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的的行为治疗:饮食习惯与改善生活习惯 清淡饮食: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奶类、豆类等,有利于促进损伤咽部的修复,并消除呼吸道黏膜的炎症。还可多吃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蹄筋、鱼类、豆类、海产品等,有利于慢性咽炎损伤部位的修复。还应多吃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藕、枇杷、蜂蜜、猪肺、沙参、麦冬等。 如食物中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细菌和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存活;高盐饮食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导致免疫力下降,各种细菌、病毒乘机而入,从而引发咽炎。让自己和家人少吃盐,也是保护咽喉健康的关键。除此之外,日常饮食中还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炒货、瓜子、花生之类也要少吃 对于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应考虑抑酸治疗,保护胃粘膜,促进胃动力;如咽喉炎反复发作者可以考虑行咽喉部胃酸监测,诊断明确后,有咽喉反流阳性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规范的抑酸治疗,严重者甚至要考虑手术治疗。 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习惯,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特别是围绕腰部(裤、服饰、皮带);不要刚吃完就躺下,饭后可慢走不要剧烈运动;应该低脂肪饮食,限制摄取瘦肉,限制摄入黄油,避免吃油炸食品,避免吃巧克力、吃奶酪。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特征:GERD即胃食管反流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而引起的不适症状或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胃里的酸性液体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病变。在健康状态下,胃和食管之间有一道负责看守的肌肉“单向闸门”,它允许食管内的食物和水流入胃内,却不会让胃内容物倒流回食管。但是如果这道阻止食管和胃交换的肌肉无力,或食管和胃交界处正常的抗反流机制不能完全发挥其功能时,就会导致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特征就是胃酸有规律地从胃反流入食管,常常表现为食管炎。在某些病例中,若不及时控制食管炎症,食管、咽喉、牙齿、肺等器官都可能受到牵连,还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溃疡、出血、Barrett食管(严重的食管损伤,可能与食管癌有关)、还有喉炎、哮喘等。 常见症状:1、反酸:每于餐后、躯干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常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到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下烧灼感或烧心发生前出现。 2、烧心感或疼痛:为本病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可放射到肩胛区、颈、耳或上臂;或在身体前屈、仰卧或侧卧、剧烈运动时诱发;直立位或服制酸剂后症状可消失。过热、过酸食物可使症状加重。 3、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心感或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胃食管反流病除可导致食管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外,还有许多食管外症状,包括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咳嗽、声嘶、慢性声带炎、咽喉炎、胃液反流;反流物吸入呼吸道,尚可引起吸人性肺炎、肺纤维化,甚至龋齿等
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 1、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失调:下食管括约肌是食管末端长3-4厘米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一些因素可导致下食管括约肌压降低,如某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拮抗剂、安定等)。另外,当怀孕、腹水、呕吐、负重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及胃内压增高(如胃排空延迟),均可引起其压力相对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食物进入胃内。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是指在非吞咽情况下括约肌出现自发性松弛,而且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松弛的时间。因此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2、食管清除能力降低:生理状态下,吞咽后食管体部出现由上向下蠕动,将食物向胃内推进。遇有反流时,内容物使食道扩张,通过神经反射也可促发蠕动,达到清除作用。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这种清除功能常减弱,酸性的胃内容物长时间作用于食管黏膜产生损害。唾液能有效中和胃酸,到达食管起化学清除作用。各种原因导致的唾液分泌减少,可导致食管炎的发生。如干燥综合征患者食管炎的发病率非常高。 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反流性食管炎仅发生在部分有反流症状的患者。有的反流症状虽然突出,却不发生食管组织损害,提示有较强的组织抵抗力。食管组织抵抗力包括上皮前、上皮和上皮后三部分的屏障作用。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的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抑郁等),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反流物的攻击作用 在上述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受损的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黏膜接触的时间、体位有关。其中损害食管黏膜最强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尤其在pH
1、中老年人:目前普遍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国内调查显示,30岁以上者的反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1997年台湾进行的研究发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60岁和70岁达到高峰。 2、男性:多数报道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患者显着多于女性。调查显示其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4:1。 3、肥胖:肥胖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症状发生的中度危险因素。超重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对西班牙全国人口中随机抽取的2500名40-79岁的被调查者进行电话访问后发现,短期(1年)内的体质量增加与该病症状显着相关,体质量增加越多,越易出现反流、烧心等症状。 4、吸烟:经常吸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1997年台湾曾进行一项研究,对455名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检出5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50%的人吸烟,平均20支/天。 5、饮酒:很多研究发现,饮酒与胃食管反流病显着相关。调查发现,每周饮酒7次以上与频繁的反流症状相关,大量饮酒与有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相关。 6、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令人注目。大的食管裂孔疝常伴有中至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可降低胃食管交界处的张力,增加胃底的感觉刺激以至触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患者随年龄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膈食管韧带萎缩、松弛发生食管裂孔疝。长期腹腔内压增高是诱发食管裂孔疝的因素,如妊娠、肥胖、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 7、精神因素:研究显示,离婚或寡妇和有沉重生活压力的人易患本病。而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劳累、精神紧张、生气都与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关系较大,提示心理压力可能会是其危险因素。
一、食管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食道炎其症状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难、心口灼热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道炎严重时可引起食道痉挛及食道狭窄。当食道下端因发炎导致粘膜变性继而长出胃的柱状上皮细胞时叫做Barrett食管,此为食道癌之前身,必须长期追踪其变化。一般食道炎之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吐血或解沥青便。 2、正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会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胆汁就会反流到食道,对食道粘膜刺激强烈,引发食道炎。餐后平躺,进食过量,甜食或油腻食物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胃里的东西向食道反流。 3、当感到"烧心",或"心口疼",喝热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时胸骨后痛感明显,都是食道炎的症状。还有吞咽食物感到发噎,是由于食道水肿,食道内变窄或食道壁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食道炎应及时诊治,不然会恶化以至于发生食道粘膜溃疡,还会呕血或便血。推荐阅读:中西医如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二、食管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食道炎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下咽困难、食物逆流、流涎、呕吐。 1、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口鼻周围附有黏液。发生慢性食道炎时,体重逐渐下降。 2、吞咽困难,吞咽时表现痛苦,并大量流涎;或发生呕吐,呕吐物有时带有血液。吞咽数次后常拒绝采食。 3、食管触诊敏感,颈前部食管触诊疼痛;前腹部触压,可引起食物反流。
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 年和 2007 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 GERD 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 GERD、PPI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 烧心和反流是 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 A+占 93.33 %,A 占 6.67 %;证据等级为高质量)?根据我国 2006 年 GERD 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 2006 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 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 GERD 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应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如采用 pH 监测和内镜检查等评价烧心及反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系统 烧心和反流诊断食管炎的敏感度为30%~76 %,特异度为 62 %~76 %?在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或临床随机研究中发现,烧心和反流是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方人群,其原因除了人种、饮食差异外,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差异?中文并无“烧心”一词,中国患者对反流的理解与西方也存在差异?
(一)行为治疗 大量研究表明,戒烟、减少脂肪餐摄入、抬高床头、避免餐后3h平卧等可以减少食管远端的酸暴露。而某些确定的食物(如巧克力、酒精、薄荷油,还有大蒜和洋葱等)可以降低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一些研究者认为,有20%-30%的安慰剂反应率应归因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负面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 (二)药物治疗 1抑酸药物:美国胃肠病学会的GERD治疗指南中将抑制胃酸分泌作为具有一级证据的首选治疗方法,而中国GERD的共识意见中亦确定质子泵抑制剂(pumpinhibitor,PPI)是用于治疗GERD最有效的首选抑酸药物。PPI治疗GERD的疗效已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既往研究证实,PPI对糜烂性食管炎治疗8wk的愈合率为78%-93%,连续用药12mo显示持续愈合率为80%-90%,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与之相似,对Barrett食管症状的缓解率也可高达80%。PPI通过强大的抑酸作用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缓解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并能最大程度控制24h胃内pH值,减少酸反流,治愈食管炎,这点在2008三亚召开的胃食管反流病高峰论坛上也得到了诸多消化病专家的一致认同。目前维持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维持原剂量或减量、间歇用药或按需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然而作为抑酸治疗的首选药物,PPI仅从攻击因子角度进行治疗,而非改变引起反流的动力因素,因此在停用PPI后,糜烂性食管炎的复发率为75%-92%,这些复发患者再用PPI仍可获得缓解,但再次停药后,其再次复发的机会约为90%左右。且由于其对胃酸的强效抑制作用,有部分文献报道长期服用PPI可能造成高胃泌素血症、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感染以及营养吸收不良等。另外,因需长期进行维持性治疗用药将不可避免会导致其敏感性下降,必须通过加大剂量才能抑制反流症状,然而其长久使用的不良反应又可导致肝损害的危险。而近年来相关研究也已证实,GERD在标准剂量(每日1次,每次1片)PPI治疗下,症状仍未见缓解(每周至少有1次症状发生)的PPI治疗失效患者正在日渐增多,其比例可高达20%-30%。 2促动力药物:尽管动力异常是GERD的发病基础,但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靶点药物。当前的治疗仅在抑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特别是对于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LES张力以促进胃、食管排空而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因此促动力药仅作为GERD治疗的辅助用药,而非根本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药物。 3新研发药物: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TLESR)是GERD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降低TLESR频率,可减少食管远端酸暴露和弱酸反流,因此,针对TLESR的靶向药物,如γ-氨基丁酸B受体(γ-aminobutyricacid,GABA-B)激动药和亲代谢谷氨酸盐受体5调节药(mGluR5)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是当前控制TLESR发生最具应用前景的药物。目前正期待这些药物在GERD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反馈。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对治疗的建议如下, 1.改变生活方式 如减肥、抬高床头、戒烟等对GERD可能有效(推荐级别A+占43.75%,A占56.2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2.PPI是GERD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为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另一种PPI(推荐级别A+占56.25%,A占43.7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3.PPI治疗至少8周(推荐级别A+占62.50%,A-占6.2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4.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GERD患者以及重度食管炎(LA-C和LA-D)患者,PPI剂量通常需要加倍(推荐等级A+25.00%,A占43.75%,A-占25.00%,D-占6.25%,证据等级为低等质量); 5.对PPI治疗有效但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抗反流手术是另一种治疗选择(推荐等级A+占25.00%,A占68.75%,A-占6.2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6.内镜治疗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推荐等级A+58.82%,A占35.29%,A-占5.88%,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7.西方国家已有证据显示长期使用PPI可增加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风险,我国尚无相关研究(推荐等级A+占35.29%,A占58.82%,A-占5.88%,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8.PPI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有争议,西方国家早期研究认为两者合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近期前瞻性对比研究认为无影响,我国尚无高质量的研究(推荐级别A+占17.65%,A占41.18%,A-占41.18%,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9.PPI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患者通常需要PPI长程维持治疗(推荐级别A+占68.75%,A占31.2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 10.维持治疗方法包括按需治疗及长期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轻度食管炎(LA-A 和 LA-B 级)的患者可使用按需治疗,而 PPI 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LA-C 和 LA-D 级)患者通常需要 PPI 长期维持治疗(推荐等级A+68.75%,A占31.25%,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