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在这个季节非常容易生病。秋冬季儿童容易出现的疾病有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因此,尽早做好预防非常重要。一、预防呼吸道感染:秋冬季气候变冷,孩子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这些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病毒、细菌、支原体,其中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占呼吸道感染的50%以上,因此预防呼吸道感染除了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和清洁卫生;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注意膳食平衡,定期监测和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最重要的是及时进行流感、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疫苗的预防接种。5岁以下的儿童是呼吸道感染的易感人群,除了接种计划免疫规定的疫苗外还需要接种以下几种非常重要的非计划免疫规定的二类疫苗。1.接种流感疫苗。全球每年有25万人死于流感。每年11月-3月是流感病毒流行的季节,5岁以下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大于6月龄的儿童需要每年进入秋冬季前一月接种流感疫苗。大于6月龄-3岁以内的孩子适合间隔28天接种2剂四价灭活流感疫苗;大于3岁-8岁的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应该间隔28天以上接种2剂3价灭活流感疫苗。对已经接种过一针或大于9岁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仅接种一针3价减毒活流感疫苗。2.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肺炎链球菌有90种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疫苗根据含血清型的不同分为13价和23价多糖结合疫苗可以覆盖80-85%的血清型。2岁以下的孩子对多糖抗原的免疫应答较弱,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不会对他生产更好的免疫应答,所以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适合2岁以下婴幼儿,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适合2岁以上到5岁的儿童。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后在体内能产生持久的保护性抗体,一般能持续5年以上。建议如果2岁以下已经完成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接种的孩子,可在2岁以后再序贯接种一针2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使其有更好的保护作用。3.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适用于3月龄-5岁婴幼儿童。根据年龄的不同接种次数不同。3月龄以上需要每次间隔28天以上接种3针,6-12月龄需要间隔28天以上接种2针,1岁-5岁需要仅接种一针。二、预防传染性疾病:水痘和手足口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疫苗。水痘是由水痘-袋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病,发病人群以2-6岁儿童为主。感染水痘-袋状疱疹病毒后可出现发热、全身皮肤出斑丘疹、水疱疹,严重者可引起水痘脑炎,出现喷射性呕吐、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该尽早预防。水痘-袋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非计划免疫疫苗,是儿童预防水痘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需要选择接种的非常重要的二类疫苗之一。水痘-袋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一般在1岁接种第一针,4岁左右加强一针,其保护率可达90%,保护力持续10年之久。2手足口病疫苗。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A组16型、埃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斑丘疹、疱疹重症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喷射性呕吐、眼球震颤、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引起水痘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心肺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早期预防。手足口疫苗也是非计划免疫疫苗,是儿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发生的经济、有效的措施,适应于6月龄-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疫苗有两种,一种是针对肠道EV71病毒的手足口疫苗,它仅能预防肠道EV71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其对肠道EV71病毒感染保护力可达90%,但对CA16和埃可病毒所致的手足口没有保护作用。最近刚上市的EV7-CA16二价手足口疫苗,对肠道病毒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病毒所致的手足口有更广泛的保护力,将是未来手足口疫苗接种的更好选择。三、肠道感染: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腹泻病是造成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大约50万的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腹泻,其中18.2万死于轮状病毒腹泻。秋冬季是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季节。5岁以下的儿童是轮状病毒腹泻的易感人群,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占轮状病毒腹泻的90%。孩子感染轮状病毒后会出现腹泻伴呕吐、发热,通常大便呈稀水样,有时一日大便次数多达10余次,如不及时治疗,容易造成脱水、酸中毒,引起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应该尽早预防。轮状病毒疫苗适用于2个月以上-3岁的婴幼儿。每年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可以使感染率降低70-88%,能有效的防止轮状病毒感染。最后,愿家长朋友们关注并做好孩子的预防接种,减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让您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 正常学龄儿童建议每年做2次尿常规检查儿童肾脏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现有300多万肾脏病患儿,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均有可能罹患肾脏病。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学生尿检的数据显示:儿童无症状血尿患病率0.1%-1.0%。血尿可以原发于肾脏本身的病变,也可以继发于全身疾病。血尿可以是肾性来源或非肾性来源的。涉及肾性来源血尿的疾病有原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儿童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薄基底膜肾病、Alport综合征等;还有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等。非肾性来源的血尿是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外的泌尿系统的血尿,常见于肾结石、肾盂肾炎、膀胱炎、结核、肿瘤。检查尿液红细胞形态可以区别肾性来源或非肾性来源的血尿。儿童肾脏病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会从最初肾脏轻微损伤逐步发展到肾脏功能丧失。全球18岁以下的肾脏病人群当中,每百万人中就有3到15.5人会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脏病由于发现不及时,治疗延误,病情发展迅速,等到医院就医时有些患者肾功能丧失,转化为“尿毒症”,不得不进行透析或换肾治疗。肾脏疾病大多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若未出现“泡沫尿”、“肉眼血尿”、“浮肿”和“尿少”等明显的症状时,很难被及时发现。所以,定期尿常规筛查非常必要。一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的蛛丝马迹,使儿童肾脏病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有效预防,能避免儿童肾功能损害和“尿毒症”的发生。除肾脏疾病外,尿常规还能筛查尿道炎、膀胱炎、糖尿病等疾病。二、感冒时不要忽视尿常规检查对于反复感冒、发热的患儿,除了进行血常规检查外,尿常规也应检查。尿常规首先可排查尿路感染;此外,还可以发现各种感染引起肾炎。一些隐匿性的肾病如IgA肾病,平时尿常规检查无异常,但是在感冒、发热时,会出现尿液异常,因此,感冒、发热时做尿常规检查,利于早期发现肾脏疾病。三、留尿应该注意什么?① 留取早晨起床后第一次尿。晨尿是最理想的尿常规标本。因为晨尿较为浓缩,尿中有形成分较多,能较精准地反映肾脏病变情况。如果错过了晨尿,可以取随机尿检查尿常规,初步了解尿液是否有异常。②不需要空腹。尿常规取尿不需要空腹,但要避免吃大量含糖食物等。③避免污染。留尿前注意清洗外阴和/或尿道口(男孩需将包皮翻开洗净);女童应避免混入阴道分泌物及月经血。④ 取中段尿。排尿刚开始和快结束的尿液不要收集,留取中间那一段尿液。前、后两段的尿容易受污染,中段尿最佳。⑤ 取尿后2小时内送达检测地点。取尿后宜立即送检,不宜放置太长时间。尿液留取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检,超过2小时会造成尿液的细菌繁殖,影响检查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并且有点恐怖的疾病,甚至有人谈“狼”色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5-20%是儿童期起病的,其中90%是女性。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成人患者相比起病急、病情更重,器官损伤(尤其是肾脏、血液和神经系统)发生率更高、进展更快,且疾病本身和药物对狼疮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发育存在一定的影响,预后相对较差。1. 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大概为1:9。它可以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特别是皮肤、关节、血液、心脏、肾脏、神经、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疾病,意思是这种疾病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乃至终身。自身免疫性疾病意味着免疫系统的障碍,免疫系统不是保护机体免于细菌和病毒的侵害,却反过来攻击病人自己的组织。2.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初即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所以起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并且常合并感染。除了皮肤粘膜的受累,还有血液系统受累、神经精神异常、狼疮性肾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也非常常见,表现为反复发热、反复出皮疹(典型的是面部蝶形红斑)、反复口腔溃疡、脱发、光过敏、血小板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关节痛、关节积液、血尿、蛋白尿、水肿、突然视力丧失、头痛、情绪异常、抽搐、气促、胸闷、腹痛、腹泻、食欲减退、肝脾肿大等。新生儿狼疮相对容易发现。当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特征性的环形红斑、水泡、鳞屑,应该警惕此病。新生儿狼疮除了容易造成皮肤损害外、还表现为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肝胆受累、血液系统受累等。如果您的孩子有相关的上述症状,应该尽早到儿童肾病风湿免疫科就诊、检查。3. 如何预防和治疗?每个孕妇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进行狼疮相关抗体的检测。如果妈妈患有狼疮,可早期使用氢氯喹或静脉注射的丙种球蛋白,预防胎儿心脏传导系统的阻滞;同时胎儿应该在宫内16周开始,使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是否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母亲患有狼疮的新生儿出生后即使没有特殊症状,医生也应该给该新生儿做狼疮的相关的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对于儿童狼疮患者来说,需根据患儿的病情轻重程度,充分评估疾病对患儿的影响,同时需结合每位患儿及家庭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家长需要从心理上、经济上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狼疮治疗的药物包括激素、羟氯喹、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环孢素、生物制剂等等。药物是双刃剑,这些药物各有各的副作用,用药一定遵医生的医嘱,千万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因为擅自减药或停药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或疾病的复发,相关副作用医生会告知清楚,家长应该给予关注,如有不适,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呢?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球蛋白IgA介导的全身性小血管炎,好发于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是最常见的儿童系统性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是过敏引起的吗?“过敏性紫癜”不是过敏引起的,它是由IgA介导的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全身小血管产生的炎症,属于Ⅲ型超敏反应,而过敏性疾病是由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如牛奶、鸡蛋、海鲜过敏。疾病发病的机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过敏性紫癜”不是过敏性疾病,所以对没有过敏体质的患儿没有必要使用抗过敏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学名叫“IgA血管炎”1837年由于德国病理学家Schonlein和他的学生Henoch对发现这一疾病的贡献,学术界将这种疾病命名为Henoch-Schonleinpurpura(亨-舒综合症)。当时对该病的机理认识不清,一些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过敏反应的结果。1915年法国学者Frank首次称这个疾病为anaphylactoidpurpura(中文翻译为“过敏性紫癜”)。以后学者们经过一系列深入的临床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并非过敏所致!因为疾病致病机理决定着治疗方法,2012年国际学术界为了准确的反映该病的发病机制,将“过敏性紫癜”更名为“IgA血管炎”。2022年WHO发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也使用IgA血管炎代替了Henoch-Schonleinpurpura(亨-舒综合症)和anaphylactoidpurpura(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改名为“IgA血管炎”,可以避免误导医生、患者及家长对该疾病产生错误的认识。但是由于目前疾病编码系统还没有更新,这种疾病临床诊断仍然为“过敏性紫癜”。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情况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紫癜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儿童10-20例。发病年龄90%是2至10岁的儿童,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在4至7岁。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过敏性紫癜全年均有发生,但夏季最少。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原因有哪些?儿童过敏性紫癜与遗传、感染、药物和疫苗接种有关,是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 过敏性紫癜具有遗传倾向。某些编码血管和肾脏内炎症通路的基因突变影响血管的炎症反应,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易感因素。2.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IgA血管炎诱发的主要因素。50%至75%的HSP患者有细菌、病毒或支原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3. 一些药物如克拉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可以诱发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4. 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蚊虫叮咬或疫苗接种也可以增加过敏性紫癜的患病风险。5. 虽然过敏性紫癜并非过敏所致,但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患过敏性紫癜时更容易感染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复发。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什么表现?过敏性紫癜发病前1-3周多有厌食、头痛、咳嗽和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儿童过敏性紫癜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典型的过敏性紫癜的特征是四联征,包括:1) 皮肤受累(包括无血小板减少的双下肢对称分布的可融合皮肤瘀点或紫癜);2) 关节痛/关节炎(关节周围疼痛、软组织肿胀和运动受限);3) 胃肠道受累(腹痛、恶心和呕吐、呕血和黑便);4) 肾脏损害(血尿、尿蛋白、肾功能损伤)。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还会有哪些不常见脏器损伤?1. 10%至20%的过敏性紫癜男孩患有睾丸炎、阴囊受累,出现肿痛。2. 少数过敏性紫癜患者可能会发生脑血管炎,表现为头痛、头晕和行为改变(例如易怒、多动、冷漠、情绪低落)。还有极少数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视觉异常、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3. 偶有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胰腺炎发生。4. 偶有肺部并发症(包括弥漫性肺泡出血、间质性肺炎、间质纤维化和胸腔积液)5. 偶有眼科并发症(包括巩膜外血管充血、葡萄膜炎和角膜炎)。6. 肌炎很罕见,但已有报道。 过敏性紫癜会有哪些危害?(1) 皮疹和紫癜是一过性的。通过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和感染的控制,皮疹和紫癜会逐渐消失,不留色素或疤痕。(2) 关节痛或关节炎通常也是一过性的。随着感染的控制和激素治疗,肿痛会很快消失,不会导致永久性残疾。(3) 严重胃肠道受累会导致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蛋白质丢失性肠病、出血性腹水、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诊治疗。(4) IgA血管炎导致的肾脏损害的患者蛋白尿超过3个月容易转为慢性肾炎,应该尽早控制蛋白尿。(5) 其它少见的脏器损伤也需要及时就诊评估、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损伤。 出现过敏性紫癜怎么办?1. 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评估病情的轻重和受累脏器的范围。2. 出现关节肿痛、严重的腹痛、消化道出血、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过敏性紫癜的患者应考虑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过敏性紫癜?1. 预防感染:是预防紫癜复发的关键。紫癜患者平时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应注意戴口罩;餐后刷牙、漱口,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再者应多饮水、勤洗澡、勤换内裤、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感染。最后应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消化道感染。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时就诊,控制感染。2. 生活护理:过敏性紫癜患儿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下降,易产生继发感染。因此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用84消毒液擦拭室内的物品;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劳;秋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病情复发、加重。3. 心理护理:由于儿童过敏性紫癜易复发,所以患儿和家长易产生恐惧、悲观及焦虑心理。应充分认识本病是可防可治的。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应保持愉快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 适当锻炼:有皮肤紫癜的急性期应该注意卧床休息。稳定期应该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5. 合理的膳食:紫癜患儿在急性发作期,特别是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应注意从禁食逐步过渡到无渣流质饮食,随着疾病的恢复逐步从软食过渡到正常饮食。有过敏体质的孩子需要检测过敏源,尽量避免鱼、虾、蟹、牛奶、鸡蛋等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非过敏体质的患儿稳定期一般不需特殊限制饮食,应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忌生冷、吃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食物,注意膳食平衡,补充维生素D;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伴水肿和高血压的患儿要限制水、钠的摄入量。伴有肾功能异常的患儿应注意限制蛋白饮食的摄入。6. 过敏性紫癜容易累及肾脏,患者在确诊后的一年内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定期随访检查尿液分析,注意继发性肾炎的发生。如果有血尿、蛋白尿出现,应该及时治疗、定期随访,避免转变为慢性肾炎,导致肾功能损害。
什么是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免疫系统对外界物质的超敏反应,它可以引起皮肤、眼睛、鼻子、咽喉、下呼吸道、消化道、循环系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因地域不同为10-30%,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污染加重,城市绿化带增加,患过敏性疾病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加。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占14.3%;儿童特应性皮炎占12.9;儿童哮喘占3.02%,其中70-80%的儿童哮喘发生在5岁以前。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患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有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有过敏病史者,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大2倍;父母双方方有过敏病史者,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大4倍。过敏可以出现哪些表现?1.皮肤瘙痒、出皮疹,造成过敏性皮炎;2.眼睛红、眼睛痒、痛、流泪,造成过敏性结膜炎;3.鼻子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造成过敏性鼻炎;4.咽喉痒、咳嗽、咳痰造成过敏性咽喉炎;5.呼吸急促、气喘造成过敏性哮喘;6.恶心、腹泻、呕吐、便血造成过敏性肠炎;7.严重者可引起低血压、心律失常或晕厥、过敏性休克等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有什么危害?过敏性疾病患者大多容易迁延不愈,影响正常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儿童会影响睡眠和学习成绩。初发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或过敏性鼻炎,如果不及时的加以控制、避免过敏原、进行慢病健康管理,会逐渐加重引起呼吸道粘膜的过敏,出现过敏性咽喉炎,甚至发展为哮喘,造成支气管结构的改变。再者过敏患儿容易反复感染引起鼻甲肥厚、腺样体和扁桃体的肥大,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影响颌面部发育。严重过敏者可以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过敏性疾病应该如何预防?首先做过敏原检查,确定引起过敏的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过敏原引起的过敏,进行对因治疗。避免过敏原是治疗、预防复发的关键环节。1.如何防止花粉过敏?a)花粉季节对花粉过敏者应该减少外出,减少开窗户;b)外出戴眼罩、口罩和帽子;c)回家后洗头,换衣服,用水冲洗鼻腔。2.如何防止粉尘螨、屋尘、动物毛或皮屑过敏?a.适当注意室内通风和清洁卫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b.保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45%左右,潮湿时可以用除湿机除湿;c.床上用品要经常清洗、晾晒、保持干燥、清洁;d.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除螨虫处理;e.室内不养宠物。3.如何防止食物过敏?进行过敏原检查决定容易过敏的食物(牛奶、鸡蛋、花生、牛羊肉、鱼虾等海产品),避免食用容易过敏的食物。4.如何防止药物过敏?儿童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类、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各种疫苗、血液制品、中药类制剂,使用这些药物时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发现出皮疹、瘙痒、鼻炎、哮喘、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对症处理。5.如何防止接触物过敏?避免接触容易过敏的物品(如羊毛、丝织物、化纤物品,沐浴露、润肤露及化妆品)。出现过敏性疾病,应该怎么办?1.如孩子出现过敏症状不能缓解,请及时到免疫科、呼吸科、皮肤科就诊;2.做血常规、总IgE、过敏原等相应的检查;3.监测感染状况、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4.进行过敏性疾病的慢病管理。
什么是泌尿系感染呢?泌尿系感染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尿路在尿中繁殖,侵犯尿道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炎症反应。儿童泌尿系感染有什么表现?儿童泌尿道感染与成人不同,表现因年龄而异。年龄越小,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越不典型。小婴儿由于使用尿布和不能用语言表达,泌尿道感染不易发现,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体温不升、拒食、呕吐、腹泻、腹胀、嗜睡、烦躁、易惊、黄疸、生长发育停滞、体重不增,有时伴有顽固性尿布疹、尿味难闻等,易误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胃肠道疾病。年长儿与成人相似:有尿液浑浊、偶见血尿,可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可伴有耻骨上、下腹部或腰部痛。儿童泌尿系感染的原因有哪些?主要与儿童发育的特点、卫生和生活习惯有关。1.婴幼儿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差,易患菌血症致下行感染,2.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受压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使细菌随尿液逆流,引起上行感染。3.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肾盂积水,输尿管狭窄,多囊肾均可使尿液引流不畅导致继发感染。4.女孩尿道短,尿道口离肛门近,易被粪便污染;男孩包皮过长和包茎容藏污纳垢,容易造成尿路感染。5.婴幼儿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使尿道口易受粪便或其他不洁物的污染,加上局部防御能力差,容易引起尿路感染。6.气温高、活动多、出汗多时饮水不足,或上课时或贪玩憋尿,或不太注意外阴的卫生等都可能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有哪些危害?儿童泌尿系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过及时、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多数可治愈。但如果泌尿系感染发现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反复发作、特别是泌尿道畸形、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等问题未能发现、及时治疗,最终将会导致肾瘢痕形成,引起肾盂肾炎,甚至肾功能衰竭。出现泌尿系感染怎么办?泌尿系感染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消灭病原菌、控制感染、去除诱因和预防复发。一旦发生尿路感染,建议尽快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视病情的严重程度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定期随访。如何预防泌尿系感染?1)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充足的尿液有冲刷细菌的作用,能防止尿道细菌的上行感染。2)养成不憋尿的习惯。尿液长时间停留在膀胱内可造成细菌滋生。有尿意时,及时排尿。睡前,排空膀胱。3)保持外阴的清洁与卫生。小婴儿应该及时更换尿布;给女宝宝擦拭大便时,应该由前往后擦,避免大便污染外阴,便后用温水将外阴和肛门冲洗干净,更换清洁的尿布。4)婴儿应该使用单独的毛巾、浴盆,并进行定期消毒;女性尿道短而宽,易发生尿道感染,宜洗淋浴,避免坐浴。5)1岁以后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应穿宽松透气的瞒挡裤,以免外阴和尿道口感染。6)男孩包皮过长或有包茎应该要注意局部清洁,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7)便秘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多饮水、补充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