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奥秘克戎变异株在上海的无症状感染者迅速增多,出于防控需要,上海采取了封控措施。普通百姓也面临就医难、配药难的问题。出现疾病要及时求助,但特殊时期,最好的方法还是防于未病。实际上,很多耳鼻喉科疾病都是可以预防或者通过注意而避免的,这里也对“宅家族们”,给出一些关于耳鼻喉科疾病的温馨小提示:1.吃鱼的朋友要注意了:不管是带鱼、鲳鱼还是小黄鱼,凡是带刺的鱼都应该小心!并且,鱼肉不要和米饭混食,因为鱼刺容易包裹在饭团里而误咽导致卡在喉咙。有些人曾经有过鱼刺卡喉的经历,辗转多家医院难以取出,最后借助喉镜或胃镜,甚至做了全麻手术才取出了鱼刺,有了“一根鱼刺代价千元”的教训;而对于无此类经历的居民,更应注意,特殊时期尤其不能疏忽大意。疫情期间,美好的春天放慢了脚步,吃饭并不怕细嚼慢咽。万一鱼刺卡喉,特殊时期外出就医还是相当困难的。在少数而严重的情况下,有些鱼刺真的差点“一刺封喉”,因为鱼刺卡入咽喉或颈部,不巧的情况下它的周围就是大血管!我们也祈祷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不要发生,但关键还是要饮食注意。此外,如果鱼刺真的卡喉,不建议用食团生吞,以免卡入更深。另外,吃有骨头的鸡、鸭等,有壳的螃蟹(疫情期间还真不容易吃到!)、虾皮等也是一样,尤其对于吞咽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小孩,这些骨、壳卡入食道、难以下咽,容易出现紧急情况,同样需要就医处理的。2.对于家里有小朋友,尤其5岁以下小朋友的......天天宅家,翻箱倒柜,如果疫情期间无意中翻出,比如花生、瓜子这些带壳的坚果“宝藏级”的零食,千万要放到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因为,这时候儿童的咀嚼功能还不完善,圆滑而质硬的东西,容易吞入食道内(比如五分钱、一块钱硬币、笔帽等),而带壳的坚果容易呛入呼吸道,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儿童在不甚进食这些带壳坚果后,有发生过剧烈呛咳或憋气,建议及时就诊,排除气道异物这种危险的情况;且在就医时保持儿童空腹、不进食水(为全麻手术做准备)、不给儿童拍背、安抚其情绪勿让其哭闹,以防异物在气道内移位。我院总院急诊仍然是24小时开放,是疫情期间的“保供区”。再此,感谢这些坚守在一线的同事们!3.对于大一点的小朋友,教导他们,小的、圆形的东东不要塞到鼻孔里或耳朵眼里,例如:小纸团、小珠子、小豆子、小纽扣、小电池等。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还比较着迷于“捉迷藏”的游戏,或者出于好奇,常常喜欢把这些小物件“藏”在耳鼻这些“小洞穴”中。而这些孔洞弯曲、深在,有时候,小物件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4.对于既往有鼻出血的小朋友,家长对平时的保养可能比较了解。但是,如果疫情期间,有些小朋友意外地出现鼻腔出血。紧急情况下,在出血的时候可以按压双侧鼻翼,同时冰敷儿童额部及颈后部等待出血停止。如果仅是偶尔出血、量不多、短时间(比如3-5分钟)可停止,在不出血的时候,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果蔬、补充维生素C增加血管脆性,并且教导小孩不挖鼻,待疫情稳定后,可线下就诊。在出血停止后,还可以在儿童鼻孔里(鼻腔内部靠前的地方),挤一些金霉素或红霉素眼膏,利于鼻腔保湿;油性的维生素D滴丸也可以临时代替使用。此外,如果您是江南人,并且常规备有“万能神油”——茶油,也可以试用,少量涂抹鼻腔,也有防止鼻腔粘膜干燥的功效。当然,也可以网上咨询,我院互联网门诊不打烊。但是,如果出血量较多、出血时不易控制,还是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另外,有基础疾病的朋友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的朋友要控制好血压,同时,做好情绪管理。情绪波动大容易导致短期内血压快速升高,以至超过了小血管壁的承受能力,导致血管破裂,轻者表现为鼻出血,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脑血管破裂(脑溢血)......这里提到了情绪问题,封控期间,长时间居家,心理/心境都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可以做一些碍于平日太忙而难得做的事情,比如追剧、听相声、练书法、画画、看书、做瑜伽、打太极等,劳逸结合、放松心情;也可以拨打24小时运行的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向专业人士求助。5.要不要挖耳朵?对于这个问题,官方的答案始终如一:不要挖耳!因为人的耳道有自我清洁的功能,耳屎在吞咽、咀嚼时、甚至在睡觉时,能自行排出。挖耳可能损害耳道的这种功能,反而不利于耳屎排出。另外,挖耳还可能造成耳道异物(比如棉签的棉花)残留,大家共用挖耳勺,或用小木棍、小钥匙这些不洁方式还容易造成耳道真菌感染,甚至可能造成耳道损伤出血等。“那等解封后,去理发店采个耳爽一下吧!”这里劝您就此打住这种想法,因为很多耳道真菌感染的患者都有理发店采耳的经历。可见,采耳是耳道感染真菌的一种常见途径。另外,除了不挖耳,我们平时还要做的就是,尽量不让耳道进脏水。6.疫情期间,年轻人喜欢熬夜看电影、打游戏,这些不规律作息习惯可能也在悄悄地损害我们的耳朵,容易造成耳鸣、耳聋等。有时候轻微的听力下降,可能仅表现为耳闷、耳鸣或难以听到高音,不太容易引起注意。这时候,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听力问题,1:在耳道口1-2cm的地方,用拇指和食指两手指相搓,或把机械手表放在双耳道口对称位置,感觉两侧声音大小是否相仿;2:手机下载复旦耳鸣RSAPP(由我院李华伟教授团队研发),里面有粗测听力的小程序。如果发现听力下降,甚至完全听不见了,建议及时就医治疗。7.封控期间,因家人、闺蜜、朋友因无法见面煲个电话粥,长时间打电话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听力的“隐形杀手”,因为这些损害也常常是不易察觉而又循序渐进的。所以,使用电话和耳机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不建议长时间打电话,若这种情况无法避免,建议开免提,并且注意控制音量。在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要太高,一般小于设备最大音量的60%较安全。另外,在嘈杂环境(公交、地铁等)不要使用耳机,睡眠、跑步不要戴耳机等。而相对来讲,头戴式耳机比入耳式耳机对听力的损伤更小一些。此外,对于在嘈杂环境、娱乐场所工作的市民朋友(这些属于听力损害的高危人群),更应注意,除了工作场所注意防噪(戴防噪耳塞),平时生活也要注意听力保健。身处疫情重灾区,普通市民能做的就是避免聚集、勤洗手、戴口罩、配合小区检测等。同时,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情绪良好,以筑起我们自身强大的免疫屏障。昨天,作为幸运儿的一些小区已经解封,让人们看到了曙光。希望上海人民挺住,待来日,再去拥抱这个不寻常的春暖花开。
小丽怀孕后,家人发现她经常耳背,有时就在她旁边说话也没反应。开始觉得可能是怀孕后,注意力不集中导的。但随着孩子出生,耳背情况竟然越来越严重。于是来到医院,经过专业检查,被确诊为耳硬化症。什么是耳硬化症耳硬化症(otosclerosis),也称耳海绵化症(otospongiosis)。硬化和海绵化听起来是两个极端,那么到底是硬化还是海绵化呢?这就要回溯到该病最初被发现的时候了。当时,最初的命名者由于没有搞清楚具体的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误把鼓室粘膜硬化当成了镫骨底板固定的原因(1),所以命名为耳硬化症。(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除)事实上,正常内耳骨质已经足够致密,仅次于牙釉质的硬度,是不可能再“硬化”的。从病理角度讲,耳硬化症其实是一种骨代谢异常,表现为以富于血管的海绵状新生骨代替了原有的正常内耳骨质,使其出现了灶性疏松。耳硬化症有静止期和活动期,当疾病活动期破骨细胞活跃,局部血管增生,出现海绵状疏松骨;静止期,成骨细胞活跃,增生为不规则的板状新骨,称为硬化灶。因此,骨质硬化及海绵化也可以共存。耳硬化症的特点耳硬化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并有可能伴有耳鸣。该病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发病多在20-40岁。与先天性耳聋不同,绝大多数耳硬化症患者出生时听力正常,甚至20岁之前没有任何异常,而出现听力下降的年龄多在20-40岁(2)。患者以女性居多。统计显示,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两倍(3),特别是女性怀孕或者生育后听力开始下降。发病过程较为缓慢。耳硬化症患者听力下降或耳鸣的病程往往按年计算。因为病程较长,有时耳硬化症患者甚至觉察不到自己听力下降,往往是家人先发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耳硬化症患者出现听力下降时,鼓膜一般是完整的,绝大多数患者也没有耳流脓史。另外,患者通常没有外伤史、噪音接触史等。临床上,约75%-80%的耳硬化症患者为双耳发病(4),有少数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耳硬化症的危害因为耳硬化症对患者听力造成的损失是一个长期、渐进且缓慢加重的过程,患者甚至觉察不到自己听力下降,而往往是家人先发现。因此,该病早期容易被忽视,最后甚至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耳聋。事实上,耳硬化症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术后的听力恢复甚至可以“立竿见影”。如果患者的听力下降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或正常交流就要及时就诊了。耳硬化症的诊断和治疗耳硬化症一般要由专业耳鼻喉科医生确诊,通过观察鼓膜、听力学检查、音叉试验、耳CT基本可以明确诊断,通过耳显微手术可以确诊。目前,治疗耳硬化症没有特效药,为提高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方案基本以助听器或人工镫骨手术为主。由于考虑到外观及日常生活的方便性等因素,绝大多数患者会首选手术治疗。人工镫骨植入术是非常精细的耳显微外科手术,但对于经过专业训练的耳显微外科医生来说,人工镫骨植入技术是非常成熟的,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患者术后可以提高听力。临床上,当术后一周左右患者第一次复诊时,在取出耳道内填塞物的一刹那,绝大多数患者会感觉到听力明显提高,有些患者甚至嫌外面的声音太大了,不能忍受,这是因为明显提高了的听力(外界声音突然放大)患者还来不及适应。人工镫骨手术的原理,是在镫骨足板开一个零点几毫米的“小窗”,再放置人工镫骨(一般是钛合金材质的)。经验丰富的耳显微外科医生,一般在—十几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手术。通过一个不到一厘米的耳内小切口愈合后几乎看不出来疤痕,一般不影响美观。(术后外观,切口隐秘,不易察觉)由于耳硬化症双耳发病率高,手术一般先选择听力较差的一侧进行。待手术侧的耳朵听力稳定之后(通常半年后),可考虑对侧的手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三级甲等耳鼻喉科专科医院,迄今为止已完成了3千余例的镫骨手术,在人工镫骨手术方面,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相信这些资源将造福有需要的耳硬化症患者。手术后注意事项注意术后眩晕。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没有眩晕,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出院了。极少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短期眩晕一般在术后数日内就可以得到缓解。避免剧烈运动。由于手术中会植入人工镫骨,如术后短期就开始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听骨移位。因此,术后3-6月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如万一出现人工镫骨移位,有可能需要再次手术予以复位。正确使用耳机。佩戴耳机不要超过60分钟,音量不要超过60%。在噪声大的地方,比如公交车上或大街上不要使用耳机听音乐;临睡前也不要佩戴耳机,因此时听觉系统处于休眠状态,耳机里的声音更容易对听觉造成损害。避免过劳,改善睡眠。耳朵机理复杂、神经丰富,属于人体十分敏锐的器官。许多耳朵疾病,如突聋、耳鸣都与人体健康程度高度相关。因此,无论是术前术后,都要注意休息,保障良好睡眠。3月3日就是全国爱耳日了,在此,笔者也祝大家拥有健康听力,耳聪目明、幸福生活!1.王正敏.耳硬化疾病概论[耳显微外科2007版(二十六)].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2012-01-25;12(01):64-5.2.HamedAA,FayadJN.Presenceofotosclerosisandpagetlesionsinthesametemporalbone.OTOLNEUROTOL.[CaseReports;JournalArticle].20092009-12-01;30(8):1232-3.3.CHOLERA,MCKENNAM.Pathophysiologyofotosclerosis.OtolNeurotol.20012001-01-01;22(2):249-57.4.CromptonM,CadgeBA,ZiffJL,MowatAJ,NashR,LavyJA,PowellHRF,AldrenCP,SaeedSR,DawsonSJ.TheEpidemiologyofOtosclerosisinaBritishCohort.OtolNeurotol.2019;40(1):22-30.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耳朵则是大脑感应世界的通道,让我们接收美妙的声音。但有时候,耳朵也会生病,比如,耳朵痛、耳朵闷、耳鸣、流脓、听力下降、眩晕等等,这些耳朵不舒服的情况可能见于较常见的耳朵疾病-“中耳炎”,也可以见于较少见的一种情况--“中耳胆脂瘤”。中耳胆脂瘤不同于一般的中耳炎,除了引起上述的症状,还可能向周围重要结构侵犯,比如向上侵犯大脑,引起脑膜炎、脑脓肿;破坏乙状窦等大血管,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颈部脓肿,在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危及生命!所以说,中耳胆脂瘤,可谓是耳朵里的“定时炸弹”,要格外小心。人耳的基本结构耳朵像一个房子,像一个三进式的院子,从外之内,分别为外耳(第一进)、中耳(第二进)、内耳(第三进)。外耳包括外耳道及鼓膜。鼓膜像一面“鼓”一样,在正常情况下,鼓膜完整,外耳和中耳互不相通的。中耳则像一个小房子,房子里正常情况下充满气体,并且主要容纳听小骨、一根通向鼻咽部的管道-咽鼓管、以及一些骨质形成的、被称为“气房”的小腔隙,比如乳突气房和鼓窦气房。而内耳最为奥秘,其埋藏于颞骨内部,包括处理声音信号的耳蜗、掌管平衡的前庭和半规管等结构。值得注意的是,中耳腔上方就是大脑的颅中窝,两者之间以一层薄骨板相隔(图1),如果这层骨板被胆脂瘤破坏,炎症就会波及大脑。胆脂瘤的命名中耳胆脂瘤,别名“胆脂瘤型中耳炎”,外号“表皮样囊肿”,又名“珍珠瘤”。名为“瘤”,但它实际上是一种非肿瘤性,但具有破坏性的囊性病变,同时具有炎症和细胞高度增殖的特性。医学史上,胆脂瘤的命名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1683年,法国的德·维尔尼首次描述了这种病变;直到100多年后(1829年),法国解剖病理学家克鲁维尔希耶将它描述为颞骨的珍珠瘤,因为它外观形态如同一颗珍珠(图2);1838年,德国生理学家约翰内斯·穆勒提出“胆脂瘤”的术语,但事实上,在词源上(-toma)是错误的,因为胆脂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又过了20多年(1861年),冯·特罗尔奇才考虑其起源于表皮。后来,格鲁伯、温德和罗基坦斯基(1855-1888)将胆脂瘤描述为慢性炎症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恶性化生”。至到19世纪末,贝佐尔德和哈伯曼推翻了这一理论,认为胆脂瘤是由慢性炎症以及外耳道皮肤向中耳迁移引起的。看来在医学史上,对一个疾病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目前,尽管有大量的调查,胆脂瘤的生理病理仍尚未阐明。新近的研究表明,至少在一部分中耳胆脂瘤患者中,遗传因素也参与其中。流行病学虽然胆脂瘤较罕见,但放眼全球,每年有多达100万人受到影响。不同人群发病率不同:白种人的发病率最高(北欧发病率为每10万人9.2),其次是非洲人,亚洲人的发病率较低。目前,由于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获得性胆脂瘤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先天性胆脂瘤的发病率似乎有所上升。分类及临床表现中耳胆脂瘤可大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胆脂瘤两大类。先天性胆脂瘤约占胆脂瘤的2%-5%,多为单侧发病。笼统地讲,后天中耳胆脂瘤患者常有耳流脓等中耳炎病史。胆脂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胆脂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长方式。先天性胆脂瘤的表现相对沉默,即早期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大部分先天性胆脂瘤患者也是在体检、CT检查或者在其他情况需要进行鼓膜切开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在有症状患者中,常见的表现是听力损失(且通常是传导性的),当出现头痛和发烧的时候要当心了,因为这可能是颅内并发症(比如脑膜炎等)的报警信号。眩晕和面瘫也是相对少见的并发症,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表明病变可能侵蚀进入内耳以及面神经管。因为胆脂瘤尤其是先天性胆脂瘤较为隐蔽,所以,对于医生来讲,详询的询问病史、仔细的进行查体、结合患者听力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才能排除胆脂瘤。即便如此,有时单纯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也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需要病理学诊断来最终明确。儿童胆脂瘤容易误诊值得一提的是儿童胆脂瘤,因为临床和组织学证据表明,儿童的胆脂瘤更具有攻击性。儿童先天性胆脂瘤的发病率为10万分之0.12,即每10万名儿童中有0.12例发病,5-15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1。有相当一部分儿童先天性胆脂瘤的表现极具迷惑性,可以隐藏在完整鼓膜的后面(图3),加上患儿反应及表达能力较差,非常容易被忽视;只有当出现听力明显下降,或鼓膜穿孔继发感染出现耳痛、耳流脓等症状时才就医。此外,因为鼓膜完整,也易被误诊为耳硬化症和听骨链畸形。但随着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影像学的进展,儿童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率有所提高。此外,对幼儿常规进行耳部外观及听力学检查,对胆脂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中耳胆脂瘤应尽早手术,手术以微创为原则,旨在彻底清除病灶、保护重要结构,必要时进行人工听骨植入,帮助患者恢复听力,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已为成千上万耳疾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听力,也将继续为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附:第11届国际胆脂瘤及耳外科大会将于2023年10月19-23在上海召开,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生、专家、学者分享耳科基础研究及临床的新进展,也期待在胆脂瘤疾病的精准预测、精细化治疗方面有进一步的成果,期待在中耳胆脂瘤药物治疗方面有突破,实现对胆脂瘤轻松的“一网打尽”。备注:本文由舒易来教授、陈兵教授指导。
1、滴药前准备:滴药前应清洗并清除外耳道的耵聍,待耳道清洁通畅后,再滴入治疗性滴耳液,不同种类的滴耳液,一般中间相隔数分钟。2、体位及手法:滴药时应采取侧卧位,使患耳朝上,用手向后上轻轻牵拉耳廓(儿童则向后下牵拉)以保证外耳道畅通。3、滴药小细节:将药液尽量从耳道一侧、以流入的方式滴入耳道(因为如果滴耳液直接滴满耳道,而耳道内部仍有气体存留的话,会引起耳痛);然后,一边轻轻按压耳屏,使药液充分渗透或者充分浸泡患处、同时赶走液体与鼓膜间的气泡。最后,滴药后应保持原体位,耳浴数分钟(遵医嘱,有些药物不需要很久)。4、滴耳液的温度:冷藏的滴耳液不能直接滴耳,否则直接的冷热刺激可引起眩晕等不适症状。简单的方法就是,对于冷藏的药液,在使用之前应该用手捂一下,预热到近似体温再滴入耳道。5、避免使用有色滴耳液:有色液体使鼓膜失去正常颜色,不利于医生观察及判断病情。6、避免使用软膏类药物涂入耳道:因为软膏到达位置局限,且容易与耵聍混合成团,阻塞耳道,引起症状,而且影响医师观察耳道深部或鼓膜等结构。7、防止长期使用滴耳液:长期使用滴耳药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具有杀菌作用的滴耳液长期使用,有诱发耐药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应遵医嘱使用。8、特殊滴耳液的正常反应:部分滴耳液含有酒精成分,有刺痛或烧灼感,可与医师沟通继续使用或更换滴耳液。9、少数的情况下,对于有些敏感个体,使用常规滴耳液也会产生疼痛,这种情况应告知医生,更换滴耳液。10、外耳道真菌感染是门诊常见的疾病,常有不洁采耳导致。此时,用药前必要的耳道冲洗有助于保持耳道整体的清洁、利于药物进一步发挥作用。另外,在滴完治疗性药物后,可用吹风机将耳道轻轻吹干,使耳道环境不利于霉菌繁殖(霉菌喜欢潮湿环境)。11、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耳道流脓或感觉耳道潮湿的时候(有些患者耳道流脓较少,可能仅有潮湿感;医师用耳镜确定中耳炎处于活动期、有流脓),先用双氧水洗耳或者耳浴,清除耳道脓性分泌物,待干净后,再滴入其他治疗性滴耳液,比如抗生素类滴耳液等。12、碳酸氢钠滴耳液:当耵聍阻塞耳道,若阻塞牢固,强行取出有耳道损伤的风险,可先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滴耳液三天,每日滴耳6次(即日间,每两小时滴耳1次),每次滴入4-5滴,且每次浸泡5-10分钟。少数患者耵聍阻塞非常牢固者,或外耳道非常狭小,可延长浸泡时间,如每次浸泡15分钟。第四天复诊,由医生检查后开具:外耳道冲洗,将其冲出。冲洗后,再次由医生检查,耵聍是否冲洗干净并观察鼓膜情况。其余注意事项同上述2-3。另需注意:碳酸氢钠滴耳液勿长期使用,因其为碱性,会改变外耳道原本的酸性环境;因此,滴耳三天后,应就医冲洗耳道。罕有患者在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后,会出现轻微耳痛,可酌情减量使用或提前就医处理。
在眼耳鼻喉科科临床上,由于滴液相比乳液、软膏等更容易进入局部病变部位,所以滴耳液和滴眼液是最常见的药物制剂类型。滴耳液是经提取后制成的供滴入耳道内的液体制剂,其主要作用是对耳道或中耳腔的消毒、消炎、止痒、收敛、软化等。但实际上,在临床工作中,无法确保每一种药品都有液体的剂型,因此,医生在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时,有时会选取滴眼液来代替滴耳液使用。比如,目前临床上没有用于治疗耳道霉菌的氟康唑滴耳液及水杨酸酒精滴耳液,通常用相同名称的眼药水来代替。有些患者不禁担心,用滴眼液直接滴耳,这样做会有什么问题?滴眼液用于滴耳:实际上,在无滴耳液可用,但患者又急需治疗的的情况下,可以听从医师或者药师的指导,部分滴耳液可以由滴眼液替代。但应注意的是,从药理学角度讲,由于药物浓度限制,眼用制剂用于耳疾患的治疗可能会差于专门的耳用制剂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一下滴眼液和滴耳液的区别。滴眼液的生产工艺及制剂标准比滴耳液要严格,但是由于两者的溶剂和浓度存在差异,因此滴眼液并不能完全代替滴耳液使用。另外,滴耳液中有时会含有乙醇或甘油等辅料成分,这些成分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及感染时炎性渗液的吸收。而滴眼液通常是水溶性的,水溶液保留时间较短,而含甘油的滴耳液则保留时间较长,所以临床上将滴眼液代替滴耳液使用时,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次数和剂量。滴耳液也可以滴眼吗?有些患者可能会问,既然部分滴眼液可以代替滴耳液,那么反过来,滴耳液是否也可以直接滴眼呢?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具有治疗作用的无菌制剂,对人体局部用药环境的PH值、渗透压、刺激性等都有严格要求;而相比之下,滴耳液的标准则较为宽松,通常只要求进行限度检查。另外,大部分滴耳液中,含有乙醇或丙二醇等对眼睛有刺激性的成分,可能引起眼角膜病变,因此滴耳液通常不能代替滴眼液使用。如果误将滴耳液滴进眼睛,需要马上用大量清水反复地冲洗。如果冲洗也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本文由舒易来教授指导、审校
手机,是当今名副其实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我国手机用户逾7亿;相当于,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至少拥有一部手机。疫情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互相切换,催生上班族新的“两点一线”......因此,在我们与手机的“朝夕相处”中,如果有一些小习惯没有注意到,可能在不自觉中对我们产生危害。1.来自眼科医生的建议:手机、电脑、Pad等这些都属于视频终端,建议每使用20分钟,至少远眺20秒钟,缓解眼疲劳。视觉终端与传统纸质读物(如书本、报纸等)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能自动照明成像,且由屏幕快速不断地刷新完成,像素边缘具有不稳定性,也受到屏幕反光等影响,这种复杂的视觉环境需要眼球快速频繁地调节、对焦,加速了视疲劳。而眼干、视物模糊可能是视疲劳的先兆。在使用以上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地聚精会神,减少眨眼次数,这不利于眼球内部湿度的保存。所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自觉的多眨眨眼睛或者“闭目”养神。鉴于以上连续使用时间,不建议用手机刷剧、看电影及综艺节目等,这些活动通常时间较长,而使我们忘记了眼睛的休息。看手机的姿势也是有讲究的,如下图,眼睛距手机至少要30-50cm。而以“葛优躺”的姿势看手机,实际上与躺着看书一样,容易造成视疲劳和近视。特别是侧躺看手机,由于对左右眼造成的压迫力不同,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视力偏差,产生问题。也不建议在黑暗的地方看手机。在黑暗的地方瞳孔会扩大,进入眼睛的光线变强,可能对眼睛的黄斑造成损害。此时,建议调节屏幕和背景环境之间的亮度差异。对于小朋友,建议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时间,接触自然光线对预防近视很有好处。2.来自耳鼻喉科医生的建议:“低头族”在地铁上随处可见,而低头看手机这个姿势不利于头部小血管的血供,包括我们脆弱的耳朵。尽管耳朵是大脑的邻居,他们距离很近,但实际上耳朵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其重要性明显不同与大脑这个人体的总司令部。当头部血供减少,首先保证的是“指挥中枢”-大脑的血供,而分布到耳朵的血供相对减少。耳朵的功能是由一根终末血管负责,很容易受到缺血、缺氧这些血管不良状态的影响,从而导致耳鸣、耳聋、头晕等问题。同样,有时候,我们可能经常会选择这样的姿势看手机:躺在床上、头部靠在床头、颈部弯折成一定角度,经常保持这种姿势也会危害到我们的听力。另外,很多年轻人喜欢带着耳机走路、跑步或者在地铁上戴耳机,听手机。其实,这对些习惯都在悄悄地损害我们的听力。在嘈杂环境下戴耳机时,为了克服周围环境声,会不自觉将耳机音量调大;而入耳式的耳机与耳膜之间形成了相对密闭的空间,声音能量无处释放,而全息被传入耳朵,对负责听力的细胞造成直接损害。另外,参考前文,建议每次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小于1小时,对于敏感或高危人群甚至更短,音量小于设备最大值的60%。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天暴露8小时85dB的声级,即会在多年后造成永久性耳聋(飞机起飞时,发出的声音约是140dB;嘈杂酒吧环境声音90dB;嘈杂的办公室80dB);近一半的青少年因使用个人音响设备(耳机、手机等)而普遍暴露于噪音,有时甚至超过了安全的音量水平;约40%的青少年在俱乐部、迪斯科舞厅和酒吧接触到具有潜在破坏性的音量,噪声性听力损害无药可治,但这些损害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附:2015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日容许噪音水平:另外,走路、开车、乘扶梯时看手机,会增加危险。已拨出的手机号码等待接通时或手机刚被接通时,手机辐射量增大,要保证手机远离头部。在信号弱的地方、在汽车或火车上打电话、或打手机时频繁移动,这些场景中手机辐射也较大,建议尽量避免。综上,对于不良习惯:长时间看手机、经常用手机刷剧、低头看手机、侧躺看手机、在黑暗环境下看手机......您有几条中招了呢?只有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习惯使用手机,才不会对我们的视听造成危害。
梅尼埃病,以反复发作的眩晕及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因眩晕剧烈及听力下降而非常痛苦,在此转载一篇文献,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2020AAO—HNS“梅尼埃病临床实践指南”专家解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年第28卷第5期梅尼埃病作为经典的神经一耳科疾病一直困扰着医生和患者,对于其诊断与治疗一个世纪以来不断被关注,如何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其诊断与治疗是医生的需要,更是患者的切实需要。国内外不断在发布梅尼埃病诊治的指南、共识,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晰。近期,美国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发布了新版的梅尼埃病诊疗指南[1],对诸多临床关键问题给以明确的建议。为了更新对梅尼埃病的临床实践认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眩晕领域临床一线的神经耳科专家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了解读,拨云见日,以解除临床困惑。梅尼埃病(Meniere’sdisease,MD)作为一种发作性眩晕综合征,发病率约50/10万~200/10万,主要为40~60岁的患者。从1861年开始认识梅尼埃病至今,AAO—HNS诊断标准经历1972、1974、1985、1995年4次更新临床诊断指南,成为MD的临床诊断的指导性文件;Barany协会也于2015年发布MD的诊断共识。近期,AAO—HNS在历史上第5次针对MD发布了临床实践指南,也是AAO—HNS历史上第一次发布“MD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中,MD诊断基本沿用Barany协会的标准,重点着眼于临床干预。主要针对≥18岁梅尼埃病患者,改进其临床诊断与治疗结果,以尽可能少的检查得出更准确的诊断并给以适度、适当的临床干预,提升症状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药物治疗。该临床实践指南的核心内容包括16项声明(Statement1~12),本文解读有关梅尼埃病诊断与治疗实践指南的16项声明。声明1梅尼埃病肯定诊断①眩晕至少发作2次,持续20分钟~12小时;②在眩晕发作之前、同时或之后,患耳至少1次记录到低一中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③波动性耳部症状(听力下降、耳鸣或耳胀满感);④通过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症。梅尼埃病可能诊断:①眩晕至少发作2次,持续20分钟~24小时;②波动性耳部症状(听力下降、耳鸣或耳胀满感);③通过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症。肯定诊断与可能诊断的区别在于眩晕持续时间和纯音听力结果。在鉴别诊断方面:①可以有听力波动的眩晕,包括前庭性偏头痛、耳梅毒、急性迷路炎;②自身免疫性内耳病;③前庭神经鞘膜瘤;④前庭神经炎、假性前庭神经炎、卒中等。声明2重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e,VM)的评价问题的核心在于,早期MD临床表现,尤其出现典型听力学改变前可以与VM相似,容易混淆;MD与VM临床表现有交叉,两者可共病,但各自独立。①病史:大多VM患者比MD患者年轻,且女性比例高,多有偏头痛家族史;②诊断:VM的前庭症状5分钟~72小时,时间跨度大于MD的20分钟~12(24)小时;VM患者的前庭症状和头痛症状可能不同步,但患者必须出现符合VM诊断标准中的主要头痛及次要症状特点,才是真正的VM。患者在病程中只要有符合MD临床听力学特点的听力下降证据,即使出现偏头痛,也应该诊断为MD而不是VM。在MD的发作中也可能会出现偏头痛、恐光、偏头痛先兆等表现,患者同时符合2个标准时诊断为“二元”疾病共病。③治疗:强调当MD与VM难于鉴别时,首选无创性治疗,而不是手术尤其是破坏性手术。声明3听力测试至关重要,听力测试对于区分可能MD和肯定MD是必要的。听力测试应包括双耳的纯音气导听阈[纯音平均听阈(PTA)],排除或量化听力损失的任何传导成分(骨导听阈、鼓室图、耳声发射和/或耳镜检查),且应包括每侧耳的言语识别测试[即单词识别/辨别率(WRS)]。早期需要重视音叉试验的价值。MD的肯定诊断“低、中频听力损失”是指频率≤2kHz的听力减退。MD通常(最初)单耳起病,患者常出现非对称性听力损失。AAO—HNS将非对称性听力损失定义为两耳的PTA(0.5、1、2kHz的平均阈值)差异>15dB,或两耳WRS差异>15%。因此,若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无可记录的听力损失证据,或在听力检测时没有持续性听阈值改变的证据,则不能诊断MD。部分MD患者最终可累及双耳,记录双耳的听力损失不仅可确定MD最初受累耳情况,还可记录对侧耳的潜在异常。MD的治疗决策很多与患者整体的听力或听力损失的程度关联。声明4MD与影像学针对疑似梅尼埃病或不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临床医师可以建议完善内听道和后颅窝的MRI检查。基于临床观察及案例研究发现:利大于弊。MRI检查的优点在于:①可以早期排除内耳或蜗后病变;②通过经鼓室(intratympanic,IT)、经静脉(intravenous,IV)、经咽鼓管投放钆造影剂后所行的延迟MRI可以显示内淋巴积水。缺点在于费用昂贵、造影剂风险、有创等。目前,延迟MRI检查技术尚未成熟、缺乏“金标准”,并非所有的MD患者都可显示内淋巴积水,故MRI检查目前尚不能作为MD临床实践的常规检查方法。声明5前庭功能、电生理检查在MD诊疗中的作用①半规管功能检查。半规管功能测试包括视频眼震描记(video—nystagmography,VNG)、冷热试验、转椅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等。冷热试验是VNG的组成部分,用于识别单侧外周前庭功能减退。视频头脉冲试验是一种前庭一眼反射(vestibular—ocularreflex,VOR)高频检测技术,可独立评估6个半规管。转椅测试同时刺激双耳,提供双耳VOR信息,然而它不能提供侧别信息,仅可用于评估双侧前庭功能减退及前庭外周疾病的代偿情况。不应通过常规的前庭功能测试作出MD的临床诊断,前庭功能检测结果在MD的病程中会出现波动,损伤程度与患者主观感受不符。MD的诊断标准里没有涵盖前庭功能测试,冷热试验正常的MD患者很多,前庭功能检测在诊断MD方面不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②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s)用于评估耳石器官及其传人前庭通路的功能。本临床实践指南强调了MD诊断的临床性,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颈性VEMP(cVEMP)或眼性VEMP(oVEMP)对MD的诊断是否有用,因此不应列入常规检查。目前VEMPs在MD的应用价值主要在评估和研究前庭功能状况、病理和疾病发展阶段以及治疗有效的相关性。同时有研究发现,MD患者VEMPs的阈值和cVEMP调谐频率的特异性改变在识别无症状或有症状前内淋巴水肿时可能起到作用。③耳蜗电图:MD诊断不常规进行耳蜗电图检查。梅尼埃病的临床诊断基于症状和听力测试结果,耳蜗电图一SP/AP比值升高可能预示梅尼埃病病理学改变,但记录技术、疾病分期和听力损失稳定性等的变化会影响结果。耳蜗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为66.7%~85.7%,特异性为80%~100%。病程较短的患者耳蜗电图可能不能识别,降低了耳蜗电图检测耳蜗病理变化的敏感性。此外,短纯音刺激比短声刺激在检测耳蜗积水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耳蜗电图一SP/AP振幅和面积比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技术,可以提高MD诊断的准确率;但也有研究报导MD耳蜗电图的一SP/AP面积比没有如此高的敏感性。一SP/AP幅值和面积比的升高并不是梅尼埃病患者所特有的,也可见于内耳第三窗病变患者。虽然不建议MD诊断时常规行耳蜗电图检查,但这些检查还是可以提供有利于评估和管理特定患者的信息,这些检查可以对MD的诊断起到支持作用,特别是当患者出现非典型症状或难以确定受累耳时。当把测试结果用于患者管理时,耳蜗电图检查是合适的;特别是双侧外周前庭功能减退对生活质量和功能有显著影响时,在行破坏性手术之前,需要全面评估对侧耳的功能状态。总之,MD是一种临床诊断,不需要常规行耳蜗电图检查。④利用甘油的高渗作用进行甘油试验,甘油给药后,患者纯音测听结果显示内耳功能得到一定改善,证实其存在耳蜗内淋巴积水,对诊断梅尼埃病有一定意义,但其阳性率低,存在一定局限性。耳声发射能够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而且在毛细胞轻微受损时反应比纯音测听更敏感,是一种便捷而灵敏的检查方法。但是,单纯的自发性耳声发射在诊断梅尼埃病方面并无特异性,与甘油试验结合使用可以增加梅尼埃病患者耳声发射检测的敏感性。甘油试验和耳声发射可用于早期或者不典型梅尼埃病的诊断。声明6应重视MD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MD的症状,以及处理这些症状的方法,解释梅尼埃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有关MD的发展过程、症状控制措施、治疗方案和预后的教育,还应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限制、预期的诊断测试和治疗方案。告知MD的长期影响,如:听力丧失、前庭/平衡问题和耳鸣;应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并说明每种选择的风险和收益;进行破坏性手术之前,应告知患者梅尼埃病确实会影响对侧耳。教育可以口头和讲义形式提供,应为患者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提问和回答,以促进共同的决策。应有适当的时间来教育患者,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工具来平等地参与他们的健康计划,而且还将建立信任和更好的医患关系。在治疗和管理梅尼埃病时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和心理需求,就个性化治疗计划与患者达成共识。鼓励患者记录症状、诱因和缓解因素,并强调持续跟踪的重要性。声明7MD急性发作期可短期使用前庭抑制药控制症状。前庭抑制药物主要在脑干水平抑制中枢神经活动,控制眩晕,同时减轻恶心症状,只用于抑制急性眩晕;长期使用会抑制前庭代偿,导致慢性失衡长期存在。前庭抑制药共分为3类:①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会透过血脑屏障与组胺、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眩晕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乘晕宁(25~50mg/6h)、氯苯甲嗪(12.5~25mg/8h)、苯海拉明乘晕宁(25~50mg/6h),异丙嗪为常用注射药物,这些药物抑制眩晕的效果也近似,副作用是:嗜睡、口干和尿潴留。②苯二氮卓类药物是7一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有:安定(2~10mg/8h)、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缺点是易出现药物依赖;阿普唑仑因快速抗药及停药后的并发症,不建议使用。③抗胆碱能类药物(东莨菪碱和阿托品)易出现副作用、药物毒性和停药效应,通常不用于MD的急性眩晕控制。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任何一种药物控制眩晕效果更优。声明8减少或预防MD发作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教育。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收益证据有限,也未达成共识,但某些患者发病可能有明确的诱因,包括钠、咖啡因和酒精摄人过量、变态反应的诱发因素和精神压力。去除这些诱因,可能改善症状,从而可能避免有创/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饮食控制一直是限钠、限/禁咖啡因和限酒,低钠饮食能诱导血浆醛固酮浓度的增加,后者能激活离子通道和内淋巴囊对内淋巴的吸收。本指南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成人每日钠摄人不超过2.3克,最好不超过1.5克;没有证据支持或排除对酒精和尼古丁的限制。变态反应与偏头痛和MD有关联,可将避免变应原与免疫治疗纳入治疗方案,但应权衡免疫治疗的副作用。中医针刺疗法在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方面是有效的,尤其是对梅尼埃病的发作期或已经患病多年者,而对听力改善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handicapinventory,DHI)评分无明显疗效。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中医刁氏针刺技法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尽管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但这只是基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及评价体系得出的结论。祖国医学在治疗梅尼埃病方面除了针刺治疗外,还可联合中药内服、艾灸治疗、穴位贴敷、耳针疗法、穴位注射等多种内外治法,这些治法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及耳鸣、耳聋等症状,只是这些治疗方法应在正规医院正规医生推荐指导下运用。梅尼埃病是一个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生活调养对控制梅尼埃病复发很关键,饮食限制和减轻压力都是治疗梅尼埃病低风险低成本的辅助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一些梅尼埃病患者的症状,并减少患者对高风险、破坏性强、昂贵治疗手段的需求。对有过敏病史或有过敏症状的患者应进行过敏原检测和治疗,饮食限制可能会在改善过敏及减轻梅尼埃病的症状双方面受益,在这一点上,本指南和祖国医学理论高度统一,这些替代疗法是一种花费低廉疗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声明9利尿剂的维持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或预防MD发作,控制眩晕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可信度中等,不同患者的疗效不尽相同。口服利尿剂主要用于控制MD的反复发作而不是在急性发作时用于控制眩晕症状。利尿剂会改变内淋巴的电解质平衡,减少内淋巴的积液量;按作用机制分类,包括噻嗪类药物(可抑制肾脏远曲小管对钠和氯的重吸收)、保钾类(抑制集合管内的钠钾交换)、袢利尿剂(抑制钠的重吸收)和碳酸酐酶抑制剂(增加钠、钾、碳酸氢盐和水的排泄)。虽然缺乏高质量的研究,利尿剂对MD的影响无法得到严格评估,但Cochrane系统评估中的一些研究确实证明利尿剂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最常用的利尿剂是含或不含保钾利尿剂的噻嗪类药物,如:氢氯噻嗪/氨苯蝶啶或螺内酯,以及二线的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药物,急性或严重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I临床医生应该监测服用利尿剂患者的电解质和血压,开始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评估,并监测药物耐受性或副作用;没有明确的治疗疗程,症状减轻后,临床医生要考虑减量甚至停药。声明10不推荐采用Meniett正压脉冲通气治疗。目前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正压脉冲治疗能有效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而使用了正压脉冲治疗,听力水平可能更差,该证据级别为B级。不推荐使用正压疗法使患者一方面免于无效治疗,同时避免了进行该治疗所需的鼓膜切开与置管,避免了麻醉风险、鼓膜穿孔(2%~4%)、慢性耳漏(约1%)、鼓室硬化、听力下降或医源性胆脂瘤。虽然这种方法未获得推荐,但可以作为保守治疗失败后破坏性手术实施前的一种选择。由于我国正压脉冲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费用昂贵,Meniett并未广泛使用,仅有少数医院开展,少数总结性研究表明该装置对控制梅尼埃病眩晕有效,但缺乏长期观察及随机对照试验。声明11鼓室注射激素治疗(intratympanicsteriods,ITS)对于非侵人性治疗无效的、活动性梅尼埃病(MD)患者,临床医生可提供ITS治疗方法;选择基于系统回顾和随机对照试验,利大于弊。该治疗方法作用机制为激素通过抗炎作用,稳定血管内皮和改善耳蜗血流量,影响耳蜗离子和液体稳态。ITS的数据少于鼓室注射庆大霉素(intratym—panicgentamicin,ITG),但已有RCT研究和Co—chrane综述;对于Ⅷ的眩晕完全控制水平(A级),ITS低于ITG。有研究认为,ITG可更好的控制重度、复发性眩晕或晚期№患者的眩晕症状;与ITG相比,ITS听力损失风险较小。ITS和ITG对耳胀有类似改善,ITS可能挽救继发于MD加剧的听力下降;与安慰剂和传统药物治疗相比,ITS总体上有更好的眩晕改善率,对耳鸣和耳胀满感,则发现不同的研究结果。当ITS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时,眩晕控制有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相比,应用地塞米松缓释治疗,患者眩晕发作明显减少,耳鸣改善也类似;后续观察发现眩晕严重程度减轻,但与安慰剂相比无差异。总之,ITS耐受性好,副作用和/或并发症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中耳炎和鼓膜穿孔。ITS治疗方案有差异,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是常用药物,但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穿透圆窗膜,在内淋巴中达到更高的浓度,但后者更易被内耳纹和周围组织吸收;目前尚无高质量的证据。关于二者疗效比较的文献,治疗次数、间隔时间、随访时问长短对眩晕控制、耳鸣和耳胀满感结果影响较大,目前尚不清楚高浓度是否能产生更好的结果。声明12ITG治疗MD经保守的非破坏性治疗无效时,ITG是治疗难治性MD有效、较为安全的方法。庆大霉素对前庭功能的损害明显多于耳蜗,控制眩晕的同时,较小损伤听觉功能,有时耳鸣可以获得改善。多数医生采用鼓膜穿刺给药,给药间隔时间延长不影响眩晕控制的有效率,但可以降低听力受损的几率;30mg/m1和40mg/m1的给药浓度,眩晕控制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低浓度给药听力损伤的比率显著降低,故采用低浓度给药、延长给药的方法。推荐使用剂量为30mg/ml,多数患者只需要一次注射可维持1~2年;因为中耳和内耳结构的差异,部分患者需要多次注射,给药间隔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这样可以有效评估疗效并减少听力损伤。ITG治疗之前,需排除双耳发病的可能;需要和患者充分沟通,告知ITG后的风险、表现及应对措施;治疗前、后要详细评估患者的听力和前庭功能,采用VEMP和vHIT作为评估疗效的主要方法。ITG治疗后需要前庭康复,老年人的康复过程会长达数月,部分患者遗留长期的失平衡和头晕感。声明13MD外科手术治疗:①保存听力的手术:内淋巴囊手术的价值。涉及内淋巴囊的手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内淋巴囊切开、内淋巴蛛网膜下腔分流、内淋巴乳突分流和内淋巴减压。在比较小的对照研究和更大、更多的非受控研究时,由于其结果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有关内淋巴囊手术功效存在重大争议。随机双盲研究显示内淋巴囊手术组和乳突切除组眩晕均减少,但是,比较内淋巴囊手术组和乳突切除组对眩晕控制时发现二者没有差异,这些发现在1、3、6和9年的随访评估中是一致的。然而,有研究发现接受内淋巴囊手术的患者中,约有80%~90%在术后2年内完全或基本控制了眩晕;随着随访时问的延长,术后5~10年,眩晕控制率进一步下降。此外,内淋巴囊手术的风险低,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出、面神经麻痹、眩晕等罕见。因此,目前仍采用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但是,是在内科保守治疗之后的选项。②破坏性外科治疗。对于单侧晚期MD患者无可用听力、长期保守治疗难以控制持续存在的眩晕、特别是伴致残性Tumarkin’s耳石危象(跌倒)者,排除并发前庭性偏头痛或焦虑等原因后,迷路切除术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迷路切除术是彻底切除导致眩晕发作的半规管和耳石器官的异常感觉神经上皮,成功减轻眩晕的概率达95%,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迷路切除术的禁忌症为手术耳是唯一有残余听力耳和/或双侧MD,以及另一耳前庭功能减退。听力是否可用取决于PTA和词语识别率(无论PTA结果如何,只要词语识别率<50%,归为不可用听力)及患者本人的感受。目前对迷路切除术患者同期植入人工耳蜗可恢复听力;迷路切除术并发症是前庭功能和听力完全丧失,因还没有完成中枢前庭功能代偿,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姿态不稳或头晕,手术耳可能出现耳鸣或耳鸣加重;手术风险包括脑脊液漏、面瘫等。术前需与患者充分沟通,中枢前庭功能代偿可能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以及如果对侧继发MD可能导致双侧前庭功能障碍。声明14aMD慢性失衡应选择前庭康复(vestibularrehabilitation,VR)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的慢性失衡应行VR治疗,包括梅尼埃病发作间期的姿势不稳和迷路切除治疗之后的患者(包括化学迷路切除、手术迷路切除术及前庭神经切断)。由于MD的单侧外周前庭功能减退且中枢前庭代偿不完全的患者会有严重的慢性失衡(主观性头晕、姿势不稳和动态视力下降),患者跌倒的风险明显增加。双侧MD患者的代偿能力有限,跌倒和跌倒相关损伤的风险甚至高于单侧病变患者或未受影响的同龄人,需要给予加速或促进中枢代偿的干预措施,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VR可应用于MD相关的慢性失衡治疗,如:由于迷路切除,包括内科(如庆大霉素)或外科(如迷路切除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治疗顽固性发作性眩晕后,引起的完全或几乎完全单侧外周前庭功能减退,中枢前庭代偿不完全,可能出现的慢性失衡。MD导致的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的患者,VR治疗利大于弊,也应采用VR治疗此类患者的慢性失衡。声明14bMD急性发作时不推荐康复治疗,依据随机对照研究,在急性眩晕(并不特指MD),VR治疗并未使患者明显受益。VR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治疗目的是减轻慢性眩晕症状,缓解平衡相关症状、提高姿态维持的稳定性、促进前庭代偿,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平衡功能障碍;虽然最新的临床治疗指南认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单侧和双侧周围前庭疾病患者可以从VR治疗获益,指南并不推荐用来治疗MD的急性眩晕发作。声明15MD患者的听力康复感音神经性聋是MD最常见症状和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听力康复是MD干预的重要内容,MD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听力损伤特点变化较大。早期,听力可能频繁波动,有时听力损伤只是间歇性的;此时安装助听器,可能会有人抱怨声音太轻、太大,或不久后声音失真,过度放大则可诱发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当听力不再波动,言语识别率下降,则听觉的动态范围变窄助听效果受限,因此需要设定适当的短期和长期预期。根据双耳听力损失的程度,分别可选择传统助听器、交叉式助听器、双耳交叉式助听器;当一侧重度以上聋而另一耳听阈小于20dBHL时,可以考虑骨锚式助听器。如果耳聋程度严重到助听器无法解决时,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声明16MD的治疗效果观察与随访:临床医师应记录MD患者治疗后眩晕、耳呜、听力下降及生活质量变化的效果(解决了、改善了还是更差了),应获得临床症状的基线评估,以评估采用治疗策略的有效性。MD临床表现变化无常,可出现突发的眩晕伴耳鸣、波动性听力下降和/或耳胀满感。也可能表现为潜在的发作性倾倒、恶心、呕吐;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控制眩晕。随访以明确患者在目前治疗下眩晕的控制水平,酌情调整治疗。听力下降是MD另一个变化大的部分,疾病的早期低频变化最显著,而晚期阶段高频也会累及,听力测试是随访的重要选项。对MD进行足够随访的决定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如果眩晕没有得到足够控制,听力下降在发展,或患者频繁出现倾倒,可能需要改变治疗策略。病情严重或复发频繁者需要增加随访,病情稳定或少有失能症状者不需经常随访。用调查表建立患者的基线评估有助于长期的随访,可得到最优的结果。临床指南解读专家:于立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于刚(山东省立医院)、卫旭东(甘肃省人民医院)、王武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方哲明(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区永康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汪欣、于红(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汤勇(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刘博(北京同仁医院)、刘秀丽(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伟(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子明、任丽丽(解放军总医院)、郑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尹时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开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陈曦(福建省人民医院)、伍伟景、汪芹(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邓安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秦琼(云南省中医医院)、张劲(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曾祥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索利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曹效平(浙江省中医院)、蒋子栋(北京协和医院)协调秘书:刘兴健,通讯作者:吴子明(Email:zimingwu@126.com),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部眩晕诊疗中心作者总结:梅尼埃病的治疗要遵循阶梯治疗方案:MD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因素的改变(如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健康治疗,或内科和/或外科治疗。生活方式:饮食上可采用低盐饮食,限制服用兴奋剂,尤其是咖啡因;对于睡眠障碍,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使用呼吸机。保守治疗:包括发作48小时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前庭抑制剂)和间歇期药物治疗(倍他司汀、利尿剂)。倍他司汀,利尿剂,鼓膜内皮质类固醇(前三个有助于听力保留);鼓室注射庆大霉素。手术治疗:内淋巴囊手术,前庭功能神经切除术,迷路切除术。一线治疗应保护前庭神经功能,将破坏性治疗作为最后手段。从非侵入式的干预升级到侵入性或破坏性手术。内淋巴囊手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选择,是功能保留性手术的代表,对听力的风险很小,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在内科治疗失败的情况下,特别对于双侧Menière病(B级)。眩晕控制率可达60%~90%。梅尼埃病听力分级:PTA(在这种情况下包括0.5、1、2、3kHz)以及语音识别率(或者WRS)。类别D,当WRS<50%,无论PTA,将被归认为是不可用听力
耳硬化症是一种什么疾病供稿:方延青,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赵煜,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博士研究生审校:陈兵,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耳鼻喉科副主任如果被人说“耳根子软”,你肯定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是说你容易轻信别人。那么被人说“耳朵硬”好不好呢?更得小心!因为你可能是真的生病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三级甲等耳鼻喉科专科医院,每年门诊都会诊疗数以万计的听力损失患者。其中,有些患者经过耳科专家医生检查后,会得出 “耳硬化症”的诊断。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下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耳廓和外耳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空气中的声音信号;声音信号刺激鼓膜,引起鼓膜振动,然后带动中耳听骨链一起振动,将声音传递到负责感知声音的内耳,内耳毛细胞将机械声能转换为电能,并由听神经上传到大脑。简单地说,外中内耳可以使我们听到声音,大脑使我们听懂声音。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故障,都会导致我们听力下降。根据损伤部位的区别及损伤程度大小称为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耳聋。什么是耳硬化症耳硬化症(otosclerosis)又称耳海绵化症(otospongiosis),到底是“硬化”还是“海绵化”了呢?事实上,正常迷路骨已经足够致密,仅次于牙釉质的硬度,不可能再“硬化”,因此耳硬化,实际上是由于该疾病最初的命名者,误把鼓室粘膜硬化当成镫骨底板固定的原因(1)。(这里迷路骨就是指的内耳骨,因为内耳里除了有掌管听觉的耳蜗,还有掌管眩晕的结构;内耳的结构复杂、总是把人搞迷糊,因此,又名迷路。)耳硬化症有哪些临床表现1)听力下降:多无明显诱因,多为双耳出现缓慢进行性、非对称性听力减退。由于自听增强,因此自语声小。患者可存在韦氏误听,即在嘈杂环境中患者感觉听力改善的现象。2)耳鸣:约半数患者出现耳鸣,一般耳鸣程度较轻。3)眩晕:耳蜗性耳硬化患者可出现眩晕,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或平衡障碍。耳硬化症有哪些特别之处呢:首先,从发病年龄看,不同与先天性耳聋,绝大多数耳硬化症患者出生时听力正常,甚至20岁之前都很正常,而出现听力下降的年龄多在30岁左右(2)。其中,尤其以女性患者多见,统计显示约为男性患者的两倍(3),特别是女性怀孕或者生育后听力开始下降。其次,从病程上看,耳硬化症患者发病缓慢,患者听力下降或耳鸣的病程一般是按年计算,这一点不同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急性下降。有时,耳硬化症患者甚至觉察不到自己听力下降,而往往是家人先发现。再次,从查体上看,耳硬化症患者出现听力下降时鼓膜一般完整,也没有耳流脓史,这一点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长期耳道流脓史不同;另外,耳硬化症患者通常也没有经历像外伤、噪音暴露这些可导致耳聋的原因。同时,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讲话“大嗓门”不同,很多耳硬化症患者喜欢轻声细语;部分患者在嘈杂环境中反而感觉比在安静缓解中听力更好,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韦氏误听。另外,约75%-80%的耳硬化症患者为双耳发病(4),并且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最后,从流行病学角度看,耳硬化症发病率白人较高(约为0.3%)(5),黑人较低,黄种人发病率介于两者之间。西方学者认为耳硬化症是成人后天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占传导性听力下降的85%(6)。1988年台湾学者报道了临床耳硬化症占门诊听力损失患者的1%(7),占门诊鼓膜完整的听力损失患者的2%(7),侧面佐证了耳硬化症黄种人低发的人种差异。耳硬化症有哪些类型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耳硬化症这个疾病,我们来看一下耳硬化症的疾病亚类型。根据疾病的侵及部位不同,耳硬化症可分为组织学耳硬化症及临床耳硬化症。组织学耳硬化症,由于病灶仅局限于骨迷路骨壁而未侵及传音或感音结构,没有任何症状,仅在颞骨组织切片(或尸检)中发现。同一人种中,组织学耳硬化症的发生率为临床耳硬化症的10倍(2)。临床耳硬化症,是因为出现了临床症状而命名,又分为镫骨型、耳蜗型及混合型。当病变侵及镫骨周围的环韧带,使镫骨活动受限或固定,造成传导性听力下降称为镫骨型耳硬化症,这种情况下,引起的听力损失可以通过手术恢复。当病变侵犯耳蜗,则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可以伴有耳鸣和眩晕症状,被称为耳蜗型耳硬化症。混合型耳硬化症指既有镫骨底板硬化又累及内耳的,可以表现为混合型耳聋(即有传导性成分,又有感音性成分的耳聋)。耳硬化症的成因耳硬化症的病因不明确,按目前研究分析,内分泌因素、麻疹病毒等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都可能与之有关。耳硬化症如何确诊耳硬化症一般要由专业耳鼻喉科医生确诊,通过观察鼓膜、听力学检查、音叉试验、耳CT及手术中观察到耳硬化病灶而确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静止期的病变或者病变小于1mm时,CT影像学是无法观察到的,此时就出现了假阴性,容易导致耳硬化症的诊断被忽略。耳硬化症如何治疗目前治疗耳硬化症没有特效药,为提高耳硬化症患者的听力,治疗方案基本以助听器或人工镫骨手术为主。可根据患者本人的意愿、全身情况以及手术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定。一般来说,只要能耐受全麻手术,就可考虑外科治疗。手术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安全的,提高听力的概率非常高。但耳科手术都可能会有全聋或面神经麻痹的风险,虽然发生率极低,医生也会在术前告知患者。这可能和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全身情况以及术者的临床经验等有关。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出现了听力下降或者耳鸣、眩晕,请及时至医院就诊,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医疗干预。最后,小编祝您拥有健康的听力!References:1. 王正敏. 耳硬化疾病概论[耳显微外科2007版(二十六)].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2 2012-01-25;12(01):64-5.2. Hamed AA, Fayad JN. Presence of otosclerosis and paget lesions in the same temporal bone. OTOL NEUROTOL. [Case Reports; Journal Article]. 2009 2009-12-01;30(8):1232-3.3. CHOLE RA, MCKENNA M. Pathophysiology of otosclerosis. Otol Neurotol. 2001 2001-01-01;22(2):249-57.4. Crompton M, Cadge BA, Ziff JL, Mowat AJ, Nash R, Lavy JA, Powell HRF, Aldren CP, Saeed SR, Dawson SJ. The Epidemiology of Otosclerosis in a British Cohort. Otol Neurotol. 2019;40(1):22-30.5. WM A. GENETIC FACTORS IN OTOSCLEROSIS. The Lancet. 1967 1967-01-01;290(7521):876.6. Stewart MG. Outcomes and patient-based hearing status in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Laryngoscope. [Journal Article; Review]. 2001 2001-11-01;111(11 Pt 2 Suppl 98):1-21.7. Huang TS, Lee FP. Surgically confirmed clinical otosclerosis among the Chinese.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1988 1988-01-01;114(5):538.附:图片来源于网络
耳朵和鼻子通过一条叫咽鼓管的结构相通,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咽鼓管具有“短、宽、平的”的特征,使细菌和病毒容易从鼻子进入耳朵。儿童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儿童中耳炎是个统称哦,不同类型的儿童中耳炎处理方式可不一样,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就是两种最常见的儿童中耳炎类型。儿童急性中耳炎通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儿童的咽鼓管又具有特殊的解剖特征(较成人短、平、宽),这就导致鼻咽或鼻部细菌及病毒容易逆行感染到中耳,从而造成了儿童中耳炎。据报道,在欧美国家,62%至75%的儿童在一岁前至少患过一次急性中耳炎,83%的儿童在3岁前至少患过一次急性中耳炎。发生率这么高!那么儿童急性中耳炎严重吗?别急,这要先从儿童中耳炎的常见症状及治疗谈起了。儿童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孩子近期有感冒症状,突然诉说耳朵很痛,持续不缓解,较小的幼儿可表现为抓耳、摇头、哭闹、烦躁等,就有可能发生了急性中耳炎。这时候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医生检查可以发现孩子鼓膜充血,以及中耳腔可能有积液,医生会根据孩子中耳炎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疗程的抗生素以及对症治疗,如止痛药(多数的儿童退烧药都有止痛作用哦)。多数孩子的耳痛也都会在一到两天内缓解,但耳痛消失了并不意味着孩子急性中耳炎就痊愈了,仍然需要坚持用药至疗程结束后到门诊复诊。如果病程中孩子的耳道出现了流脓症状,这可能是发生了鼓膜穿孔,中耳脓液引流出来了,这对孩子来说可是件好事。因为如果脓液流不出,就有可能向颅内发展,造成颅内并发症,那样麻烦可就大了。因此发生流脓后只要遵从医嘱,应用全身抗生素以及局部抗生素滴耳液,绝大多数穿孔在炎症消退后都会愈合。需要注意的是,在穿孔愈合之前避免耳内进水即可。另外,在病程中,孩子如果出现耳痛持续加重,并且出现了高热、头痛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复诊,行耳部CT检查明确是否有急性中耳炎的并发症发生。不过,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少见的,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我们知道急性中耳炎来龙去脉了,那分泌性中耳炎又是咋回事呢?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一种儿童高发病,超过80%的儿童在10岁之前至少发生过一次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可继发于急性中耳炎,虽然耳痛症状消失了,但中耳积液持续存在;也可以出现在某次病毒感染后。分泌性中耳炎可不像急性中耳炎那样耳痛剧烈,多数孩子没有耳痛,或者很轻微的耳痛,年龄大点的儿童可能会诉说耳闷、耳鸣、或者听不清楚,也有些儿童没有任何不舒服,只是在学校体检时才发现。那么分泌性中耳炎外在表现这么不明显,生活中如何才能发现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听力,如果孩子电视声音放的很大或者正常交流时反应迟钝,有些家长可能疑惑,之前机灵的孩子咋就变成了呼之不应的“熊孩子”了?这时就要小心了,不一定是孩子淘气故意不理睬,而可能是听力出了问题。这时候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耳朵哦。当家长被告知患儿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时,有些家属回答“医生,是不是孩子游过泳时耳朵里进了水呀?”其实,中耳内的积液并不是从外界通过外耳道进入到中耳的,而且正常情况下鼓膜是封闭的,耳道的水是无法进入中耳腔的。那么,中耳的积液是如何产生的呢?插播动画:中耳积液的产生刚刚我们说到,耳朵和鼻子是由咽鼓管相通的,当咽鼓管的开口被鼻咽部或鼻窦分泌物、肥大的腺样体等阻塞时,咽鼓管便失去了与外界大气流通的通道,导致中耳里面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而出现了负压。这就与真空包装袋的原理类似,包装袋内部靠真空或负压紧紧吸贴在一起。随着中耳腔内的负压增大,中耳粘膜也会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使得粘膜分泌液体到中耳腔,由此导致了中耳积液(视频1)。此外,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比如小婴儿平躺着喂奶或者奶汁流出太快,宝宝来不及吞咽,也容易使奶汁逆流入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A.无症状的观察等待确诊了分泌性中耳炎是不是一定要吃药,这可不一定!如果孩子仅仅是有中耳积液,没有其他任何不适,可观察等待,不需要任何药物,可自行在家中做做捏鼻鼓气动作,或者多吹吹气球,这些动作都有助于积液的消退,同时定期随访。因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随病程有一定的自愈倾向,大多数孩子在3个月之内中耳积液都会消退,也就是自愈了,这种自愈性在年长的儿童中更加明显。那么,是不是分泌性中耳炎能够自愈我们就不用去医院定期复查了呢?并非如此!定期复查还是有必要的,建议定期复查直至患儿痊愈。B.有症状的药物治疗或相关手术治疗如果孩子不仅有中耳积液还同时伴有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那还是需要药物治疗的。有的家长会说孩子晚上睡觉一直张着嘴,有时还会有鼾声,那可能是伴发了腺样体肥大,这样的情况更要积极治疗了。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伴有鼻塞、张口呼吸或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应当考虑腺样体切除。对于四岁上儿童,腺样体切除可以减少中耳炎的反复发作。C.病程长伴有听力下降的鼓膜置管如果孩子中耳积液存在时间较长还是不消退,那就需要医生综合评估了。因为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听力损失,最常见的是低水平的听力损失。最新有研究表明,即便是单侧或双侧低水平的听力损失也会对儿童的教育及沟通造成影响。医生通过评估积液对患儿听力的影响类型及程度,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分泌性中耳炎的进阶治疗--中耳鼓膜置管。中耳鼓膜置管是个小手术,就是在患儿患侧鼓膜上造个小孔,置放一根通风管,促进中耳腔的通气和积液的消退。因为儿童难以配合表麻,所以这种操作一般在全麻下进行(视频2)。通风管置放一段时间,就可以让医生在门诊轻松取出。分泌性中耳炎会反复发作么?哪些儿童更易反复发作?大约有30%-40%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会反复发作多次,合并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更易复发。最后,防胜于治;科普千万条,预防第一条:1.注意加强锻炼,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2.感冒期间,正确擤鼻,可用手指交替按压双侧鼻孔,并轻轻用力使鼻腔分泌物排出。3.感冒期间避免乘飞机。4.急性中耳炎的儿童耳痛好了但不要忘记随访,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5.避免儿童吸二手烟以防咽鼓管功能受影响。特别感谢:本文感谢徐江红教授的指导!
《红海行动》是一部优秀的高票房电影,其间的战火炮弹声具有震耳发聩的效果。但小李同学在在观影后,单耳失聪了。从国外开会乘飞机回来加上严重睡眠的不足的王总以及跟爱人吵架后的白领小赵都遭遇了同样的境遇;退休工人张大爷,早晨一起床就突然感到耳鸣头晕,并伴有恶心呕吐,去医院一检查,发现一侧耳聋了。以上这些情况被医生确诊为“突发性耳聋”(下文简称突聋)。近年来,突聋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且逐渐年轻化。因此,咱们有必要讲讲突发性耳聋前世今生了。突发性耳聋是指没有明显原因(比如外伤、中耳炎、爆震伤等)而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可以在瞬间、几小时,也可以在几天内发生。目前,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毛细胞损伤、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血管痉挛、内耳血管纹功能障碍)、内耳组织缺氧、内耳血栓或出血、膜迷路积水等有关。患者发病前可以没有无明显诱因,但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劳、感冒、情绪激动等经历。当今社会,人们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饮食方式不合理、作息方式不规律,这些因素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突聋的发生有关。马路上、地铁上,戴耳机的年轻手机族也屡见不鲜,这往往也存在着听力损失的隐患。关于突聋的定义,国外的定义可简化为3个“30”:即标准纯音听力测试连续3个频率显示至少下降30分贝的单侧听力损失。国内定义略为宽松,为2个“20”,即连续2个频率至少下降20分贝的听力损失。突聋发生在单耳最常见,双耳同时或先后受累较少见;但近年来病房双侧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很多患者不清楚突聋其实属于“急诊”的范畴。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一般在发病7-10天内或2周内治疗,效果最好,这也通常是治疗的黄金期;听力恢复也常见于发病初期2周内。突聋发病是可伴有或不伴有眩晕,有些患者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听力下降,或仅重视了难以忍受的的眩晕、耳鸣、耳闷等症状;亦或仅在患侧耳打电话时才发现听力下降,因此延误了突聋的治疗,错过了早期最佳治疗窗。从诊断上讲,突聋的排除性诊断更为重要,即一定要在先排除对患者健康或生命影响更为严重的的听神经瘤、脑肿瘤、中风、恶性肿瘤等疾病后才能诊断。图1-2为一例外地按突发性耳聋治疗半年的患者,患者的听力较前有所恢复,但耳鸣未恢复。后续检查耳部磁共振发现脑桥小脑区肿瘤。从恢复上讲,突聋患者不仅初始听力的损失差异较大,在不同个体上疾病的自然演变及恢复差别也较大。但经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少部分听力损失较重的患者,佩戴助听器可以作为一种听力补偿的方式;对于双侧极重度耳聋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笔者有一朋友在儿童期因受惊吓发生了单侧突发性耳聋,但成年后对其生活基本上没有造成很大影响,除非在其患耳旁极小声说话可能听不到。这可能因为其健耳经过长时间代偿后变得敏感于常人。但对于突聋好发的广大中青年患者,单侧听力损失后,突然无法听到环绕立体声,这种不适应可能更让人苦恼和失落。对于之前已有双侧听力下降或本身听力较差的老年人来说,突聋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无法有效地接收各种声信息,他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突发性耳聋没有特效的预防方式。但听力保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突聋的发生,包括: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减少一针致聋的发生;避免头部外伤;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音,减少因噪生聋的发生(如开篇的小李同学);避免游泳,减少中耳炎及因炎致聋的发生。同时,突聋的发生某种程度上也警告了患者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减轻压力、情绪稳定等。突聋一旦发生,请尽快至正规医院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