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感染宝宝出生仅30小时,其母亲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专家提示 , 可能存在母婴垂直感染传播途径。新生儿本身是特殊的免疫低下的人群,很多自身特点区别于婴儿和稍大一些的儿童,更区别于成人。那么新生儿宝宝如何防疫呢?●居家防护实用措施●●逐一将卧室通风。可以将一个卧室通风后,将空调调整至适宜温度,再将宝宝转移至此卧室,然后再给宝宝的房间通风。●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建议家庭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的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家庭观察:与较大儿童不同的是,新生儿一般不会发热。新生儿宝宝出现发热要充分引起重视。照料者应该学会测量宝宝的耳温。当宝宝的体温出现升高时,不建议居家观察,而是需要立刻儿科专科医院就诊。每天早晚测体温1次,并记录在册;记录喂养及呼吸情况。若出现发热或吃奶差、气促等症状也应该立即到2019-nCoV感染防控定点医院就诊。家庭预防性物品消毒:台面、婴儿床等新生儿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然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地面每天用含有效氯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含有效氯250~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h,或煮沸15min 消毒。对耐热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可煮沸15min。不建议给新生儿戴任何口罩。新生儿肺部容积很小,口罩并不是给宝宝设计的,事实上,3岁以下的孩子都不建议佩戴口罩。●新生儿隔离和母乳喂养●若母亲不幸受到2019-nCoV感染,新生儿一般建议隔离14天。任何有可疑接触史或临床症状相似的家庭成员应避免接触照料者和新生儿,以免间接或直接传递病毒。由于目前不确定乳汁中是否存在病毒,母亲受感染或疑似感染期间是不建议母乳喂养的。隔离治疗的妈妈治愈后,可考虑母乳喂养。在母婴分离期间,母亲应该定时挤出乳汁,保持泌乳,直至排除或治愈后才可行母乳喂养。●新生儿就诊注意事项●●疫苗接种门诊:疫情期间,应通过电话或网络询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具体要求,以明确接种的具体时间安排。需要接种时,建议错峰就诊,避免人员密集情况。●产后42天的宝宝: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延后就诊。对于普通情况,可以采取线上问诊的方式,通过图片、语音、文字及小视频等方式,提供给问诊医生。有任何2019-nCoV感染的疑似症状的宝宝,不建议线上问诊。目前为了缓解就诊压力和避免交叉感染,各大医院上线了网络问诊的通道,但考虑到新生儿肺炎的一些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新手爸妈有时没有照料和观察的经验,而线上问诊缺乏体格检查的内容,因此,对于疑似病例,线上问诊的方式并不适合新生儿宝宝。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专科医院,在医院就诊前、就诊时、就诊后均需要尽量避免与密集人员接触。在就诊时,详实地向医生提供病史资料,配合医生进行诊断,诊后谨遵医嘱,按时复查,若需要住院治疗更应配合。●照料者的心理防护●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持续时间仍不确定,对于新生儿宝宝,家长特别是照料者的心理状态与疫情防控同等重要。宝妈或其它照料者应做好心理疏导,家庭成员应协助照料者做好心理问题疏导。如果发现自己无法缓解心理压力,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帮助。参考文献:1.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工作组.围产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管理预案(第一版).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2):87-90.2.新生儿科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专家建议.《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0年2期.3.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临时指南二十三——预防接种篇(疾控科普).
新生儿宝宝皮肤稚嫩,局部防御功能差,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常常让新手爸妈十分焦虑。首先,我们把皮肤问题分为两类: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常见皮肤生理现象1、新生儿红斑新生儿红斑是宝宝出生后几天最常见的皮肤生理问题。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有时候受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还会融合成片。这些红斑长在面部和躯干四肢,2-3小时后自然消失。红斑经常会反复出现,不过大概一周左右会自愈,无需特殊治疗。2、新生儿粟粒疹新生儿粟粒疹又称为皮脂腺增生,也很常见,大约有50%的新生儿会发生。基本上就长在鼻子上,表现为黄色的,1mm左右的黄色丘疹,下面没有红晕基底。新生儿粟粒疹一般数月后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3、乳腺增生宝宝刚出生时,由于母体激素的刺激,有乳房周围肿大,甚至溢出乳汁一样的液体的情况都是正常的。随着母亲激素在宝宝体内的代谢,这种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民间秘方”会要挤压宝宝的乳头,这不仅会导致局部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引发皮肤感染,而且会导致皮肤脆性增加,造成局部软组织水肿,甚至导致出血的现象。通常来讲,宝宝的乳头若有凹陷都是良性的,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慢慢外凸的。所以,如果宝宝出生后乳头有凹陷的情况,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4、阴囊色素深一般的男阴囊的颜色为淡褐色,但有的宝宝会表现为深黑色,这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存在。宝宝出生后,一般在医院会采集宝宝的几滴足底血,其中一滴血就是排除CAH的,所以,不要拒绝这项检查。大多数的宝宝是一过性的阴囊色素深,这类宝宝通常足底血筛查没问题,而且阴囊色素会在满月后慢慢变淡,所以不要担心。5、青记一些新生儿的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多数在2~3岁消退,个别7~8岁时自然消退,所以也不要担心啦。常见的皮肤病理变化1、新生儿痤疮新生儿痤疮,又叫做新生儿头部脓疱病,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20%,多发生在男孩中。一般在生后3-4周发病,持续3-4个月,有部分孩子在出生后就会表现出来。表现为分布在额头、鼻子、脸颊的小的闭合的粉刺,常常表现为基底红晕的白头脓疱,痤疮通常伴有皮脂腺增生。通俗来描述就是“一个小包,上面白头,周围无红晕”。痤疮一般不痛不痒,对孩子没什么影响。痤疮多持续3-4月,会自行消退,不会留疤。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发展为开放性的粉刺。痤疮严重的,会播散到躯干部。所以持续时间长的宝宝,如果确实非常严重,可以使用局部的抗真菌药膏。2、尿布疹尿布疹实际上是一种皮肤炎症,由于尿液和粪便污染到宝宝稚嫩的臀部皮肤,造成了局部细菌定植,再加上现有的尿不湿不透气、尿不湿和大腿的接触和摩擦,导致皮肤受到感染。因此,我们建议勤换尿布来治疗尿布疹。纸尿裤(即尿不湿)和传统棉布尿布有同样甚至更优的吸水效果。质量过关的尿不湿本身不会导致尿布疹,长时间不更换才会导致尿布疹。如果出现了轻微的尿布疹,不妨让宝宝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敞开尿布,涂抹护臀膏,并保持局部的干燥清洁,一般会好转。若由于护理不当,尿布疹加重,则需要一些抗生素药膏对症涂抹臀部皮肤了。3、湿疹湿疹应该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理性疾病。在医学上,我们称湿疹为特应性皮炎,也可以理解为过敏性皮炎。有人认为湿疹是热出来、捂出来的,其实并不准确。通常我们认为湿疹跟接触或因进食导致过敏的食物有关。知道这一点的妈妈会调整自己的饮食,来减少母乳中的过敏成分,但即使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所接触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单纯控制过敏原并不能达到控制湿疹的目的。还有一些宝妈会想,湿疹没什么的,自己会好的。这种想法也不可取。这是由于有湿疹的宝宝会有痒痒的感觉,不自觉会搔抓面部,不仅会使宝宝也比较难受,还会造成湿疹消退后的局部色素沉着。对于轻度的湿疹,保湿剂和婴儿润肤露是有效果的。对于湿疹较重的患儿,需要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值得注意的是,不建议一出现湿疹就直接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因为激素类药物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有一定的依赖性,轻微的湿疹可以通过尝试调整母亲饮食和给宝宝涂抹保湿霜来解决。4、痱子痱子在医学上也叫做汗疱疹。这种皮肤病大多数家长都比较熟悉,多因为天气湿热,汗腺管梗阻或断裂导致汗液滞留导致的,大约4%的新生儿有痱子。痱子通常分为晶痱、红痱和脓痱等。汗液滞留在表皮的,叫晶痱,是透明的1-21mm大小的小水泡,多分布在前额、胸背部以及手臂屈曲的皮肤皱褶处,水泡消失后,可能留下细小鳞屑。汗液滞留在真皮的,叫红痱,表现为前额、胸颈部以及皮肤的皱褶处突然出现的1-2mm的红色基底的小丘疹或疱疹,有刺痛感或痒感,是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如果红痱上面有脓头,则称为脓痱,也称为脓疱疹。痱子的治疗很简单,就是保持凉爽即可,如果是脓痱,可外用抗生素涂抹,例如百多邦软膏。5、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俗称为乳痂或头垢,好发于3个月以内的宝宝,是由于宝宝的头皮部位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之清洁不当导致的皮肤炎症。注意使用宝宝专用的沐浴用品,不要去揭开乳痂部位,通常可以自愈。6、血管瘤血管瘤是皮肤的一种血管病变。多发生于额部、眼睑、口唇及后颈部。不凸起于皮肤表面的血管瘤可以不需要处理,若有颜色加重和凸起皮肤表面趋势,则需要专科医院皮肤科就诊,这是因为,早期可以通过涂抹马来酸噻吗洛尔乳膏,抑制局部血管瘤增长,以免走到需要冷冻、激光等更加激进的处理手段的一步。
开奶师和催乳师到底是靠不靠谱开奶师和催乳师多是一些母婴保健服务公司培训出来的职员。她们其中的一些有一定的医疗背景,但大部分人都是纯粹的“经验主义者”,手里握的“证书”也并非权威机构发放。因此,她们并不具备母乳喂养指导的资质,因此,我们找到的靠谱的开奶师或者催乳师纯靠运气。开奶师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帮助早期泌乳。但要知道,最能帮助母亲泌乳的人不是开奶师,而是宝宝。妈妈体内激素和乳房会在孕后期和泌乳期做好了哺乳准备,宝宝口腔里有专门为了吸奶进化来的脂肪垫,哺乳的过程就是这么奇妙而自然。多吸吮就能早开奶,但是更应该知道,第一口母乳真的没那么神奇,若因为某些原因暂时不能让宝宝亲自吸吮泌乳,如果可能,我们建议尽量将母乳挤出来,通过调羹或者奶瓶间接喂给孩子。若由于各种因素诸如母亲乳房疾病、新生儿相关疾病、母婴分离的原因,真的不适合母乳喂养,则不应强求。催乳师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保持泌乳期的乳汁排出畅通。长期不吸奶以后乳房会出现“奶结”,而乳汁中物质浓缩和沉积也会让乳腺管堵塞,“不通则痛”,甚至会发生乳腺炎。催乳师会把乳腺管堵住的物质挤压出来,达到通乳的目的。但因为手法并不一定专业,下手有时不知道轻重,容易在通乳的过程中造成乳腺的损伤。那么问题来了,真的堵奶了要怎么办?这时我们还是建议去专科医院的母乳喂养门诊就诊。专科护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持有国际泌乳师证书,几乎能解决母乳喂养相关的一切问题,能给妈妈们提供最专业的指导。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最省时也最省心。生后前几天是否不要加奶粉喂养不足会导致黄疸、脱水、低血糖等。而母乳不足又不适时追加奶粉,是导致孩子喂养不足最直接和最常见的原因。喂养不足会致黄疸和脱水众所周知,但实际上,因为坚持单纯母乳喂养而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病例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人们过度关注了母乳的好处,却忽略了母乳喂养中所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临床上容易出现血糖不稳定的宝宝,更加需要加强喂养,在母乳确实不够又一时难以获得的情况下,奶粉作为最好的替代品,不应受到排斥。宝宝生后胃口确实比较小,我们可以通过排便次数、排尿次数以及体重下降情况等了解宝宝是不是存在喂养不足。正常的宝宝应该生后24小时内有大小便,且每天都有大小便,体重下跌不会超过7%-10%。当我们发现宝宝皮肤干燥,大小便次数少,体重下跌超过7%,皮肤黄疸有加重,就要想到是不是喂养不足了。这些情况是否该停止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到底要不要停母乳,这要取决于血清胆红素指标。母乳性黄疸通常不引起严重后果,宝宝的胆红素指标一般也不会太高。但宝宝的血清总胆红素指标≥12.9mg/dL,还是建议暂停一段时间(3-7天)母乳,改为配方奶喂养。等到黄疸消退后,再次开始母乳喂养。在停母乳的这几天需要把母乳按时挤出来放到冰箱的冷冻室储存,以保持乳腺管通畅;同时还要注意母乳喂养的宝宝会不会出现突然全部转变成配方奶喂养的一系列问题。母亲乙肝病毒携带(包括大三阳和小三阳),不影响哺乳。目前对于乙肝病毒携带的妈妈分娩的宝宝,在生后都会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这一举措基本阻断了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母亲妊娠期甲减也不影响哺乳,最常用的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疾病的母亲所分娩的宝宝,均建议在生后采血查甲状腺功能,这并非和母乳喂养相关,而是为了排除母亲甲状腺疾病本身对围产期的婴儿造成影响。母亲感冒了一般也不需要停母乳。母亲可以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来避免把感冒病毒传染给孩子。而目前常见的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虽然风险较低,但仍不推荐作为哺乳期用药,况且现在市面上的常用感冒药,多是复合制剂,就更不推荐了。普通感冒大多病程是吃药7天,不吃药一个礼拜。不到万不得已,感冒的妈妈们还是多喝白开水吧,毕竟,喝水治百病。另外,妈妈吃抗生素要不要停母乳以及吃其它药物要不要停母乳等等问题,这牵涉到药物代谢途径和半衰期,讲起来太复杂。好在我找到了一个权威且全面的网站:http://www.e-lactancia.org/。输入药物的英文名就可以显示哺乳期药物风险,非常实用,还能顺便学学英语,可谓一举两得。哺乳期的母亲有没有禁忌哺乳期妈妈可以化妆,前提是化妆品本身不是来路不明的。尽管每个阶段的母乳成分不一,但由于母乳基本上是恒定的,不会随着母亲的饮食有巨大改变,换句话说,妈妈有没有乳汁和乳汁的成分到底如何是天注定的,不要企图用大鱼大肉来提升多少母乳里的营养价值,当然更不建议清汤寡水的饮食。一句话,哺乳期的饮食和正常女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可以适当增加营养,但不要挑食,不要偏食,怀孕之前能吃的还能吃,之前不能吃的也不要轻易尝试。什么时候真的要停止母乳喂养了除了母亲患有传染病、需要接受放射学检查或治疗这些罕见情况,当然我更想说的、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若母亲因为任何原因不能或不想再继续哺乳了,母乳喂养也应该告一段落了。新时代女性撑起了社会的半边天,孕育一个小生命本身已属不易,分娩后的产褥期问题、频繁吸奶、睡眠倒错再加上缺少家人的关爱会使妈妈身心俱疲。并非所有妈妈都能在坐月子期间得到无微不至的陪护,对产妇在产后的心理辅导方面,我们的社会做的也远远不够,母乳喂养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了产后抑郁的促成因素。我们的总原则是,宝宝吃得安心,妈妈喂得放心。哺乳期的妈妈需要更多的家庭成员的关怀、理解、支持和帮助。我认为,若母亲身上真的有一种东西需要被神化,不应该是母乳,而应该是母爱,因为它可能比海更深。
我经常在门诊碰到这种主诉:“为啥我家娃一直哭个不停?哭起来怎么着都停不下来,好吓人啊!有人说是肠绞痛,医生怎么办啊?!”其实,婴儿肠绞痛非常常见,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婴儿是“夜哭郎”,所以我一般都安抚他:You are not alone(你不是一个人).医学上对婴儿肠绞痛的定义是健康婴儿难以安抚的烦躁或哭闹行为。以往对肠绞痛的诊断标准有三个“3”原则:每天出现3小时以上,每周持续≥3天,并持续3周以上。新的诊断标准有一些修改,不做赘述。因为在临床实际工作上,哪怕没有符合诊断标准,焦虑的父母还是会频繁地就医。他们为了获得良方,还会奔走于各个医院并尝试用各种的方法让宝宝安静下来,甚至我见过因此患上抑郁症的宝妈。所以,很有必要写这篇高大上博眼球的科普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1.先要明确宝宝是否是肠绞痛 肠绞痛的典型特点是出现在出生后2周,3-6周发作频繁,3-4月逐渐缓解。每次多发生于下午或晚上,表现为长时间哭闹和烦躁,下肢屈曲、小脸儿憋得通红,表现出一副痛苦的状态。有时候能听到小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无明显诱因,难以安抚,突发突止,且没有生长发育迟缓、发热或疾病的任何表现,每日大小便的次数和性状是完全正常的。所以肠绞痛的诊断往往是“排除性”的,千万别把其它疾病当成肠绞痛哦。2.为什么发生肠绞痛? 针对该病病因的研究很多,但收获很少,目前知道的是肠绞痛尚无确切发病机制。喂养问题、消化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环境因素等等都是可能的因素,也有人认为婴儿肠绞痛和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平衡有关,但这项理论仍处于假说阶段。3.肠绞痛怎么去治疗? 由于不知道确切机制,所以在此病的治疗方面也充满探索性,即没有一种特定的药物可以治疗。但一些不当的治疗应该被纠正,免得小宝宝受罪。常见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物理治疗包括了包裹和奶嘴安抚、“排气操”、“飞机抱”等等,但千万别尝试任何形式的“针刺”疗法。药物治疗是从可疑的病因入手来对症下药的,包括深度水解奶、益生菌、益生元、乳糖酶、西甲硅油等,这些药物大部分是非处方药,但仍需要找专科医师确诊,再让医生看情况要不要用,而且用法用量也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4.宝宝肠绞痛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吗?理论上讲,频繁剧烈的哭吵会影响宝宝的睡眠,但其实宝宝在24小时的睡眠可能不太会影响,真正受影响的应该是家长的睡眠质量。由于宝宝哭吵多发生于下午、夜晚甚至凌晨,而这些时间段正好与家长的日常睡眠重叠,会觉得宝宝也会受影响,但宝宝白天也会睡,只是睡眠周期会变掉,睡的总时长不一定减少很多。5.肠绞痛的真相 肠绞痛真正影响的并不是宝宝,而是照料者。 有研究表明,照料者感受到宝宝频繁的吵闹,会非常烦躁,继而增加了“婴儿摇晃综合征”的发生;每天晚间的哭吵让妈妈缺觉,哭个不停的宝宝也会使妈妈更加沮丧,否定自己的照料能力,产生抑郁情绪,更进一步影响照料,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虽说睡着的夜晚是宝宝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一直闹腾不睡觉会影响睡眠时的生长激素分泌,但由于目前不推荐应用解痉药和镇静剂去安抚宝宝,所以不应过分纠结这段时期的生长激素分泌问题,而去激进的使用镇静药物“助眠”,这样有可能对宝宝有害。6.对婴儿肠绞痛一些实用建议家长可以在宝宝出现肠绞痛疑似表现时拍摄清晰的小视频,就诊时让门诊医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在确诊是肠绞痛后,可以给宝宝包裹后塞一个安抚奶嘴,飞机抱一会儿,或者做一下排气操。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焦虑情绪。坦白讲,医生有时开具的药物的作用是安慰剂,不过安慰的不是宝宝,而是宝宝的父母。毕竟爸爸妈妈看宝宝这么痛苦,干着急不做些什么会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由于肠绞痛对宝宝无明显的影响,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或者说阶段性的过程,在科学上没有搞清楚确切病因,也没有特效药物之前,不要擅自用药,也不要找寻“土方法”治疗,更不要用激进方式安抚宝宝。由于大多数肠绞痛宝宝在5月龄内会完全恢复,所以家长要有一颗强大的心。家长应以稳定和积极的情绪,和宝宝一起渡过这道发育过程中的难关——这一点,也许比疾病本身的治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