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否正常是卵巢功能最直接的体现。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都正常的情况下,每个月都有卵泡发育成熟,卵泡排卵后会产生雌激素、孕激素。雌、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周期剥脱而形成月经。月经的临床评价指标至少包括4个因素:周期频率和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周期频率:正常周期频率是28加减7天,也就是21-35天之间,如果小于21天叫月经频发,如果超过35天叫月经稀发,如果超过半年称为闭经。周期规律性:规律的月经周期是相邻两次月经间隔应该小于7天。经期长度:正常经期应该小于等于7天,如果超过7天就是经期延长。经期出血量:原来的说法经量一般是指5-80ml算是正常的范围,那么5ml是多少呢?就相当于矿泉水瓶盖的一个容量,那么80ml是多少呢?一般日用卫生巾一片完全浸透是20ml,80ml就相当于4片卫生巾的量,因为我们一般是浸透一般就换掉了,所以一次月经的总量相当于8-10片日用卫生巾的量,所以说商家是很聪明的,一包10片卫生巾是有依据的,那么现在关于经量有了一个新的说法,就是依据患者自己的感受为主,如果自觉经量多,影响了生活质量就叫月经过多,自觉经量较以往减少,呈点滴状,就叫月经过少。在月经不规律的情况下,还出现了潮热、出汗、烦躁、血压忽高忽低,这就有可能是更年期快来了。
按摩可以保健卵巢吗?无论是精油按摩,还是电疗、磁疗、红外线等方式,实际上主要是通过促进卵巢局部血液循环来提升卵巢的功能。卵巢处于盆腔的深部,且体积较小,即使这些措施能够作用到卵巢其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说是商家的一种宣传噱头也不为过。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卵巢内还有卵细胞。如果卵巢中已经没有卵细胞了,那任何的保养方式都不可能让卵巢功能恢复。需要提醒的是,接受卵巢按摩女性如果存在盆腔囊肿、卵巢囊肿,有可能导致囊肿在按摩的过程中破裂,或出现卵巢囊肿蒂扭转,需要急症手术,甚至需要切除卵巢。更甚者,如果患者患了卵巢癌而并不知情,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也会促进癌细胞的快速转移,更是得不偿失。通过食用保健品保养卵巢的方式建议吗?卵巢的功能是不可逆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明确的药物能使衰竭的卵巢功能发生逆转。有些保健品可能含有激素,具体成分和剂量也不清楚,盲目服用会引起月经紊乱甚至导致子宫和卵巢发生病变,不但达不到卵巢保养的作用,还加大了患病的风险。
影响卵巢功能的原因很多。饮食一些爱美人士盲目减肥,疯狂节食,甚至得了厌食症,卵巢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月经紊乱,甚至引起卵巢功能早衰,导致闭经。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经常熬夜、吸烟、大量吃油炸膨化食品等,都能够让卵巢的功能提前衰退至少两年。长期从事剧烈运动也可能导致月经不正常,让卵巢功能也受到很严重影响。所以,为了我们的卵巢,必须拚弃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好的心态,规律作息等。保护卵巢,从点滴做起!
卵巢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主要有两大功能:其一是生育功能卵巢每个月产生一个成熟的卵子,通过受精形成受精卵并逐渐发育成胎儿;其二是内分泌功能卵巢会分泌雌孕激素作用于靶器官子宫,从而形成周期性的月经来潮。同时雌孕激素也会分别作用于人体的各个靶器官维持女性的各个方面的生理功能,使女性保持体态、延缓衰老等。
卵巢早衰一般是指在40岁之前绝经。中国女性绝经年龄多数在45-55岁,当卵巢里卵细胞总数少于1000个的时候,一般就会绝经了。部分卵巢早衰的患者体内还有少部分的残留卵泡,这时通过合理的治疗减少卵泡的凋亡,促进残存卵泡的发育,有5%-10%的患者能够通过积极治疗,有自然怀孕的机会。但卵巢早衰一般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女性的卵细胞不会再生,只能通过治疗让它减少的慢一些。因此,卵巢早衰最好是提前预防。
近期我院妇科门诊接诊两位宫颈癌病人,王女士30岁,因阴道炎前来就诊,查体发现宫颈光滑,常规建议行宫颈癌筛查,结果竟然是宫颈癌早期,妇科团队给予手术治疗后现恢复良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张女士38岁,检查时已是宫颈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刚结束放疗。众所周知,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可是却有很多女性因为没有重视早筛早诊早治、一味报着侥幸心理,生命之花过早凋谢!惋惜之余,觉得非常有必要再次向女性朋友们科普一下宫颈癌筛查的相关知识。宫颈癌的发病率?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2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女性因宫颈癌死亡人数占全球女性因宫颈癌死亡人数的80%,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病例约3.7万。宫颈癌筛查怎么做?美国癌症协会建议25岁女性初始子宫颈癌筛查,25-65岁首选每5年1次主要HPV检测,若不能进行主要HPV检测,建议每5年1次联合检测(结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检查。HPV阳性一定会得宫颈癌吗?HPV病毒感染并不等于一定会患宫颈癌,甚至大部分的HPV感染属于“一过性感染”,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只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才可能会引发宫颈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如何治疗?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属于轻度病变,不需要太担心,在这其中:60%的患者在一年的随访期内可自行转归;30%维持不变;10%的患者2年内进展为癌前病变。所以,患者如处于低级别的情况下,建议保持至少一年的随访,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药物、宫颈冷冻、激光、微波等局部物理治疗或保持观察),以免情况恶化却未及时了解。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必须手术吗?高级别就是我们所说的“癌前病变”阶段,大家不用太过于担心,但建议治疗,因为约20%的高级别病变可能10年内进展为宫颈浸润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癌前病变的患者一般并没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或者只有一般宫颈炎的症状,如:所以定期筛查,及时治疗病变非常重要!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要用到我们的首选武器——宫颈锥切术。子宫颈电热环切术也被称为“LEEP刀”,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手术过程时间短,出血量小。宫颈锥切术适用于癌前病变和原位癌,通过对切除下来的病变组织进行检查后诊断出病变进程,根据病变进程的情况来进行随访或进行手术。 总之,宫颈病变防重于治,上医治未病,我们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拥有全市最先进的宫颈病变诊治中心,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愿为您的宫颈健康保驾护航!
HPV阳性仅表示HPV感染状态,并不是疾病。发现HPV阳性后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风险评估,以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是定期复查,并根据个体情况确定诊疗方案。目前全球尚无有效的特异性的抗HPV药物。治疗性HPV疫苗也在研制中。国内外不推荐对HPV病毒一过性感染进行治疗。作为安慰剂或者辅助用药,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益气扶正的中药、抗病毒药物等。那么HPV阳性,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要紧张,感染HPV非常常见,HPV阳性也并不意味着患有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感染HPV是否致病与感染的型别、感染持续的时间、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密切有关。绝大部分女性在感染后两年内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掉病毒,仅有少部分女性会出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这种持续感染的状态会增加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发生的风险。因此,发现高危型HPV阳性后,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定期复查。其次,当单纯HPV感染而排除宫颈病变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来降低HPV高危型持续感染的风险,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生的风险。(1)建立安全性行为,如避免过早性生活、坚持正确全程使用避孕套、尽可能减少性伴侣数量等,以减少HPV感染及其他性传播感染; (2)注意经期卫生及性卫生; (3)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HPV感染的机会,加速其在体内的清除; (4)远离毒品,避免吸烟,包括被动吸烟; 再次,接种HPV疫苗,无论有无HPV感染,均可接种。HPV疫苗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虽然外观类似HPV但不含有HPV的真正致病物质—病毒DNA,因此HPV疫苗没有致病性,换句话说,不会因为注射HPV疫苗而感染HPV,建议9-45岁的女性都接种HPV疫苗。现有HPV疫苗为预防性疫苗,没有治疗作用,也不能防止病变的发展,而且疫苗不能保护所有类型的HPV,因此,接种疫苗者依然需要做宫颈癌筛查。
HPV除了性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使用公共浴池、马桶等都有间接传播的可能。因此,一旦发现自己HPV阳性,建议夫妻性生活时全程使用避孕套,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男性感染HPV后大部分会自行清除,但是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垢刺激、龟头炎、吸烟等因素在HPV感染以及相关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说,即使感染了HPV,只要做到良好的防护措施,同房是完全可以的。
绝大多数女性在HPV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机制就可将病毒自我清除。清除的时间与所感染HPV的型别和自身免疫力、生殖道微生态的平衡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HPV感染在两年之内大部分会靠自身免疫功能自动清除。对于初次检测出的HPV感染者应由专业医生评估。对于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风险相对较低的女性,建议12个月内进行复查,期间可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如适当运动、平衡膳食、合理作息、戒烟、调节心态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促进HPV的清除。同时,可通过维持生殖道微生态平衡,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避免不恰当的阴道冲洗,避免危险性行为,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等方法,避免HPV反复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有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可能,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评估及监测。有些女性朋友检查后发现HPV转阴后又再次阳性,可能是再次感染或病毒潜伏状态被激活所致。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二)减少病毒暴露和高危因素的发生,如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生活,避免多性伴等;(三)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适当运动,合理作息,减低心理压力等;(四)维持生殖道微生态平衡,避免阴道炎,避免不恰当的阴道冲洗,积极治疗生殖道炎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