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70岁,这是肿瘤科最大的患者群体。他们大概是我父母的年纪,操劳了一辈子,即将或刚刚退休。他们这代人生活得小心翼翼,很少吃垃圾食品,每天散步、劳动,生活规律,好日子才刚刚到来。“恐惧”,这是绝大多数人得知自己患癌后,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词。他们恐惧死亡,但比死亡更迫在眉睫的是治疗的痛苦。“化疗太痛苦了,医生,能不能不化疗。”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提问。影视作品中的肿瘤患者形象总是与“痛苦”相伴的。2022年9月初,杨叔发现自己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疫情还没有结束。“肛门坠胀不适,大便形状改变,便意频繁,排便不畅,排不尽感”。一开始,他没告诉家里人,总想着孩子工作忙,疫情期间能不去医院就尽量不去。直到出现便中带血,他有点慌了,拖到了10月中旬,才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做了肠镜。肠镜报告很快拿到手上:距肛门口8-15cm可见巨大隆起性病变,中央凹陷伴溃疡形成,病变累积管腔2/3.肠镜提示:直肠占位待查,癌!内痔。“癌”。报告单写满了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但这个字意味着什么他心里清楚。千头万绪一瞬间涌入脑海。“怎么可能呢?会不会搞错了?”但病理报告夺走了最后一丝幻想和侥幸——直肠活检:腺癌(中分化),活检组织肿瘤位于固有膜内。接下来是更全面的检查。腹部CT提示符合直肠中段癌,累及外周,肠周淋巴结稍大,转移不除外。直肠薄层盆腔增强扫描+DWI:直肠环周受累情况:侵犯肠壁全周的33%,斜轴位侵出肠壁外距离3mm,肿瘤远端距肛緣的距离:73mm,肿瘤T分期(T4a—肿瘤穿透脏层腹膜)。直肠中段占位,考虑直肠癌(T4aN2a)。癌症的狂风暴雨比想象中来得更快——肛门坠胀感越来越重,排便次数越来越多。第一次在门诊见到杨叔的时候,他正不堪其扰。“我的病能治好吗?”这个问题大概是医生最难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过硬的技术,攻坚克难的信心,还有一点点的运气。我不想说谎,也不喜欢说大话。“我们一起试试看吧。”黄金昶主任针对肠癌患者有一套系统的中医方案。1.中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肠癌基本方进行加减。2.刺血拔罐:在腰骶部刮痧刺血拔罐,使气血疏通,肿瘤变薄,同时在化疗时候针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化疗疗效。3.毫针针刺:针刺八髎、长强、会阴、百会等穴位温补元气,调控肠道功能,改善肛门下坠等症状,起到治疗作用。4.火针:八髎火针以温阳通络,使肿瘤变小。5.艾灸:艾灸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等补益元气,提高免疫力。一样样操作下来,杨叔的肛门坠胀感消失了,排便次数也明显减少。接下来的4周期化疗做下来,能明显感觉到患者的信心和信赖。人类与癌症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千年,敌人虽然强大,但我们要常怀信心,永不放弃。
去年年末,我不幸被确诊为直肠瘤肿。那是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期。许多小区被封控,部分医院医护人员也被封控在小区,就医十分困难。经人介绍,认识了黄金昶主任。黄主任是一个有担当、医术高超的大专家。我在黄主任这里进行了四个疗程的治疗,病情一次比一次轻,治疗成效明显。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黄主任时,我就要求住院治疗。黄主任为难地说,目前疫情严重,医护人员有一半被封控在家。随后,他又叫来了医生和护士长说,风险再大也不能把病人拒之门外,出问题由我承担。黄主任说话铿锵有力,令我感动。黄主任每周一查房,为每位病人把脉,看舌苔,询问病情。那是腊月二十八,黄主任幽默地说,“二十八啦,怎么不回家过年?”。可是有一位东北的病人就不愿回家过年,害怕年后住不上院。后来主管医生安慰他,说过了年一定让你住院。这位病人才安心回家过年。我第一次住院时,主管大夫张巧丽给我开了住院单子对我说,办了住院手续后到综合楼,由护士接你到病房。我简直不相信自已的耳朵。这年头,哪有护士接病人的?入院那天,工作人员确实打电话,让护士接人。我以能自理为由上楼报到。是疫情还是其他原因我不清楚,让护士接病人让我心里暖。我把这件事讲给我的家人和亲朋,大家一致夸赞北中医三院。我也向这样的医院和医护人员致敬。张巧丽大夫是我的主管大夫,住院后为我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传统中医疗法的神奇很快在我身上出现。第一次针灸和火针,让我肛门坠胀的症状消失了,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再也没犯过。黄主任查房时我说他听,黄主任说,中医就是这样神奇。张大夫让我加她的微信,“你有什么情况尽管给我联系”。我多次用微信与她联系,她总能及时回复。在我住院期间,除了治疗外,她总是时不时的来到我的病床前询问有哪里不舒适。她说话随和,多次给我解答疑难,有时还拉几句家常,待人和蔼可亲。化疗白细胞减少很常见,需要吃药打针升白。而黄全昶主任的医疗团队靠中医手段升白,副作用小,费用低。艾灸升白是针灸微创肿瘤科的特色。黄主任多次讲,“升白就不是事”。住院部里病人都在艾灸。我自己的白细胞有时也会低,我就用艾灸的办法来升白。在病房的病人中,没有听说谁靠吃药打针升白,大家都在艾灸。出院后我已习惯艾灸。每天艾灸一个多小时,既升白又浑身通畅舒服。现在我在黄主任这里已住院治疗四个疗程,病情一次比一次轻,目前已没有什么症状,影像上瘤子也缩小了。在这里我特别感谢黄主任和他的团队,感谢我的主管医生张巧丽。
随着医疗技术的精进和直肠癌患者强烈的保肛需求,保肛手术已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强烈愿望。然而,保留了肛门结构并不意味着保留肛门的功能,很多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便异常,如排便次数增加、便急、便频、便不尽、排便费力等症状,甚至出现大便失禁的表现,医学上对这类表现有一个专有名词——“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许多患者因此不敢进食,不敢出门,甚至是“生活在马桶上”。研究显示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90%!且这些排便异常症状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饮食在直肠癌患者的防治乃至术后恢复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在饮食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基于“药食同源”和“四性五味”理论对患者饮食进行辨证施膳。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中医对饮食的许多认识也得到了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我们发现,临床中普遍存在医护人员对患者饮食宣教不到位,宣教内容不符合患者病情及需求的情况。黄金昶主任时常向我们强调对患者饮食宣教的重要性,在临床中对每位初诊患者都会详细说明饮食方面的禁忌,往往在病历本第一条就会详细写上饮食禁忌(如下图所示)。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我们建议:忌生冷、甜食生冷除生食、性属寒凉和温度偏低的食物,如生鱼片、苦瓜、冷饮等,还包括牛奶,牛奶性属阴寒。甜食包括水果、蜂蜜、蛋糕、糖、红薯、酸牛奶、甜南瓜等。生冷之品和甜食容易伤脾,脾虚容易生成痰湿,在肠道表现为便溏、便次增多;流溢体内各处,阻遏气血通行,致使痰气交阻、痰瘀互结,加重病情。痰湿与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更是与痰和火有关。忌辛辣辛辣食物在中医中五行属火,经常食用易引起火热在体内蓄积,迫热下行,则便次增加、肛门灼热;同时耗伤人体的津液,易炼津化痰,阻碍气血运行,日久痰瘀互结,引起或加重肿瘤发生。少肉食、油腻、海鲜结直肠癌的发生与患者过多进食红肉有关,所以应多吃蔬菜等高纤维膳食,减少和控制加工肉(肉经过熏制、烤制、腌制以及通过化学防腐剂处理过的肉制品)和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降低蛋白和脂肪的摄入,进食过多肉食后会加重胃肠功能的负担,并引起痰湿等病理产物进一步蓄积,甚至加重肿瘤的进展。忌坚果、种子类食物坚果和种子类食物中油脂含量高,也属于高脂食物,易生痰湿。国外诸多研究运用质性访谈方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饮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甜食、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奶制品、谷类、豆类、坚果等会对排便产生不利影响;流质饮食(不包括饮料)、高纤维食物、新鲜蔬菜等对改善排便功能有利。一项针对143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半结构式访谈研究发现,患者在术后日常生活中发现某些巧克力、蛋糕类的甜味食品会加重腹泻。另一项对63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焦点组访谈提示,患者认为对排便功能不利的食物包括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和奶制品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腹泻、便秘或者胀气等症状。这与Hansen和Croswell的研究结果一致:患者认为需要避免食用谷类、豆类、坚果等;对排便有益的食物包括流质(饮料除外)、高纤维食物;超过一半的失禁患者认为油腻食物、水果、辛辣食物、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及奶制品会加重失禁的食物。此外,调查研究还发现直肠癌术后患者最多的行为调整与进食有关,包括不要多吃、每餐少吃、餐数减少、慢慢咀嚼。这也与中医“饮食有节”的观点一致。看完这篇文章,希望直肠癌术后患者能加强对饮食结构和习惯的综合管理,也期望各位同道能加强对患者饮食宣教的重视,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以提高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