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脏血管视图二、动脉导管途径 三、心脏血管狭窄部位和X线显像四、球囊进入狭窄部位和球囊扩张五、支架进入及释放过程六、造影剂显像确认冠脉处理效果七、心脏支架术前后对照八、穿刺部位局部处理、手术结束
艾 滋 病 1、定义: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输注、母婴传播3种途径感染。 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感染和肿瘤。 治疗:“鸡尾酒疗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HIV感染流行的最佳方法。 2、病原学: HIV为单链RNA病毒,HIV呈球形,直径100~120nm,由核心(两条正链RNA)和包膜两部分组成。gp41/gp120,HIV可分为HIV-1/HIV-2两型,全球流行的主要是1型。HIV为高变异病毒 (逆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随机变异;宿主的免疫选择压力;不同病毒之间、病毒与宿主之间基因重组;药物选择压力--耐药变异)。HIV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弱,对热敏感,消毒剂可杀灭,但0.1%甲醛、紫外线和γ射线不能灭活HIV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本病唯一传染源),血清病毒阳性而HIV抗体阴性为本病窗口期,2-6周,是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主要传播途径)、血液输注、母婴传播3种途径感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或吸毒者,反复接受血制品者。 (4)不会传播HIV的途径:不经空气、一般的社交接触或公共设施传播,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发病机制:HIV进入人体,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5天后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 病毒血症------急性感染: CD4+T淋巴细胞短期内一过性迅速减少;随后大多数患者CD4+T淋巴细胞自行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慢性感染。病变部位: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 5、临床表现: (1)急性期:以发热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疼、盗汗、恶心,肌痛、关节痛等 (2)无症状期(潜伏期):平均9年,一般情况较好,无临床症状(HIV不断复制,CD4+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具有传染性) (3)艾滋病期: 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持续1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乏力 体重减轻10%以上 神经精神症状: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癫痫乃至痴呆,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①呼吸系统:主要是机会感染引起的肺炎,约80%的艾滋病人死于肺部感染。最常见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细菌性肺炎、肺结核。 ②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HIV痴呆综合征 ③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④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甲癣 ⑤眼部巨细胞病毒性及弓形虫性视网膜炎。 ⑥卡波西肉瘤、恶性淋巴瘤) 6、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①HIV抗体检测: 是艾滋病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检测gp24抗体和gp120抗体,包括筛查试验和确认试验。 常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作初筛,再用免疫印迹检测法确认。 ②抗原( HIV-p24抗原)检查:可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24抗原,可用于窗口期的检测,敏感性近 89%,特异性可达100% ,常用于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早期辅助鉴别诊断。 7、诊断 诊断原则: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配偶及所生子女,有职业暴露史,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确诊必须是经过确证实验(病原学检查) 总结于传染病学 恐艾症 艾滋病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反复化验,反复就诊。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的异常,表现为精神压抑,沉默寡言,恐惧焦虑,胡思乱想,不能自控,伴有失眠,植物神经紊乱。 恐艾症有可能出现的症状比如: 1、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 2、肠易激综合症、结肠炎、慢性胃炎 3、神经性头痛、头晕、头昏、失眠 、多梦 4、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 5、多汗、虚汗、盗汗、怕冷、怕风 6、心脏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 7、脖子肌肉僵硬 、关节游走性疼痛、幻肢痛 8、记忆差、反应迟钝、神经衰弱 9、早泄症、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还有淋巴结肿大) 治疗: 1.科学的检验排除+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 2.必要时抗焦虑治疗,改善失眠状态 3.洁身自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爱好
众所周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高危因素,炎炎夏日,这些危险因素很容易出现波动,甚至引发心梗事件。 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会储备一些心梗急救药物,是选择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还是复方丹参滴丸呢?本文就为大家讲讲,鬼门关前该如何选择心脑血管急救药物,及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这四种药物的使用时间,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保存的问题 心梗急救首选: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一味西药,含挥发成分,急性心肌缺血状态的时候,可以舌下含服。它会迅速扩展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肌缺血,挽救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坏死的程度,给后续治疗提供条件。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此药禁用于严重贫血、青光眼、颅内压增高患者。还有些心梗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含服硝酸甘油后病情可能加重。所以,最好在测量血压后,真正确定血压不低再吃。如果没有测量血压的条件,就不要盲目服用。 用药方法 连续含服最多 3 次。当出现急性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 1 片,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可隔 5 分钟后再含 1 次,最多可连续含服 3 次,若疗效仍然不明显,不可继续含服。如含服硝酸甘油 3 次,疼痛不缓解且伴大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症状时,极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应及时就医。 储存方式 家庭备用硝酸甘油应放置冰箱冷藏层,或者室外遮光、阴凉的地方。这类药物开封后怕热、容易变质,与空气长时间接触易氧化失效,所以应密封保存。 预防血栓: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的常用药,对降低心梗死亡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预防心血管、脑血管的血栓形成,避免出现血管狭窄。其实它还是急救药,当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没有其他急救药,可嚼服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抗血液凝集的药物,可减轻狭窄的程度,保证大脑有血液供应,服用及时可大大减少死亡率 用药禁忌 如果阿司匹林用量过大,不但容易导致皮肤及内脏出血,而且可以引起肝脏、肾脏的损害。 用药方法 第一,剂量不能太小,应该用到300毫克,并分3次服用,每隔5分钟服一次。第二,应嚼碎服用,有利于胃肠尽快吸收,使药物迅速发挥作用。 储存方式 因为阿司匹林易水解变质,应避光、密封、阴凉储存。 低血压慎选:速效救心丸 工作压力大、既往血压、血脂较高和出现过心绞痛但没有明确诊断者都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能缓解突发的胸闷症状。它能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脏、降低血黏度,还可在冠心病、心绞痛,以及中暑、突然昏迷等急症发作时用于急救,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用药禁忌 速效救心丸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对于低血压的人,应该慎服。低血压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眩晕等,加重低血压病情。药效产生时,舌下应有苦辣味和清心透凉感。如果10分钟后不缓解,可酌情再服用5-10粒,如连用2-3次仍不能奏效,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储存方式 速效救心丸的保质期通常为3年,如果含服时没有凉麻感和轻苦辣味,则说明药已失效。从颜色上来看,若棕色变浅发白,则药效降低。不用时尽量别开封,以减少挥发。 备选药物:复方丹参滴丸 从本质上说,丹参滴丸是一种扩张血管药物,因此口服对一般性的心绞痛、胸闷气短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对于心梗,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用处就不大了,而是应该服用具有溶栓作用的药物。而且患者一般难以区分胸部疼痛到底是一般性的心绞痛还是心梗,所以,单纯口服十粒丹参滴丸还不足以万无一失,最好的做法是配合其他急救药物一起服用。 用药禁忌 复方丹参滴丸对于丹参、三七和冰片有过敏的人禁用;对于孕妇慎用。 用药方法: 如果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第一选择是使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如果没有这些可选用复方丹参滴丸急救,可以使用10-20粒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化。 储存方式 密封,在10 ~ 30℃环境中保存。
医生可能都不知道的高血压知识高血压不能吃的食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食物真的是一个硬伤啊,很多吃的想吃却吃不成。那么高血压患者究竟不能吃什么呢?对于高血压患者是有一些忌口的,那就是忌烟和忌食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而且在平时的一日三餐中还要注意三低三少,那就是低盐、低脂、低热量,少甜少酒少饮茶。 1、忌食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肉类及肉类加工品:例如牛、猪、羊肉,五花肉,肥肉,香肠、腊肠、熏肉等。因为这类食品含脂肪高,虽然是高蛋白,但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容易造成血液中血脂过高,诱发冠心病。 2、忌食咸菜、辣椒等,忌含酒精的饮料和咖啡、浓的红茶,例如辣椒、芥末、咖喱、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腌咸菜、各种酱菜……因为辛辣的食物会诱使神经兴奋是导致血压升高。 3、忌食动物油脂,选用植物油。因为动物油里富含饱和脂肪酸,同时金枪鱼、鳗鱼等由于含饱和脂肪酸丰富也不宜选择。 4、忌食易胀气的食物,像番薯、干豆类容易导致胀气的食品,高血压患者还是少吃为妙,另外味道浓重的饼干,由于糖盐含量过高,因此还是少吃。 5、忌饮酒过量:如白酒 。白酒中的酒精成分在肝脏内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硬化。同时可以引起心肌脂肪的沉积,使心脏扩大,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因此,患有高血压者,切勿多吃烈酒。 6、忌食盐过量。吃盐过量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什么水果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水果来满足,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许多水果都含有过量的糖分,高血压患者要如何挑选水果呢? 1、柑橘:生食有益气、强身、助消化、健脾胃、降血压的作用,对防治化脓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糖尿病、病毒性感冒有一定效果。因柑橘富含胡萝卜素,如果吃过多会引起胡萝卜素血症(俗称橘黄症),出现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同时,多食柑橘会上火,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口腔溃疡、舌炎、咽炎等症。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慎食。 2、梨:具有生津、润燥、清热、止咳、化痰的作用。它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痛的功效。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的症状,吃梨大有益处。梨还是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食疗佳品。但食梨过多会伤脾胃,助阴湿,使胃肠功能失调,引起腹泻等病,因而胃寒、脾虚泄者应忌食。高血压患者还是少吃为妙。 3、葡萄:生食能补气益血、强筋骨、通经络、利小便,久食能健身延年。对治疗高血压有益,还能使人精力充沛,并有抑制病菌的作用。因葡萄含较多柠檬酸、苹果酸等,如果一次吃太多,会伤脾生内热。脾胃虚寒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但它含糖量很高,因此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 4、石榴:生食石榴,有生津止渴、止泻、止血的作用。对津液不足、咽干口燥、烦渴者,可谓食疗佳品。石榴还对咳喘、醉酒、动脉硬化、肝病等有较好疗效。但多食石榴伤齿。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 5、苹果:果汁可止泻,空腹吃可治便秘,饭后吃可助消化。孕妇妊娠反应期间,吃苹果能补充维生素C。但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患有肾炎、糖尿病、冠心病者、高血压患者应少食。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什么蔬菜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那么,在蔬菜当中有没有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的呢?蔬菜不像水果含糖量很高,一般蔬菜都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但是高血压患者要谨慎食用辣椒,因为过分的辛辣刺激会促使神经兴奋,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并且各类咸菜也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咸菜中的有些物质会诱导血压升高。还有就是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少食用纤维硬的蔬菜,例如牛蒡、竹笋、豆类等等。因为纤维硬的蔬菜不容易被消化,会影响血压。高血压患者可以安心食用大部分的蔬菜,并且蔬菜中有很多蔬菜对降压有很好的作用。例如苦瓜,苦瓜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瓜类中是首屈一指的,这对保持血管弹性、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以及防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具有重要意义。芹菜、冬瓜等等蔬菜,对于降低血压有很好的功效。 高血压患者不能喝茶吗 大家都知道,喝茶有很多好处。首先饮茶能使人精神百倍,增强人们的思维和记忆力。经常饮茶有预防龋齿的作用,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氟元素,而氟元素则有预防龋齿的作用。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够预防自由基对身体器官的氧化破坏。并且喝茶能减缓人的衰老,使人延年益寿。那么,高血压患者能喝茶吗?回答是肯定的,喝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可以控制血压的,因为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以延缓和防止血管内膜脂质斑块形成,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脑血栓。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饮茶,下面,给高血压患者推荐几款适合他们的茶饮品。 1、菊花山楂茶:菊花、茶叶各10克,山楂30克。用沸水冲沏,代茶。每日1剂,常饮。能清热,降压,消食健胃,降脂,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脂血症。 2、龙茶散:绿茶50克,龙胆草30克。共研细末,温水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能清热泻火,平肝降压。适用于肝火鼎盛所致的高血压、口苦等症。 3、福迈康茶:里面含有决明子、葛根、黑芝麻。每日2次,每次取1-2袋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3-10分钟后趁热饮用,可反复冲泡至色淡为止。 4、菊槐茶: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密盖浸泡5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能平肝祛风,清火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头胀、眩晕等。
第一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 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血管造影成功:成功的PCI使冠状动脉靶部位的管腔明显扩大,残余狭窄〈50%,同时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 3 级血流。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认为术后残余狭窄〈20%是理想的造影成功的标准。(2)操作成功:指已达到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操作有关的心肌梗死一般认为出现病理性Q波和心肌酶(CK、CK-MB)升高即可诊断,但对于不伴有Q波心肌酶升高的意义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证实CK-MB水平较正常上限升高3-5倍的非Q波心肌梗死具有临床意义。不伴有Q波的CK-MB水平明显升高本身意味着PCI存在并发症。(3)临床成功:PCI近期临床成功是指达到解剖学和操作成功后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缓解。远期临床成功指上述有益作用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再狭窄是近期临床成功而远期临床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二、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分类 1988年美国ACC/AHA根据PCI的成功率和危险性,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A、B、C三种类型,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分型标准(见表1)。其中B型病变分为两个亚型,仅有一种病变特征为B1型病变,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变特征则为B2型病变。 表1 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冠状动脉病变分型 病变特征 A型病变 B型病变 C型病变 病变范围 局限性,<10mm 管状,10-20mm 弥漫,>20mm 病变形态 同心性 偏心性 ———— 是否容易接近 容易 近段血管中度弯曲 近段血管极度弯曲 是否成角 不成角(<45。) 中度成角(>45。但<90。) 严重成角(>90。) 病变外形 管壁光滑 管壁不规则 ———— 钙化程度 无或轻度 中重度 ———— 闭塞程度 非完全闭塞 完全闭塞<3个月 完全闭塞>3个月 病变部位 非开口部 开口部 ———— 分支是否受累 无 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 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 血栓形成 无 有 ———— 静脉旁路移植血管 —— ——- 脆性退行性病变 成功率 >85% 60%-85% <60% 危险性 低 中等 高 近年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术者经验的积累,尤其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PCI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下降,按上述分型预测PCI成功率和并发症的价值有所下降。目前,将病变分为低、中、高危险性(见表2)。 表2 病变的危险度分级 低危险 中危险 高危险 孤立性短病变(<10mm) 管状病变(10-20mm)弥漫性病变(>20mm) 对成性病变 偏心病变 瘤样扩张 非成角病变 中度成角(>45。 但<90。)重度成角(>90。) 近段无弯曲 近段轻至中度弯曲 近段严重弯曲 管壁光滑 管壁不光滑 非完全闭塞 完全闭塞<3个月 完全闭塞>3个月,有桥状侧枝 非开口病变 开口病变 左主干病变 未累及大分支 需要导丝保护的分叉病变 有不能保护的大分支 不存在血栓 少量血栓 大量血栓或静脉桥退行性病变 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 即TIMI分级,原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像学分级,现常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状况的评价。 TIMI 0级:血管完全闭塞,闭塞处远端血管无前向血流充盈。 TIMI 1级:仅有少量造影剂通过闭塞部位,使远端血管隐约显影,但血管床充盈不完全。 TIMI 2级:部分再灌注或造影剂能完全充盈冠状动脉远端,但造影剂前向充盈和排空的速度均较正常冠状动脉慢。 TIMI 3级:完全再灌注,造影剂在冠状动脉内能迅速充盈和排空。 四、完全血运重建和不完全血运重建 完全血运重建的概念源自外科早期的经验,即对于>50%狭窄的所有≥2.0mm血管均进行旁路血管移植,可以减少心绞痛、改善活动能力、提高5-7年的无事件生存率。在临床实际中,许多患者不可能进行完全血运重建。通常认为不完全血运重建是指1.5mm以上的冠状动脉存在>50%的残余狭窄。以下两种情况均属于不完全血运重建:(1)术者仅扩张引起患者症状的罪犯病变或罪犯血管,不扩张其它病变或血管;(2)患者的一处或几处病变根本不能扩张,或试行扩张失败。与完全血运重建者相比,不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中年龄较大、左心功能差和合并其它疾病者多见。 血运重建可以分为"解剖"血运重建和"功能"血运重建。通过PTCA和CABG达到相同的"功能"血运重建,长期预后相似。对于左心功能差的患者,更强调完全解剖上的血运重建,而对于大多数左心功能好的患者则最好进行完全功能性血运重建。原则上,对于所有的可以扩张的严重病变,只要安全,应做完全血运重建,首先扩张罪犯病变或罪犯血管,再按病变的重要性依次扩张其它病变。有时可以分期施治,会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若患者属手术高危或存在不能扩张的病变或功能上不重要的病变,可以不治疗相对不重要的血管病变。如果患者为多支病变,手术危险性较低,做介入治疗的费用高,应选择搭桥手术。 进行不完全血运重建时,首先应判定罪犯病变或罪犯血管,可以通过心电图和病变的解剖特点帮助确定。病变不规则提示斑块破裂,病变处造影剂充盈缺损提示血栓存在,这些改变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近期心肌梗死常见。对于有些患者的病变难于判断罪犯病变。术前行运动试验或同位素心肌显像、术中行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血流测定以及压力导丝的应用均有助于判定罪犯病变。对于多支病变的患者是否进行不完全血运重建一定要综合考虑,如心绞痛的严重程度、有无心力衰竭、是否合并糖尿病和经济条件等。若患者系糖尿病合并三支病变,尤其为弥漫病变时,最好选择搭桥手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微创外科联合介入治疗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目的,适合于前降支合并另外一支血管的局限病变,即小切口搭左内乳动脉-前降支桥,其它血管行介入治疗。 五、"支架样"结果 是指单纯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20%,无内膜的撕裂或夹层,冠状动脉血流正常。应用冠状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或使用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有助于结果的判定。正常的CFR应>2.5。FFR应>0.85~0.90。有一些研究表明:球囊扩张后取得"支架样"结果,患者的不利事件少,如再狭窄率低和再次进行介入治疗者少。常规的PTCA患者中,仅仅接近40%的患者达到满意的结果。 第二节 冠状动脉支架 冠状动脉支架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很快,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已成为心肌血运重建的主要手段。在许多医院的心导管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80%的病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原因为:(1)植入支架后造影的影像非常好,急性期结果好;(2)由于支架能够治疗由球囊扩张引起的急性或濒临闭塞,使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明显提高;(3)支架可以降低再狭窄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4)植入支架容易操作;(5)支架的应用可以减少操作时间;(6)对于复杂病变,球囊扩张结果往往不理想,植入支架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这些广泛的应用归功于支架技术的完善、对植入支架血管壁损伤的深入理解以及辅助药物治疗的进步。 一、支架的分类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支架。支架有很多种分类方法。由于支架的设计不同,可以分为网状支架(wallstent)、管状支架、缠绕型支架、环状支架。根据支架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316L不锈钢支架、镍支架、钽支架。根据输送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膨胀性支架和自膨胀性支架。根据特殊用途而设计不同的支架,如适合分叉病变的支架和适合分支的支架以及针对冠状动脉瘤或穿孔的带膜支架。现在认为理想的支架应具备以下特征:(1)灵活;(2)示踪性好;(3)头端(profile)小;(4)不透x光;(5)抗血栓;(6)生物相容性好;(7)扩张性能可靠;(8)支撑力好;(9)覆盖好;(10)表面积小;(11)符合流体力学。目前应用的支架中,没有一种支架能够完全满足上述所有特点,每种支架都有各自的特性,熟悉各种支架的特性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 二、植入支架的适应证 (一) 用于PTCA中发生急性或濒临闭塞 尽管器械有了明显的改进,不断有新的方法问世,术者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介入治疗中急性闭塞的发生率并未减少。急性闭塞的发生率为2~14%。急性闭塞是指PTCA后靶血管血流呈TIMI 0级或I级。濒临闭塞的定义意见不一,通常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1)残余狭窄3≥50%,(2)夹层≥15mm;(3)管腔外造影剂潴留;(4)心绞痛或ECG呈缺血性改变。急性闭塞的原因为多因素所致,包括动脉夹层、弹性回缩、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管壁内出血。PTCA中急性闭塞又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搭桥手术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支架用于治疗急性闭塞,理由:(1)完全覆盖内膜撕裂片;(2)消除弹性回缩;(3)保证血管的几何形状。应用支架治疗急性或濒临闭塞的成功率高,但支架内血栓形成和临床并发症较多,以后容易发生再狭窄。强调治疗急性闭塞支架植入的时间,一旦已发生了急性闭塞再植入支架,较仅为濒临闭塞就植入支架,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大约高三倍。OPUS研究表明直接植入支架与球囊扩张后出现问题再植入支架相比,后者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靶病变血运重建明显增加。对于急性或濒临闭塞的病例,植入支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量选择管状支架。对于由严重夹层引起者,支架的长度应足够覆盖夹层;支架的大小要适宜;应采取积极的抗血栓治疗。有条件者可选择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 (二) 33.0mm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再狭窄率低 支架的植入防止了弹性回缩,PTCA后发生的弹性回缩可以使最大获得管腔直径或横截面积减少32~47%,而植入P-S支架(第一代支架)仅回缩4~18%。此外,支架的植入对于血管壁的重构有益。 已有多项研究对比了支架与球囊扩张对再狭窄的影响,证明了支架能够降低再狭窄。但是,需强调应注意这些研究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STRESS和BENESTENT两项研究均选择局限性(≤15 mm)大血管病变(≥3.0mm),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减少临床事件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这些结论不适合于长病变、多处病变、左主干病变及不同类型支架、植入多个支架等。还需指出即使这些研究中包括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也应慎重,如荟萃分析BENESTENT 和STRESS I、Ⅱ中,<2.6mm和>3.4mm的血管植入支架,无论再狭窄还是临床事件发生,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无差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因植入支架而受益,植入支架应有选择。 (三)局限的静脉桥血管病变 搭桥术后的患者复发胸痛越来越常见。搭桥术后第一年15%~20%的静脉桥闭塞,术后1~6年通畅率每年减少4%,至10年时,约50%的桥闭塞。由于静脉桥的通畅率下降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搭桥术后10年内,有10~15%的搭桥病人需要再次外科搭桥。再次手术技术更困难,死亡率较高(3%~7%)以及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3%~12%)。基于上述原因,人们试图采用经皮治疗的方法治疗这些搭桥术后患者。PTCA成功率较高(75%~94%),尽管球囊扩张桥血管的结果很难预测,但并发症相对较低,与操作有关的死亡率阜外医院我们通常首先将主要血管和分支血管用球囊扩张或采用切割球囊扩张主要血管和分支血管,然后仅在主要血管植入支架。分支血管较大时,可以采用双球囊同时加压;只有在分支血管较大,球囊扩张出现明显夹层影响血流,患者出现胸痛等缺血症状,才在分支血管内植入支架。 (四)支架植入的禁忌症 (七)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支架植入后的结果评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管内超声可以精确地观察支架是否完全展开和是否与血管壁紧密贴和。Colombo等报告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满意,但IVUS 观察80%扩张不理想,应用支架后球囊高压扩张会取得满意结果;联合使用抵克立得可明显降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的形成。理想的支架植入应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支架完全紧贴血管内壁,支架丝与血管壁之间不存在任何空隙。(2)对称性良好,即支架对称指数(支架内腔最小径/最大径)≥0.7。(3)展开好,即支架最小横截面积/平均参照血管管腔横截面积≥0.8。IVUS 通过对冠状动脉血管腔腔内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效果,完全不同于冠状动脉造影,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没有必要作为常规使用。 (八)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并发症 主要包括:(1)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2)出血及血管并发症;(3)支架的近段或远段夹层;(4)分支受压或闭塞;(5)支架脱落或栓塞;(6)支架释放后无血流或血流缓慢;(7)球囊破裂;(8)感染;(9)冠状动脉破裂穿孔;(10)支架内再狭窄;(11)晚期冠状动脉瘤形成。 (九)药物涂层支架 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支架均为金属支架,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为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引起的支架内再狭窄。支架上携带抗凝物质(如肝素)以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目前的热点是支架携带抗炎和干扰细胞代谢的药物或基因以达到预防再狭窄的目的。 PTCA后再狭窄的主要机制包括:(1)早期的弹性回缩;(2)晚期收缩性重构;(3)新生内膜增生。支架只能弹性回缩和重构,但不能消除内膜的增生。内膜增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植入支架引起血管损伤,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平滑肌细胞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的3~6个月。过度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晚发性的管腔丢失,即再狭窄。针对支架内再狭窄,已试用各种治疗技术,如球囊扩张、DCA和Rota,切割球囊及放射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预防应为上策。人们开始寻找能够防止内膜过度增生的药物,并试图将其带在支架上,以真正达到预防再狭窄的目的。目前,actinomycin D 涂层支架的再狭窄率高而试验终止。Guidant 公司生产的紫杉醇涂层支架和Rapamycin的衍生物-everolimus涂层支架正在积极的研究中,已在美国完成包括1000例患者的临床试验,尚计划在整个欧洲非随机研究1500例。Cordis公司生产的雷帕霉素(Rapamycin)涂层支架是目前最有希望的产品。1975年雷帕霉素最早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获得,以后从发酵介质中提纯出晶体的雷帕霉素,对几种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具有抗菌作用,尚有很强的抗增殖和免疫抑制作用。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于另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在临床上可应用于器官移植病人。雷帕霉素具有抑制平滑肌细胞生长的作用,而不具有细胞毒性,这种特点意味着雷帕霉素不存在细胞毒性药物对动脉壁的潜在危害,即引起晚发血栓形成和/或动脉壁的坏死。用一种聚合物携带雷帕霉素包被在支架丝上,这样雷帕霉素几周内在病变局部向动脉壁缓慢释放发挥作用。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完成了随机双盲的RAVEL研究,120例患者植入了雷帕霉素涂层支架,118例为无涂层的支架组,结果发现:植入涂层支架安全、可行;无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管腔无晚期丢失,再狭窄率为0%(对照组为26%);涂层支架无边缘效应;6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约为97%(对照组为73%)。另一项随机多中心研究-SIRUS400,由美国53个中心参加,入选1100例患者,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C型病变的比例较RAVEL研究高,而且病变较长(14.3mm),中期试验结果表明:支持RAVEL研究的结果。8个月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2%,较对照组降低94%;支架内管腔晚期丢失0.14mm,对照组为0.92mm;无支架移位现象。9个月靶病变的血运重建(TLR)率为4.7%,较对照组降低72%;无事件生存率为91%,对照组为81%。 第二节 其它介入治疗技术 近几年来,不断有新产品问世,对一些介入器械的经验也不断增加,对这些器械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见表4)。应根据病变不同选择介入器械,有些病变可能需要多种器械或方法,目的为达到理想结果和减少并发症。已有研究证明PTCA与旋切或旋磨总的结果不存在差异。但对于僵硬或扩张不开的病变,可以选择激光或旋磨。若PTCA后出现弹性回缩,可以进行旋切和植入支架。激光、腔内抽吸旋切导管、或旋磨适合于开口部病变,较单纯PTCA更能使管腔扩大。临床上,以支架应用的病变类型最多和最广泛,我国的有些导管室应用支架的比例已占全部冠状动脉介入病例的80%以上。 表4.介入治疗器械的效果及安全性 PTCA DCA TEC ROTA ELCA STENT 成功率 ≥90% - - - - - 急性闭塞 4-5% - - - - - 夹层 30% ↓↓ ↑ ↓ ↑ ↓↓ 痉挛 1-2% - ↑ ↑ ↑ ↓ Q波心肌梗死 1% - - - - - 非Q波心肌梗死 1-2% ↑ - ↑ - - 急诊搭桥手术 2% - - - - - 死亡
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肥胖、心理平衡是预防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合理膳食:要求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平衡。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1)每日饮1袋牛奶,内含250毫克钙,补钙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预防骨质疏松。我国的传统膳食普遍缺钙,这一点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2)每日摄入糖250~290克,相当于主食300~350克,肥胖者可酌减至150~200克。(3)每日3份高蛋白食物,每份包括:瘦肉50克或大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鸡腿1个,或鱼、鸡、鸭100克。(4)粗细粮搭配,食味不甜不咸,膳食中每日摄盐5~7克为佳。(5)不宜饱食。指在总量控制下分三餐或四餐进食,每餐七八分饱,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冠心病。不能每日只进两餐,严禁暴饮暴食,以免引起心绞痛及心肌梗塞。(6)吃油。冠心病病人,吃植物油较为合适,如麻油、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它们当中含有的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降低。植物油中所含的亚油酸、亚麻油酸等物质,提炼出来以后,还能作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至于动物油,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病,尤其是青少年,适当吃些还是很好的,因为动物油如肥猪肉、猪油、牛油和羊油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一定量的胆固醇,这些是人体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作用。但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就要适当限制食用,因为动物油虽不含大量的胆固醇,但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升高,不利于冠心病的康复。(7)水果、蔬菜及其他。每日食用500克水果及蔬菜,当然蔬菜可用适量植物油烹调。这样的食谱,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均能保证,热卡则按体重自行调整。水果中的苹果、葡萄、柑橘以及青菜多吃有益。能够降低胆固醇的食物有豆制品、苹果、葡萄、洋葱、大蒜、姜、海藻、蘑菇、首蓿、酸牛奶等。2.运动锻炼:在城市中,出门坐车,工作坐办公室,休息时间看电视,许多人缺乏体力活动或是运动锻炼,老年人和肥胖超重者因为身体不适,或骨关节疼痛更不愿活动。许多研究证明,有运动习惯的人群比久坐不运动人群冠心病的患病率减少2倍;冠心病人平均每天步行3千米,一年后有45%的病人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所消退,而无运动锻炼者,多数保持稳定,不进展。适量运动还有助于调节血脂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最安全有效的运动方法是步行。一般每周4次以上,每次30~60分钟,至少每周3次就有显著的健身效果。这对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25%的冠心病死亡是由吸烟引起的,应该大力提倡、推行戒烟。适量饮酒是指妇女每天饮酒不超过1杯(相当于含3.5%酒精的啤酒360毫升),男子不超过2杯。但是一般不主张饮酒保护心脏,建议饮酒越少越好或不饮酒。4.心理平衡:在冠心病的预防中心理因素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心理情绪稳定可以对抗所有不利因素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美国有研究证明,精神压力令心脏增加对氧气的需求,同时却减少了对心脏的供血供氧,他们与没有精神压力的病人相比,在罹患心脏病或死亡的几率上高出差不多3倍。那么保持心胸豁达、心情舒畅,树立“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5.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每年1次,对健康人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对中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儿童或青少年更应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和血脂,可早期发现某些隐性心脏病以及其他一些潜伏的病变,以防患于未然。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心脏支架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金属支架、镀膜支架、可溶性支架的研制历程,心脏支架使用的物料有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不同支架有不同的构造。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阿根廷医生设想用支架撑开硬化、狭窄的心脏冠状动脉。1984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 第一代 研发冠状动脉支架最初的挑战是,如何将它做得既韧又硬。支架韧,则可以通过方向不定、分支角度较大的冠状动脉;支架硬,则可以撑住已被扩开的狭窄动脉内腔,使其不会回缩。支架设计工程师在选材和构造上,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种种的难题,终于成功地生产出了第一代动脉支架——金属支架。 第二代 当金属支架成功地用于临床治疗后,第二个挑战就是如何克服人体对支架的“攻击”。原来,机体把支架当成异物,把支架和动脉膜接触的部位当成创伤区。有了创伤,人体就要对其进行修复。于是,动脉的支架处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许多病人,尤其是糖尿病人,在金属支架周围出现严重的疤痕组织增生。这种疤痕组织增生,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畅通了的动脉重新狭窄,甚至堵塞。 科研工作者经过努力,终于将药物和支架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在金属支架表面“镀上”一层药膜。这种支架植入体内后,药物便会缓慢释放出来,抑制疤痕组织在支架周围生长,保持冠状动脉通畅。担心支架作为异物刺激局部组织的顾虑消除后,医生的手脚就放开了,支架的长度和使用范围也增加了。有些病人甚至植入2~3个首尾相连的支架,在原来狭窄部位的前后“扩大战果”。这种经药物处理过的支架便是第二代动脉支架——镀膜支架。 第三代 镀膜支架上的药物终会耗尽,到那时,医生和患者又将面对开始的问题。21世纪初,比利时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动脉支架。这种支架和传统的支架不同,它可以在体内自行溶解,被机体吸收。这种新型支架在动脉狭窄时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当急性期过去、支架作用完成、血管重新塑形后,它可以溶解、消失,从而避免了局部炎症反应的不良后果。 研究发现,新型支架在植入7~10天后开始被机体吸收,3个月内完全消失,6个月后,将近80%的动脉仍然保持畅通。最重要的是,与经典支架相比,这种可溶性支架可能给病人留有多次导管治疗的余地。尽管初步试验只有少量患者,而且扩张的动脉不是冠状动脉,而是膝关节以下的小动脉。然而,大型临床实验已经在计划之中。一旦经过冠状动脉扩张实验,证明了这种新型支架的扩张效果可与镀膜支架相比,医患双方就可以选择第三代动脉支架——可溶性支架。 支架构造 心脏支架使用的物料有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而不同支架又有不同的构造: 1、传统支架(bare-metal stent),单纯的金属网状管。 2、涂药支架(drug-eluting stent),以药物抑制管道细胞增殖防止血栓的形成而展开支架。 3、覆盖式支架。 优质特征 理想的支架应具备以下特征: (1)灵活;(2)示踪性好;(3)头端(profile)小;(4)不透x光;(5)抗血栓;(6)生物相容性好;(7)扩张性能可靠;(8)支撑力好;(9)覆盖好;(10)表面积小;(11)符合流体力学。 截止2011年,在应用的支架中,没有一种支架能够完全满足上述所有特点,每种支架都有各自的特性,熟悉各种支架的特性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 产品分类 根据支架的设计不同,可以分为网状支架(wallstent)、管状支架、缠绕型支架、环状支架。根据支架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316L不锈钢支架、镍支架、钽支架。 根据输送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膨胀性支架和自膨胀性支架根据特殊用途而设计不同的支架,如适合分叉病变的支架和适合分支的支架以及针对冠状动脉瘤或穿孔的带膜支架。 适用范围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适合使用心脏支架,真正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约占20%。 心脏支架 急性心肌梗塞 心梗发生后6小时内应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介入治疗,快速开通已经闭塞的血管,其心功能恢复的效果比溶栓、药物治疗都要好。 不稳定型心绞痛 因有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塞,适宜放置心脏支架。 劳力型心绞痛 患者走路稍远一点,可能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而安静地坐着或休息一会儿,症状就会缓解。 使用期限 支架在植入术后6~8月时可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也就是说支架内可以出现再堵塞。最初金属支架年代再狭窄的发生率约20%(15%~40%);药物支架时代再狭窄发生率下降到9%左右。如果术后半年时复查冠脉造影,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一般说来以后就很少会出现再狭窄了。 但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再狭窄了。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不一定完全归于支架本身。如果支架植入后,患者未能坚持服药,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原本正常的血管就可能会产生新的病变,支架部位出现再狭窄。 支架的疯狂首先跟心血管病的爆发有关。截止2009年,我国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亿,高血压患者两亿。 路在脚下、走向健康、从心做起。我想能走的走起来,能动的动起来,显然会对高血压、肥胖这些慢性病起到最大的效果。如果我们走起来,就找到了撬动健康中国的支点。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水平的突飞猛进,国产支架的制造工艺的逐渐完美,目前国产支架的效果不比进口支架差。而且有一定价格优势。
1896年人类发明了台式血压计,由于医生出诊携带不方便,后来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力与变形成正比的胡克定律发明了气压表式的血压计,就是过去我们常见的链接袖带的小圆表式的血压计。尽管测量的结果与台式血压计有5-10毫米汞柱的误差,但由于方便携带而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尽管如此国际上仍规定测量人体血压以台式血压计为准。因此,我国在进行兵役体检,住院部、门诊部、急诊科医生对患者血压检测都采用的台式血压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了解手术中患者的血压情况,人们在心电图机的基础上研制了手提式血压、心电监护仪,这种仪器可以按时描记心电图的一个标准导联和自动检测血压。如果有必要只要手指一按血压监测键,袖带气囊还会自动充气、放气报告出患者的血压。电子血压计产品的弊端——测量血压不准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进口了24小时血压监测仪,结果还是因为误差太大无法相信监测结果 ,用这样的血压计进行大批量人群体检、左右臂血压高低的筛选还是会节省时间的,但是在对每一个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疗效判定时,还是建议各地的医生遵照国际上以台式血压计为准的原则。几十年前国外的教科书就提出“测量血压本身也是治疗的过程”,而且,如果您有机会翻阅20年前对80万人群的中国《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手册》采用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血压检查方法培训一章,您就会知道监测一个人的血压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现在将这种血压计放在门诊会出现多么大的药物治疗偏差,光图省事会给患者带来麻烦的。 关于家庭用的电子血压计确实方便,尤其是家庭应用的血压计可以省去挂号、排队测血压的过程,而且可以自己检测血压、脉搏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尤其是早些年发明的卡在手指、套在手腕的血压计方便至极,像大人的玩具,高血压患者在家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血压的测量。后来我们发现这些监测数据无法利用,只是将脉搏测准了。因此,上世纪末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医学学术大会上高血压防治权威人士曾经宣布:因为传感系统不过关,所以,卡在手指、套在手腕的血压计一律淘汰。袖带式的可以用,但要经常校对。需要注意的是,用电子袖带式血压计检测的血压数据可能在正常测量的误差允许范围,一旦血压偏高的,误差会逐渐偏大,如果一个收缩压在250-260毫米汞柱的,可能会偏差20毫米汞柱以上。好在患者不是做科研项目,了解大概的血压水平自己也就满足了,但作为一名医生,无论医院大小,给患者看病还是应该沿用台式血压计,否则,不如把十几次的挂号费赞起来到药店买一个台式血压计,店员肯定会不厌其烦的把本事交给您,直到付款。
心脏是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主要功能是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冠心病的三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架治疗。支架是很简单的技术,手术后也比较安全,但是患者仍然面临着风险。因为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所以更多的是需要靠患者自己。运动可改善血管弹性,减少动脉硬化加重,所以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运动康复,同时要要合理膳食、戒烟。 认识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支架治疗 心脏支架手术,是最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简单的说,心脏支架手术治疗的过程是穿刺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撤出导管,结束手术。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一般在穿刺24小时后便可下床,一般术后三天即可出院。 支架疗法 支架治疗冠心病手术特点 心脏支架手术可以暂时疏通冠状动脉,改善病人心脏供血,使濒危病人维持生命正常。 其次必须强调的是,心脏支架手术虽说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可不是说支架手术没有风险。毕竟接受手术的病人是冠心病病人,手术部位是心脏上的血管,所以冠心病支架手术是有很大风险的手术,支架将堵塞或即将堵塞的血管支撑开、疏通。 术中血管 其次、支架将堵塞或狭窄的血管撑开、疏通后,并不是说冠心病、心肌梗塞就治好了,严格来说支架手术不是治疗方法,只是一种急救措施,所以进行了支架手术,是为了争取更多治疗时间,认为放了支架后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极为错误的。 第二、支架放进去,撑起来了,并不等于说这个血管或者这个部位不会再次发生狭窄或者阻塞,另外也不等于冠心病就治疗好了,因为冠心病病人一般会有很多处狭窄,我们只能给心脏做1-2处支架手术,其它部位要用药物抢时间治疗,为了防止撑起来的血管再次发生病变,同样需要服用药物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的出现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它不仅为许多患者摘掉了“冠心病”的帽子,而且还使更多的真正的冠心病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治疗。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些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 总的来说,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目的,这项检查主要分三类,一类是诊断性检查造影,如无典型的或明确的冠心病症状和表现,或怀疑冠心病,但经心电图、运动负荷、动态心电图等无创检查又不能明确诊断,此时,需要经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另一类是治疗性检查造影,患者已确诊为冠心病,但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进行介入支架治疗或心外科搭桥手术者。最后一类则是曾经做过介入支架治疗或心外科搭桥手术,需要复查以确定病变血管疗效的患者。其实,说得简单一点,只要你出现了可疑冠心病的症状或是曾经做过介入支架治疗或心外科搭桥手术,同时医生想弄清楚冠状动脉的情况,而你的身体条件又许可,那么你就可以做这项检查。 2、不是谁都能做——冠状动脉造影禁忌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禁忌症包括不能解释的发热、未治疗的感染、血红蛋白小于80g/L的严重贫血、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活动性出血、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洋地黄中毒、以前有过造影剂过敏但事先未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活动性卒中患者。 3、多一点,还是少一点——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的时机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的时机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当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或精神状况处于稳定或改善时,应及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应继续服用所有的心脏药物,但在术前两天应停服华法林,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小于2.0时,可安全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4、勇敢面对才能解决问题——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在发达国家冠状动脉造影已经是很普及的了,在我们国家冠心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000万人,而每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却只有7、8万人。可见,冠状动脉造影在我国并不是很普及。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家对这项检查不了解,不知道是做,还是不做,甚至有的患者对它还有一种恐惧心理。 那么不做这个检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不做这个检查,你就不可能很明确诊断是冠心病,或者冠心病病到了什么程度。这样对患者而言就可能带来很大的危害,也可能会危及他的生命。好多人就是因为延误了诊断,延误了治疗,一下就出现心肌梗死,或者突然心脏卒停失去生命。冠状动脉造影是检查冠心病一个可靠而且是成熟的检查手段,您可千万不要因为它象手术而感到害怕,贻误了您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时机,把病情给耽搁了。很多有胸痛病史的患者,通过造影明确了冠心病的诊断,并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了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心梗突发所导致的猝死危险;一些疑似患者,通过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可能,减少了因疾病不明确试探性服药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减少了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提高了生活质量。总之,时间就是生命,及早发现疾病,对症进行治疗,是您恢复健康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