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出现溢乳,面对这些患者,我们会问你近期有没有性交,有没有做过人流,或者说产后断奶多久了。如果这个患者断奶已经超过一年半或者两年,我们就会建议她做个泌乳素的检测,泌乳素检测的注意事项主要有四点。 第一要告知患者检查前帮忙性交或刺激乳头,包括劳累、恐惧、瞌睡等均可导致泌乳素增高。检测时间大概在上午的10到11点,因为这个时候泌乳素的值是最低的,相对的就更准确一点。如果已来月经,在月经来的2-4天空腹检查最好。 第二就是在乳房的检测半个小时以后,然后才建议患者去抽血。 第三就是在抽血之前要让患者安静一会儿再去做,不是说匆匆忙忙跑过去,就做一个抽血的检查。 第四,这个泌乳素检测的值,如果是三倍以下的,我们会让她重复检测两次或者三次以上,如果持续异常,可能会让她做一个相关的检查,明确泌乳素高的原因。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
一、如何正确认识小儿高烧?了解几个常识。 1、发烧是儿科急诊最为常见的疾病主诉,占就诊儿童的22.1%; 2、小儿抵抗力差,容易感染,感染后容易发烧,且容易反复发烧; 3、高烧指腋表温度超过38.5℃、肛表温度超过39℃、耳温超过39℃; 4、发烧是机体对感染原的正常防御反应,发烧可以增加免疫力和对抗细菌复制的能力,可以有效对抗病毒或细菌繁殖,但是持续高烧会带来一系列危害,需要及时正确处理。 二、发热对孩子的危害有哪些? 1、最主要的危害是病原体本身对人体的伤害; 2、消化道症状:因为发烧后消化道分泌及蠕动功能降低,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消耗增加:氧耗量增加、脱水、电解质紊乱、小儿惊厥等; 4、细胞破坏:尤其超高热(41℃以上),可致细胞变性、坏死、代谢紊乱而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损害人体重要器官功能。 三、如何正确处理高烧? 1、家庭常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2 月龄,肛温≥39. 0℃,或因发烧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时候,应及时服用退烧药; 2、安乃近、阿司匹林、尼美舒利、糖皮质激素等副作用大,不建议使用,部分已禁用。 3、可同时联合使用物理降温,推荐使用没有刺激性的降温贴等; 4、冰枕:5岁以下婴幼儿原则上不推荐,因为会带来不适感,特殊情况下应用。冰袋应放在枕颈部,对较小的幼儿不建议(容易被冻伤)。 5、醇浴:5岁以下婴幼儿原则上不推荐,因为会带来不适感,特殊情况下应用:25-35%酒精,无需全身擦拭,只需擦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大动脉处;适用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情况,如已经出汗,表明体温已经开始降低,不适合醇浴。 6、温水拭浴:5岁以下婴幼儿原则上不推荐,因为会带来不适感,特殊情况下应用。 a、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使宝宝皮肤血管扩张散热,体表水气蒸发也会吸收体热; b、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反复擦洗患儿面部、颈部、腋下、躯干及四肢,每个部位擦1-2分钟; 7、温水澡:整个温水浴时间在10分钟左右,然后用大毛巾把孩子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发红为止。 四、宝宝发热需要特别注意点: 1、不宜在短时间内服用多种退热药,原则上不提倡交替使用二种退烧药物,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患儿出汗过多引起体温不升、电解质紊乱、虚脱等情况; 2、新生儿期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婴幼儿发热可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 4、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5、大部分发烧都是病毒感染性疾病,病因不明或者没有细菌感染依据时,不要滥用抗生素。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由于大脑功能障碍造成的、以发声性抽动或躯体运动性抽动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抽动通常反复发作,发作时症状快速出现、快速消失,具有刻板性,即反复出现相同表现的抽动。发作时患者的意识是清楚的,但不能控制抽动的出现或停止。 抽动症很常见? 据国内报导,抽动症的患病率为0.05%~3%,即在患病率高的地区,每100个人就有3名抽动症患者。国外统计患病率更高。 抽动症对孩子身体影响 一些情况能够加重抽动,如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炎症等。孩子的抽动症的症状可以出现变化,表现为波动性,如旧的症状消失、新的症状出现。部分患儿在抽动症状出现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等,称为先兆症状,患儿认为抽动能够缓解这些不适感。抽动症出现在清醒时,睡眠时症状消失。 如何治疗? 抽动症属于一种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躯体性健康,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部分孩子由于抽动症出现心理负担、交往障碍,不敢或不愿和老师或朋友进行正常的互动和交往,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影响正常的学习,这是需要关注的,这些小朋友需要及时治疗的。 抽动症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部分。心理行为治疗也是抽动症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让孩子和家长了解和正确认识抽动症,消除病耻感,调整心理状态,不要过分关注抽动症状,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鼓励正常交往,鼓励完成的正常的学习。另外,行为疗法治疗抽动症也是有效的。 抽动症患儿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建议为抽动症的孩子安排规律、劳逸结合的生活,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避免熬夜,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避免食用咖啡、茶以及含有色素、添加剂、甜味剂的食品,因为这些物质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 让学校老师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抽动症,不去过分关注抽动症状,让孩子放松有助于缓解症状。老师的理解和鼓励有利于孩子融入正常的学校生活和交往。 抽动症能完全治好吗? 很多家长关心抽动症能否完全治好。抽动症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孩子随年龄增长病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结局大致分为三个1/3:1 /3 的抽动症孩子在成年期抽动症状缓解,1 /3 在成年期抽动症状减轻,1/3 抽动症状持续至成年或终生。即使不缓解,抽动症并不影响寿命和智力。单纯抽动症的孩子是能够胜任所从事的任何工作的。 看完记得点个赞?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我们儿科门诊的常见病症。 是以孩子清醒时频繁有尿意为唯一的临床表现。也就是孩子每天的排尿次数增加,而尿量并无明显增多。一般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尿频会明显加重。孩子入睡后尿频症状就消失了,一般也不会尿床。上医院查尿常规检查全部都是正常的。这属于非感染性尿频。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实,神经性尿频症的孩子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导致出现尿频的主要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方面是小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够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而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外因方面是可能孩子近期生活中有一些不良影响因素,导致了孩子精神紧张或者对精神状态形成了不良刺激,如生活环境的改变,像刚入托,入学等心理准备不足,或者有父母的突然分离、亲人的故去。以及害怕考试或对某种动物的惧怕等等。这些都可能使孩子精神紧张加剧,产生了焦虑状况,使抑制排尿的功能发生障碍,其结果就是表现出孩子频繁有尿意,小便次数增多。 神经性尿频好发于学龄前期儿童,最多见于3-5岁的小儿,这时的孩子刚刚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排尿意识,故也最易受内外因因素影响而导致神经性尿频。 达到什么排尿次数就可以认为是尿频了?患儿有哪些临床表现? 正常孩子排尿次数可以是每天6-8次,而神经性尿频的孩子可以增加到每天20-30次,甚至每天40-50次,每小时可达10多次,但每次排尿量不多,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就没有尿频症状了。 孩子除了清醒时排尿次数增多外,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尿常规检查也是正常的。 为何常常被误诊为泌尿系感染?二者的区别?如何诊断? 发现孩子尿频时,首先要到医院检查:排除疾病的影响。因为神经性尿频属于非感染性尿频尿急。而小儿泌尿系感染属于感染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尿频尿急。到医院查个尿常规就可以明确诊断。 小儿泌尿系感染尿检会有异常,表现为白细胞为主的浑浊尿,孩子一般也多会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如发热、哭闹、烦躁不安等等。找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一般都可以区别的。家长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要给孩子清洁外尿口后留取中段尿,这样才不会因为尿标本不合格而导致检验误差而影响了医生的判断。 宝贝得了神经性尿频怎么办?如何治疗? 当确定为神经性尿频后,家长朋友们不必过于紧张,首先应该对孩子的近期生活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引起孩子紧张不安的事情,给孩子认真解释,安慰,使他对害怕担心的事情有一个正确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这样,尿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而当孩子在想排尿时,鼓励他用力忍一下,延长两次排尿的时间,如有进步时就应给以表扬,逐渐使排尿间隔延长到正常。对于刚入园的孩子还要取得幼儿园学校老师的配合,多理解、安抚孩子,上课要放松情绪,多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或其他活动中。一些药物如654一2.谷维素等,有助于调节神经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此外,可试用玉米须15克,水煎,加适量糖代茶饮。一般三岁左右的孩子多数经过情绪调节后都可以缓解,不建议用药物治疗。 在家庭中照顾这样的宝宝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在家中对这样的对孩子要更有耐心,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告诉孩子他的身体并没有毛病,不用着急,不要害怕。鼓励他说出引起紧张不安的事情,关心他提出的问题,给予认真解释,安慰。这样,尿频会随着精神压力的解除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千万不要打骂训斥,这样使孩子情绪更紧张,尿频就会持续不见好转。在家庭护理时需要注意当发现孩子尿湿裤子时要及时给孩子清洁外尿口,换上干净衣裤,以免因为尿液长时湿浸孩子娇嫩的小屁股而造成臀部湿疹等。 要到多大宝宝的这种症状才会消失?要很长时间吗? 当孩子对害怕担心的问题的担忧缓解了,能恢复到以前轻松的心境中时,尿频就会自然得到纠正。恢复时间的长短依孩子紧张情绪的严重程度及家长的安抚作用效果大小而异,可以是二到四周不等。 可以预防吗? 预防在于避免引起孩子精神过度紧张,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因素,就不会出现神经性尿频了。
矮小症(身材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P3或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或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其定义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 矮小症患者年幼时常受到嘲笑、作弄,长大后会因为身高被很多工作岗位直接拒绝,因而使他们变得内向、自闭甚至抑郁。 矮小不仅是生理问题,近六成患儿出现心理隐患,如情绪较不稳定,存在社交退缩等现象。 矮小症简单地说,即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生长缓慢的信号儿童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在青春期生长速度最快。到了青春期后,骨骼发育成熟,骨骺线闭合,身高就不再生长了,再用任何方法也无法使孩子继续长高。由于错过了给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机,很多家长只能遗憾终身。这就要求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孩子生长缓慢的信号: ●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 ●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 ●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孩子一直不长个儿,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营养没跟上,或是受民间常说的晚长个影响,认为孩子只不过是发育较晚而已。其实,这是非常普遍的认识误区,身材矮小的孩子,有可能是正在受到生长障碍的威胁,建议早点到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
临床中,常会遇到如 FT3/FT4 升高但是 TSH 并不降低(正常或者升高)、FT3/FT4 降低但 TSH 并不升高(正常或者降低)这些情况,到底为什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1. TSH 正常 1)FT3 和 FT4 均↓:①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甲减早期;②中枢性甲减。结合 TRH 兴奋试验、垂体 MRI 诊断;③低 T3–T4 综合征。同时 TT3↓。见于无甲状腺疾病,而长期患有严重疾病如营养不良、肝病、糖尿病等及长期使用胺碘酮、糖皮质激素者;④碘不足或缺乏。 2)仅 FT3↓:低 T3 综合征,同时 TT3↓,FT4 正常或轻度↑。意义同低 T3–T4 综合征。 3)仅 FT4↓:碘不足或缺乏;也有人认为是因碘足量或超量。可结合尿碘判断。 4)FT3 和 FT4 均↑:①亚急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一过性甲状腺毒症的早期。结合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彩超及核素扫描等综合诊断;②碘摄入足量或超量;③垂体性甲亢,多见于 TSH 瘤。注意 TSH 瘤患者血清 TSH 水平不一定升高。如 FT3 和 FT4 均↑,TSH 水平「正常」即是异常;④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属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时仅 FT3 或 FT4↑,TSH 水平不适当正常,也可升高。 2. TSH 升高 1)FT4↓,伴或不伴 FT3↓:临床甲减,见于各类甲状腺炎、放射碘治疗后、甲状腺手术等。 2)FT3 和 FT4 均正常:亚临床甲减,同临床甲减。 3)FT3 和(或)FT4↑:①垂体性甲亢,多见于 TSH 瘤;②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TSH 降低 1)FT4↑,伴或不伴 FT3↓: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见于各种甲状腺炎;②妊娠甲亢综合征;③临床甲亢,见于 Graves 病、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等。 2)仅 FT3↑:T3 型甲亢,可伴 TT3↑。 3)FT3 和 FT4 均↓:中枢性甲减,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席汉综合征、颅脑肿瘤术后或放疗后等。 4)FT3 和 FT4 均正常: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或妊娠甲亢综合征,意义同前;②亚临床甲亢,意义同临床甲亢。 总结(重点)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诊断的有效性:TSH > FT3 > FT4 > TT3 > TT4。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诊断的有效性:TSH > FT4 > TT4 > FT3 > TT3。 3. FT3 和 FT4 的测定也受疾病影响,比如家族性异常蛋白血症、肾衰、存在内源性 T4 抗体等;胺碘酮、肝素等可升高 FT4,苯妥英钠、利福平等降低 FT4。 4. 如发生不能解释的甲功变化,或者甲功变化与症状不符,一定要反复复查甲状腺功能,排查实验误差、药物和疾病影响,也是为证明甲状腺功能异常属持续性。 5. 疑为甲状腺炎、原发于甲状腺的甲亢或甲减时,需结合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彩超及核素扫描等综合诊断病因 6. TSH 瘤与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的甲功指标类似,但前者垂体核磁提示占位、血清 TSH–α亚单位升高、TRH 兴奋试验多数无反应,后者垂体核磁无异常、血清 TSH–α亚单位降低、TRH 兴奋试验正常或增强。 7. 判读甲功勿忘结合患者症状,做出诊断。
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HS),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1. 诊断标准 轻度: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 中度:除酮症外,轻至中度酸中毒。 重度: 重度酸中毒伴/不伴意识障碍(DKA 昏迷),血清碳酸氢根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许多健康体检套餐中,甲状腺功能测定也被列入其中。面对甲功化验单上那些高高低低的箭头,无论是病人还是非内分泌专科医生均是一头雾水。那么,化验单上各项指标的高低各有什么含义? 1、血清甲状腺激素(包括TT3、TT4、FT3、FT4) 甲状腺激素(T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它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其中,T4全部是由甲状腺分泌,T3仅20%来自甲状腺,其余80%是由T4在外周组织中脱碘转化而来。T3和T4的生理活性是不一样的,前者的生理活性是后者的5倍,绝大多数T4需要转化为T3后才能发挥生理效应。 甲状腺激素有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形式,绝大部分(99%以上)是以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余少量甲状腺激素处于游离状态。结合型甲状腺激素是激素的贮存和运输形式,游离型甲状腺激素(FT3、FT4)才是激素的生理活性形式。从理论上讲,游离甲状腺激素不受血清TBG浓度变化的影响,更能真实地反映甲状腺功能。 血清总T3(即TT3,简写T3)和总T4(即TT4,简写T4)的测定结果受血清甲状腺结合蛋白(TBG)的影响,TBG升高时(如妊娠、雌激素治疗、服避孕药等),T3、T4升高;TBG降低时(如雄激素及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T3、T4降低。所以,真正能代表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是游离T4(即FT4)和游离T3(即FT3),但由于血中FT3、FT4含量甚微,测定结果的稳定性不如T3、T4,因此,目前还不能用FT3、FT4完全取代TT3、TT4。 一般说来,FT3与FT4的变化是一致的,在甲亢时升高,在甲减时降低,但在某个阶段,两者可能不完全同步。 例如,甲亢时,血清FT3增高通常比FT4增高出现更早,故FT3对早期甲亢以及甲亢复发的诊断更为敏感;甲减时,往往最先表现为FT4降低,而FT3可以正常(因为TSH升高,可以促进T4向T3转化,故早期甲减病人FT3可以是正常的),故FT4对早期甲减的诊断更加敏感。 另外,“T3型甲亢”主要表现为FT3升高,FT4可以不增高;“T4型甲亢”主要表现为FT4升高,FT3可以不增高。 2、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甲状腺激素(TSH)由腺垂体分泌,其主要作用有二:①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②促进甲状腺组织的增生。 促甲状腺激素(TSH)受甲状腺激素(TH)的负反馈调节,当TH升高时,TSH降低;当TH降低时,TSH升高。需要指出的是,两者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只适用于原发性甲亢或甲减,但不适用于垂体性甲亢或甲减,后者通常呈“正相关”关系。 例如,垂体性甲亢患者,由于垂体腺瘤具有自主分泌的特性,不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性抑制,故往往表现为FT3、FT4升高,TSH也升高;垂体性甲减患者,往往是TT4和FT4降低,而TSH降低或不升高。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指标,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早期,TSH往往先于甲状腺激素(T3、T4)向我们发出“预警”,而若T4、T3开始发生变化,则TSH的变化往往非常显著了。FT3、FT4正常,TSH减低,称为“亚临床甲亢”,预示将要发生“甲亢”;FT3、FT4正常,TSH升高,称为“亚临床甲减”,预示将要发生“甲减”。 3、反T3(rT3) 反T3(rT3)主要是由T4在外周组织代谢时脱碘形成,rT3与T3结构相似,但不具备生理活性。T4可在外周组织中转化为T3和rT3,如果rT3生成增加,则T4向T3转化相应减少,这样可以降低机体氧和能量的消耗,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甲亢时,rT3与T3、T4、FT3、FT4同步升降,但老年人、严重营养不良及晚期恶液质的非甲状腺疾病患者(如“低T3综合征”)也可使其升高,故特异性不强,对甲亢诊断意义不大。“低T3综合征”(又称“正常甲状腺性病态综合征”,ESS)患者,T3、T4、FT3、FT4正常时,rT3可以独立升高,但甲减患者rT3是降低的,故rT3常常用于甲减与“低T3综合征”的鉴别。 rT3/TT3比值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 4、甲状腺自身抗体 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测定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用于明确甲减的病因,如果抗体水平显著升高,高度提示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病)”。 需要说明的是,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高低与甲状腺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通常也不作为临床治疗的目标,因此不必太在意抗体水平,而且目前也没有降低抗体的有效药物。 5、TSH受体抗体(TRAb) TSH受体抗体(TRAb)实际包含刺激性抗体(TSAb)和抑制性抗体(TSBAb)两种成分。其中,TSAb是Graves病的致病性抗体,其阳性对Graves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作为抗甲状腺药物(ATD)停药的参考指标。此外,TSAb还可以通过胎盘导致“新生儿甲亢”,所以对新生儿甲亢有预测作用。但由于TSAb测定条件复杂,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目前往往把TRAb阳性视为TSAb阳性。TSBAb在甲减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6、甲状腺球蛋白(Tg) 甲状腺球蛋白(Tg)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后,储存在甲状腺滤泡腔内。正常情况下可有很少量的甲状腺球蛋白释放入血(<40μg/L)。甲状腺全切病人的甲状腺球蛋白常常低于5μg/L甚至完全测不到,随访中如果血清Tg水平再次回升,则提示有残余病灶或出现转移。 因此,临床上往往是通过观察Tg的动态变化来观察手术疗效,监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是否复发。若术后血Tg升高,则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若降低到无法测出,则提示预后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甲状腺髓样癌的肿瘤组织来源于甲状腺C细胞,而非甲状腺滤胞上皮细胞,故此类癌症患者血清Tg水平并不升高甚至是降低的。 7、降钙素(CT) 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CT升高是诊断甲状腺髓样癌的重要依据。
为了获得最佳的疗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空腹服碘-131药物2小时以后方可进食,以免影响碘的吸收。 ②服用碘-131后,一般在3星期以后才开始出现疗效,在临床症状尚未开始好转之前的一个阶段,不宜任意使用碘剂、溴剂和抗甲状腺药物,以免影响碘-131的重吸收,降低疗效。治疗后2~4周内低碘饮食,不吃海带、紫菜等海生产品。 ③服碘-131后几日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精神刺激,预防感染。 ④由于接受碘-131治疗早期可见颈部发痒、疼痛等放射性甲状腺炎症状,故在治疗后的第一周,应避免扪诊或挤压甲状腺。
新生儿期多数先天性甲低患儿出生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检常可发现可疑线索,如母亲怀孕时常感到胎动少、过期产,随后可出现黄疸延迟、嗜睡、少哭、哭声低下、纳呆、吸吮力差、皮肤花纹(外周血液循环差)、面部臃肿、前后囟较大、便秘、腹胀、脐疝、心率缓慢。中枢性甲低可合并其他垂体促激素缺乏,表现为低血糖、小阴茎、隐睾以及面中线器官发育异常,如唇裂、腭裂、视神经发育异常等。婴幼儿及儿童期临床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及生长发育落后。患者常有严重的身材矮小,可有特殊面容(眼距宽、塌鼻梁、唇厚舌大、面色苍黄),皮肤粗糙,黏液性水肿、反应迟钝、脐疝、腹胀、便秘等消化功能异常以及心功能低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