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位病人的情况刺激到了,无论如何都要跟病人和家属说道说道“早期康复”的问题!想要保住钱袋子,请积极的进行康复!懒、怕、拖沓,最后倒霉的不只是自己的身体更有钱袋子! 案例一 17岁,男孩儿,2020年10月距腓前韧带iv度断裂,因个人原因延迟一个月做修补手术,术后2周拆线,拆线后3天开始物理治疗,包括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术后3周穿踝靴回学校上学。术后8周完全恢复正常行走,根据物理治疗师要求不做跑跳运动。术后16周逐步进入正常运动活动。 全程物理治疗8次,初期每周见物理治疗师一次,后期每2~4周见物理治疗师一次,包括踝靴在内,花费5000元以内。 案例二 13岁,男孩儿,腿部骨折术后在家养着,长期卧床,双腿无力无法站立,伤腿膝盖无法伸直。术后9个月开始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3个月,仅能做到扶拐行走,伤腿膝盖-5度伸直。 孩子从受伤后休学1年+,物理治疗期间,每天1-2次,3个月费用约3+w。 总结 以上两个案例,先不说物理治疗期间病人到医院的难易程度、病人治疗的困难程度、病人在治疗中疼痛与否…… 单从陪伴病人的家属时间花费,金钱花费来说,早期康复都是少之又少。 所以,即便是不考虑功能好坏,也请各位病患和家属,为了自己的荷包袋子着想一下!早期康复,省时省力省钱!
儿童下肢术后,石膏基本要打6周,下地负重更是在10周~12周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期间儿童的肌肉发生了什么变化! 首先,受伤/手术一侧由于疼痛,孩子无法用力,也不敢收缩肌肉,因为石膏关系,肢体完全无法运动,所以肌肉量下降在2周之内会达到50%左右,6周会变过80%,所以拆了石膏的孩子腿都完全无法做任何的动作,只有裸露在外的部分可以做不抗阻力的运动。 以髋关节为例,拆除石膏后,单纯的直腿抬高是无法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1. 直腿向前抬高,如果孩子可以做到,通常发力肌肉是腹肌,而非髂腰肌、股直肌,因此骨盆上抬,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腿可以抬很高,以后站立走路仍然有长短腿的原因;2.直腿后抬,孩子为了达到要求,会使用腰背肌肉发力并抬起,而非臀肌,因此孩子躺在床上会出现长短腿问题,因为骨盆被紧张的屈髋肌肉和疤痕带歪。 再说说,健侧腿部,10-12周孩子被允许下地时,健侧腿部虽然在床上可以活动自如,但对抗自身体重并完成站立时困难的,因为肌肉虽然结实,但已经丧失了站立时应有的腰腹和下肢肌肉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所以健侧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均会出现疼痛,足底也会因为长时间未承受重力,而出现足弓疼痛与损害,这一恢复时间大概要超过3周(且取决于孩子的意志力和家长的接受能力)。 健侧下肢早期负重有利于儿童身体机能恢复,心脏功能恢复,有助于下肢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连接的恢复,另有研究表示健侧腿的正常使用,对无法活动的患侧腿部的肌肉和神经肌肉连接的恢复有正面影响。早期无痛的轻量负重对于下肢骨骼生长、肌肉恢复也呈正向刺激。再无痛的情况下,亦不会引发骨骼再折的问题。 因此下肢损伤后,健侧腿尽早负重,尽早下地站立,在患侧无痛情况下,轻负重行走,对骨骼生长和肌肉恢复是有好处的。但需要视儿童配合度,8岁以下儿童,无法理解医生治疗师言语的儿童,或者完全不配合的儿童不建议行之。另外,不配合的家长,过度要求孩子活动的家长,亦不建议行之!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通过早期的佩戴支架、闭合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手术治疗后石膏外固定等不同方法处理,一旦取下支架和石膏,儿童和家长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孩子的腿好像不会动了”。 康复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康复治疗应该在拆除外固定(支架/石膏)后的第一时间进行,请家长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回家养养,不行再开康复。”这是大错特错的。一旦错过最佳时机,不仅孩子会遭受很大痛苦,康复时间延长,康复效果也会变差。 在这里,我要重申“康复治疗不是掰胳膊掰腿的”!家长不要惧怕康复! 早期的康复治疗是非常轻柔的,主要目的是诱发孩子自己运动。而孩子表现出来的的疼痛感,90%来源于恐惧害怕,10%来源于长期不动的肢体开始活动后的不适感。请家长不要担心! 通常来说,孩子拆除石膏后,康复治疗会第一时间帮忙孩子训练翻身和坐直,促进孩子健侧腿部活动和患侧腿部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 这个过程,孩子会惧怕哭闹,家长需要顶住心理压力,让孩子尽快完成这个过程。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借由哭闹避免运动康复,那么后面的康复治疗就会难上加难! 每天家长需要帮忙孩子按摩手术瘢痕(没有手术伤口的孩子,需要按摩腹股沟附近和大腿内侧坚硬的部位),直至局部软组织柔软。 以上是发育性髋脱位孩子在拆除外固定后,必须完成的工作! 如果您的孩子在拆除外固定3天仍然无法做到以上内容,请及时到医院来进行康复治疗!(未完待续)
为什么有的孩子拆除石膏后第2-3天就完全恢复正常? 为什么有的孩子过了一周还在抱着胳膊/直着腿无法动弹? 心理诱因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里不只有孩子的原因,更是有家长的原因! 家长灌输给孩子的概念是“骨折,拆石膏之后活动一定是疼的,你要忍着!”“孩子哭了,一定是疼的,一定是医生手重弄痛了孩子!” 疼痛,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 打针就是疼的,这个不是孩子的自我体会,一大部分都是家长灌输的概念。一个不知道打针为何物的婴儿,在针刺破皮肤的一刹那是不会哭的,而有药物注入身体内的异常感觉才是孩子哭的原因。家长会说“孩子疼了,不哭不哭!”殊不知,婴儿用哭来表达一切,饿了哭,不习惯的感觉哭,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他也会哭…… 儿童康复是一个道理。 孩子哭了,就是疼? 有的孩子一进医院门就哭……有的孩子一直在大叫“我疼”,却在周围没人时,秒变脸…… 真疼吗? 家长对于孩子受伤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是请不要用家长的焦虑去干扰孩子对外界环境和经历时间的判断! 很多家长进了康复室的门,就跟医生说“我家孩子胆子小,不敢动”。家长却无法正视自己胆子小,孩子胆量更小。家长更无法正视,每天宅在房间里,这里不能去,那里会摔倒的孩子,其实都是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过度保护的结果。 家长放开孩子,家长放开自己,及时(拆除石膏后)进入规范康复流程,才是儿童骨科康复中最重要的环节!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1.0px 'PingFang SC';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li.li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1.0px 'PingFang SC'; color: #000000; -webkit-text-stroke: #000000}span.s1 {font: 11.0px 'Helvetica Neue'; font-kerning: none}span.s2 {font-kerning: none}span.s3 {font: 11.0px 'Helvetica Neue'}ul.ul1 {list-style-type: disc} 肘部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通常以摔伤为主要病因。 肘部骨折通常采用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方式的治疗,都会以石膏固定4-6周。固定时间的长短,与儿童的年龄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有关系。 拆除石膏固定之后,孩子们通常会捧住受伤的胳膊,不敢活动。而医生嘱托家长帮忙孩子活动,家长也是一脸懵,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做。 我们先说几种常见的错误方法:让孩子拿重物,把胳膊抻直。 这种做法极容易让患肘周边的软组织拉伤。另外长时间拎重物,孩子会因为怕疼,而拼命弯曲肘部用力,导致肱二头肌过度收缩而增加肌肉紧张和挛缩的情况。因此这种做法是百害而无一利。家长每天帮孩子弯曲伸直胳膊,疼也要坚持。 我们不否认固定4-6周之后,孩子活动肘部会有疼痛的发生。但是这种疼痛不适并非无法接受,往往只是刚活动的时候有些微疼痛,之后就会好转。如果活动期间持续有疼痛的发生,则证明孩子的肌肉和韧带会有损伤。这类损伤往往是“暴力”牵拉造成,有时候家长会认为自己很轻柔,但比起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手法还是相去甚远。每天必须抽出1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运动胳膊,不能上学,怕再次受伤。 孩子能否正常活动,是在于他是否处于正常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中。拆除石膏的时候,证明骨骼已经基本愈合,此时家长需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提过重的物品,但是无需排斥正常的学习、运动和生活。只有进入正常的学习和运动,孩子的手臂才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的使用。 作为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我有以下建议: 请家长们在孩子拆除石膏后,第一时间来看康复治疗师。 此时,孩子惧怕的心理多过疼痛,而这种惧怕心理反应到孩子嘴里称之为“痛”。此时,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孩子,战胜恐惧心理,后期关节活动恢复会非常快速。游戏就是最好的治疗。 在医院治疗时,我会给孩子添加一些无痛的手法治疗,利用cpm(持续被动活动)机器帮助孩子减轻惧怕活动的心理。在家庭中,最好的训练治疗的方式不是家长辅助运动,而是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游戏、正常的学习和运动。 很多时候,家长在家里休息时,看到孩子自己游戏,就会不由自主的过去帮他/她,活动一下胳膊。家长感觉自己在帮助孩子,实则是在让孩子更加惧怕胳膊的活动。原因有二:第一,没有孩子希望家长打乱他们的游戏活动;第二,突如起来的被弯曲伸直胳膊,让孩子感觉到太突然,而觉得害怕。这样一来,反而对康复不利。 一般来说,肘部骨折之后,拆除了石膏,代表骨折相对稳定了。这个阶段,只要不再有直接暴力打击在孩子的胳膊上,或者使用过重的牵拉孩子的胳膊,都是安全的。因此,孩子是可以自由的使用自己的胳膊,一般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有的家长会说,自己的孩子太淘气,不看着他/她,就会到处跑,万一再碰到胳膊再次受伤该怎么好? 我以自己的孩子骨折之后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孩子们都很聪明,胆子也没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大,但凡一个上肢骨折的孩子跑去翻跟头了,那么代表他/她已经认为自己的胳膊已经完全好了,并且是不会发生疼痛的问题,他/她才会放心大胆的去玩儿。 所以,作为康复治疗师,我反而认为孩子淘气一点,不那么小心翼翼的,他/她受伤的部位反而更加容易痊愈。 总之,合理照顾,适度引导,相信并且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是孩子最快康复的路径。
足弓是人体足部的骨骼和软组织共同构建的重要结构。足弓既可以吸收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又可以为人体脊柱和大脑缓冲震动,更与人体平衡、运动等功能息息相关。 扁平足,又名平足,是一种常见的,以足弓塌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扁平足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不同类型的平足也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扁平足,是纯粹的扁平足,也就是说,当足部不负重(不踩地)时,足底部是完全扁平的,没有足弓的形态。 而另一只种后天性扁平足,又称为姿态性扁平足。当足部不负重(不踩地)时,足部是可以观察到足弓形态的。但是,当足部负重(踩地)时,足弓结构塌陷,甚至有明显的前足外翻(过度旋前)、距骨和跟骨倾斜外翻的情况。 对于先天性扁平足的患者来说,运动能力欠佳,易疲劳是最常见的问题,容易并发第二三跖骨压力增大,足部疼痛,甚至局部皮肤破损等问题。这类患者,通常我们建议使用压力分散型足垫。此类足垫,可以有效改善足底压力不均衡,局部压力过大的问题,减少因为平足产生的并发症。 而姿态性扁平足的患者,治疗原则、治疗方法、足垫的选择则完全不同。 姿态性扁平足的患者,足弓的结构通常是存在的。当负重踩地时,出现了足弓塌陷的表现,并且伴有全身姿态性问题。(如下图) 姿态性扁平足患者,通常有多种表现。有的患者表现为踝足部疼痛,有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也有的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而此类疼痛,在进行诊断时,通常因为足部姿态的改变而有所好转。 通常我们会建议患者,在手法治疗——改善踝足各小关节的紧张度之后,在肌内效贴布的协助下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并且患者需要使用矫正性足垫,给予足弓完整的支撑,改善距骨与跟骨的姿态。由此从下到上,进行全身性的康复治疗之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 对于儿童的姿态性扁平足的发生,通常伴随这多发性关节松弛问题——韧带松弛。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为身体姿态问题而发生的足部问题。此时,家长应该首先为孩子更换鞋子。儿童鞋以鞋帮较硬的运动鞋——以高帮的篮球鞋为佳,或者机能鞋,给孩子的足部良好的支撑。 无论是成人亦或是儿童,姿态性平足的患者,应该注重身体控制、平衡、协调性为主的运动。如果合并有腰骶部疼痛或颈腰椎病的患者,应该更加注意先进行相关的康复运动治疗后,方可自行进行健身运动。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
很多人都认为“康复嘛……怎么可能没有疼痛?僵硬的关节,就要反复“掰”才能柔软!” “儿童康复,哭是正常的!哭是小孩儿的天性啊……” 本人作为一名资深物理治疗师,从事骨科康复15年的物理治疗师,我要说, 以上观点都是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 没有人会喜欢疼痛!也没有人会认为疼痛是好的! 疼痛代表着损伤,无论是哪里的损伤,都是康复过程中,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无痛康复,是康复治疗原则中很重要的一环。 没有疼痛,病患会在康复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更好的感知自己身体、关节的变化; 没有疼痛,病患会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治疗充满希望; 更重要的是,无痛康复,可以缩减康复时间,使患者更快的复原! 体验无痛康复,让骨关节病不再停留于吃药打针,达到真正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