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做脑电图能检查出什么疾病?检查时注意什么?做脑电图能检查出什么疾病来? (1)用于癫痫的诊断:到目前为至,在癫痫的辅助诊断方法中,脑电图是最重要、最有价值和最方便的手段之一,除临床表现外,脑电图能够在发作及发作间歇期查获异常的脑生物电现象,若能重复检查并予以适当的诱发试验,其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现在,随着脑电监测仪和动态脑电图的问世,可24小时记录和观测脑电变化,并能在发作时准确记录发作过程的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尤其对临床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癫痫发作、少见型癫痫和隐匿型癫痫,更有必要性,甚或起决定性作用。(2)用于癫痫的分类:各类癫痫的脑电图都具有相对的特征性。如脑电图显示为高度失律者多为婴儿痉挛,显示为3C/S棘-慢综合波者多为小发作,显示为间歇期棘波者多为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局灶性癫痫波80%以上为局部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临床上以发作时及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所见为基础,结合病灶的部位、病因及发病年龄来对癫痫进行分类,对临床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一些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更具说服力。(3)用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临床上有些发作性疾病易于和癫痫混淆,脑电图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晕厥,它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过性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临床上与癫痫小发作及晕厥性癫痫不易区别。晕厥患者脑电图间歇期正常,发作时多为不规则2~3C/S慢波,诱发试验不能得出癫痫波,而晕厥小发作有特异性棘-慢综合波,即使在间歇期也容易出现癫痫波,以此可资鉴别。 做脑电图检查前要注意:1、将头洗干净,不要涂抹油性物质。2、脑电图室要安静舒适。3、前一天晚上要睡好觉(剥夺睡眠者除外),临做前要进餐。4、对有高热惊厥者,最好在症状停止10天后进行脑电图检查。
3.我是女生,19岁,正在上高三,平时有一点贫血,近来总感头晕头疼,时有恶心症状,到医院检查TCD,结果提示:1.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 2.两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增快。 请问我这个情况严重吗?帮忙解释一下TCD是什么检查?需不需要治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经颅多普勒简称TCD,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查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科疾病的检查。由于它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病人无痛苦,简单方便,对诊断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闭塞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现已被广大患者接受,问世1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由于颅骨较厚,阻碍了超声波的穿透,普通多普勒超声只能探测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穿透颅骨较薄处及自然孔道,获取颅底主要动脉的多普勒回声信号。它可探测到的血管主要有:颈内动脉颅内段、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克服了传统的脑血流图的不准确性和脑血管造影的创伤性,同时为CT、MRI等影像技术提供了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为脑血管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并对能引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通过以下指标反映脑血管的功能状态:(1)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反映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 血流量一定时,血流速度与管腔大小成反比。(2)脉冲指数:反映脑血管外周阻力的大小。此值越大, 脑血管外周阻力越大,反之则阻力越小。 (3)音频信号及频谱图波形:反映脑血管局部的血流状态。 以下一项或数项检测指标异常为病态:①狭窄处局部血流速度加快或有较大的双侧差异。②狭窄后区域内血管运动减少。③任何区域内导致频谱增宽的异常血流。④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局部血流速度加快提示有侧支循环。⑤脑血管痉挛所致管腔狭窄: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流速度增加50%或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达120厘米/秒(cm/s)。 下列病症可应用此项检查:①诊断颅内血管阻塞病。②诊断颅外血管阻塞病变,了解侧支循环是否良好。③评价颅外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阻塞、锁骨下动脉盗血)对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④诊断与追踪探测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③探测与鉴定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⑥评价环侧支循环能力,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前,预测夹闭作用。⑦诊断颅内其他血管病:颅底异常血管网症、动脉瘤、血管性痴呆、颈动脉海绵窦瘘、低血流量脑梗死。⑧间歇监测与追踪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偏头痛的血管痉挛及过度灌注、急性脑卒中、颅内血管阻塞后抗凝治疗过程中的血流改变、血液粘稠度的变化。⑨连续监测。 如果你检查时情绪不太稳定或者刚刚运动过等,建议复查。 如果只是单纯流速增快的话,一般没什么特殊治疗,可以观察到,避免情绪过激,保持良好心态。另外,如果有久坐伏案的习惯,怀疑颈椎的问题.建议做颈椎正侧斜位的X片。
2.我最近一个月老是觉得胸闷,要深呼吸一下才觉得舒服,我去医院检查心电图,心率48次/分,又做阿托品试验,心电图报告单上写着诊断阿托品试验阴性,医生说没什么事.请问什么是阿托品试验,像我这种情况是否需要治疗呢?所谓的阿托品试验是临床常用于诊断病窦的辅助检查,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心脏的影响不同。小剂量阿托品可兴奋迷走神经,减慢窦性心率,P波减低,出现交界性逸搏或交界性逸搏心律,T波增高。大剂量阿托品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使窦性频率加快,P波增高,T波降低等心电图改变。方法 1、阿托品0.02mg-0.04mg/kg,一般取0.03mg/kg,临床应用中一般不超过2毫克,溶于生理盐水2-5ml中,静脉注射,1min内注射完毕,记录5min内最快窦性心率。 2、记录1、2、3、4、5、10、15和20min心电图II导联ECG、观察窦性心率变化情况。 3、注射后一般以2~3min心率最快。 阳性标准 1、用药后窦性心率小于或等于90bpm;2、出现交界性心律;3、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等;4、诱发心房颤动。 评价 1、阿托品试验简单易行,有一定应用价值,偶有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绞痛的报道。 2、阿托品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SSS。 3、阿托品试验阳性,也不一定全是SSS。 禁忌证 1、前列腺肥大。 2、青光眼。 3、高温季节避免使用。 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辅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窦缓患者,如怀疑病窦,用药如窦性心律未增至90次/分,提示本病。 根据你的叙述,心率减慢是由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不需要治疗,可适当做一些运动提高心率可以缓解症状。
1.问题一: 24岁,女,体检报告说建议做心得安试验,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什么问题,希望得到详细的解答。另外,报告也说有窦性心律T波改变,这有什么问题吗?心得安和窦性心律T波改变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吗? 简单的说就是T波改变有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青春期、更年期的问题,口服药后,T波正常了就不是心脏病了。 具体如下 :常用心得安试验辅助鉴别非特异性ST-T改变是由心肌器质性病变引起,还是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或β受体高度敏感所致。口服心得安进行心电图对比试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电图ST—T改变是心脏复极异常的表现,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病变有重要意义,许多原因都可能影响心肌复极过程导致ST—T改变,不但与电解质紊乱有关,而心脏神经官能症导致ST—T改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心得安试验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心得安可通过β受体使植物神经系统恢复平衡,从而可纠正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而引起ST—T改变。心得安试验是识别心电图ST-T改变系功能性或系器质性的一种鉴别诊断方法。部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或T波倒置。口服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之后,可以消除ST-T改变,说明此类改变属于功能性而非品质性疾病所引起。支气管哮喘与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判定标准以ST-T改变恢复正常者为阳性,说明属于功能性改变,临床上参照其他指标,可考虑除外病毒性心肌炎;ST-T改变未能恢复正常为阴性,多属于器质性心肌损伤,可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试验方法是:顿服心得安20-40mg,然后分别在第30、60、90、120分钟分别描记12导联心电图。如ST-T已恢复正常,即为阳性,并可随时结束此试验;如果心室率已明显降低,而ST-T仍未恢复,即为阴性,只部分恢复即为可疑阳性。如心率仍未明显降低,ST-T也未恢复者,可延长观察时间或改用三日法(即连续3d口服心得安),用于鉴别β受体功能亢进症和心脏神经症。
http://wsft.010lf.com/system/2012/06/14/010238310.shtml早搏就是常说的偷停,漏跳、间歇等等,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一旦出现提前的搏动,就产生早搏。早搏的种类,从上到下,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心室早搏,由于心室距离窦房结较远,所以更容易发生室性早搏。 本期网上问医中主任为广大网民阐述了治疗早搏的几个注意事项,节目最后佟主任耐心地解答了网友的提问。 治疗早搏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第一,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不要过度熬夜,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或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等活动。 第二,要戒烟及避免大量饮酒,做到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因为吸烟及饮酒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第三,要保持情绪稳定,要处理好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情绪高度紧张,大悲大喜是引起功能性“早搏”的主要诱因。对于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第四,要定期到医院体检,一旦发现心悸、漏跳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非常必要,对伴有严重心脏病或有明显症状者须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此类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患者女性,45岁,心慌气短来院检查。心电图特点:开始一段见快速匀齐的窄QRS速,在ST段上可以见到很明显的P波,频率在176次/分,,阵速的P在I、II、III、AVF导联直立,AVR倒置,阵速R-P和P-R固定,终止后见一比窦周期长的代偿间歇,阵速的P波均在QRS之后,而阵速终止最后一个QRS之后没有出现P波,长II导联倒数第3个P波提前,提前P在T波后,P形态也与窦P接近,后见比窦周期长的代偿,与前面的阵速代偿一样长,P形态也基本接近。I、avL导联ST段轻度下移。需要鉴别的有自律性房速,慢快AVNRT可能,顺传AVRT可能窦房交界折反性心动过速(SNRT),房内折反性心动过速(IART)可能以及房速慢径路传导。阵速中PP或RR间期整齐,终止时P消失,可以考虑为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可能,后面的房性早搏的代偿间歇和阵速后的代偿间歇相同,考虑房速的可能性增大。是否符合右侧旁道心房开口位置接近窦房结附近的逆行P波?是否房速慢径路传导需电生理检查确诊。其他鉴别请参阅相关内容。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内折返可能)伴P-R>T-R现象心电轴左偏逆钟向转位ST段下移
患者女性,71岁。心电图特点: 图1、2中可见两次明显提前出现P'波,P'形态不同,第一次早搏由于提前P'落在房室结不应期内,其后无QRS-T波群,为房早未下传。第二次早搏可见下传QRS波,其P’R间期延长,P'波形态高尖,两次早搏应该为不同起源。而其余P波尽管形态变异较大,但是PP间距基本上还算规整,符合窦性节律特点。以II导联看,P波形态变化较大,有圆钝”型、“高尖”型 ,从时间上看P波宽窄差异较大,出现间歇性的P波改变,所以考虑房内阻滞要好些,临床上,间歇性p波改变多见于间歇性心房内阻滞、P波电交替、窦房结头部与尾部交替性或间歇性游走节律、以及钟氏现象和房性并行心律等,QRS形态窄,每间隔5-6个QRS出现一次时间不变却振幅变高的形态变化规律,高振幅的QRS前P-R、R-R无明显变化,间隔约3-4秒左右, 病人存在咳喘病史,QRS波群电压的变化,在未做屏气试验时,不能完全排除非呼吸变化,本例患者检查是未作摒气试验,暂时考虑为呼吸引起。QRS电轴右偏,V1-V4导联r波<0.3MV<1/2RV5。ST-T:II、III、aVF、V5、V6下斜压低,II、III、aVF、V3-V6导联T波倒置,QT间期较短,是否存在洋地黄作用?因病人服用情况不清楚,只是怀疑,PV1导联倒置,左房终末电势增大。图3、4基本上和图1、2相似,只是不存在早搏,同样出现P波形态的改变,这说明P波改变与早搏没有什么关系。关于心电图诊断,经和山羊老师、风影版主讨论,一致认为参与讨论网友中云的影子和lizeling、协调会分析的都很精彩,在这里表示衷心感谢!我们的诊断:1 窦性心律不齐2 双源或多源房性早搏,部分未下传3 间歇性房内阻滞4 左房终末电势增大5 PR间期延长6呼吸引起QRS波群电压变化7 ST-T改变,洋地黄作用?
患者男性,67岁。以胸憋气短来院检查。既往有肺心病。本图患者平卧困难,干扰较大,但II导联不影响心律失常分析。【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 肺型P波 非时相性房内差异传导 频发房早伴P-R>T-R现象(提示房室结双径路可能) 部分房早成对偶见未下传,部分呈三联律, 【心电图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窦P如图红色箭头所 表示,黑色箭头为 房早 。,窦P电压在II、III、AVF超过0.25MV的标准,顶尖,符合肺型P诊断,是否右房大或者右房内传导阻滞,需要心彩鉴别。频繁见提前的房P波,除第3和第14个QRS前提前的P位置在T波顶端而且是连发外,其余发生的的房早均在ST段上T波前肢,发生T波顶端的位置房早均下传,发生在ST段上的P波大 部分部分下传,仅中间一个最长的R-R内的房早没有下传,其位置与其它ST段上下传的P波位置差不多.那么发生在ST段内的房性P正常情况下是不能下传心室的,处于心室的不应期内,都意外的下传了心室,意外传导现象需要考虑房室结双径或空隙传导现象有关系,空隙现象需要有较未下传的房早更晚以及者更早的下传房早来对比证明其空隙带的 存在,但是这里在ST段上下传和未下传的房早P发生的位置是差不多的,所以还是考虑慢径传导可能大.部分房早的窦性P波形态 振幅变低,考虑为 钟氏现象。【临床意义】:频发的房早多见于冠心、风心、肺心、心肌病、洋地黄过量、电解质紊乱等疾病,频率快的可引起明显不适甚至血流动力变化,需要药物以及积极原发病治疗.同时该心电图的房P波发生位置部分在ST段以及QRS后部,这两个位置是心房的易颤期,,提示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大.
患者女性,83岁。以心悸一月余,加重一周前来就诊。望大家积极参与,在分析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对于分析的有道理、正确的会员,有积分及鲜花奖励诊断:窦性心律多源性短阵房性性心动过速伴P-R>T-R现象ST-T异常 本图一,P波形态电压不一致,如果把前面第R2-R3与第R3-R4作为正常窦性R-R,心动过速一段R-R明显缩短,R2-R4(2个窦性R-R)比4个P`-P`稍短,不符合一般房早二联律,倒与插入性房早相近。由于P波形态不一,P-R不一致,P-P也不一致,所以我的看法用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伴P-R>T-R现象解释较好。P-R>T-R现象--是指能够下传心室的室上性P波落在T波起点之前,即落在房室交界区绝对不应期的现象。属于超常传导或伪超常传导,一般此种现象见于分层阻滞、房室结内双径路或超常传导。 如果用房性并行心律解释,p`-p`倒符合,就是窦性P-P怎么解释?用双重房性并行心律来解释,阵速中考虑窦性P的算另一个房性P?因此用双重房性并行心律来解释也是值得考虑的,因为阵速里考虑窦性P的P-P规律与窦性不一样。心电图分析就是这样,必须一个一个排除,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诊断
患者男性,54岁。望大家积极参与,在分析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对于分析的有道理、正确的会员,有积分及鲜花奖励 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这份心电图很典型但不难诊断,大家对于室性并行心律都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之所以提供给大家讨论,主要是知识点-并行心律的问题,以及长II导联QRS波的形态改变的解释问题。 室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1.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多提早出现,其配对时间明显不等;2.异位之间间距相等或成倍数关系;3.可形成室性融合波。上述三点特征改变本图都具备。 虽然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但是并行心律中的室性早搏与普通室性早搏有所不同,在窦性心律的基础上,室性早搏按照自身的固有频率发出激动,不受窦性心律的影响,也就是所说的室性兴奋点存在保护机制。 室性融合波是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依据之一;间位性室早是由于这次室性激动逆传不深,所以离这么近也没有产生完全性干扰;干扰性P-R延长也是间位性室早常见结果,主要是室早出现较迟,窦性激动来到时隐匿性逆传激动形成不应期已经过度到相对不应期,所以激动可以缓慢下传;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早出现时间有关,造成长短周期现象所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室性并行心律的异位节律点多以早搏形式出现,习惯上称室性早搏,但也有表现为室性逸搏出现的,关键是看异位节律点出现的位置。临床上,室性早搏多数都为良性早搏,而室性并行心律的室性早搏都属于病理性的,这种说法记得在那本书上看到过。经过版主讨论,诊断如下(顺便附上我画的梯形图):窦性心律,室性并行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室性融合波,间位性室性早搏)干扰性PR间期延长,室内差异性传导。不完全右束支阻滞T波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