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20问-简答康丽惠 张俊蒙 北京华信医院心脏中心1、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儿?答: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通过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接受静脉从周围组织脏器输送回心脏的血液。心脏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要(射血功能下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导致身体其他组织淤血肿胀,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心衰表现。 2、心衰有几种类型?答:根据心脏射血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3、哪些症状是心衰预警信号?答:左心衰竭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心衰患者还经常出现咳嗽、咳痰、水肿、疲乏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此外,还可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失眠、心慌等不特异的症状。 4、我不知为什么就心衰了?答:心衰的原因有很多种。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是引起心衰最主要的病因。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若不给予及时科学诊治,病情进展恶化也可导致心衰。除心血管疾病外,非心血管疾病也可导致心衰。糖尿病、肥胖、甲亢等也是心衰的常见病因。这些患者为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除治疗原有疾病外,应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若出现心衰的症状及时就诊。 5、心衰会遗传给孩子吗?答:心力衰竭可以由很多疾病或病因引起,其中有些疾病与遗传相关,所有部分心衰是有遗传倾向的。比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疾病,可以引起心力衰竭,而这些疾病有一部分与遗传基因有直接关系。6、听说饮酒可导致心衰,真的吗?答: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出现心衰症状,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有10年以上大量饮酒史、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能排除其他心脏病的患者应考虑本病。7、心衰可以根治吗?答:心衰虽然可怕,但可防可治!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血压、心率、肾脏功能等给予个体化用药。并且,临床研究表明,经过规范治疗及生活方式的改善,约1/3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可恢复。8、治疗心衰的药物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可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减轻患者症状的药物有许多种。其中,利尿剂可消除水钠潴留,改善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及水肿。恰当使用利尿剂是治疗心衰的基石。此外,按最新的国际国内指南,有四大类药物构成了治疗心衰的“四驾马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这些药物都可以降低心衰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9、心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吗?答:心衰患者需要长期规范化用药,因此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改变药物剂量和种类。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副作用,要及时询问医生,不要自行停药,更不要擅自服用其他药物。建议使用用药列表、标记剂量的药盒、闹钟、服药日志等来帮助每日准时服药。10、心衰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其它办法吗?答: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心衰反复加重,则需要考虑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外科治疗手段。目前中国的心脏移植整体五年存活率要高于国外,并且我国还有自主研发的左室辅助装置,大幅提高了晚期和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救治能力。11、心衰患者生活方面要注意什么?答:患者要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包括吸烟、饮酒、药物依赖等。12、心衰患者怎么就诊?答:要尽快就诊于心衰专科,由专科医生开具治疗症状及改善预后的药物。需要定期回到门诊随访,向医生陈述近期的自我感觉变化。由医生根据患者近期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性随访每l~2个月1次。重点随访每3~6个月1次。患者自身疾病状况变化,如感冒、腹泻、血糖升高等等都需要给予相应治疗。13、心衰患者能大量饮水吗?答:严重心衰患者摄入液体量限制在每天1.5~2.0升,有助于减轻症状并缓解肺淤血。这里要注意的是,液体摄入量包括来自输液、饮水、汤、粥、蔬菜、水果中的水分,并非仅是饮水量。每日测定体重以便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是身体内液体潴留的“信号”。14、心衰患者可以运动吗?答:心衰加重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下肢被动运动以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情况改善后,在不引起不适的情况下,鼓励患者适度活动,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可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注意循序渐进。15、心衰患者生活上应注意避免什么?答: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避免感冒、呼吸道及其他各种感染;避免暴饮暴食。16、心衰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诊?答:出现短期内体重增加,水肿、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就诊,不可延误病情,以免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17、心衰除了药物治疗,还能装起搏器治疗?答:多数心衰患者存在心脏扩大且收缩无力的特点,其中约15%的心衰患者存在心脏的左右心室之间和左心室内部的收缩不协调,导致已经心衰的心脏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这无异于雪上加霜,现有的所有药物对心脏活动不协调都无能为力。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将三根起搏导线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通过发放脉冲使左右心室同时收缩,纠正左右心室收缩不协调,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降低死亡率。 18、心衰患者需要装救命神器ICD吗?答:对于左室射血分数小于35%,或者有心脏骤停史患者,建议安装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他能在10秒内自动识别心脏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发放电击,终止恶性心律失常,挽救生命。19. 心衰有什么危害?答:心衰首先引起上述的各种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重经济负担,并且心衰患者病死率较高,心衰患者五年生存预后甚至差于某些恶性肿瘤。心衰致死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严重心衰导致肺部淤血过多,也可能是突发心律失常,即心脏跳动的指挥官出现异常,心脏跳动过快或突然停跳。不过,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各类新药临床应用,各类心脏辅助装置的广泛使用,甚至可以实施心脏移植等,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因此,只要是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完成康复训练等,心衰这个顽疾也是可以纠正的。20. 心衰治疗后,没有症状可以停药吗?答:不可以。一旦发生心衰,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治疗,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不能擅自停药。
问:何为冠心病?答: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当冠状动脉发生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这种心脏病称为冠心病。 问:什么是心绞痛?答:心绞痛是冠心病的最常见的症状。心肌缺血引发前胸及胸骨后或其临近部位的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 问:心绞痛的疼痛性质有哪些?答:心绞痛的性质常为闷痛感,有时也有压迫感,烧灼感,紧缩感,压榨感。 问:心绞痛的诱因有哪些?答:情绪的变化,体力活动,饱餐,寒冷刺激,吸烟等均可诱发心绞痛。 问:心绞痛一定会痛么?答:大多数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往往会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或者胸闷等症状。 问:心绞痛一定发生在心前区么?答:不一定。典型的心绞痛的发作多位于胸骨中上段,也可位于左侧心前区,有时胸痛可放射至咽喉部、左肩、左臂、上腹部。 问:胸痛一定是心绞痛么?答:胸痛不仅仅只来源于心脏,胸部的脏器及上腹部的消化器官都可以引起胸痛。常见原因有: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肋间神经痛,自发性气胸,胸膜炎等。 问:心电图正常就能排除心绞痛么?答:不能。典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短暂的心肌缺血而呈现ST段改变,而部分患者并不能捕捉到发病时的心电图。因此应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问:含服硝酸甘油有效一定是心绞痛么?答:不一定。真正的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应在1-5分钟,如果超过10分钟才能缓解症状的有可能不是心绞痛。 问:哪些药物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答:硝酸酯类制剂及有些中药制剂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常见药物为硝酸甘油。 问: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答: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同时与吸烟史,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也存在紧密关联。 问:不抽烟,不喝酒,为什么会得冠心病?答:这可能与性别、年龄、遗传等因素有关。比如育龄期女性有雌激素的保护,很少会患有严重的冠心病,但一旦过了绝经的分水岭就要提高警惕。 问:哪些检查可以明确冠心病?答:常见的检查手段有:冠脉造影,冠状动脉增强CT,运动负荷试验等均对诊断冠心病提供不同程度的价值。 问:哪项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答:目前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够直接反映冠脉实际情况。 问: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后一定要放支架么?答:不一定,需要根据血管的狭窄程度及部位决定是否进一步行PCI治疗,常规病变狭窄>75%才酌情行PCI治疗。 问:支架的使用寿命有多久?答:目前谈及支架存在使用寿命是不科学的,植入支架后应积极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定期随诊复查以达到不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冠脉新发病变的目的。 问:何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答:主要针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问:何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答:针对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目的是改善预后,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机率,预防冠心病的发作。 问:得了冠心病手术能根治么?答:冠心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含支架,药物球囊及冠脉搭桥等方式,术后仍然需要坚持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达到预防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冠心病无法根治,需要终身治疗。 问:冠心病病人应多吃什么食物?答:冠心病病人饮食原则为:控制热量,少食多餐,防止肥胖,多吃水果、蔬菜,因其丰富的食物纤维能够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高血压20问答1.血压值多少算高血压?在未服药的前提下,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诊室),如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遗传吗?高血压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习惯等)交互作用的结果。 3.高血压病能传染吗?高血压病属于非传染性疾病,并不能通过体液、呼吸、母婴、性等途径传播,但却具备“传染性”。如高血压患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吸烟、脾气暴躁、高盐饮食等,可能会影响与其一起生活的人,包括其配偶、子女等,而这些因素能诱发高血压的发生。 4.饮食能影响血压吗?饮食中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盐摄入过多能导致高血压。目前建议,正常健康人每天食盐量<6g;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5.肥胖和高血压相关吗?体重增加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瘦者的高血压病发病率明显低于胖者。体重指数(BMI)每增加3,其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6.饮酒和高血压有关系吗?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虽然少量饮酒后短时间内血压会有所下降,但长期少量饮酒可使血压轻度升高;过量饮酒则使血压明显升高。 7.精神紧张能诱发高血压吗?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8.打呼噜和高血压有关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俗称打鼾、打呼噜,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两种,后者(OSAHS)最为常见,约占SAHS的80%-90%,它是顽固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9.吸烟能诱发高血压吗?能。吸烟能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引发血压升高。而且,吸烟能损害血管内皮,影响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生成,从而引发血压升高。 10.运动能降低血压吗?长期适量的有氧运动能降低血压。建议健康人群每周保证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有氧运动。 11.药物能引发高血压吗?一些药物能诱发血压升高,研究表明,避孕药、麻黄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甘草都可能引起血压升高。 12.高血压常见症状有哪些?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板紧,还可能会有心悸、疲劳、气短等表现,一般情况下,随着血压的下降,相应的症状也会减轻或消失。 13.血压升高一定会有症状吗?不见得。轻度血压升高,可能症状不会特别明显,但中重度高血压、突发血压升高的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等。不过,少数重症的高血压患者亦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14.高血压能治愈吗?原发性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一旦明确诊断,即要终身治疗。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血压可能会恢复至正常水平,甚至可以停止服用药物,但是非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一定要终身保持,如低盐饮食、控制体重等。但大多长期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另外,由一些特定疾病引发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在控制原发病以后,血压也会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说,高血压有可能会“治愈”,但高血压病一定要终身治疗。 15.高血压有什么危害?长期不加以控制的高血压,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如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眼底损害、血管损害等。而骤升的血压,可能会直接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等。 16.一旦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就必须服药,是这样吗?不对。一些中低危的高血压患者,如血压<160/100mmHg且没有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群体,可以通过1-3个月左右的非药物调整,包括低盐饮食、控制体重等方式等,若血压仍不能降低,则考虑开始药物治疗。 17.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服药,对吗?不对。如前述,一些中低危的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数月的非药物方式调整,如果血压恢复至正常,则不需要服药诊疗,如果血压不能降低,则考虑开始药物治疗。但是,如果是血压中度升高(>160/100mmHg),即使没有症状、没有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也要考虑服药治疗。而血压在140-160/9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如有并发症或靶器官损害,也应考虑服药治疗。 18.一旦服药了,就永远不能停止服药了,对吗?完全错误。高血压患者,应终身治疗,但不意味着需要终身服药治疗。是否服药、服药剂量大小,都要随着病情的变化或进展而变化,部分患者,经过系统治疗以后,完全可能会停止服用降压药物。 19.常用的高血压药物都有什么?目前主流的口服降压药物,包括如下五大类:1)钙拮抗剂(CCB类,如xx地平)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如xx普利)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如xx沙坦)4)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5)β受体阻断剂(如xx洛尔)另外,还有一些其它药物,如α阻断剂(哌唑嗪)、一些复合制剂(包括复方降压片、珍菊降压片、北京降压零号等),也可以应用于一些特定的患病个体。 20.高血压药物,越贵效果越好吗?当然不是。降压的疗效和药品的价格并非完全一致,比如,利尿剂之一的“氢氯噻嗪”,每片不足一角钱,但与主流的几大类降压药物一样,有着很好的疗效,适合很多个体,如老年人群
问-1:室早是怎么回事?答:室早全称叫室性早搏,也叫室性期前收缩。通俗讲就是早搏起源于心室。这个室性的收缩发生在正常心跳之前。问-2:室早的发病原因有哪些?答:室早可见于正常或心脏病人。一般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常见的原因有:吸烟,咖啡;电解质紊乱、药物、麻醉、手术、以及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脏病等)。问-3:室早的诱因有哪些?答:咖啡因、烟草、酒精和毒品;高血压;焦虑;劳累等问-4室早的症状有哪些?答:心悸、惊慌、心前区不适、心跳停跳感等,有些可引起焦虑、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问-5室早的危害有哪些?答:1.偶发性室早,或数量不多的(如小于10000个/24小时)的,一般对心脏的影响不大;引起紧张、甚至焦虑/抑郁等,重者会影响生活和工作。如果室早数量特别多,长时间会导致心功能受损;部分患者,如存在心肌病或心肌梗死后患者,可触发室速甚至室颤、甚至导致猝死。问-6室早如何治疗?答:室早的治疗方法:改善生活方式,药物和手术。问-7室早一定要手术吗?答:如果是偶发性室早,或数量不多的(如小于10000个/24小时)的,一般对心脏的影响不大;如果室早数量特别多(如大于10000个/24小时),长时间会导致心功能受损。可以先尝试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如果室早无减少,则应考虑介入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射频消融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微创。问-8室早手术创伤大吗?答:室早手术最常用的射频消融术,属微创手术。问-9室早手术需要全麻吗?答:不需要。问-10:室早手术成功率高吗?答:室早手术总体成功率在95%以上。常见部位如流出道起源的室早成功率可接近100%。
直播时间:2021年06月27日17:59主讲人:张俊蒙副主任医师北京华信医院心脏内科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现存房颤患者约1000万例,占一般人群的0.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加的趋势,60岁以上患病率占1%,而75岁以上可达10%。除此外,房颤有诸多危险,重者可致死致残,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患者开始对其重视! 今天主要和大家聊聊房颤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问题. 心房颤动及心电图一、房颤都有哪些危险?房颤主要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1. 血栓栓塞:由于房颤发生时,心脏跳动的节律紊乱,正常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血液易在左心耳淤滞,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着全身血液流动时,就会造成相应部位的栓塞,如脑栓塞、肢体栓塞、肠栓塞等,严重着可致残、致死。房颤时左心耳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2. 心力衰竭:房颤发作时可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病理改变,造成心腔扩大,如果及时终止,尚可逆转。如不及时终止,就会造成心衰等严重后果。而心衰、心腔扩大又会导致房颤的进一步加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3. 死亡率增加:房颤可使患者罹患卒中的概率增加5倍,心衰、痴呆、甚至猝死等风险均大大增加。二、房颤可以预防吗? 房颤并非不可预防。除了不可逆因素(如基因、性别、年龄等)外,还有一些是完全可逆的因素/病因,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睡眠暂停、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饮酒和吸烟等。 1. 肥胖与房颤 研究证实:房颤和肥胖(BMI30kg/m2)有很强的相关性。Framingham研究:肥胖增加1.5倍的AF发病风险,BMI>25kg/m2的人群中,每增加1个单位的BMI值则AF风险增加4%。对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BMI每增加5个单位,其AF发病风险增加29%。AF发病风险与心外膜和腹部脂肪相关。肥胖和高BMI增加AF负荷,包括阵发性AF进展为持续性AF。体重变化可改变AF发病风险和持续状态。BMI每增加5个单位,其术后AF发病风险增加10%,消融后AF发病风险增加13%敲黑板: 1). 肥胖是一个很强的危险因子,并且可导致AF;肥胖可增加AF发生和持续。2). 数据显示,超重或肥胖伴AF的患者,减肥至少可降低10%的AF负荷。3). 减肥手术可降低新发AF和消融术后复发风险。2. 运动与房颤 研究显示缺乏运动会增加AF负荷,而且是AF的独立危险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动呢?运动的定义:体力活动:骨骼肌产生的使能量高于正常活动水平的身体运动。 锻炼:为改善或保持健康而自愿进行的活动。 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在整个锻炼过程中持续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 高强度间歇训练:短暂的高强度运动,其间穿插着低强度运动或休息。量化锻炼: 锻炼的时间*强度*频率 运动强度(单位:Mets) 中等强度:3.0-5.9Mets 剧烈运动:6.0MetMET即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没有任何运动的情况下所消耗的氧气量。约3.5ml氧气(/kg/min)运动对房颤的影响:公园打太极的群众敲黑板:1). 增加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房颤。2). 定期有氧运动可减轻房颤负担,改善房颤的症状和生活质量。3). 适度锻炼是有益的,高强度训练会增加房颤风险,但是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改善体能和心功能。3. 睡眠呼吸失调与房颤睡眠呼吸紊乱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与房颤发病密切相关。敲黑板:1). 房颤患者中,发生睡眠呼吸失调(SDB)的患病率明显增高。2). 睡眠呼吸失调愈严重,房颤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愈差。 3). 睡眠呼吸失调经过治疗后,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4). 对于伴有睡眠呼吸失调的病人,建议筛查房颤,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4. 糖尿病与房颤 房颤与糖尿病与密切的相关性,而且糖尿病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敲黑板:1). 糖尿病可导致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可能导致心脏的结构性、电生理方面的改变。 2). 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 3). 专家指出:合理的控制血糖水平有主降低房颤患者的复发率。 5. 高血压与房颤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指出:高血压与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敲黑板:1). 高血压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2). 对于房颤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包括控制食盐的摄入、减肥、多加锻炼及口服药物治疗。 6. 其他与房颤相关的因素吸烟、心衰、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卡啡因等均是房颤的可控因素。1). 对于房颤的管理,戒烟、限酒尤为重要。2). 减少或限制咖啡因的摄入对AF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好处。3). 对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生活方式的管理、药物的优化治疗及射频消融手术均是不错的选择。三、得了房颤怎么办? 房颤的治疗包括几方面:房颤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关注房颤,及时就诊,与医生的充分沟通、积极治疗,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大。
2020年12月14日和15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心脏中心完成2例3T抗核磁(MRI)长寿命起搏器的植入。两位患者分别为80岁男性和68岁女性;因反复发作头晕、黑朦等不适就诊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脏中心三病房张俊蒙副主任医师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及既往病史资料后,认为两位患者的头晕等症状是由其心率慢所致,有植入永久起搏器指征。两位患者均高龄,同时合并许多基础疾病,未来行MRI检查的概率很大,而非核磁兼容心脏起搏器将限制患者未来的临床检查。同时患者及家属也一致要求应用MRI兼容起搏器。恰逢3.0 T MRI长寿命双腔起搏器ASTRA今年刚在中国进入临床使用,其寿命长达寿命15年。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和希氏束(HBP)是最生理性起搏方式。它们可快速夺获特殊传导系统而实现快速激动左右心室,而达到心脏电-机械同步的目的。LBBaP几乎完美的规避了HBP的不足,如:起搏阈值较高知以及有较高的成功率等,对于阻滞部位在His束以远的患者尤其适合。因此,LBBaP被认为一种非常有意义起搏术式。张俊蒙副主任医师是国内较早开展LBBaP的术者之一,由他所在团队提出的“简化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方法——九分区法”无需多导电生理仪指导,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而且有效、安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好评。综合患者病情, 张俊蒙副主任医师为患者选择“3.0T抗核磁长寿命起搏器+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这样可让患者更长久受益!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效果良好。张俊蒙副主任医师在做手术(右一)术后心电图(QRS波很窄) 张俊蒙副主任医师介绍:研究显示,33.8%患者具有MRI检查的需求,3T MRI扫描更是可以对患者病症进行更精确的检查,3T核磁已经逐渐成为各大三甲医院的主流检查手段。3T 全身MRI 长寿命起搏器可以让患者安心实现3T MRI检查。此外,X2DR01型号的Astra起搏器更是拥有心房rATP,心衰肺水肿监测功能,全面监测或治疗有房颤,心衰征状的患者。“3.0T抗核磁长寿命起搏器+左束支区域起搏”能让患者接受更长久的生理性起搏治疗,这种最理想起搏技术与先进器械的完美结合是我院心脏中心的一大特色。2020年我院心脏中心共给3例患者成功实施3.0 T抗磁长寿命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标志着我院在起搏技术领域又迈上了新台阶,可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为其提供更完美的治疗方案。(3T抗核磁起搏器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