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间:2022年03月25日19:29主讲人:李利娟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问题及答案:问题:一紧张就浑身燥热,全身痒,尤其是头皮,特别难受,怎么缓解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紧张性头痛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李医生,糖尿病人不能多吃粥,可吃泡饭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糖尿病怎么预防糖尿病足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75岁脑梗病人,血压有时150几,高吗?需要吃药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面条馄饨能吃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75岁脑梗病人继续提问,停了十天,前几天还好,这几天开始有时会一百肆一百伍,可以继续停药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75岁脑梗病人继续提问,血压保持在一百十几到一百二十几,有时一百三十左右,血压基本正常,现在已停药,问题:75岁脑梗病人继续提问,血压降的很低,晚上一百零几,吃了一个月后改每天半片,吃了四个月,问题:75岁脑梗病人,以前血压有时偶尔会150几,医生让吃药,于是吃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开始2.5mg一天片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什么时候能看门诊和开药?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酸奶能吃不问题:主任,平时应该吃一些什么样食物问题:主任可以线上开药不问题:主任,是需要少吃主食以减少碳水摄入吗问题:主任,是少吃主食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院门诊有24小时检测血压问题:氯沙坦钾可以加半片问题:谢谢您。就是血压不稳定,问题:早7点30服过药氯沙坦钾50㎎/日,头痛头晕,9点血压135/83.,今晚18点,96/56咋办呢问题:手表示心率,夜里心率40次,偶尔37次,白天一般50多次,夜里常睡不稳,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在沈成兴主任那看的,如果药吃完了可以挂你的号吗?问题:李医生血压13295沙库巴曲200mg和拜新同,富马酸,如何吃问题:西洛他唑片这个药是不是去血管外科开?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经常有患友问,超重甚至肥胖,血压高、血糖高,医生说我是代谢综合征。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听着名字好吓人?危险吗?怎么治疗啊?能治好吗?下面,我分7个方面来介绍。一、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征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也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与非代谢综合征者相比,其罹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均显著增加。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吗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自2002年(13.8%)至2009年(18.2%)逐年增高。患病率随年龄递增,至60~69岁达高峰。三、对照诊断标准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代谢综合征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具备以下至少3项:(1)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2)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空腹三酰甘油(TG)≥1.70mmol/L;(5)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04mmol/L。四、为什么会发生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生活方式病,就是和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期饮食过多过饱,暴饮暴食;食物种类单一,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进食过多甜食、高淀粉精细淀粉食物;摄入过多食盐,如咸菜、腌制菜、腌制肉等;吸烟、饮酒、酗酒;运动不足、久坐不动,超重、肥胖。五、代谢综合征带来哪些风险我国研究显示,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相比,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升高。其中,10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85倍,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2.41和1.63倍。代谢综合征类型中以腹型肥胖合并高血压及低HDL-C者的心血管风险最高(增加5.25倍),如在上述组合基础上合并高血糖,则其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增加16.58倍。六、怎么治疗代谢综合征治疗原则为早期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降糖降压降血脂,进而可降低心血管风险,预防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1)生活方式干预:健康膳食和合理运动是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也是必要行动。健康膳食指饮食结构合理,食量适中,不饱食、不暴饮暴食,不酗酒。适当增加运动可提升骨骼肌功能,促进骨骼肌代谢、加强肌肉力量,同时降血糖。研究证明可降低代谢综合征风险10%~20%。(2)降压药物的应用:在医生指导下降压等对症治疗。高血压患者推荐ACEI和ARB优先应用,尤适用于伴糖尿病或肥胖患者;也可应用二氢吡啶类CCB;伴心功能不全及冠心病者,可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3)超重或肥胖伴有高血糖或糖尿病:可以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及抗氧化等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饮食及运动血糖控制不佳,或口服二甲双胍等药物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4)高脂血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在饮食管理,规律运动基础上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脂药,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七、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代谢综合征防治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积极有效的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已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或者代谢综合征患者则要预防心血管事件。积极且持久的生活方式治疗可以达到改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目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早期代谢综合征可以通过饮食管理、运动等方式达到目的,中重度的代谢综合征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1)生活方式干预:保持理想的体重,适当运动,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热量摄入、限盐、减少含糖或代糖饮料摄入,戒烟、不过量饮酒和保持良好情绪等。通过这些干预措施,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也能改善糖耐量,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针对各个组分如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以及肥胖等的药物治疗,治疗目标如下:①体重在1年内减轻7%~10%,争取达到正常体质指数(BMI)和腰围;②血压:糖尿病患者要降到<130/80mmHg,非糖尿病患者要降到<140/90mmHg;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mmol/L,TG<1.70mmol/L,HDL-C>1.04mmol/L(男)或>1.30mmol/L(女);④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小X是我的同事,朋友多外出应酬也多。这两年体重增加较快。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血脂、血尿酸、肝功能指标异常,自己也吓着了。确诊2型糖尿病后,口服降糖药血糖下降不是很理想,餐后血糖未达到最佳。他心情不佳,有点焦虑。 我建议他在口服药物基础上,必须严格生活方式管理,所谓“管住嘴,迈开腿”,没有生活方式的改变,吃任何神药都于事无补,救自己唯有自己!再次见到小X,我吃惊不小。他的大肚子没有了,大粗腰变成了细腰身,大脸蛋变回了年轻时小脸蛋,整个人好像回到了十年前的样子。我开玩笑说,油腻大叔变少年了,你有返老还童术啊!他说,身体要紧啊!这一年多推掉了所有应酬,严格饮食管理,饭后坚持锻炼。血糖完全正常了,降糖药完全停掉了。现在感觉的非常好。刘姐受2型糖尿病困扰3年了,血糖控制的不是很好,自己也抗拒吃药。我们认识时她的空腹血糖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她很焦虑,担心自己再次出现重大问题或由此引发严重疾病。了解了她的生活方式和检查报告后,建议她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身体锻炼,继续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入老年期的刘姐非常认真的遵循医嘱。她把精细米面都换成了高粱米、玉米碴,坚决不吃高淀粉、高热量食物,每天保证足量蛋白质和新鲜蔬菜,锻炼更是风雨无阻。这样的生活状态有1年多。最近她把复查报告发给我,咨询要不要停二甲双胍。令我难以置信的是她的糖化血红蛋白5.1%,空腹血糖偏高一点。我建议她注意测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看看血糖变化。以目前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看,完全可以停用二甲双胍了,一是她吃的量不大,一天1-2片,二是她严格的饮食管理➕锻炼,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继续目前的生活管理、饮食、活动管理。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管理是代谢性疾病或问题治理的基础,早期2型糖尿病通过生活方式+药物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甚至可能停掉降糖药。他们做到了!
一、什么是老年人多重用药?老年人常同时伴有多种疾病,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同时使用药物种类≥5种即为多重用药(包括非处方药物、中药和保健品)。多重用药可以导致一系列后果,如增加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用药依从性降低和治疗费用增高。二、老年人多重用药的原因有哪些?1. 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身患多种疾病,常需要多种药物治疗。2. 多科就诊:单病种诊疗模式下各个专科医生开具各科用药处方,非连续性、系统性诊疗易导致老年患者长期使用对症药物,或使用不同医生处方的同类药物,如同类中成药,出现多重用药。3. 用药来源较多:除医师处方外,老年患者还常自行购药,或使用亲友赠药。4. 不恰当调药:老年患者常根据个人想法或受朋友影响调整用药,活动不便也影响及时随诊、调整用药。5. 重复用药:老年患者可能因视力、记忆力下降,认知障碍等,导致重复用药发生。三、老年人多重用药有哪些不良后果?1.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生理性器官功能退化,加之身患多种慢性疾病,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减慢或下降,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或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成年人高。2.増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共同作用于机体,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尤其是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如华法林等与典型的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和利福平)和抑制剂(如西咪替丁和环丙沙星)发生作用,导致华法林相关出血风险增加等。3.服用药物多,容易在服用时间及剂量上出错,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增加了错、漏用药的发生。4.多重用药尤其是不合理用药,使治疗费用增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5. 多重用药可增加其他老年问题发生风险,如降压药、安眠药、利尿剂等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头昏、乏力等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四、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1.用药受益原则:明确治疗目的,明确药物适应症,选择疗效确切、风险小的药物,评估受益/风险。2.非必要不用原则:避免使用非治疗药物、减少不必要的辅助用药,控制药品种类,减少不良反应。3.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在医生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效果及药物反应逐渐增加剂量,达到治疗目的。4.择时原则:根据疾病特点及药物作用时效,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时间,以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5.及时停药原则:怀疑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减量或停药,并及时就诊对症治疗。6. 急性病或偶发性疾病恢复后评估用药情况,及时停用改善症状的药物,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使用的药物都应及时停药。五、为避免多重用药,老年人应注意以下事项:1.老年共病(身患多种疾病)患者应就诊老年医学科或临床药学门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多重用药评估,在医生及临床药师指导下停用不必要使用的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2. 做好就诊准备,带好就诊病历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名单或药盒,准备好自己要告知医生的用药反应或不适,需要医生解决的问题。3. 掌握慢性病治疗常用药物名称,学习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相关指标,定期复诊。4.急性病或偶发疾病症状控制后,及时停用改善症状的药物,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后期或恢复期要及时停用抗生素,不可长期服用,以免造成菌群失调及产生耐药;如慢性胃炎疗程结束及时停用抑酸剂如奥美拉唑等,防止长期使用导致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良等副作用。5.改变不良生活或饮食习惯,如适量活动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神经调节功能,糖尿病患者饭后活动可辅助降低餐后血糖等。6.减少用药种类,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应尽量减少服用药物的种类,以防发生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对于一些辅助药物应进行评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治疗风险大的药物,合并用药时更应谨慎,如心力衰竭患者同时服用地高辛和呋塞米,因呋塞米易导致低血钾,从而大大増加地高辛中毒的风险。7.避免重复用药。反复多次就诊不同科室、不同医生易出现重复用药。重复用药是老年患者用药的常见问题,重复用药增加潜在危险,増加患者经济负担。8. 多重用药管理。就诊老年病科或临床药学门诊,向医师或药师说明现有用药,以便医师准确记录服药种类、剂量及时间。清晰简洁的记录有助于判断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辅助药物和不必要的药物,以及发现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2型糖尿病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据研究资料报道2018年达到12.4%,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到38.1%,二者总患病率达到50.5%。我国60~69岁糖尿病患病率为28.8%,在≥7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31.8%,我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仍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数约3550万,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1/4。年龄≥65周岁的糖尿病患者即为老年糖尿病患,包括65岁以前和65岁及以后诊断糖尿病的老年人。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未患糖尿病的老年人一般情况下,糖尿病诊疗的原则适用老年患者。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使其在血糖管理和血糖控制目标制定、药物选择个体化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全面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状况、合并疾病、并发症、营养、心理、老年综合评估等等有助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预后。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主要有:(1)症状不典型:即使血糖很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但可能出现急性并发症如感染、昏迷等(2)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多数人只监测空腹血糖,就认为血糖控制好,很少测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3)伴发病多(老年共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等(4)并发症多: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心脑血管病(偏瘫、心衰)、失能、认知障碍等(5)低血糖风险高:胃口不好进食量不足而降糖药不减量(6)饮食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进食不足(7)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常见(8)自我管理能力差:感知能力下降,易出现意外跌倒、摔伤(9)生活习惯影响血糖、营养管理:个人生活习惯影响平衡营养老年糖尿病不仅仅是降低血糖,应该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共病、现病、危险因素、治疗、生活等进行评估。老年糖尿病综合评估内容包括共患疾病情况(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肝肾功能、用药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和工具性使用能力(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IADL)、认知功能、精神心理状态、营养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全面评估,控制血糖稳定的同时,管理好其他共患疾病及老年综合征等问题,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老张男性64岁发现血糖高一年。老张退休前体检发现血糖高,未重视,退休后体检血糖升高,就诊当地医院诊断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自我监测血糖,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血糖9-12mmol/L.经朋友介绍到我门诊就诊。门诊查空腹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患者生活规律,不吃甜食,不喝饮料,每餐规律,主食大米饭为主约2-3两左右,动物蛋白、蔬菜进食正常。每周打乒乓球3次,每次1小时,每天步行1万五千步。了解到以上生活信息后,给老张建议如下:主食调整为粗粮为主,米、面为辅,每餐蛋白质、蔬菜维持不变,运动调整为每天步行5--6千步,乒乓球运动不变。口服降糖药调整为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片一片2次口服。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变化。一月后患者随诊,空腹血糖逐渐下降,最低可到4-5mmol/L,餐后2小时下降到5-6mmol/L。体重稳定。建议患者减少用药为每天一次,继续监测血糖变化。随访半月血糖正常范围偏低,建议停用降糖药,停用降糖药近一月,监测血糖正常范围。老张说自己做了试验,如果吃大米饭餐后血糖可上升到10-11mmol/L,甚至到12mmol/L,吃粗粮饭,餐后血糖就正常。我告诉他,你已经掌握了饮食控制血糖的秘密,就这样管理你的饮食、活动,每月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一次,如果血糖升高我们再做相应调整。2型糖尿病及时、全方位干预治疗可以停用降糖药,甚至可能逆转血糖及其他代谢紊乱状态,老张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证据。
小钟是我的小病人,说他小确实年纪不大,26岁的小青年,糖尿病史已经近2年了。他找到我时,降糖药已经使用了2个多月,但血糖控制不是很理想。在我门诊调整方案、随访了近2年。现在,他的血糖、血压等指标都控制的很好。小钟身高近190cm,体重110kg。从事电商工作,夜里要工作到12点,长期生活不规律,进食不规律,喜欢甜食,含糖饮料、碳酸饮料不离手。2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140/92mmHg,血糖偏高6.9、血脂高、血尿酸高430、肝功能异常、血红蛋白偏高,脂肪肝,未引起重视。生活一如既往,吃喝照常,久坐不动,很少锻炼。第二年,单位组织常规体检,血压148/102mmHg,空腹血糖8.2mmol/L,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胆固醇6.5mmol/L、甘油三酯4.3mmol/L、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4.8mmol/L,血尿酸480Umol/L高于正常,谷丙转氨酶68、γ-GGT120mmol/L,重度脂肪肝。因为父亲家族有糖尿病家族史,小钟开始紧张起来。在当地住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8.1%。住院期间医生积极宣教,首先要求患者生活方式管理,饮食管理---减少主食、高热量饮食摄入,停止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停止进食甜食,停止零食、高升糖指数水果。适当增加体力活动,走路、做操等。长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降压药、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降血脂药物等治疗。血压、血糖控制稳定后带药出院。出院后小钟遵照医嘱严格管理自己的生活,饮食方面戒掉了所有的含糖饮料、碳酸饮料,主食碳水化合物减少到每天不足3两,三餐饭以精瘦肉、鸡肉、蔬菜为主,每周坚持3-5天的锻炼或健身活动。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定期复诊。根据小钟肥胖情况,我调整了治疗方案,增加了度拉糖肽每周一支治疗。经过一年的坚持,体重下降到90kg-85kg。复诊空腹血糖下降到6-7,而后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到7-9,而后6-7mmol/L,甘油三酯、胆固醇下降到正常,低密度下降到正常。谷丙及γ-GGT下降到正常。重度脂肪肝减轻到轻度脂肪肝。治疗药物逐渐减少,停了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吡格列酮,仅用度拉糖肽控制体重及血糖,口服降糖药仅保留二甲双胍,降压药继续硝苯地平及厄贝沙坦治疗,降血脂药物调整为阿托伐他汀10mg维持量。目前,这位小朋友仍在坚持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饮做到禁糖、禁碳酸饮料,食做到低碳水化合物、低热量,动做到每周3-5次体育锻炼。体重稳定在85kg左右,血糖、血压在基本药物控制下稳定在最佳状态。小钟能够控制好血糖、血压等得益于严格遵照医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自我监测血糖、血压,配合药物治疗使得疾病得到了很好得管理和控制。
一、什么是老年肌少症和衰弱随着人体的衰老,代谢能力的衰减,四肢肌肉逐渐减少,脂肪增加,尤其是腹部脂肪增加明显。过去认为这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现象,而现代老年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肌肉减少是一种疾病,称为老年肌少症,也叫少肌症。肌少症,全名叫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随增龄而发生的骨骼肌质量下降,伴有肌肉力量减少和肌肉功能的下降,由此可引发一系列老年人健康损害和问题,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老年衰弱是指老年人在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方面的生理储备能力的衰退,从而使老年人应激能力下降,体力及智能随之迅速衰退,这种状态被称为衰弱。老年衰弱与老年肌少症常常并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二、如何发现老年肌少症和衰弱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在没有主动节食、接受手术或发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恶性肿瘤的情况下),伴明显乏力、走路不稳,活动能力下降,尤其是发现老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时,应当到老年病科门诊进行检查。三、老年肌少症与衰弱的危害1、生活质量下降:由于肌少症与衰弱并存,老年人下肢负重能力下降,行走无力,活动减少,逐渐可导致老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增加住院和死亡风险。2、易发生意外跌倒受伤等事件:患有肌少症及衰弱的老年人合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正常人群的3倍。这些老人易发生意外跌倒、受伤,造成颅脑外伤、骨折,严重的脑外伤、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等对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损害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与慢性病不良预后有关(1)患有肌少症与衰弱的老人维持机体稳态能力下降,围术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常常伴有体重丢失、恶液质等问题,导致衰弱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3)慢性肾脏病人合并衰弱时较没有衰弱的病人需要更早透析。(4)心血管病:老年衰弱在心血管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率显著增高,可增加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5)糖尿病:衰弱可以导致糖尿病的预后变差。4、与失能相关:衰弱可以导致失能;患有慢性疾病或突发急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可由于不适当治疗或过度治疗而产生衰弱或加重衰弱。四、老年肌少症和衰弱的临床表现肌少症和衰弱的老年人在原有疾病基础上, 可出现各种临床表现或并发症。1、免疫力下降,成为易感人群:由于虚弱、疲惫,活动量减少、食量减少、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入,造成感染,如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2、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四肢肌力减退,出现步速减慢,日常动作完成如行走等费力,手部握力下降、肌萎缩、营养不良,甚至导致平衡障碍易跌倒造成骨折等。3、谵妄及间歇性失能:在应激或急性病后或住院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跌倒、尿潴留、粪嵌塞,失去自理生活能力,甚至出现谵妄等。肌少症与衰弱互相联系。肌少症是衰弱综合征的一种早期表现,并且二者都与跌倒、失能增加有关。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要积极就诊,一旦出现衰弱很容易进入失能状态,家庭护理率和入院治疗率显著增加。有抑郁、痴呆的老年人要警惕肌少症及衰弱的表现,要及时进行衰弱的评估。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机会大,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的风险显著升高。四、老年肌少症和衰弱的预防与治疗减少肌少症和衰弱发生的最好办法在于预防,营养+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已经不能逆转的衰弱,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预防或减少衰弱带来的不良预后。1、加强营养,积极运动(1)营养:足量的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肌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足量的蛋白质和能量有助于刺激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并保持肌肉质量,对肌少症起到预防作用。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① 蛋类、奶类、瘦肉、禽类、鱼虾及大豆制品都属于优质蛋白。一日三餐一般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1-1.5g/(kg.d)。但是很多老年人的日常膳食达不到这个量,建议额外服用营养补充剂,如乳清蛋白粉等。② 维生素D:维生素D的缺乏通常伴有乏力、肌肉无力。补充维生素D 对增加肌肉强度、预防跌倒和骨折更有意义;当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时,需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肝脏、蛋黄等,充足的光照也可以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③ 维生素B12和叶酸:研究显示,老年人半胱氨酸高水平和股四头肌肌力低、步速慢及残疾相关,推测增加维生素B12和叶酸摄入可以增加肌力。④ 对于多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后的老年人,发生肌少症、衰弱的风险增高,及时给予营养评估和充分的营养支持更为重要。高蛋白、高能量的肠内营养更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骨骼肌含量和体力。(2)运动: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肉量和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是肌肉的天然杀手。运动准备:运动前后均应进行热身运动5~10分钟,以减少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穿舒适的运动鞋进行运动,关节不适者可带上护膝、护腕、护腰带。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不宜锻炼。①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等):每周5次有氧运动,总运动时间等于和或大于150分钟。② 抗阻训练(下蹲、推墙、足趾站立等):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20-30分钟的抗阻运动。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3小时内,从低、中强度开始,并长期坚持。随后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频率。高龄老人状态较差时,运动方案不宜控制过严,应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酌情调整。2、药物治疗主要为睾酮、生长激素,由于较大的副作用,在临床尚未广泛应用。
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已经成为国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经常遇到中年朋友甚至是年轻人咨询血糖升高的问题。很多人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由于不重视早期血糖升高,没有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糖尿病。今天,和各位朋友谈谈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为什么哪?因为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可防可控。早期发现血糖偏高时积极干预,完全可以逆转糖代谢异常,达到预防、早期控制的目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最主要有两点。首先,和我们的遗传基因有关,二是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基因,但是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食物及生活物质供应的充足,吃得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精细,而活动是越来越少了。这就造成了体内过多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身体中,比如腹部脂肪、内脏脂肪增多,人体发胖。我们的四肢肌肉、躯干的腰肌等称为骨骼肌。骨骼肌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能量代谢组织之一,我们活动、运动时肌肉需要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由于活动减少,肌肉做功、热量消耗减少,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久而久之,脂肪堆积,身体负担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胰岛细胞功能会逐渐衰退,如果,这时候还是过多摄入饮食、活动不足,就会出现血糖升高。血糖升高是个信号,它在提醒我们要注意了,不能过饱过食了,要积极锻炼身体了!有人会说,我没有任何不适啊,我没有症状啊!朋友,疾病早期或者疾病未分化期都没有症状,你会和以往一样能吃能动,等到疾病发展到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你会出现乏力、易饥饿、口渴、消瘦等症状,甚至出现急性并发症比如感染、甚至酮症,严重者酸中毒。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时已经是典型的临床期了。为了积极健康的生活、工作,我们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就是适量饮食,积极锻炼。适量饮食是指不饱餐,尤其是不暴饮暴食,每餐七成饱,适量主食比如米饭、面食,例如轻体力劳动者(办公室工作)米饭四两、半斤就多了,一般二两主食、足量蛋白质(鸡鸭鱼肉蛋豆奶制品等)及足量蔬菜即可,当然,要根据个人身高体重计算。少酒,不吸烟或戒烟。积极锻炼是指每周至少四次每次持续40分钟的适量活动,比如快走、游泳、球类运动等等,饭后忌久坐不动。那么,如果体检发现血糖升高了,怎么办哪?首先,不要惊慌更不要不在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可行、可操作,而且效果可见。饮食管理的原则是进食量满足身体需要,不饱食、不过饱进食。有条件的地区建议就诊营养科,在营养师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食谱,即使找不到营养师也不用焦虑,科学、健康饮食是指多种多样食物,不偏食、不挑食,适量主食、足量蛋白质、多量蔬菜原则即可。不吃或少吃高糖、高淀粉食物,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或碳酸饮料。第二,体育锻炼,如果超重需要积极减重,尤其是年轻人、中年人,减重是强肌减脂肪。无论多忙,都给自己点时间去户外活动锻炼。积极地体育锻炼,可以保持健康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肌肉组织,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消耗多余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目的,可以改善和逆转血糖代谢异常,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 80 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减少心血管意外及心血管意外造成的死亡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控制好血压不仅需要医生的诊断、治疗,更重要的是患者本人及家人要学会日常监测、管理。简而言之,注意以下几点:1、遵医嘱按时服药:看似简单,真的需要患者本人认认真真的按照医嘱服药,包括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比如,有一些患者随性服药,想起来吃一粒,想不起来不吃;有患者觉得血压高了吃药,血压不高不用吃。岂不知,血压这样高高低低的波动导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升高。2、定时或不定时测血压:了解服药治疗期间血压控制情况,尤其是刚开始治疗或调整用药时,以便复诊时告诉医生,作为医生调整治疗的参考依据。如果条件允许,可在家中用电子血压计测血压。如果担心电子血压不准,可以复诊时带到医院,医生测完血压自己再用电子血压计测一下,作为自我监测的参考。3、注意服药期间新出现的症状,及时就诊调整治疗。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比如,钙离子拮抗剂在有些人会出现脸红、头痛,或者出现浮肿等。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出现咳嗽。4、定期或不定期就诊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绝大多数患者讲不清所服用的药物名称及厂家,就诊或复查时请带好病历及所服药物的药盒。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平稳后,不可随意减药或停药,建议复诊,如果血压平稳并偏低,可在医生指导下减药量,并注意监测血压。这种情况在盛夏是可能的,在秋冬季血压会升高,不适合减药或减量。5、老年人多数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减退及慢性胃肠疾病等,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很多人喜欢服用中药或中成药。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尽可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必须服用的、疗效确切的药物,一旦出现副作用,要及时就诊,调整治疗。6、如果服用五种以上的药物,最好就诊老年病科或临床药学门诊进行多重药物评估,优化药物数量。 总之,高血压是可控制的慢性病,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平稳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方法。学会自我监测血压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复诊,根据血压变化及身体情况变化调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