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膀胱过度活动证(OAB)总体患病率为5.9%,且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的特点—40岁以上人群OAB的总体患病率约为4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的10倍,女性多于男性。OAB是一种常见病,但由于多种原因,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临床上患者常遇到的疑惑解答如下。疑惑1.长期尿频、尿急,甚至因尿急而出现尿失禁的症状,去医院就诊也查不出泌尿系统有什么确定的病变,医生说连尿路感染都不是。那么是什么病呢?解惑1:过去,常常笼统地把它诊断为膀胱尿道综合症。由于定义不明确,诊断不准确,一般治疗常常不能奏效。2010年,国际尿控协会(ICS)将其定义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OAB是由于逼尿肌无意识收缩,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它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引起的症状。这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任何复合形式出现。疑惑2.膀胱肿瘤、结石刺激膀胱引起的尿频、尿急能否归于OAB?解惑:由膀胱肿瘤、结石刺激膀胱引起的尿频、尿急不归于OAB。OAB有三种分类方式:第一类按病因分,即没明确病因的特发性OAB和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OAB;第二类按发病机制分:即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不稳定;第三类根据尿动力学分:按尿动力学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分为Ⅰ、Ⅱ、Ⅲ、Ⅳ型,这种分类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逼尿肌不稳定是否是产生急迫尿失禁的原因和有无膀胱出口的梗阻及梗阻的解剖水平。疑惑3.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分别指的什么?解惑:尿急是指突然而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延迟。尿频是指排尿次数过于频繁,日排尿次数超过6次。夜尿是指夜里需要起床去洗手间2次或更多次。急迫性尿失禁是指出现尿急后发生不能控制地漏尿。疑惑4.OAB症仅限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吗?解惑:并非如此。除中老年女性外,OAB还喜欢骚扰以下人群:长期素食者、喜欢饮用咖啡及饮料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吸烟过多且烟龄长者、经常饮用白酒者、已生育和已停经者、分娩或刮宫次数较多者、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者。疑惑5.OAB患者为什么常常得不到及时治疗呢?解惑:一是相当多的患者症状出现是暂时的;二是即使就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患者往往因得不到明确诊断而放弃治疗;三是患者被误诊为膀胱尿道综合征、前列腺炎、下尿路感染等而接受了无效治疗。疑惑6.目前对OAB常用的治疗措施有哪些呢?解惑:行为疗法是首选治疗方式:包括健康教育、及时或延迟排尿、膀胱训练、盆底肌肉锻炼、生活方式改变等。其次是生物反馈治疗;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将膀胱胀满、膀胱壁受压的信息放大,使患者大脑皮层更明确接受这些感觉,并有意识地控制膀胱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主动排尿或者暂时忍住不排尿。第三是药物治疗:药物首选M受体阻滞剂,如托特罗定、弗斯特罗定等;其他抗胆碱类药,如奥昔布宁既有抗毒蕈碱作用,又是钙离子通道阻断剂,但应警惕不良反应。此外,膀胱内灌注辣椒辣素和膀胱肌肉注射肉毒肉素在一部分患者中也起到较好疗效;其他还有神经调节疗法,包括会阴周围感觉神经刺激和骶神经电刺激,这是治疗OAB症首选的二线治疗方案;膀胱去神经支配术和膀胱扩大术适合于严重小容量低顺应性膀胱已影响上尿路功能,并且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者;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必须同时进行治疗。如一些更年期妇女的尿频、尿急症状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在治疗时就可以适当加用雌激素等。(该文章发表于《家庭健康》2010.8期)
子夜睡得正香的18岁大学生李林从睡梦中警醒,他的右侧睾丸和右下腹部突然发生剧痛,一阵阵恶心伴随着一身冷汗,痛苦不堪,绻缩在床上。同学们见状,把他送到同济医院急诊室。接诊的泌尿科卞医师仔细检查了他的腹部和阴囊,初步诊断为急性睾丸扭转,迅速送超声波室,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右侧睾丸没有血流。后经手术切开阴囊,发现右侧睾丸沿纵轴向外侧扭转360度,睾丸肿胀,颜色多暗紫。手术医师小心将睾丸反向旋转360度,睾丸恢复血供,颜色渐渐转红。为防再次旋转,术者将两侧睾丸分别固定于两侧阴囊底部。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的急诊,1840年Delarsianve医师首次描述了这一发病过程。此病并非少见,只是由于缺少医学常识,病人往往拖延数小时甚至数日,睾丸因缺血时间长已发生不可逆转的萎缩和坏死,虽然一段时间治疗后肿胀已消退,但睾丸已失去了生精功能。睾丸扭转的发生有先天性解剖因素,也有后天性诱因。正常睾丸及附睾的侧方向有一部分无鞘膜覆盖而直接附着于周围组织,起固定作用。若睾丸附睾完全被鞘膜包绕,并有较长的子膜,睾丸如钟摆悬挂于鞘膜腔内,如遇其他诱因很容易发生扭转。这些诱因多种多样,如睡眠中迷走N兴奋提睾肌随阴茎勃起而收缩,可使睾丸扭转,性交和手淫,各种强烈运动使腹压增加,也可诱发睾丸扭转。 从婴儿甚至胎儿到老年,均可以发生睾丸扭转,有的婴儿在出生后就已发生一侧睾丸坏死,65%发生于青少年,发病高峰在14岁,40%在夜间发病。李林在入睡前还有一个小插曲:睾丸在于同学打闹中被别人踢了一脚。就诊时提供这一情况给疾病罩上了迷雾,没经验的医师可能会以为外伤引起,实际上轻微的挤压和外伤也是一个潜在的诱发因素。泌尿外科医师因见多识广,一般不会误诊,但患者常常误认为是患了阑尾炎等急腹症就医于普外科。当然,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在检查腹部后,没有充足证据证明是阑尾炎,他会检查一下患者的睾丸是否出了问题。就诊于泌尿外科的患者,有时也要与尿路结石、睾丸附睾炎鉴别。在拖延的病例中,还真有些象附睾或睾丸炎,此时,发射核素扫描或多普勒超声是医生的最好帮手。一旦诊断睾丸扭转应立即手术,分分秒秒对于一医生和患者都是十分重要的,时间就是“生命”。对不能确定的睾丸炎性病变,如怀疑有睾丸扭转发生,也应尽早探查为妙,发病在6小时以内,生存率达100%。
【提要】 目的 探讨女童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总结分析3例女童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输尿管异位开口均为女性,年龄2~5岁,异位开口部位:阴道2例,尿道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滴注性尿失禁,B超探查2例患侧肾发育不良,异位,1例患侧肾盂积水,IVU提示患侧肾2例显影,1例未显影,3例均接受了患侧肾及输尿管切除,术后尿失禁立即消失。 结论 先天性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女童多见,主要表现为点滴性尿失禁,B超和IVU在本病诊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手术切除患侧肾和输尿管效果显著。 关键词 输尿管,异位开口,尿失禁,诊断,治疗THE SINGLE ECTOPIC URETER IN GIRL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 REPORT OF 3CASES)Cao Chenghua Department of Urology,TongJi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ingle ectopic ureter of girls. Methods Clinnical records of 3 girls with single ectopic ureter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3 patients are female with the age of 2-5 years. Vaginal ectopic ureter were observed on 2 cases and urethra ectopic ureter on 1. Patients often present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Diagnostic ultrasonography and intravenous urograph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these 3 cas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ureteronephrectomy, Urinary incontinence disappeared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 Congenital single ectopic ureter mainly affects girls. Patients often present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Ultrasonography and intravenous urograph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single ectopic ureter. The treatment is ureteronephrectomy. KEY WORDS ectopic ureter, urinary incontinence, diagnosis, treatment 输尿管异位开口为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畸形,常合并重肾,双输尿管,单一的输尿管异位开口比较少见,女孩尤为罕见[1]。我院收治3例单一的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女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1 女,3岁6个月。患儿自站立行走后,有正常排尿,但尿道口间歇滴尿,白天常弄湿衣裤。近2年会阴出现湿疹。有时伴发热,一般情况佳,心肺无异常,压迫右下腹有尿液从尿道口溢出,外阴无明显解剖异常。B超提示右肾积水,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提示右肾隐约显影,在分离麻醉下经皮肾穿刺(PCN)行顺行性肾输尿管造影,见右肾盂和全段输尿管显影,肾盂积水,输尿管增粗,迂曲,绕过膀胱通向会阴。基础+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右腰部斜切口行右肾探查,术中见右肾约7×6×5cm,皮质菲薄,积水,切除右肾及部分输尿管,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漏尿立即消失,会阴湿疹痊愈。病理诊断:右肾慢性肾孟肾炎,肾盂积水、慢性输尿管炎和输尿管扩张。 例2 女,5岁。有正常排尿,尿布处于浸湿状态。3岁后发现阴道口有尿液间歇滴出,会阴部常有湿疹,1年来漏尿有所减少,仅白天间歇少量漏尿。B超报告右肾代偿增生,左肾区未探及肾,膀胱左后方探及扩张的左输尿管,上连小肾,向下不通膀胱,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延迟至2h、8h、36h摄片均未见在肾显影。在全麻下用鼻窥镜观察阴道见前壁近穹窿部有乳头状突起,试插硬膜外导管未成功。基础+连续硬膜外麻醉下经左下腹斜切口探查左肾,见左输尿管在膀胱左侧上行未跨髂血管转内侧向后上方,贴脊柱前方,平脐水平连一小肾约3x2x1cm,表面有囊肿,输尿管全长14 cm,壁偏厚僵硬、蠕动少,切除左肾及部分输尿管。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漏尿及会阴部湿疹消失。例3 女,2岁。有正常排尿,遗尿,夜间比白天少。正常排尿量超过400ml/24h,尿道漏尿100ml至150ml/24h。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见左肾盂显影不规则,左肾小,平第3腰推水平,输尿管走行接近正常径路。右肾及输尿管显影良好,分离麻醉下行宫腔镜阴道检查,见阴道前穹窿左角有针状小孔,周围有纤维渗出物。试插硬膜外导管未成功。阴道内置气囊导管(F6),气囊内注气1ml,手稍向外牵拉以封闭阴道外口,经导管向阴道内注入60%泛影葡胺10ml,摄片见左肾及输尿管全程显影。形态同静脉造影。诊断为左肾发育不良、异位、左输尿管异位开口。后行B超检查证实上述诊断。经右腹直肌切口切除左肾及部分输尿管。病理报告为左肾及输尿管慢性炎症。讨 论一、 概况 输尿管异位开口为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畸形,约80%输尿管异位开口合并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畸形,且多数来自上位肾的输尿管[2]。主要临床表现为生后持续性漏尿伴正常分次排尿。男女均可发生。在男性异位开口总在外括约肌上,而女性则位于膀胱颈与括约肌的远侧,故女性病例因尿漏症就诊而被发现,男性病例则难以发现。本组3例均为女性,临床症状相似,但由于异位开口隐蔽,被误诊为“遗尿症”而长期受尿液渗湿的痛苦。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及早处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本病还有如下临床及病理特点:①肾体积小,由于肾血管及输尿管过短,肾脏位置低,往往位于盆腔入口附近,靠近脊柱旁;②肾组织发育不良,镜下为大量初生未成熟的扩张导管,肾小球及肾小管数量少,排列异常、发育不良;③患儿除有滴尿湿裤外,并无其他临床表现,且滴尿湿裤程度远较重肾、双输尿管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者轻。二、 病因 输尿管异位开口是肾系统胚胎发育异常的结果,起源于中肾管的输尿管芽常见3种异常表现;①中途分叉产生“分叉输尿管”;②有附加的芽发出,形成“重复输尿管”。如果两芽在中肾管上靠得很近,它们将彼此靠近在膀胱内开口,如两芽位置较远或上肾段输尿管芽更紧密附着于午非氏系统不能脱离,就会将引流高位肾盂的输尿管带到膀胱以外的位置形成输尿管异位开口;③单一的输尿管芽在异常位置发出形成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我们收治的3例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例2、例3可能由于在中肾管上发出的单一输尿管芽的位置较高,在迁徒过程中随着午非氏系统进入尿生殖窦下段,并被先期进入尿生殖窦的苗勒氏管合并,而苗勒氏管的末端参与形成阴道穹窿部,因此异位开口位于阴道穹窿。而例1则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单一的输尿管及其起始部以下的中肾管并入膀胱时,由于细胞增殖不平衡,没能实现正常的位置转化,单一的输尿管被带到尿道。 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较多见于男性,常伴随一个发育不全的肾。通常膀胱容量明显减少,常伴返流,儿童有严重的滴注性尿失禁。梗阻使患侧肾段发生血供障碍,出现肾发育不全。Mackie和Stephens指出,输尿管异位开口越低,肾发育越差[3,4],而印度Wakhlu等的研究发现两者的关系不大[5]。例1右侧输尿管开口于尿道的紧缩部位,必须克服尿道闭合压才能输送尿液。久而久之,该侧输尿管和肾出现积水,输尿管迂曲、拖长,出现感染。 Mackie发现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位置与肾放射学外观和肾形态学有密切关系。在尿道或生殖道的开口常伴有扩张和扭曲的输尿管及畸形的小肾。例2、例3就伴有发育不良的异位肾。 已经训练在厕所排尿的女孩出现间歇滴尿,是本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长期感染造成输尿管末端阻塞并引起肾功能下降,可以使滴尿的症状减轻。扩张的输尿管在平卧时起贮水池作用,在压迫腹部或站立时流出尿液增加,是“贮水池”的尿液外排的结果。三、 诊断 病史在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女性患者出现除正常排尿外伴持续溢尿即应考虑本病。根据病理解剖特征,找到异位开口是诊断的关键。异位开口常见部位是尿道、阴道及前庭,因漏口小,且其所引流之肾功能多不良,尿量生成少,故检查时采用截石位充分暴露会阴并挤压肾区及输尿管使漏尿增加有助于寻找;大约80%以上的病例可以通过大剂量IVU、B超及异位开口逆行造影可以作出不同类型和定位的准确诊断。但仍有20%左右的病人,由于异位开口输尿管引流肾功能受损而不显影或显影的药液浓度低而不能确定类型和定位,通过静脉注射染料(如靛胭脂)常无帮助,我们未采用这一方法。3例均经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亚甲蓝,拔除导尿管细心观察阴道或尿道漏出液,无染色,排除膀胱阴道瘘和尿失禁,这也是输尿管异位开口存在的明证[6]。例2反复3次超声波检查终于准确确定异位的发育不良的肾的位置。例1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不能很好显影时。通过超声波发现患侧肾有严重积水、在超声波指导下经PCN明确诊断。例3在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后行阴道加压造影确定诊断。婴幼儿使用这种方法需施麻醉,有一定危险,如请有经验的超声波医师诊断可避开意外。根据我们的经验,诊断性超声波检查在本病的诊断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某些作者的结论截然不同[7]。总之,有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定位诊断比较困难,需综合几种检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B超可作为首选无创筛选方法,如有肾盂肾盏扩张以及全程扩张的输尿管或重肾影像时,应进一步检查,IVU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四、 治疗 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的治疗决定于肾功能。由于发育不良肾体积小,功能差,又合并漏尿症状,原则上均应行发育不良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8],且手术探查也是最后的确诊手段。本组3例均行此术而治愈。输尿管异位开口所累及的肾和输尿管在位置、组织及功能上不正常,常有输尿管扩张,有时末端近乎闭锁。单一的输尿管异位开口所显示的病变比重复肾重复输尿管有更大的变异,伴有更严重的肾变化。除非必要,保留有病变的肾和输尿管是不明智的[3]。是否切除全部输尿管还未定论,男孩异位开口通常有返流,应切除全部输尿管和肾。3例均行患侧肾切除而未切除全段输尿管,这样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对患儿的打击小。双侧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在女孩情况十分严重,存在严重的滴注性尿失禁。治疗包括输尿管再植和膀胱颈再建,有时可选择结肠膀胱术以增加膀胱容量,近年来应用腹腔镜肾及输尿管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9]。总之,本病只要术前定位诊断明确,无论选用肾切除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效果均满意。 参 考 文 献1 Musi,L,et al.Pediatr,Mad Chir,1989,11(2):129.2 庄乾元,韩见知,主编.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疾病[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7-168.3 Mackie GG,et al.J Pediatr Surg,1975,10:473.4 Schlussel RN,Retik AB,Anomalies of the ureter.In: Walsh PC,Retik AB,Vaughan ED,et al.eds.Campbell,s urology.Vol2.7th ed.Philadelphia:Saunders,1998,1814-1858.5 Wakhlu A,Dalela D,Tandon RK,et al.The single ectopic ureter.Br J Urol,1998,82:246-256.6 Kelalis PP.Renal Pelvis and Ureter.In:Kelalis PP,King LR,and Belman AB. Clinica Pediatric Urology Vol.1 1st.Philadelphia:WB.Saunders,1976:503-541.7 Bernard MC,et al.The Pediatr Clini North AM 1987;34(4):1273-89.8 Cabay JE,Lamy S,Dondelinger RF.Ectopic ureter associated with renal dysplasia. JBR-BTR,1999,82:228-230.9 Janelsehek G,Seibold J,Radmary C,et al.Laparoscopic heminephroureterectomy in pediatric patients.J Urol,1997,158:1928-1930.
曹承华 赵英林* [摘要] 目的 研究前列腺动脉与输尿管的解剖关系。方法 在29例成人尸体上观测前列腺动脉的走行,前列腺动脉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等内容. 结果 输尿管与输精管交叉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为6.19+0.53mm,输尿管与输精管交叉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为39.95+1.12mm;输尿管穿膀胱处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为9.35+0.56mm,输尿管穿膀胱处至前列腺沟的最近距离为19.99+0.98mm;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至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为21.04+1.39mm。 结论 在膀胱前列腺沟上方20~30mm距离结扎前列腺动脉易造成输尿管损伤且仅能结扎77.60%动脉主干。结扎的最佳位置应选择前列腺沟上方30~40 mm处。[关键词] 前列腺动脉 输尿管 结扎动脉前列腺切除术 结扎动脉前列腺摘除术目前在临床泌尿外科被广泛采用[1.3.4.6]。有关该术式的解剖学资料国内虽有报道 [4.5.7],但涉及前列腺动脉和输尿管关系的资料较少。为此,作者对前列腺动脉及其前列腺分支与输尿管的关系进行了观测,以期为结扎动脉前列腺摘除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材料和方法 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29例共58侧,在膀胱侧韧带内解剖出前列腺动脉及其分支,并在此暴露出输尿管穿膀胱壁之前的部分。仔细观察前列腺动脉的走行。由于膀胱侧韧带和膀胱前列腺沟均较固定,不会受膀胱充盈度的影响,故用游标卡尺测量:①输尿管与输精管交叉处(以下称输尿管交叉)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②输尿管入膀胱处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③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处至输尿管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附图)。以上垂直距离均指和水平线相垂直的两点间距离作者单位:200065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 200331 同济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结果一、前列腺动脉的位置和走行 58侧前列腺动脉均行于膀胱侧韧带的浅面,并从前外、上方向后、内、下方走向前列腺,途中与在膀胱侧韧带深面走行的输尿管并行。经统计,有41侧前列腺动脉于输尿管的外前方走行,占总数的70.69%;有17侧在输尿管的外后方走行,占总数的29.31%。前列腺动脉经精囊腺的前外侧进入膀胱前列腺沟,分布于前列腺。(本文所测左、右侧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侧别的差异,故两侧合并计算)。二、输尿管交叉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 测量58侧输尿管交叉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为6.19+0.53(2.0~25)mm,输尿管交叉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为39.95+1.12(25~65),mm,二者分布见表1表1 输尿管交叉处至前列腺动脉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垂直距离分布(mm)输尿管交叉至前列腺动脉最近距离输尿管交叉至膀胱前列腺沟垂直距离范围n出现率(%)范围N出现率(%)0~<53356.920~<30915.525~<101932.7630~<403255.1710~<1546.940~<501322.4215~<2011.7250~<6035.1720~<2511.7260~<7011.72合计5810058100三、输尿管穿膀胱处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 经58侧统计,输尿管穿膀胱处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为9.35+0.56(2.0~20)mm,输尿管穿膀胱处至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为19.99+0.98(3.0~42)mm,二者分布见表2。 表2 输尿管穿膀胱处至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垂直距离分布(mm) 输尿管穿膀胱处至前列腺动脉最近距离输尿管穿膀胱处至膀胱前列腺沟垂直距离范围n出现率(%)范围n出现率(%)0~<51322.410~<1046.895~<102441.3810~<203255.1710~<151831.0320~<301932.7615~<2035.1730~<4011.7240~<5023.45合计5810058100四、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至输尿管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 统计58侧,其中40侧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至输尿管的最近距离为8.75+0.78(3.0~25)mm,54侧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为21.04+1.39(4.0~40)mm,二者分布见表3。 表3 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至输尿管的最近距离和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分布(mm)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至输尿管的最近距离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至膀胱前列腺沟垂直距离范围n出现率(%)范围n出现率(%)0~<51017.2420~<301118.975~<101627.5930~<401729.3110~<151017.2440~<501627.5915~<2035.1750~<60610.3420~<2511.7260~<7046.89双前列腺动脉35.17双前列腺动脉35.17低于输尿管入膀胱处1525.86低于输尿管入膀胱内11.72合计5810058100讨论 前列腺动脉虽起源各异,但均从膀胱上外侧进入膀胱前列腺沟[2]。据本文观测表明:①前列腺动脉于膀胱侧韧带内较表浅、恒定,临床手术时触及该动脉的搏动,有利于分离结扎;②前列腺动脉于膀胱侧韧带内和输尿管并行,二者距离很近。70.69%前列腺动脉行于输尿管的外前方,29.31%前列腺动脉行于输尿管的外后方。分离结扎前列腺动脉应充分考虑到深面与其并行的输尿管,防止误扎输尿管。 临床常于膀胱前列腺沟处或其上方20~30mm处结扎前列腺动脉,手术方法简便安全[5]。本文测量输尿管穿膀胱处至膀胱前列腺沟的垂直距离为19.99+0.98(3.0~42)mm,该处于前列腺动脉最近距离为9.35+0.56(2.0~20)mm,故在膀胱前列腺沟上方20mm左右结扎前列腺动脉可造成输尿管损伤,尤其是输尿管输精管交叉处,此处离前列腺动脉的最近距离为6.19+0.53(2.0~25)mm。 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位置不恒定。前列腺动脉主干分支点位于输尿管穿膀胱处以上出现率为72.73%,位于输尿管膀胱处和膀胱前列腺沟之间出现率为25.45%,位于膀胱前列腺沟以下出现率为1.82%。结果表明前列腺主干分支点的出现率从上向下呈递减趋势。若在膀胱前列腺沟上方20~30mm处结扎前列腺动脉仅能结扎77.60%的主干,故结扎前列腺动脉的最佳位置应该选择膀胱前列腺沟上方30~40mm处为宜。参考文献1 Bensimon H. Hemostatic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 Jurol, 1973;110(5):3262 Last RJ. Region and applied anatomy. 7th ed. Singapore: Churchill livingstone,1984:332~3333 欧阳乾。范玉铃。张宰昌。结扎动脉前列腺摘除术。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7;8(1):464 陈秀清。欧良明。张发惠。结扎膀胱下动脉前列腺摘除术的外科解剖和临床应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8;6(1):1
一、前列腺疾病认识误区:1.前列腺炎是不治之症2.广告和上网查询可帮助你找到最佳的诊治途径3.人老了,排尿不畅是正常的4.前列腺增生症,治与不治都一样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以不治6.得了前列腺增生症,最好趁身体健康及早手术7.切除了增生的前列腺就不会再生前列腺癌了8.得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就要终生吃药二、关于前列腺:1.前列腺长在哪里?有多大? 膀胱底部、前列腺尿道周围栗子大小、重约20克 40* 30* 20毫米2.前列腺有哪些功能?(1)分泌前列腺液(2)免疫功能3.前列腺分几个部分 :(1)中央带(2)移行带(3)外周带 4.前列腺会生哪些病: (1)前列腺炎 (2)前列腺增生症(3)前列腺癌三、关于前列腺增生症: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 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出现尿路梗阻,产生下尿路症状,称为前列腺增生症2.前列腺在人的一生中有过两次增生:第一次是生理增生 第二次是病理性增生3.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年上升 40岁――50岁――70岁 50岁45。6% 80岁以上达80%――100%4.双氢睾丸酮是前列腺前列腺增生的罪魁祸首前列腺内含有丰富的5a还原酶,可使T---DHT----5.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 (1)尿频是最早的症状,排尿困难多被忽视(2) 有些病人可能有尿痛或血尿(3) 尿潴留时可发生,尿失禁是疾病晚期症状(4)上尿路积水说明病情十分严重,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6.得了病怎么办?(1)上了年纪的男性出现排尿异常症状,应及早找泌尿外科医师(2)。不要拒绝医生的直肠指诊:直肠指诊:可判断大小 有无可疑癌肿 肛门括约肌是否松驰 直肠有无其他病变(3)前列腺如有结节或质地偏硬,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B)测定必不可少(4)B超(腹。直肠)可判断前列腺体积及尿路一般情况(5)根据症状打个分,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前列腺增生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出前多数人减少饮水睡前不敢饮水睡眠受干扰不敢去缺少公共厕所的场所户外活动受限(6).接受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减轻梗阻、防治远期并发症发生治疗方法: 等待观察: 药物治疗(三类药) 介入治疗(射频、微波、消融、激光) 手术治疗: a.开放b. 闭合: TURP、汽化、等离子四、关于前列腺癌1.前列腺癌发病率增加速度居所有泌尿系肿瘤之首,2.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激素、种族、环境、饮食、病毒等因素有关3.前列腺癌早期无症状,须定期体检4.医生手指的感觉十分重要,PSA升高是重要的指标,高度怀疑应做穿刺活检5.根据肿瘤侵犯的程度和病理进行分级分期6.B2期适合做根治手术7.C期D期要做内分泌治疗,D期可能需加放疗和化疗8.前列腺癌病程进展缓慢,正确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概述男人年过50,如果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不能忍,尿流细弱,尿湿内裤..只有男性才有前列腺,重约20克,像胡桃大小,位于膀胱下面,包绕着连接膀胱的近端尿道.这是5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疾病,与一种叫作双氢睾酮的雄激素过多有关它虽然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主要疾患,但是能会明显地影响患者的体力活动和社交能力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前列腺的体积与年龄有关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不是传染病也没有证据显示与遗传有关食物对此病的影响也没有定论50岁以上男性约有50%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0岁以上患病者达到80%至100%中国于1921-1935年间统计(北京协和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仅占41岁以上男性的6.6%,然而,发病率在数十年间激增据1993年上海的一项统计:50岁以上男性约有45.6%前列腺增大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不是癌症,也不会转化为癌症。前列腺的良性增生生长缓慢,而且不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前列腺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主要症状包括小便时出现疼痛,排尿次数增多等,急性期可以引起发烧。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特殊症状,当癌肿增大时会挤压尿道,引起排尿困难癌细胞可随着血液扩散到身体其他部分,晚期可引致膀胱颈口梗阻和远处转移等症状。)2、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症状开始:尿频,排尿次数增加夜尿频繁尿急,不能忍尿排尿不完全(尿不尽感)开始排尿时间延迟排尿间断,尿流细弱尿痛尿失禁之后可能: 急性尿潴留 泌尿道感染 膀胱结石 肾积水 肾功能衰竭3、医生可能会建议做以下检查:直肠指检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评估及管理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新型诊断工具,也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项指标经腹或经直肠前列腺B超可判断前列腺体积的大小4、总的评分范围是0-35(无症状--非常严重的症状) ——见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总分=将表格中的选择7个问题答案的分数累加得到IPSS总分,如果计分在:0~7请显示轻度症状8~19为中度症状20~35为重度症状过去1个月有否以下症状无少于1/5少于 1/2约 1/2多于1/2几乎总是1、排尿不尽感0123452、2小时内又要排尿0123453、排尿时中断和开始多次0123454、排尿不能等待0123455、感觉尿线变细0123456、感觉排尿费力0123457、夜间睡觉时起床排尿次数012345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排尿困难会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影响生活质量,例如: 外出前多数人要减少饮水 睡前不敢饮水 夜尿次数多影响睡眠 去缺少公共厕所的场所受到限制 户外活动受到限制根据Olmsted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性显著增大根据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咨询委员会推荐意见(1998),该疾病的任何治疗中必须达到以下目的之一改善症状减轻梗阻防治远期合并症的发生5、治疗:警惕性等待手术治疗介入性治疗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它很少危及生命,而且一部分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发展。当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并不影响生活质量时,医生会建议定期检查,暂时并不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手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出血、阳痿、逆行射精 个别病人可能需再次手术其他治疗: 尿道支架 经尿道射频热疗 经尿道微波热疗 经尿道针刺消融术 激光治疗药物治疗根据ISIS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有三大类: 1. 5a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非那雄胺)等2. a阻滞剂3. 植物药说明:非那雄胺是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基本病因的药物,使增大的前列腺逐渐缩小并改善排尿症状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非那雄胺缩小前列腺体积的效果要在3个月左右才比较明显a阻滞剂的作用是松弛尿道,改善尿流a阻滞剂对改善症状效果良好不能缩小前列腺体积,植物药已普遍用于治疗前列腺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以缓解症状。植物药的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以上仅为科普知识,疾病的诊治还需听从专科医生的医嘱,每个病人还有个体差异,治疗方法因人而异。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尤其是我国已步入到老龄化社会,这种疾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然而,人们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及对机体的危害不甚了解,甚至存在种种认识误区。 误区一: 人老了排尿不畅是“自然现象”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与老龄有关,使得有人以为这就像人老了,头发灰白、眼睛发花、牙齿脱落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前列腺既有分泌前列腺液、营养精子的作用;又有控制排尿、运输精液的功效。如果增生就会压迫尿道,导致排尿阻力逐渐增加。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排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逐渐加重会合并感染、结石、尿潴留,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尿毒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误区二: 治与不治都一样 前列腺增生症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排尿不畅、夜尿增多、出行不便、休息不好、生活质量下降等。由于患病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因此对泌尿系统本身及机体的各系统危害较重,而且会导致多种合并症,甚至危及生命。如前列腺增生合并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血尿、尿潴留、膀胱憩室、膀胱肿瘤、肾功不全及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或导致原有内科疾患加重,所以不能小视它的危害。 误区三: 没好法子治疗索性不治了 很多老年人得了前列腺增生症,却不知道应该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听别人说,药物治疗时间长、费用贵,而手术治疗风险大、太遭罪。其实,杨主任强调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从治疗及功能恢复的角度讲,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 根据增生的程度及临床症状表现,早期可以追踪、观察,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患者还可以做腔内手术治疗:慢性尿潴留并发尿路梗阻、肾积水、氮质血症;急性尿潴留或反复尿潴留;残尿量超过60毫升;难以治愈的反复尿路感染;前列腺静脉出血;膀胱结石或肿瘤;梗阻症状明显,无残余尿,但有尿流率异常。只要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的。 此外,杨主任说,不少人以为用开刀手术的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最彻底,但事实上手术治疗虽然比较彻底,但会带来许多并发症,而且很多老年人也不能耐受手术。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作为国际公认的前列腺微创治疗的“金标准”,不开刀,出血少,手术风险低,术后恢复快,已被绝大多数的医院所选择。在国际上,已有95%~98%的患者接受这种方法治疗。 误区四: 前列腺增生症无法预防 “前列腺增生症无法预防,这更是认识上的错误。”杨主任指出,如果生活上调理得当,是可以延缓其发生或阻止其发展的。如生活中应尽量注意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少吃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不饮酒,尤其是白酒,避免久坐,保持正常的排尿习惯,尤其不要憋尿,有规律的性生活,避免不洁性生活,慎用药物如抗胆碱类药阿托品、颠茄片等。另外,一定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早了解、早就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