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肿瘤疾病,我们一直强调早发现早治疗,而关键点在于及时发现潜在的症状异常,针对性地做检查才能发现病变区域。但是,早期肿瘤很可能没有 ,比如食道癌早期的异型增生,可能不会发生灼烧、胸痛的表现,那应该如何发现呢?今年4月,我院诊治了一名早期食管癌患者,她就是早期无症状表现的典型例子,那么患者又是如何发现病变的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李婕琳案例分享:患者孙某70岁,女性,多年来一直患有慢性胃炎,每年都有固定体检的习惯。2020年4月,她到医院检查胃镜,结果发现了异常。病史:慢性胃炎多年,持续进行规律治疗。查体:体温365正常,脉搏83次/分钟,呼吸16次/分钟,血压128/80mmHg。腹部平坦,呼吸运动正常,无脐疝、腹壁静脉曲张,无皮疹、色素沉着,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肌肉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胆囊区无压痛,Murphy氏征阴性。肾脏未触及,肾区及输尿管点无压痛,振水音阴性。肝浊音界正常,肝区、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症状检查:胃镜检查,发现距食管16-20厘米处,可见食管后壁黏膜稍水肿,表面覆少许白苔。NBI:黏膜呈茶色、碘染色:16-20厘米,5-8点处黏膜不着色。病理诊断:食管鳞状上皮增生,局部增生呈不典型性。由于患者平时无吞咽困难、无胸骨后疼痛,也没有消瘦乏力等异常表现,所以进行深度检查。放大食管黏膜感染处,未见明显IPCL,未见明显其他增粗迂曲血管。进行食管上段组织活检,结果为鳞状上皮高级别异型增生,遂诊断结果为食管癌早期。治疗方案以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属于异型增生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变早期。病变区域还浸润、扩散,处于慢性病程发展状态,患者无明显的症状体现。此时在胃镜下及时将病变区域切除,并让患者留院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同时观察术后病情状况。目前患者情况较好,无不良反应。如何在黄金时期发现早起食管癌治疗食管癌以及其他肿瘤疾病,早期诊治是公认的黄金时期,上述案例中的患者孙女士很幸运地发现了病变,同时采取了正规的治疗。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没有症状的情况下怎么发现早期癌变。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管哽咽、进食中产生刺痛或牵拉感等。如出现此类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早期食管癌无症状如何发现:如果像案例中患者一样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此时很容易延误病情。但我们从具体情况中可以发现两个关键点,一是患者多年来都有慢性胃炎病况,二是患者有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基于这两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患有慢性病程的群体属于肿瘤疾病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记忆肿瘤的筛查。因此,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炎、胃肠炎症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而健康人群出现消化系统异常,也要及时检查判断是急性或慢性病症,还是有癌变倾向。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重点项目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患者从早期食管癌的确诊到治疗,胃镜检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明显的病症体现又或没有症状反映,消化系统脏器都在身体内部,单纯依靠查体、验血、以及肿瘤细胞检测,无法准确判断病情状况;而且,早期异型增生以及肿瘤的属性判断需要做病理检测,如果不能进入脏器内部是无法采集病理样本的。而且,对于早期异型增生和较小的瘤体、息肉,胃镜下切除更为方便、快捷,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对病变的刺激程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希望大家重视胃镜检查,存在慢性病程者,应定期做体检;健康群体也可以在体检项目中增加胃镜检查,如果经常出现消化系统不适,更需要尽早做胃镜。
消化系统几乎涉及腹部所有脏器,大家通常以为消化系统就是从食管到胃部,然后再到肠道,实际上,肝胆胰腺与消化系统也有直接关系,也是消化内科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胆囊在消化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朋友可能听说过,胆囊功能失调会导致“吃什么都发胖”,这只是胆囊引发的消化系统异常表现之一,医疗诊断中,很多胃肠失调与胆的关系十分密切。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胆囊5个不可替代的本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李婕琳胆囊在消化系统中不可替代的5个本领所谓胆囊的5个本领就是它在消化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并且,这些作用具有连带性,缺一不可。1、产生消化的助力液体:胆汁胃部消化只是对食物进行的第一步处理,将咀嚼后的食物处理成食糜形态,但是食糜形态还不足以令身体完全吸收,并且食糜也可能存在某些小块状容物,当它们进入到十二指肠的时候,就需要胆汁来帮助消化、分解。胆汁是由胆囊储存、排出的,如果没有胆囊就不会有胆汁的储存与排泄,造成胆汁排泄异常,脂肪等难以消化分解的物质就可能在身体堆积。有些患者因某种情况切除胆囊后发胖,就是这个原因。2、适时存储、排放大家都知道,胃里有胃酸,如果胃酸分泌过度或较少,都会出现胃功能异常,引发消化不良或胃酸过多、反酸、烧心等情况。胆汁也是如此,健康的胆囊可以在未进行消化时储存胆汁,当有食物进入腹内时,再排出胆汁帮助分解食物。不论胆汁排放过多还是过少,都会引起消化系统异常。3、自我保护机制胃有胃黏膜保护内壁,免收胃酸的伤害,胆囊同样具有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由于胆汁中含有胆汁酸,这种酸对无保护的脏器组织有很大伤害,胆汁反流侵害胃部系统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胆囊自身会分泌黏蛋白物质,保证储存胆汁的时候不会受到侵蚀。4、自我排毒功能胆囊在排出胆汁的时候,还可以将胆囊、胆道中的有害物质、细菌等一起排出体外。这是人体大部分器官都有的自我排毒功能,也属于代谢的一种方式。不过,当胆囊排毒、排胆汁出现阻碍的时候,可能存在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5、维持压力平衡当胆汁分泌的时候,肝内外胆道会有压力产生,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控制就会出现肝内外胆管失调。胆囊则发挥着调节压力的作用,确保胆管道的压力平衡。当胆囊出现了结石,胆管内有结石的几率就很大!别怕!胆管内的石头用ERCP方法取出来更适宜现代临床ERCP疗法可以将胆管内的结石经内镜取出,是胆总管结石首选的方法。所谓ERCP是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这种方法与我们熟知的胃镜、肠镜相似,也是利用内镜十二指肠镜进入胆总管,然后进行造影拍片,确认病变部位及情况后,采取针对性治疗。ERCP属于微创手术,有效避免了开腹取石、创口大、易感染、影响临近脏器、患者恢复时间长、容易出现并发症等诸多弊端。当然,ERCP也有相应的禁忌,比如患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对碘造影剂过敏者禁用。ERCP不仅能取胆总管内的结石,也可以对胆道肿瘤、胰腺癌造成的胆道梗阻进行支架植入,减轻梗阻,通畅引流。可以对十二指肠乳头的病变、胆管内的病变进行活检,明确诊断 。对胰腺的疾病如胰腺外伤引起的胰漏,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漏有确切的疗效。
以前说道胃病,大家会觉得是着凉、吃了脏东西,现在不同,随着大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医学名词为大众所熟知。胃病方面,幽门螺杆菌成为关注热点。据统计,全球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成年人约占50%,而我国更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点区域,报道中最高的大约有60%的成年人都属于被感染者。那么,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又该怎样消灭它呢?不要急,今天我就跟大家详细说说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一些知识。幽门螺杆菌是什么?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科病菌,它的特点是定植于胃粘膜上皮表面,呈螺旋形、有树根带哨鞭毛,微厌氧。幽门罗杆菌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是粪便-口腔、口腔-口腔这两种传播方式传播。幽门螺杆菌容易形成家庭传播,比如父辈属于感染者,那么子女感染几率要比常人高很多。之所以我国感染率较高,与进食方式有很大关系,多人共通进食,比如饭店吃饭、聚餐等情况,容易造成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有多大?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容易出现反酸、烧心、口臭、上腹不适、腹痛、隐痛,甚至恶心呕吐。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进行治疗,幽门螺杆菌会发展到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最严重也是患者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就是有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预后不良,可能会导致胃癌出现。我们如何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前面也说了,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粪便-口腔、口腔-口腔这两种传播方式传播。而共通进食、聚餐更是给它提供了便利渠道。人们同吃一道菜、一碗饭,难免会有唾液接触,幽门螺杆菌正是通过唾液交叉感染到别人的身上。不过,幽门螺杆菌不能在空气中传播,也就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时候暂不具有感染几率。所以,很多专家开始建议我国人民进餐分食,每个人用不同的碗筷,菜也分盘装。该如何消灭幽门螺杆菌?目前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治疗方案多以四联疗法为主,具体是指胶体铋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为7-14天,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四联疗法的根治几率和机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而有差别,如果对药物敏感,总的根除率在90%,当然,治愈后患者需要根据医嘱加强防护,避免幽门螺杆菌复发。防治幽门螺杆菌,这件事一定要做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要过分担心,应到医院及时就诊,明确是否一定需要清除这种细菌,经医生评估后,正规的治疗与监测。此外,日常生活饮食很关键。成年人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更需要常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与消化系统中的任何一种疾病一样,饮食中需要禁忌的东西也不少,比如火锅、油炸等高油脂食物一定要减少,如果患有胃病就彻底与它们告别吧。香烟和酒精饮品已经是老生常谈的有害物质了,为了确保健康,最好都别沾。要知道,吸烟喝酒最容易破坏身体免疫力,还会对消化道、肺部造成巨大伤害,这种伤害是持续发展的,只有彻底戒除才能排除隐患。另外,平日里可以摄入益生菌,它有利于清理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按时吃饭,不能不吃早饭和晚饭,如果为了减肥怕胖,可以调整食量和饮食种类,不能让胃部长时间处于空腹状态。因为不吃饭对胃部健康伤害很大,也会刺激幽门螺杆菌繁殖生长。总而言之,胃部健康与日常生活饮食息息相关,不良饮食习惯和嗜好一定要戒除,如果出现胃部异常或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及时到医院诊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进食规则。
吸烟越多肠癌风险越高?真相在这里!医生:长期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因素
从焦虑到放心!这种胃息肉通常无害!医生:胃底腺息肉通常不会发生癌变
肠里长了一坨油?肠内脂肪瘤顺利内镜切除医生:患者巨大肠内脂肪瘤内镜下成功切除兔除了患者出现严重井发症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胃炎必看!竟会引发这种病变!医生:自身免疫性胃炎有可能会引发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癌变?真相在这里!医生: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病变但无节制生长也会有安全隐患
胃肠功能紊乱?!改变这点很重要!医生:除了规律服药以外,还要将注意力转移一下
胃壁增厚=胃癌?CT报告别自己吓自己医生:胃肠道检查最终还是以胃镜检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