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华山痉挛状态及脑瘫多学科诊疗专家简介:张海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小儿神经外科亚专业组骨干成员;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长老会医院、美国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访问学者;华山医院痉挛状态(脑瘫)联合诊疗团队(MDT)核心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委员会外科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脑认知与神经调控学组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长三角足踝康复联盟特聘专家 。申园康复医学中心这位帅帅的汉子,在入住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后终于一改刚入院时的满面愁容,露出轻松笑脸。康复团队清楚,从术后卧床入院到如今能轻松走路,这一切对于这位年轻爸爸来说,实属来之不易。01 十年寻医四处碰壁,终于看到康复希望窦先生十年前突发双下肢乏力,症状逐年加重,并开始出现双下肢痉挛的症状,严重影响步态,走路缓慢步态不稳。窦先生回忆说,全国很多三甲医院都跑过了,没有得到明确诊断也就没有进行有效治疗,最终找到上海华山医院痉挛多学科团队联合门诊,经诊疗确诊为痉挛性截瘫,是一种世界罕见的累及神经系统的疾病,这才算是确诊了自己得了什么疾病。起初华山痉挛团队的神经内科医师建议先口服降肌张力药物看效果如何,但用药一段时间后双下肢肌张力异常症状仍没有缓解,最终华山团队讨论决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干预。痉挛状态痉挛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综合病症,可以由多种疾病导致,包括脑瘫、脑和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痉挛性截瘫、多发性硬化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痉挛性截瘫这种原发疾病,属于罕见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针对痉挛症状,可以采取外科干预和综合康复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七月底,华山痉挛团队的神经外科张教授给窦先生实施了电生理检测下的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手术),来改善他异常增高的肌张力。没想到手术后效果非常明显,窦先生说,我双下肢的痉挛症状消失了,走路的时候整个下肢都轻松了,再也不是那么僵硬了。申园康复医学中心和华山痉挛MDT团队协作,开展特色一站式联合诊疗-康复新模式。经华山痉挛MDT团队精准的外科手术治疗后,在华山康复专家的指导下,再通过申园康复中心全面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为痉挛状态患者提供一站式专业规范化的诊疗康复方案,帮助他们重归正常生活。术后窦先生为进一步提高双下肢力量和步行稳定性,来到泰康申园康复医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02 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终能轻轻松松走路入住申园医院后,申园康复团队遵循泰康TKR国际标准康复体系,按照“无评估不康复”的MDT治疗指导,首先根据窦先生的术后状态,进行了详细的术后康复评估,并且根据其术后个人具体情况,制定了阶梯式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力争更好的改善窦先生步态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的作用康复是痉挛状态多学科诊疗中重要的一环,与手术同等重要。需要正视的一点是:手术的作用是在神经通路上调节肌张力,解除痉挛症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科学系统的康复,才能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关节活动度、力量、控制、姿势及步态。如果术后没有通过系统康复治疗,将大大影响手术后的恢复效果。第1~2周(术后伤口保护期)术后一周,窦先生讲述,他的双下肢过高的肌张力基本解除了,小腿痉挛症状消失了,双下肢有轻微的麻木感。康复治疗团队进行评估后,考虑到术后伤口保护和手术后相对无力期,康复师周雪露首先给予床旁康复训练,对床上正确的体位摆放进行指导,同时进行床边的双下肢牵伸和低负荷的力量训练。术后3周随着双下肢麻木感逐渐减轻,康复治疗师评估后调整康复训练侧重点,实施针对性训练包括垫上躯干核心力量训练、坐位下躯干功能性训练,使用芬兰HUR气泵阻力器械进行双下肢力量抗阻训练,功率自行车提高双下肢耐力、牵伸训练提高下肢的柔韧性......经过短短3周的康复治疗,窦先生感觉双下肢的力量和躯干稳定性已经有所提高,步行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窦先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窦先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窦先生口述自己的改变康复前:从一开始站也站不稳;坐到椅子上的时候双腿发软不能控制;下地走路的时候感觉时刻要摔倒;治疗师让我先使用助行器步行,力量慢慢提升后再到使用肘拐步行;训练后:现在我可以使用肘拐步行了,而且走得更快更稳了,步行过程中,双膝关节也不会过伸了......提到之后的康复,窦先生满眼有光,他坚定的讲到,我一定捉住术后康复黄金期,继续努力配合康复,我相信不远的一天我会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能陪儿子一起踢球.....康复说泰康申园康复医院针对SDR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特别组建了专业康复治疗团队,紧密围绕SDR外科干预各个环节,与外科密切协作,在SDR手术专业领域上不断地深入研究学习,为更多的痉挛状态患者提供一站式专业规范化的综合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改写人生。对于痉挛性脑瘫、脑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后遗症、脑卒中后遗症、痉挛性截瘫、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引起的痉挛状态患者,如有需求,可咨询申园康复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痉挛状态MDT团队进行初筛评估。
近日,刘先生带他的儿子小斌(化名)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寻求外科治疗方法。小斌今年六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本来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然而小斌却越来越自卑。家人询问才得知,由于他和其他男孩不同的走路姿势,他感觉自己一点都不合群。实际上,小斌出生时难产,他的大脑出现过缺氧性损伤,被诊断为“小儿脑瘫”。从学走路开始姿势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两只脚总是不自觉的踮起脚尖,写字、吃饭时右手动作也不太灵活。着急的父母带着小斌到处寻医问药,从1岁开始,小斌就接受了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康复训练等治疗。但是一直康复治疗到6岁,家人看到孩子的症状越来越重,走路姿势越来也异常,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步态功能,也影响到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越来越孤独、自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张海石张海石副主任医师了解病情后,详细检查了小斌的身体情况,并安排了相关检查,多次召集华山医院痉挛状态MDT团队进行详细会诊,结论是符合SDR手术指征,决定由神经外科为小斌行术中电生理监测下的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改善双下肢的肌张力高的症状。。在后腰部的微创切口,单个节段椎板切开暴露马尾神经,术中电生理精准监测,定位异常放电的脊神经背根,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精细操作。手术历经3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术后小斌双下肢的痉挛情况明显好转,两只踮着的脚也可以放平了。经过精准、系统的康复训练,不到一个月,小斌已经可以在足踝矫形器的帮助下欢快地小跑起来。如此理想的术后效果,让小斌的父母喜极而泣,后悔没有早点来做手术治疗。脑瘫即小儿脑性瘫痪,指的是小儿在出生前后因感染、出血、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并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及运动时姿势异常。目前发病率为0.2-0.3%。脑瘫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者为痉挛性脑瘫,约占脑瘫的70%,大多数脑瘫患者都是此类型,也是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类型。对于痉挛性脑瘫,治疗核心在于从神经通路的层面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减少挛缩畸形的发生,为后续的康复治疗奠定基础。目前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有些误区需要注意:1)脑瘫患儿何时需要外科干预?脑瘫的治疗首先以康复治疗为主,大多数家长也能够在当地的康复治疗机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但是有些患儿的痉挛症状较重,随着生长发育的变化,进展较明显,康复治疗已经不能帮助患儿改善功能状态的时候,就是康复治疗的瓶颈期,此时就需要及时选择外科评估和干预。否则,只能是徒劳花费,而收效甚微。2)脑瘫治疗只知道进行跟腱延长吗?软组织矫形手术的确是治疗挛缩畸形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是在以往的脑瘫治疗中,过分强调康复治疗、矫形治疗、辅具治疗,而恰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中枢神经通路的调节及干预。脑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缺氧损伤)导致的肢体运动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层面的干预当然是第一环节。而且在中枢神经通路层面干预才是治疗痉挛症状的根本,才能避免从痉挛症状发展为挛缩畸形。3)过早地进行矫形手术对于神经通路的外科治疗有影响吗?临床上可以看到很多痉挛性脑瘫的患儿过早地进行了多部位的肌腱部分切断或跟腱延长手术,而且若干年后,这些孩子又不得不再次或多次进行矫形手术。家长们也很困惑,难道是家长们做错手术了吗?其实,如果是痉挛症状发展为肢体挛缩畸形的阶段,矫形手术是必然要选择的,但是应该在中枢神经通路的干预之后进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痉挛症状,使后续的矫形手术效果更加确切,不易反弹。那么,在典型的痉挛症状阶段,早期地进行中枢神经通路的外科干预,就可以尽早地防止痉挛发展为挛缩畸形,从而可以减少进行矫形手术的机率。4)做过手术治疗,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不需要后续治疗了?其实不论是神经外科手术还是骨科手术,都是脑瘫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在外科干预后,一定要坚持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否则,前面的外科干预都是徒劳了。我们坚持“无康复、不手术”的治疗理念。SDR手术通过对脊髓感觉神经的选择性精准处理,从神经通路反射弧的层面减低了牵张反射亢进,降低了痉挛症状,从而达到调节肌张力的作用,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可以长期、稳定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术中通过多导联电生理技术进行监测和分析,精准定位异常过度放电的脊神经背根,使切除感觉神经的范围、比例更加科学合理,手术更精准,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此外,SDR手术只选择性切断部分异常过度放电的脊神经背根纤维(即感觉神经),不会影响脊神经前根(即运动神经),因此不会影响肌力。所以,SDR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精准的特点。由于脑瘫有多种类型,并非所有的脑瘫均需手术治疗,SDR只适合于痉挛性脑瘫的治疗。SDR手术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这些:①单纯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在MAS2级以上;②无明显固定挛缩畸形或仅有轻度畸形;③术前脊柱四肢有一定的运动能力;④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能配合术后的康复训练。应正确理解和选择SDR与矫形手术。SDR手术是在中枢神经通路层面治疗痉挛症状的第一环节,应在痉挛的典型阶段或早期阶段进行。SDR仅仅能改善痉挛症状,但是不能改善挛缩畸形。如果痉挛发展为挛缩畸形,则应该选择矫形手术。在SDR改善痉挛症状的基础上,进行矫形手术,可以使疗效更加确切和持久。脑瘫的治疗应当以康复治疗为主线,外科干预相结合。术后围手术期康复及系统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需要家长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持之以恒地进行。患者经过正规康复训练,才可以达到改善功能状态,提高生活治疗,改善步态姿势的治疗效果。最后,专家提醒,如果孩子被诊断为痉挛型脑瘫,应该及时治疗,患儿越早接受收治疗,治疗效果越好。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坚定治疗的信心,让孩子尽早走出疾病阴影,融入社会。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属于混合性颅神经,感觉根粗大,主要分布在面部,每侧又分为三支,故称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因为疼痛剧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发作起来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多见。三叉神经痛发作一般来说右侧多于左侧,疼痛多由面颊部、嘴唇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发作,称为“扳机点”,然后疼痛放电样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导致头面部疼痛发作。疼痛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疼痛性质多样,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疼痛程度剧烈难忍,伴有流泪和流涕,甚至痛不欲生。疼痛发作常无预兆,突然发作,数秒钟或数分钟停止,可由风吹、洗脸、刷牙、吃饭、说话等活动诱发。大多数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的精神应激状态。约有一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面部存在一个或多个“扳机点”,即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触发疼痛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不等,发作骤始骤停。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夜晚疼痛发作较少,间歇期无任何不适,据此可与牙痛鉴别,牙痛通常为持续性的疼痛,避免误诊。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表现为皱眉闭目、捂嘴掩面。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治疗、球囊压迫治疗、伽马刀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疼痛科还在开展短时程电刺激治疗。治疗方法多样,足可以说明三叉神经痛仍然属于临床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都是三叉神经痛的常见药物,70%早期的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随着病程的进展,药物的敏感性会降低,止痛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甚至可能出现头晕、嗜睡、肝肾损伤、皮肤药疹等副反应,使很多患者无法坚持服药。此外,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或球囊压迫治疗也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选方法,经皮穿刺射频热凝三叉神经面部的分支或微导管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有一定治疗效果。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者,或高龄或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或是合并多发性硬化者,但术后疼痛容易复发,也会导致面部麻木、角膜溃疡和咀嚼困难等,严重的可能导致穿刺引起大动脉出血等。放射外科治疗(如伽马刀、射波刀等)也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适应症与上述射频治疗或球囊压迫治疗相似。放射外科治疗是通过放射线照射的方法,照射三叉神经,使疼痛减轻,往往起效较慢,但疗效可以持久。治疗后也会出现面部麻木、放射性水肿、放射性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状。如果经过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越来越差,或者经过射频治疗或伽马刀等术后复发者,可以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颅内有相应的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异常过度放电,兴奋性增强,导致疼痛发作。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指通过微创开颅的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三叉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神经造成压迫的责任血管推移隔离,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根部的压迫,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适应症包括:(1)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表现,“扳机点”存在; (2)药物不能耐受、毒副作用大、疗效差;(3)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能耐受开颅手术;(4)术前头颅MRTA检查可见三叉神经根与邻近血管关系密切;(5)患者手术意愿强烈。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是患者要在全麻下,于病患侧耳朵的后方,发际以内,做一个长约5-6cm的皮肤直切口,然后在颅骨上开骨窗,直径大约3-4cm,在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域,仔细寻找导致压迫的“责任血管”,将这些血管推移隔离,在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垫入涤纶垫片,将神经和血管隔离开,使血管不再压迫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降低或消失,就像短路的电路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会立即改善或消失,并可以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困难减压的患者,术中三叉神经梳理或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可以缓解疼痛,但是会出现面部麻木、感觉异常,甚至是永久性存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标本兼治的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有效、并发症少等特点。但显微血管减压术毕竟是开颅手术,而且手术效果达不到百分百,理论上也可能存在并发症,还是希望患者及家属能理性选择。对于无法接受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患者,还可以考虑三叉神经周围支的手术,可以微创、简便地处理周围支,有效缓解部分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尤其适合V2支分布区的疼痛。三叉神经痛,由于长期困扰和折磨患者,大多数患者都会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需要通过精神心理干预和治疗。近年来,国内还在进行三叉神经痛的短时程神经电刺激疗法,通过穿刺在三叉神经分支分布区域或三叉神经半月节置入神经刺激电极,通过程控仪调节刺激的方式,来刺激神经或神经节,以此来缓解疼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临床上强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不可千篇一律的教条施治,患者和家属也切忌“病急乱投医”。希望患者和家属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家庭情况,理性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患者朋友们你们好!随着疫情形势的向好发展,我们已经逐步恢复预约手术患者的住院安排。现将目前医院相关住院流程及须知告知如下,请周知:1.患者和家属需要配合进行一系列入院前评估流程,患者和家属必须满足:流行病学史阴性和随申码绿色。2.患者只能有一名直系家属陪同住院,原则上住院期间陪护家属不能离开病房,而且不能更换陪同人员。原则上住院期间不能探视。3.患者和陪同家属必须同时按照门诊规定和筛查流程,同时挂号就诊,患者需要门诊进行血常规及肺部CT检查,陪同家属也需要进行肺部CT检查,所有费用自理。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选择在当地三甲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带好检查报告(要求检查报告为近1周之内),来院办理住院。4.待患者及陪同家属的血常规和肺部CT检查结果回报正常,方可进入办理住院流程。5.由于办理住院患者较多,所以门诊就诊、筛查、抽血、肺CT等检查过程可能需要排队和等待较长时间。6.入院后需要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7.术前谈话,需要陪同家属电话联系主要直系家属(配偶、子女、患方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代表等),采取微信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医患谈话。具体须遵主管医师的要求。8.术前备血可能需要采集患者自体血液(200-400ml)在血库保存,用于术中或术后可能的输血需求。以上措施为目前非常时期执行的特殊措施,医院可能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更新要求,请前来住院手术的患者和家属务必遵照执行。否则将被追责。建议:如果家属和患者对以上措施和要求能够遵照执行,可以配合医院开展各项工作。请家属在平台上再次与我确认预约手术。我会按照预约的先后顺序安排。感谢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祝您早日康复。2020.3.18
6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猛烈车祸,造成正值壮年的澳大利亚籍华人程先生重度颅脑外伤,左侧肢体痉挛性偏瘫,这一瘫,就让他在床上和轮椅上躺坐了5年之久!也无法回到澳洲与亲人团聚。在通过新闻报道得知华山医院开设了以诊治痉挛状态为特色的痉挛状态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门诊后,程先生慕名前来求诊,经骨科、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多位教授精准的、阶梯式的治疗,如今,程先生不仅可以独立持拐步行,而且“一天能走6000多步!”,即将回到亲人身边的他激动地亲手向痉挛状态MDT多学科团队敬赠了一面写有“凝聚智慧,创造奇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 痉挛状态,是一种常见的综合病症,可以由多种疾病导致,包括脑外伤、脑瘫、脑和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多发性硬化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痉挛状态是医学界的一个诊治难题,传统的单一康复治疗对于痉挛状态的效果往往不理想,需要多学科参与诊治,为此,华山医院凭借学科优势,于2016年组建了国内首个痉挛状态MDT团队,一年多以来,华山医院门诊7楼MDT特需门诊已经诊治的病例超过110例,均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其中就包括6岁的小男孩小勇、28岁的帅小伙小韩和刚当上妈妈的小谭。 从“迈不开步”到“奔跑少年”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小勇是一个6岁的腼腆小男孩。因为出生时早产,他的大脑出现过缺氧性损伤,被诊断为“小儿脑瘫”。长大后,小勇两条大腿内侧肌肉痉挛,跨不开步子,小腿后部肌肉痉挛,两只脚下垂、内翻畸形。平时,小勇只能在他人的搀扶下缓缓地、左右摇摆地向前走,行走功能非常差。因为需要康复训练,他没上过一天幼儿园。但如今眼看着就要上小学了,这可如何是好?心急如焚的小勇爸爸通过网上查询,终于找到了华山医院痉挛状态MDT团队。通过详细的评估,专家团队为小勇制定了阶梯式的治疗方案。 首先,治疗的第一步是解决痉挛问题。神经外科专家为小勇进行了术中电生理监测下的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精准地调整双下肢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第二步,康复医学科专家根据小勇术后的情况,制定了精准、系统的康复方案。治疗后的小勇恢复得很快,第一次感受到了双脚可以听从他任意操控的美妙感觉。术后一个月,小勇已经可以在足踝矫形器的帮助下欢快地小跑起来。去年9月,他独立背着书包上学去啦!全家人都开心得不得了。 重振“飒爽英姿”的青年28岁的帅小伙小韩,出生时一切正常,20岁以后发现双下肢渐渐紧张,两条腿紧紧并拢在一起,无法迈开步子,只能靠上半身努力地左右摆动才能向前移动,样子十分怪异。突然噩运降临的他从此变得一蹶不振,为此家人非常着急,带着他四处求医。经人推荐,小韩慕名找到了华山医院痉挛状态MDT团队会诊。 经神经内科专家诊断,小韩患了罕见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此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诊,但遗憾的是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眼看着行走功能越来越差,小韩的家人强烈恳求专家能给小韩一个治疗方案。经过专家团队的讨论,建议首先明确诊断,然后由神经外科通过手术方法改善双下肢的痉挛状态,最后由康复医学科进行系统康复治疗。治疗后,小韩终于可以轻松地迈开双腿,独立地大步地平稳向前步。原来踌躇的摇摆青年完全换了一副风貌,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的妈妈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感叹道:应该早点带小韩来华山医院治疗! 宝贝,让妈妈再抱你一下26岁的小谭是位小学老师,2年前刚刚当上宝妈,在宝宝出生仅2个月的时候遭遇了一场可怕的车祸,昏迷一个多月后才苏醒,虽然意识已经恢复,但重度颅脑外伤仍然给她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左侧肢体严重偏瘫,肌力较差,左上肢总是呈折刀样僵直,肘关节屈曲在胸前,五指紧紧握拳无法张开,同时,左侧下肢的肌张力也逐渐增加。两年来,小谭接受了运动康复、中医针灸等治疗,未取得明显的效果。看着可爱的宝宝日渐长大,她心急如焚,多么希望能伸开双臂拥抱他一下啊。终于,通过朋友介绍,她找到了华山医院,通过多学科会诊,针对她左侧上肢肌张力较高、痉挛严重的情况,神经外科专家给她施行了目前国内外都很少开展的术中电生理监测下颈段SDR手术,通过精准、微创的手术,成功地解除了她左上肢的痉挛。 术后,小谭惊喜地发现,左上肢终于变得放松了,可以自己控制放平在体侧,同时,左侧下肢的肌张力也有了明显改善。通过系统术后康复治疗,她双手协作的精细动作完成得越来越好,小谭充满自信,回家给了宝贝一个久违的拥抱。 术后的他们专家会诊痉挛究竟什么是痉挛状态呢?痉挛状态是指一种以速度依赖性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为特点的运动障碍,表现为腱反射亢进,牵张反射过度兴奋,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种表现。通俗一点,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表现。痉挛状态的症状包括肌肉紧张,肌肉痉挛,疼痛,肌肉疲劳。痉挛状态主要是由于肌肉群的激活和抑制失衡导致的。 痉挛状态会使患者的肢体僵硬,活动受限,肢体无法达到应有的活动范围,随着痉挛状态的加重、肌张力的增高,肢体的活动范围会越来越小,最后将导致骨和关节发生挛缩畸形,甚至引起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的痉挛状态还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哪些原因可能导致痉挛状态呢?脑瘫是痉挛状态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在儿童中间。成人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脑卒中后遗症、脑或脊髓损伤后遗症、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和多发性硬化。 1、脑瘫:脑瘫是最常见的痉挛性障碍的疾病,儿童发病率3‰左右,大约占痉挛性疾病患者的75%以上。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新增脑瘫病例大约4万例。 2、脑和脊髓损伤:脑和脊髓的损伤可以导致痉挛状态,常见于以下部位损伤:基底节,小脑,运动区皮质,脊髓,约有25%以上的脑或脊髓轻度或重度损伤可以导致痉挛症状。 3、脑卒中(脑出血或脑梗塞):与外伤性痉挛相似,任何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行抑制性系统的损伤均可导致脑中风相关性痉挛状态。脑中风患者中大约有15-40%会发展成为痉挛状态疾病。 4、多发性硬化(MS):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累及脑和脊髓上运动神经元区域的脱髓鞘疾病。有相当一部分MS患者可以发展出现痉挛症状。有研究大数据库MS患者数据表明大约84%的MS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痉挛症状,其中34%患者出现轻度、重度或者失能症状。 痉挛状态有什么的治疗方式?外科治疗1、SDR手术 SDR手术,全称“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引进美国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开展术中电生理监测下单椎板高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其原理是通过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找到引起过度放电的病理性脊神经背根,将其切断,从而降低传入信号,降低脊髓低级中枢反射弧的兴奋性,从而降低牵张反射,即治疗了痉挛状态,降低了肌张力。 精准,采用美国PARK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方法,通过术中典型的肌电图表现,找到真正引起痉挛状态的罪魁祸首——过度放电的脊神经背根,精准手术,效果明显。 微创,采用单个椎板切开的方式,替代了以往要多个节段棘突和椎板都要打开的方式,使手术创伤更小,对患者的影响更小,而且伤口无需拆线,患者恢复更快。 SDR手术包括腰骶段SDR手术和颈段SDR手术,分别治疗下肢和上肢的痉挛状态。腰骶段的SDR手术最常应用于治疗痉挛性双下瘫的脑瘫患者。 2、骨科手术 很多人以为,做骨科畸形矫形手术可以把患者的走路姿势“掰”过来,于是着急做畸形矫形手术,其实,过早地做骨科畸形矫形手术,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弱肌力,降低肌张力,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看起来有效,但随着肌肉痉挛逐渐加重,患者还是有可能没法正常行走。事实上,在痉挛状态的治疗过程中,肌肉痉挛的治疗才是第一步,可以经过及时的神经外科手术(SDR)、肉毒素注射和康复锻炼进行,并不一定需要做矫形手术;但是,如果出现肌肉肌腱挛缩和/或骨关节已经出现畸形,或者通过神经外科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缓解了肌肉痉挛,但仍有部分肌肉肌腱挛缩和/或骨关节的畸形时,就需要做骨科矫形手术,矫形手术包括挛缩肌腱松解、延长、肌腱转位、截骨矫形等手术。 神经内科治疗神经内科专家主要通过痉挛状态的病因学判定,鉴别诊断,同时通过药物治疗痉挛状态。 康复医学科治疗康复医学科医生会针对痉挛的发生部位与痉挛程度进行系统的康复评估,针对痉挛的肌肉(群)进行肌电或超声引导下的精准肉毒素注射、神经阻滞治疗,制定运动与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常采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牵伸与矫形器固定、冷热疗法、超声波、局部与全身振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TENS)、生物反馈、冲击波治疗,可缓解脑卒中、脑瘫及截瘫患者的局灶性痉挛状态。 友情提醒:痉挛状态MDT门诊采用先筛查-入选-评估-会诊制度,年龄大于等于4周岁的痉挛性脑瘫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脑外伤、脑脊髓感染,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脊髓损伤等)所致的痉挛性偏瘫、截瘫患者。每周三下午在门诊5楼32号诊室的神经外科专病门诊就诊,经筛查确认,进行临床痉挛系统评估后,再预约每周三上午的7楼特需MDT门诊,由专家集中会诊。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眼皮跳”的经历,这可能就是面积痉挛最初的表现。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典型的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许多原因可以导致面肌痉挛,如血管压迫面部神经、面瘫恢复期、脑部占位性病变如脑部肿瘤、动脉瘤、小脑血管畸形等,其中血管压迫为最常见因素。初期多为一侧眼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抽搐,随时间逐渐加重,扩展至同侧面部的其他肌肉,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部肌肉。发作时眼周和面部肌肉快速、不规律抽动,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少数病人可能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人还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初起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可延长至数分钟,且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情绪激动、紧张、有意识地活动面部等都有可能导致痉挛发作,一般不会自然好转。长期的面肌痉挛可使控制表情的肌肉肌力下降,引起面部瘫痪、口角歪斜、无法说话。眼部肌肉的痉挛则可以导致一侧眼睑不能睁开,对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长期受到面肌痉挛困扰,病人会感到心烦意乱,甚至恐惧进入公共场合或与人社交,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但只能获得暂时的缓解,不能彻底治愈。而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可能出现造血系统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并发症,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过敏反应。目前大多用于初发或者痉挛症状较轻的患者,有时也作为手术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的辅助治疗。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可以服些一些维生素B1、B12等营养神经的药物。2、中医针灸有的面肌痉挛患者会选择针灸治疗,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种病的诱因之一就是面部刺激,所以针灸可能会加重病情,并且复发概率较高。3、肉毒素注射肉毒素通过阻滞神经和肌肉的传导而抑制肌肉痉挛,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减轻或消失。但肉毒素注射后常伴随出现眼干、多泪、复视等副作用,多次注射后甚至会引起部分面颊肌的永久性麻痹。目前肉毒素注射治疗主要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而又缺乏手术条件的患者,也可作为手术后无效患者的补充治疗选择,对于症状局限而且痉挛较轻的患者也可以首先尝试肉毒素注射治疗。4、手术治疗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最常用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属于微创开颅手术。该手术是在患侧耳后发迹内做一个约5-6厘米的直切口,微创开颅骨窗约直径约3-4cm,剪开硬膜,牵开小脑组织,可以发现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然后对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进行移位,然后在责任血管与面神经之间垫入涤纶棉球垫片(就是临床上心脏外科进行心脏手术的心脏补片,可以永久置入颅内。),解除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从而消除面肌痉挛症状。术中还需要进行电生理监测,可以发现减压前面神经的异常肌电信号在减压后会立刻消失,从而证实减压确切有效。据报道,有70-80%的患者手术后症状可以立刻消失,20%的患者需要数月到一年才能恢复。对于术后没有立刻缓解的情况,有可能是延迟愈合,一般术后3个月以后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目前临床资料显示最常的延迟愈合时间为1年半。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与患者症状是否典型、病程长短、起病年龄、性别、压迫血管类型及手术操作技术相关。一般来说,发病史越长,面神经的受压迫时间越长,损伤越明显,效果也越差,因此提倡早期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5、术后的恢复目前我们开展的微创开颅的锁孔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损伤,恢复时间较快,一般术后2-3天可以下床活动,术后伤口无需拆线,术后1周左右即可出院。大多数患者休养1-2个月即可恢复工作。6 、手术并发症微创手术不代表是小手术,毕竟是开颅手术。任何手术均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对于面肌痉挛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颅神经功能障碍:面瘫、听力下降或丧失,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眼球活动受限,复视等。术后迟发性出血,颅内感染,伤口感染,伤口愈合不良,脑脊液漏等。专家提示对于面肌痉挛的患者,希望大家清楚地认识这个疾病,理性对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祝您早日康复。
请有需要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认真研读下图互联网医院住院补登记挂号的操作流程或参考视频讲解操作。
【诊疗指南】近期,由于患者数量大幅增加,加之医疗床位、手术额度有限,导致就诊时间长、住院排队久。对于有手术需求的面肌痉挛患者以及痉挛状态及脑瘫的患者,我们深知您的焦急与生活的不便,但请保持冷静与理解,请放心,此类病种不属于急诊手术,不危及生命,只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您和家属信任且决定由张海石教授亲自主刀手术的,还请耐心等待,我们将全力以赴,尽快协调住院事宜。在此严正声明:我们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无理取闹与投诉,请谨言慎行,以免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也善意的提醒您:对于家属较急切且不愿继续等待的患者,或有其他特殊需求的患者,我们强烈建议您自行联系其他专家或其他医院就诊手术,以便获得更快的治疗。若在此期间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欢迎广大脑瘫患者及家属线上线下参加活动。也欢迎大家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2019年开始,下眼睑一个月有跳动一两次的情况,大概过了半年,每个月跳动的次数变成了几次吧,再后来频率慢慢增加,严重影响了我的心理与日常交际,在这期间做过核磁共振,医生建议手术,我一直害怕心想着毕竟在脑部做手术,迟迟不愿走手术这一步,陆续有吃中药,脸部扎针,2022年时右侧面部已经整个牵扯到,抽动时脖子处已经能感受到,根本不情愿出门,心情抑郁到了极点,吃不好睡不好,抽动时整侧脸紧绷,拉扯,频率高时还会头痛,实在忍受不了了,2022年8月31日华山医院找张主任首次看诊,核磁共振检查后,也是建议手术,考虑到孩子上学无人照顾,冬天太冷体质差,后终于在2023年下定决心手术,手术日期是4.27日,术后前两月还是很严重跳,几乎没有很大的改变,在七月份初时明显减轻,慢慢到7.28日之后再没抽动过,至此几年的煎熬终于挺过来了,张医生非常耐心,术前仔细交代,不用担心,术后关心都让我终生难忘,邻病床的大姐50多岁,我们一直有联系,她在手术后就有明显减轻,第一个月后已经正常不跳,她的术前症状比我轻一些,术后的前3天确实会头痛,挺过去再也不用煎熬了,术后切记一定好好休息,放松心情,还有一个上海本地的女士,30多岁,她术后一个月好像就去上班了,没有好好休息,她的术前的症状比我轻很多,恢复的时间比我们都长,建议手术后好好休息。我的血管压迫较为严重,在此非常感谢张医生的专业 敬业 爱心 细心治好了我的疾病,更治好了我的心理,我的整个人,我又恢复了,感觉失去了几年的快乐又回来了!余生好好活!快乐的活!张医生谢谢您!也祝您忙于一台又一台手术时也记得保重自己的身体,祝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