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大约为30~40%。更严重的是,出过血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大约有40~60%的病人会在动脉瘤出血后的一个月内再次发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后死亡率约为60~80%。所以颅内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著名喜剧演员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了人们对脑血管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我们来细细说说颅内动脉瘤,人们会以为是颅内生长的一种肿瘤,其实动脉瘤并非真正肿瘤,而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在血流不断冲击下,血管壁局部膨出。因此,颅内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用力排便、举重物、上楼、性生活等诱因的刺激下,随时因血压突然增高,引发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这些诱发因素应该避免。颅内动脉瘤的表现颅内动脉瘤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其中以40~60岁的中年人居多。一般颅内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少数因颅内动脉瘤增大、压迫到邻近神经而引起相关症状,如一侧眼睛睁不开、视物成双等。颅内动脉瘤就像一个汽球,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当承受不住时就会破裂,一旦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等,但近半数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一些警兆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性剧烈头痛。应该注意的是,颅内动脉瘤引发的头痛具有鲜明特点。通常出现突发的如劈裂样的剧烈头痛,而不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头痛。病人会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虚汗、昏迷、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动脉瘤的筛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CT、MR的广泛使用,利用无创的检查方法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瘤已经成为现实。CTA(CT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简便、易行,检查的准确率达到85%以上。在CT片上可见蛛网膜下腔、脑池或脑室内出血,并据此可进一步帮助判定动脉瘤部位。如前交通动脉瘤,鞍上池积血较多;后交通动脉瘤与大脑中动脉侧裂段动脉瘤则侧裂池积血较多,有的伴有血肿。MRA可显示出颅内动脉的影像,比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也可以被检出。但是最为准确的检查手段还是脑血管造影。为此,当无创的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或者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时应尽快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在出血后应尽早造影,以便尽早诊断、尽快治疗。较大量出血,有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半昏迷和颅内压增高表现,应待病情好转后再造影。对伴发颅内较大血肿、情况紧急者,可紧急造影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郭立岭主治医师提醒:对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最关键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其实颅内动脉瘤并不可怕,这是一种可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可怕的是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及早治疗的重要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至少有70%的动脉瘤在没有破裂以前就被人们发现并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在中国这一比例非常低,大多数地区甚至连5%都不到。迄今为止,尚无治疗脑动脉瘤的特效药物。手术治疗也就是开颅动脉瘤夹闭,是彻底治愈颅内动脉瘤的可靠手段,但开颅手术创伤较大风险较高。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所谓微创手术方法,就是人们常说的介入疗法或者血管内栓塞技术。这样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通过病例研究结果表明,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手术疗效优于传统的开颅夹闭手术,而且随着颅内支架的广泛应用,目前95%以上的动脉瘤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得到彻底治愈。
神经介入治疗是通过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利用特殊的导管到达颈部或者颅内血管,治疗颈部或者颅内血管疾病的方法。神经介入治疗不同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不开颅、损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微创外科的方法之一。神经介入治疗除了进行脑和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脑和脊髓血管病变外,主要用于以下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治疗: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将很细的微导管进入脑动脉瘤内,放置特制的很细而柔软的微弹簧圈,从动脉瘤腔内填塞,使动脉瘤的瘤体被微弹簧圈填满,达到隔断血流,减少出血机会。对于宽颈的动脉瘤,可以通过防止颅内支架或者球囊(可控制的小气球)辅助完成。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主要通过在血管畸形内,注射一种特殊的胶水,使动静脉畸形闭塞。脑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也是通过在动脉流到静脉的部位,或者在静脉的一侧,注射一种特殊的胶水,使瘘口消失。颈部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主要是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或者基底动脉狭窄等。通过特制的颈部或者颅内支架,放置于狭窄部位,使狭窄部分撑开,动脉管径变粗,达到治疗的目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球囊栓塞或者弹簧圈栓塞球囊栓塞是首选。就是用一根导管,头端安装上一个可控制的小气球,将小气球放到海绵窦内,再充气,使气球压迫住颈内动脉的瘘口。复杂的颈动脉海绵窦瘘,得用弹簧圈完全天色海绵窦,费用昂贵。烟雾病的诊断神经介入对于烟雾病主要作用是诊断。处了解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有无狭窄外,还可以了解烟雾病的血管供血情况。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过去人们称之为先天性脑动脉瘤,事实上先天性脑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动脉瘤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多为动脉硬化或创伤所致,梅毒性少见。可发生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部位,以股动脉和腘动脉为好发部位。颅内动脉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只是血管壁薄弱,鼓起了一个泡。这个泡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先天缺陷,正常人的血管壁通常是三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壁却是两层,中间的内膜弹力层是没有的;二是后天影响,如长期休息不好、疲劳、烟酒过度、受到剧烈刺激等。医学界公认的学说是大多数患者有先天缺陷,但起病一定有外在的诱因。譬如休息不好,血管壁会慢慢鼓起来,逐渐形成一个泡,如果突然哪天特别兴奋,或者发脾气,又或非常疲劳,就可能促使这个泡破裂。有数字显示:每10万人就有5-10个是颅内动脉瘤患者,而治疗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很多患者失去了抢救机会。如果不幸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家属要立刻联系就近医院抢救,并让患者平躺,不要胡乱搬动,同时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可以让患者吸氧。若能及时诊断和抢救,手术的成功率会比较高。但出血多少对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动脉瘤被治愈了,受损的神经功能也可能无法逆转。而且,患者的病理因素并未改变,一旦恢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可能旧病复发。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要预防和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瘤,应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合理,加强锻炼。该病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对高危人群还应坚持每年做脑部体检。经常性头痛的人脑血管可能不健康,建议做脑部CT检查。但要强调一点,单纯做脑部CT只能看清脑组织情况,明确血管病变应该增加CTA检查才不会漏诊。
家住辉县市,64岁的苗阿姨最近因为头痛到当地医院就诊,在经过初步检查后接诊医生按“脑梗塞”为苗阿姨进行了治疗。可在治疗后没多久苗阿姨的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较前出现了头痛加剧伴恶心等症状。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苗阿姨的头颅CT和磁共振片子四处打听。在得知一位朋友曾经也出现过苗阿姨这样的症状,在新乡市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治好了。便来到新乡二院神经外科进行咨询,接待他的郭立岭医生看过了苗阿姨的头颅CT和磁共振片子后向家属表达他的看法:考虑苗阿姨可能是“脑动脉瘤”。建议当地医院如果有条件的的话为苗阿姨做一下CTA检查或是进行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家人将郭医生的建议转述给苗阿姨的主管医生,然而当地医院技术有限无法进行CTA检查。只好为苗阿姨进行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化验结果显示本该没有血细胞成分的脑脊液中出现了血物质。这就初步证实了郭医生的判断。家人看到结果后对郭医生的治疗水平倍感信任,积极要求转诊新乡二院神经外科治疗。郭医生为避免苗阿姨转诊途中发生脑动脉破裂危及生命,便亲随急救车接诊。接诊归来后急诊为苗阿姨进行CTA检查,确诊苗阿姨为“右后交通脑动脉瘤”。苗阿姨在得知结果后怎么都不相信,自己好好的,怎么就长“肿瘤”了呢?其实,脑动脉瘤不同于人们常说的脑肿瘤,它是指脑内动脉的异常扩张。通俗地说,动脉瘤是指动脉血管壁的某一薄弱点在内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外扩张,这就类似水管在水压的冲击下某一薄弱点出现异常膨胀扩张,一旦扩张到极限,血管壁就会破裂并出血,出血量大时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是所有脑血管病当中最凶险、致死率最高的一种。因此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能爆炸的“不定时炸弹”。而苗阿姨脑袋里的那个动脉瘤已经破裂出血,情况危急。郭医生与苗阿姨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决定立即为其进行手术。听到手术,可把苗阿姨吓坏了,这莫不是要把她的脑袋切开啊?郭医生赶紧安慰她,介入科手术与其他手术不同,不用开颅,只要在血管中放进弹簧圈,把动脉瘤“栓死”就可以了。郭大夫所说的这个“放弹簧圈”,其实就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医生从患者的右侧股动脉穿刺,把比铅笔芯还细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导管的头端置入到动脉瘤体内,然后从位于体外的导管尾端内向动脉瘤腔内送入弹簧圈,利用弹簧圈的机械闭塞作用以及继发的血栓闭塞作用,将动脉瘤隔绝于载瘤动脉的血循环之外,从而达到防止动脉瘤再破裂的目的。这里所提到的支架,实际上是一个金属丝编织的筒,通过特制的输送系统送入血管内,贴附在血管内壁上。支架就像窗棂一样,可以将弹簧圈屏蔽在动脉瘤腔内,在闭塞动脉瘤的同时保障载瘤动脉的血流畅通。这种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是神经介入诊疗技术中的一种,也是介入手术中难度较大、复杂程度较高的手术之一。这种技术的完成需要医师非常精细的操作,对各血管解剖部位非常熟悉,也要求手术医生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在新乡二院神经外科,每年都要完成此类手术近百例,成功率接近100%。听到这里,苗阿姨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很快,新乡二院神经外科的介入团队顺利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将她颅内的动脉瘤成功消除。手术后,仅在苗阿姨的皮肤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穿刺点,而没有任何的切口。观察几天后,苗阿姨就康复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