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咨询我,得过脑梗之后需要定期输液吗。今天总结一下。平津医院神经外科牛学刚平津医院神经外科牛学刚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尤为重要,因为它有非常高的复发率,大约有50%的病人可能在1年之内就会复发。预防主要的是口服药物,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不建议每年定期的输液治疗。主要预防用药:1、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吡格雷等;2、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以保护脑动脉;3、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病的用药。这一点极为重要,并且最容易被患者忽略。另外,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或者新发的颅脑缺血症状,那么就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这时就需要先做脑部CT检查,给予尽早的静脉输液治疗,比如静脉溶栓、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药物,控制病情加重。或者有症状也可以及时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向我(牛学刚医生)咨询
“脂肪肝、酒精肝”,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听到这些疾病,多到人们都习以为常,从而忽视该病的防治。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年累月,脂肪肝、酒精肝必定引起进一步的全身多器官的损害。我们都知道该病是典型的“病从口入”,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防治呐?以下是我转载的一篇我认为非常好的科普文章,望患者及家属参考。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牛学刚来源 | 阜外心脏说作者 | 卢芳我国每10人中就有3人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简称脂肪肝),这个病并不简单,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癌症都会是它的“归宿”。怎么防?早点睡觉,不熬夜上海瑞金医院陈宇红、陆洁莉等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每晚睡1小时,脂肪肝风险增加29%。与8点前睡觉相比,8~10点睡觉脂肪肝风险增56%,10点后则增加105%。对于超重、体力活动少或有代谢综合征者,晚睡增加脂肪肝风险更显著。研究者强调,良好的睡眠行为有助于预防脂肪肝的发生风险。多吃红肉增加脂肪肝风一项纳入40~70岁789位参与者的研究显示,吃红肉和加工肉越多,非脂肪性脂肪肝罹患风险越高,风险可增加49%左右;而且胰岛素抵抗风险也越高,风险可增加55%~63%。少吃点糖,有助于改善脂肪肝一项研究共纳入40个11~16岁的青少年脂肪肝患者,分别给予低糖饮食和常规饮食8周。结果跟踪8周后发现,低糖饮食组,其肝细胞变性从25%降低到17%,而常规饮食组仅从21%降低到20%。而且,肝酶有所改变。低糖饮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从原来的103 U/L降低至61 U/L,而常规饮食组则从82 U/L降低至75 U/L。绿茶+规律锻炼或有效一项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提示,或者喝绿茶并规律锻炼会大大改善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不过这项研究是在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者喂食小鼠的是绿茶提取物。研究者发现,绿茶提取物和运动相结合,让高脂饮食小鼠脂肪肝的严重程度降低了75%。研究显示,同样喂食16周高脂饮食的4组小鼠,其中给予绿茶提取物和定时在轮子上运动者,要比对照小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少了75%;而只给予绿茶提取物或只运动的小鼠则比对照小鼠的肝脏脂质减少了一半。绿叶蔬菜可防脂肪肝绿叶蔬菜,或是最健康的食物了,有研究说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还有研究说可预防痴呆,一项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表示可防脂肪肝。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绿叶菜中的无机硝酸盐。研究者发现,当对那些已经喂食了高脂肪和糖类的小鼠补充膳食硝酸盐时,肝脏中脂肪明显减退。此外,研究者还观察到,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压降低,胰岛素和葡萄糖稳态改善。亲脂性他汀能防肝癌,亲水性他汀无效一项纳入1.6万余人的瑞典研究发现,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罹患肝癌风险和死亡风险。临床上,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亲脂性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亲水性他汀类药物。研究显示,与未用他汀类药物者相比,使用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可相对降低44%的新发肝癌风险,绝对风险降低4.8%。但研究未发现亲水性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显著降低肝癌风险。研究还发现,亲脂性他汀类药物这点好处取决于剂量和使用持续时间,其中至少应用600个累积限定日剂量时,肝癌风险最低。这相当于服用约2年的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能阻碍脂肪肝“越变越坏”一项纳入361位脂肪肝患者的美国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有助于预防疾病向肝纤维化和肝炎进展。而且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服用时间越长,保护作用越明显。这项研究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多是由于心血管病,这也算是一石二鸟了。参考来源:[1]Hu C, Zhang Y, Wang S, et al.Diabetes Metab Res Rev.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2020 Apr 8.[2]Cai H, Qin YL, Shi ZY,et al. BMCGastroenterol, 2019, 19(1): 219.[3]Zelber-Sagi S, et al. JAMA, 2019, 321(3):256-265.[5]Simon TG, Duberg AS, Aleman S, etal.Ann Intern Med,2019, 171(5):318-327.[6]TraceyG. Simon,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18(2): 523.[7]Khoo WY, Chrisfield BJ, Sae-Tan S, etal.J Nutr Biochem. 2020, 76: 108262.[8]Green leafy vegetables may preventliver steatosis. Karolinska Institutet. December 17, 2018.
“牛医生,拍CT有辐射危害,我可以不做吗?”在医院工作当中,我经常被问到类似这样的问题,今天简单跟大家讲一下。我平常说的CT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简称,中文意思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我们平常说的拍X线,也是Tomography。两者的原理是相似的,简单来讲都是用大型机器将射线穿过人体,再投射出来进行显影。两者的危害可以一并理解。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牛学刚既然是射线穿过人体,自然是有辐射危害的。但是我们平常说手机,电脑有辐射危害,日常太阳晒伤也有辐射危害,这个怎么进行比较理解呐。这里汇总了几个常见辐射危害的内容,以便咱们通俗的直观去感受一下。比如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毫西弗),每天吸20支烟每年剂量0.5~2mSv,每个人每年所接受到的天然背景辐射剂量为2mSv左右。然后咱们再来看一下常见的医学检查辐射剂量。怎么样?能感受到拍CT所带来的辐射强度吗?但是也不要被这个数据吓到,我们不能说做一次头部CT的辐射剂量(2 mSv)就相当于吸了近2年的烟(1~4mSv),因为吸烟还有其他方面的危害。总之拍片子还是存在一定的危害的,所以我们没事不要自己要求做CT。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拒绝拍片子。还是要一切听从医生的安排,只要是即时病情的需要,就算多做几个,利益也是大于危害,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嘛。当然,孕妇及小宝宝要谨慎,这个医生会把握指征,但育龄女性就诊时要记得把月经情况告诉医生,避免一些未知早孕接受CT检查。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信息不必累述,其严重性,复杂性,困难性有目共睹。不光是此次新冠病毒,针对所有病毒传播性质的疾病,人类目前尚无有效地药物治疗手段,唯有做好预防措施,现阶段的主要发力点是减少患病率,而非提高治愈率。这便是研究疫苗。 疫苗的研究道理很简单,就像是一群怪兽进攻了我们的族群,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半死不活的怪兽拿回家研究一下,记住他们的长相和弱点,等真正的怪兽再来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快意识到和迅速反应,把它们拒之门外。这就要求两点,第一,带回来的怪兽不要具有太大危险性,这就是要安全性;第二,带回来的怪兽要具有代表性,能让我们见到其他怪兽也认识,这就是有效性。 所有疫苗的研究就是基于以上两点,即安全性和有效性,两者缺一不可。 本次中国团队首次公布首个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该实验流程和结果在人类临床试验中重复演示一遍才是真正的考验,在此向医学和生物学相关专家致敬。下面我将本次动物实验的相关信息转载如下,急迫的期待临床试验能取得新的进展。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4.17.046375v1.full.pdf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5/05/science.abc1932/tab-pdf天津 牛学刚 医生 2020-05-03
天津神经外科医生牛学刚讲解偏头痛:大家好,偏头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并且这种声音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怀疑自己得了这种病,有的人很害怕因为这是一种脑子上的病,有的人觉得无所谓因为觉得太多人得这种病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偏头痛?应该怎么治疗偏头痛呐。今天我们来简单明了的了解一下它。第一,什么是偏头痛?我得的是偏头痛吗?首先我们看一下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神经病学》(第7版)对于偏头痛的定义:“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人群中患病率为5%~10%。”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原发性的意思这种头痛不是由其他疾病(例如脑子里的肿瘤,外伤等)引起的,而是不知道怎么就开始了。注意这一点以后,其他的症状都符合的话,基本就明确为“偏头痛”的诊断了。第二,怎么得上这种病了?身体的患病多数都是很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偏头痛的病因一般包括:家族性遗传,工作或学习压力大,熬夜休息不规律。总之得了这个病,去探讨的发病原因依然意义不大了,不要纠结于此。第三,这种病严重吗?需要治疗吗?每一种疾病都分多等级,看上去最简单的感冒也可能导致人死亡,而车祸造成的重大颅脑创伤或许可以使人重生。所以任何一种疾病都是要去观察它的变化,而不是直接看这种病严重与否,需不需要治疗。回到我们今天讲的偏头痛更是如此。如果你几个月才发生一次症状,又不那么严重,并没有影响到你的工作和学习,那么完全可以忽略它,随着时间可能它会逐渐自愈。相反,如果在你疼痛难忍的时候有过下定决心一定要治疗它,那么,当你在安然无恙的时候也要打起精神来前往医院想方设法跟着偏头痛!千万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第四,这种疾病好治吗?该如何治疗?患者都知道偏头痛属于慢性病,之所以叫慢性病就是长期不好治愈,迁延不愈,所以偏头痛可以说“不好治”。但偏头痛有得治。偏头痛的治疗包括两种情况:①头痛发作时,该怎么办:止疼药+止吐药+镇静药+及时的休息,用药一直到症状完全缓解;②头痛没有发作时: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抑郁药+规律充足的作息。只要能够坚持治疗,偏头痛的患者一般都预后良好,并且偏头痛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症状逐渐减轻。针对目前快节奏的年轻人,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所以慢性病治疗起来都需要患者的耐心和亲朋好友的关照。一边喝酒抽烟熬夜,一边说药物不起作用还是疼,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这一周在网上有两个患者咨询我有关颅内脂肪瘤的病情,颅内脂肪瘤本身比较罕见,一周之内遇到两例,所以想借此机会,简短介绍一下颅内脂肪瘤。一,怎么得病的?“脂肪瘤”很常见,但“颅内脂肪瘤”相对罕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良性肿瘤。颅内脂肪瘤与脂肪瘤不同,不是由单纯的脂肪颗粒堆积而成,而大多数是因为胚胎发育时,一些原始组织没有听从指挥乱生长,结果随着生长发育被包裹住,继而由脂肪填充,所以病理上更像是错构瘤。简单来讲就是,胚胎时期颅内一部分没有听从指挥的组织发育畸形,长成了颅内脂肪瘤。从小带来的病。二,有哪些临床表现?怎么检查出来?因为从小带来的病,与患者相生相长,所以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一般都是在单位或者上学体检时被检查出来。三,需要治疗吗?怎么治疗?如何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当然也要考虑年龄、血压、身体素质,颅内血管及其他综合情况。如果不得不治疗的情况下,建议选用手术治疗与介入、伽马刀综合治疗手段。因为,颅内脂肪瘤虽然大多是由脂肪填充的,但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等。往往手术切除不干净,还需要后续治疗。最后,告诫患者,不要惊慌。不要看到颅内两个字就吓到,当然也不要因为是脂肪瘤就大意。相对而言,得了颅内脂肪瘤比得其他颅内肿瘤更幸运。
脑出血、脑梗死发病率居高不下,患者在住院后往往需要面对医生询问的很多种检查血管的方法。今天牛学刚医生带领大家认识一下神经科常用的一些检查方法,供大家在院前或住院时认真阅读,分辨,以便选择更佳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一般来说,这些检查包括无创性(颈部B超、经颅多谱勒彩超-TCD、CTA、MRA、MRV)和有创性(全脑DSA)检查。一般的顺序是从无创性检查开始,有异常后再进行有创性检查。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这也是大家最长听到的检查方法,CT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1.CT是脑出血的首选检查。2.CT为蛛网膜出血的首选诊断检查。3.C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急诊检查。二、磁共振成像(MRI)MRI是断层成像的一种,价格较CT贵一些。1.在脑卒中症状出现的6小时内,弥散加权成像(DW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T及其他MRI检查方式,有助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2.若患者症状超过3个小时,建议完善MRI-DWI、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这点对于动脉溶栓或取栓患者尤为重要。3.DWI可评估大脑前部卒中严重程度和最终梗死面积,但不推荐于基底区行此检测。4.MRI-DWI有助于预测最终梗死面积的大小及临床预后。5.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后出血,MRI检查明显优于CT。6.MRI的GRE序列可于早期诊断脑出血,同时在诊断新发或陈旧微出血灶方面,明显优于CT。7.对于MRI发现但CT未显示的微出血灶,目前不作为静脉溶栓禁忌症。三、颈动脉彩超颈动脉彩超主要检查颈部血管(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否存在动脉硬化伴狭窄,以及检查斑块的情况(软斑块、硬斑块);同时可以发现动脉瘤、动脉夹层。颈动脉彩超是检测颈部血管斑块最敏感的首选方法。颈动脉彩超具有无创、简便、安全的优点,能清晰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情况。通过颈部动脉彩超检查,医生可以根据斑块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给出专业的建议。四、经颅多普勒(TCD)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可直接对颅内血管的流动状态进行观察,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成为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TCD的临床应用中,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是其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主要通过血流速度的测定来间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最重要的它是一种功能性判断,为解剖病变提示价值,但并不能由此准确推断病变,并且检查有一定的主观性。五、CT血管造影(CTA)C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达高峰期时快速连续多个层面扫描,经三维重建后显示靶血管结构的成像技术。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既安全、方便、快速,又定性、定位明确,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查的一种方法。CTA虽是无创的,但因为是给血管内注射一种造影剂,在特定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对造影剂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及神经毒性、血管毒性、肾毒性等,但风险一般较低。六、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A是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病变(动脉瘤为、动脉畸形等)。MRA包括直接MRA与增强MRA(CE-MRA),二者各有优势。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少的检查方法。CE-MRA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对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的显示,能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能清晰观察到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清晰观察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形态及血管壁硬、软癍块。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相比前几种检查,它的最大不足是有创性,当其它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行DSA检查是必需的。CTA、MRA与DSA的比较与DSA相比,MRA与CTA具有无创、价格便宜、快速等优点,其可靠性接近传统DSA血管造影。MRA与CTA相比,质量略差,但CE-MRA质量又有明显提高。DSA与其它比较,诊断价值要优于B超、CTA或MRA检查,这些检查可以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工具,但不能完全替代。通过DSA检查,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初步预测或了解疾病的发展。它的独特优点是:①超选择性血管内显影;②动态显示脑循环全时程及血管代偿情况;③3D显示更多的解剖细节,脑血流动力学显示动力学信息(4D-DSA)。读到这里,您明白了吗?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在好大夫网站直接向牛学刚医生进行提问。
面肌痉挛(俗称面部痉挛、面肌抽搐等),最主要症状就是一侧面部抽搐。其实面部痉挛是表现在面部的十分严重的神经疾病,该病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患有该疾病的患者除了要治疗,一定要在患病期间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患病期间要注意心理护理:一般患有面部痉挛的患者多是突然起病的,所以导致不少的患者在患病后会感到紧张、焦虑、恐惧,还有的会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这也属于面部痉挛的护理措施。二、在患病期间一定要注意安排营养但清淡的饮食,同时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而且在患病期间要禁烟戒酒、禁食刺激性食物。面部痉挛病人尤其应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无机盐等。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提供多种维生素。如果面部痉挛病人出汗比较多,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三、在患病期间应该科学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用药,对于服用卡马西平一类药品,不要超过3个月,如病程超过半年以上,应及早行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治疗,已免病情继续进展。 总而言之,患有面部痉挛的患者在患病期间一定要注意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护理,这些护理对面部痉挛的治疗和病情的康复都有帮助,所以希望上述介绍的内容大家能有所了解。
我们知道,恶性肿瘤为了维持自身持续不断的生长,对氧气和营养物质存在着大量的需求。因此,增殖的肿瘤细胞通常“恶毒”的激活血管生成的表型,持续的促进血管的生成,利用肿瘤新生血管获得生长所需能量和营养。对于大部分的实体肿瘤而言,靶向肿瘤的血管生成被认为是重要的治疗策略。但是,你知道吗,除血管生成外,其实肿瘤的生长还依赖神经纤维的“搭桥铺路”!目前已经有相关研究明确的证实,在肿瘤生长的过程中,神经纤维也在异乎寻常的同步增生。不仅如此,肿瘤细胞甚至还能够通过侵袭周围神经从而转移!肿瘤血管的生成是由于肿瘤细胞释放血管生成因子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然而,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肿瘤神经生成的确切机制却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苦苦探究,却一直没有丝毫头绪。不过,法国科学家Claire Magno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终于找到了答案!他们最新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的研究首次证实,肿瘤中形成的神经纤维竟然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确切的说,是大脑中的神经前体细胞!通俗的理解就是,人体最高司令官大脑,亲自外派“骨干细胞”,跨过血脑屏障,穿越人体血液循环,不远万里支援远处器官中肿瘤病灶的建设!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我们知道,癌症患者接受化疗会造成长期认知能力的下降,之前的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化疗对大脑中的神经前体细胞造成了损伤。而当前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也有可能是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前体细胞被肿瘤病灶“吸收”走了,也就是说就算是没有接受化疗的人,认知能力同样可能出现下降!惊人发现:肿瘤中的“神经干细胞”需要说明的是,成人大脑不仅极少形成新生神经元,而且仅限于两个区域:侧脑室脑室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而这项研究却发现,“神经发生”居然在中枢神经系统之外同样存在!早在2013年,Claire Magnon教授就已经发现,前列腺肿瘤中存在着神经纤维的浸润延伸。基于固定思维,肯定有许多科学家会认为,这些延伸出来的部分是原有神经纤维轴突的生长。但是,Claire Magnon教授却有个大胆的猜想,说不定是形成了新生的神经元呢。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她带领团队对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展开了研究。他们惊讶的发现,肿瘤细胞中居然存在双皮质素(DCX)的表达,而双皮质素一直是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不仅如此,DCX细胞的表达量明显与癌症的严重程度完全相关。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人员最后结果证实,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确出现了神经干细胞,而且肿瘤样本中也确实存在新生神经元的形成。难以置信:罪魁祸首竟然是大脑为了确认这些神经干细胞的起源,研究人员使用转基因肿瘤动物建立模型,量化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这两个区域中神经干细胞的数量。他们发现,随着肿瘤的生长,肿瘤小鼠脑室下区中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在减少。通过荧光标记等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动物在疾病过程中,脑室下区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显著增加。但是,目前尚无法确认此种血脑屏障的改变是由癌症引起,还是在癌症前就已经存在。也就是说,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体最高司令官大脑,竟然亲自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神经干细胞正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的血液,抵达肿瘤病灶微环境,并最终分化成为成熟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分泌肾上腺素。鉴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能够调节血管系统,因此研究人员猜测这可能是新生神经元促进肿瘤侵袭与生长的实际原因。目前已经发现,多种实体瘤中都存在有神经纤维浸润和延伸的现象,包括前列腺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和皮肤类肿瘤等。因此,神经干细胞在肿瘤病灶的积聚很有可能并不单单在前列腺中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已经在乳腺癌中同样验证了这些发现。这项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外,由于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肾上腺素的产生,这或许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前列腺癌患者存活率更高的根本原因。基于此,未来或许可以考虑将β受体阻滞剂同样纳入癌症药物的临床试验中。
小孩狭颅症和小头畸形的区别---通俗易懂天津牛学刚医生首先,小孩子的头颅出现小于一般情况的时候,我们考虑这两种疾病。也就是两种疾病的共同点都是孩子头颅异常小的表现,跟智力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首先要明白脑子和颅骨对于人的作用。脑子无需过多解释,是身体的司令部,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变大,成年以后稳定不变。颅骨是为了保护柔软的脑组织而存在的,也就是服务于脑子,它应该是服从脑子的发育而生长变大的。我们的颅骨看上去是球形的,但其实在幼儿时期,它并不是完全闭合的圆球型,而是几个片状的颅骨,每个颅骨之间存在缝隙,即是颅缝。脑子长到一定程度后,颅骨觉得不会再有大的快的生长,于是就开始关闭颅骨的缝隙,只允许脑子有小的生长和变动,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脑子。狭颅症。如果颅骨没有听从指挥而自己提前把部分颅缝闭合了,而此时脑子还是正常发育的,于是脑子就会向没有闭合的颅缝处生长,所以出现颅骨畸形。所以这种疾病的解决办法就是,及时发现,并且手术将颅骨重新切开,还给脑子的发育空间。小头畸形,颅骨没有犯错,它依然是跟着脑子变大而变大的,但是问题是脑子自己不发育或者发育迟缓,此时颅骨没有必要长那么大。所以这种疾病的解决关键是要找到脑子为什么不发育了,是基因问题还是营养问题?该病做颅骨手术是没有疗效。并且这种孩子往往伴有智力问题,治疗相对难度大,预后差。孩子头颅大小形状跟诸多因素相关,包括遗传、营养、睡姿等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