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川崎病,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陌生,现在只要在度娘上输入这三个字,可以很容易得到答案。其实川崎病的主要表现就那么几条,掌握方法也不难记忆。首先第一条连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是基本条件,其余的几条我通常采用的是从上到下的记忆顺序:眼部有双眼结膜充血(对称、无分泌物和发痒)、口部(口唇发红就像抹了口红一样;舌面很多小凸颗粒,即杨梅舌)、颈部可有淋巴结增大、肩部可有卡巴发红、肛周可以发红、肢端(手足可以肿胀),此外全身可以有多形性皮疹。以上表现中,并不是每一个川崎病的孩子都会出现,出现的时间也可能有早有晚,卡疤发红对于川崎病的诊断很具特征性,临床上在诊断标准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有卡疤发红将支持诊断。此外,恢复期的指(趾)端及肛周膜状脱皮对于川崎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川崎病是自限性疾病,理论上讲可能自然愈合,但川崎病有极大的风险造成冠状动脉的病变,其之所以需要治疗,其实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要防止冠状动脉的扩张甚至形成冠状动脉瘤,如果形成了这样的病变,这些部位就可能沉积血细胞血小板等形成血栓,而严重的会造成血管堵塞,之后心肌缺血,再然后就是心衰,最后死亡。目前的巨大冠脉瘤的治疗是异常困难的,成人冠心病可以搭桥、再通介入,而儿童呢,至少目前还是比较悲观的。因此,早期的积极治疗是那么得重要。目前治疗主要的方法还是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多数患儿只需要使用1次丙种球蛋白,但有少一部分患儿出现丙种球蛋白抵抗情况,通常的建议是再一次使用足量丙种球蛋白冲击,如果仍有反复发烧,则需要重新评估诊断川崎病是否正确,如果仍考虑川崎病诊断,可以建议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但目前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激素的使用可能有助于降温,但是否会增加冠状动脉扩张的风险,意见并不统一。 在川崎病的治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阿司匹林过敏,肝损害,超过10天了还需不需要用丙球,确定的川崎病不到5天其早期是否使用抗生素等等。在我既往的工作中,阿司匹林过敏开始只能停掉,后来有了开始使用氯吡格雷替代,多数的肝损害是一过性的,因此多数情况下阿司匹林的使用不受影响,但及其严重的肝损害仍不宜使用阿司匹林。超过了10天的川崎病,如果仍在发热,丙球是建议使用的;而如果没有发热但冠脉有扩张,是否使用存在争议,若炎症指标仍很高而家庭无太大经济压力我是建议使用的;若没有冠脉扩张丙球当然不用而只需小剂量阿司匹林维持。至于抗生素的使用问题,也有多次的争议,但多数人还是认为早期考虑使用的,但强调应及时评估后是否继续使用。 写到最后,想要强调的是川崎病一定要规范化的随访复查血常规和心脏彩超,以前也遇到过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头3月复查心脏彩超正常,第6个月才出现冠脉扩张的病例,也遇到过川崎病复发的病例,但毕竟是少数。川崎病出院后规范化的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冠脉病变并及时治疗。
在我多年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不管是门诊或者是住院部,总是需要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地去解释去沟通,即使这样,爱的使然,家长也总是充满各种担心和忧虑。我想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为我们快速的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所以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对这个疾病的一些认识,以期为广大家长朋友提供参考: 轮状病毒肠炎常发生于婴幼儿,在婴儿期宝宝的临床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发热、呕吐、腹泻(方言"打飙枪",即为喷射状排便之意),当然同时可以伴有喷涕、流涕、轻咳等病毒性感冒之表现。 1.呕吐在既往我接诊的这类患儿中,呕吐起病的居多,初期往往吃奶、进食甚至饮水即吐,吐后又想再吃,但往往吃了立马再吐,可以呈现喷射状呕吐,连续的吐很快便有精神反应变差,这可能与呕吐造成的脱水与酸碱平衡紊乱相关。当然,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出现呕吐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是轮泻了,尚需警惕其他的情况如消化道的胃肠功能紊乱、肠套、梗阻、疝嵌顿,神经系统的颅内病变如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等,当然这些需要综合其他方面的表现甚至检查一起判读。2.发热在轮泻中患儿往往有发热,部分患儿可以是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可以很高,甚至可以达40摄氏度,但是多数患儿的发热在3天以内,很少持续数天的发热,如果是这样那就需要警惕是否为其他疾病或者是合并其他感染,需要进一步的 筛查。而发热需要根据体温对症的使用退热处理。3.腹泻这是这个病应有的表现,主要为鸡蛋花样或黄水样排便,往往为喷射状排便(川渝俗语“打飙枪”),早期可以不剧烈,而往往在呕吐及体温好转后腹泻反而加剧,次数可以极多,7-8次、10余次甚至数十次每天,这个与轮状病毒侵袭肠道的发病机制与宝宝的自身抵抗力有关,在一些免疫力更为低下的宝宝如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等,腹泻可能更为剧烈。在此需要提醒的是,蛋花样或水样便多是病毒性肠炎,但是一些产毒性细菌往往也可以导致类似的大便。如果你距离就医地点十分不便,轻度的症状(精神反应尚好,没有少尿,腹胀便血,频繁呕吐、抽搐等表现)可以尝试在家里处理观察,呕吐急性期应暂缓进食1-2小时,尝试喂白开水不吐了后可以尝试喝奶,如果再吐又暂缓喂奶,仍建议尝试补水为主,可以尝试淡盐水以及淡盐米汤(添辅食后的宝宝),总之头1-2天以补水为主,如果你能买到口服补液盐最好不过,这个是口服补液的首选。如果发热,尤其是高热,你需要对症退热的处理。如果表现没有好转或者你心底并没有底气,仍建议及时就医。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情况选择需要的检查,往往一个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是必要的,有条件的话轮状病毒需要查一查,根据具体的情况部分患儿需要做生化电解质、心肌酶等以及腹部的彩超检查,这些都是根据患儿实际的需要来抉择。而治疗上,早期的补液保护脏器等治疗尤为重要,轮状病毒肠炎几乎都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肌受损,可能会合并电解质紊乱以及中毒性脑病,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往往都能有力的处理。部分患儿可能收治住院,但需要隔离,家属可能听医生告知最多的是如下这些:这个病要一周左右,呕吐大概会1-2天,发热大概会3天左右,后面可能会越拉越厉害,早期不要止泻,我们会给她(他)补液(口服及静脉)和保护脏器以免脱水和促进脏器的修复,后期可能会加一些益生菌、锌制剂促进肠道粘膜修复及调节肠道菌群。家长在病程中往往十分担心患儿的饮食问题,这类患儿往往饮食较差,吃不了多少东西喝不了几口奶,我们的原则是不禁食,能吃多少算多少,前期主要静脉补充,少吃甜食,部分患儿可能需要换用不含乳糖奶粉(腹泻奶粉)。随着肠道功能的逐步恢复,随之而来的是宝宝的饮食也会逐渐恢复正常。需要补充的是,轮状病毒肠炎往往具有季节性(秋冬以及开春),粪口途径传播,宝宝间可以相互传染,住院期间会采取一定程度的隔离措施。如果你的宝宝是易感年龄和在发病高风险季节,建议时刻做好手卫生以及少去人多的地方玩耍。综上,轮状病毒肠炎是自限性疾病,主要为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希望通过以上的讲解告诉宝爸宝妈们:只要你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处理,宝宝一定会渡过难关!
儿童肥胖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临床上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病理性肥胖症两大类,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在儿童期最多见,大约占儿童肥胖总数的95%;病理性肥胖又称为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产生的,仅占儿童肥胖的5%。(1)遗传父母中有一位是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40%至50%;父母皆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为70%至80%。(2)饮食习惯若家长任由孩童吃高脂及高热量食物,而且经常要他们吃光所提供的食物,甚至以奖励方式来鼓励孩子吃东西,容易令孩子变得肥胖。(3)心理代偿作用当儿童心理不安、紧张或受挫折时,会找来甜食、高热量食物,以不断进食来填补心理不安,养成进食过量的习惯。(4)服用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性激素、类固醇、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5)生理因素可能源自于患者本身的新陈代谢较亢进,内分泌失调、染色体异常、大脑控制饱食饥饿中枢失控或疾病等因素。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小儿有两个容易发生肥胖的时期:一是婴儿期,另一个时期是5~10岁这一阶段。在这两个时期中,都同时存在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两个过程。只是在婴儿期以脂肪细胞数量增加为主,而在儿童期则以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占优势。脂肪细胞在这两个时期所增加的数量,以后在人的一生中都不会减少。因此,在这两个时期都迅速肥胖的儿童,日后若营养过剩,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都有可能呈现肥胖。(6)运动量减少现在儿童学业繁重,活动空间少,运动量明显不够。每天坐在电脑和电视机前的时间过长,本身肥胖的孩子就不爱运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加速了肥胖症的形成。
婴儿娇嫩嫩的皮肤,肉嘟嘟的小嘴,着实让人觉得好看。不过在婴儿时期,宝宝在长牙阶段的口水比平时都要多,而且宝宝的口腔较小又无牙齿阻挡易流口水,宝宝的皮肤在口水或者奶水源源不断的刺激下易产生口水疹,这让许多家长们都焦虑不已。那口水疹到底该怎么处理呢?请看下面讲解!口水疹又称“口周湿疹”,常发生在2个月~1岁左右宝宝的身上,是一种在口水刺激下的接触性皮炎,当然因为婴儿消化道发育尚不完善,有些还会有食物和消化液返流。口水疹更容易发生在有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的婴儿。正确的识别出口水疹对家长们来说是很关键的,然后对症下药细心照顾,就可以让宝宝远离口水疹。正确识别出婴儿口水疹婴儿患口水疹后,口唇周围有出现红斑、小红疹,伴有瘙痒或疼痛感;皮肤表面有脱屑或皲裂,表面粗糙。严重时会有糜烂、渗液、结痂。以上情况可循环出现或以某一种为主。如果宝宝得了口水疹,家长们肯定都急坏了。那家长们又该怎么办呢?1.清洁和保湿如果宝宝只有轻微的红斑、丘疹,家长们只需加强护理。宝宝一旦有口水流出,及时擦干,每次清洁以后都应该补擦保湿剂,适当使用保湿剂可以避免反复清洁引起皮肤屏障受损,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减轻和避免口水的刺激。2.外用激素软膏已经发生口水疹且出现了大片的红斑、丘疹、水疱,如果单纯清洁和加强保湿不能控制症状,要及时使用温和的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擦拭口水最好选柔软棉质的手帕或毛布,用清水打湿进行清洁。3.抗菌素软膏如果继发感染,特别是出现脓疱疮,则需要外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口水溢出,皮肤受罪,所以不能对宝宝的口水掉以轻心哦。家长们懂得宝宝口水疹的辨认以及正确的护理,一定能让家里宝宝健康成长。温馨提示:如单纯加强护理不能改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作者:万梅,杨希川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医师简介:杨希川,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疑难少见病研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委会毛发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皮肤性病学专委会委员等,为《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实用皮肤病杂志》及《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主编及参编专著14部,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5篇,其中SCI收录16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更多科普请关注↓↓↓新浪微博:@杨希川教授-皮肤科医生
宝宝睡觉时是仰着睡、趴着睡、还是侧着睡好?仰卧时内脏器官可在负担较少的情况下活动,但身体和两腿伸直后,全身肌肉紧张,达不到完全放松的程度。宝宝喂奶后,即使采取仰卧也要将宝宝的头侧向一边,以防宝宝溢奶引起窒息的危险。一岁以内的婴儿如长时间采取仰卧睡姿,会使枕骨平塌,久之变成扁头。俯卧可增加宝宝头部、颈部和四肢的活动,并能促进心肺等器官机能的作用。但长时间趴着睡,胸、腹部都会受压,影响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宝宝会感觉不舒服,在宝宝不会转动头部及翻身前,被褥可能阻塞宝宝的口鼻,因而不可用枕头,并将宝宝的双足摆好。侧卧是最安全和舒适的。这种卧位能使宝宝全身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从而达到充分休息的目的。特别是宝宝吃完奶后,应取右侧卧位,这样适合胃的水平位,即使宝宝发生溢奶,也不会引起窒息。但侧卧时要左右侧经常更换,以免因为长期侧向一面睡觉而造成宝宝面部或头部变形。总之,一岁以内的婴儿睡觉时,家长要根据情况给宝宝取仰卧、俯卧、侧卧睡。
从上面这个图可以看出因为脱垂,这个上边很软很滑,不容易固定,再一个就是封堵器会夹紧右冠窦导致关闭不全,只要导致新发的轻度关闭不全需要改为体外循环下修补
如何提高宝宝的追视能力?导读:追视,也是视觉能力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视觉发育?妈妈怎么判别宝宝是否有追视能力不足?家庭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宝宝的追视能力呢?一、什么是视觉发育?宝宝出生时,眼的结构已经成形,但是其所发挥的视觉能力需要在日后逐渐发育而达到成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宝宝探索环境以及与父母建立联系的重要桥梁。视觉的健康发育对宝宝至关重要,人类学习的知识85%是从是就从视觉发育而来。对于新生儿而言,早期的世界呈现在眼里是一片模糊的,宝宝需要眼睛来获取信息、发送信息、学习知识、探索空间、发展抬头、翻身等大运动,通过手眼协调来发展手的精细以及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二、儿童早期的视力发育标准是什么呢?0—1个月 此时宝宝所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看光或相关的事物调节能力差,无明显追视活动1—2个月 追视物体及光源,能够看到面前20cm的物体2—3个月 眼球可以自由活动,可追视达到180°,能注视,区别面孔3—4个月 眼睛的运动更加自如,视力有所提高,能快速的注视物体4—5个月 开始用视觉探索环境,从物体转向自身各个部分,出现凝视的活动5—6个月 手眼协调的表现出现,能够够和抓住物体6—7个月 视力范围更加宽广,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可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玩具7—8个月 视觉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快速的追视运动的物体9—12个月 此阶段视力接近成年人的2/3,眼、手及身体的协调更加自然三、如何检查宝宝的视力是否异常呢?1.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此谓瞳孔对光反射。2.头眼协调动作:新生儿低头前倾、眼球向上转;头后仰,眼球向下看,此谓洋娃娃眼。3.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此谓头眼协调。4.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此谓视觉运动性眼震。 若以上四项检查均达标,说明新生儿视发育良好,否则应立即请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尤其是对早产儿。四、家庭可以进行哪些追视训练呢?宝宝出生后,我们该如何促进宝宝的追视能力?该怎么让宝宝辨别颜色呢?有哪些方法可以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呢?所有的发育都是阶段性的,必须遵循正常的发育顺序来。在孩子还没有出现注视的活动,又怎么能希望他出现追视的活动呢?那么首先找到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注视的训练,然后增加活动的范围,进行追视的训练,再到日常生活活动的应用。1、注视训练①宝宝躺在床上,在宝宝眼睛上方30cm的位置,微笑和说话,吸引宝宝的注视;②在宝宝眼睛上方30cm的位置,拿一颜色鲜艳(如红色)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视;③在宝宝眼睛上方0cm的位置,拿一颜色鲜明且发声的玩具(如铃铛)轻微摇晃吸引宝宝注视。2.水平追视训练①在宝宝眼睛上方30cm位置,拿一颜色鲜明的玩具先吸引宝宝的注视,然后缓慢的向右侧活动,让宝宝出现向右侧转头注视玩具的活动,直至能够达到90°;②在宝宝眼睛上方30cm位置,拿一颜色鲜明的玩具先吸引宝宝的注视,然后缓慢的向左侧活动,让宝宝出现向左侧转头注视玩具的活动,直至能够达到90°;③在宝宝眼睛上方30cm位置,拿一颜色鲜明的玩具先吸引宝宝的注视,然后左右的活动,增加宝宝追视活动的协调和速度;3.垂直追视的训练①在宝宝眼睛上方30cm位置,拿一颜色鲜明的玩具先吸引宝宝的注视,然后缓慢的向上方(头顶的方向)活动,让宝宝出现向上的追视活动;②在宝宝眼睛上方30cm位置,拿一颜色鲜明的玩具先吸引宝宝的注视,然后缓慢的向下方(脚的方向)活动,让宝宝出现向下的追视活动;4.追视的日常应用待宝宝出现初步的追视活动后,妈妈可以进一步促进宝宝的追视活动向日常生活的转移(比如,妈妈抱宝宝对坐在腿上,妈妈在宝宝视线的上下左右各个方向说话,引起宝宝的追视注意)。同时,对于特殊儿童,如存在肌张力或肌力异常的宝宝,在家庭也可以进行以上追视训练,追听追视是功能活动的第一步,良好的追视能力也是特殊儿童康复的第一步。但是,对于特殊儿童,建议在进行家庭训练时,注意训练的强度,不建议大声、大力、快速活动以及突然的惊吓。by 袁九洲
在进行认知训练以及宝贝日常生活的学习,首先都会通过“看”来了解认识,那么,宝贝首先要有视觉。其次,要有能够注视一件物体或者人物的能力,这样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才会继续关注学习,最后他要有追视能力,这样他才能全方位的了解这件物品或者人物,当然也会涉及到视野以及更复杂的视觉辨认。如果宝贝的视野受限,对他认知或其他的学习也是有不利影响的。 今天主要讲下如何通过游戏来提高宝贝的追视能力,在这里强调一下,如果宝贝的注意力不是很好,在进行认知训练时,宝贝周围或者面前不要有太多玩具,要区分训练环境和生活环境,训练时不要有太多分散宝贝注意力的玩具或物体,可以单独有一个小房间进行训练。 追视也是从不同范围开始的,要根据自己宝贝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首先追视是由中线至左、右两边,然后再跨越中线,追视上下、或绕圈的物体,最后追视交替的物体。 1、在宝贝面前放一个颜色鲜艳的物体,如他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可以根据宝贝能力来选择合适的物体,例如小宝贝可以选择大点的玩具,家长在宝贝面前由中线向左右两边移动物体,吸引孩子的注意,观察宝贝是否注视移动是物体。也可以利用移动的玩具,放在垫子或者桌子上,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鼓励宝贝追视移动较快的物体。 2、向宝贝展示会上下滚动的物体,如管状内的小球或者瓶子里的弹珠,在宝贝面前上下移动,让宝贝追视移动的物体,可根据宝贝的能力选择小球移动的快慢。 或者选择发光的手电筒,注意光线不要过于强烈,可以在手电筒内贴不同颜色的纸,发出不同的光线,在宝贝面前绕圈让其追视,环绕的速度、范围根据宝贝情况来调整。 3、选择两件宝贝感兴趣的物体,可以是发出声音或者带有亮光的,将其中一个放在宝贝面前让其注视,然后把另一件也可以用声音或灯光来吸引宝贝的注意,让其去交替注视。放在宝贝面前,注意两个物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然后拿走第一个,让其注意第二个,然后撤走第二个,再让其注视第一个,观察宝贝追视两件物体的能力,或者两件物体交换位置,可以用声音或灯光来吸引宝贝的注意,让其去交替注视。
打造宝宝的良好睡眠 请遵守以下规则 1)0-3个月的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时间20小时 以上睡眠时间是指[白天几次小睡时间]与[晚上长时间睡眠]的总和。举一个月大的宝宝为例,晚上连睡12小时,白天3-4次小睡加总是8小时,总计20个小时。 2)白天小睡,每个睡眠段落不可超过3小时 当宝宝白天小睡超过三小时,请务必一定要把宝宝叫起来喝奶!除非你运气好,现在还是未满一个月的超爱睡新生儿,不然很快的你就能知晓现世报是怎么回事,日夜颠倒的苦果正在前方等你。 不要舍不得叫醒他,不要担心硬把宝宝叫起来这样是不是对宝宝不好,日夜颠倒违反生理时钟才对宝宝不好!当然,实施上还是要有些弹性的。 3)不要让宝宝连续清醒时间超过3小时 这阶段的宝宝大脑还在发展中,太长时间没有睡觉,长时间下来大脑无法休息,并不是好事。不要觉得孩子好像「精神很好」、「不想睡」,那些都是假象! 生活作息应该是爸妈引导孩子,不是让玩心越来越重的孩子来主导作息! 4)夜间长时间睡眠时间请设定为12个小时 请不要怀疑,每个宝宝晚上都有睡满12个小时的潜力。让我老师再跟你说一次:不用怀疑!不用怀疑!不用怀疑!放心让孩子去睡吧! 小编说 首先请新晋爸妈们牢记一个观点:宝宝是人,不是机器!既然是人,自然就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一味的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喂养,想让宝宝有个优质的“过夜觉”,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宝宝良好的作息规律,而作息规律,则要从喂奶的时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