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也叫小腿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最少。胫腓骨由于部位的关系,遭受直接暴力打击、压轧的机会较多。又因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开放性骨折较多见。严重外伤,创口面积大,骨折粉碎、污染严重,组织遭受挫灭伤为本症的特点。用什么方法处理最好,一直是骨折治疗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 典型表现为患肢局部疼痛、肿胀,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可有反常活动和明显畸形。 俗话说的好 “伤筋动骨一百天” 骨折了可不是一两天的事 手术治疗固然重要,但对于骨科医护和病人来说,最耗费时间也最需要坚持的就是康复期锻炼。疼痛是肯定的,但如果不锻炼,之前做了再好的治疗也是白费功夫。 “早锻炼,晚负重” 双胫胖骨骨折是下肢骨折的特殊类型,治疗时间较长,合并症较多。由于没有健肢功能代偿,无法实现早期下地锻炼,因此功能恢复较慢,易出现功能障碍。虽经早期开始康复锻炼,但完全恢复正常者仅占17.6%也说明这一间题。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应该“早锻炼、晚负重”。 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 指导患肢踝背伸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麻醉清醒后均可尽早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尤其是股四头肌的锻炼。股四头肌最易出现肌萎缩,且恢复速度慢。可以根据患者伤情和身体状况,安排每天锻炼的频次和总量。收缩10秒,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组,健侧20~30次/组,2~3次/天。 健侧可练习直腿抬高,抬高时慢慢抬起,当抬到10~20厘米时停止3~5秒,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 关节的活动 根据个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时间,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主动活动。 尽早进行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主动活动,以及足部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主动活动,为日后的步行康复做好准备。指导患者在床上患肢不负重活动,进行肢体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练习,利用牵引床以进行上臂活动锻炼,训练臂力,以便下地时用拐。 注意循序渐进训练。方法是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跖屈,内外摆动。患肢15~20次/组,健侧20~30次/组,2~3次/天。要注意防止过度活动或剧烈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于消肿,稳定骨折。 直腿抬高 选择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若固定牢固,手术4-6周可负重行走。 后期 继续加强原来的功能锻炼并鼓励患者从床边扶床,拄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向部分负重活动逐步过渡。 可用双拐开始扶助行走,从足趾着地开始负重,逐渐增加负重最后完全负重。此过程应逐渐进行。 大约 2 个月后全足着地负重。当下肢肌力可以支撑身体时,可做蹲、起活动。逐渐加大角度、训练时间,既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又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可早期下地扶拐不负重行走,至完全负重行走。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不要不相信科学知识,盲目锻炼,引起不良后果。 2、听从医生的安排,及时复诊。而且复诊时最好找给您做手术的医生复诊。 3、一定要戒烟。因为据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吸烟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吸烟会使骨折愈合的时间延长,甚至会发生骨不连。 4、合理均衡的饮食。不提倡一旦骨折就喝骨头汤的做法。就西医来讲,骨折病人只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就可以。少吃辛辣食物为宜。因为辛辣食物往往对我们的胃肠道刺激性强,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5、要保持身心愉快,合理休息,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6、要多晒太阳,通过晒太阳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7、注意预防骨折肢体的深静脉血栓。骨折后由于局部损伤、血流缓慢及一些凝血因子的作用会在骨折肢体处形成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血栓,治疗起来还是很麻烦的。特别是下肢更易形成。 所以,胫腓骨骨折术后不要怕,早锻炼、晚负重,循序渐进,谨遵医嘱,方可早日康复。
膝关节积液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朋友都会有,不同的人对于膝关节积液的反应也不相同,有的人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或不舒服,而有的人可能也会没有任何不适感。 别着急,先来了解下,膝盖积水属于关节积水的一种,其根源来自滑膜炎,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炎是指膝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时,引起滑膜损伤或破裂,导致膝关节腔内积血或积液的一种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疾患。急性创伤性滑膜炎,多发生于爱运动的青年人;慢性损伤性滑膜炎多发于中老年人,身体肥胖者或过用膝关节负重的人。 滑膜炎病因 :吸收<渗出 在正常情况下,滑膜能分泌少量的液体。形象点来说,就像是机器里的润滑油一样,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关节面在活动时更滑润,并参与关节的营养代谢。 当关节内部存在某种刺激物的时候,不论是细菌性、物理性或是化学性的刺激物,滑膜就会首先发生反应,引起充血和水肿,并且渗出液体,使关节囊膨胀,表现为关节肿胀。由于此时膝关节对关节液的吸收速度小于分泌速度,就会导致我们常说的膝关节滑膜炎。 主要表现: 1.滑膜充血、肿胀、活动受限 2.膝关节血肿 3.两腿沉重不适,膝部伸屈困难,疼痛不明显 为什么会产生积液? 膝关节滑液为淡黄色稍粘稠液体,关节活动时润滑软骨减少磨损、滑膜损伤或关节病损,因透明质酸含量和聚合作用减少,滑膜粘度降低,软骨容易受损。所以在骨性关节炎中,医生常常会选择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也就是人工给膝关节“上油”。 在正常的膝关节中,会有少量的关节积液(润滑液)产生,大约为5-10ml。这些润滑液对关节的正常维护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当于轴承上的黄油一样,有很强的润滑作用。当关节内的滑膜组织受到损伤或刺激,滑膜表面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受损,导致积液产生而无法及时吸收,从而关节积液。 在膝关节急性扭伤时,非常容易伤及血循环非常丰富而且又脆弱的关节囊滑膜层,造成滑膜损伤。伤后滑膜水肿、出血和关节积液,形成并加重创伤性炎症的反应。 想知道这些颜色分别对应什么病症么? 看颜色,估病症!看膝关节积水颜色可估其病症,其它关节积水同样适用。 黄色 透明,高粘稠度 骨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神经性关节病 黄色,白色,红色 透明浑浊,低粘稠度 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黄绿色,白色 浑浊,低粘稠度 细菌性,霉菌性,抗酸杆菌性感染 红褐色,黄色 浑浊,中粘稠度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外伤,血液病。 哪些病会引起关节积液? 应该说,关节积液不是一种具体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膝关节的很多病都可以引起关节积液。 比如:关节内游离体、半月板损伤、膝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髌骨劳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核感染、化脓性感染、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都可以刺激关节滑膜,导致膝关节滑膜炎,并引起关节积液。 膝关节滑膜炎怎么预防? 1.膝关节出现骨折时,要及时去医院诊治,尽可能使骨折端达到解剖 复位的要求。如果复位不满意,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2. 避免膝关节过度活动及劳损,特别是双下肢剧烈运动者( 如舞蹈演员、运动员、搬运工等)更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因过度用力造成组织损伤,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出现骨质增生现象。 3.老年人可以适当补充钙质、维生素D等与骨代谢关节密切的药物,同时从事适度的体育锻炼,以减慢骨组织的衰老和退行性改变进程。 4.过于肥胖者,要适当控制饮食,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热量的摄入,将体重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减轻关节上的压力和磨损程度。 膝盖积水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急性期滑膜损伤,瘀血积滞,治以散瘀生新消肿为主,如有炎症,需同时进行抗炎治疗。 2.局部封闭治疗:封闭疗法也叫“局封”,是由局部麻醉演变而来的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封闭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将局麻药和激素类药物的混合液注射于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3.穿刺疗法:关节积液较多、张力大时,可进行关节穿刺,将积液和积血完全抽净,并向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它是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 4.微创治疗:滑膜炎的微创治疗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各类骨科疾病的技术,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5.固定与康复训练:早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禁止负 重。治疗期间可作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锻炼,后期应加强膝关节的屈伸 锻炼,这对消除关节积液,防止股四头肌萎缩,预防滑膜炎反复发作, 恢复膝关节伸屈功能,有着积极作用。 6.运动疗法:患者应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但要注意运动不要过度。一旦发病也不应完全停止运动,只要根据情况调整运动量就可以了,其实一定量的运动对膝关节炎还是很有利的。 膝关节积液的康复锻炼 膝关节积液治疗期间可做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锻炼,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使积液吸收。 勾脚抬腿练习,坐在凳子上或坐在床边训练,每次坚持10秒钟,然后放松10秒钟,再继续训练。如果双侧均有疾病,可以双膝交替进行,不要双侧同时进行。每日上午30次,下午30次。一般训练6周会有明显的疼痛改善效果。(注意:腰椎有病变的患者只能坐着练习,不要躺着做,以免诱发腰部疼痛) 侧卧位膝伸直侧方抬腿反复运动; 双膝夹持一皮球反复挤压。 除此之外,对膝关节的防护也最好做到少走楼梯少爬山、减轻体重少负重、避免劳累、注意膝盖保暖、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冻结肩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过去叫做”肩周炎、五十肩“,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肩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 人群中总发病率2~5%,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20%,甲状腺疾病患者中发病率10.9%,掌腱膜挛缩症发生冻结肩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8.27倍,15~20%的患者双侧发病,10~20%遗留长期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肩部活动受限(主动和被动均受限) 外展、上举、外旋(特征性表现)内旋 疼痛(夜间痛) 静息痛 影像学表现(MRI) 腋囊增厚,缩小 肩袖间隙炎症增厚 二头肌腱长头炎症水肿 肩峰下滑囊炎 一般情况下肩袖都没有损伤,斜冠状位可见腋囊缩小或消失;横断位上可见二头肌腱长头腱炎症水肿。 临床分期 通常冻结肩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在1~3年不等,其过程又可以被分成相互重叠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疼痛期 症状持续时间2~9个月,以肩关节进行性疼痛加重为主要特点,夜间疼痛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MRI显示关节囊明显增厚,腋下隐窝存在;镜下可见盂肱关节滑膜炎,滑膜肥厚,血管增生。 阶段二:僵硬期或冻结期 症状持续4~12个月,这一期疼痛有所减轻,但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MRI显示:成熟的关节囊瘢痕,腋下隐窝和滑膜完全消失;插入关节镜时可感到关节囊增厚,镜下滑膜无明显肥大或血管增生,关节囊滑膜层致密瘢痕形成,关节腔容积变小。 阶段三:恢复期或融解期 一般持续12~42个月,疼痛症状及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改善。MRI显示腋下隐窝开始重新出现,再次出现滑膜。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冻结肩都会出现良性转归,一部分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将长期存在,甚至成为顽固性冻结肩。 治疗方法 冻结肩有多种治疗方法选择,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冻结肩患者应该根据其临床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治疗,以达到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改善肩关节活动和功能的治疗目的。早期保守治疗为主,经过12周正规的保守治疗,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虽然有所改善但患者仍然无法耐受,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松解。 健康教育 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部分冻结肩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即可自行缓解。通过对冻结肩的发病特点、持续时间和转归过程的了解,增强治疗的信心,减轻焦虑。 疼痛管理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s)是一线止痛药物,口服镇痛药合并物理治疗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保守治疗手段,口服类固醇激素能够短期内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对改变病程并没有帮助,部分患者停药后出现了症状反弹,因此临床上仅用于症状严重的患者。 物理治疗 家庭锻炼计划结合物理治疗被认为是冻结肩治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传统的锻炼包括上肢悬垂钟摆运动和被动牵拉练习,这样的锻炼一般需要坚持6~12周时间,功能锻炼有可能加重疼痛,因此必要的时候可以口服止痛药。除了功能训练,临床上还有一些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如手法松解、推拿、针灸、电磁波、超声、电疗等。 关节腔内类固醇注射 将类固醇直接注射入盂肱关节腔内或关节下滑囊,能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相对于口服类固醇,研究表明关节腔内注射起效更快,对缓解疼痛和改善活动的作用也更强。类固醇注射方法和剂量多种多样,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能够提高注射的准确性,临床观察显示4个月内3次类固醇注射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关节造影扩张术 该技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首先在透视引导下将注射器穿入盂肱关节,先注入造影剂观察肩袖有无破裂,关节腔容积减小能够进一步支持冻结肩的诊断,然后缓慢注入生理盐水,通过液体压力对关节囊进行扩张,直到感觉注射的压力突然降低,说明关节囊发生破裂,这是产生治疗效果的关键,最后也可以在关节腔内注入类固醇,术后需要立即进行功能锻炼。目前,关于关节造影扩张术的随机对照研究不多,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技术对于原发性冻结肩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继发骨折以后的冻结肩治疗效果有限,可能是后者的粘连因素更多的来自于关节以外。Buchbinder等对关节扩张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结果显示其缓解疼痛、改善运动与功能的短期疗效确切,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麻醉下手法松解术 如果患者病史较长伴有明显的肩关节僵硬,同时物理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术(MUA),可以配合采用关节腔类固醇注射和关节囊扩张术,其最大的优点是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在术后即刻就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需要物理治疗。这种治疗手段有一定风险的,包括骨折、血肿形成、关节囊撕裂、肩袖肌腱撕裂、软骨损伤等。 一手稳住肩胛骨,另一手在尽量近端进行松解,以缩短力臂。首先外展和前屈,松解下方关节囊,然后在外展和中立位外旋,松解前方和前下方关节囊。外展、内收及后伸位内旋,松解后方和后下方关节囊,如外展和前屈未恢复,不可用力旋转,扭转暴力造成骨折。 起病时间在6月以上者治疗效果较好,冰冻期进行松解可加重关节囊损伤,引起症状加剧,活动末期才有显著疼痛时为合适时机。长期糖尿病患者(>20年)效果极差。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术 冻结肩患者在经过12周正规的保守治疗,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虽然有所改善但患者仍然无法耐受,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松解,关节镜下松解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一些顽固性冻结肩患者,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相关性或继发性冻结肩关节镜下松解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第一步:旋转肌间隙及前方关节囊 剪刀或等离子钩刀在肩胛下肌腱深面纵行切开关节囊 切开后可用刨刀去除部分关节囊组织,预防早期再发粘连 第二步:后方关节囊 主要针对内旋受限患者 将关节镜换至前方通道,等离子电刀从后方进行松解 第三步:下方关节囊 腋神经于肩胛下肌下方穿四边孔,与下方关节囊十分接近 肩关节外展角度越大,距离越近 与前下盂缘较近(1.5cm) 越往后,距离越远(2.5cm) 松解前下关节囊时最易损伤 尽量靠近盂唇进行松解 通过手法松解下方关节囊,不使用器械 第四步:肩峰下间隙 如存在粘连,进行肩峰下减压 即使有肩袖或喙肩韧带毛糙等撞击表现,也不行肩峰成形 冻结肩患者无法将肩关节外展至出现撞击的位置 粗糙的骨面易引起术后粘连 手术结束时可关节腔内注射激素以控制疼痛及炎症 关节囊破裂,药物迅速外渗,关节腔内注射意义不大 术后立即开始主被动功能锻炼 开放手术松解 主要与镜下松解联合应用,适用于外伤后或手术后的继发性僵硬。手术多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第一步仔细分离并松解肩袖与三角肌、肩峰、喙突之间的粘连,此过程注意保护腋神经,第二步沿着肩胛下肌上缘切开肩袖间隙,切除喙肱韧带和肩袖间隙的关节囊,必要时对肩胛下肌进行‘Z’形延长,只有在手法松解下外展和内旋活动仍无法恢复的情况下才进行下方和后方关节囊的松解。 术后康复 手术当天即刻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前屈等活动。 术后第一天起: (1)被动训练:进行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可卧床进行,每次均在可忍受的疼痛范围内,牵拉肩关节到各个方向的最大限度;每个方向活动每组3~4次,每天2组。 (2)辅助训练:下床进行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的训练如:钟摆练习、环形钟摆、爬墙训练等。每天3~5组,每组10~20次。 (3)肌力训练:以肩部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并在不痛范围内做抗重力训练,每天3~5组,每组10~20次。 (4)局部冰敷、口服消炎镇痛药,若仍有疼痛可以追加封闭治疗 术后2周~1个月: (1)肩关节主动活动:肩关节主动前屈、上举、后伸、耸肩、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等各方向训练。开始肩关节主动练习不到位时,由健侧辅助患侧练到位。可以用毛巾操、体操棒、肩滑轮、肩梯等器械辅助训练,每天3~5组,每组20~30次。 (2)肌力训练:逐渐由抗重力训练向抗阻训练,并适当进行肌耐力训练,可以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练习,每天3~5组,每组20~30次。 术后1个月后: 肩关节在各平面完全主动练习,并继续抗阻训练包括抗阻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和外旋,如钟摆运动、爬墙运动、转绳运动、举杠运动滑绳运动等;重点加强萎缩的三角肌和肩袖肌在肩胛骨平面的肌力训练,以增加三角肌和肩袖肌的张力;进行日常生活中如提水、举物梳头、系带等肩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和负重上举训练、投掷训练、技巧训练及姿势矫正。本阶段训练每天2~3次,每次30~60min。
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今天,我们将其独创针刺手法“温通针法”的临证运用规律总结介绍如下。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郑老继承历经四代传播下来的宝贵针灸医疗经验,再根据他本人60余年来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在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汲取精髓、推陈出新,不断整理和完善家传手法,使家传手法逐渐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手法特点,并使其学术特点自成一家。郑老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他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精湛之手法配以精当之选穴,临证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力专而效宏。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笔者跟随郑魁山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20余年,深得郑老身传心授,现将其独创针刺手法“温通针法”的临证运用规律总结介绍如下。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1发散风寒:风池、风门、大椎(不留针,烧山火)、后溪留20-30分——风寒感冒2清热宣肺:大椎、陶道、肺俞(点刺出血)+列缺、合谷(透天凉)3祛风活络:面瘫:合谷、风池+地仓透颊车、下关、四白4祛风开窍:中风、惊厥:人中、承浆、百会、十宣5祛风化湿:膝眼、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膝关节风寒湿痹肿痛6导痰开窍:旁廉泉、天突7催吐:中脘、幽门、内关(针尖向上)8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9润肠通便:天枢、支沟、上巨虚(泻)、三阴交、照海(补)10泻热解毒: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11活血通经: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平)12疏肝理:膈俞、肝俞(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13理气定喘:百劳、定喘+膻中(沿皮刺)、大椎、列缺14疏经镇痛: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头部诸疾15活血明目: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眼部诸疾16开窍聪耳: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平法)17通鼻开窍:风池(补)、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18顺气降逆: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梅核气、气逆19豁痰利咽: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流涎吞咽困难20开窍解语:哑门(向下颌刺)、金津、玉液、合谷21温中散寒:脾俞、胃俞(不留针)+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22温肾壮阳:肾俞、关元俞、上髎、气海、关元、三阴交23温经祛寒: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灸)24中风: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25清心安神:巨阙、内关、神门、丰隆、公孙——热陷心包26清心醒神:内关、人中、合谷、丰隆——狂证27清肺止咳:肺俞、尺泽、列缺+少商、商阳+大椎28清热理中:尺泽、委中(刺络)+中脘、天枢、足三里——霍乱29清热解毒:翳风、颊车、合谷、商阳、少商——痄腮温毒咽肿30补中益气: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31培元止泻: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32升提举陷: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梁门33养心定痛:心俞(不留针)、膻中、巨阙、内关34升提摄血:隐白、行间(向上斜刺)、人中35回阳固脱:人中、神阙、关元腰+腰俞、会阳36消食导滞:上脘、中脘、天枢、三关(点刺)37消坚散结:阿是(围刺)、人迎、天髎、曲池——癌肿瘰疠38排脓消肿:阿是、大椎、合谷。其补泻以烧山火透天凉为标准“温通针法”的操作方法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人穴内,候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即左手拇指按压于穴位下方经络,防止针感下传),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产生热感,守气1~3分钟,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临证运用治疗冠心病多年来郑老在临床上取内关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向心性传导,治疗急、慢性冠心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辨证取穴:以内关穴为主穴,心阳亏虚、寒邪内侵者,配通里、心俞、厥阴俞;痰浊阻络者,配丰隆、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气滞血瘀者配膻中、膈俞、肝俞、太冲、脾俞。本病的发生多为中老年人,肾气虚衰,不能鼓舞心阳所致。故郑老治疗本病除施以温通针刺手法外,常配以肾俞、京门,俞募相配,以顾护先天之本,鼓舞心阳,补气益肾阴。操作方法:针刺时左手拇指按压在内关穴近腕横纹处,右手持25mm毫针刺入穴位12~22mm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传向心胸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可宽胸降气、活血通络、宁心安神。临床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率不齐及心痛等疾患,都可用之。根据不同证型选取上述配穴,施以温通针法。实证手法刺激量重,守气时间长;虚证手法刺激量轻,守气时间短。治疗头面五官疾患郑老精研针刺手法,对风池穴的运用独具一格,临床以风池为主穴施以温通针法治疗眼病、鼻病、耳病、偏正头痛、眩晕、早期面瘫等,常获良效。风池穴是足少阳、手少阳和阳维脉之会穴,具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健脑安神、通达脑目脉络之功效,加之温通针法使气至病所,所以可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操作方法:针刺风池穴,患者正坐,自然体位,用25mm毫针,进针12~22mm,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得气后再行温通针法,同时左手大指紧按在穴位下方配合刺手将针感根据病情推向眼、耳、鼻、口等五官诸窍处,治疗相应部位的病变,守气后出针,不留针。郑老认为风池穴处针感较明显,但临床不掌握针刺要领,无针感传导,则影响疗效。古人云“气至而有效”,所以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尖方向的调整及左手大指的推弩,将针感引向病所,以通关开窍、祛邪扶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治疗眼病郑老临床治疗各种眼疾,以风池穴为主施温通针法,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使热感传导到眼区,守气1分钟,不留针。促使瘀血消散、吸收,称为“过眼热”针法。①近视:治疗取风池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到眼区,守气1分钟,不留针;配攒竹、鱼腰、太阳、承泣透睛明用补法,以益气明目。体弱血虚,配肝俞、肾俞、光明,用补法,以补益肝肾、养阴明目。②视网膜出血:治疗取风池、曲鬓、角孙施以温攒竹、阳白、四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活血化瘀、清头明目。玻璃体混浊有陈旧性积血,配瞳子髎透太阳、阳白透丝竹空,以通络活血,祛瘀生新;眼底静脉曲张,有出血先兆时,配上迎香点刺,脑空、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以清热散瘀、防止出血;肝肾不足(或见血小板降低),配大椎、身柱、膏肓、肝俞、肾俞,用热补法或加灸,以补益肝肾、养血明目。③视神经萎缩:治疗取风池穴施以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到眼底,不留针;内睛明用压针缓进法,瞳子髎、攒竹、球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通络明目。头晕烦躁,配丝竹空、鱼腰、曲鬓、肝俞、合谷、光明,用平补平泻法,以镇静安神;遗精阳萎,疲乏无力,配脑空、大椎、肝俞、肾俞,用热补法,以培补肝肾、益精明目。(2)内耳眩晕症治疗取风池为主穴,施以温通针法,针尖朝向鼻根,并利用左手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耳中或头顶部位,起到通窍聪耳的作用;配百会、神庭、听宫、内关、合谷、丰隆,用平补平泻法,以温阳化湿、升清降浊。心慌不能入睡,配印堂、神门以安神定志;神志昏迷,配水沟以开窍醒神;耳聋、耳鸣,配耳门、听会以清泻肝胆、利窍聪耳;头胀痛、眼球震颤,配太阳、攒竹以祛风止痛;恶心呕吐、厌食,配中脘、三阴交以平肝和胃。(3)药毒性耳聋治疗取风池穴为主用温通针法,进针12~22mm,得气后押手大指向同侧耳部推弩,使热感传至耳中,达到通窍聪耳的作用,守气1分钟后出针。风寒上扰、寒湿内停型,配合谷用烧山火法,听会、上迎香用平补平泻法,以驱风散寒、利湿开窍;肝胆火盛、蒙闭清窍型,配支沟、百会、听宫、翳风,用凉泻法,以疏泻肝胆、开窍聪耳;经络失养、耳窍不聪型,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百会、哑门、支沟、液门、合谷,用平补平泻法,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4)慢性鼻炎及嗅觉障碍治疗取风池穴为主用温通针法,针尖朝向鼻尖,针刺得气后用押手将针下气至感觉推向鼻部,守气1分钟后出针。风寒型,配攒竹、迎香、合谷用烧山火法,以驱风散寒;湿热型,配上星、上迎香、迎香、合谷用泻法,以清热化浊;头痛、眩晕,配百会、头维,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镇痛安神;咳嗽、喷嚏,配风门、肺俞、上迎香,用平补平泻法,以祛风润肺。(5)眼睑下垂治疗取风池、阳白、攒竹、鱼腰、太阳、足三里、脾俞、肝俞、申脉。风池穴用温通针法,左手关闭其下方,右手持25mm毫针,斜向同侧眼球方向进针12~22mm,使针感向前额方向传导,待针感传至眼睑及眼眶时守气1分钟后出针。脾俞、肝俞均行补法守气1分钟,不留针。阳白透鱼腰和攒竹透鱼腰交替选用,余穴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5月4日陕西-中医诊疗局部雕塑美容减肥、无痕线雕提升术精品班--点击查看(6)偏头痛取风池、太阳(均为患侧),双侧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风池行温通法,针尖稍向患侧,进针12~22mm,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促使针感沿患侧至前额,使经脉通利,气血健运,稽留之风邪随血行而自灭,守气1分钟,出针。余穴行平补平泻法,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留针20分钟。(7)治疗早期面瘫郑老认为对面瘫的早期合理治疗至关重要,运用温通针法针刺远端穴位,配合局部穴位轻浅刺法。隔日针治1次,减少了治疗频次,避免了对患侧强刺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选穴:主穴取健侧合谷、患侧风池、双侧太冲。配穴:患侧翳风、头维、太阳、阳白、攒竹、鱼腰、下关、地仓、颊车、四白、禾髎、夹承浆。每次取主穴及3~4个配穴,轮换选用。操作方法:选用直径0.30~0.35mm、长25mm毫针,首先在健侧合谷进针12~22mm行温通针法,使患侧面部产生热感或走窜感,守气1分钟;其次针患侧风池,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22mm,行温通针法使针感到达前额部,守气30秒,不留针。最后取3~4个配穴(发病3日内取健侧穴)及太冲(双侧),用0.30mm×25mm毫针,轻、浅刺人7~20mm,不施手法,不行针;除风池穴外,所有穴位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脑病(1)血管性痴呆郑老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本虚标实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强调标本同治,立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肾填髓为治疗大法。温通针法通过激发经气推弩传导,使经气源源不断地通向病所,其推动作用具有行气血、消壅滞、温通经脉的功能,达到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肾填髓、益智复聪的效果。辨证取穴:主穴取水沟、风池、百会、内关。配穴:心肝火盛取太冲、行间、少府;气滞血瘀取合谷、血海;痰浊阻窍加足三里、丰隆;髓海不足加太溪、悬钟、大椎;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命门;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口眼歪斜取患侧地仓透颊车、下关、迎香、健侧合谷;半身不遂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操作:以风池为主施以温通针法,用25mm毫针,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22mm,并利用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头顶部位,守气1分钟,不留针,以达行气活血、通利脑窍的目的,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瘀血消散。余穴均施以温通针法,留针30分钟。(2)小儿脑瘫辨证治疗:主穴取风池、百会、四神聪、悬钟、肾俞、三阴交。配穴:说话不清加哑门、上廉泉;上肢运动无力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运动无力加髀关、伏兔、阴市、梁丘、阳陵泉;足内外翻加照海、申脉。操作方法: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用25mm毫针,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mm左右,并利用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头顶部位,守气1分钟,不留针;余穴均施以温通针法,留针30分钟。风池、百会、四神聪、悬钟、肾俞、三阴交是郑老临床上治疗小儿脑瘫的经验穴。以上经验配穴更兼以温通针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调补肝肾、益精生髓、醒脑开窍、养心益智、疏经通络、强筋壮骨的目的。温通针法与经验穴的配合,是郑老几十年来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脑瘫行之有效的方法。风寒湿痹症对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取天宗穴为主施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肩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郑老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温通针法治疗风湿病具有独特的疗效。(1)治疗肩周炎治法: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40mm毫针直上斜刺25mm左右,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肩胛传至肩关节部,针尖顶住感应部位守气1分钟,然后退针至皮下,将针向下呈30°角刺入30mm左右,同样得气后施温通针法,使患者感觉肩关节有抽动感,守气1分钟;再退针至皮下,如此反复操作3次。使患者肩关节部感到温暖舒适,嘱活动肩关节数次,再取侧卧位,针肩前、肩髃、肩贞、条口穴,行温通针法,留针20分钟。(2)治疗上肢麻木治法: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40mm毫针向腋窝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针感经肩关节沿上肢直达手掌,循经产生热感,守气1分钟,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针刺患侧曲池、外关行温通针法,点刺十宣。此法也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震颤、拘挛等,疗效均好。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痿软和风湿痹症等,病在上肢部,取风池、大椎、大杼、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病在下肢部,取肾俞、关元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足临泣等。治疗时按顺序由上而下依次针刺,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肢体远端,起到活血通脉、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称之为“通经接气法”。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积数十年科研、教学及临床经验,在传统针法基础上化裁而成,具有操作简便、感传明显、起效快、疗效高等特点,适用于一切虚劳、瘀滞及寒湿、痰浊等虚实夹杂之证。
概述 (一)解剖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端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由关节囊、韧带、骨间膜及肌肉等软组织联系和保护。肘关节的功能是前臂屈伸与旋转。 肘关节包括3个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肘后三角:当肘关节前屈至90°时,尺骨鹰嘴和肱骨内、外上髁(肘部三大骨性标志)三点连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肱骨下端两侧之隆起部为内、外上髁,内上髁为前臂屈肌总腱附着部,外上髁为前臂伸肌总腱附着部。 (二)网球肘定义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顾名思义多发于网球运动员,是指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髁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以肘关节外侧疼痛、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 实际上是桡侧腕短伸肌(ECRB)或伸肌总腱(EDC)的肌腱变性,或伴神经性炎症。桡侧腕短伸肌处神经肽的发现表明神经性炎症可能是患者出现肘关节外侧疼痛的原因之一。) 肱骨外上髁区域是前臂伸肌总腱的附着处及旋后肌的肌起点,反复的伸肘伸腕动作,使前臂伸肌在肱骨外上髁的附着处产生慢性积累损伤,伸肌总腿撕裂、变性、水肿等炎症改变以及肱骨外上髁骨膜炎, 肱骨外上髁区域的无菌性炎症导致粘连、增生、挛缩、瘢痕的形成,进而刺激或卡压局部微血管神经束,引起肘外侧的疼痛。 (三)病因病理 病因: 本病发病可因急性扭伤或拉伤而引起,多因前臂旋转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劳损,最常见的是前臂伸肌反复用力牵拉引起的肌腱损伤,特别容易发生在35到50岁的患者身上,多数患者发病缓慢,一般无明显外伤史。 亦可由于前臂在旋前位时,腕关节的反复背伸活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伸腕肌腱过度受牵拉,而发生劳损或扭伤。 同时,骨骼肌肉系统的抵抗力缺乏也容易发生网球肘。 有研究者指出网球肘可能是由于肌腱损伤后修复失败和局部的血管损伤造成的。正常的肌腱修复可被后续的损伤所中断,而受损的肌腱则继续破坏破坏肌腱的修复。Cyriax教授认为肌肉与骨的连接处最容易损伤,因为该处的肌腱纤维相对没有血液供应。 病理: 由于反复损伤,腱纤维的肱骨外上髁部发生撕裂、出血,形成骨膜下血肿,继而机化、骨化,导致骨膜炎,产生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多呈一锐边或结节状)。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为透明样变性缺血,故又称缺血性炎症。有时伴有关节囊撕裂,关节滑膜因长期受肌肉的牵拉刺激,而增生变厚。 诊断 (一)临床特征: 1.症状: 初期,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困和轻微疼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 在靠近肱骨外上髁的位置有压痛; 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痛; 肘伸直时,被动屈曲手腕疼痛加剧。 2.体征: 在肱骨外上髁的远端Icm内有明显固定的压痛点,"Mills试验阳性(又称为伸肌腱牵拉试验:嘱患者肘伸直,握拳、屈腕,前臂旋前,发生肘外侧疼痛为阳性,或患者前臂旋前位,作对抗外力的旋后运动,发生肘外侧疼痛为阳性,可见于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屈曲,手部握拳,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关节伸直, 可引起肱骨外上裸处剧烈疼痛,即为Mills试验阳性)。 3.影像学检查: x线片检查一般无骨质异常,病史较长者可偶见肱骨外上髁钙化阴影,骨膜反应或肱骨外上髁粗糙等。 (二)体格检查 1.特殊试验: A.腕伸肌紧张试验: 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前方,一手握住患者肘部,屈肘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半握拳,另一手握住手背部使之被动屈腕,然后于患者手背部施加阻力,嘱患者伸腕。 意义:阳性体征,肱骨外上髁处发生疼痛。 B.Mill实验: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医者位于其前后,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 意义:阳性体征,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2.其他检查: A.颈椎的检查:因为C5-C6或C6-C7的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疼痛可误诊为肱骨外上髁炎。检查者可通过嘱患者活动颈椎、行Spurlings试验,观察是否会引起肘关节外侧疼痛。 B.肩关节功能检查:包括肩关节的力量测试可评估肩关节各肌肉的收缩能力是否平衡,有症状的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强度比高,肩胛骨的稳定性很重要,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肩袖肌群作用力点,肩关节功能将明显受限。 C.伸腕肌功检查:网球肘也可能与肌肉不平衡有关。 D.肱骨外上髁触诊:可发现外上髁和前臂的前面有触痛和压痛。在肘关节伸直和前臂旋前位伸腕关节或完全屈曲腕关节可发生肱骨骨外上髁疼痛。另外,患者经常由于肱骨外上髁的疼痛导致握力下降,是网球肘的稳定和敏感诊断指标,所以还需要通过手持握力计测量患肢的握力。 E.神经方面检查:诊断网球肘还需要考虑到神经结构方面的异常引起的症状,如桡神经卡压综合征和骨间后神经压迫都可以引起肘关节外侧疼痛。有研究发现5%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可伴有桡神经压迫,因为桡神经深处分支沿着旋后肌肌纤维方向的边缘在Frohse弓(旋后肌腱弓)后面经过。 F.评估颈神经根是否受压:颈部局部触发点或慢性肌肉痉挛也可引起网球肘患者样的疼痛,有研究指出严重的慢性颈神经受压可使重复的腕伸肌强度测试阴性。 (三)鉴别诊断 1.肘关节外伤性骨化性肌炎:以肘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X线片间肌间隙有钙化阴影。 2.肱骨内上髁炎:肘部疼痛部位在内上髁部。 治疗 治疗目的:增加局部组织痛阀,改善局部组织血液流量,促进组织的修复,松懈粘连,缓解滑膜与韧带紧张,恢复肘关节的活动功能。 治疗原则:疏筋通络,理筋整复,活血化瘀。 (一)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的方法较多,有主要以缓解症状为目的的,也有病因治疗的。但是,由于个体差异,目前仍无统一的治疗标准。 1.局部注射 局部药物注射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一种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临床广泛应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100mg,痛点直接注射或曲池加痛点注射 (作曲池注射后,缓慢出针至皮下时改变方向再刺向痛点注射),隔日1次或每周2次,现在多使用曲安奈德配合利多卡因治疗。也有研究认为,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网球肘有很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疗效不甚理想。 2.理筋手法 患者正坐,术者先用拇指在肱骨外上髁及前臂桡侧痛点处弹拨、分筋;然后术者一手由背侧握住腕部,另一手掌心顶托肘后部,拇指按压在肱桡关节处,握腕手使桡腕关节掌屈,并使肘关节做屈、伸交替的动作,同时另一手于肘关节由屈曲变伸在肘后部向前顶推,使肘关节过伸,肱桡关节间隙加大,如有粘连时,可撕开桡侧腕伸粘连。 3.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上有显著疗效。小针刀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有效解除粘连、剥除瘢痕组织,从而解除血管神经的卡压,松解肌紧张,同时通过对病灶处神经末梢的机械性刺激,使局部组织细胞活性增强,激活病灶组织的新陈代谢,达到功能恢复。 操作:局部麻醉后患侧伸肘位,术者左手拇指在桡骨粗隆处将肱桡肌拨侧,将小针刀沿肱桡肌内侧缘刺入,直达肱桡关节滑囊和骨面,做切开剥离2~3针刀出针,无菌纱布覆盖针孔后患肘屈伸数次。 4.中医膏药贴敷 该法适合于早期发病及疼痛症状较轻者,具有无损伤,疗效确切、精神负担轻等优点,深受患者喜爱;缺点是治疗时间较长,易造成皮肤过敏。 5.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是将热疗与药疗相结合的一种方法,热疗可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时配合药疗,可以使药物更好地吸收,在熏蒸的同时可以配合局部手法按摩,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6.针灸辨证治疗 目前临床上采用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较常见,它的优点在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缺点在于治疗周期长。一般选用曲池、阿是穴为主穴,根据病症的不同辩证选取尺泽、手三里、合谷等穴位。临床研究表明,隔姜灸和艾灸可温通周围经络、有效镇痛,疗效更为显著。 7.口服药物 可口服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起到消炎镇痛作用的药物。 8.物理治疗 A.光疗法 包括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等,可以加速肘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肘部炎症物质的吸收。 B.冰敷法 特别是发病早期,冰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起到镇痛和减少局部炎性渗出的作用。但此疗法仅适用于早期轻症患者,而且不能除根,仅能帮助缓解病痛。 C.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及细胞功能;超声波的温热作用能软化肘部损伤的肌肉肌腱、降低神经兴奋性,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极少数症状严重,或经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者。术式可选用伸肌腱起点剥离松解、环状韧带部分切除、桡侧腕伸短肌腱延长、肌皮神经血管术切除或旋后肌浅层筋膜弓切开,桡神经深支松解术。 康复训练 第一阶段:急性期( Acute Phase ) 1.目标: 减少炎症,减轻疼痛 促进组织愈合 延缓肌肉萎缩 2.牵伸练习,增加灵活性 腕的屈伸练习 肘的屈伸练习 前臂的旋前旋后 3.理疗: 高频、药物渗透、超声波 第二阶段:亚急性期( Subacute Phase ) 1.目标: 提高柔韧度 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 增加功能联系,以达到恢复功能的效果 加强向心和离心的力量练习 注意所涉及肌肉的活动度练习:腕的屈伸、肘的屈伸和前臂的旋前旋后 2.肩关节的肌肉力量练习 3.继续柔韧度的练习 4.在功能训练之后冷疗 5.开始逐渐回到有对抗的日常的训练当中(注意:加护带) 第三阶段:慢性期( Chronic Phase ) 1.目标: 增加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 维持并提高灵活性 逐渐恢复高水平运动活动 2.继续加强力量的练习,尤其是向心和离心练习 3.对肩部和肘部力量不足的肌肉进行力量练习 4.继续柔韧度的练习 5.必要时用冷冻疗法 6.开始逐步回归体育活动 7.加强防护 康复进展: 1.休息2~3周,期间严格限制活动 2.在治疗期间,在无痛范围内,可以开始Submaximal exercise(低于最大力量)的力量练习 注:疼痛是康复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指征 3.下面的练习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应该在损伤后立刻进行; 在损伤后可以做肘关节的屈伸和旋前旋后的轻微的等长练习; 轻量级(1~2磅)的等张屈肘练习、伸肘练习和前臂的旋前旋后练习; 必要的护具(运动时带,非运动时不带); 向心练习和离心练习,注意加入爆发力的练习; 功能性训练应该逐步加入正常体育活动中的力量练习和对抗性压力练习,这些可以通过改变训练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来达到训练目的。
1、关节痛与年龄的关系 关节痛在关节疾病中并不少见,但有时关节痛并非是疾病所致,可能是关节过劳的不适表现。关节痛有轻有重,亦有年龄之分。不同年龄层的关节痛,一般诱因不同,应对方法也会有所差异。那么四个易发关节痛的年龄层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一、10岁以前 10岁前的儿童期,关节痛多与疾病无关,主要源于运动强度过强而引发的乳酸积聚,进而引起肌肉、关节酸痛,一般这种情况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即能自行恢复。 二、10—20岁 10-20岁是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出现的关节疼痛可能是生长痛所致,生长痛为生理性疼痛,多出现在下肢关节部位。10-12岁是生长痛的高发阶段,大多是因为儿童活动量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和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等。除了生长痛,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也是该阶段人群易患关节痛的原因之一。肿瘤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引发周围关节疼痛。 三、20—30岁 20—30岁阶段的骨骼发育较为完善,骨骼健康问题较少,此阶段的关节疼痛,多是因运动损伤引发,比如运动中意外损伤而致骨折脱位、膝关节半月板、或韧带损伤有关,这些损伤均会引起相应的关节疼痛。 四、40岁以上 年过四十,即意味着步入中老年阶段,人体的各项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包括骨骼机能的退化,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化,关节面磨损加剧,关节间隙日渐狭窄甚至消失,导致退行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多种骨科疾病极易被引发,引起病变关节处出现疼痛不适。 2、关节痛需警惕这些疾病 一、退行性关节炎 退行性病变是多数关节疾患的主要根源,退行性病变属于不可逆性病变,是机体老化的正常表现,其会引起关节面的老化而加剧关节磨损,进而引发关节疼痛表现,多伴有关节肿胀等炎性表现。 二、绝经 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会步入更年期,出现绝经。该阶段的女性卵巢分泌功能大大减退,雌激素分泌水平进而骤减,机体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身体吸收钙质能力的衰弱,单位骨组织量下降,骨质疏松极易出现。骨质疏松会引发相应关节部位的疼痛表现。所以中年女性出现关节疼痛,需要警惕骨质疏松这一疾患。 三、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水平过高而引发的关节炎症,病发关节处常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局部皮肤红肿、发热,严重者还会出现关节畸形、皮肤破溃。多在饮酒、劳累或高嘌呤饮食后急发关节剧痛。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由一个关节起病,以手中指指间关节首发疼痛,可累及全身各大小关节。受累关节会有晨僵、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的症状表现,晚期常出现关节僵直和畸形改变。 五、结核性关节炎 结核性关节炎是由原发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通过血循环、淋巴循环直接蔓延至骨关节而引起的关节炎症,关节疼痛是该病最多发的症状表现,关节活动后疼痛会明显加重,活动期常伴有疲劳、低热、盗汗及食欲下降等表现。 六、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化脓性细菌直接感染而引发的关节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关节炎,病变关节常感持续性疼痛,疼痛程度愈重,功能活动限制程度越大。病变关节还常伴有红肿、发热。 七、骨肿瘤 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均可引起关节疼痛。早期疼痛较轻,多呈间歇性,随着病症的发展,疼痛会逐步加重,放射至原处,引起相应关节的活动障碍。 八、创伤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即外伤遗留的关节炎症,损伤关节部位疼痛明显,常伴有关节肿胀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九、代谢性骨病 代谢性骨病是指机体正常的骨代谢和生化状态受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影响而引发的骨代谢障碍疾患。比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骨质软化性骨关节病。 十、肌腱炎 肌腱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以及僵硬等。这些症状与关节炎的症状很像,所以,它们经常混淆。但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肌腱炎与关节炎出现疼痛的位置并不相同。如果你的疼痛出现在关节周围,而不是关节处,这种情况大多数是肌腱炎。当然,不排除肌腱炎也会导致关节处疼痛。如果你无法判断病情,可以让医生帮你确定。 十一、红斑狼疮 关节炎和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有很多共同症状。不过,想要区分这两种疾病,并不是特别困难。红斑狼疮除了有关节问题之外,还会出现皮疹、发烧、雷诺现象、光敏性以及贫血等症状。红斑狼疮会损伤体内器官,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由于“红狼”在女性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 十二、 腕管综合症 当你的手腕疼痛的时候,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手腕的骨关节是不是有了炎症?其实,有时候可能是腕管综合症作祟。腕管综合症会导致患者手臂的前半部分到手腕处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的情况。经常需要使用手腕的人,会很容易患这种疾病。 十三、莱姆病 很多人对莱姆病了解并不多,这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旋体感染性疾病。莱姆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皮疹、肢体麻木等症状,这些症状一开始会被认为是关节炎。但是莱姆病会破坏中枢神经,导致脑膜炎、脑炎等疾病。莱姆病在早期可以用抗生素来治疗,如果没能及时发现,治疗将会变得很漫长、痛苦。著名的歌手艾薇儿,就饱受这种疾病的摧残。
1.梨状肌综合症 梨状肌起于第2、3、4骶椎前面,分布于小骨盆的内面,经坐骨大孔入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此肌因急、慢性损伤,或加上解剖上变异,致易发生损伤性炎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而产生腰腿痛,称为梨状肌综合症,也称股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 梨状肌损伤多因下肢外展、外旋或内旋等猛烈动作所致。其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类似,但患者无腰痛及脊柱体征,在梨状肌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及放射痛,直腿抬高60°以后疼痛减轻,局部疼痛消失;梨状肌阻滞后疼痛消失。 病人主诉臀部及下肢疼痛,多为慢性,有时有急性发作,走路或活动后加重,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卧床休息减轻。直腿始高试验可为阳性,可伴小腿及足外侧麻木,咳嗽、打喷嚏时多无放射痛,症状严重的患者疼痛可为刀割样、撕裂样的剧痛,行走困难。体检可见臀肌萎缩,坐骨大切边区有压痛,直肠指诊可能触到肿胀变形的梨状肌,并可引起出现上述症状。 ①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腰部无明显压痛和畸形,活动不受限; ②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是检查梨状肌损伤的一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将患肢伸直,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是梨状肌综合征的常用检查方法。 ③用长点的针刀针刺压痛点后,疼痛立即解除。 2 坐骨神经炎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发生炎性病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直接损伤(臀部注射、手术)。起病较急,疼痛沿坐骨神经的通路由臀部经大腿后部、窝向小腿外侧放散至远端,其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并可发作性加剧或呈烧灼样刺痛,站立时疼痛减轻。有人突然感觉一侧臀部一阵剧痛,连带着同一侧的腿和足部也阵阵发麻,随后疼痛慢慢消失。 3 根性坐骨神经痛 多由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关节炎、脊柱骨肿瘤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及脊柱的病变造成。发病较缓慢,有慢性腰背疼痛病史,坐位时较行走疼痛明显,卧位疼痛缓解或消失,症状可反复发作,小腿外侧、足背的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足及趾背屈时屈肌力减弱,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这类病变可做X光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4 臀部脓肿 脓肿有深浅之分,一般皮下软组织形成的脓肿称为浅脓肿,而位于深筋膜下以及肌层,深层组织空隙形成的脓肿称深部脓肿。臀部肌肉发达分数块,其中最大的是臀大肌,如果该肌或肌间出现化脓性感染,就会形成深部脓肿。 5 坐骨神经鞘膜瘤 神经鞘瘤发生于感觉、运动或混合末梢神经鞘膜细胞,多见于颈部及四肢神经,大小一般约为3cm,少数有10cm以上,坐骨神经鞘膜瘤臀部隆起,扪及较深处有一巨大包块。 6 臀上皮神经炎又叫“腰脊神经后支痛” 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如椎间小关节病变、骨质增生、脊神经后支卡压、后支慢性无菌性炎症等。因为臀上皮神经来自腰1~腰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分布于臀上外侧皮肤,疼痛常出现于腰、臀、大腿部,很少超过膝关节。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作出综合性判断。在髂嵴最高处下方3~5cm处有压痛及软组织条索样硬物。 7 致密性骶髂关节炎 以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症,有高度致密的骨硬化现象,尤其以髂骨下2/3更为明显,但关节间隙则无改变。有复发性下腰痛,有时可向下放射至两侧臀部和大腿。 8 假性坐骨神经痛 臀部的臀小肌冻伤后肿胀,压迫坐骨神经引起了疼痛。假性坐骨神经痛引起的屁股痛,是腰部不痛而臀部最痛,且有压痛
所谓髌骨软化、其实是髌骨下层软骨发生软化现象,就是指髌骨软骨受到过度磨擦而产生如破裂、凹凸不平等病理性的改变,甚至伤及骨部。 PART1 成 因 主要是髌骨软骨常和股骨髁磨擦所造成。可能造成原因如下: 1、股内斜肌(VMO)肌力不足:髌骨受到股内斜肌、股外侧肌及髌下腱的作用力牵引,形成最后的平衡状态,如果三方的力量不协调,则会造成髌骨位置的不正。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走、跑、站等动作,作用到股外侧肌的分力较作用到股内斜肌为多、为大,故股内斜肌的肌力就比较弱,所以在这种力量不平衡的情况之下,髌骨的位置就会逐渐往外移,进而缩小髌骨与股骨外髁之间的空隙,屈膝就更容易磨损到髌骨软骨了 2、髌骨先天向外倾斜:髌骨本身向外倾斜,缩小髌骨与股骨之间的空隙,如此一来,使髌骨软骨下表面更容易磨擦到股骨,久而久之,就造成损伤(图二)。 3、Q-angle较大:Q-angle是指髌骨中心至髌前上脊联线与髌骨中心与胫骨粗隆联线之夹角;因为股直肌连接在髂前下脊上,而另一端接在髌骨上,如果Q-angle愈大,股直肌倾斜的角度愈大,就会带动髌骨向外倾斜,便容易磨损到髌骨软骨。屈膝时,因为Q-angle的存在,而使髌骨由外侧嵌入滑车沟内,在屈膝的0-30°间,主要是靠动力性稳定组织(指周围的肌肉群)来稳定膝盖,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股内斜肌,因股内斜肌的水平拉力会预防髌骨在膝伸直时过度外移。 先天性Q-angle较大:一般而言,男性正常的Q-angle为10-12°,而女性为15-17°,所以女性较男性易有髌骨软化的问题;此外,若Q-angle超过18-20°以上,无论性别为何,都较易发生(图三)。 4、臀中肌弱:股骨过度内收、内转,臀中肌为外展大腿的主要作用肌,一旦肌力不足,则有可能造成股骨过度内收,而髌骨原本于滑车沟内滑动,如果股骨过度内收、内转,将会使髌骨磨擦到股骨的外髁。 5、髂胫束过紧:胫骨过度外转,髂胫束接于胫骨外侧,一但过紧,就会使胫骨过度外转;而髌下腱接于胫骨粗隆上,胫骨一但外转,整个髌腱就会带动髌骨往外移动,如此一来,就容易磨擦到股骨外髁。 6、距下关节和脚板旋前:胫骨内转,相反的,距下关节和脚板旋前会造成胫骨内转,髌下腱既然接于胫骨粗隆上,胫骨一旦内转,整个髌腱就会带动髌骨往内移动,如此一来,就容易磨擦到股骨内踝。 7、关节自然退化: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会渐渐老化,关节软骨修复的能力就会跟着减退,一旦修复能力无法应付磨损速度时,便容易造成髌骨软化。 8、先天结构不良:有X型腿的人,他们腿的角度会使髌骨向外移,易磨擦到股骨外髁;另外,先天髌下腱较长的人,因为髌骨会较一般人高,故不易稳定于滑车沟中,必须有较大的屈膝角度才能使髌骨稳定,而不稳定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有所偏移而造成磨擦。 PART2 症 状 长时间屈膝坐姿会痛 深蹲会痛 上下楼梯会痛,特别是下楼梯时 走路会有卡住的感觉,并有捻发音 膝盖肿胀 有膝盖不稳定的感觉 PART3 评 估 1、观察:观察两边膝盖的外观有无肿胀、向外偏移;结构有无异常;站姿、步态是否正常。髌骨软化的病人可能会有髌骨外移、X型腿等情形 2、测试 髌骨活动度:患者膝盖肌肉放松,用手将髌骨向内、外推至最远。 活动范围过大:可能造成原因为半脱位、韧带松弛等;活动范围不足:可能造成原因为股四头肌或髂胫束紧绷(常见于肌肉型运动员)、手术后沾黏、骨化性关节炎等 frund's sign:在任何角度屈膝,并由正面敲击髌骨,若是髌骨软化者,则感到疼痛,但这个方法不太可靠 Zohlen's sign:将膝盖伸直,用双手拇指按住髌骨上方,其余手指握住膝盖,使患者股四头肌用力,如果为髌骨软化患者,则会感到非常疼痛 膝关节之活动度:膝关节作屈曲动作大至最后几度或深蹲时,髌骨软化者,会感到疼痛。 柔软度:阔张筋膜肌、髂胫束紧会使胫骨旋转;股直肌紧会限制髌骨的移动,增加髌骨股骨间的压力;腿后肌紧,会使膝盖屈曲的角度增加,增加髌骨股骨间的压力;小腿后肌紧,会减少距下关节旋前的角度,使胫骨外旋,这些,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髌骨软化的原因。 健侧的脚弯曲,患侧的脚自然下垂,若股直肌紧、短,则屈膝角度大于90°;患侧的脚向上抬,若无法直膝,则代表其腿后肌紧。 肌力:患有髌骨软化的病人,其股四头肌、臀中肌等直接或间接稳定髌骨的肌肉可能会有肌力不足的情形;而阔张筋膜肌可能会太强或太短,而增加髌骨磨擦的机率。 PART4 处理方法 1、教育病人:在评估完病人之后,最重要的是使病人能配合治疗。首先,必须将评估结果告诉病人,解释并使他们相信治疗人员,使他们了解为何要做这些疗程,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并且必须忍耐刚开始时可能不适的感觉。 2、电刺激肌肉再教育、肌力及耐力训练、伸展外侧组织:在电刺激的使用上,我们有两种方法: (1)便携式:此种电刺激器可随身携带,走路、运动时都可以带着,可刺激肌肉收缩反应;使用连续波,强度到达所能忍受程度为止,并要使肌肉有明显易见的收缩,每次15分钟,每小时1次,每天6-8次(图九)。 (2)一般型:此种电刺激为大型仪器,必须在治疗室中使用,为高强度电刺激的一种,建议病人屈膝45-60°,ON TIME:OFF TIME=1:5,主要作用为肌力训练,也可减轻疼痛及放松组织。 3、贴扎减少疼痛:贴扎可以帮助我们将偏移的髌骨拉回正常位置,虽不一定能完全拉回,但至少能减少磨擦的程度及疼痛。贴扎方法如下图所示:先贴一道为基底,再以较强力之贴布将髌骨往正常的方向拉 4、伸展:紧绷的肌肉会使胫骨外转、股骨内转、脚板旋前等,而间接造成髌骨的磨损,伸展可使它放松,并回复原来的弹性。以下伸展动作如图示。 5、被动的髋伸展:伸展髂腰肌 6、动的膝屈曲:伸展股直肌 7、内收大腿:伸展髂胫束 8、伸展腿后肌及小腿后肌 9、肌力训练 (1)直抬腿:主要训练肌群:股四头肌。 步骤:患者仰卧,健侧屈膝以保护下背,患侧腿伸直并上举45°,缓缓下降。一开始先不负重,再慢慢在脚踝上负重,由轻至重。适用于初期。 (2)腿部伸屈:主要训练肌群:股内侧肌。 步骤:患者仰卧,健侧屈膝以保护下背,患侧腿屈膝,并于膝下置一枕头或垫的东西,建议膝盖约呈15-20°,将腿缓缓伸直。一开始先不负重,再慢慢在脚踝上负重,由轻至重。适用于初期。 (3)上下阶梯:主要训练肌群:股四头肌。 步骤:在地上放置一个台阶约30cm,患者做上下阶梯的动作,但动作前必须先以贴布贴扎。适用于非急性期,膝盖已经不会非常剧痛时,且在做所有动作时必须不会疼痛,所以台阶高度也可随之调整。 (4)腿部推举:主要训练肌群:股四头肌。 步骤:可先做非抗地心引力,再做抗地心引力的机器,也可先做深蹲的动作,所有动作以不会疼痛为原则,调整负荷及屈膝角度,并记得先以贴布贴扎。适用于中后期。 (5)髋关节外展、内收:主要训练肌群:臀中肌。 步骤:病患侧躺,将患侧置于上方,于两腿中央夹一枕头,患侧微外旋,上举、降下,可由无负重至负重,但训练肌力效果不足以应付运动员所需,所以对运动员而言,仅适用于初期。 (6)其它:可使用其它器材如弹力绳来辅助训练,尤其到了较不疼痛的后期,更可使用重量训练器材及闭链的方式来增强肌力,因为运动员所需要的肌力比一般人强,如果只是开链训练,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 10、渐进改善运动功能 :若患者有严重症状出现,则必须完全休息2周,可辅助以仪器治疗,用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如:音波透入法、电刺激等,经医师指示可服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惟没有继续恶化时即建议患者不再服用;一旦症状减轻,可增加pain-free的活动量;渐渐参与场上的运动,由轻到重;并在做功能性动作时,用电刺激及贴扎来减轻髌骨、股骨间的压力;一旦患者做功能性动作已完全不痛了,即可完全回到运动场上,仍继续做物理治疗及贴扎,至完全没有任何动作会痛为止。此时,症状解除,已达到治标的目的。 最后,由治疗师决定运动处方,以增强肌力、伸展紧绷的组织,约持续6周,至此,才算是达到治本的阶段。 PART5 结 论 髌骨软化就是髌骨下层软骨受到过度磨擦而部裂、凹凸不平,而造成过度磨擦的原因主要为股内斜肌肌力不足、髌骨先天向外倾斜、Q-angle等因素,多数人有髌骨软骨磨擦的情形,而且女性较男性为多,造成疼痛的这些患者,已需要接受治疗来减轻其疼痛,最好能知道其根本原因而加以治本。 当我们接触到患有髌骨软化的患者时,他们因为被症状所苦,即使做治疗仍感不适,并且刚开始的疗效并非显而易见,因此他们会不愿继续配合治疗,所以我们必须向他们解释整个疗程所要做的及所必须经历的,以及对他们的益处,毕竟完全的配合才能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冷、热敷、电刺激有助于症状的减轻,而最需要的是,找到髌骨软化的真正肇因,无论是肌力不足或外侧组织太紧,只要针对其根本原因而做肌力训练及伸展,就可以避免以后持续为髌骨软化所苦啦!
如今,很多人们面临着“颈肩痛”和“腰背痛”。其实,有时候疼痛不仅仅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作者认为,不管是“颈肩痛”还是“腰背痛”,原因都与假期间我们的生活状态有关。玩微信、聊QQ、刷抖音、听音乐、追剧、发呆……我们的生活内容就是如此简单,但它们的共性在于——静止大于运动! 从医学角度分析,看似“静止”状态的我们,身体上的肌肉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因此,这种假期后的肉体疼痛表现,应该诊断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01 肌肉疼痛是最常见的就诊主诉 以下几点认识需要提醒所有人注意: 1 骨科门诊有1/3的患者是因肌肉骨骼疼痛前来就诊的; 2 年轻人群中大多患者因为颈肩痛或腰背痛就诊; 3 很多患者自己误认为患有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 4 在人生命中有85%的人至少出现过1次这样的疼痛。 因此,肌肉疼痛常常被大多数患者误解,其实多数情况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02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特点 该疾病的疼痛特点: 1 局部疼痛,不会出现远处的放射痛; 2 局部按压时疼痛明显; 3 休息、尤其是改变姿势时,可能疼痛缓解; 4 疼痛有时可以找到明显的触发点。 因此,了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特点有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0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除疼痛以外的表现 除疼痛外,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活动受限。原因在于,患者因惧怕疼痛而间接引起的活动受限,比如转头受限、弯腰受限、屈腿受限等。 04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部位 原发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发病部位包括:颈部、上、中或下背部、肩部、髋部、盆底、胸壁等。当然,还有一类继发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与使用其他药物有关,比如免疫抑制剂等,其可能表现为全身多处疼痛。 05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 误诊类型与鉴别 颈肩痛常被误诊为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常有疼痛表现,但多为上肢远端、双手的疼痛或麻木,伴有指尖感觉异常等。 而颈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多位于颈项部两侧的肌肉,多表现为疼痛伴酸胀感。 腰背痛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疼痛多在下肢,常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背外侧等,腰部症状不明显。 而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多位于腰部脊柱两旁的肌肉。 06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理解疼痛的特点 肌肉及骨骼的结合处是关键点,因为人体的运动是通过肌肉牵拉骨骼实现的。肌肉接触点受到持续的收缩活动刺激,从而导致疼痛感受器局部缺血、缺氧和神经生理学改变,从而引起疼痛敏感,最终将疼痛感受引向到接触点的深部。因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疼痛点多位于骨骼的肌肉附着点附近。 07 “静止”运动引起疼痛的原因 人体的每个动作都是在肌肉的收缩或舒张的帮助下完成的。人体最简单的动作——站立,就是在伸肌和屈肌的共同平衡下实现的。 比如:竖脊肌是强有力的躯干肌,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后伸,并可仰头,对维持人体的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臀大肌可以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躯体前倾。 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是肌肉仍处于激活、发力状态。肌肉在静止状态的持续发力就会通过上述机制引起疼痛。 因此,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如长期从事文案或设计工作、长期从事驾驶工作的人,易出现颈肩痛或腰痛。 用按摩器,通过特殊设计的振动,促进脊柱周围的肌肉放松,从而中止了颈椎病腰椎病的恶性循环。随着椎间关节压力的缓解、脊柱恢复正常体位,炎症开始减轻,症状开始缓解,不可逆破坏的速度也减慢。时间短、体积小、效果佳,居家、办公两相宜。 08 了解引起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原因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生与很多生活中的因素有关,包括:提拉重物、反复弯腰、扭转身体、重复运动、长时间持续的姿势,如头部倾斜或低头以及心理社会压力因素等。 因此,人们需要了解这些因素,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出现。 09 影像学检查对于筋膜疼痛综合征的 诊断重要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不依靠影像学检查。但是,影像学检查(X线、CT、MR、超声等)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如: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纤维性肌炎等。 10 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非药物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的基础是非药物治疗。 建议继续常规的运动,以持续缓慢的肌肉牵拉运动为主,逐渐恢复肢体的活动范围。运动的原则以轻缓、有限为原则。 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疼痛加重,建议继续缓慢轻柔拉伸肌肉,避免给患者增加紧张心理。 不建议进行力量训练,因为力量训练可能加重肌肉与骨骼附着点的应力,从而加重病情。 此外,适当热敷也有助于炎症的消散和疼痛的缓解。 11 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药物镇痛治疗 筋膜疼痛综合征通常需要药物镇痛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为例,给药方式包括外用和口服两种。外用药物不通过消化道给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而口服 NSAIDs在肌肉骨骼系统疼痛的治疗中也占据核心地位,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主要包括传统的NSAIDs和COX-2抑制剂。NSAIDs对于各类骨骼肌肉疼痛均有效,且镇痛效果要强于对乙酰氨基酚。 但传统NSAIDs需要注意胃肠道、心血管风险等。相反,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风险明显降低,具有比传统NSAIDs更好的安全性。此外,其他类型镇痛药物还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曲马多等,具体药物使用问题建议遵医嘱。 总结 生活中其实我的痛苦更多来自肌肉骨骼疼痛。筋膜疼痛综合征形成的原因在于久坐或休息。 我们需要认识到:“静止”是导致肌肉疲劳的原因,多一份运动,少一份疼痛。
许多中老年人都会感到膝关节疼痛 上下楼、买菜、做家务、散步、上厕所等 都非常不方便 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 膝关节软骨磨损、关节损伤 引发了膝骨关节炎! 有数据显示 60岁以上的人群中 近八成人的膝关节软骨磨损得只剩一半了 而关节软骨磨掉后 是吃什么都补不回来的 试想想,如果人活了80年 但膝关节用了60年就先“死”了 那后面的20年,就得深受其苦了 那我们该如何保护膝关节 预防膝骨关节炎呢? 那么,什么是骨性关节炎呢? 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关节退行性病变,是由于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碎裂、剥脱)以及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又称退行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果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骨性关节炎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 骨性关节炎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但不仅限于老年人,目前随着运动参与人数的急剧增加,一些运动过多、运动不当人群存在较早年龄发生骨性关节的风险。 60岁后,膝骨关节炎患病率近80% 人在走路时 膝关节的两个软骨会互相摩擦 在大腿骨和小腿骨间起到类似“软垫”的作用 在人年轻时,软骨面很光滑 软骨间的滑液还很充足 膝关节活动起来就自如得像新机器 可是年纪渐渐增长 “机器”也在变老 膝关节退化几乎没有人可以避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8.5% 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 由于其体内激素水平下降 会引起膝关节软骨退化、萎缩 如果软骨已经损伤还有救吗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抗炎治疗、理疗、康复训练、氨基葡萄糖(软骨素)治疗、关节注射治疗(激素、玻璃酸钠等)、中医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如果仍无缓解,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改善髌股关节紊乱。 当然手术直接修复软骨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目前手术方法包括骨髓刺激术、软骨细胞移植术、骨软骨移植术和组织工程技术。但遗憾的是目前软骨修复方法均不能完整再生透明软骨及软骨下骨。也就是说,再好的软骨修复方法也不及保护好自己天生的软骨。 另外 不当地使用膝关节、外伤、肥胖 也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一些爬或蹲的家务活、爬山等运动 都会增加关节负担 广场舞中一些增加膝关节负荷的动作 也最好避免 大家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膝骨关节炎,就是注意这个现象:行走起始痛。 ● 即坐的时间长了,站起来开始走路的时候,头几步路走不了; ● 活动开了以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是走的时间稍微久了,关节又开始发僵疼痛。 爱“膝”要做好“4个一” 15~30岁时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运作起来不知疲倦 只要不破坏到膝关节组织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但30岁后,膝关节就慢慢开始变得“脆弱”需要照顾了,所以30岁后就要好好爱“膝”了: 01 一个稳定的好体重 肥胖女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倍 而男性则为4.8倍因为体重超标也会加重膝关节的负荷引起软骨的破坏 减肥能明显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病率 有数据表示肥胖者体重减少10斤膝骨关节炎的症状会减少50% 02 一个小时久坐,起来动一下 久坐本身和膝骨关节炎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久坐会影响到关节软骨的营养 因为软骨内没有血管要想把营养带到软骨里使其能新陈代谢 减少磨损就需要软骨吸取关节滑液 而人只有在运动时关节才会得到关节滑液的滋润 适量的跑步可以促进关节滑液流动 而久坐则不能,因此关节更易损伤 《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2017年6月刊指出 健身跑步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 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 建议对于需要久坐的人群可以每1小时起来活动10分钟 尤其少跷二郎腿避免给膝关节添压力 03 一个合适的温度 受凉对膝骨关节炎来说是一个加重的因素 受凉使得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少 滑膜营养减少受伤后的修复能力下降 对一些已经出现膝骨关节炎的病人 受凉可以加重临床症状 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天冷也喜欢穿短裙这样膝关节受凉受寒机会比较多 代谢差,老化也会比较快 所以天冷时穿衣一定要让膝关节感到温暖 04 一份补钙食物 在膝骨关节炎的发展过程中提早关注膝关节的问题可以延缓关节衰老 补钙对膝关节有作用特别是对骨骼很重要: ① 牛奶及豆制品钙含量丰富,利用率又高每天一杯奶是不错的选择 ② 海带、深绿色蔬菜、芝麻、杏仁等含钙量也很高,可增加钙质摄入 ③ 多一些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及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 膝骨关节炎患者,要不要戒掉运动? 得了膝骨关节炎,真的要避免运动吗?专家强调,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只有进行适当的运动膝关节才能更加健康 膝关节周围的肌肉: 股四头肌和腘绳肌 对于膝关节具有重要作用 股四头肌 主要在膝关节前方 为膝关节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腘绳肌 主要在膝关节后方 为膝关节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肉会逐渐萎缩,体积变小力量也随之变弱 因此,肌肉锻炼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一项必修课 适用人群:适合膝关节问题轻微、难以区分膝关节疼痛位置的人,或有慢跑及快走习惯的人。 然而,对于有韧带损伤,还需参加运动的人,可以选择紧固支撑型护膝。护膝的紧固性可以限制膝关节运动幅度,再配以侧边的支撑条,可以有效缓解韧带压力,防止再次损伤。 通过锻炼提高你的膝关节能力 我们走路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1.5倍或以上,上下楼梯时压力增加3~4倍,而下蹲时可达到8倍。而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关节会退化,同时肌肉力量会下降,所以,我们需要保养及加强我们的膝关节。 股四头肌肌肉力量练习 箭步蹲 要点:两脚前后开立,脚尖向前。下蹲时前后两腿的膝关节都保持90度。前腿的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后脚脚跟离地。 组数:3~5组 15次/组 腘绳肌肌肉力量练习 臀桥 要点:仰卧垫上,大小腿90度,双脚与肩同宽,钩脚。臀部发力,挺髋保持。 组数:3~5组 45~60S/组 抗阻屈膝 要点:俯卧位屈膝90度,弹力带抗阻练习。 组数:3~5组 12~15次/组 臀中肌练习 要点:头、臀部、两脚的脚后跟在一条直线上,好像身体平贴在地上,腹部收紧。 组数:3~5组 12~15次/组 (腿向上打开后保持1秒) 恢复性拉伸 侧卧位股四头肌伸展 要点:侧卧位,手抓住伸展腿的脚踝,尽量后拉,拉伸腿大小腿折叠。 时间:静态保持15~30秒 2组 站立位股四头肌伸展 要点:身体直立,收紧腹部,抓住拉伸腿脚踝,量后拉,拉伸腿大小腿折叠。 时间:静态保持15~30秒 2组 摄取氨基葡萄糖保护膝关节 国际上常用的预防和缓解骨关节炎的功能性食品以氨基葡萄糖为代表,它是结缔组织和软骨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关节软骨基质中糖蛋白和氨基葡聚糖链的基本单元。补充氨基葡萄糖,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合成生理性的糖蛋白和氨基葡聚糖,以修补磨损的软骨,同时刺激滑膜产生透明质酸,以增加关节的润滑。此外,氨基葡萄糖还可抑制对软骨有害的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以减轻对软骨组织的损害;氨基葡萄糖还可防止超氧自由基的生成,阻止血小板的凝集,改善血流,起到消炎和止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