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艾滋病的早期症状,看过艾滋病人的感染科医生以及艾滋病感染者最有发言权。 恐艾者通过搜网上搜索来的症状,很多都是不足为信的,千万不要用这些东西来对号入座。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1和2型(HIV-1和HIV-2)两种反转录病毒导致CD4+T淋巴细胞被破坏,使细胞免疫受损,从而引发某些机会感染和肿瘤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最初的感染,可能导致不典型的发热性疾病。 也就是说,下面所说的其他的症状,一般来说都是围绕发热为核心的。 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多数人艾滋病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可无症状,只有在出现严重机会感染和肿瘤阶段,才有可能有明显的表现。 艾滋病的诊断 艾滋病通过抗体或抗原检测,以及艾滋病毒核酸检测来诊断。 某些恐艾人士,提出的所谓的“阴滋病”,不在本次回答的讨论范围,这也是一种虚构的、不存在的疾病。 艾滋病的分期 世界卫生组织将艾滋病的临床分期,分为A、B、C三期,相当于国内的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两种分类方法有交叉。由于本文是科普类的回复,更专业的内容请专门咨询专业医生。 (不要对号入座!) 下面,就来谈谈艾滋病早期的一些临床表现。医学上的临床表现,分为症状和体征。所谓症状,是感染者自身感觉的不舒服,而体征,则是医生或其他人观察或检查到的外在表现。 为什么艾滋病会有急性期症状? 艾滋病毒进入人体以后,由于大量繁殖,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会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的表现,这是免疫系统试图清除病毒的一种努力。虽然并没有起到清除病毒的作用,但也给人做了一些提示。 急性期症状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 急性期症状,可在感染后1~4周内出现,持续时间一般是比较短暂的,平均为3~14天。 发热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核心症状 急性期最重要的症状是发热。 通常属于不规则发热,伴或不伴有畏冷、寒战。至于有人经常问到的到底是多少度,37.2-37.3左右算不算,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但总体上来说,体温一般在38~38.5度左右。 与发热伴随的其他症状 与发热同时或先后出现的其他症状,包括全身不适、皮疹、关节痛、广泛的淋巴结肿大。由于免疫反应激烈,有时可能会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等表现。 急性期症状容易和什么疾病相混淆? 急性期的一些症状,常常会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者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相混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咽炎、肝脾肿大和EB病毒核酸阳性为特征。 感冒通常还伴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呼吸道的卡他症状。 艾滋病期的表现 艾滋病期的表现,是免疫力遭到破坏以后,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的表现。出现这些表现,说明往往感染已经2~15年了,最短的,一般也有半年以上。 这些症状中,最常见的表现如下 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导致的白色斑块 带状疱疹所致的疼痛性皮疹 腹泻 体重明显减轻 间歇性的发热 反复的、没有其他症状的、轻至中度外周血细胞减少,如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其他比较典型的机会感染和肿瘤,如卡波西肉瘤和肺孢子菌肺炎等等。 友情提醒 艾滋病感染者,虽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但是,有些症状可能跟艾滋病感染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作为一个个体来讲,艾滋病感染者和正常人一样,同样会得其他病,包括也会得感冒,也会得肺炎,也会腹泻,也会淋巴结肿大,等等。 这些跟艾滋病没有关系的疾病或者症状,在通过检测艾滋病抗体排除了艾滋病之后,就不要再整天怀疑担心了。正常的去治疗就可以了。 切忌:每天保留这些症状,并作为自己担心感染艾滋病的理由。如果这样的话只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困扰。 对于大多数有症状,又不敢去检测或者检测阴性也不相信的人,考虑是心理疾病。建议先做自我心理调整。如果症状还不能缓解的话,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必要的时候还要吃抗焦虑药物。
我国乙肝感染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推广,以及母婴阻断的实施,乙肝病毒的儿童感染已经得到大幅度控制。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已经<1%。但乙肝儿童感染还是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少数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儿童感染并不低。免疫失败也是造成散在儿童乙肝感染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对成人慢性乙肝研究广泛,有明确的抗病毒适应症,并不断总结修改,形成了非常规范的指南和共识,并被医生广泛接受、执行。儿童并没有统一的抗病毒治疗适应症,而是参考成人指南,经过多年的摸索也取得一定进展,笔者充分复习文献,简单概括总结。【儿童乙肝病毒自然史】乙肝病毒的感染无论成人和儿童,慢性乙肝大多在围产期感染,因此,乙肝病毒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并无明显区别。慢性乙肝仍定义为大于6月以上的HBsAg阳性。分四期:免疫耐受期;E抗原阳性免疫活动期(也成为免疫清除期);非活动和再活动期。儿童感染乙肝大多处于免疫耐受期,病情进展少见,病情进展大多在青少年以后。自发E抗原和S抗原转阴的概率均低,3岁前小于2%。【各大指南对儿童抗病毒的适应症】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1)ALT升高;(2)HBV DNA阳性;(3)2~18岁。欧洲肝病学会(EASL):儿童病程通常轻微,一般不会病情进行性加重,大多数儿童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因此,儿童抗病毒治疗应该谨慎选择。世界卫生组织(WHO):只建议对有证据证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严重肝脏疾病的儿童,无论其病毒水平与ALT水平。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1)年龄小于18岁;(2)失代偿肝硬化且HBV DNA阳性需立即抗病毒治疗;(3)具有中度以上的炎症及肝纤维化,无论ALT水平均需抗病毒治疗;(4)无论HBV DNA高低,有慢性乙肝再活动均应立即抗病毒治疗;(5)肝硬化前的慢性乙肝,ALT持续升高(>2倍)及HBeAg阳性,HBV DNA>20000IU/ml;HBeAg阴性,HBV DNA>2000IU/ml,应该抗病毒治疗。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分会:ALT水平持续升高超过6月(HBeAg阳性)或者超过12月(HBeAg阴性),且肝组织学检查存在中度以上的炎症及肝纤维化。或有HCC家族史即便轻度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也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已经批准的儿童抗病毒药物】欧洲药品管理局(2019年1月)批准年龄≥2岁,美国仍为≥12岁。具体药物的使用方法与年龄如下表。【不在以上适应症的儿童是否可以抗病毒治疗】有上面的适应症可以看出,只有病情进展到乙肝的活动期才进行抗病毒治疗,几乎是共识,那免疫耐受期以及年龄更小的婴儿是否可以抗病毒治疗呢。2个小样本的治疗免疫耐受期(病毒复制但ALT正常)的慢乙肝儿童的临床研究[先予口服8 周的拉米夫定后予LAM联合干扰素治疗44周分别取得了17.0%和21.4%的HBsAg 血清学转换。这2个儿童免疫耐受期治疗的临床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J Pediatr,2006,148:228-233. /J Viral Hepat,2013,20(5):311-316.)。最近一个来自中国的关于婴儿抗病毒治疗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是对中国乙型肝炎患儿真实世界的队列研究,共纳入29例。患儿分为两组,第Ⅰ组共纳入18名婴儿,在1岁之前开始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第Ⅱ组共纳入11例患儿,在1岁之后选择使用干扰素-α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在1岁之前不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第二组婴儿在1岁前无一例发生自发性HBsAg丢失。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HBsAg累计丢失率分别为39%、67%、78%、83%。第Ⅰ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HBsAg丢失率分别为18%、27%、27%和36%。两组乙肝表面抗原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中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可见早期开始抗病毒可以获得非常好的病毒性应答。但这属于小样本的研究。【总结】目前各大指南对儿童的抗病毒治疗仍然参考成人的抗病毒标准,免疫耐受期一般不选择抗病毒治疗,除非有中度以上的肝组织学损伤证据。或者HCC家族史等。对婴儿尚没有指南进行推荐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也普遍建议2岁以后。少数非适应症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病毒学应答,尚需更多证据。对免疫耐受期以及婴儿的治疗需充分沟通。
直播时间:2020年11月11日18:59主讲人:杨鹏飞主治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