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又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由真菌侵犯外耳道导致的炎性疾病。病变大多数情况下局限于外耳道,部分也可累及鼓膜。主要症状有耳痒、耳漏及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以看到如灰白色、灰黄色、灰黑色的粉末状、颗粒状、片状分泌物,更典型的会有真菌孢子及真菌丝。如果耳内进水或不适当的用药,则有利于真菌的繁殖。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炎症以及中耳炎的脓液浸泡,均可导致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引起继发性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滥用均可诱发外耳道真菌感染。外耳道奇痒是外耳道真菌病最主要的症状。真菌大量繁殖形成团块阻塞外耳道导致耳闷、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甚至眩晕。真菌刺激可以导致外耳道分泌物增多。如病变范围较大,可有局部疼痛。主要通过抗真菌药物来治疗疾病,软膏或者药液。酮康唑等。
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以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表现为当头部变位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或头晕,伴有特征性眼震。患者头部位置变化时,可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多反复发作。 大部分耳石症是特发性的,即原因不明,有一些是可以继发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头部外伤等。 耳石症存在一定的自限性。部分可以治愈。治疗是需要做旋转试验,如果阳性,可以做耳石复位治疗的。因为耳石症常继发其他疾病,也可以使用一些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对于反复发作,复位无效,也可考虑半规管堵塞术。
耳鸣,就是患者自觉耳内有声响。1.我们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客观性的,比如血管原因,颈静脉球体瘤,动静脉篓,乙状窦憩室等。主观性耳鸣,也就是神经性耳鸣,会在休息不好,或者压力大,情绪剧烈起伏,这些情况会出现,然后还要注意有无听力下降。 主观性耳鸣可以药物(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治疗。3.这种如果药物治疗后没什么好转,也可以考虑习服疗法,音乐治疗,还有重复经卢磁刺激,这几种我们医院门诊都可以开展。(药物治疗无效)4.但是一开始是建议药物加上改善睡眠,避免熬夜这些。 如果是客观性耳鸣,那就需要手术,比如血管栓塞或者开放手术,比如颈静脉球体瘤切除,乙状窦憩室回纳等。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内耳里面膜迷路积水为特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特征性表现是旋转性眩晕反复发作,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伴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梅尼埃病的诊断,检查这一块,包括纯音测听、脱水剂试验、耳蜗电图、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等,可检测听觉功能的变化,协助对眩晕进行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同时可以做一个内耳mr的钆造影,这个可以看到内耳的积水,有助于诊断。 目前多采用药物综合治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还可以进行前庭功能训练)或手术治疗(半规管堵塞,内淋巴囊减压等)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减少或控制眩晕发作,保存听力,减轻耳鸣及耳胀满感。 对于梅尼埃病,是可控的。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鼻子后方)的淋巴组织,在炎症反复刺激可出现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的症状者(鼻塞、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常见的病因是急、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过敏性鼻炎等。常见于3~5岁儿童(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如果长期张口呼吸,可使颌面骨发育改变,出现腺样体面容。并且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等。 治疗:一般建议先使用药物治疗1-2个月(鼻喷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感染治疗、麻黄碱滴鼻等。)如果效果不佳,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腺样体。对于存在耳朵问题,如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同期行鼓膜个穿刺或鼓膜置管。对于已经存在腺样体面容的,还需要口腔科正畸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甚至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病程迁延达8周以上。临床上以长期或间歇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可伴有听小骨吸收破坏。 治疗:慢性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一般需要干耳2周以上)。手术方式可以显微镜和耳内镜以及二者联合。目前,彻底清除中耳病灶的同时,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鼓膜修补、以及听骨链探查听骨链重建。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不再流脓;改善听力,必要时听骨链探查听力重建提高听力。鼓膜修补可以选择颞肌筋膜或者耳屏软骨,也可使用人工真皮。在听小骨破坏,可以行人工听骨植入重建听力。
先天性小耳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多为发育异常相关,主要有中耳畸形、外耳道闭锁或狭窄、耳廓畸形等表现,先天性小耳畸形程度可不同,最轻耳郭各部形态尚能分辨,但明显小于正常耳郭;畸形最重者可呈现无耳,绝大多数由皱缩的小软骨团和向发育较差的耳垂构成。同时可伴有听力障碍。 Ⅰ度小耳畸形:耳廓的大小、形态发生改变,结构仍清晰可辨,为轻度畸形。 Ⅱ度小耳畸形:为最经典的畸形,耳廓稍小,部分结构缺失,为中度畸形。 Ⅲ度小耳畸形;仅保留部分皮肤和软骨,为重度畸形。 Ⅳ度小耳畸形:耳廓或耳垂结构缺失,为无耳畸形。 治疗:对于I度,可选择耳廓矫正器矫正。图一。 其他严重畸形,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取自体肋软骨,需6岁,胸围达到60cm,身高达到120cm)。也可以佩戴5D义耳治疗。(图二)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耳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小儿的发病率较成人高。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常见病因为咽鼓管的阻塞,如腺样体肥大、腭帆张肌等肌肉薄弱等,影响中耳通气,导致中耳的持续负压状态,引起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中耳积液早期以浆液性为主,液体稀薄如水样,呈深浅不同的黄色;后期液体以粘液性为主,液体粘稠,大多呈灰白色,甚至粘稠呈胶冻状,形成胶耳。临床表现:(1)听力下降:小儿对呼唤不理睬,上课精神不集中等,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听力可暂时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2)耳闷:耳部可有阻塞感、闷胀感,小儿可表现为抓耳等动作。(3)耳痛:起病时可有儿童,小儿常于夜间发作,哭闹,1-2天后耳痛即消失。(4)耳鸣:流水声。可见鼓膜充血、内陷,积液时可见气液平面及气泡征。治疗:药物(鼻喷激素,顺尔宁)治疗,有积液时鼓膜穿刺,严重时鼓膜置管。若患者同时出现鼻塞、打鼾等因腺样体肥大所致上呼吸道梗阻表现,可同期行腺样体切除术。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 和咽鼓管功能异常有关,在临床上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等压迫咽鼓管咽口或肿瘤压迫及侵蚀咽鼓管引起咽鼓管阻塞,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咽鼓管及周围结构放射性损伤、咽鼓管咽口瘢痕性狭窄所致咽鼓管阻塞等均可引起。临床表现:(1)耳闷:耳部阻塞、闷胀感,按压耳屏可缓解。(2)听力下降:成人多有听力下降及自听增强。(3)耳鸣:可有气过水声。(4)耳痛:成人耳痛较轻,大多无。主要治疗为有积液时鼓膜穿刺,严重时鼓膜置管。
外耳道内耵聍聚集阻塞外耳道并引起临床症状(听力下降、耳闷塞感、耳痛等),或阻碍了必要的外耳道、鼓膜检查者称为耵聍栓塞。耵聍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分泌。大多数人的耵聍呈干性片状,易于随头部或下颌关节活动自行脱落。少部分人的耵聍性质黏稠,不易脱出。正常情况下,耵聍对外耳道和鼓膜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在少数情况下,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阻塞外耳道,可引起临床症状,主要有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如合并感染,可有剧烈耳痛。电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内有黄褐色或棕黑色耵聍。耵聍栓塞的唯一治疗方法是取出。门诊最常用的方法是外耳道冲洗,但前提是耵聍性质偏软或已被药物软化(可以用碳酸氢钠软化2-3天后冲洗)。然而质硬耵聍软化时间通常需要软化数天,甚至部分耵聍很难软化,需要耳内镜下清理。
中耳炎手术,可以显微镜和耳内镜两种方式。优点比较手术显微镜:a)放大倍数可调节能满足不同的需求。b)双目三维立体成像,可调节不同的景深。c)术者可进行双手操作,操作范围相对较大。助手可获得同步的单或双目成像。可进行录像、拍照或数字视频捕捉。成熟多样的配套手术器械。硬管式耳内镜:利于微创技术的开展。通过自然开口、管道、细小的切口或颅骨钻孔进入术腔。可以观察“死角”而无需牵拉或切除遮挡的结构。多种型号的视角系统选择,总的视角更宽阔。物镜焦距更短,可以非常接近被观察的结构,有利于照明和细节观察。连接于先进的电视摄录系统成像,教学功能更强。术者与患者可采取更为舒展的体位。缺点比较手术显微镜:体积较庞大,与内镜相比操作性能稍差。会看到视线以外的结构。光轴固定,视角范围及照明易受手术入路及切口大小的影响:①需作额外切口;②反复搬动患者头部;③要求患者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大角度偏头位。长时间直视操作,视觉易疲劳。硬管式耳内镜:术野范围较为狭窄及采用改变的视角方向(30o、45o、70o、90o等)操作,要求术者具备熟练的内镜使用技巧和正常的解剖知识。立体视觉较差、缺乏景深。接近组织易致镜前端污染而影响成像。单手操作。潜在的热效应损伤。目前专门设计使用的器械不足。应用范围手术显微镜:a)为耳外科、耳神经颅底外科和显微神经、血管修复外科、整形外科必不可少的设备。对必须具备双目视野和立体视觉的手术操作而言不可缺少。b)与激光、内镜等设备联合应用。硬管式耳内镜:微创耳科手术,如鼓膜修补、中耳置管、胆脂瘤术后的复查等。微创耳神经外科,如前庭神经切除,听神经瘤切除等。与显微手术的结合或辅助使用:术腔的辅助照明及细节分辨“盲区”的病灶观察及切除。两个各有优势,目前有些医生采用双镜联合,可以更好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