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由 Itard(1825) 首先描述,随后由 Gilles de la Tourette(1885)首次报道,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与儿童多动症常伴发,其共患病发生率有报道在50%以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咬指甲,挖鼻孔,多动等。起病年龄为 2~21 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3~5 : 1,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以 5~10 岁最为多见。患者的病情通常在 10~12 岁最严重。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抽动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抽动的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出波动性特征,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抽动症状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抽动症状,常因紧张,疲劳,情绪波动或身体不适生病等诱因而使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也可以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大约半数抽动障碍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心理行为障碍,如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以及品行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抽动障碍的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的不同,抽动障碍 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 综合征(TS)三种类型,其患病率分别为 5%~7%、1%~2%和 0.1%~0.5%。短暂性 TD 是 TD 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最轻的一型,是指表现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病程在一年之内。慢性 TD 是指仅表现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二者不兼有,病程在一年以上。TS 又称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 tics),是抽动障碍中病情相对较重的一型,指既表现有运动抽动,也兼有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一定同时出现,病程在一年以上。近年来文献报道显示TD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最近的一项对学龄期儿童的调查显示 18%的儿童患有抽动障碍,其中 3%符合 TS 的诊断标准。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抽动障碍可能是由于神经递质异常,如多巴胺能神经递质亢进、5-羟色胺(serotonin,5-HT)功能失调,或是由于脑内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抑制功能降低所致,故治疗抽动障碍的药物通常是作用在脑神经递质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抗精神病药物、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抗癫痫药物等。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α-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是可乐定(Clonidine)透皮贴,由于其安全性高,疗效明显,使用方便,已作为治疗儿童青少年中等程度抽动障碍的一线药物。可乐定也常常用于治疗共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的患儿。可乐定可有效地减少抽动症状,对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均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对合并的冲动、多动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及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利培酮等也广泛用于临床,其疗效显著,治疗效果好,但由于一些不良反应及个体差异,许多家长对服用西药的恐惧也制约了其在临床的使用。抗癫痫药物不作为一线药物推广使用。本文系陆小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往的观点认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ADHD是一种成熟过程的滞后,随着孩子的成熟,ADHD的症状会逐渐消失。但目前已清楚地发现,大部分被诊断为ADHD的儿童,其症状会延续至青春期乃至成年。一般认为,症状较轻的多动症患儿,如能及早发现,加强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有些患儿可以不用药物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之后活动过多会得到抑制。即使还有一些轻微的症状,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也不大。对于症状较重的患儿则不一样了,必须及早行动,采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极有可能延误治疗、加重病情,最终发展并具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造成“成人多动症”,给以后的学习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适应能力差,工作难以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甚至转为其它精神疾患。目前认为,虽然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有70%症状持续到青春期,30%持续到成年期。此病的缓解一般在12~20岁之间。对这些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及时治疗,加强教育,改善环境,可以对多动症状缓解有着较好作用。综合起来,儿童多动症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只有注意障碍而无严重的行为问题者预后较好。②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好,家庭学校教育好,环境较好症状则轻,预后好。反之症状加重而预后差。③家族成员中有精神病史,有智力低下,性格怪异者,父母离婚及破裂家庭,有酗酒、嗜赌、吸毒、攻击行为的犯罪者预后较差。④较长期坚持适当药物及心理治疗者,比未进行治疗者预后好。多动症的病因、表现及诊断如此复杂,当然治疗时也需要综合治疗。合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和是非常必要的。目前ADHD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其中中枢兴奋剂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最常用的治疗多动症的药物。
对于大多数ADHD患儿来说,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是解决ADHD儿童所面临问题的最优方式。除了规范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在行为治疗方面,家长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希望家长们都能够认识到正确的、必要的行为指导方案,这将给ADHD患儿的有效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发现尽可能多的了解关于ADHD的信息。做好这一点的办法包括:与医生、护士、心理学家、老师等与孩子治疗有关的人多交流。2、获得注意给与孩子指令时,确定孩子的全部注意力在你身上,如: 关掉收音机/电视机/音乐; 用儿童的姓名; 对小孩子需要轻轻的握着他们的手,让他和你面对面地交谈; 正面接近大孩子; 看着他们的眼睛; 清晰地说话,不要大吼。3、正面指令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 “小明,赶紧吃掉薯条”要比“不要玩薯条了”效果好。 多使用陈述句描述而不用反问句。 你描述孩子“你这次做对了,比以前专心多了,你成功了”等可以让孩子获得肯定和信心。但“你为什么要看电视?为什么不好好吃饭?为什么不专心?”等会让孩子心生厌烦,他们知道不应该这样做,父母的反问给孩子一种批评的感觉。4、制定规则并且写下来,这样就不必为规则是什么而争吵。重点放在对家庭成员来说很重要的行为上,不要浪费精力在不重要的行为上。5、养成好习惯 ADHD儿童对习惯的反应较好,他们更擅长去做计划好了的该做的事。改变习惯、常规会造成干扰和不确定性。因此,早晨何时准备上学或者晚上何时准备睡觉,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6、表扬试着发现孩子的优点。当他们完成了一个任务或者表现良好时,要表达出你有多高兴,以及高兴的确切原因。表扬要及时,不要等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以后。ADHD儿童很容易陷入被批评的恶性循环,使他们对自己感觉很糟,表现更坏。表扬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使他们自我感觉变好,会帮助他们表现更好。7、奖赏建立一个奖励机制。当孩子表现好时,将会得到积分,达到一定的积分时可以满足他们一个预先商量好的愿望。可以用你喜欢的东西代表积分——如贴在卡片上的小红花、装在罐子里的塑料代币等。奖励机制可以是短期的,如在长途旅行中保持10分钟良好行为可获得1分;也可以是长期的,如连续1周按时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获得10分。这可以使“交易积分”得以实现。你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与你的孩子达成交易,然后将积分贴在冰箱上或者放在碗柜中,这样你们都可以记得这个交易。例如:孩子做一些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如: 保持自己的卧室整洁1周 连续5天都能在10min内穿好衣服 不打扰妈妈打电话连续1周作为回报,孩子可以得到他们喜欢的,如:15min额外的上网时间 租一张DVD影片30min额外的户外活动8、安宁计划在家计划一些事情来缓解压力和对抗,获得安宁。比如:如果与孩子一起购物像是一场噩梦,那么试着换个时间心平气和地自己去购物。如果惧怕长途旅行,在中途找个理由休息一下,把它变成2个或3个短途旅行。孩子们是应该做他们这个年纪该做的事情,但因此而造成大问题是否值得呢?9、关注优势通过表扬、鼓励孩子们做擅长的事情来增加他们的信心。10、不能和不要与ADHD儿童相处,一个小窍门就是知道“不能”与“不要”的区别。捣乱,忘记指令,无组织性,易烦躁——这些都是可以改善的,他们并非故意顽皮。但任何儿童,包括ADHD的儿童,都会有调皮的时候。作为父母,更应该像专家一样告诉他们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什么是“尽量不要做的”。11、说出你的感受对于儿童的不良行为,要说出你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批评儿童如“你表现得太差了”,说出你对它们行为的感觉如“当你……时,我感到很难受”。12、避免争执既然建立了明确的规划,你知道,孩子们也知道,停止扯皮。13、倒数三比如,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玩具,说“小明,把恐龙还给小刚,我数到三:1……(等5秒钟)……2(更有力的)……3”。14、使用“暂停”就像冰球比赛中“受罚席”,在比赛中如果某个运动员犯规了就需要在“受罚席”呆一段时间不能上场。你可以准备一个特定的区域——一张椅子、一个台阶或一个墙角。在那儿让孩子呆一段时间(5或10分钟)去冷静下来(同时也让自己冷静下来)。可以使用定时器计时。在“暂停”时间内不要和孩子说话,不要回答他的任何问题。“暂停”结束时,就不要再谈论刚才的问题了。现在孩子因自己的错误已经接受到了惩罚,“案底”就算清了。如果孩子拒绝接受“暂停”,需要用取消特权来“威胁”,比如减少玩电脑或出去踢足球的时间。必要时实施这些“威胁”。孩子有一个“请勿打扰”的牌子也是很实用的,鼓励孩子去给这个牌子上色、装饰,在他们需要一个人的时候就把牌子挂出来。15、照顾好自己做ADHD儿童的父母很累人,也很让人郁闷,试着休息几小时甚至几天,当你在崩溃边缘时很难做一个好父母。
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您的孩子是否格外活泼,活动不停,或者缺乏耐心,难以长时间集中做一件事?这里要讨论的正是这类孩子。可能他已经让家长伤透了脑筋,老师不停地告状,不但让您感到颜面尽失,而且也很委屈,您并非对孩子放任自流,但他似乎进步很慢,总是犯着同样的错误,一刻都闲不住,话多,招惹别人,而且没轻没重,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家长也整天提心吊胆。或者作业不盯着就不做,别的同学在学校就把作业做完了,他总是要带回家里,总是拖到不能再拖了才开始写,整天不知道在想什么,学过的东西老记不住,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也许他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家长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您可能为他的将来暗自担心,可是他好像一点都不着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它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在我国,每50个学龄儿童中就有2-3个ADHD儿童。ADHD的主要症状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ADHD是一种自控能力的发育障碍,它由三个根本问题组成:维持注意困难、行为冲动、以及过度活动。过度活动:手脚动作多,或常常在座位上扭动,在教室或其它需要呆在座位上的情况下离开座位,在不恰当的场合跑来跑去或爬上爬下,摸这摸那,难以安静的玩或从事休闲活动,说话过多,常常忙忙碌碌,像有马达驱动一样。维持注意困难:听讲和做作业都不能专心,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跟他说话总是记不住,不知在想什么,整天迷迷糊糊,总是不愿做作业,拖到不能再拖才开始,做到很晚,经常做不完,特别粗心,经常丢三落四,没有监督就不能做作业,需要反复指导,一项活动还没完成又转向另一项。”行为冲动:在课堂上常常不举手就发言,甚至在问题还没说完答案已冲口而出,结果常常说错,没有耐心,想要的东西就立刻要得到,很难等待,经常打断或插入别人的活动,在社会交往、学校或工作场所中带来麻烦。ADHD与正常活泼儿童的区别正常儿童也可能表现活泼好动,但好动多表现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课后游戏、户外活动等,在需要安静或有纪律约束的场合多能保持不动,在学习、伙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现良好。而ADHD儿童比一般活泼儿童表现要严重,他们注意保持的时间过短、活动水平太高、冲动控制能力太差,在教室、操场、家庭多个场合表现得与年龄不相称。他们难以完成作业,与伙伴相处不好,由于没有家长监督就不能遵守指令完成任务,常常导致家庭冲突。这些问题损害了孩子的适应能力,即使年龄增长也很难完全恢复,因此不能被视为正常。如果您的孩子是这样,不重视这些问题,或者容忍孩子慢慢成熟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和社会健康造成危害。ADHD引发的相关问题学习问题:注意不集中会影响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随着学年的推进许多ADHD儿童“触礁”,他们每周都在落后,而且越落越远,直到差距太大再也赶不上了。注意不集中常常在儿童三年级时引起重视,并到医院求治。因为三年级是ADHD儿童最常“触礁”的时候,普遍认为三年级的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越来越多的任务,因此他们的作业量有所增加。也有很多孩子在小学毕业升中学以后来求治,因为这时候课程量和授课教师都增加了,很多在小学时还能跟上的ADHD儿童上中学后完全不适应了。对抗和品行问题:多动冲动症状可能导致ADHD儿童常常破坏学校纪律、家规或人际交往的规则,比仅有注意不集中的儿童更容易惹麻烦,他们中间明显有更多的人合并对抗和品行问题。包括拒绝服从或主动违抗大人的要求、易激怒、发脾气、怀恨或报复、敌对、不满,甚至偷窃、逃学、离家出走、说谎、放火、虐待动物、欺负别人等攻击、破坏行为。情感不稳:约20%的ADHD儿童可能出现严重激烈的情感发作,冲动不顾后果,爆发身体或语言的攻击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ADHD是怎么产生的ADHD的病因至今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现有的研究表明多动症是一种遗传病,并且是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还受到多种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多动症,不是儿童道德品质的问题,也不是单纯教养不良所致。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展以来,很多医学科学家都提出对未来医疗的设想,其中之一就是破译基因密码,根据基因图谱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对多动症的遗传学研究已经发现了许多与多动症发病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脑内重要的化学物质,正是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使得大脑“司令部”的功能降低,对行为的管理能力下降,出现多动、注意不集中的症状。孩子长大就会好转吗如果不经治疗,学龄期多动症儿童70%症状将持续到青春期。尽管大多数孩子的多动水平会降低,但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和家长老师对抗、违纪、攻击、逃学或被停课,约有35%的人开始酗酒,甚至吸毒。30%的多动症儿童症状将一直延续到成年。他们常有不良的工作记录和低靡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上显得力不从心,无法独立工作,不能守时并按时完成任务,不能持续、高效地工作,无法与同事友好相处。因此他们频繁更换工作,其社会经济地位常常低于其他人,出现反社会行为、药物成瘾、违法犯罪的危险性也是一般人的5-10倍。可见,多动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远远超出了疾病本身。 ADHD为什么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外的专家指南均将药物治疗作为ADHD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对大多数ADHD患儿来讲,单纯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效果不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直接针对病因,使脑内重要化学物质恢复正常水平,直接控制疾病症状。大多数ADHD患儿服药后多动减轻,注意时间延长,能够专心听课,主动做作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出错率降低,孩子感到“能管住自己了”,记忆力等学习能力提高,自尊心提高,不跟同学打闹了,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也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因此药物治疗是ADHD的主要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辅以心理行为干预。治疗ADHD的药物有哪些目前用于治疗ADHD的药物有两类:中枢兴奋剂和非中枢兴奋剂。中枢兴奋剂:有哌甲酯及其控释剂(专注达TM)。其中哌甲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一天需要服药2-3次;专注达TM是哌甲酯的控释剂型,其独特的控释胶囊使得药物在体内以特定的速率逐渐释放,每天只需早晨服药一次,即能全天控制多动、注意不集中症状。非中枢兴奋剂:常用的有托莫西汀(择思达)、可乐定、部分抗抑郁药。择思达是近年用于治疗ADHD的新的备选药物,一日一次的服药方法与专注达TM同样方便。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它能有效缓解ADHD症状,与哌甲酯疗效相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可乐定改善多动、冲动症状的效果好,对抽动有效,特别适合伴抽动、违抗、品行障碍、攻击行为、睡眠障碍的患者。哌甲酯疗效不佳者也可选用可乐定。左洛复等抗抑郁药目前是治疗ADHD的二线药物,主要用于改善患儿的抑郁或者焦虑情绪。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服药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药物的副作用,特别是刚开始服药时,但是大多数是轻微的,并且很快会消失。即使副作用较重无法忍受,停药后很快药物也会从体内完全清除,大部分不适也会消失。食欲下降:主要出现在早上或中午,多数儿童在傍晚食欲恢复。每天应给服药的孩子提供丰富足量的食物,特别是在食欲好时(如晚餐)补充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可用一些增进食欲的酶类或中药制剂。和早餐一起服用或饭后服药可以减轻食欲下降的副作用,但疗效也可能稍有下降。心率和血压增加:在服药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率和血压可能会有轻度增加,然而这些改变是轻微的,对大多数孩子不会造成任何危险。然而,如果您的孩子已患有高血压,或有高血压的家族史,您应该告诉医生,以便在调整药物剂量时适当监测。失眠:有些儿童服药后晚上入睡时间比平常晚,特别是服药时间晚或下午服药的孩子。如果出现严重的入睡困难,应告诉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合用一些改善睡眠的药物。神经性抽动:如不自主的眨眼、皱眉、耸鼻子等,或短促的出声。多出现在以前曾有抽动或有抽动家族史的患儿服用哌甲酯制剂时。通常择思达没有诱发或加重抽动的副作用。困倦:服用择思达的患者在刚开始服药或增加剂量时可能会感觉困倦,通常1-2周会自然减轻。多动的孩子为什么还需要兴奋性药物治疗孩子虽然表现多动,但其原因是大脑某些区域的化学物质减少、“司令部”的兴奋性降低、管理控制功能下降所致,包括对运动、注意、逻辑推理、完成计划等行为的控制力降低,导致这些方面的表现异常。服用兴奋性药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脑“司令部”的兴奋性,保证“司令部”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减少多动、集中注意的目的。服用兴奋性药物会不会成瘾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哌甲酯的医疗性使用会产生依赖。相反,多项研究报告,使用中枢兴奋药治疗的青少年ADHD患者发生其它物质成瘾的危险明显低于不治疗者。服药期间家长的责任1.监督孩子服药,加强药物保管,不要让孩子自己取用,以免发生意外。2. 观察孩子的变化注意力:做作业是否专心,抗干扰情况,主动性,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时间,正确率;是否注意听别人讲话,生活的秩序性,物品的保管与携带活动量:小动作、大动作、精力、语量、语调反应性:有无抢话、插话、突然的行为,耐心其它:心情、伙伴关系、亲子关系副反应:饮食、睡眠、不自主动作、其它不适3. 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醒、协助老师完成问卷评估4. 向医生描述孩子的变化,帮助医生准确地调整药物剂量
最近在学习,分享一些上海陈珏老师总结的家庭知识。家庭中父母的五大忌讳1、家庭中避免边界(界限)融合或僵化,尤其在亲子之间,当然也包括夫妻之间。例:一个17岁的患有焦虑症的男孩儿,还跟妈妈睡在一张床上,这种界限也是一种融合的界限。例:一个18岁的厌食症的女儿,她有便秘的问题,每天早上,是她的父亲帮她开塞露,可她已经是18岁的女孩了;这个父亲和女儿的界限是没有的,融合的。2、家庭中忌讳回避冲突,尤其是夫妻之间的冲突。两人关系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两个人的关系会在亲密和疏远之间不断的波动,当两个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感受到强烈的焦虑或者痛苦情绪的时候,他们就会寻求第三个人。这就是三角化。这个三角化对家庭会有什么影响呢?三角化一定会有着它的弊端。比如说,当这个孩子被三角化了之后,这个孩子就成为了一个病人,其实他可能是家庭的牺牲品,或者说替罪羊。孩子成为了这个家庭当中所关注的有问题的人、夫妻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的时候,虽然夫妻之间的冲突冻结了,但是那个冲突其实没有真正的得到解决。反而会掩盖那个冲突,冲突还在,这也是三角化的弊端。当然,它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家庭可能暂时稳定住了。3、父母和孩子沟通时要避免“双重束缚”现象。什么是双重束缚呢?双重束缚指一个人同时在交流的不同层面,向另一个人发出互相抵触的信息,而让对方必须作出反应,而无论他如何反应,都将受到拒绝或否认。研究当中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他们常常向病人提出两种相反的约束,使病人无所适从,产生心理矛盾,最后出现精神分裂。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他的妈妈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他,孩子见到妈妈非常高兴,就张开双臂迎接他的母亲。母亲看到儿子以后,“他说你有多大?”这句话就像一盆冷水泼在孩子的心理,所以孩子就两手下垂,脑袋耷拉下来,一句话都不说,接下来,妈妈想要跟孩子交流聊天,但是这个孩子一句话都不说,耷拉着头,这个时候妈妈又说:“你看你看,你就是这么内向,所以你才会生病。”这个孩子本来是情绪稳定的精神分裂病人。可当妈妈走后当晚他的精神分裂症状又复发了。想想看,我们作为父母,对待孩子是否有此现象?4、家庭的发展过程中要忌讳规则僵化。家庭应该具有弹性,在发展过程中、或遇到家庭重大事件调整规则,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各种内外变化。举个例子,当孩子逐渐长大,成为青少年的时候,我们就说,这是青少年家庭当中,那青少年家庭他的任务他就跟这个孩子小的时候,孩子长大过程当中家庭的任务就不一样,青少家庭当中,他需要增进家庭边界灵活性来接纳这个孩子的独立,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祖父母是身体出现了衰落,所以这个家庭当中就必须要做出一些调整,比如说调整亲子关系,以允许青少年进入或者离开这里,在家庭调整里面也包括了这个爸爸妈妈,他们需要重新聚焦在中年夫妻,以及他们事业、这些话题上,因为原来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父母要更多的精力扑在照顾孩子身上,可是,现在孩子长大,他需要重新调整,把精力放到自己工作当中,家庭调整的第三个方面,也必须开始要转向照顾年老一代,如果家庭当中,当孩子父母没有进行相应的规则调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孩子怕是会严重叛逆。临床中,有太多的孩子问题背后就有家庭存在这个问题。5、家庭当中代际派遣需要去忌讳一些情况。什么叫代际派遣?他主要指的是家庭当中,父母容易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没有满足的愿望、需要交给孩子,这就是“代际派遣论”。那么这个当中,父母就是那个派遣者,孩子常常被派遣者。例:一个遭受过文革的爸爸,他其实原来成绩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没能上大学是她一生的遗憾。后来他一直感到自己不得志,所以他就有了孩子之后他就虔心的要培养儿子,希望他长大能够上名牌大学,所以从小孩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都希望孩子能够抓紧时间,催促孩子动作要快起来,节约时间用来看书,写字,可是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孩子他小的时候没有问题,到了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却动作越来越慢,发展的连穿吃饭、穿衣这些行为都会慢,当然慢是有原因的他的了强迫症,所以是强迫症让他这些动作会越来越慢,爸爸的着急就变成了孩子强迫性迟缓。为孩子学习焦虑万分的家长们,是否从这里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呢?本文系刘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广泛发育障碍是一组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精神障碍,由于起病年龄早,症状奇特,预后较差,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多领域的研究工作。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到青春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行为问题。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处于此时期的青少年,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孩子之间有了极大的差别,生殖系统发育骤然加快,生殖器官形态变化,功能发育和第二性征发育快速,女孩月经来潮,乳房发育增大,个别女孩出现泌乳,男孩出现遗精,长胡须,喉结变大,声音发生改变,身体内激素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正常儿童在青春期已开始在学校接受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并了解自己身体发育的情况,了解了生殖系统的功能,知道自己的生殖部位。在人际关系方面,能与亲密人及父母交谈有关性知识,询问性问题,为自己的性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懂得过早性行为的后果,能控制自己的性行为,知道回避他人,并能了解有关计划生育的知识。 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由于他们大多数人存在着人际交往及社会沟通技能的异常,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障碍,兴趣及活动内容的狭窄,局限,刻板,重复,大部分孩子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一部分孩子还同时伴有癫痫发作。他们成长到青春期时,难以用语言表达他们的身体变化及心理变化,也不能有效的控制性冲动及调节自己的情绪,往往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暴躁,发大脾气,有些孩子出现冲动,攻击及自伤自残行为。所有应引起孩子家长及有关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要防患于未然,要有积极的思想准备和必备完善的应急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 一、广泛发育障碍儿童青春期的常见情绪行为问题 1.焦虑情绪 表现为胆小、紧张、忧虑,由于他们的言语表达困难,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只能靠家人去观察猜测他们异常表现的原因,如对周围人际事情过分敏感一旦环境改变很难适应,无安全感。好猜疑,做事犹豫不决,纠缠家里人,不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怕黑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坐立不安,有的孩子拒绝上学,不能提及学校的事,如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即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吵闹不止,或伴有强迫动作,如反复关门,开门,表现得非常警觉,反复上卫生间小便,实际又没有,发脾气哭闹等等。有些孩子表现躯体不适:心跳呼吸加快,疲倦,四肢发凉,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食欲明显减退,个别伴有呕吐,腹泻,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易惊醒,多恶梦,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被老师批评,频繁上厕所小便要很长时间,有的上学就尿裤子或出现肚子痛,胃部不适,出现胃十二指肠反流,实际上市回避上学的表现。 2.抑郁情绪 表现情绪不稳定,外界环境的稍稍改变,易引起情绪变化无常,低落,回避,退缩,怕困难,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差,兴趣范围减少,活动明显减少,整天闷闷不乐或不高兴,反应迟钝,与人接触更为减少,接触被动,不愿出门,问话回答极为简单,有的孩子多卧床,生活懒散,洗漱,进食均表现被动或出现无缘无故的哭泣,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等等。 3.冲动伴攻击性及破坏 由于他们在青春期的人格上网发育成熟,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加上与人沟通及交往有一定障碍,言语表达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对家人或邻居的影响。生活中的一点点要求不满足”即发大脾气,摔东西,毁坏物晶,如把东西从窗户扔到楼下,根本不考虑会砸伤别人。有时伴有突如其来的冲动,打人、踢人、对亲近他的家人态度凶狠。有时竭尽残暴,把家里养的小动物从楼上扔到楼下,个别孩子故意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或抹在墙上,看见玻璃制品就摔,好像是为了听响。有个十二岁的孩子曾多次把父母的手机从楼上扔到楼下,原因是母亲生了弟弟对他的照顾有所减少,使他失去了安全感,他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采取了不当的方式。有的孩子暴饮暴食,专门欺负对他溺爱迁就的人,楸头发,抓人,掐入,咬人,残杀虐待小动物等等。 4.自伤、自残 大多数孩子言语表达困难,他们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加上周围环境有时不能宽容,或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引起孩子的暴躁情绪,从而出现过激行为,如用头撞墙,自己用手 自己耳光及太阳穴部位。个别孩子去抠自己眼晴、挖鼻子,用手去磕下巴,二侧颞叶部位已秃秃的不长头发,反复的咬手,将手背或手指咬成很厚的茧子或咬出血,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如门诊碰到一个14男岁孩,因2-3不年也门,在家不高兴即自己反复咬手,把手咬得反复化脓感染,鲜血淋漓。父亲和叔叔强行带到医院治疗,因治疗等候时间过长,表现的不耐烦,手拿一大瓶可乐不停地使劲打头,他对疼痛麻木不敏感,手上化脓也不让包扎,照样咬,流着血,露出嫩肉,没办法,家里人只好强行捆绑。有的孩子因自伤严重,家人照顾实在困难,只好采取束缚捆绑,限制活动自由的方法。有个孩子因为闹的太凶,家人实在没办法,父母要工作,爷爷奶奶年龄大身体不好叉无力照顾,只好用铁链捆绑。 5.自慰行为 大多数孩子到青春期由于身体内分泌变化,他们往往不会表达躯体变化的不适,加上心理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行为举止表现幼稚,容易冲动,感情脆弱,缺乏高级意志,自控能力差,往往采取一些不切实际的表现,如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面前或躺在床上反复摩擦生殖器,出现夹腿,满头大汗,面部潮红,两眼圆睁,生殖器勃起,达到性快感。在异性面前不会掩饰自己,无羞耻感,当众脱裤子大小便或裸体,引起别人的注意。女孩子来月经也不会回避父亲,洗澡后在客厅走来走去,有的男孩见到年轻漂亮的女童装,想去与人接触,但方式不对,去摸人家丝袜,头发,或莫名其妙关注人家是否系皮带等等。经常在公共场所被别人误认为是“耍流氓”受到别人的唾斥,但他们丝毫也不会表示歉意。有些家长为防止孩子惹事,反把他们锁在家中,不让他们出门,这样更加重了他们的孤僻性格,使他们远离社会,远离人群,社会功能逐渐出现退缩。 二 、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青春期情绪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年龄较大的孤独症孩子的家长,经受了十几年养育残疾孩子这一巨大的压力,有些家长长期遭受挫折。看到孩子日渐长大却进步无几,他们常常会感觉身心疲惫,和强烈的无助感,绝望感和愤怒感。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2.有些程度较重的孩子,终生可能都没有机会进入学校,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在年龄小的时候还能在父母及家人的陪伴下外出活动。但长大后,身体长高了,力气也大了,家人往往不敢单独带其外出,害怕一旦发脾气,无法控制他们的问题行为,尤其在公共场所,家长会很没面子,所以带他们外出机会明显减少,以至于有些孩子后来拒绝出门。 3.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有的父母离异,或又生了弟弟,妹妹,把患儿安置给祖父母或家中亲戚带,使孩子突然失去了家庭温暖,没有了安全感,食不宁,寝不安,于是出现了强烈的情绪行为问题。 4.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多数已从正常学校及特教学校毕业。目前社区还没有安置他们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长期呆在家中,很少外出活动。能吃能喝,生活变得越来越懒散,体重不断增加,家中无^、敢惹,他们的要求都一定尽力满足,否则闹的家长毫无办法。 三、 处理对策 1.父母要采取积极态度给孩子营造宽松环境。家长要敢于面对现实,不要采取回避态度,怕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外出招惹是非,将孩子反锁在家中狭小空间;要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尽量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环境,到公共场所,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如与家人聚餐、聚会、野外郊游、旅游、外出购物、散步、坐公共汽车、地铁、飞机、轮船等等。增添孩子的生活情趣,逐渐使他们懂得遵守社会行为道德规范,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积极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生滔自理能力,养成爱干净讲卫生的习惯。如女孩子来月经,要教给她们如何使用卫生巾,如何自己清洗会阴部位,要学会避开父亲及男同志,谨防上当受骗,等等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男孩子的手淫习惯及夹腿磨擦生殖器,白天不要让其随便卧床,晚上也不要提前上床以避免其手淫,早上醒后马上起床。另外发现孩子摩擦生殖器或手淫,不要大声叫喊,斥责,甚至打骂,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 4.根据孩子的能力,对于功能较差,程度较重的孩子,要以培养他们生活自理为目标,教会他们独立穿衣、洗漱、进食、控制大小便及便后的料理。对功能好些,程度相对较轻的孩子,培养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如教会他们做简单的家务,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洗莱、洗碗等。对动手能力强的,还可以让他们模仿做简单饭莱,教会他们使用家用电器,如煤气、微波炉、电饭锅、洗衣机,教他们学会打电话寻求帮助等。对于功能较高,程度较轻,有一些特殊能力(画画,音乐)的孩子,可挖掘他们的潜力,如教会他们用电脑打字,画画,临摹,学习一种乐器的演奏,培养他们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场所。要让周围有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弱势无辜的孩子,使他们得到社会上跟多好心人的关爱和帮助。 5.积极正确引导,根据孩子语言能力及理解力的水平,对于功能较好的孩子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兴趣,让他们参加社区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他们从事简单的社会劳动技能创造条件。 6.药物治疗,常用药物的选择 针对孩子出现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要学会注意观察分析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由有经验的医生经过临床观察,或提前电话咨询专业医生,诊断选择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意见,有病乱投医,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四、 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 搞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孤独症人士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减轻他们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不但使广泛发育障碍的儿童的青春期情绪行为问题的解决有了保障,也解决了他们的托养和安置问题。 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种精神残疾,严重困扰着患儿及他们的家庭,明显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质量及社会适应能力。他们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形式和程度的改变,但是核心的社交,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仍将持续存在。他们成年后大多数孩子无法正常进入社会,不能自食其力,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孩子的问题,对于一个幸福的家庭式认识的一道难关,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结构,其稳定与和谐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孤独症的家长绝大多数都经历痛苦迷茫,指责埋怨的心理路程,倍感艰辛,他们渴望社会的理解,同情,接纳和支援。 目前国内可以接纳和安置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机构寥寥无几,从事专业的养护及就业系统几乎是空白。现有从业人员背景不同,层次不一,提供的服务水平机构也参差不齐,因此为了使精神残疾人士得到更好的医疗、教育、康复服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教育、康复工作者从业资格的认证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我们应呼吁全社会关心爱护和帮助这些弱势群体,大力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做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快乐幸福。
抽动症孩子的综合治疗中,少不了饮食调整。 食品添加剂可促使抽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包括活动过度和学习困难,含咖啡因的饮料可加重抽动症状,因此,应避免应用食物添加剂、色素、咖啡因和水杨酸等的食物,如西式快餐、烧烤食品、奶油食品、冷性食品、辛辣食品等,另外,膨化食品是儿童最喜欢吃的零食,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膨化食品会加重抽动症状,但却显示它是抽动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反季节食品值得注意,可能是市场上大棚反季节蔬菜水果受农药、激素的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的缘故,有研究显示它也是抽动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对于膨化食品和反季节食品,还是尽量少吃为好。 当然,我们在为孩子做饮食调整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不断培养孩子正确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想想如果突然一下子剥夺孩子这么多平时他爱吃的食物,他甚至会选择宁愿有抽动症状,也不愿意放弃这么多好吃的,而且他的沮丧反而容易加重抽动症状。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在2014年1月3日央视三台备受瞩目的第一季《中国好歌曲》栏目中,当原创歌手王矜霖唱完“她妈妈不喜欢我”纷纷得到导师们的认可后,他奇特的发音造就了他独一无二的唱法,导师们也都对此惊叹不已,一般人可能不怎么了解抽动症,但是我却看到过太多因患抽动症而遭受着长期的痛苦,曾看到有心理专家说,遭受抽动障碍苦难的人有两个发展道路,一是有良好心态与疾病协调,利用自身优势创造生命的辉煌,二是胆怯自卑被疾病掌控最终自暴自弃。有抽动障碍的儿童是一个不普通的儿童,这就是他的命运,他注定不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孩子,要么优秀,要么沦落。对人类的行为模式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固化的观念,认为普通是正常的,特别就是病态。 而在这位歌手身上,我对他充满着深深的敬意。 抽动一词,原意为扁虱,形容抽动的症状类似牛马被虱子叮咬时出现的不自主的、无目的的、重复的和快速的肌肉收缩动作,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成年人会出现不自主的眨眼、挤眉和清嗓子,即使他们的眼睛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并未处在感冒或咽炎期,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这些动作会不时的出现,而他们自己似乎控制不住,或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自主的眨眼、挤眉就属于运动性抽动,不自主的毫无缘由的清嗓子,就属于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的症状表现常见的还有吸鼻子、张口、伸脖子、摇头、耸肩、做鬼脸、眼球转动、拍手、跺脚,甚至模仿行为、猥亵行为等,而发声性抽动的症状表现常见的有“嗯”“啊”等单调的发声,或者类似动物的叫声,甚至会有模仿性言语、重复性言语和秽语,如果在抽动的同时伴有发音肌群的抽动,发出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声音或骂人的话,且常伴有一些行为障碍如模仿动作、模仿言语、强迫、攻击、情绪障碍、注意缺陷或猥亵行为,那么我们称之为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也就是中国好歌曲的王矜霖所患的抽动秽语综合征,也经常称之为Tourette综合征。 这种疾病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病程不一,可呈短暂的或慢性的,甚至为持续终身。按照临床症状和病程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治疗方面,如果只是局限的、简单的运动性抽动,如眨眼、挤眉、皱额、咬唇、耸肩等,或者简单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吸鼻声等,那么大多数可自行好转,无需特殊治疗;如果前述表现持续一年以上,那么需要考虑属于慢性的了,这种情况容易形成习惯,如果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明显影响的话,也无需特殊治疗。当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的症状多种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1年以上,在同一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症状能受意志克服数分钟至数小时,同时经过神经内科看过后,能够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那么就需要考虑抽动秽语综合征了,这时就需要特别的治疗了。 主要包括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抽动症状本身并不给当事人带来痛苦,但在普通化规则的社会里却有诸多的不便和不利。当这些行为被标定为病态并受到社会的排斥时,严重的心理痛苦和行为困扰由此产生。未曾意识到的问题,不会产生心理对抗,没有痛苦情绪的投入,内心会感觉自己是自由的。意识到抽动是个问题,产生强烈的心理对抗却又无能为力,内心感觉是不自由的,不快乐的,所以抽动的孩子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抑郁和自伤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同时,抽动障碍是对人类行为和秩序的一种挑战,人类的行为模式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固定下来,它有一个倾向就是越来越偏离人的本能而追求理想化与道德化。抽动行为显然是不理想的也不合道德,所以抽动的孩子伴发强迫的比率很高。因此,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学校教育等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药物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药物,所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控制症状、以及缓解由症状带来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常见的药物包括可乐定、胍法辛、氟哌啶醇、利培酮、肌酐等,然后结合患者伴发的症状,再联合相关药物一起治疗。如伴有严重的多动症,可以合并使用中枢兴奋剂,伴有强迫症的,可以合并使用抗强迫药,如SSRI类的。 人们常说,天才与疯子只是一墙而隔,而王矜霖,则通过唱作歌曲,巧妙的利用自身的缺陷,加上坚持和努力,在中国好歌曲舞台上创造了非凡的成绩。抽动症的患儿,大多智力正常,且一般自知有病并能积极求治,希望抽动症的患者都能够以其为榜样,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抽动症孩子的心理冲突大多来源于其本人与社会主流文化、生活或生存方式的冲突,希望整个社会能够增加对精神疾病的人性化与宽容度,提高大众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积极的为包括抽动症这样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尽可能多康复的条件和氛围,让世界出现更多的"中国好歌曲歌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两句话不仅仅适合于正常儿童,同时也适合于我们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对有发育障碍的儿童,健康教育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相关的医疗机构,教育训练机构及家庭的有机相结合模式,也就是父母要在专业机构人员的指导下实实在在的学习训练方法,技巧,并且将所学的培训理论及实践落实应用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可以为家庭节约劳动力和经费支出。 孩子是家长的未来和希望。在得知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时,家长们在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面对一个精神和智力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孩子,绝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是震惊、迷茫、恐惧和忧虑。还有的家长产生了内疚或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责备,认为自己或他人对孩子的病症负有责任。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应该说,后来的家庭是幸运的,因为在你们的前面已经走过了一大批的家长,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了一些康复的办法,并且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就是说,前面的家长为后来的家长铺垫出了一条康复的道路,他们为孩子的康复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他们现在仍然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孤独症儿童终生良性发展的第一保证环节就是家长能够随时有效地矫正他们的行为偏差,给予适当刺激和有效的交往机会,也包括向他所生活居住地区解释他的一切,争取社会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帮助,宽容和接纳。 家庭康复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康复效果,把康复的知识技巧教给家长,强化家庭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孩子的康复率及生活质量,也是我们举办家长培训的主要目的。一个孩子能否得到康复,不仅关系到他本人以后能否减轻社会负担,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都很幸运,最起码有我们这样一群医生、老师和康复机构在为家长和孩子服务,培训家长是为了让家长更加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家长学到系统的训练技能、技巧。孩子康复的路走起来那么艰难,许多家长都会觉得难,但是孩子是我们的,是社会的,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进行康复再难也要去做。那毕竟是一个生命的康复,关系到家庭、社会。事实上,家长只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四心”,孩子的康复就有希望。孩子的康复不单是脑康复,语言康复,我们的宗旨是全方位即德智体全面康复。即便我们康复训练的最终效果各不相同,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家长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康复的效果。孩子的不断康复的同时,我们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净化,不断得到充实。当你看到自己的小孩不断康复,是因为家长的介入和努力得到的,那种快乐和满足的感觉便会在你的心底油然而生,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康复培训中对家长的要求:一、接受事实,勇于面对 当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后,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震惊、恐惧、忧虑,甚至是无奈、无助、痛苦绝望。面对一个精神问题和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的家庭,我们的家长有不同的态度。归结为几种: 第一种是,孩子的母亲、家中的老人整天以泪洗面,不敢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告诉家中的亲戚及朋友、同事,有的家长甚至产生悲观厌世,诅咒命运的不公。 第二种是,家长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残疾,根本没有办法治愈,干脆采取放弃再生一个,或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中,几个月不见孩子一面,不闻不问,任其随意发展。 第三种是,父母相互埋怨,责怪,认为全是对方的责任,最后导致家庭的破裂,夫妻离异,双方谁也不管孩子,把孩子扔给年迈的双亲,父母又重新组成家庭,使孩子变得更加孤独,可怜。 第四种家庭是,认为孩子太可怜,太不幸了,父母及全家倾其所有来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管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把孩子供养起来,百般呵护照顾,只要孩子快乐,高兴。 第五种家庭是,父母认为既然是一种疾病,就有办法来医治,父母不惜花钱、花时间,带着孩子走上了漫长的求医问药之路。跑遍了国内的多家医院,甚至是走进深山老林,寻找偏方、草药、针灸、按摩、气功等等,期待着一种奇迹的发生。经过初期的打击之后,家长慢慢认识到孩子要靠自己艰苦努力来养育,家庭式靠自己的信心和努力来维持。作为家长要勇敢的接受事实,全面接纳孩子,不断了解孩子发育落后的有关知识,了解的知识越多就会越有办法,就会更有信心。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会有助于情绪的调整,增加信心。客观全面的观察分析,欣赏孩子的每一点,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二、正确认识孩子的发展,树立信心,坚持长期抗战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任何心理测量工具,任何评估手段和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家长绝不能把帮助孩子的责任推给某一个机构或某一位老师,甚至是保姆、长辈,任何人的感情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感情。孤独症孩子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语言发育迟缓和奇特的行为,严重影响其生活技能。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甚至在某一段时间,某些方面可能会出现停滞或倒退现象。因此,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孩子的教育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应该做好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积极与医生、老师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治疗和教育训练,以促进孩子的康复。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做好照管,教育,训练和药物治疗的前提。信心来自对于孤独症的认识、了解的越全面、深刻,使孩子的行为轨迹向着社会化行为轨迹靠拢的可能性越大,信心也就由此增强。 我们不但要逐步认识和了解这种疾病,还要逐步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和技能。要不断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去解决孩子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些情绪行为的问题,只有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训练的水平,才能不断建立信心。我们要在训练中学会赏识我们的孩子,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进步。有时孩子会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说出你想不到的话,这时你就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就会感到心血没有白付出。相反,在你的不断努力中,孩子的进步不大或还有退步的时候,也是父母最容易失望,烦躁的时候,切记要让自己放松,调整心态,找到问题,坚持训练。天道酬勤,许多家长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千万不要放弃。要相信医学的发展,总有一天孤独症像研究肿瘤,艾滋病一样,能得到更大的突破。三、家长式重要的教育者 对所有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全方位的老师。因为家长长期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最了解孩子,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最大,对发育障碍的孩子来说,家长的作用就更为重要。孩子在教育训练中,要靠家长的配合来保持和巩固。1. 组织安排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心智障碍的儿童大多有一种偏爱固定不变的生活方式的特点。环境和常规的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极大的烦躁和不安,这种刻板和缺乏灵活性,常常是家长非常为难。但是。这也说明孩子对生活规律有高度的渴望和需要。作为父母应该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被这种特殊所垄断,而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例如:对有些过分偏爱的某种物品,整天拿在手中不能放下。我们常见来就诊的孩子手里拿着一块香皂、一支牙膏或一个化妆品盒子等等。父母会说,睡觉、吃饭或外出均不离手。我们要耐心去想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坚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如有的非常刻板的孩子只吃一种食物,只固定去家里的马桶,最后终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使孩子克服了这种刻板的行为。2.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孤独症孩子对环境很难适应,他们都无法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发挥同样的技能。比如,孩子在学校吃饭情绪较稳定,可是回到家就乱套了。再如,孩子的和母亲(父亲)单独在一起是从不发脾气,可是和父亲(母亲)在一起时总是发脾气。所以父母要尽最大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尽可能一致的生活环境和统一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必须与老师保持高度的一致。和睦欢乐的家庭才是共同克服困难的无尽动力,才是孩子未来的希望和有力的保证。3. 切实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为孩子的特殊疾病,家长可能会时时想到孩子非常脆弱,非常可怜,需要保护。对于家长来说,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很自然的,但是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和疼爱,过分的保护会适得其反。作为父母应该在家里营造一种气氛,使全家都帮助鼓励孩子,学会独立穿衣、吃饭、洗漱、上厕所,或者洗澡,洗简单衣服、收拾屋子的基本生活本领,千万不要急着去代劳。孩子有可能独立去做的事,就要鼓励他去做,并给以实实在在的鼓励,逐步发展其独立性。父母给孩子留下一座金山,攒下万贯家产,但你没教给他如何花钱,如何消费。等你百年之后,孩子还是无法生存。倒不如在你健在的时候,教会他基本的生存技能。 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标准和内容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不能所有的孩子用同一方法来训练,这样会耽误孩子的最佳康复期。如果不能确定如何训练,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不少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什么时候会讲话,认为只要会讲话,就一切正常了。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认知学习,像填鸭式地教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等等,认为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上学。殊不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正像有些正常孩子,智力发育正常,也很聪明,但行为习惯却很糟糕,一旦进入集体环境,就明显的表现与众不同,由于不能遵守规章制度,被退园、退学。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建立,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则需要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旦孩子长大,父母也老了,当你认识到需要约束,改正不良行为、不端习惯时,可能就为时已晚。五、抓紧训练,充分利用家庭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孩子跟随父母在家生活的时间最多,父母比其他人对孩子更为了解。我们希望父母把孩子在家的有限时间合理安排和利用,要用较多的时间投入到训练上,孩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有效年龄的训练时间,在孩子的一生中是短暂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在目前社会所能提供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多看、多写、多听、多做,把训练孩子当做自己终身的职业,以孩子的进步作为自己的成就,坚持不懈的努力,奇迹总会在你的面前出现。 家庭训练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听指令,先不要期望孩子有语言,先能听懂,理解简单的指令,而且要在生活中训练。指令一定要单一,明确,不要拐弯。在训练中建议家长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具体表现以及重大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不断总结,使孩子不断进步。 对孤独症孩子的父母而言,首先要把孩子当做普通的孩子,其次才能把他当做发育障碍的孩子来对待。明确的目标期望和正确有效的方法才能帮助孩子,充分发展他的能力,是他们成为你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家庭的中心。 作为父母,不要过分劳累和紧张,如果你们能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注意到由于你的努力,孩子才有了进步,你就会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只要用你的热情和爱心点点滴滴地去浇灌,你的孩子将会走得更稳健、更踏实,活得更丰盈,更美好。作为一个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归纳如下: 1.尽快接受孩子,不要老停留在“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孩子?”而是要问自己现在会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训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夫妻上方不要相互责怪,需共同努力。 3.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4.生活自理的训练时立足社会的第一步。 5.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要从小做起。 6.从小规范孩子的行为,培养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虚心向医生、老师请教,与家长进行交流、总结经验。 8.以孩子的点滴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鼓舞和快乐。 9.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 10.要有爱心,耐心,恒心,责任心,才能是孩子康复的更快。 家长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携手共进,如果您在康复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跟专业医生或康复师联系,为了孩子的未来,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而共同努力。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叛逆期”的青少年在孩子升入初中后,部分青少年中常出现不听家长话的现象,许多家长明显感觉到孩子没有以前那么好交流和管教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这些家长所遇到的是我们常说的“叛逆期”现象。叛逆指的是对旧的规矩、事物、观点不满,认为其不再适用于现在。虽然认识到新的事物有其不完善之处、并且不易验证其相对于旧事物的具体优越性,但在不满老事物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尝试新事物。对老事物的否定带有较大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默认老事物等同于无用、过时、腐朽等。青少年介于孩童与成人阶段的青少年期,在儿童走向成年的过渡中,由于体格的急骤生长和知识、活动领域的扩大,心理与生理上的变化很大,青少年经常会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冲突。他们因为经历单纯而容易受伤,考虑问题因疏于周密而已走极端。所谓的“叛逆期”的一般形成年龄在10 岁到16 岁之间。常见的原因有:1、青少年的神经系统逐渐成熟,思维能力加强,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认为自己可以独立,不再像以往那样依赖父母;2、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让孩子产生了性别上的明显差异,继而影响情绪特征,青少年情绪上的容易不稳定;3、父母要求过于严格或过份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出现反抗或过度需求;4、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无法适应;5、学习氛围的影响,老师家长的教育引导方法不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6、不良同伴关系的影响。“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叛逆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1、在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从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对自己生理的急剧变化不满意,从而出现症状表现;2、青少年情绪体验强烈而多变,经常失去平衡,难以自控,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甚至产生自伤的意念和行为;3、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时期,是男女两性认同其身份角色的关键时期,如处理不慎,将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问题;4、人格特征上表现为逆反、偏执、极端等特点;5、人际冲突,常处于与父母等成人的冲突之中,代沟问题明显;6.性心理问题,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的缺乏,同学们经常产生性困惑、性价值观混乱、性保健意识薄弱、性罪错、性偏差等问题。异性交往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解决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问题?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呢? 1、首先我们应充分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稳定及不稳定的时期,具有普遍性。”叛逆期”在心理状态的表现,会特别的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许多会影响情绪发展的因素,这也使得许多师长,会错认他们的行为表现属于年少叛逆的状态。了解孩子表现的潜在原因,避免指责。给予更多的关怀,减少孩子的压力与伤害的来源;2、在“叛逆期”年龄段的青少年是自我观念的成形,思想的启发阶段,最容易受影响,也最需要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支持。避免压制手段,面对青少年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为孩子的叛逆行为,就直接贴上“叛逆期”的标签。在此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千万不要用责骂的方式来处理;3、善于分析孩子的要求。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也应该慎重考虑之后,给予响应与讨论,找出充分的理由,让他明白了你的看法; 4、只要与孩子有关的决定,都必须事先询问他的意见,认真倾听并与他讨论。千万不要强迫他们接受大人的意见,也应该给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间,让他有学习、思考空间; 5、要真诚的态度对待孩子,让他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在犯了严重错误之后,应该给予改正的机会,并给予支持与肯定;做为他们的父母,必须重新调整自已的立足点, 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面对所谓的叛逆,让彼此处在一个对等的位置,相互尊重。帮助孩子安全度过“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