三种颜色形态,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红黄蓝”三原色一样,我将它称之为“便血三原色——黑、暗、红”。便血三原色——黑黑便也称“柏油便”,主要出现在上消化道——胃部与十二指肠附近。之所以将其称为“柏油便”,是因为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后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有时粪便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1、持续疼痛+呕血+黑便=胃癌作为我国恶性肿瘤中患病率最高疾病,胃癌本身也不是无迹可寻。早期胃癌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晚期胃癌病人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2、周期性上腹痛+黑便=胃溃疡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上腹部疼痛是它的主要症状。痛感多位于上腹部,也可出现在左上腹部或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有些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以出血、黑便、胃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3、呕血+黑便=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胃炎起病较急,有可能会导致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单独黑便的人比较少见。出血常为间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贫血。出血时还会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4、上腹部疼痛+饥饿痛+黑便=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以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如果出现出血,会引起黑便。便血三原色——暗暗色便即为脓血便,指的是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暗色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例如:1、持续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秘/腹泻+暗色便=直肠癌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但是随着大肠癌的生长,到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问题。待到后期,直肠癌会使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2、果酱式+排便困难+暗色便=结肠癌分左、右结肠癌,结肠癌患者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症状。3、疼痛+里急后重+腹泻+呕吐+暗色便=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症状,在大多数病人中本病表现为慢性,在少数病人中呈急性、灾难性暴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性粪便,可多达每天30次的高热与腹痛。4、腹泻+腹痛+暗色便=多发性肠息肉多发性肠息肉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发性息肉多与遗传、饮食、炎症刺激因素有关,且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见的症状有腹泻、腹痛、便血。便血常持续,后期伴有恶变。若继发感染,以上症状则加重,大便稀软、味臭、带有泡沫,有时带粘液脓血。亦有大便秘结伴里急后重感。此外若位于直肠下端较大瘤体,便后可脱出肛外,呈暗红色、乳头状肿物。便血三原色——红红色便即为鲜血便,红色便大多为急性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鲜血便一般来自肛管直肠疾病,例如:1、喷溅/滴落+无痛+鲜红=痔疮痔疮是肛肠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不同分期的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严重时可能会有喷溅血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表现。2、无痛+血与粪便不混合+鲜红=直肠息肉直肠低位息肉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当然,如果息肉位置高、数量多,有时血液也会与粪便相混。3、擦拭/滴落+便时疼痛+鲜红=肛裂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便后持续一段时间。同时伴有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或擦拭见血。4、肿物+坠感+便秘+鲜红=直肠脱垂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那么说是不是仅仅依靠疾病的常见特征来鉴别病症就足够了呢?并不是。不管症状如何明显,在确诊之前,仅仅依靠经验或者文字,都是不对的,还应该更加关注疾病本身的具体特质。文中等号只是为了便于表述,并非绝对,一旦发现身体健康出现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医,甄别病症,以免延误病情。
痔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患有痔。痔病患者常表现为肛门的出血、肿胀、脱垂、疼痛、瘙痒等症状,而长期慢性失血还会引起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近3年来,美国、意大利、欧洲等国家或地区都相继更新了痔病管理的指南或共识,而我国自2006年《痔临床诊治指南》颁布后,15年来未有更新,有必要对该指南内容进行更新;在临床实践中,我国不同地区及层级的临床医师对痔病的认知和诊疗尚存差异,有必要对痔病的诊疗行为进行规范;此外,如何基于最新的循证证据,选择最优最适的治疗方式,使患者的获益最大,也是有必要明确的临床问题。 2020年11月7日,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正式发布。相比2006版指南,新版指南的结构更加清晰;对痔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一系列临床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最新的循证证据给出了推荐意见,这对指导我国痔病诊疗的科学决策与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2006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补充并给出了推荐: 1. 痔的分类 建议采用Goligher分类法对内痔进行分度(5B)。 2. 痔的诊断 建议临床医师有针对性地询问就诊者的病史信息(5A)。 可考虑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5B)。 建议临床医师有针对性地询问就诊者的病史信息(5A)。 可考虑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药辨证施治(5B)。 3. 痔的保守治疗 应鼓励痔患者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1A)。 推荐将MPFF(纯化微粒化黄酮成份,柑橘黄酮片)作为首选的静脉活性药物用于治疗Ⅰ~Ⅳ度痔患者(1A),并可将MPFF作为器械疗法和手术疗法的辅助药物(1A)。 建议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MPFF及含硫酸铝成份外用药物用于辅助痔患 者改善术后症状(1A)。 4. 痔的器械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的Ⅰ~Ⅲ度内痔患者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Ⅳ度内痔患者,建议采用胶圈套扎法(1A),也可考虑注射疗法(1B),如消痔灵、芍蓓、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保守治疗无效的Ⅰ~Ⅲ度内痔患者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Ⅳ度内痔患者,建议采用胶圈套扎法(1A),也可考虑注射疗法(1B),如消痔灵、芍蓓、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5. 痔的手术治疗 医师在术前应与患者讨论每种手术疗法的优缺点,在综合考虑患者意见、操作可行性和进一步操作的适用性后,选择最佳的手术疗法(5B)。 医师在术前应与患者讨论每种手术疗法的优缺点,在综合考虑患者意见、操作可行性和进一步操作的适用性后,选择最佳的手术疗法(5B)。 6. 特殊人群的治疗 对于合并免疫缺陷的痔患者,建议首选保守治疗(3B),保守治疗无效时,建议器械治疗(2B),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2B)。 对于患有痔的孕妇或妊娠后的妇女,可短期使用MPFF(3B)或止痛软膏和栓剂(5B)。 保守治疗应作为痔合并凝血障碍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5B);保守治疗不成功时,可考虑采用注射疗法或经肛痔动脉结扎术(THD)或痔切除术,并参考相关指南制定抗凝药物的停药措施(3B);不建议采用胶圈套扎法(RBL)治疗(3B)。 痔合并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应首选保守治疗(5B);对于已经确诊IBD患者的症状性痔,在进行外科干预之前必须详细告知患者相关并发症和风险(2A);静止期的IBD患者,当合并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痔症状时,可以选择性行痔切除手术、痔套扎术或痔动脉结扎术,不建议采用痔固定术(4B);克罗恩病患者的肛周皮赘应当采用保守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4B)。 对于合并免疫缺陷的痔患者,建议首选保守治疗(3B),保守治疗无效时,建议器械治疗(2B),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2B)。 对于患有痔的孕妇或妊娠后的妇女,可短期使用MPFF(3B)或止痛软膏和栓剂(5B)。 保守治疗应作为痔合并凝血障碍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5B);保守治疗不成功时,可考虑采用注射疗法或经肛痔动脉结扎术(THD)或痔切除术,并参考相关指南制定抗凝药物的停药措施(3B);不建议采用胶圈套扎法(RBL)治疗(3B)。 痔合并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应首选保守治疗(5B);对于已经确诊IBD患者的症状性痔,在进行外科干预之前必须详细告知患者相关并发症和风险(2A);静止期的IBD患者,当合并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痔症状时,可以选择性行痔切除手术、痔套扎术或痔动脉结扎术,不建议采用痔固定术(4B);克罗恩病患者的肛周皮赘应当采用保守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4B)。 * 1~5依次表示证据等级由高到低;A~B依次表示推荐强度由强到弱。 文章来源:MedSci梅斯 参考资料: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5):519-533.
经常有病人述说肛门非常痒。有时候难以控制。不管有人在不在,想用手抓,只有抓才能缓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种常见病,病程持续时间比较长,好发与中、老年人。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 全身性因素有:(1)过敏反应:因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引起肠道的反应。或者是吃了鱼、虾、蟹等食物,而引起的全身过敏。(2)疾病引起:如黄疸、糖尿病、风湿病、白血病等。(3)精神因素:过度兴奋、激动、忧郁、神经衰弱等。(4)药物刺激引起:如麻醉药、激素、药膏、抗生素等。(5)内分泌紊乱因素:妇女绝经期和男性更年期,激素缺乏等因素。 局部因素有:(1)肠道炎症,肛裂,严重的痔等分泌物增多,刺激肛门皮肤。(2)妇科疾病引起分泌物增多,又不能及时洗干净而引起。(3)肛门部皮肤病。如肛周湿疹、皮炎、皮癣等疾病。(4)肠道寄生虫等疾病:如蛲虫病、蛔虫病等。
皮瓣转移成形术后一周
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