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治疗不当可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炎,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解剖结构第五跖骨是足外侧柱重要组成结构,对于足部负重及维持稳定性上起到重要作用,第四、五跖骨与骰骨构成了跖骰关节。第五跖骨基底部有三条肌腱附着,腓骨短肌腱止于第五跖骨基底部粗隆背外侧;第3腓骨肌不如腓骨短肌腱强壮,止于第五跖骨粗隆远侧的骨干;跖腱膜外侧束止于第五跖骨基底粗隆的跖外侧。骨折分型Dameron和Lawrence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进行了分区,Ⅰ区骨折是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Ⅱ区骨折位于骨干与近端干骺端连接部,包含第4、5跖骨间关节;Ⅲ区骨折是第4/5跖骨间关节以远的跖骨近端骨干应力性骨折 1902年,RobertJones最早描述了第五跖骨基底部Ⅱ区骨折这一类型,所以Ⅱ区骨折又称为 Jones骨折。Ⅰ区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在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中是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骨折的93%,是由足跖屈内翻暴力造成的。Ⅱ区骨折约占全部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4%,是由足跖屈内收暴力造成的,由于处于第五跖骨基底部血供分水岭区,所以该处骨折易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Ⅲ区骨折约占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3%。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适应症包括骨折移位小于2mm或稳定骨折。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弹力绷带固定、穿硬底鞋、石膏固定制动、纸板加压垫或步行靴等。保守治疗优势包括花费低、无创伤、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等;缺点包括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高、易造成关节僵硬等。手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手术治疗适应症包括:骨折移位超过2mm;累及第五跖骨远端骰骨关节面>30%;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后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活动量较大年轻患者或体育运动员。目前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常用手术术式包括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术、螺钉内固定术以及钩钢板内固定术等。1、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是比较传统手术术式,该治疗方式优点包括内固定物材料易于获取、花费低、加压效果良好等;缺点包括皮肤刺激、有克氏针松动风险等。2、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术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术适用于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或骨折块较小患者,优点包括切口小、操作简单、无需二次取出等;缺点包括骨质疏松患者有锚钉脱出风险等。3、空心钉固定空心钉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有效治疗方式,其优点包括固定牢靠、稳定性好等。在临床上对于第五跖骨基底部较小骨折块,若用两枚螺钉固定有再骨折风险,当用一枚螺钉固定时抗旋转力量减弱,有再移位可能。4、钩钢板固定钩钢板固定适应症广泛,尤其适用于撕脱骨折或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其设计结构与第五跖骨基底部相匹配,固定加压强度较大。钢板固定缺点包括花费高、创伤相对较大等。小结在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时要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医师个人经验和技术水平,在充分考虑患者个人意愿情况下慎重选择。
松针最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细切,以水及面饮服之,或捣屑丸服,可断谷及治恶疾(弘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松针的主治功能:“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太平圣惠方》:“久服松针,令人不老,轻身益气,不饥延年”。松针中含有黄酮类、挥发油、莽草酸、脂肪酸及磷、钙、铁、硒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还含各种氨基酸,这些化学成分的存在,使松针具有多样的保健作用。一、松针有哪些功效01、辅助调血脂降血压功能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出血、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松针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促进血管和毛细血管功能正常的运行。02、抗衰老功能陈长武等研究了松针的抗衰老作用,发现松针干粉提取物可抑制自由基促成的脂质过氧化,通过实验证明松针能明显提高大鼠SOD活性、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岐黄名媛艾灸百科,说明松针提取物能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组织损伤,这些作用均与抗衰老有关。03、改善睡眠功能赵桂芝等研究松针对镇静、催眠及对脑神经递质的相关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松针正丁醇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能延长ip戊巴比妥钠模型小鼠睡眠时间,增加小鼠睡眠只数;用HPLC法检测脑部海马区 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峰面积,实验证明松针提取物还可以增加海马中γ-氨基丁酸含量,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04、增强免疫功能松针提取液对免疫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增加机体免疫力。二、民间常见病症的传统松针疗法【糖尿病】口渴时,将红松针放入研钵中磨碎,饮其汁液。或用松针4份、嫩桧柏叶6份的比例混合,煎煮服用。服时宜忌肉食。【高血压】将50支松针洗干净,切成长度1厘米左右,装入罐中加水煎煮,代茶饮用,每日3~4次。或用50支松针于研钵中,加水两小杯,研磨成汁液,分3份,早、中、晚空腹饮。【痛风】松针煎煮后,捞出叶子,将痛风发病部位浸泡在40度左右的汤液中。【预防时病瘟疫】将松针细切,每服1匙,以酒送下,每日3次。或饮松针茶。【急性胃炎】取阴干的松针10克,加水300毫升,煎煮到一半水时,早、中、晚3次,空腹服用。【脑溢血中风】取雌株松针、棕榈、大豆各20克,煎煮后服用,额头出汗更好。如果是吞咽不灵活,可将雌松的叶子切细,加酒煎煮饮用,建议用30度以上的酒。每次适量。若为预防中风,可每日嚼食松针。动脉硬化每天取50支松针,以水洗净,放入口中咀嚼或取松针煎煮浓汤喝。每餐前后可喝1~2小杯松针酒。【过敏性鼻炎】用20克阴干的松针或新鲜松针,煎煮服用。【眼底出血治法】同过敏性鼻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煎煮松针,代替茶饮。【牙龈肿痛】用松针50克、精盐5克、酒100毫升、水500毫升,共煎含嗽。【关节酸痛】用嫩松针、松节末等分,捣汁,取250克加入500毫升酒中浸泡7日,每日3次,每次1杯(10克左右);或以松针煎汁口服,岐黄名媛艾灸百科,加松针汁温热患处。【神经痛】以鲜松嫩叶捣汁当茶饮;或取鲜松针100-200克,加艾草、柳树叶适量,装入布袋中烧水泡浴。【止痒消疹】松针剪断熬水约二十分钟后擦痒处,几日即好,纵使有小丘疹也能消除。只要是皮肤痒都有用。沥青等引起的全身丘疹也能用松针水擦好。【心功能不全】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随时嚼食嫩松针。【中风口邪(斜)】将松树嫩叶500克捣成汁,放1000毫升酒中浸两天后,再放在火旁加温8~12小时,初服5毫升,逐渐每餐10毫升。【预防脑梗塞】将松针、棕榈、大豆一起煎煮服用,或者嚼食松针。每天喝一些松针汁,可净化血液,预防脑梗塞,饮用松针酒也有同样效果。【哮喘、过敏性哮喘】取阴干的雌松针,每日煎服20克。亦可将松针的新芽烤焙后碾末,涂在口腔咽喉部。支气管哮喘,可煎煮鲜、干松针当茶饮用。【牙周病】 在500毫升水中加入松针30克,煎煮剩一半,待其温,以消毒脱脂棉沾取汁液擦洗患部。【口腔溃疡】以脱脂棉沾松针汁压于患部。【口臭】常以数枚松针置于口中咀嚼。【下痢】饮用松针汁。【肺结核、肋膜炎】 取松针新芽阴干,煎煮饮用。每日用量需20克左右。或每天服用松脂粉,一次半汤匙,每日3次。【盆腔炎】将小腹、腰部以松针水熏洗和浸泡,每日数次。【宿醉】以红松针煎煮服用。【便秘】取松枝近根部老松针3枚,嚼食,每日3次。【老年性痴呆症】取松针、松树皮(表皮下的嫩皮)一起煎煮,代茶饮。【失眠】日常多吃松子,或饮松针茶。【禁声失语】因说话过度而发不出声音时,可在口中咀嚼松针;也可取生松针或干燥松针煎煮,代茶饮。此法亦可治咽痛。【晕车船】坐车船时,在口中咀嚼松针可预防发生。【体表溃疡】取鲜松针或阴干松针,煎煮服汁。【脚气(手足癣)】方法一:松针3000克,加水40千克,熬成25千克叶汁,和米25千克酿成酒,7日后取松针酒饮,岐黄名媛艾灸百科,每日3次,每次20~50毫升。方法二:取新鲜松针10克,剪断与食用醋10毫升配合,加水40毫升煮沸搅拌,取药液涂擦患部。三、与松树及松针有关的疗法【反胃吐食】以松节煮酒细饮。【风热牙痛】取油松节如枣大一块,切碎,加胡椒7粒,浸于热酒中,乘热再加焙过的白矾少许,用以口含漱口,数次后即能见效。又:用松节100克,槐白皮、地骨皮各50克,煎汤漱口,热嗽冷吐。【虫牙痛】将松脂放在滚水中泡化,嗽口。或在口中嚼食松针数枚,疼痛会得到很快缓解。牙痛时可在蛀牙的牙缝中塞些许松脂。【体虚】取等量黑芝麻、黑豆炒后磨成粉末,然后将二分之一黑豆量的干松针也磨成粉,混和,每天服用一汤匙。【肝虚目泪】用炼过的松脂500克、米20公斤、水50升,造酒。少量频饮。慢性酒精中毒以松针煮茶,每日数饮。【转筋挛急】用松节100克,磨细,加乳香10克,慢火炒焦,研末,与热木瓜酒调服。每日3次,每次10克。【跌打伤损】治法同转筋挛急症。【久聋不听】取松脂150克、巴豆50克,捣烂为丸,以薄棉裹定,塞于耳中,日换2次。【疥癣湿疮】将松香研末,加滑石粉少许。先以油涂疮上,再撒上药末,每日2-3次。【无名肿毒】松香400克、铜青10克、麻仁25克,混捣后分次摊贴患处,1-2日换1次。【大风恶疮】松针1000克、麻黄(去节)250克,磨细,加酒2000毫升,浸泡7日。每日温服3次,每次10~20克。【阴囊湿痒】以松针煎水洗患处。或用松香末卷入纸筒,加花椒3粒,香油浸3日,将纸筒取出燃烧滴油,岐黄名媛艾灸百科,取油搽患处。搽油前应将患处洗净。【妇人白带】松香250克、松针50克,酒1000毫升,共煮收干、捣烂,做成梧桐子大小丸子。每服10~15粒,每日3次。松针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水煮。先将洗净松针切成三段,放水600毫升,在砂锅或不锈钢器皿里煮,煮至300毫升水即可(大约需10~15分钟)。还有一法:将洗净松针切成三段放到热水瓶里冲入开水,焖半小时即可。一般松针可以煮泡数次,每次的口感和成分都不同,平时可以代茶水喝。如果以保健为目的,无需煎得太浓,用量与茶叶差不多即可
阴阳九针第一针:通天彻底针所过之处,气血通达,升降流畅,对于胸闷、胃胀、腹胀等疾病均可缓解。阴阳九针第二针:飞龙在天适应症:1、督脉不通导致的腰痛、背痛、颈椎痛,进针后可立即缓解。2、因清阳不升导致的头面部疾患,例如: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视力减退、癫痫等等。阴阳九针第三针:导龙入海此针沿着膀胱经从第一颈椎开始,抵达骶骨区,疏通膀胱经,水邪则可经州都之官,排出体外,同时龙随水降,先天之精则回归北海,故而称为:导龙入海。阴阳九针第四针:亢龙有悔用针目的是引阳入阴,促进督脉交于任脉,因阳气过亢,升发太过所导致的疾病均可使用。如: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牙痛;感受风热之邪所导致的头痛。中风先兆以及中风急性期。阴阳九针第五针:天人合一用此针的目的是打通上焦和中焦,促进中焦脾胃之气上达,肺气能够肃降,促进天部人部之间沟通交流,故而称为:天人合一。用此针适用于:气郁上焦和中焦,患者气机不畅,咳喘、胸闷、气短、心胸胀满、胸腔积液等等,均可使用。本针还具有敛肺止咳、顺气化痰、开胸顺气、降胃除浊之功。
用针刺在穴道上,针尖向那个方向刺,叫做刺针的角度,一般讲有平刺、直刺、斜刺三种角度。但这三种角度是由穴位所在部位而决定的。此外,还应该注意为达到治疗目的而选择针尖方向的问题。临床上刺针方向的问题往往容易疏忽。有时因不注意方向而刺伤较大的血管、神经干而发生血肿或后遗症;甚至刺中内脏而形成重大事故;有时因刺到骨骼上而发生弯针,使针尖卷钩;有时因方向不当,不能得气,而达不到治疗目的。关于针刺的方向问题,《针灸大成》上记载:“转针(转针尖)向上气自上,转针向下气自下。”就是说要经气和针感向上传导,针尖要向上斜刺,如要经气和针感向下传导,针尖须向下斜刺。这是说针尖向哪里,针感就向哪里传导,这也是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之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心得,把这些零散的点滴体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原则。一、向空虚的方向刺选准穴位,将针刺过皮下以后,再往下刺就向空虚的方向刺。要找缝隙、空洞、奥窍、松软之处,方可进针。如碰到坚硬、柔韧、滞涩或病人保护性的躲避、抽动、叫疼,即应改换方向,不可强刺。二、向组织肥厚的地方刺进针到达皮下以后,针尖应向组织丰满的地方刺,如针三间、后溪,应俯掌轻握拳,横针直刺;针鱼际穴,应仰掌微曲指,从赤白肉际下针向第2掌骨方向刺。这些地方组织肥厚又松软,易于进针。又如针环跳,则应向膝部内侧髁的方向刺;针曲池、中脘则应直刺,针头维则应沿皮向上,针丝竹空则应向眉中刺。总之向肥厚丰满之处刺,不能把针尖透出皮外。三、根据补泻原则刺按病情决定补虚泻实的原则之后,确定刺针的方向。针尖顺着经脉的走向而刺,是补法;针尖逆着经脉的走向而刺,是泻法。此即所谓:“随而济之为之补,迎而夺之为之泻”的迎随补泻法。这是补泻方法之一,现在还有人使用。但一般多认为是“巧立名色”,实际无多大意义。究竟实际价值如何,尚待研究。四、向病灶方向刺病灶在何处,针尖宜向何方,要运气至病痛之所。如胸痛刺内关穴,针尖宜向上方,手指麻木刺内关穴,针尖宜向下方手指处。《针灸大成》上记载:“病有远道者,必先使气达病所”。这是说在病灶远距离取穴时,要让针感传至病灶处。因此针尖就应该向病灶方向刺。针感如能传导至病所,这是最理想的。但临床上除有些对针感灵敏者外,如果距离太远,要“通关过节”,是不太容易的,须下功夫行针。但也常见有一针下去从腰部通过髋、膝、踝三个关节而到达足背者;也有针内关穴过肘关节麻至胸部者;针合谷穴通过腕、肘、肩关节麻到面部者,这是多种原因所构成的,不单是针刺方向问题。五、向经脉循行线上刺根据循经取穴的原则,在取穴时“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可见经脉是重要的。所以针尖应循经脉通路刺,不可离开经脉,因为“经不舍穴,穴不离经”。穴道和经脉是有密切关联的。针刺时要看经脉走向,知其上下曲折。不讲迎随补泻,直刺经脉,或顺经脉或逆经脉刺均可,只要不离开经线即可。当然也有例外,如有的皮内针是横着经脉刺的,就是由经脉上横贯过去的,但实际也没离开经脉,这也说明向经脉上刺是正确的。六、向有针感的方向刺刺针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针感,找不到针感,则要适当变换方向、深浅,在上下左右之间,灵活机动,探索感觉,以能够得气,使针感传导、扩散,尽可能达到预期目的为原则。前面说过,针刺方向的掌握可以使针的感应朝着针尖的方向传导,因此在临床上,医者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掌握针感传导。要针感向下,就把针尖方向转向下方;要使针感向上,就把针尖方向转向上方。但是实践证明,有时并不一定随医者的意图而传导,当行针之后,针感很好,但向哪里传导却不由医者,若遇到这种现象,也不要过于强求,只要有良好的针感,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七、向安全的方向刺凡刺针首先要考虑安全,要保证安全。针过皮下后,要缓慢进针,针尖要避开大血管、神经干、骨骼、韧带、重要组织器官等,以防发生医疗事故。千万不能一味要求针感,只管向空虚、病灶方向刺,而不顾安全。例如心、肺有病,心、肺是病灶,在胸部取穴时,穴位下面是胸腔,很空虚,但是不能刺透胸腔找病灶。八、根据穴道部位决定针刺方向有些穴道因其部位特征而有特定的方向,如风池穴应向内针刺成八字形;阳陵泉穴,针尖宜向下;内外膝眼穴,针尖应斜向上方,也成八字形;风府穴要平刺;中脘穴应直刺等等。以上提出八条原则,略举概要,临床上应全面考虑,紧密结合,决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全局。要灵活机动,贵在达到治疗目的而又确保安全。
2020年11月由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联合发起,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学组组织全国运动医学和足踝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中国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制订工作组,按照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方法和工作流程,由包括方法学专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际,制订了《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该指南在外踝撕脱骨折的诊断、治疗与康复锻炼方面,共提出12条指导意见,供临床医生参考。推荐意见1:对于外踝撕脱骨折患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特殊投照位置包括距腓前韧带(ATFL)位和跟腓韧带(CFL)位可以提高诊断灵敏度推荐意见2:对于可疑外踝撕脱骨折患者,行踝关节CT检查,不宜接受CT检查的特殊人群,行踝关节B超或MRI检查推荐意见3: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常为扭伤所致,而腓骨下小骨被认为是异位的骨化中心,主要根据有无明确外伤史及影像学形态来鉴别。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但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相同推荐意见4: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初次损伤的患者;对于慢性外踝撕脱骨折,如果无明显关节不稳,首选非手术治疗推荐意见5:急性外踝撕脱骨折非手术治疗早期需要进行外固定,既可使用传统石膏,也可使用新型踝关节支具推荐意见6: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且有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应用石膏或支具将患侧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持续3~6周(实际时间可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并在去除固定后应进行康复练习推荐意见7:对于外踝撕脱骨折患者,尤其是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踝关节不稳、疼痛等症状难以改善时,应行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推荐意见8: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如果选择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对骨折块复位固定,术中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及粉碎程度选择固定方式:骨折块较大者(直径>10mm)可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较小的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带线锚钉修复,如果骨折块不适合复位固定,常选择切除骨折块后行外侧副韧带修复手术。而对于陈旧性撕脱骨折,骨折块直径较小者,通常建议直接切除并采用Broström术等方法直接修复韧带;直径>10mm者,可尝试与急性损伤类似的方法进行复位内固定;陈旧性撕脱骨折块较大、切除后导致韧带缺损明显,难以直接修复韧带者,则可考虑行韧带重建手术推荐意见9:相比于切开手术,关节镜下切除外踝撕脱骨折块同时行韧带修复术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有更好的效果;两种手术方法在其他功能性评估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推荐意见10:外踝撕脱骨折手术治疗后负重时间与手术方式及愈合情况有关:急性撕脱骨折固定术后4周开始负重训练,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陈旧性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建议6~8周开始部分负重,之后过渡到完全负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如发生骨折块未愈合或患者不能耐受负重,需要适当推迟负重时间;外踝撕脱骨折块切除联合外侧韧带修复术后4周左右开始部分负重,根据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外踝撕脱骨折块切除联合韧带重建术后2~6周开始部分负重,6周后可完全负重。推荐意见11:外踝撕脱骨折术后去除石膏或支具后逐步进行相应的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练习和本体感觉训练 。推荐意见12: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伤后1个月可恢复日常活动,伤后6个月可重返伤前运动水平;行骨折块切除联合外侧韧带修复术者,术后3个月可重返伤前运动,术后6个月可重返高强度运动;行撕脱骨折块固定术者,术后6个月可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
膝关节积液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朋友都会有,不同的人对于膝关节积液的反应也不相同,有的人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或不舒服,而有的人可能也会没有任何不适感。 别着急,先来了解下,膝盖积水属于关节积水的一种,其根源来自滑膜炎,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发生于爱运动的青年人;慢性损伤性滑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 滑膜炎病因 :吸收<渗出 在正常情况下,滑膜能分泌少量的液体。形象点来说,就像是机器里的润滑油一样,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关节面在活动时更滑润,并参与关节的营养代谢。 当关节内部存在某种刺激物的时候,不论是细菌性、物理性或是化学性的刺激物,滑膜就会首先发生反应,引起充血和水肿,并且渗出液体,使关节囊膨胀,表现为关节肿胀。由于此时膝关节对关节液的吸收速度小于分泌速度,就会导致我们常说的膝关节滑膜炎。 主要表现: 1.滑膜充血、肿胀、活动受限 2.膝关节血肿 3.两腿沉重不适,膝部伸屈困难,疼痛不明显 为什么会产生积液? 膝关节滑液为淡黄色稍粘稠液体,关节活动时润滑软骨减少磨损、滑膜损伤或关节病损,因透明质酸含量和聚合作用减少,滑膜粘度降低,软骨容易受损。所以在骨性关节炎中,医生常常会选择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也就是人工给膝关节“上油”。 在正常的膝关节中,会有少量的关节积液(润滑液)产生,大约为5-10ml。这些润滑液对关节的正常维护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当于轴承上的黄油一样,有很强的润滑作用。当关节内的滑膜组织受到损伤或刺激,滑膜表面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受损,导致积液产生而无法及时吸收,从而关节积液。 在膝关节急性扭伤时,非常容易伤及血循环非常丰富而且又脆弱的关节囊滑膜层,造成滑膜损伤。伤后滑膜水肿、出血和关节积液,形成并加重创伤性炎症的反应。 想知道这些颜色分别对应什么病症么? 看颜色,估病症!看膝关节积水颜色可估其病症,其它关节积水同样适用。 黄色 透明,高粘稠度 骨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神经性关节病 黄色,白色,红色 透明浑浊,低粘稠度 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黄绿色,白色 浑浊,低粘稠度 细菌性,霉菌性,抗酸杆菌性感染 红褐色,黄色 浑浊,中粘稠度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外伤,血液病。 哪些病会引起关节积液? 应该说,关节积液不是一种具体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膝关节的很多病都可以引起关节积液。 比如:关节内游离体、半月板损伤、膝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髌骨劳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核感染、化脓性感染、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都可以刺激关节滑膜,导致膝关节滑膜炎,并引起关节积液。 膝关节滑膜炎怎么预防? 1.膝关节出现骨折时,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尽可能使骨折端达到解剖 复位的要求。如果复位不满意,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2. 避免膝关节过度活动及劳损,特别是双下肢剧烈运动者( 如舞蹈演员、运动员、搬运工等)更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因过度用力造成组织损伤,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出现骨质增生现象。 3.老年人可以适当补充钙质、维生素D等与骨代谢关节密切的药物,同时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减慢骨组织的衰老和退行性改变进程。 4.过于肥胖者,要适当控制饮食,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热量的摄入,将体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减轻关节上的压力和磨损程度。 膝盖积水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急性期滑膜损伤,瘀血积滞,治以散瘀生新消肿为主,如有炎症,需同时进行抗炎治疗。 2.局部封闭治疗:封闭疗法也叫“局封”,是由局部麻醉演变而来的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封闭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将局麻药和激素类药物的混合液注射于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3.穿刺疗法:关节积液较多、张力大时,可进行关节穿刺,将积液和积血完全抽净,并向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它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 4.微创治疗:滑膜炎的微创治疗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各类骨科疾病的技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5.固定与康复训练:早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禁止负 重。治疗期间可作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锻炼,后期应加强膝关节的屈伸 锻炼,这对消除关节积液,防止股四头肌萎缩,预防滑膜炎反复发作, 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有着积极作用。 6.运动疗法:患者应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但要注意运动不要过度。一旦发病也不应完全停止运动,只要根据情况调整运动量就可以了,其实一定量的运动对膝关节炎还是很有利的。 膝关节积液的康复锻炼 膝关节积液治疗期间可做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锻炼,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使积液吸收。 勾脚抬腿练习,坐在凳子上或坐在床边训练,每次坚持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再继续训练。如果双侧均有疾病,可以双膝交替进行,不要双侧同时进行。每日上午30次,下午30次。一般训练6周会有明显的疼痛改善效果。(注意:腰椎有病变的患者只能坐着练习,不要躺着做,以免诱发腰部疼痛) 侧卧位膝伸直侧方抬腿反复运动; 双膝夹持一皮球反复挤压。 除此之外,对膝关节的防护也最好做到少走楼梯少爬山、减轻体重少负重、避免劳累、注意膝盖保暖、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学习中医针灸的时候,都会学到一些事故的处理,注意事项及针灸禁忌等,一些因误针引起的特殊现象与解救方法学了还是有用的。 一、神阙穴:误针时发生睾丸剧疼,可急刺命门穴以救之,下针时针尖微向上,捻到不可再进为止,卧针约一分钟左右,然后轻摇针柄约十秒钟,将针提至皮下,向左右个斜刺五分,微微捻动,待睾丸不疼再出针。 二、横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尿闭,急针涌泉穴以救之,刺入五分深,卧针半分钟,然后用手捻动一分钟,待患者有尿意时出针。 三、水分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肿胀,宜针刺肓俞穴和天枢穴以救之,应在患者呼气时进针,刺约一寸五分深相间的捻转与卧针,没捻转半分钟提出六分,卧针片刻再捻,以肿消为度;又,水分穴误针时,还可能出水不止,可用真血竭末敷在水分穴上,没有真血竭时,可用中国槐花末代替。 四、气冲穴:误针有时会发生疝气坠胀,急刺丰隆穴救之,针入一寸用旋捻法,先用拇指向内捻转,半分钟后提出五分,再向外捻动约半分钟再行刺五分,旋即出针。并嘱咐患者静卧一会,疝气坠胀即止。 7月13日河北-中医诊疗局部雕塑美容减肥、无痕线雕提升术精品班--点击查看 五、血海穴:针刺过深时易发生晕厥,宜急将针提出少许,并另针足三里以救之,针入五到八分深,入针后先左捻行振针法,立即出针患者当可醒,血海穴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会发生周身震颤,可将针提出少许,急针对侧曲池穴,同时按压小海穴即止。 图片 六、箕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足部运动不自如或大便秘结,宜针刺腹哀穴以救之,刺入一寸五分,卧针半分钟,然后向左捻动九次,向右捻动六次,即出针。 七、灵台穴:误针有时会发生手足不调,针刺委中穴以救之,针刺一寸向外侧捻转,并上下提插七次出针,即可恢复正常。 八、承灵穴:误针会发生晕厥,不省人事,急刺肾腧穴以救之,针入一寸五分深,急退皮下再进如前,又急退之,进时向左捻转,退时向右捻转,进退约七八次,即可醒。 九、颅息穴:误针时则耳痛耳鸣,急针阳池穴以救之,针入三分向内侧捻转,约十秒后出针, 十、角孙穴:误针会出现脑充血,而发生晕厥,宜急刺三阳络穴以救之,宜浅刺比宜超过五分,并针尖斜向下,待达相当深度后,略摇针柄即出针即愈。 十一、承泣穴:误针宜针刺内庭穴,刺入三分用指弹动针数次,捻动数次即可,新经络公众号提示若出现目定不动时,用小艾柱灸听宫穴一柱即可。 十二、哑门穴:误针出现喑哑,或晕厥如死,宜速刺人中二分,上下提插捻动,复摇动针柄,轻者可恢复,若深及延髓则不可救。南少林火功冲击疗法提示此穴虽浅刺,刺后也不可重击针孔处,否则也可致命。入患者觉得有麻电感即是刺到延髓,硬立即停止进针,慢慢提针至皮下。 图片 十三、脑户穴:误针则头痛,急刺百会穴以救之,针时须斜下针,并依次向四下轻捣,并用指甲在针柄上频频刮之,即可。 十四、络却穴:误针时则喑哑,宜急刺至阴穴以救之,针入一分用旋捻法,不停向左右转动,约半分钟之久,略卧针即出则言语可恢复。 十五、囟会穴:误刺则人立即晕倒,宜急刺风门穴以救之,用捻术不停向左捻转,在捻入八分后,将针上下提插约五分钟,左右各卧针半分钟,迅速出针即醒。 十六、神庭穴:误针则人发狂,宜急刺脊中穴以救之,针刺入四分,针时先直刺,待入四分深后用旋捻法先向左捻转十秒钟,再向右捻转,捻毕再上下提插数次出针,狂乱可止 十七、玉枕穴:误刺则易生黄水疮,可针风池穴和委中穴以救之,入针时应不停向右捻动,并上下提插约五分钟之久,始出针则黄水疮渐愈。 6月24日河南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乳膏剂及美容涂膜剂制作培训班--点击查看 附:人体急救针灸特定穴位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今天,我们将其独创针刺手法“温通针法”的临证运用规律总结介绍如下。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郑老继承历经四代传播下来的宝贵针灸医疗经验,再根据他本人60余年来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在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汲取精髓、推陈出新,不断整理和完善家传手法,使家传手法逐渐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手法特点,并使其学术特点自成一家。郑老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他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精湛之手法配以精当之选穴,临证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力专而效宏。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笔者跟随郑魁山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20余年,深得郑老身传心授,现将其独创针刺手法“温通针法”的临证运用规律总结介绍如下。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1发散风寒:风池、风门、大椎(不留针,烧山火)、后溪留20-30分——风寒感冒2清热宣肺:大椎、陶道、肺俞(点刺出血)+列缺、合谷(透天凉)3祛风活络:面瘫:合谷、风池+地仓透颊车、下关、四白4祛风开窍:中风、惊厥:人中、承浆、百会、十宣5祛风化湿:膝眼、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膝关节风寒湿痹肿痛6导痰开窍:旁廉泉、天突7催吐:中脘、幽门、内关(针尖向上)8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9润肠通便:天枢、支沟、上巨虚(泻)、三阴交、照海(补)10泻热解毒: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11活血通经: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平)12疏肝理:膈俞、肝俞(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13理气定喘:百劳、定喘+膻中(沿皮刺)、大椎、列缺14疏经镇痛: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头部诸疾15活血明目: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眼部诸疾16开窍聪耳: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平法)17通鼻开窍:风池(补)、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18顺气降逆: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梅核气、气逆19豁痰利咽: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流涎吞咽困难20开窍解语:哑门(向下颌刺)、金津、玉液、合谷21温中散寒:脾俞、胃俞(不留针)+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22温肾壮阳:肾俞、关元俞、上髎、气海、关元、三阴交23温经祛寒: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灸)24中风: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25清心安神:巨阙、内关、神门、丰隆、公孙——热陷心包26清心醒神:内关、人中、合谷、丰隆——狂证27清肺止咳:肺俞、尺泽、列缺+少商、商阳+大椎28清热理中:尺泽、委中(刺络)+中脘、天枢、足三里——霍乱29清热解毒:翳风、颊车、合谷、商阳、少商——痄腮温毒咽肿30补中益气: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31培元止泻: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32升提举陷: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梁门33养心定痛:心俞(不留针)、膻中、巨阙、内关34升提摄血:隐白、行间(向上斜刺)、人中35回阳固脱:人中、神阙、关元腰+腰俞、会阳36消食导滞:上脘、中脘、天枢、三关(点刺)37消坚散结:阿是(围刺)、人迎、天髎、曲池——癌肿瘰疠38排脓消肿:阿是、大椎、合谷。其补泻以烧山火透天凉为标准“温通针法”的操作方法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人穴内,候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即左手拇指按压于穴位下方经络,防止针感下传),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产生热感,守气1~3分钟,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临证运用治疗冠心病多年来郑老在临床上取内关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向心性传导,治疗急、慢性冠心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辨证取穴:以内关穴为主穴,心阳亏虚、寒邪内侵者,配通里、心俞、厥阴俞;痰浊阻络者,配丰隆、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气滞血瘀者配膻中、膈俞、肝俞、太冲、脾俞。本病的发生多为中老年人,肾气虚衰,不能鼓舞心阳所致。故郑老治疗本病除施以温通针刺手法外,常配以肾俞、京门,俞募相配,以顾护先天之本,鼓舞心阳,补气益肾阴。操作方法:针刺时左手拇指按压在内关穴近腕横纹处,右手持25mm毫针刺入穴位12~22mm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传向心胸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可宽胸降气、活血通络、宁心安神。临床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率不齐及心痛等疾患,都可用之。根据不同证型选取上述配穴,施以温通针法。实证手法刺激量重,守气时间长;虚证手法刺激量轻,守气时间短。治疗头面五官疾患郑老精研针刺手法,对风池穴的运用独具一格,临床以风池为主穴施以温通针法治疗眼病、鼻病、耳病、偏正头痛、眩晕、早期面瘫等,常获良效。风池穴是足少阳、手少阳和阳维脉之会穴,具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健脑安神、通达脑目脉络之功效,加之温通针法使气至病所,所以可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操作方法:针刺风池穴,患者正坐,自然体位,用25mm毫针,进针12~22mm,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得气后再行温通针法,同时左手大指紧按在穴位下方配合刺手将针感根据病情推向眼、耳、鼻、口等五官诸窍处,治疗相应部位的病变,守气后出针,不留针。郑老认为风池穴处针感较明显,但临床不掌握针刺要领,无针感传导,则影响疗效。古人云“气至而有效”,所以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尖方向的调整及左手大指的推弩,将针感引向病所,以通关开窍、祛邪扶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治疗眼病郑老临床治疗各种眼疾,以风池穴为主施温通针法,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使热感传导到眼区,守气1分钟,不留针。促使瘀血消散、吸收,称为“过眼热”针法。①近视:治疗取风池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到眼区,守气1分钟,不留针;配攒竹、鱼腰、太阳、承泣透睛明用补法,以益气明目。体弱血虚,配肝俞、肾俞、光明,用补法,以补益肝肾、养阴明目。②视网膜出血:治疗取风池、曲鬓、角孙施以温攒竹、阳白、四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活血化瘀、清头明目。玻璃体混浊有陈旧性积血,配瞳子髎透太阳、阳白透丝竹空,以通络活血,祛瘀生新;眼底静脉曲张,有出血先兆时,配上迎香点刺,脑空、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以清热散瘀、防止出血;肝肾不足(或见血小板降低),配大椎、身柱、膏肓、肝俞、肾俞,用热补法或加灸,以补益肝肾、养血明目。③视神经萎缩:治疗取风池穴施以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到眼底,不留针;内睛明用压针缓进法,瞳子髎、攒竹、球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通络明目。头晕烦躁,配丝竹空、鱼腰、曲鬓、肝俞、合谷、光明,用平补平泻法,以镇静安神;遗精阳萎,疲乏无力,配脑空、大椎、肝俞、肾俞,用热补法,以培补肝肾、益精明目。(2)内耳眩晕症治疗取风池为主穴,施以温通针法,针尖朝向鼻根,并利用左手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耳中或头顶部位,起到通窍聪耳的作用;配百会、神庭、听宫、内关、合谷、丰隆,用平补平泻法,以温阳化湿、升清降浊。心慌不能入睡,配印堂、神门以安神定志;神志昏迷,配水沟以开窍醒神;耳聋、耳鸣,配耳门、听会以清泻肝胆、利窍聪耳;头胀痛、眼球震颤,配太阳、攒竹以祛风止痛;恶心呕吐、厌食,配中脘、三阴交以平肝和胃。(3)药毒性耳聋治疗取风池穴为主用温通针法,进针12~22mm,得气后押手大指向同侧耳部推弩,使热感传至耳中,达到通窍聪耳的作用,守气1分钟后出针。风寒上扰、寒湿内停型,配合谷用烧山火法,听会、上迎香用平补平泻法,以驱风散寒、利湿开窍;肝胆火盛、蒙闭清窍型,配支沟、百会、听宫、翳风,用凉泻法,以疏泻肝胆、开窍聪耳;经络失养、耳窍不聪型,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百会、哑门、支沟、液门、合谷,用平补平泻法,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4)慢性鼻炎及嗅觉障碍治疗取风池穴为主用温通针法,针尖朝向鼻尖,针刺得气后用押手将针下气至感觉推向鼻部,守气1分钟后出针。风寒型,配攒竹、迎香、合谷用烧山火法,以驱风散寒;湿热型,配上星、上迎香、迎香、合谷用泻法,以清热化浊;头痛、眩晕,配百会、头维,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镇痛安神;咳嗽、喷嚏,配风门、肺俞、上迎香,用平补平泻法,以祛风润肺。(5)眼睑下垂治疗取风池、阳白、攒竹、鱼腰、太阳、足三里、脾俞、肝俞、申脉。风池穴用温通针法,左手关闭其下方,右手持25mm毫针,斜向同侧眼球方向进针12~22mm,使针感向前额方向传导,待针感传至眼睑及眼眶时守气1分钟后出针。脾俞、肝俞均行补法守气1分钟,不留针。阳白透鱼腰和攒竹透鱼腰交替选用,余穴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5月4日陕西-中医诊疗局部雕塑美容减肥、无痕线雕提升术精品班--点击查看(6)偏头痛取风池、太阳(均为患侧),双侧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风池行温通法,针尖稍向患侧,进针12~22mm,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促使针感沿患侧至前额,使经脉通利,气血健运,稽留之风邪随血行而自灭,守气1分钟,出针。余穴行平补平泻法,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留针20分钟。(7)治疗早期面瘫郑老认为对面瘫的早期合理治疗至关重要,运用温通针法针刺远端穴位,配合局部穴位轻浅刺法。隔日针治1次,减少了治疗频次,避免了对患侧强刺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选穴:主穴取健侧合谷、患侧风池、双侧太冲。配穴:患侧翳风、头维、太阳、阳白、攒竹、鱼腰、下关、地仓、颊车、四白、禾髎、夹承浆。每次取主穴及3~4个配穴,轮换选用。操作方法:选用直径0.30~0.35mm、长25mm毫针,首先在健侧合谷进针12~22mm行温通针法,使患侧面部产生热感或走窜感,守气1分钟;其次针患侧风池,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22mm,行温通针法使针感到达前额部,守气30秒,不留针。最后取3~4个配穴(发病3日内取健侧穴)及太冲(双侧),用0.30mm×25mm毫针,轻、浅刺人7~20mm,不施手法,不行针;除风池穴外,所有穴位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脑病(1)血管性痴呆郑老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本虚标实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强调标本同治,立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肾填髓为治疗大法。温通针法通过激发经气推弩传导,使经气源源不断地通向病所,其推动作用具有行气血、消壅滞、温通经脉的功能,达到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肾填髓、益智复聪的效果。辨证取穴:主穴取水沟、风池、百会、内关。配穴:心肝火盛取太冲、行间、少府;气滞血瘀取合谷、血海;痰浊阻窍加足三里、丰隆;髓海不足加太溪、悬钟、大椎;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命门;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口眼歪斜取患侧地仓透颊车、下关、迎香、健侧合谷;半身不遂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操作:以风池为主施以温通针法,用25mm毫针,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22mm,并利用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头顶部位,守气1分钟,不留针,以达行气活血、通利脑窍的目的,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瘀血消散。余穴均施以温通针法,留针30分钟。(2)小儿脑瘫辨证治疗:主穴取风池、百会、四神聪、悬钟、肾俞、三阴交。配穴:说话不清加哑门、上廉泉;上肢运动无力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运动无力加髀关、伏兔、阴市、梁丘、阳陵泉;足内外翻加照海、申脉。操作方法: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用25mm毫针,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mm左右,并利用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头顶部位,守气1分钟,不留针;余穴均施以温通针法,留针30分钟。风池、百会、四神聪、悬钟、肾俞、三阴交是郑老临床上治疗小儿脑瘫的经验穴。以上经验配穴更兼以温通针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调补肝肾、益精生髓、醒脑开窍、养心益智、疏经通络、强筋壮骨的目的。温通针法与经验穴的配合,是郑老几十年来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脑瘫行之有效的方法。风寒湿痹症对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取天宗穴为主施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肩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郑老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温通针法治疗风湿病具有独特的疗效。(1)治疗肩周炎治法: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40mm毫针直上斜刺25mm左右,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肩胛传至肩关节部,针尖顶住感应部位守气1分钟,然后退针至皮下,将针向下呈30°角刺入30mm左右,同样得气后施温通针法,使患者感觉肩关节有抽动感,守气1分钟;再退针至皮下,如此反复操作3次。使患者肩关节部感到温暖舒适,嘱活动肩关节数次,再取侧卧位,针肩前、肩髃、肩贞、条口穴,行温通针法,留针20分钟。(2)治疗上肢麻木治法: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40mm毫针向腋窝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针感经肩关节沿上肢直达手掌,循经产生热感,守气1分钟,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针刺患侧曲池、外关行温通针法,点刺十宣。此法也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震颤、拘挛等,疗效均好。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痿软和风湿痹症等,病在上肢部,取风池、大椎、大杼、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病在下肢部,取肾俞、关元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足临泣等。治疗时按顺序由上而下依次针刺,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肢体远端,起到活血通脉、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称之为“通经接气法”。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积数十年科研、教学及临床经验,在传统针法基础上化裁而成,具有操作简便、感传明显、起效快、疗效高等特点,适用于一切虚劳、瘀滞及寒湿、痰浊等虚实夹杂之证。
痛风是人体内嗦吟代谢障碍,使血中尿酸生成增多和(或)肾脏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肥胖人的增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日趋升高。 痛风已不再是我国的低发病,提示痛风目前已成为我国常见病之一。因此,对痛风的及早诊断和康复治疗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遗传因素 痛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发病相关基因主要存在于嘌呤代谢相关的酶和尿酸盐转运蛋白之中。 有研究证实,生电型尿酸盐转运体活性降低和(或)电中性尿酸盐-阴离子交换体活性升高,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发病机制。 因此,从遗传学角度可认为:痛风患者的后代患痛风的机会高于非痛风患者的后代;近亲结婚不利于预防痛风,其后代患痛风的几率会增加。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有研究表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足够的液体摄入量,有助于阻止急性痛风的发作,也有助于减少痛风患者肾脏结石的形成。 所以应该避免长期摄入高嘌呤,高蛋白和高脂类食物,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或体力劳动,还要放松心情,注意健康检查。 环境因素 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气候,生物生态等因素可参与痛风的发生发展。 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很重大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会使人身心愉悦,精神兴奋,有利于身心健康。 再次社会环境中的某些特殊工作环境也可诱发痛风,如铅、铍作业工人易患铅、铍中毒性痛风,其机制为铅和铍中毒导致肾脏受损,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出减少。 痛风的治疗原则 合理的饮食控制。 充足的水分摄入。 规律生活制度。 适当的体育活动。 有效的药物治疗。 定期的健康检查。 康复治疗 01一般治疗 饮食疗法是痛风的基础疗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遵守一些基本的饮食规则:控制总热量,低蛋白饮食,限制脂肪摄入量,以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禁酒,少饮咖啡,茶,可可,保证充足的维生素B和C,含嘌呤高的食物痛风患者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痛风患者应多吃嘌呤含量少的食物。大量喝水,促进尿酸排出。少吃盐,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 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于将尿酸排出体外。多摄取充足的碱性食物。多吃固肾的食物,固肾的食物有助于排泄尿酸。多吃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 02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本病多从整体入手。采取专病专方治疗,或配合针灸、外洗、推拿等其他方法治疗,均使本病得到较好的疗效。 03脱敏治疗 准备热水、冰水、不同材质布块若干,先用热水和冰水交替刺激受累关节周围 3 ~ 5 次,每次持续约 30 s,然后用布块按从软到硬的顺序依次摩擦受累关节( 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 ,每种材质 1 min,能有效提高患者痛阈、消肿,让其耐受手法治疗。 04关节松动技术 疼痛急性期应用Ⅰ、Ⅱ级手法对受累关节( 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 进行止痛治疗,缓解期应用Ⅲ、Ⅳ级手法改善关节活动度,每次 10 ~20 min,每日 1 次。 05药物治疗 降尿酸药物治疗的适宜人群包括:频发或失能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痛风性泌尿系结石、慢性痛风性肾病、尿酸产生和排泄过多。 近年来,国外学者大量研究发现了一些降尿酸治疗的新药物,如新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药,国外临床观察其对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疗效显著。分解尿酸制剂,已在美国和欧洲用于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无效痛风、肿瘤溶解综合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等。 降压药氯沙坦和氨氯地平有降尿酸作用。降脂药菲诺贝特可快速降尿酸。阿托伐他丁也有微弱的降尿酸作用。 06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还可以在同时进行关节内清理术,尽可能地清除关节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并反复彻底冲洗关节腔,减轻关节内炎症反应,延缓晚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07心理治疗 主要起辅助作用,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调适,及时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积极投入与配合完成各项康复治疗活动,以提高治疗效果。 08物理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适当的应用光、电和温热等物理因子治疗痛风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直流电离子导入有电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作用,有利于炎症消散和改善功能。
1、关节痛与年龄的关系 关节痛在关节疾病中并不少见,但有时关节痛并非是疾病所致,可能是关节过劳的不适表现。关节痛有轻有重,亦有年龄之分。不同年龄层的关节痛,一般诱因不同,应对方法也会有所差异。那么四个易发关节痛的年龄层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一、10岁以前 10岁前的儿童期,关节痛多与疾病无关,主要源于运动强度过强而引发的乳酸积聚,进而引起肌肉、关节酸痛,一般这种情况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即能自行恢复。 二、10—20岁 10-20岁是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出现的关节疼痛可能是生长痛所致,生长痛为生理性疼痛,多出现在下肢关节部位。10-12岁是生长痛的高发阶段,大多是因为儿童活动量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和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等。除了生长痛,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也是该阶段人群易患关节痛的原因之一。肿瘤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引发周围关节疼痛。 三、20—30岁 20—30岁阶段的骨骼发育较为完善,骨骼健康问题较少,此阶段的关节疼痛,多是因运动损伤引发,比如运动中意外损伤而致骨折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有关,这些损伤均会引起相应的关节疼痛。 四、40岁以上 年过四十,即意味着步入中老年阶段,人体的各项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包括骨骼机能的退化,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化,关节面磨损加剧,关节间隙日渐狭窄甚至消失,导致退行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多种骨科疾病极易被引发,引起病变关节处出现疼痛不适。 2、关节痛需警惕这些疾病 一、退行性关节炎 退行性病变是多数关节疾患的主要根源,退行性病变属于不可逆性病变,是机体老化的正常表现,其会引起关节面的老化而加剧关节磨损,进而引发关节疼痛表现,多伴有关节肿胀等炎性表现。 二、绝经 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会步入更年期,出现绝经。该阶段的女性卵巢分泌功能大大减退,雌激素分泌水平进而骤减,机体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身体吸收钙质能力的衰弱,单位骨组织量下降,骨质疏松极易出现。骨质疏松会引发相应关节部位的疼痛表现。所以中年女性出现关节疼痛,需要警惕骨质疏松这一疾患。 三、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水平过高而引发的关节炎症,病发关节处常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局部皮肤红肿、发热,严重者还会出现关节畸形、皮肤破溃。多在饮酒、劳累或高嘌呤饮食后急发关节剧痛。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由一个关节起病,以手中指指间关节首发疼痛,可累及全身各大小关节。受累关节会有晨僵、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的症状表现,晚期常出现关节僵直和畸形改变。 五、结核性关节炎 结核性关节炎是由原发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通过血循环、淋巴循环直接蔓延至骨关节而引起的关节炎症,关节疼痛是该病最多发的症状表现,关节活动后疼痛会明显加重,活动期常伴有疲劳、低热、盗汗及食欲下降等表现。 六、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直接感染而引发的关节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关节炎,病变关节常感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愈重,功能活动限制程度越大。病变关节还常伴有红肿、发热。 七、骨肿瘤 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均可引起关节疼痛。早期疼痛较轻,多呈间歇性,随着病症的发展,疼痛会逐步加重,放射至原处,引起相应关节的活动障碍。 八、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即外伤遗留的关节炎症,损伤关节部位疼痛明显,常伴有关节肿胀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九、代谢性骨病 代谢性骨病是指机体正常的骨代谢和生化状态受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影响而引发的骨代谢障碍疾患。比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骨质软化性骨关节病。 十、肌腱炎 肌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僵硬等。这些症状与关节炎的症状很像,所以,它们经常混淆。但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肌腱炎与关节炎出现疼痛的位置并不相同。如果你的疼痛出现在关节周围,而不是关节处,这种情况大多数是肌腱炎。当然,不排除肌腱炎也会导致关节处疼痛。如果你无法判断病情,可以让医生帮你确定。 十一、红斑狼疮 关节炎和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有很多共同症状。不过,想要区分这两种疾病,并不是特别困难。红斑狼疮除了有关节问题之外,还会出现皮疹、发烧、雷诺现象、光敏性以及贫血等症状。红斑狼疮会损伤体内器官,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由于“红狼”在女性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 十二、 腕管综合症 当你的手腕疼痛的时候,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手腕的骨关节是不是有了炎症?其实,有时候可能是腕管综合症作祟。腕管综合症会导致患者手臂的前半部分到手腕处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的情况。经常需要使用手腕的人,会很容易患这种疾病。 十三、莱姆病 很多人对莱姆病了解并不多,这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旋体感染性疾病。莱姆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皮疹、肢体麻木等症状,这些症状一开始会被认为是关节炎。但是莱姆病会破坏中枢神经,导致脑膜炎、脑炎等疾病。莱姆病在早期可以用抗生素来治疗,如果没能及时发现,治疗将会变得很漫长、痛苦。著名的歌手艾薇儿,就饱受这种疾病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