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冠疫情突然升温,奥克密戎肆虐,近一月来各医院发热门诊阳性病例直线上升。我在疫情中心上海浦东,支援了发热门诊一月,看了不少感染奥克密戎患者,加上对一些感染奥克密戎邻居、同事、亲戚朋友的病情追踪了解,对奥克密戎有了一点认识,以下谈谈我对奥克密戎症状总结。1、发烧、肌肉酸痛乏力:患者感染后出现肌肉酸痛,乏力,出现发烧,发烧特点是体温38度左右,少有超过39度,上午不发烧,下午发烧。退烧药用后能暂时降温,但药效过后发烧仍反复,一般发烧持续两到三天结束。三天后出现低热,37.5°左右。有些人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特别是老年人,部分人需要考虑吸氧。国外有专家说此时是判断是否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重症感染关键时期。2、鼻塞或流鼻涕、喉咙痛:大部分来就诊病例都有鼻塞,流鼻涕。一般普通感冒药可解决。部分人因为发烧不退造成心理紧张,出现“焦虑症”,胸闷气短不适,心跳加快,和新冠重症感染症状类似,大都到了医院检测血氧饱和度正常的,医生给予镇静处理后症状消失。喉咙痛:很多人喉咙非常疼痛,咽口水都困难,让人感觉是得了重症,解热镇痛药也有些用。3、咳嗽:很多人出现咳嗽,喉咙痒,感觉有痰液堵住,一般止咳祛痰可以解决。咳嗽时间因人而异,可能与疫苗有关吧,国外专家说注射有效疫苗的患者一般也是两到三天结束,没注射疫苗可能延续两三周不等。4、在发热门诊经手看过一两百例吧,CT检查后发现感染肺炎的一例都没有。也就是说几乎没有重症病例,大都症状和流感差不多,所以一直以来有国外专家说“奥克密戎”就是大号“流感”。5、总结:奥克密戎症状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绝大都数是轻症或无症状,大都是对症治疗即可,与“流感”一样,大部分人预后良好,但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发展至重症风险较高。最后希望大家都健康!
慢性疾病是需要长期管理的,而不是只靠吃药?,不再看医生,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建议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尽快去医院复查您的问题 糖尿病 每3-4 个月复查一次 高血压 每6-12 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控制的情况) 高血脂 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控制的情况) 乙肝患者 每6个月复查一次 甲状腺疾病患者 每6-12 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控制的情况) 老年心衰患者 每6个月复查一次 哮喘病人 每3-4个月复查评估一次 患者很年轻,2016年诊断的糖尿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至今,从未再次进行过糖尿病的随访!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每3-4 个月就要看一次医生和做相应的化验? 从2016年开始到今天,从来没有再做检查,直到两周前,双腿浮肿,撑不住了,来医院?看病 看看: 血糖是 20.45 尿糖1000 尿蛋白500 肾功能异常 双腿浮肿 这,何苦呀! 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 不来医院检查,有情可原 可是 2016-2019 呢? 建议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尽快去医院复查您的问题 糖尿病 每3-4 个月复查一次 高血压 每6-12 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控制的情况) 高血脂 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控制的情况) 乙肝患者 每6个月复查一次 甲状腺疾病患者 每6-12 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控制的情况) 老年心衰患者 每6个月复查一次 哮喘病人 每3-4个月复查评估一次。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胸部X线检查或CT扫描中可见的肺部“斑点”(CT扫描是一种能对身体内部成像的影像学检查)。如果只有1个斑点,则称为“单个”(或“孤立性”)肺结节。 单个肺结节一般不造成症状。患者在因其他原因而接受X线检查或CT扫描后才发现自己存在此病。 什么可造成肺结节? 肺结节由以下情况造成: ●非癌症疾病–肺结节大多数时候不是癌症,而是异常组织团块、小范围感染或陈旧的肺部瘢痕,描述这些情况的医学术语有“肉芽肿”(炎症区域)及“错构瘤”(一种非癌性的异常组织团块)。 ●癌症–肺结节可能是肺癌,即肺部的正常细胞变为异常细胞并出现生长失控;也可能是起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扩散至肺部。 医生如何知道我的肺结节是否为癌症? 医生会利用以下信息确认这一点: ●您的年龄 ●您是否有其他症状或其他已知癌症 ●您是否吸烟或曾经吸烟 ●您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有人患肺癌 ●您是否曾处理或接触石棉 ●X线检查或CT扫描所示斑点的大小和形状 ●斑点是否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改变–医生会观察您的全部既往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片以了解这一点。 医生据此可知道您的肺结节为癌症的几率是较高、中等还是较低。 如果我的肺结节有较高几率是癌症该怎么办? 如果肺结节是癌症的几率较高,医生很可能手术切除它。 医生会在术前安排一项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的影像学检查,即通过一根细管向您的静脉中输入一种物质,然后由一台特殊的照相机对您的肺部、肝脏、脑部和骨骼成像。PET扫描可显示癌症是否扩散到了肺部以外。 您还会在术前接受呼吸试验,以确定切除您的部分肺脏是安全的。 术后,一名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切除的结节以判断它是否是癌症。如果是癌症,医生会讨论可能实施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如果不是癌症,您可能无需进一步治疗。 如果我的肺结节是癌症的几率中等该怎么办? 如果您的肺结节为癌症的几率中等,医生会获取更多有关该结节的信息。 如,医生会针对中等或偏大的结节安排PET扫描或活检(亦或两者)。活检时,医生会从结节处采集一块组织样本:根据结节在肺内的位置将穿刺针经胸部插入结节,或可将一根末端带摄像头和灯光的细管(称为“支气管镜”)经口腔或鼻腔向下置入肺部以获取样本, 然后由另一名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该样本以判断是否存在癌症。如果PET扫描或活检显示有癌症,医生很可能会推荐手术切除结节。 如果结节较小或PET扫描显示其不太可能是癌症,医生可能会推荐对结节予以监测,即在3-6个月后复行CT扫描。 医生还会通过体格检查和一些血液检测来获取其他信息,并基于这些检查结果确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如果体格检查显示您有肿大的淋巴结(皮下的豆形器官),则可能需要其他检查。 如果我的肺结节是癌症的几率较低该怎么办? 如果肺结节是癌症的几率较低,医生会予以监测,即安排复行CT扫描,其实施频率取决于您的个体状况。大多数患者会每年进行1-2次CT扫描复查,长达5年。 如果反复CT扫描显示您的肺结节随时间推移没有变大,它很可能不是癌症,医生随后会停止安排CT扫描复查。 如果肺结节随时间推移而变大,医生可能会推荐予以手术切除。您在术前可能会接受PET扫描和呼吸试验。
有些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等),给您造成的损害是在5-10年之后,如果您不去医生那里进行随访,自己擅自停药,或者认为自己现在还没有身体不适,就不去做检查,这将对您是非常不利的!
抗疫28天:常用抗病毒药临床无效结果出来了,但太晚了 2020-02-23原创: 丁虹教授 公卫和行政决策机构必须反思:为什么不在疫情初期、在患者众多的武汉开展临床试验?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38( 00 ): E008-E008. DOI: 10.3760/cma.j.cn311365-20200210-00050发表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立芝)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 抗病毒药有效性及安全性 临床研究内容及结果 研究对象和纳入标准 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共收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262例。本研究纳入134例,男69例(51.5%),女65例,年龄为35~62岁,平均为48岁。 纳入标准: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②患者呼吸道标本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③患者未使用其他具有潜在抗病毒活性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本研究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YJ-2020-S015-01)。 治疗方案 回顾性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的经过。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疗程为5 d;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200 mg(3次/d),疗程为5 d;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作为对照组。因任何原因未能连续服用2 d抗病毒药物的患者,视为未服用抗病毒药物而纳入对照组。 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以最后一次检测结果和时间为准。如连续2次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则核酸转阴时间采用第1次检测的时间。 临床研究结果 治疗效果上,以上各组无显著差异。 不良反应: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中,恶心、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多见;2例肝损伤、2例肾损伤; 阿比多尔组中,表现为腹泻、2例轻度肝损伤; 对照组中,出现纳差、腹泻等不良反应,2例轻度肝损伤。 结论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和阿比多尔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如体温恢复正常)和加快病毒清除方面均未优于对照组,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 (此次试验未用奥司他韦作为临床试验的候选药可能的原因是:理论推导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都在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结果给我们的反思是:公共卫生和行政决策机构的信息不透明,反应迟缓,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在付出沉重的代价。 为什么这个临床试验不在患者众多的武汉开展,而是在上海开展的?由于上海病人不是非常多,整个实验从1月20日至2月6日才纳入病例134例,到完成试验,公布结果,已进入了疫情发展的后期阶段。以至于2月19日公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仍然保留了无效、且可能导致更多不良反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如果在疫情初期,在武汉定点医院迅速开展抗病毒药物临床试验,可能2月初就能负责任的告诉民众,抗病毒药是否具有“临床获益”。 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 当做国家的敌人 -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 我在2月初多次连续发文质疑了当今临床方案的不合理性,并建议政府应该立即开展临床试验,给国民一个负责任的临床治疗方案,然而被连续删帖。如果政府不善于听取建议,学术界不能包容质疑,我们很多决策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毁灭性的。 一个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不要把伟大的批评者,当做国家的敌人。 再次证明抗急性爆发性病毒疾病治疗中 防御型方案赢的概率大于进攻型 对于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比如:艾滋病,抗病毒鸡尾酒疗法(进攻型)极大的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改善了生活质量;丙肝,盐酸达拉他韦片和阿舒瑞韦软胶囊上市,使有效率提高到90%....... 但是对于急性爆发性病毒感染疾病,我们根本不可能在1-2个月内找到“安全、有效的特效药”,启用其他类型的抗病毒药,无异于“唐吉坷德与风车作战”,打的很惨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生命的代价,却是一场又一场无意义的战斗。 防御型方案:主要针对病毒导致组织器官衰竭的机制——产生大量炎症瀑布+氧自由基瀑布,通过抑制炎症瀑布和氧自由基瀑布,减轻组织器官的损伤,让患者活下来,再通过自身免疫力,用时间来安静的消灭病毒。 当我们无法精准的“一招致胜”打击敌人时,防守可以有效的保护本土的和平与安宁,等待机会,或出击,或耗死敌人。 炎症因子是把双刃剑 病毒入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呢?这是机体免疫系统为了保护家园生产出来的武器,目的是杀灭外来入侵者。所以,炎症因子的适量释放,有助于帮助机体战胜病毒,缩短病程;但如果炎症因子释放过多,形成不可控制的“洪水瀑布”时,就会伤及自身组织器官,这时,我们就需要抗炎剂来适当降低炎症,保护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 因此,我只在中、重症的患者中(炎症瀑布强烈)建议使用甘草酸二铵,在轻症患者中,我都放弃了抗炎药的使用。2月中旬新建的肺炎讨论群,入群的人基本是轻状很轻,没有发烧,或发烧常在37.5度以下的患者,可能是第4代新冠感染者,病毒毒力已经降低,或者是阳性无症状者,这些人群,免疫激活的程度不高,没有形成猛烈的炎症瀑布,如果此时使用激素、氯喹等免疫机制或甘草酸二铵抗炎剂,可能不利于核酸的转阴。因此,新入群的患者,我已经没有再建议大家使用甘草酸二铵,仅仅建议大家,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用营养支持疗法等待机体的自愈,在此阶段,用药可能是“弊大于利”,因为,并没有有效的药物。 机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70%的病是可以自愈的。 这个世界目前:1/3病有药可治;1/3病药物只是帮助;1/3病药物就是安慰。不要过多用安慰剂,因为,药物是有副作用的。 来源: 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
(Written by the doctors and editors at UpToDate) 一、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到特定水平以上, 通常是高(38℃)。在不同部位(口腔、腋窝、耳部、前额或直肠)测得的体温可能略有不同。 二、测量体温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腋窝、耳部和前额温度比直肠或口腔温度测量容易,但准确度较低。 测量口腔温度的正确方法: 1、如果进食或饮用了任何热的或冷的东西,应等待至少30分钟。 2、用凉水和肥皂清洗体温计,然后予以冲洗。 3、将体温计的末端置于舌下,朝向后方。用嘴唇(而非牙齿)固定体温计。 4、紧闭嘴唇以包住体温计。玻璃体温计需要大约3分钟才能测出体温,大部分数字体温计则需要不到1分钟。 您的不适程度比体温高低更具意义,如果您认为自己有发热并感觉不适,医护人员可能希望您通过测量口腔或直肠温度来复查体温。 三、什么可造成发热? 成人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可造成发热的常见感染包括: 1、感冒或流感 2、气道感染,如支气管炎 3、胃部感染 部分人的流感病情可能极为严重。但大多数上述感染都不严重,可自行好转。 四、我何时应该就诊? 如果您出现发热且同时存在以下情况,应联系医护人员: ●怀孕 ●近期从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或中东回来 ●刚出院,或者刚接受了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经常发生感染 ●正在化疗–如果您的口腔温度超过(38.0℃)并持续1小时以上,或者哪怕1次超过(38.3℃),请联系医护人员。 ●使用抑制机体抗感染系统(即“免疫系统”)的药物–其中包括类固醇药物,以及预防器官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药物等。 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联系医护人员: ●发热持续数日或反复发作 ●近期被蜱虫叮咬–蜱虫叮咬所致感染可造成发热和其他症状。 ●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心脏疾病、癌症、狼疮或镰状细胞贫血 ●发热合并1种或多种下述症状: 皮疹 呼吸困难 剧烈的头痛或颈部疼痛 癫痫发作或意识模糊 严重的呕吐或腹泻 腹部、背部或身体侧面剧烈疼痛 其他任何少见或令您担忧的症状 五、我需要接受检测吗? 可能需要。医护人员将进行体格检查并与您讨论您的症状,还可能对您进行以下检测: ●血液检测 ●尿液检测 ●胸部X线检查或CT扫描–这些影像学检查可对身体内部成像。 医护人员会与您讨论您可能需要的其他检测。 六、我能自己做些什么来改善症状吗? 能。您可在家休息,充分饮水,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散利痛),布洛芬(芬必得)来缓解发热。 七、发热如何治疗? 这取决于发热的原因。许多患者无需治疗,如果需要,治疗可包括: ●采用抗生素以对抗感染。但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对病毒感染无效,比如对感冒就无效。 ●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散利痛)或布洛芬(商品名:芬必得等)可帮助减轻发热,但有时并不需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人们的心,每天感染的病例数字都在上升。恰逢流感高发季,有些人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后,就非常恐慌,想去医院就诊又怕交叉感染。那么普通的感冒发烧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不同?哪些情况下不需要去医院,哪些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如果发烧了,是否有必要去医院就诊(因为去医院就诊或许有被传染的可能)? 如果发烧的同时伴有流鼻涕、鼻子塞、嗓子疼等症状,此时多数可能是流感或感冒,如果没有基础病、年纪比较轻的,不建议去医院,应在家休息,吃点退烧药,不要吃抗生素,抗生素对此无效;但如果年纪大,同时有基础病的话,建议去医院,同时就诊过程中应注意防控。所以,第一要科学防范,第二不要过度恐慌。 发烧和新型冠状病毒这两种疾病,症状是一样的吗? 几乎所有的传染病都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然而不发热也不一定不是传染病。当出现急性病毒感染,如冠状病毒、流感、H5N1感染时,会伴有发热症状。与已知的急性传染病等稍有不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部分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而表现为腹泻,或者乏力、没劲儿等,所以给疾病防控增加了巨大困难,需要找出规律,然后更加科学地防范防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的表现,最主要特征,甄别措施分别是什么? 发热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唯一的首发症状。因此,对于怀疑感染的人应尽可能地进行筛查核酸、冠状病毒核酸来甄别区别,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检查,如血常规、胸片或胸部CT;但是最重要的是流行病学史的追溯,即在高发地区,如果跟发烧的人待过,或者说坐过人流密集的火车,没戴口罩,或者周边接触的人有发烧的,这种流行病学史的追溯非常重要。
区别一:主要症状 关键词:警惕突然高烧 普通流感:起病急骤,畏寒、发热、头痛,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人禽流感:除了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潜伏期一般为1天-3天,通常在7天以内。 甲型H1N1流感:人体潜伏7天后才表现出病征。最初症状类似普通流感,但体温会突然超过39摄氏度,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其突发性更难预防,因而也比前两种流感更恐怖。 区别二:传播的途径 关键词:人传人、人传动物 普通流感:以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天-7天有传染性,病初2天-3天传染性最强。 人禽流感: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农村多于城市。 甲型H1N1流感:该病毒非常活跃,可由人传染给猪,或猪传染给人,也可在人群间传播。人际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主要传播方式。有专家警告,必须防止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染上猪流感病毒、因为这两种病毒如果出现在一个人体内,可能相互交换基因,形成一种可能在人与人之间自由传播,致病性极高、死亡率也高的超级流感病毒。 区别三:感染人群 关键词:易感年龄 普通流感:最容易感染的四类人———老年人,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慢性病的人群,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还有儿童。 人禽流感:在已发现的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属于易感人群。 甲型H1N1流感:青壮年居多。据现已发现的猪流感致死病例,患者年龄绝大多数在25岁至45岁之间。 区别四:死亡率 关键词:禽流感死亡率高 普通流感:可致死,但死亡率较低,低于1%。 人禽流感:人患禽流感死亡率较高,但人群中只有少数人对禽流感病毒易感。 甲型H1N1流感:死亡率为6.77%,比一般流感要高,其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病毒来势凶猛;二是民众起初容易误以为是普通感冒,随便吃些药,错过了发病初72小时的最佳救治期。 区别五:防治办法 关键词:疫苗 普通流感:可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接种时间多为每年10月-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预防上与其他流感一样,但不需要刻意去避免接触鸡鸭、猪等。 人禽流感:已有疫苗。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人用禽流感疫苗制备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 甲型H1N1流感:现有疫苗对人无效。做好预防,多洗手、戴口罩、少在公共场合逗留、室内要通风、避免接触流感病人、尽可能少接触动物,尤其是猪。吃猪肉要充分加热。
普通感冒一般是由腺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最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 一开始发热不明显,就算是发热,温度也不高,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的症状较明显。 普通感冒一般不会传染的,因为引起感冒的病毒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每个人与它接触的几率相同,而有的人会感冒有的人不会感冒,是因为个人体质不同,体质弱的就会中招。 一周就会痊愈,所以有人就会说感冒时不管吃不吃药两周都会痊愈,一般也不会留下什么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