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血糖检查贯穿大多数糖尿病人的日常,糖尿病不能只查血糖就万事大吉了,临床上必须定期或者不定期做一些更详细的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过去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其正常的值在4%-6%之间。临床上主要用来检查近段时间以来的血糖控制情况。长期饮食规律,运动规律的患者可以每三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即可。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有多次低血糖发作时,糖化血红蛋白也有可能在正常范围,所以,当频发低血糖时,糖化血红蛋白之外,还应进一步检查。 糖化白蛋白(GA)糖化白蛋白是反应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浓度,其正常值在11%-17%之间。是临床上检验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效果时常用的辅助检查。 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是检查患者自身胰岛素功能的试验。这两个试验一般会在首诊时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2型糖尿病病人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如果控制不佳,也会再做这些试验去作为是否制定新的用药方案的参考。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以辅助诊断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病人比较容易发生肾损伤,糖尿病病人应该定期进行检测,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时,亦应随时检查,以便发现早期的肾损伤,及时干预。 酮体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产物,如果血糖严重升高时,体内的脂肪会大量分解,产生大量酮酸,导致中毒,危及生命。糖尿病人饮食控制太过,特别是摄入的淀粉类物质过少时,人体也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医生据此提醒病人改变饮食以及相应调整药物。 回到我们日常监测的血糖上来,虽然血糖的正常值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控制目标,因此,血糖的控制目标也应定期与医生沟通确定。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早已经突1亿大关,而且还有庞大的“后备军”——糖耐异常(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但小于76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小于11.1mmol/L)人群。这部分病人大部分有望通过中医,生活方式的干预使血糖恢复正常。 很多早期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糖尿病患者出现“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典型症状的患者不多,主要是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而就诊,糖尿病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是可以有一个较长的“蜜月期”的,在这个期间,患者大部分时间血糖都可以达标而无须借助降糖药。 糖尿病早期症状没有特异性,临床上发现易疲劳亦有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的常见症状。糖尿病是代谢类的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异常,而代谢对应就是中医所谓“水谷精微的运化”,是为中医脾功能的范畴。中医认为,脾居主五脏之中,旁溉四方。脾气健运,则营养充足,脏腑功能旺盛,身体强健。脾失健运,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则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消瘦、倦怠乏力以及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理表现,影响到心神则可能出现卧不安,眠不醒的现象。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为营养物质,稽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若此时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健脾助运,恢复脏腑对营养的吸收能力,血糖也就随之降低。 中医中药主要是帮助调整身体的脏腑来达到恢复正常血糖的正常值,属于人体自身的调控能力的恢复,因此可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