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宝宝都是一棵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树苗,在宝宝出生的时候都是萌萌的,身姿自然舒展。随着孩子的长大,长高,有的宝宝身姿挺拔,像寒风中的松树,有的宝宝驼背含胸,像河边的垂柳。是的,孩子出现含胸驼背是每位家长最为苦恼的事情之一。在门诊上,因为宝宝含胸驼背前来就诊的也不在少数。总结一下,家长的问的最多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第一,我家宝宝是不是脊柱畸形引起的呀?第二,如果不是脊柱畸形引起的,也就是姿势性的含胸驼背我们应该怎么办呀?第三,网上买的某品牌的矫正器有没有用啊?下面就听我来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含胸驼背,让您在矫正宝宝姿势的路上不再困惑。含胸驼背是什么问题?要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问题是什么。那么含胸驼背到底是什么呢?含胸驼背,其实就是人体长时间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形成的不正确的姿势。简单说就是姿势不正确。人的姿势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要从最基础的人体构造讲起。我们可以把构成人体的结构简单粗暴的分成三部分,一是骨骼,它形成了人体的骨架;二是韧带,将骨骼连接并固定在一起;三是肌肉,为骨架各个关节的活动提供动力并维持人体的姿势。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了解,我用我很差劲的P图技术给大家准备了几幅图来帮助理解。由于要讲解的就是驼背及含胸的问题,我就以脊柱为例给大家讲一下。下面这张图就是正常的脊柱骨骼,在正确的摆放下的形态。前后位看,脊柱从上到下是直的;从侧位看,脊柱从上到下有四个生理弯曲,分别是向前的颈弯和腰弯,向后的胸弯和骶弯。姿势不正确的宝宝,大部分骨骼发育都是没有问题的,确定骨骼是否有问题拍一个脊柱的X线片就可以确定。说完骨骼,我们来说一下韧带。下面这张图蓝色显示的就是脊柱前后侧方的韧带。韧带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连接骨骼,另一个就是稳定骨骼和关节。以脊柱为例,如果脊柱前后方的韧带的松紧程度不一样,那么脊柱向前向后弯曲的程度就不一样。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如果脊柱前方的韧带非常的紧,即使我们背部的肌肉力量再怎么强大,脊柱也是不能往后弯曲的。但是,韧带的长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在长期的拉伸过程中逐渐变长的。比如杂技演员的关节活动范围比常人都大,就是因为他们的韧带在长期的拉伸过程中变长。最后,我们来说一下运动的力量源头,也就是我们的肌肉。人体的每个动作都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完成的。但是,除了完成动作,肌肉在维持人体姿势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具有的紧张度在临床上称为肌张力,是由肌肉细胞接受神经末梢的持续微弱的刺激引起的持续的肌肉收缩形成的。通俗的说就是在安静时各组肌肉间的一种相持状态。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下图演示的就是我们背部的肌肉,通过收缩完成抬头的动作。理论上,在正常情况下,脊柱前后方肌肉组接受的神经刺激是平衡的。如果我们长期做一些增强脊柱前方肌肉力量的活动,或者长期不使用脊柱后方的肌肉,就会造成脊柱前方的肌纤维由于锻炼而增多,或者后方的肌肉纤维由于废用而变少。从而就会引起脊柱前方的肌张力较后方的强,脊柱就会在肌张力的牵拉下向后弯曲,形成明显的驼背。由于肌肉被牵拉的越长,产生的拉力就越大,当达到新的平衡后,就形成了新的姿势。而脊柱的韧带,也由于长期的肌肉牵拉,形成了前紧后松的状态,脊柱的后凸就更加明显。从外表上看,驼背也就更加明显。通俗的讲就是,骨骼是架子,韧带控制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肌肉的强度确定人体的姿势。针对含胸驼背应该怎么做?由于宝宝的姿势不是一天形成的,那么,各位家长,纠正宝宝的错误姿势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看了上面的内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拉伸韧带,使过紧的韧带松弛变长。二是,打破错误的肌肉力量平衡,锻炼萎缩或者力量弱的肌肉,形成新的正确的姿势。三是,帮助宝宝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等的姿势。针对驼背的宝宝,我们应该让孩子多做一些抬头,挺胸,脊柱向后弯曲的拉伸动作,以拉伸脊柱前侧过紧的韧带。由于韧带需要长时间的拉伸才能延长,所以,要帮助宝宝养成好的锻炼习惯。因此帮助宝宝选择一项合适的运动就很必要,比如蛙泳,羽毛球等运动都非常合适。当然,有针对性的请健身教练进行韧带的拉伸知道,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驼背的宝宝一般都是由长期低头等不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引起背部的肌肉萎缩,针对性的锻炼背部的肌肉力量也必不可少。前面提到的运动和健身方法都比较有效。同样的道理,含胸的宝宝就要拉伸胸前区的韧带,增强胸背部的肌肉强度。背部矫形器有没有用?应该怎么使用?有什么害处?市面上有很多治疗含胸驼背的矫形器,许多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使用。确实,这类矫正器在戴上的一瞬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了挺拔的身姿,不再含胸驼背,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长期使用这类矫正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含胸驼背的问题,而且,一旦停用,很可能症状还会加重。这类矫正器对于矫正含胸驼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协助宝宝拉伸相应部位的韧带。但是,矫正器给背部向后的牵引力,代替了背部肌肉的作用,长期佩戴会导致背部肌肉废用性萎缩。这就是为何一旦停用,宝宝的症状就会加重的原因。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间断的使用以拉伸韧带,不使用的时候,要及时加强锻炼相应的肌肉力量。含胸驼背应该怎样预防?就像肥胖一样,一旦胖起来再去减就会很痛苦。所以,提醒各位家长,预防要比治疗容易的多的多。那么应该怎么预防宝宝含胸驼背呢?以下几点可以供家长参考。一是从小教会宝宝养成正确的坐、立、行等的姿势。二是注意宝宝的身高,及时为宝宝调整椅子和桌子的高度,让宝宝始终在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下去学习,包括学校的桌椅高度,也要及时关注。大部分家庭的座椅都是固定的,可能在最初购买的时候对于宝宝来说是最适合的。但是随着宝宝身高的增加,特别是脊柱的长高,从臀部到肩部的长度会明显增高。椅子的高度是不变的,那么桌子的高度对于孩子就会越来越低。这种情况下,孩子在学习中的坐姿就会越来越前倾。所以,家长朋友们可以定期根据宝宝的身高调高桌子的高度,市面上有许多可以随时调整高度以及桌子倾斜角的宝宝桌椅,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家长要充分利用开家长会等可以去学校的机会,及时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观察并协助调整宝宝桌椅的高度。毕竟学校的桌椅是为大部分孩子的身高设定的,对于比较高的孩子,家长可以及时为宝宝更换矮一点的椅子,以求让宝宝在上课时能够坐的舒服,只有坐的舒服,孩子才能更好的保持正确的坐姿。三是家长和孩子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减少低头看电子产品的时间。毕竟宝宝的姿势,就是他们平时生活习惯和体位的体现。我是始终和您一起保护宝宝成长健康的胖胖的#儿研所骨科任医生#,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或对您有用,请帮忙点赞或关注,如果宝宝成长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或评论,如果您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转发给他们。
当前,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门。为了让孩子开心,家长会想尽办法给孩子购置玩具。许多小朋友都喜欢车,特别是男孩子,对电动平衡车也是一见倾心。确实,电动平衡车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感,让孩子体会到风驰电掣的快感,感受到人车合一的操控感,但是,电动平衡车带来的危险,却不是孩子所应该承受的。就在昨晚,我的好朋友给我发来微信让我写写电动平衡车的科普文章。作为医生的他,有一个帅气的儿子,也深深的被平衡车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危险给惊到了。请原谅我使用了语气词,而且没有打码平衡车是什么?怎么平衡的呢?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姿态传感器通过采集角速度和角度信号,共同协调控制车体的平衡,仅仅依靠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简单的说,平衡车的所有动作都是人在车上的状态决定的。前倾就加速,后倾就减速甚至停止。前倾角度越大,加速度也就越大。电动平衡车这么高科技,平时出行代步肯定很方便吧?科技感这么强,又小巧便携的代步工具应该大力提倡才对,但是,2018年9月28日,北京市通过使用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等器械作为代步工具上路的情况将面临扣留器械,并处以200元罚款的处罚决定。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电动平衡车作为代步工具很危险,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下面是朋友发给我的视频,大家看完这个视频后应该对电动平衡车的危险性有所了解了。未通过审核,视频无法播放电动平衡车像厂家宣传的那么安全吗?产品介绍上是怎么说的?事实是怎么样的?当我很好奇的在某du上搜索电动平衡车时,某du还是一如既往不负众望的给出了相关的产品链接和产品推荐。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到,推荐的产品主要是面向儿童的。产品介绍上也是处处体现着对儿童用户的考虑。那么这些考虑真的能保护孩子的安全吗?本着对各个产品详细了解的原则,我从多个产品的介绍里选取了部分我比较关注的和儿童安全相关的内容,所以,本文不针对某一款产品。根据上面截图内容可以看到,体重大于20kg的孩子,在驾驶平衡车时,大部分平衡车可以解锁车速限制到达15-18km/h。那么问题来了,20kg的孩子都是多大呢?根据儿科学给出的计算公式,2-12岁的儿童标准体重为:体重=年龄X2+8。也就是理论上6岁以上的儿童在玩耍时就可以达到15-18km/h,而一些体型偏大、轻度肥胖的孩子,可能在3岁左右体重就可以达到20kg。另外,越是肥胖的孩子在运动灵活性方面表现的一般是越差的。也就是说,这种根据体重来设定速度上限的方式,会使低龄肥胖的孩子反而可以解锁时速上限,在驾驶电动平衡车时更加危险。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使用范围,有的产品直接作出了“3岁以上大人小孩都能玩,重力感应系统:40~240斤”。注意:这里有两个设定值得家长们深思,一个是3岁以上;一个是40斤,也就是20kg,这个体重限制再次被提及。3岁以上的小孩子真的可以玩电动平衡车吗?即便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在踏上电动平衡车的一瞬间就特别恍惚,身体不自觉前倾后倒,是不是孩子们会像广告上说的轻松上手呢?单纯谈自己的感受是站不住脚的,毕竟我也是一个接近200斤的胖子,平衡感已经退化严重。所以,还是以数据为重。下图是针对儿童的运动能力指标,我只选取了对于平衡这一项的指标。针对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的要求,也就是6岁左右儿童的要求是能在平衡木上走动同时活动上臂,很显然,骑平衡车的难度要远远高于这个要求。电动平衡车危险吗?为什么危险?对于儿童来说,平衡能力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对应急场景的应变能力更差,遇到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更不必说。分析电动平衡车的危险性,还是从它的一些参数来分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首先,我们看一下时速,15km/h的速度,当孩子从车上摔下来的时候,很容易发生骨折、头颅损伤、面部挫伤等等,严重的很有可能损伤颈椎,引起高位截瘫甚至生命危险。而15km/h的解锁限制就是体重,3-6岁的孩子很容易就可以达到设定的20kg。其次,我们看一下转弯半径,zero,原地旋转。极小的转弯半径,也就意味着操控的极度灵活性。就像前面那个视频一样,在发生事故时,平衡车会瞬间产生较大的旋转使孩子失去平衡,或者坠落车下,或者像视频中孩子一样被平衡车不受控制拖拽,直至发生致命危险。(由于技术原因不能转发视频,在此做一下截图给大家展示。)除了使用的危险,电池引起的自燃和爆炸也是频频发生!电动平衡车的动力和能量来源是锂电池。锂电池使用金属分离器将正极和负极分开,防止短路。短路会导致锂离子电池迅速升温,这就很可能导致起火。所以,锂离子电池因为损坏或温度变化而被过度充电或充电不当,它就可能会“破裂、过热、着火或爆炸”。因此,各大航空公司已经禁止平衡车被携带上机。美国邮政总局也表示,不会在飞机上运输平衡车,它只会通过地面运输运送。所以,如果要买,一定要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当然,即便是这样,也不能避免电池的自燃和爆炸,毕竟特斯拉也不是小作坊,自燃的事情也多次发生过。你还会送孩子电动平衡车作为玩具吗?看完文章后,许多家长会产生很大的顾虑。那么,您还会给孩子买电动平衡车作为玩具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任医生尊重您的选择,同时还是要提醒几句:在驾驶平衡车时,一定要佩戴全套的保护器具,包括头盔、护肩、护肘、护腕、护膝、护踝等等,另外,最好是在空旷的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使用。
宝宝骨折,和成人有很大不同。石膏作为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在儿童骨折治疗中出镜率最高。骨折后怎么护理石膏?石膏固定会引起哪些问题?~~~今天,任医生就给您理顺石膏固定的所有相关问题,让宝宝和家长平稳度过和石膏相处的日日夜夜。石膏是否需要调整?应该怎么调整?较轻的儿童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石膏固定,轻度的移位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得到矫正后石膏固定。对于移位较重需要手术的骨折来说,克氏针是经常使用的内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方式不是很稳定,需要在肢体外面加上石膏外固定来协助内固定稳定骨折的断端。往往在骨折后肢体肿胀都比较明显,1周做后后肢体的肿胀会逐渐缓解。当肢体消肿后,外面的石膏固定就会变得松散,这时候也是需要复查的时候,医生会根据复查时的情况对肢体活动、石膏松紧做出评估,来调整石膏的松紧。如果出现了石膏的滑脱,也需要同时调整石膏的位置。如果石膏的形状出现了问题,需要做出局部调整或者更换石膏,以防不合适的石膏引起皮肤的压疮。石膏固定久了,皮肤瘙痒怎么办?骨折后石膏一般要固定1个月左右,对于宝宝来说比较痛苦,特别是夏天。这个问题确实是很矛盾的,频繁的拆卸容易引起骨折的移位甚至再次骨折,不拆卸宝宝会很难受。在门诊经常遇到使用小木棍、筷子等挠痒的宝宝,甚至有的会夹到石膏里面,硌伤皮肤。一般骨折后2周左右骨折端会形成骨痂,骨折会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通过复查拍摄X线片确定骨折位置良好,骨痂已经形成,可以判断骨折已经基本稳定。此时宝宝如果因为石膏的原因引起皮肤的瘙痒、起疹子等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透气、可拆洗的支具来固定。石膏固定最常见的问题是什么?怎么发现和预防?石膏固定最担心的其实就是皮肤压疮。许多宝宝对轻度的疼痛不适很敏感,所以,悄悄出现的皮肤压伤经常是在比较严重或者闻到感染化脓的味道时才会被发现。作为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反应,对于晚上哭诉石膏覆盖部位疼痛的宝宝,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拆开石膏查看皮肤是否有压疮及其他问题。
从事小儿骨科工作多年的任医生,平时的工作就是门诊、急诊、手术、管病人。门急诊中经常会遇上一些治病心切的家长,孩子外伤了需要处理伤口或者换药,总是不忘了三番五次的提醒我“大夫,给我家孩子用贵的敷料,伤口好的快,长得好。”真的是这样吗?任医生用自己从医的一个经历给大家讲讲什么才是最好的敷料。恶性肿瘤小姑娘,不幸伤口感染我研究生读的是骨科学专业,研一下学期就进科管病人了。刚进科没多久,就收治了带教老师口中的老病号,一位患尤文肉瘤的小姑娘,就叫她妞妞吧。妞妞因为股骨的尤文肉瘤,做了下肢的截肢。非常不幸的是臀部伤口脂肪比较厚,伤口出现了脂肪液化,同时合并了感染。臀部的伤口,接近会阴部,感染的概率较高;同时,化疗导致的妞妞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生感染的一个原因。新手小大夫,接手头痛小病号带教老师组里就我一个小大夫,所以给妞妞换药的工作就自然的落在了我的头上。在被监督指导了几次换药后,每天的换药工作就是我独立完成。由于妞妞的伤口是感染伤口,骨科手术都是无菌手术。所以,每天都要在做完所有手术后才能给妞妞换药。(污染伤口换药要在清洁操作之后,或者换完药后要更换衣服,洗澡。)每天手术结束大概就要八九点钟了,所以,一般都是干一天活累成狗,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完成。脂肪液化的伤口,许多人应该没有见过,伤口比较深,而且由于感染化脓,伤口有很浓重的腥臭味,即便带着两层口罩也无济于事。这个味道用我带教老师的话说就是“你闻一次一辈子忘不了”,我也确实到现在也记忆犹新。由于伤口内坏死化脓,所以,每次换药都相当于做一台小手术。坏死化脓的组织,一般神经末梢都会同时坏死,但是,每次换药,都要求清理坏死组织到看见新鲜出血(换药清理伤口,务必要尽量清理掉坏死组织,因为这些坏死的组织是细菌滋生的培养基),所以,疼痛可想而知。更何况这是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姑娘。每次换药,进入换药室,妞妞都会怯怯的但是很贴心的说“任刚哥哥,你辛苦了,下班了还要给我换药。”越是这样,换药时我就越不敢太过温柔,因为越是清理的不彻底,感染就越得不到控制,换药次数也越多。规范换药,什么高级敷料都不要用每次换药,都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后仔细铺单。感染伤口都会填塞油纱条以引流脓性渗出。按照上次换药填塞的方式,一条条取出,仔细数清楚,是否有残留。然后仔细观察脓腔情况,使用纱布蘸碘伏、双氧水反复多次冲洗消毒伤口,清理脓腔内可见的脓苔和坏死组织,直至创面有新鲜血液渗出为止。再次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伤口后,将新的油纱条填塞到伤口内。伤口是开放的,伤口表面什么敷料都不用,就只用无菌纱布覆盖。由于伤口渗出比较多,所以一般纱布都会覆盖的比较厚。即便这样,有的时候值班医生半夜还要再换一次覆盖的纱布。整个换药下来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每次用纱布搔刮脓腔内壁的时候,我都能听到妞妞强忍的“嗯、嗯”的声音。经历痛苦越多的孩子,成熟的越快,心智也越坚韧。也是治病心切,我试探的问过带教老师“有没有好的敷料,能让伤口好的快点?”带教老师义正言辞的告诉我“别用那些乱七八糟的,规范换药,纱布就是最好的敷料”。奇迹降临,伤口慢慢愈合妞妞的伤口,每次换药都比上次逐渐好转,主要表现在:脓性渗出逐渐减少,坏死组织逐渐减少,感染脓腔逐渐变小。在输注抗生素的同时,每天的局部换药作用明确。每次换药的时间逐渐缩短,妞妞的心情也逐渐变好,换药时还会开心的跟我说两句话,比如“任刚哥哥,这屋里也不热啊,你怎么出这么多汗啊?”终于,脓腔内油纱条,从十根,变成九根,变成五根,变成一根,最后大大的一个脓腔长平,不再需要填塞油纱条。伤口表面覆盖的纱布也逐渐变薄。伤口真的奇迹般的愈合了。只是,在原来的手术伤口上留了宽宽的一个疤痕。纱布为什么好?纱布作为医生处置几乎所有伤口必须要用到的敷料,从很久以前到现在,毋庸置疑,是最好的敷料。那么为什么是纱布呢?它有哪些优点呢?纱布具有良好的隔离性,多层的纱布可以有效的阻挡住外界的细菌和污物,防止伤口被外界污染。纱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以使伤口保持干燥,少量的渗液可以通过纱布挥发出去。纱布对于渗出液有很好的吸附性,可以最快的将渗液从伤口中吸收到纱布上来,使伤口保持清洁干燥。清洁干燥的环境本身就会抑制细菌生长,促进伤口愈合。易于观察伤口情况。伤口内渗出液较多,会很容易渗透纱布,便于早期发现,及时更换。材料经济,生存加工简单,这些保证了纱布的低廉价格,为患者节省医药费用,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偏远农村,都可以使用。纱布没有缺点?应该怎么避免?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纱布也不例外,有很多优点就有很多缺点。那么它有哪些缺点呢,应该怎么避免?通透性太高,容易使创面过于干燥。对于烧烫伤的伤口,一般要求不能太过于干燥,单纯使用纱布会引起创面过于干燥,这时候,可以在创面上覆盖油纱、碘化银纱布等,既可以保持创面的湿润,又可以起到抑菌的作用。最外层覆盖纱布。粘着创面,换药时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几乎所有的伤口都会有渗出,渗出液干燥后就会形成浆糊一样的物质将伤口和纱布粘在一起。对于皮肤创面较大,渗出较多的伤口,可以使用油纱覆盖。如果纱布已经粘在伤口上,在打开外层纱布后,使用生理盐水缓慢的浸透纱布,泡半个小时左右,纱布就会很容易取下,避免对伤口的二次损伤。外界环境内的微生物容易通过。这个不难理解,通透性越高,细菌等微生物越容易通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覆盖层数,缩短换药时间来解决。纱布不防水,容易被液体打湿。这也是纱布的一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仔细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如果湿了,及时换药处理。同时,也需要说的是,市面上许多防水的敷料确实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但是,同时伤口的渗液也很难被吸收,伤口容易处在一个潮湿的环境,反而容易引起感染和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正确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文章中,我不想说哪种敷料不好,因为,正确的使用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家长们遇到的宝宝的伤口,绝大多数都比妞妞的伤口要轻很多。所以,只要是正确的规范的处置,使用最便宜简单的纱布都能获得好的愈合效果。如果不对症施治,即便是价值千万的敷料,也不一定获得好的结果。对于伤口而言,大家都可以从网上搜索到各种科普文章,同时,也可以搜到各种特效药的广告。轻的小的伤口,用无菌的棉签蘸碘酒多次消毒,消毒范围大一些,最后覆盖上八层以上的纱布即可。不放心可以每天打开看一下,伤口是不是红肿?渗出是不是增多?伤口有没有变小?伤口边缘有没有脓性渗出?如果是否定的,那就要增加换药频次,严重的可以局部使用抗生素,同时口服抗生素。每次换药时,务必用棉签或者纱布将坏死化脓的组织清理干净。如果自己没把握或者情况恶化,千万别盲目行事,不仅会耽误病情,还有可能增加新的问题。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每个能出门诊的医生都有十年以上的从医经历,对于处理伤口,他们真的是专业的。可能许多家长会问,某某敷料好不好?这个问题,我不想作答,相信仔细看完文章的心里都有了答案。
亮亮奶奶前几天抱着8个月的孙子下楼,不知道是谁扔了地上一块香蕉皮,导致亮亮和奶奶一块顺着楼梯滚了下来。奶奶虽然一直紧紧的抱着亮亮,但是最后亮亮还是被奶奶给压在了身下。幸亏是从三层台阶上跌落下来,奶奶没什么大碍,但是亮亮却一直哭闹。到医院一拍片子,股骨干骨折了。医生说“得住院治疗。”亮亮一家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吓懵了,就一切按照医生安排。但是,这几天亮亮爸妈开始着急了,这住进来也没打石膏,也没做手术上钢板,就天天吊着两条腿,骨折能好吗?今天任医生就给您讲讲股骨干骨折治疗的各种方法。
住院做手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完善各种检查。家长需要带着宝宝跑上跑下的,还要抽好多管血,宝爸宝妈们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一堆检查下来不仅要受罪,花费也不低,大部分家长心头都会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医生为了增加住院费用多开检查?其实还真不是,这每一项检查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平安度过手术做的准备。今天任医生就跟大家详细讲讲我们住院必须要做的检查的意义。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任刚胸片入院必查,大部分都没事,有事就是大事入院后胸片也就是胸部正位片是必查项目,即便是急诊手术的孩子也不能避免。那么为什么胸片如此重要呢?因为胸片主要查看的是我们的呼吸系统,大体的评估宝宝的呼吸系统是否有问题。呼吸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全身麻醉手术需要通过呼吸机来控制我们的呼吸,呼吸系统有问题,无疑会增加麻醉的难度和风险。对于健康的宝宝,胸片除了可以大体查看呼吸系统是否有问题,还可以起到一个初步评估心脏情况的作用,比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在胸片上心脏就会有特殊的改变。许多恶性肿瘤都会转移到肺脏。如果通过胸片可以查看到病灶的痕迹,那就需要进一步做胸部的CT来进一步确定诊断。心电图、超声心动,对于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心电图主要是检查宝宝心脏的电路是否有问题,如果心脏有了明显的器质性或者功能性的改变,都会在心电图上有所表现。而超声心动图目前来说是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问题的最便捷无创的检查。许多先天性心脏病在宝宝小的时候并不会表现出来,所以,许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都是在住院期间通过超声心动图发现的。对于儿童的手术,大部分是全身麻醉,整个的循环、呼吸都由麻醉医生通过麻醉机来控制,心脏的问题是最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为了宝宝的生命安全,这个检查必须做。抽血孩子最痛苦,能不抽吗?任医生:坚决不行!抽血时宝爸宝妈住院期间需要经历的最痛苦的经历之一。绝大多数宝宝都害怕打针,更害怕抽血,更何况住院抽血一次要抽好几管。那么这些血能不抽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下面我就来一项一项的给大家说一下。血常规:血常规是每个住院手术的宝宝必须要抽的。为什么叫血常规?就是通过抽这一管血可以把一个人主要的重要的项目有一个大体了解。我们的血液里的细胞由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血小板系统,他们在血常规里主要通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来体现。通过血常规里面的项目可以发现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凝血功能等。就拿血小板来说,新生儿血小板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均是高危性感染疾病。根据 WHO 的媒体通报,中国约有 9000 万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当中每 10 名慢性感染者就有3人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乙肝在中国每年导致超过 33 万例癌症相关死亡。相比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起病隐匿,70-80%患者无明显症状,而隐匿的丙肝患者会成为危险的传染源,在 我国,丙肝的平均感染率为 3.2%,相当于每 30 个中国人中便有 1 人感染,必须警惕。另外,截至 2014 年 10 月底,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达 49.7 万例,死亡 15.4 万例,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虽是低流行区,但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类似的,根据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近几年来我国的梅毒感染人数也一直保持直线上升,2012 年梅毒报告病例数为410074 例,到 2013 年已增加到 444952 例。由于感染疾病的危害性,术前感染性疾病检测就非常必要。毕竟同一专业的手术基本上都是在同一手术间连续实施的,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被上一个宝宝传染上感染性疾病。所以,术前务必要查清楚。术前检查不是统一套餐,多数情况需要个性化调整以上所说的检查为术前必须做的检查项目,还有一些检查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增加。而且随着检查的深入,新情况的发现,医生还需要根据当前检查结果开具进一步的新的检查。治病救人和餐馆消费的本质不同就是,对于生命健康,每个人都举足轻重,每个人都各有不同。积极配合医生完善检查,才能尽快明确诊断,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参考文献:1.《诊断学》第八版,主编:万学红,卢雪峰。2.《小儿外科学》,主编:孙宁,郑珊。
作为小儿骨科医生,任医生的急诊主要的接诊对象就是骨折的小宝宝。大量的骨折患儿中,真正非常严重需要复位和手术的,像冰山一角,更多的宝宝是比较轻的骨折,仅仅需要打个石膏或者做个支具就可以了。这种骨折,许多家长都喜欢问一句“大夫,孩子是不是【就是】个骨裂?”鉴于急诊太过于忙碌无暇跟家长多做讲解,今天就来纠正一下大家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轻微的骨折,不能单纯认为是「骨裂」,否则会给孩子惹大麻烦。大家理解的「骨裂」与医生理解的「骨折」有什么联系?在门诊,当家长问“大夫,孩子是不是【就是】个「骨裂」?”时,家长的意思一般就是“孩子没事吧?是不是不需要处理?”,下一句话一般就是“那就给我们开点抹的药吧,我们走了。”对不起,任医生不敢这样让您走!在小儿骨科医生的词典里,没有所谓的「骨裂」,或许「裂缝型骨折」比较接近家长描述的「骨裂」,但这也是骨折的一种,一般属于稳定性骨折。在骨折的治疗原则中,只要是骨折,即便是不容易移位的稳定性骨折也需要规范的固定。即便是稳定性骨折,如果没有规范的石膏等外固定,由于所有的肌肉止点都位于骨骼上,只要是活着的人,肌肉都会收缩牵引骨折的断端,引起骨折端的微动,最终导致没有移位的所谓的「骨裂」变成需要复位甚至手术的移位严重的骨折。所以,在遇到骨折这个问题是,大家首先不要被陈旧的错误的理念所误导,粗心大意,对于宝宝的骨折更要引起重视,毕竟,谁家还没有一个不消停的熊孩子?大夫,就一手腕骨折,您怎么把整条胳膊都给打上了?针对大部分的骨折,小儿骨科医生的神器就是打石膏,当然,比较轻的稳定骨折也可以用支具治疗。在门诊,任医生经常遇到嫌石膏打的太长了,无法写字,无法打球,无法弹钢琴等等。是啊,骨折线就那么短,石膏为什么要打那么长呢?这就涉及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要求了。就拿桡骨远端来举例子吧,为了获得稳定的固定效果,我们要求向远固定到掌指关节,向近固定到肘关节。如果不固定肘关节,那么肘关节的旋转活动就会引起桡骨远端的微动;如果不固定到掌指关节,腕部的固定范围太短,不足以固定住桡骨远端。石膏过短的最终后果就是容易造成骨折的移位,不幸的宝宝可能还需要手术。相信看完这条,偷偷给孩子剪短石膏的家长该找任医生报到修补石膏了。我家孩子骨折怎么打石膏都俩月了还没好?任医生望着踩碎了的石膏欲哭无泪。上肢的骨骼,不需要负重,所以,只要不受到再次的暴力损伤大部分都会顺利的愈合。但是,下肢的骨骼就不一样了,它们还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负重。许多宝宝下肢骨折打石膏后,由于有石膏的保护,局部不疼了便开始放飞自己了,扔掉双拐,开始负重走路。殊不知,我们脆弱的新生的骨痂像初冬湖面上的浮冰,经不起风吹草动,更何况是沉甸甸的体重。所以,下肢骨折的宝宝,一旦提前负重,就会破坏刚形成的骨痂,如此反复,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同时,石膏在被踩后会变形,导致局部凹凸不平,对局部皮肤产生压疮,不仅骨折没有长好,还增加了新的损伤。在此告诫家长,下肢骨折,一定避免负重,一定避免负重,一定避免负重。不就是胳膊折了吗?大夫您别说那么多吓唬我对于大部分骨折来说,通过石膏固定,定期复查,都可以顺利愈合。但是,人体是很复杂的个体,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任医生在门诊给孩子打完上肢石膏后都会不厌其烦的跟家长说:“务必要观察孩子的手指是否肿胀的厉害,孩子是不是突然开始疼痛加重,手指不敢活动,手指末端是不是变凉苍白,都要立刻在家里先把石膏打开,然后赶紧来医院就诊。”大部分家长都会言听计从,甚至会多问几句,当然,我门诊一般备有石膏固定后注意事项,会给家长一份,以免忘记了。但是,也总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会说:“大夫,有那么严重吗?您别说那么多吓唬我。”其实,上面说的那些内容,主要就是担心孩子因为骨折后肢体水肿,引起令骨科医生闻风丧胆的所谓的「骨筋膜室综合症」。简单的说就是,把你和一个胖子放在一个固定容积的水桶里,旁边的胖子不断的吃东西,把你给挤坏了。而你,就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受害者,包括肌肉、神经等重要结构。肌肉的损伤会引起活动受限,甚至残疾;神经的损伤会引起感觉运动的障碍,也会引起残疾。骨筋膜室综合症高发于前臂双骨折、肘关节骨折、肱骨骨折、胫腓骨双骨折等情况。一口吃不成胖子,骨筋膜室综合症也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有许多前期的表现,最早的就是患肢的活动疼痛。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要等到所谓的5P[1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2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3感觉异常(paresthesia)4麻痹(paralysis),5无脉(pulselessness)]。就要及时松解石膏!立刻松解石膏!松解全部石膏!在门诊,对每一位骨折的患儿家长,我都要唠叨这些话,就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医生和家长的粗心,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每一次重复,都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压疮,只要打石膏就有可能出现,早期发现很重要。骨折后需要打石膏,而石膏固定,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皮肤的压疮。当然,压疮也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在石膏制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局部不平整;骨折后肢体持续肿胀在软组织比较薄的位置形成压力集中点;不规范使用石膏导致石膏变形;肢体肿胀缓解后石膏松动移位等等原因,都会引起石膏长时间压迫局部皮肤,引起皮肤损伤。初期的表现多为红肿,疼痛,如果宝宝哭诉石膏覆盖的非骨折部位疼痛,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松解石膏,到医院就诊。许多宝宝对皮肤损伤引起的疼痛耐受性强,即便出现压疮反应也不明显,往往在拆除石膏后才能发现。这种情况,也不要着急,绝大多数宝宝都可以通过规范的换药治愈。大夫,我们这骨折这么轻,还用1周后来复查吗?任医生的门诊,往往都会被约的很满,大部分的号都约给了需要复查的宝宝。对于稳定性骨折来说,许多家长都觉得没必要频繁的复查。其实不是的。前面说过,即便是稳定骨折,在石膏固定下,肌肉的牵拉等也会引起骨折的继续移位。规律的规范的复查,可以让医生尽早发现移位,予以纠正。比如桡骨远端的骨折,移位一般发生在骨折后的两周以内,如果在1周复查时发现移位,可以通过门诊手法复位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如果在2周后发现移位,除了移位会比较重,已经形成的骨痂可能不允许在门诊复位治疗。所以,轻的稳定性骨折,不要认为打完石膏就完事大吉,根据医生的要求,按期复查,非常有必要。至于有的家长担心的拍片子对孩子的影响,我想说一句“只要不是一天拍5000张片子,对孩子真的没有影响”。好了,亲爱的家长,您眼中简单的骨裂,任医生跟您又唠唠叨叨了这么多,希望以后大家能认真对待。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相关问题可以给我留言。感谢大家的支持。
“大夫,我们家宝宝最近拇指要么伸不直,要么伸直了弯不下去。”“你家宝宝这是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腱鞘炎呀?大人也有腱鞘炎。我家孩子为啥是先天性的?之前手指都能伸直弯曲,怎么就是先天性的了?”这就是任医生在门诊和家长的常规对话。是的,都是腱鞘炎,而且孩子都是在出生后好久才发病,为什么宝宝的腱鞘炎是先天性的?这种腱鞘炎有哪些表现?怎么治疗?治疗之后会不会复发?家长怎么做才能防止复发呢?今天任医生就跟大家讲讲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的所有相关问题。
经常在路上看到上下学的宝宝。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书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是由于需要背负的学习资料日见增多,拉杆箱式的书包成为许多小朋友的选择。在给孩子减负这方面家长能帮上忙的地方可能非常有限,但是,作为家长,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包却是力所能及的。那么,今天,任医生就从小儿骨科医生的角度说一下什么样的书包对孩子的身体最友好。好的书包,可以合理缓解脊柱的压力和书包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我们的脊柱。家长们最为担心的,首先考虑的也是书包太沉,会不会对脊柱有影响。装满书本的书包,重量很大,单靠肩带负重,最终所有的重量都会压在宝宝的脊柱上。适当重量的负重,可以起到锻炼宝宝脊柱周围肌肉力量,强健脊柱的作用。但是,过犹不及,过重的力量如果长期作用于脊柱,不但会影响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形成,还会造成脊柱的弯曲畸形,特别是会导致驼背等。好的书包应该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分担书包的压力,具体的方法有增加腰带设计,使书包的部分重量可以通过骨盆的承载减轻脊柱的负荷。同样的重量,更宽更舒服的肩带对孩子伤害更少经常可以看到宝宝因为背包太沉压迫肩部引起疼痛,甚至淤青的情况。那么在书包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在不影响手臂和肩部活动的情况下,宽肩带比窄肩带要好,可以更好的消除背带对肩膀的劳损,缓解背包的不适感。除了要求宽度,更好的材料带来的舒适感,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自不必多言。肩带间的距离最好是比颈部略宽,固定而且可调整经常看到许多奔跑的宝宝,书包一条肩带即将脱落,另一条肩带勒在脖子上。肩带不能固定的背包,在行走和奔跑中会出现歪斜,背包的重量就会更多的压在其中一条肩带,对脊柱和肩部造成损伤。人体是很完美的设计,我们双侧肩胛骨和脊柱之间有一个自然的骨性低点。所以,当肩带之间的距离略宽于颈部时,就可以很好的利用我们人体的骨骼特点,使肩带的位置更好固定。如果在胸前有收口或者胸带的设计就会锦上添花,可以更好的固定并维持肩带的位置。背部中心内置支撑材料,能够保持背包不变形一个合格的书包,不能轻易改变外形。背部中心内置护脊的支撑材料,比如铝片,硬塑板等,能够保持背包在纵向上不变形,这个高级的模板隐藏在书包背部,虽然从外面看不到,但是可以用手摸到一整块板。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书包的力量更合理分布在脊柱上,减少局部的压应力。合理的分层设计,使书包重量合理分布当重量过度集中于底层时,宝宝的姿势就会过度后仰,造成腰背肌的劳损;当重量过度集中于上层时,宝宝的姿势就会过度前倾,引起驼背;当重量过度集中于一侧时,宝宝的姿势就会像一侧倾斜,引起腰背部酸痛。背包里面合理的分层设计,可以避免重量过度集中于底层或者上层,使宝宝在背包时获得更舒服的身体姿势,防止不良姿势引起的驼背等。拉杆箱式的书包好不好?应该怎么使用?宝宝上学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背包根本不够用,拉杆箱式的书包就应运而生了。拉杆箱利用滑轮的原理,减少了移动需要的力量,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不正确的使用拉杆箱还是会给宝宝带来一系列问题。长时间使用一侧牵引拉杆箱会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不对称。长期一侧的牵引,会引起躯体的偏斜,而长度不合适的拉杆会加重这种影响,所以建议宝宝最好是两侧轮换的牵引拉杆箱。不要因为有了拉杆箱就随意增加携带的物品,因为许多地方都需要宝宝整体抬起书包,过重的书包还是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损伤。好的书包很重要,教会宝宝合理的整理书包更重要选择一个好的书包固然重要。但是,所有的这些策略都是为了减轻脊柱和身体的负累。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要教会宝宝合理的整理使用书包。根据第二天的上课内容,携带必须的用品,同时,及时清理掉不必要的物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仅熟练掌握收纳的技巧,更能对自己学习生活有更清晰的规划。这不是广告贴,请不要对号入座需要声明一下,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用专业的角度帮助家长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选择一款对宝宝身体最友好的背包。本人不对任何产品进行推荐,同时请相关产品也不要对号入座。
斜颈,也叫歪脖,引起斜颈的原因有很多,任医生之前已经介绍过两种后天因素引起的斜颈。这次我们讲一下先天性斜颈的一种,先天性肌性斜颈。另外一种是先天性骨性斜颈/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我们留待以后再说。先天性肌性斜颈,一旦确诊,由于其治疗过程需要每天多次进行按摩康复治疗,可以说是最折磨宝爸宝妈的一种疾病。不止如此,即便是经过几百个日夜的按摩,好多宝宝还是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才能得到彻底的治愈;更不幸的是,许多宝爸宝妈后知后觉,在孩子很大了才找专业医生就诊,即便手术,许多残余畸形仍不能得到恢复。那么,这个让宝爸宝妈消得人憔悴的先天性肌性斜颈到底什么来头,今天我们一次搞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