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宝妈宝爸问我,宝宝摔伤头部,是否去医院,是否要做CT检查,怎样评估宝宝摔伤严重性,特此写下这篇小文章,希望对宝妈宝爸们有所帮助。可爱的小宝贝们平时都非常好动,精力充沛,感觉小宝宝不是在跑就是在跳,由于小宝宝的好动,在宝妈宝爸一不留神的情况下,偶尔会出现摔倒导致头部受伤的情况。摔倒头部宝妈宝爸们都非常担心,毕竟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做爸妈,这个情况就比较棘手了。许多宝妈宝爸由于担心去医院,做CT等检查辐射大,对宝宝大脑发育有一定影响,所有好多宝妈宝爸们都犹豫是否去医院检查。 宝宝摔到头部多久是危险期一般来说24小时之内,出现的可能性是最大。其次三天是一个观察期。完全安全一般要过了一周以后。如果摔得较重的建议还是去照个头部CT,以确定头部具体伤情,这个时候就不要考虑辐射的问题了,毕竟吃点辐射比危及生命,那当然是后者更为重要。如果头颅内部血管和组织没有问题,只是起个包,很快就会恢复。但是家长无法确定又十分担心的话,还是要去医院拍个头颅ct,如果颅内没有出血,颅骨也没有骨折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密切观察观察,一般48小时以后没问题就可以放心了! 摔伤头部后有那些表现呢?第一,摔床也许是一件难免的事也是最近宝宝妈宝爸咨询我最多的问题。如果发生摔床,也不要太过于惊慌失措。不要心急火燎地将宝贝立刻从地上抱起,动作不要太猛,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第二,如果摔下后,能够马上大哭,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最怕摔到后脑,如果面朝下摔一般危险性较小,只进行外伤处理即可。 第三、摔到头部时,下面几种情况应立即就医。 1)头部有出血伤口; 2)宝宝摔伤后无哭闹不安,进而出现意识不清、昏睡、甚至昏迷等情况。 3)伤后48小时内,又出现了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睡眠多、精神反应很差或剧烈哭闹而又无法安抚等。 4)摔后48小时内,出现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清水、眼眶广泛皮下淤血血斑形成,耳朵后面出现大片淤青等,特别是出现瞳孔不等大情况。 5)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变慢或者急促,高热,手脚无力无活动等情况。 6)出现手脚抖动(抽搐)等。 有上述情况,应立马去医院神经外科或小儿外科就诊。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多从床上摔下高度最多五六十厘米,宝宝一般不会受到太严重的损伤。尤其一岁内的小儿,前卤门尚未完全闭合,颅内有缓冲,引起脑出血等情况的几率会非常低。 摔到头部后,没有出血,有小肿包时,应立即用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以热敷,促进其吸收。如果1周以后包块没有变化,有波动感,可以考虑去医院行穿刺抽吸加压包扎。 总之一句话,宝妈宝妈首先一定要看好宝贝们,避免意外发生,若出现摔伤意外,有条件或者宝宝病情变化大还是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病情觉定是否行CT,是否住院观察还是居家观察,这样更放心。
大脑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了,如果人类的大脑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自己的行动会出现问题,有可能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语言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脑出血就是大脑方面的疾病,那么关于脑出血前兆大家知道吗? 又对脑出血后遗症和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了解多少?一起来看一下吧!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脑出血症占脑死亡病症中达到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脑出血发病原因主要就是和脑内血管病变有关了。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溢血后遗症,病症名称,又称脑出血后遗症,是指脑溢血后所留的后遗症,具体表现为偏瘫,全身瘫痪,四肢功能障碍,口眼歪斜等等症状。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就是和脑血管的病变有关系,而脑血管的病变又与其他各种疾病有关系,比如血管老化,吸烟等。 脑溢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脑溢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一般脑出血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组织破坏和脑功能障碍,虽经治疗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此与以下因素有关: (l)出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脑功能受损的程度不一,如在基底节区的出血,常遗留较重的肢体功能障碍,而脑干出血病灶小也常造成死亡。脑内非功能区的出血,这些地方的出血如果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的话,是不会有功能性障碍的。某些病人因病灶水肿、压迫已影响到运动和感觉通路,但实际上没有损坏其通路,经治疗消除了水肿,解除了压迫性影响,则义恢复了功能。故出血部位与预后有关。 (2)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半球内出血量在 25毫升以上者常留有后遗症,出血量越多,后遗症也就越重是不难理解的。 (3)康复期的治疗和护理,此应首先肯定与后遗症有关、但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病仗大小、部位和急性期治疗措施得当与否。后遗症期患者主要以功能锻炼以及服用中成药以巩固疗效。对脑出血病人在进行中西药治疗脑栓塞时应重视引起脑出血的原发病的治疗。平时宜吃清淡、细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宜采用蒸、煮、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很多患者反应,多肽地龙蛋白,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调理后遗症方面的效果都挺好的,而且没有副作用。现阶段您就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尽量争取生活自理,如穿衣、吃饭、洗漱、入厕训练等。偏瘫病人应注意将患肢放在功能位置,关节每天被动活动至少两次,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坐位、立位、行走及强化上肢伸展运动,增加运动量,持之以恒。针灸、按摩、理疗、体疗等配合治疗。
很多人都有过“鬼压床”的经历,梦中醒来,脑子很清楚但眼睛就是睁不开,想动不能动,想喊喊不出,小编一想到小时候这样的经历,后脖梗子就发凉。“鬼压床”是咋回事?不小心再被“压”了如何能快速醒来呢?“鬼压床”学名睡眠瘫痪症咱们说的“鬼压床”,医学上称为睡眠麻痹(sleep paralysis)是一种梦境障碍。睡眠麻痹症都发生在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动眼期,这个时期睡眠中的人眼球会快速运动,这也正是我们做梦的时候。在快速动眼期中,人体肌肉除了呼吸肌和眼肌要保持工作状态,其他肌肉都处于静止的放松状态,而且和大脑的连结信号也暂时中断。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否则人可能会随着梦境做出动作,出现梦游,甚至伤害到自己或是枕边人。如果在快速动眼期的梦中忽然醒来,大脑来不及和身体重新连结,就会出现大脑意识已清醒,但是肢体的肌肉仍停留在静止状态,从而造成不听大脑指挥的“鬼压床”状况。国外研究显示有30-5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睡眠麻痹。而年轻人中“有时”发生的占7-8%。所以不必大惊小怪。压力大是主要诱因“鬼压床”与生活、精神压力有关,青少年和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因为这些人面临着升学、工作、生活中的多种挑战,有作息时间不规律,压力过大、焦虑、紧张、极度疲累、睡眠不足等等问题,这些都会导致睡眠提早进入快速动眼期(做梦期),提高“鬼压床”的几率。另外睡觉姿势不对也会引发“鬼压床”。比如手放在胸口、蒙头睡而导致呼吸不畅,血液流通受阻,“鬼”就容易压上来。发生了“鬼压床”,放松最重要很多人第一次发生“鬼压床”时,会非常害怕,甚至有濒死的恐怖感。每次回忆起来也会后背发凉,担心再次发作造成的恐惧可能造成焦虑和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发生“鬼压床”时,首先要保持放松、平稳的呼吸,不要往怪力乱神方面想;同时集中意念尝试运动身体末端部分,比如手指、脚趾或眼皮。如:快速转动眼球,让眼球做上下左右地运动。然后眨眼,收缩嘴周围的肌肉,尝试动舌头;当肌肉开始恢复知觉时,移动脖子,肩、手、手指、腿、脚踝和脚趾;最后慢慢坐起来动动所有的肌肉。避免发生“鬼压床”的6点建议生活保持规律,维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睡前切忌用脑过度或太兴奋,不要刷手机或IPAD。如果晚上必须学习或工作,要在睡前给自己半小时放松的时间,听听舒缓的音乐,洗个热水澡等;睡前不要喝浓茶或咖啡;睡眠姿势最好选择侧卧位,可以经常换换姿势;每天适量运动,但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活动;给自己找一种放松和释放压力的方法,比如画画、种花或者周末去郊游;卧室内的空气要比较流通,不可太过憋闷。小提醒偶尔出现“鬼压床”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伤害,过于焦虑反而会积郁成疾。如果经常发生“鬼压床”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记得适时的求助医生,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问题,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
一、损伤程度分类1.轻型(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 (1) 昏迷0~30分钟。(2) 仅有轻度头昏、头痛等自觉症状。 (3) 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2.中型(轻度脑挫裂伤伴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受压者) (1) 昏迷在12小时以内。(2) 有轻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轻度改变。3.重型(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1) 深昏迷,昏迷在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 (2) 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 4.特重型(重型中更急更重者)(1) 脑原发伤重,伤后深昏迷,有去大脑强直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 (2) 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瞳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二、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lasgow Coma Scale, GCS) 和伤后原发性昏迷时间的长短标示伤情的程度(1) 轻型:13~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以内。(2) 中型: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30分钟至6小时。(3) 重型: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4) 特重型:3~5分,重型中更急更重者。三、治疗原则:1.严密观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必要时行颅内压监测,以动态了解病情演变过程,及时处理。2.脑震荡和轻症脑挫伤应适当卧床休息,给予精神鼓励,清除思想顾虑,对症治疗,观察数日,注意继发性颅内病变。3.维持充分营养,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应用神经营养药物。4.防治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及时气管切开,改善脑乏氧,减轻脑水肿。5.防治泌尿系统感染。防治应激性溃疡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6.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二重感染。7.降低颅内高压,应用甘露醇、白蛋白、激素、干血浆等药物。 8.施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详见重症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9.开颅手术指征:1) 广泛脑挫裂伤,继发性脑水肿严重,虽经脱水等治疗仍无好转,甚至出现脑疝者。 2) 颅内血肿逐渐增大,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已症状恶化者。 3) 颅内血肿致脑受压引起意识障碍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4) 颅内血肿清除后,症状曾一度好转,复又恶化,出现脑疝,应行去骨瓣减压术或双侧减压术。5) 额底和颞极挫裂伤行大骨瓣减压术后,仍有严重局部脑膨胀者,可行额极颞极切除。
高压氧治疗是在高气压环境下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治疗方法,由于大大提高了氧气的弥散渗透能力,可以纠正局部组织的缺氧问题,解决了常压吸氧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高压氧治疗的整个过程一般需要110分钟,包括加压20min、稳压70min、减压20min。治疗时间可能因为加减压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吸氧的总时间不会改变。治疗压力也会因为不同病人而变化,但一般在2ATA~2.5ATA。由于舱内采用空气加压,另有单独设置的供氧管路,氧气不能泄露到舱内,所以必须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 高压氧对脑外伤的治疗作用: (1)纠正局部脑组织缺氧、改善脑细胞代谢:纠正局部组织缺氧是高压氧的特殊治疗作用,只有高压氧能够解决局部组织缺氧的难题。高压氧改善了氧气的运输方式,溶解氧量增加20倍,氧气渗透到局部脑组织的能力显著增强,即使只有少量的血液流经组织,高压氧也能保证组织氧气的需求。 (2)消除脑水肿,挽救濒死的脑细胞:高压氧通过改善局部组织的氧供,打断“缺氧-水肿-再缺氧”的恶性循环,使濒死脑细胞恢复正常代谢,保护脑细胞。 (3)催醒:高压氧的环境下,后循环血管是扩张的,因而能改善脑干网状系统的氧供和血供,提高脑细胞的兴奋性,具有良好的催醒作用。文献报告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减少植物状态(VS)发展成持续植物状态(PVS),对持续植物状态的促醒率是40%左右。 (4)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后遗症:实践证明,高压氧可以促进脑外伤后偏瘫、失语、记忆理解等神经功能的恢复,大大减少后遗症。 脑外伤应争取在水肿期开始治疗。水肿的脑细胞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则可能进一步损伤而变性坏死,而高压氧是纠正水肿组织局部缺氧的唯一办法,有利于挽救和保护濒死的脑细胞,因而水肿期治疗疗效较好,一般7-10天就可以见效。早期介入还可以降低植物状态(VS)发展成持续植物状态(PVS)的发生率。重度脑外伤生命体征稳定,排除禁忌症,7~15天内可以考虑开始高压氧治疗。 疗程是影响高压氧疗效的重要因素。轻型治疗10~20次,中型治疗20~30次,重型应在30~50次以上。植物状态患者应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估以决定是否进一步治疗,文献认为适宜的疗程是70~90次。治疗的同时宜结合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长疗程治疗时应同时应用扩血管药物和抗自由基药物。
在很多情况下,外伤、脑科手术等造成的颅骨缺损的患者非常多,颅骨缺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貌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时修补颅骨缺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简要介绍关于颅骨修补的时机、适应证、禁忌证、修补材料、修补方法等。一、颅骨修补的必要性颅骨缺损时,由于失去骨瓣的的保护,大气压的作用会使同侧脑脊液循环紊乱和脑血流下降,导致潜在的脑组织损害。大面积颅骨缺损容易造成脑组织变形、移位,脑室扩大,脑实质内的水分流向紊乱,影响脑脊液的产生、吸收及循环,从而形成外伤性脑积水、脑膨出等并发症。造成患者头痛、头晕、局部触痛、易激怒、焦虑不安、恐惧、不明原因的不适感和各种精神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症状,称为trephined综合征。颅骨修补术后,脑脊液的流量明显改善,脑血流量也有一定的增加。脑损伤得到改善。二、修补时机通常认为,颅骨修补宜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以上施行,而对于有感染者至少需延长至去骨瓣减压术后6个月以上。因为如果时间过长,局部皮肤瘢痕牢固,在术后也不易愈合,皮肤与脑膜或脑组织黏连紧密,增加了手术操作中的分离难度,对皮肤及脑组织损害较大。皮瓣塌陷时间过长,易造成皮瓣缩小,缝合后皮缘紧张易致缺血坏死。三、修补材料现在各大医院应用最多的人工材料是钛网板,因钛合金材料无毒,致炎及致敏性低,塑性方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生物蜕变性,耐腐蚀性高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由于钛网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组织相容性好,植入人体后,成纤维细胞可以长入钛网的微孔,使钛网与组织融为一体,且有钙化和骨化趋势,是比较理想的人工修补材料。有人认为自体颅骨是修补颅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但如何保存、不污染等存在现实困难。传统的颅骨修补材料用有机玻璃、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钛板、硅橡胶板等也已逐渐减少。四、自体颅骨保存自体骨瓣保存,主要是自体内保存和液氮冷冻保存,近几年也不断出现有关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的报道,经深低温保存后的颅骨瓣保持了骨组织细胞的活性,具有使用其他方法保存后相同的骨传导作用,冷冻骨瓣基质中的骨引导物未被灭活,仍保持骨诱导能力,移植后可促进移植骨与受骨区骨的融合。但深低温处理保存颅骨瓣必须具有一定设备条件,费用高,大多数医院未开展。五、修补方法近年来3D打印颅骨钛网对颅骨缺损进行修补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的应用以及采用自动模具制作钛板,塑形更完美、更精确。六、手术适应症目前国内公认的标准为颅骨缺损直径>3 cm,特别是重要功能区的缺损,易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可早期颅骨修补:(1)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神志清楚,无肺部感染;(2)无颅内高压,颅骨缺损区皮瓣有塌陷;(3)无颅内及术区皮肤感染灶;(4)头颅CT检查无术区脑组织明显水肿,中线无明显移位,无脑积水;(5)颅骨缺损>3 cm以上。既要考虑缺损部位、缺损面积,更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七、下列情况不宜行颅骨修补局部头皮有感染者,颅内存在感染灶致颅内压增高者,缺损区头皮菲薄者,全身状况差着,神经缺损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者。对于早期有颅内感染的患者,切忌早期修补。对于缺损面积较小(<3 cm)、不影响功能及美观的缺损,则不必修补。尤其对于长期昏迷、植物生存、脑死亡、恶性肿瘤术后等患者,不要盲目修补。颅骨修补的禁忌证应为:高颅内压、颅内占位、脑肿胀、脑脊液不正常。八、颅骨修补需要预防的并发症颅骨缺损修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皮下积液、出血、感染、骨瓣松动下陷、钛钉松脱、有机玻璃破碎、材料裸露等。七、展望近年来发展的骨组织工程为颅骨缺损的完全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其主要是应用细胞外基质复合扩增培养的种子细胞,回植入缺损部位,在细胞外基质逐步降解的同时,种植的细胞不断增殖,达到修复颅骨缺损的目的。目前在研究阶段,期盼将来能应用于临床。
研究显示咳嗽、食欲下降、疼痛、呼吸困难是影响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四大因素。57%的肺癌患者会发生咳嗽,而这些患者中有一半认为咳嗽需要进行治疗,其中23%的患者感觉咳嗽伴有疼痛。在临床中,很多肿瘤的伴随症状都得到了不错的处理,但是对于咳嗽的处理却远远不够理想。笔者经过总结,将如何处理肺癌相关顽固性咳嗽作一综述:1.没有特殊禁忌症的成年肺癌相关顽固性咳嗽处理方式如下:首先采用黏浆药比如各种止咳糖浆。市场上虽然有多种止咳糖浆,但很多都含有不同浓度的右美沙芬或者福尔可定(与磷酸可待因具有相似中枢性镇咳作用),由于这些药物价格便宜,而且有一些证据表明镇咳有效,副作用少,可以考虑初始应用。2.当止咳黏浆药不能起效时,还咳嗽呢?处理方式如下:阿片类衍生物。阿片类药物是对肺癌患者镇咳应用中证据最为充足的。对于有阿片类衍生物适应证的患者,我们建议采用福尔可定或二氢可待因酮(如果有的话)或双氢可待因或吗啡。尽管关于可待因镇咳的研究在这个领域最多,但由于它比其他阿片类药物有更多的副作用,所以可待因并不优先推荐。当其他吗啡类衍生物或其他方法(比如中枢镇咳药右美沙芬)不能压制咳嗽的话,吗啡需要上场了。3.当患者出现吗啡抗拒性咳嗽,我们该怎么办?处理方式如下:外周镇咳药,比如左羟丙哌嗪、莫吉斯坦、左旋氯哌丁或色甘酸钠。在外周镇咳药物中,左羟丙哌嗪可能与双氢可待因或莫吉斯坦是等效的,而且可能比右美沙芬缓解咳嗽见效更快。4.当外周镇咳药也对阿片类抗拒的咳嗽失效的时候呢?处理方式如下:局部麻醉药物,比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或苯佐那酯雾化,但是一定要注意局部应用麻醉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风险。5.当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时,我们怎么办?处理方式如下:建议患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确定以下药物是否有效,包括:安定、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巴氯芬、阿米替林、沙利度胺。同时要排除咳嗽是不是如下因素引起:肿瘤的浸润或阻塞、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不张、感染、胃食管反流病、肺栓塞、现有COPD加重或慢性心衰加重、食管气管瘘、癌性淋巴管炎、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放疗或化疗诱发的咳嗽(化疗引起咳嗽少见)。处理方式如下:需要进行抗肿瘤治疗(肿瘤本身导致),胸水引流(胸腔积液导致),抗感染(感染存在)或激素(COPD或哮喘)。医师还需要区分咳嗽是干咳还是伴有咳痰,因为这两种治疗目的是不同的,有痰的就要用粘液溶解剂,而干咳就以压制咳嗽发作为主。有没有不用药物或者少用药物的方法?有,肯定有,不过需要医师指导患者应用:咳嗽压制训练--缩唇呼吸、吞咽、小口喝水、腹式呼吸。必要时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有没有不用药物且用医用治疗方式呢?处理方式如下:由局限在气管内的病变引发的咳嗽,但不适合做手术、化疗或外照射治疗的肺癌咳嗽可以考虑做腔内治疗。尤其适合于小的支气管内肿瘤,病灶比较局限或肿瘤延伸到大气道内。我们推荐的剂量是10 Gy*1F,7~8 Gy*2F或5 Gy*3F。当然了,外照射一次或两次分割照射同样可以缓解胸部症状,对于没有条件做腔内治疗的单位,也可以考虑外照射。腔内治疗一定要注意肿瘤的位置及危及器官的放疗副反应。
癫痫病属于一种突发性疾病,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见过癫痫患者发作时的情形了,很多人对癫痫病存在偏见主要就是因为癫痫病的发作会让很多人感到害怕,但是由于癫痫的发作几乎没有任何预兆,所以癫痫病患者及其家人总是会被癫痫病发作而困扰,患上癫痫病之后应当努力治疗,除了要慎重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之外,癫痫病患者还应当重视日常护理,其中饮食禁忌是癫痫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内容之一★1、平时可多吃酸性食物 科学研究表明,食物对原发性癫痫有一定的影响,碱性食物能诱发癫痫,酸性食物则能抑制癫痫发作(指原发性癫痫)。因此,患者平时宜吃酸性食物,如花生、核桃、猪肉、牛肉、鱼、虾、蛋类等。但继发癫痫用酸性食物治疗则无效,必须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减少或避免癫痫的发作。 ★2、控制水和盐的摄入 癫痫易在体内积蓄水分过多的情况下发病。近年医学研究,认为癫痫发作是从脑中心——间脑这个部位开始的,刺激间脑即可引起癫痫发作。间脑是人体水液的调节中枢,大量的液体食物和盐分一次性进入体内,会加重间脑负担,从而导致癫痫发作。所以,癫痫病人应避免一次性大量水和盐的摄入,包括果汁、可乐、西瓜、咸菜、咸鱼、咸肉等。★3、烟酒可是神兴奋性增高,诱发癫痫发作 癫痫患者应绝对禁止喝酒,并限制烟、茶、咖啡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避免影响疾病康复。临床上因饮酒或摄入其他刺激性物质而诱发或加重癫痫发作的教训很多,应引以为戒。★4、少食辛辣之物 癫痫患者冬季饮食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要减辛以平肺气,增酸以助肝气,以防肺气太过胜肝,使肝气郁结。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也可食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5、多食酸食少食盐 酸性食物提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6等,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从而弥补癫痫患者,特别是原发性癫痫患者的一些神经递质的缺乏,减少癫痫的发作。 传统食物中酸性食物大致有:花生、核桃、猪肉、鹅、鱼、虾、蛋类等等。另外有研究表明:癫痫的发作是由于神经过度放电所致 ,而当人体短时间内过量地摄入食盐后,高浓度的钠盐可致神经元过度放电,从而诱发癫痫,故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少盐多醋”的养生之道,对癫痫患者依然适用。★6、少食寒凉之物癫痫患者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滞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并会诱发癫痫发作。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癫痫患者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7、多进食豆类、谷物食物有研究表明,豆类食物和谷类食物 (如黄豆、扁豆、小麦等)富含微量元素锰,多食可补充癫痫患者锰的摄取不足。另据研究表明:正常大脑细胞存在一定量的磷酸酶物质,但癫痫患者的大脑中严重缺乏这种酶,而豆芽中富含硝基磷酸酶物质;故进食豆芽能补充磷酸酶不足而缓解病情。★8、控制饮食有学者认为:“间脑是人体体液调节中枢 ,一次性大量液体进入体内 ,会增加间脑的负担 ,从而诱发癫痫。”而且有些癫痫患者往往在憋尿的过程中,突然发病,大概也因为过量饮水后造成膀胱过度充盈,从而产生较强的电冲动,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癫痫是由于脑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慢性综合征。由于癫痫是慢性综合征,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中途不可自行停药、换药、或增减药量,以免加重病情,而抗癫痫药会对消化系统带来影响,导致病人营养物质缺乏或代谢障碍如:维生素k、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D、和钙、镁等物质的缺乏。新鲜蔬菜、豆油和蛋黄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k;维生素D、钙、镁、与骨骼、牙齿的生长有关,钙缺乏易加重发作,所以儿童期应供给足量的维生素D、钙和镁。鱼类、蛋类、动物肝脏、牛肉、绿色蔬菜中均含有叶酸;米、麦糠、牛肝、鱼类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6。癫痫病人切忌过饥或过饱,勿暴饮暴食,一次食用大量甜食后,大量糖份进入血液,会激发胰腺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加速葡萄糖的代谢,血糖水平先高后低,波动很大,会诱发癫痫。饥饿会使血糖降低,而降低血糖往往诱发癫痫;暴饮暴食、过度饮水会令胃部过度紧张,也易诱发癫痫。患者有腹胀、呕吐时,大量失液后,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避免诱发癫痫。饮料中如茶、咖啡、可乐等或多或少的含有中枢兴奋性物质,使抗发作能力降低诱发癫痫,所以注意刺激性饮料应淡一些,而且要适量。
随着CT和磁共振检查等先进检查手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经过检查后诊断为“颅内蛛网膜囊肿”,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过无数蛛网膜囊肿的患者,十几岁以内的少年居多,而且男孩子多于女孩。蛛网膜囊肿是否一经发现就应该手术治疗?怎样的情况可以不予治疗?治疗的办法都有哪些?效果又会如何?......毕竟开颅手术是大手术,选择正确治疗方式和时机,关系到患者的未来。下面就蛛网膜囊肿的诊疗提供以下建议:蛛网膜囊肿是脑或脊髓实质外囊性占位性病变,不是肿瘤。多为单发,少数多发,常位于脑裂及脑池部,如颞叶囊肿、外侧裂囊肿、枕大池囊肿等。它有蛛网膜样囊壁及脑脊液样的囊液, 个别蛋白含量高于脑脊液,或外观微黄透明状。囊肿多位于脑表面,个别与蛛网膜下腔关系密切,实际上是脑池的巨大扩张,也有的是周围的蛛网膜下腔无交通。蛛网膜囊肿表面和深部由一张透明的蛛网膜形成,与脑内的脑室隔绝。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改变。本症多见于儿童,男性较多,左侧较右侧多见。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分述于后:(一)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常见类型。 1)外侧裂蛛网膜囊肿 外侧裂扩大,有时可伴有颞叶前部及额下回缺如。常见于几岁至20岁以下青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常有头痛、癫痫发作(可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颞部骨质隆起,少数有同侧突眼,晚期可有视乳头水肿及对侧轻偏瘫等症状。本病无任何症状,或轻微头痛,或在偶然体检时意外发现者不少。 2)大脑凸面蛛网膜囊肿 见于婴儿或成人,婴儿常头颅进行性增大,两侧不对称,透光试验可见囊肿边界,有时有癫痫发作。 3)大脑纵裂蛛网膜囊肿 常无临床症状,约半数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 4)鞍区蛛网膜囊肿 位于鞍上或鞍内。鞍上者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囊肿与视交叉池之间可相通或不通。囊肿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破坏蝶鞍,压迫垂体、视神经交叉及室间孔,产生视觉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阻塞性脑积水等。鞍内囊肿多无症状,亦可通过扩大的鞍膈孔向鞍上发展,形成空蝶鞍综合征。 5)四叠体区蛛网膜囊肿 囊肿与四叠体池相通或不相通。早期可压迫导水管产生阻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征。 6)桥小脑角蛛网膜囊肿 早期有神经性耳聋、角膜反射减退,晚期有小脑征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个别可有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 7)小脑蛛网膜囊肿 可位于小脑半球、蚓部或枕大池部。临床常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部份病例有小脑受损体征。对于最常见的颞底和外侧,幼儿患者可出现颞部颅骨隆起,颞鳞部骨质菲薄及慢性颅内压增高,大多仅轻微头痛,或无明显症状,仅在偶然体检时发现,或直到成年才产生症状。症状多样化与囊肿大小及生长部位有关。小囊肿可无任何症状。(二)感染后蛛网膜囊肿 脑膜炎后因蛛网膜局部粘连而形成囊肿,囊内充满脑脊液,或蛋白含量较高的液体成分。大多为多发性。多见于儿童。常见于视交叉池、基底池、小脑延髓池、环池等处。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临床可表现有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症状。视交叉池部囊肿可产生视觉障碍,其他部位者亦可产生局限性症状。儿童常有头颅增大。 诊断依据有脑膜炎史及颅内压增高征。应用CT扫描可确诊。但有时与先天性蛛网膜囊肿较难鉴别。多发性囊肿不宜手术,但可切除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囊肿。有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者可作脑脊液分流手术。(三)损伤后蛛网膜囊肿 又称软脑膜囊肿。其发生机制为损伤造成颅骨线形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缺损,其下方蛛网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网膜周围边缘处粘连,引起局部脑脊液循环障碍,致局部蛛网膜突至硬脑膜裂口及骨折线内,在脑搏动不断冲击下渐形成囊肿,使骨折边缘不断扩大,称为生长性骨折。囊肿可突于头皮下,同时亦可压迫下方的脑皮层。囊内充满清亮液体,周围有疤痕组织。如外伤时软脑膜破损,则脑组织亦可疝入骨折处,并有同侧脑室扩大,甚至形成脑穿通畸形。手术时机的选择:因此,只有不断增大引起症状的囊肿才需要治疗。如果不引起症状,不逐渐增大,只能看作先天性的结构异常,和胎记的性质一样,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困难的地方是如何判断诸如头痛、头晕的症状是否因为“囊肿”引起。因为头痛头晕的发病率很高,原因复杂,很多脑子里不长囊肿或肿瘤的人也会头痛。那么如何判断呢?下面的几点可供判断:①囊肿引起的头痛头晕往往逐渐加重,有“恶化”的趋势。如果是每年或者每月多次发作,总体程度差不多,往往就不是因为囊肿引起的②头痛还伴有脑子压力增高的其它症状,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癫痫、脑积水、意识障碍等,这样往往是因为囊肿病变引起的③客观证据:如多次检查CT或MRI发现囊肿逐渐增大;囊肿有显著的占位效应(需要医生帮助判断,如枕大池囊肿引起梗阻性脑积水,颞叶囊肿压迫脑组织引起癫痫,鞍上池囊肿引起视力逐渐下降、透明隔囊肿引起脑积水等);脑子压力升高检查时发现视乳头水肿(需要医生看眼底,因为脑子压力高导致视乳头静脉回流不好,眼底的视乳头肿起来)现在,CT或者MRI报告枕大池囊肿(位于两个小脑之间)、透明隔囊肿(位于大脑的侧脑室之间)的很多,其实这样的报告不一定正确,我看到的很多来就诊的人被这样的报告所困,其实多数报告枕大池囊肿的只是扩大的枕大池(正常结构),透明隔囊肿也只是少见的第五脑室(也可认为是正常结构)。蛛网膜囊肿应与脑穿通畸形及颅内上皮样或皮样瘤鉴别。前者为脑组织缺失,脑脊液充填空腔,故腔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CT扫描可以鉴别。颅内上皮样或皮样囊肿,为实质性肿瘤,CT扫描与本症相同均示低密度区,但前者边缘锐利,一般无占位效应。因此,简单的说,引起症状加重,有逐渐增大的蛛网膜囊肿才需要治疗。手术方式(一)开颅囊壁切除囊肿开放术用于囊肿较小的患者。开颅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二)囊肿分流术用于囊肿巨大者,手术简单,风险相对较小(三)神经内窥镜下囊肿-蛛网膜下腔沟通术较为复杂,部分患者术后长期可出现交通口愈合,囊中再现。总之,蛛网膜囊肿早期检查发现,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临床表现,决策手术治疗与否,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及时诊断,正确治疗,会取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极为有益。本文系何宗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疾病介绍1、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50—60岁的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因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而引发。出血部位以内囊区为多。2、主要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呼吸急促、脉搏缓慢、血压升高,继之出现偏瘫、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出现昏迷及完全性瘫痪等。3、常以手术方法切除病变血管或清除血肿。4、CT和MRI可明确出血的部位和性质。二、心理指导避免情绪激动,因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小动脉痉挛,导致血压升高,可诱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三、饮食指导1、饮食宜清淡,进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以防止便秘2、进食速度不宜太快,防呛咳。3、戒烟酒,避免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饮料。4、全麻术前禁食10-12小时,禁饮6-8小时,以免麻醉后呕吐造成误吸。四、术前指导1、应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增进食欲、恢复体力、增强机体抵抗力。2、卧床时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3、有癫痫发作史的病人服药不可中断,以免诱发癫痫大发作。4、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在床上排便而引起便秘、尿潴留。5、不单独外出,卧床休息为主,有脑内出血者绝对卧床休息;躁动不安的病人宜约束四肢,必要时镇静。6、保持大小便通畅。不用力大小便;习惯性便秘病人,用轻泻剂或低压灌肠。7、血压高的病人,坚持药物治疗。不可随意漏服或停用降压药,因血压升高时,可导致病变的血管破裂。8、皮肤准备:头部剃光头后用肥皂和热水洗净,以免术后伤口或颅内感染;天冷时,备皮后戴帽,防感冒。五、术后指导1、麻醉清醒后6小时,无吞咽障碍方可进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软食。2、术后24小时持续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鼻饲流质饮食。鼻饲饮食的温度38~40,鼻饲时抬高床头15~30度,喂食后半小时勿改变病人体位,防止食物返流。3、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4、鼓励病人咳嗽排痰,以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并发症。5、保持血压平稳:术后血压应控制在病人基础血压水平,不可随意自行调快或调慢降压药速度。血压过高,可造成手术部位血管破裂出血;血压过低,可造成脑缺血、脑梗塞。六、出院指导1、合理营养,保持大便通畅。2、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更改药量或停服药物。以免血压升高,诱发出血。3、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位置,恢复体质。4、康复指导:(1)偏瘫:①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利于组织修复的药物,配合高压氧、理疗、针灸治疗,以促使脑功能的恢复。②定时按摩瘫痪肢体6~10次/日,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③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④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用“L”字夹板固定踝关节,防止足下垂。(2)失语者的发音指导:①从发单音开始逐渐过度到教病人说日常用语,以训练运动语言功能。②用听收音机、广播的形式,让病人听过去熟悉的歌曲、喜爱的节目,以训练病人的听觉语言功能。③从教病人认读自己的姓名、简单的文字符号开始,训练病人的视觉语言功能。(3)继发性癫痫:不能单独外出,不宜攀高、骑车、游泳等,随身携带疾病证明单,坚持服抗癫痫药3~5年。摘自上海六院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