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晨起后忽然发觉脖子发酸发胀,而且保持一个姿势不能动了。强行扭头,则会疼痛无比。更要命的是,这种酸痛胀的感觉伴随着歪脖的姿势往往要持续一整天或甚至更长的时间。“落枕”的原因 落枕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某些颈部外伤,也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挫,再逢睡眠时颈部姿势不良。如何治疗落枕?大多数落枕属自愈性疾病,一般持续2-3天可自行康复,但如果希望尽快减轻痛苦,及早恢复,可按以下方式治疗:注意休息,减少颈部肌肉负担,不要过度活动颈椎。疼痛症状较重,难以忍受时,可遵医嘱短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热敷或者热水淋浴颈背部。进行适度的颈部活动锻炼,如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等活动,此动作应缓慢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推拿按摩对缓解落枕有一定作用,但是一定要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当落枕症状反复发作或长时间不愈,还伴有头晕、手指发麻、手臂发沉等症状,这很可能是由颈椎病诱发的经常性落枕,需要尽早到脊柱外科诊治并尽早处理,以免贻误病情。如何预防落枕?1.保养(1)用枕适当 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该是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稳定,枕芯以热压缩海绵枕芯为宜。喜欢仰卧的,枕头的高度为8厘米左右;喜欢侧卧的,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最好垫在肩胛骨的上缘,不能使颈部脱空。其实,枕头的真正名字应该叫”枕颈“。枕头不合适,常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要及时诊治。(2)颈部保暖 颈部受寒冷刺激会使肌肉血管痉挛,加重颈部板滞疼痛。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天气稍热,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炎热季节,空调温度不能太低。(3)姿势正确 颈椎病的主要诱因是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良好的姿势能减少劳累,避免损伤。低头时间过长,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并出现慢性劳损,会继发一系列症状。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不宜头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书、看电视。(4)避免损伤 颈部的损伤也会诱发本病,除了注意姿势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刹车,头部向前冲去,会发生”挥鞭样”损伤,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在车上打瞌睡,坐座位时可适当地扭转身体,侧面向前;体育比赛时更要避免颈椎损伤;颈椎病急性发作时,颈椎要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转头,必要时用颈托保护。2.颈部功能锻炼颈椎的锻炼应该慎重,要避免无目的的快速旋转或摇摆,尤其是颈椎病急性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或脊髓型颈椎病。我们推荐的方法简单易行,但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须持之以恒。(1)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有的病人颈部可感觉到响声,如果伴有疼痛,应减少锻炼的次数或停止锻炼;如果没有疼痛,则可以继续锻炼。(2)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很多人一提到腰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殊不知腰椎滑脱也是临床上引起腰背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且缠绵难愈,影响生活质量。所谓腰椎滑脱症就是指腰椎的某个椎体相对于下方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产生症状,目前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等6种,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 。并非所有的滑脱都有临床症状,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腰骶疼痛:疼痛涉及到腰骶部,多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2)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腰5或骶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3)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5)下腰痛:多在20岁以后出现,为最常见的症状,可向臀部及大腿后侧放射,有滑脱椎棘突压痛、左右椎挤痛及腰后伸痛。滑脱的历史椎体滑移的概念最早是作为难产的一种原因,由产科医生提出的。公元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生G.Herbinaux在一些产妇分娩时发现,她们的骶骨前方存在骨性突起,造成产道狭窄,导致胎儿难产甚至死亡。他所描述的骶骨前方的骨性突起就是L5(最后一节腰椎)相对于S1(第一节骶椎)的椎体滑移。1854年德国的H.F.Kilian首先把希腊词椎体(spondylo)及滑移(olisthesis)结合在一起,正式组合成椎体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并定义为:一椎体在另一椎体上部分或完全的滑移。他认为这种病变是由腰骶部小关节半脱位引起。1855年,Robert发现了峡部裂和滑脱的并存关系,并认为峡部裂是滑脱的原因。1882年,波兰华沙的产科医生F.L.Neugebauer描述了伴有严重椎体滑脱的产妇外观:躯干较短,骨盆增大并出现腹横纹;他认为这样的产妇更容易难产。滑脱的分级目前对于腰椎滑脱的分级,尚无基于矢状面参数的分析进行分类。即使常用的Meyerding (迈耶丁)分级,也是根据手术指南和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制定的。然而,许多研究已经证明矢状面参数对于腰椎滑脱的评估、发病机制、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评估腰椎滑脱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让我们了解:什么样的滑脱可以观察,什么样的滑脱需要治疗,什么样的滑脱需要手术。那么如何判断腰椎滑脱的严重程度呢?我们临床上通常按照椎体滑脱的程度及上下椎体错位程度将其分为1-5度。其中1-2级为轻度滑脱,3-5级为重度滑脱。腰椎滑脱症的保守治疗那么出现腰椎滑脱是否必须进行手术呢?并不一定。在符合保守治疗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非手术保守治疗结合定期随访。非手术治疗适应证:1、单纯峡部裂患者,无明显滑脱2、青少年L4椎体轻度滑脱,无L5骶化3、轻度腰椎滑脱患者,无神经症状4、年龄大、体质差,无法耐受手术在医师指导下,通常可以采用如下保守治疗方法:1、儿童/青少年轻度滑脱无症状:密切观察;2、成人II度滑脱:避免对抗性/腰椎过伸运动;然而,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使滑脱复位,也不能解除神经压迫。如果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仍应考虑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伴严重神经症状或保守治疗3-6月无效应考虑手术;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严重神经症状或保守治疗12月无效应考虑手术。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减压、后外侧或椎间植骨融合术。术中可通过椎弓根钉进行复位和内固定,从而预防畸形进展,减轻术后疼痛,有利神经减压,促进植骨愈合,减少融合节段,恢复力线,改善体型步态。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疾病是当前学术潮流的必然驱使,一个新的术式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加简便的操作等特点,恰恰可以满足临床中遇到病人对微创治疗的诉求,并且对于病人术后加速康复亦可获益。 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自2011年起开展内镜下脊柱手术,是国内较早开展脊柱内镜手术的单位之一,每年内镜手术400余台,可在镜下开展多种术式,对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神经根型颈椎病、胸椎黄韧带骨化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2018年起开展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包括椎间孔入路及椎板间入路内镜下融合手术,将腰椎融合手术尽可能的微创化,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在此基础上,我科于2019年下半年起引进了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手术,该手术对比之前的全内镜下腰椎融合手术,具有手术器械要求低、学习周期短、手术时间快的优点,一台双通道镜下腰椎融合手术仅需90min,与传统开放手术时间无差别,有利于在更多医院开展、实施。
女性在怀孕的时候全身散发出母性光辉,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要面临一系列的孕期反应及不适。其中腰痛则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女性朋友却在怀孕期间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原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加重,整天痛不欲生。 很多孕期女性在患病后前来就诊的时候都会表示自己的疑问:医生,怀孕以后就没在工作,没有久坐也没有负重,怎么会腰椎间盘突出呢?广东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陈崇博士介绍,有50%~75%的孕妇会发生腰腿及背痛。这是由于胎儿位于腰椎之前,随着怀孕周期增加,孕妇的上半身会逐渐成为反弓形,如此才能保持平衡(即孕妇呈现典型的后仰姿势)。此时腰椎曲度增加,再加上腹肌的支撑力减弱,孕妇的下背肌肉处于一个过度紧绷的状态,同时,由于血液集中于胎儿,因此背肌的缺氧情况较为严重。其次,妇女怀孕后其自身的激素发生了变化,由于弛缓素分泌太多,进而减少了关节中的胶原蛋白含量,结果造成关节、韧带松弛,使支撑身体的力量逐渐变弱,尤其到了怀孕末期,位于盆腔两侧的髋关节和耻骨联合的支撑力降低,所以引起了下背及腰疼痛或骨盆疼痛。可见,孕妇的腰背痛与其本身的大腹便便、子宫扩张、激素变化、血液循环不良(怀孕时为供给胎儿养分,血液集中于宫腔,造成母体其他部位供血不足)等原因有直接关系。警惕患上腰间盘突出随着孕妇体重的增加,腰椎承受的压力要不断增加,如果不注意平时的运动及姿势,极有可能引起腰间盘突出。因此对于已经患有腰突的和没有患有腰突的准妈妈都要保护腰椎,合理的减轻腰痛?如何缓解腰背痛?一. 适当运动定期锻炼可以增强肌肉承受力,提高身体灵活性,有助于缓解背部肌肉紧张。对于孕妇来说,比较安全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游泳、骑固定式脚踏车等。二. 热敷和冷敷每天可以将冷敷包,比如将一袋冰包在毛巾内,放置在疼痛区域上若干次,每次约 20 分钟。2~3 天后,可以改为热敷,可以将一块电热毯放置在疼痛区域。但一定要注意,怀孕期间要避免腹部接触高温,并且这些方法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三. 调整姿势恰当调整姿势能够避免给脊柱造成过度压力。比如,睡觉时在孕妇的两膝之间放置一个枕头,能够缓解背部压力。平时坐下时可使用靠背来支撑,也可将双脚放在一摞书或小凳子上,同时肩部靠后,尽量坐直。四. 适当脊柱按摩如果手法正确,也可以试试脊柱按摩疗法。这种疗法对于孕妇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在按摩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是否可以接受按摩。怀孕后该怎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女性处于孕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期,那么,该怎么预防呢?陈崇博士介绍:1、如果需要从地上捡东西,尽量蹲下,不要弯腰拾取;2、睡觉可以采用左侧卧位,不要仰卧;3、不穿高跟鞋;4、不穿弹力袜。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单纯的背部疼痛,通常并不需要就医。疼痛难忍时,如果需要使用止痛药,应该去咨询妇产科医生。如果准妈妈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1、如果背部剧烈疼痛,比较罕见的可能是与妊娠期的骨质疏松症、脊椎关节炎或化脓性关节炎有关,虽然少见,但不容忽视;2、疼痛越来越严重或突然发作;3、间歇性痉挛性的疼痛,很可能与早产有关。孕妇腰椎间盘突出这两件事不孕妇腰椎间盘突出这两件事不能做1、禁拔火罐治疗; 2、不能做X线检查。
广东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昌耘冰教授、陈崇博士团队联合《深读》出品科普知识,谢谢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