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术前准备1. 检查前三天进食容易消化饮食,如软饭、稀饭、面条、豆腐、鸡蛋、牛奶、豆浆等,禁食含粗纤维类食物。2. 上午检查患者检查当日早上禁食,下午检查患者当天早上可以喝牛奶豆浆,中午禁食,无痛检查前两个小时禁水。3. 按要求口服清洁剂清洗肠道,一般会在服药两小时内排干净,最后排除大便为清水者或黄水不带粪渣方可检查。胃镜检查术前准备 检查前一天晚上8时后禁食,检查当天早上禁食禁水,禁服药物(降压药可舌下含服)。注意事项1. 检查当天按预约序号在门口排队等候。2. 无痛检查要求至少一名家属陪同,检查完后至少半小时才能离开医院,检查当天禁止开车及高空作业。3. 女性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应避开月经期及妊娠期。
胰岛素泵用泵前的准备: 了解病史糖尿病史、胰岛素用量史、既往病史、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肥胖程度等。 改用短、超短效胰岛素:在18-72小时使用中长效胰岛素者,改用短效多次胰岛素注射,血糖不稳定者尽快用泵。 胰岛素准备:提前6小时将胰岛素置于常温下。 设立程序:设置泵的基础量与大剂量、时钟等相关数据。 盛装胰岛素:并确定能正常释放。 皮肤处理安装:避开脐部及腰带部位。二.设置泵的胰岛素用量1.初始用泵的胰岛素使用量 开始胰岛素泵治疗之前最重要的事就是确定自己全天需要多少剂量的胰岛素,即每日胰岛素总量。 ● 计算依据: 根据泵治疗前胰岛素剂量及患者血糖情况计算使用泵以前的血糖控制情况 开始胰岛素泵治疗时的推荐剂量(U/日)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千克.天)(0.85-0.9)经常发生低血糖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0.8—0.7)高血糖、极少低血糖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100%2.根据患者情况与实际体重决定胰岛素泵开始的剂量(使用于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患者情况 初始剂量1型糖尿病0.5—1.0U/(千克.天)1型糖尿病,无酮症酸中毒0.2—0.6U/(千克.天)以酮症酸中毒起病者应从1.0U/(千克.天)开始特别瘦小的儿童0.1U/(千克。天)青春期糖尿病1. 0—1.5U/(千克.天)2型糖尿病,病情轻,体内尚有一定量的胰岛素分泌0.1—0.2U/(千克.天)病情严重,病程较长,肥胖,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从0.3—0.5U/(千克.天)开始,但总量一般不超过1.2U/(千克.天)三.基础率与大剂量的设置 正常人胰岛分泌胰岛素是以基础分泌与进食后高分泌两部分组成,其中基础分泌占全天分泌总量的50%(40%—60%),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也大约占50%(40%—60%)。 胰岛素泵最大限度的模拟了人体胰腺的生理分泌方式,它将人体胰腺的基础分泌与进食后的分泌的胰岛素分别设计到了泵当中。它们分别是基础量与餐前大剂量。(一)基础量:是泵特有的模拟人非进食状态下胰岛素的给药方式。1 基础量的计算患者状态 以前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时的总量改用胰岛素泵后推荐每日总量基础量所占百分比血糖控制良好很少低血糖100%75%—85%45%—50%经常低血糖100%70%35%—40%高血糖 + 很少低血糖100%100%50%—60%2 如何在泵上设置基础量 3 泵的基础量设置正确与否要经过检测,其检测分以下四段时间进行: a 入睡后—清晨起床(睡前不加餐,空腹过夜) b 起床后---午餐前(不吃早餐) c 午餐前---晚餐前(不吃午餐) d 晚餐---睡前(不吃晚餐)4 基础量设置正确的标准: a.空腹血糖5.6—7.2mmol/l b.没有低血糖 c 任何一餐不吃的数小时内血糖平稳或仅有轻微地下降,其幅度≦30%或≦1.7mmol/l。5 基础量太多的标志: 不吃饭血糖会降低 在没有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经常要加餐,否则会出现低血糖 半夜低血糖 早餐前低血糖 白天低血糖6 基础量太少的标志 不吃饭血糖也会升高 基本都是高血糖 经常要增加餐前大剂量或补充大剂量来纠正高血糖7 调整基础量的原则 基础率的调整应在血糖波动之前2—3小时(短效胰岛素)或1小时(超短效胰岛素) 每次调整基础率应增加或减少0.1u/小时(尤其对1型病人) 比如:患者(使用短效胰岛素)血糖在临晨1点开始下降,这时应该在10点和11点开始设置一个较低的基础率,这个基础率按照每小时降低0.1U逐步达到目标。 60%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若有该现象时,可将基础量加倍,特别是5am—7am临床上基础率常从3-5段开始(二)大剂量:胰岛素泵对B细胞进食后快速大量分泌胰岛素的模拟。这就是在进食前基础量不断输入的情况下,通过胰岛素泵上的按键再追加注入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我们将它叫做大剂量。 大剂量的计算餐前大剂量的总和等于全天胰岛素总剂量的50%总餐前大剂量=1日总量×50% ● 方法A 根据每餐的进餐量进行分配 早餐前大剂量=1日总量×20% 中餐前大剂量=1日总量×15% 晚餐前大剂量=1日总量×15% ● 方法B 根据碳水化合物计算 由于个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不同,大约每12-15克碳水化合物需要1单位胰岛素,体重大的人需要量大。 判断餐前追加剂量是否合适与安全的根据: 采用短效胰岛素治疗者以餐后4-5小时血糖恢复至餐前目标血糖范围或较目标血糖略高30mg/dl(1.7mmol/l)为宜。 采用超短效胰岛素治疗的者以餐后3—3.5小时血糖恢复至餐前目标血糖范围或较目标血糖略高30mg/dl(1.7mmol/l)为宜。四、安装与开启胰岛素泵(一) 步骤 第一步:装入电池。 第二步:开机 第三步:设置时钟 第四步:抽取胰岛素并充满泵专用储药器。 第五步:将储药器装入泵内----安装储药器。 第六步:将储药器连接上输导管。 第七步:设置基础量(通常由医生决定),设置餐前大剂量。 第八步:充注输注导管 第九步:“埋置针头” 消毒皮肤(选择注射部位: 腹部:胰岛素吸收最快,更具有可预测性,受活动的影响较少部位的更换: 其它可选择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部、上臂,距离前一个部位3 - 5cm)将导管前端的针刺入皮下并用黏胶膜固定。 (二) 胰岛素泵安装注意事项 (以下安装注意事项仅限于个人的自行安装耗材) 购买胰岛素泵后就需要进行安装,虽然每一种胰岛素泵耗材的安装步骤大同小异,但是有一点它们是共同的,就是在每一次的重新装药更换注射部位时均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下面逐一对以下几点进行依次说明: 1、安装前的血糖检测:这一点在这里我不必过多的阐述,但是此时的血糖检测是为了在你更换部位及更换耗材后确定你是否应该适当的追加胰岛素的数量。 2、安装时储液器的排气及耗材管道的打通:因为胰岛素泵需使用储液器提前存储胰岛素,因此在安装前一定要作好储液器的排气工作,以避免气体的存留;同时因为泵需要管道、针头与身体相连接,因此在换用新管道时均需通过储液器或胰岛素泵所提供的特殊功能打通管道(希望通过针头看到约一、两滴胰岛素),以避免因气体残留于管道内造成胰岛素不能正常注入皮下,产生不可避免的高血糖。 3、在安装新的耗材后,通常应该再检测一下血糖的情况,以确认胰岛素的注入是否正常。 因为正常情况下如果住院安装胰岛素泵,每日需检测7-8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晚间临睡时及夜间2-3点;而如果家庭更换耗材则需取决于你新换耗材的时间,一般安装前及安装后的血糖检测应该在这7-8点中的任意两点,如此一般即可确定安装的是否正常得当。 4、各种胰岛素泵说明书中虽均指出耗材的可使用时限为7-10天,但是通常的情况是6-7天即为一个极限天数,否则易产生皮下硬结,而同时胰岛素也会因皮下硬结而吸收不好,造成血糖未明原因的升高(此情况笔者曾和多位同样糖友互相探讨过),因此建议更换耗材间隔最多为7天,同时在更换耗材的当天应更加注意血糖的波动情况,避免因为其他的外因造成血糖的升高。五、 胰岛素泵使用经验点滴 1、胰岛素泵所使用的胰岛素为短效或超短效(如果为诺和诺德公司产品即为诺和灵R或诺和锐),而不可使用预混或长效、中效胰岛素,以避免伤损器械。诺和灵与诺和锐的使用区别在于诺和灵基础量较小,追加量较大;而诺和锐则和其正好相反(此情况在医院的门诊曾遇到过),但是因为目前诺和锐尚处于自费且价格较诺和灵贵,因此尚未得到全面普及。 2、因为胰岛素泵为长期、小剂量的连续皮下注射,因此和每日的两针、三针、四针的注射相比较所使用的胰岛素的剂量要较少,一般可确定全天所用针注射剂量的75%-85%作为胰岛素泵所使用的全天胰岛素使用量,其中的50%作为全天的连续小剂量注射使用(我们通常称其为基础量,下同);而另50%作为每天三餐前的临时注射量(我们称其为追加量,下同)。一般情况下在患者住院安装泵时,医生即为患者调整好了基础量的时段及相关用量,此量在患者出院后一般不要轻易调整,以避免发生酮症等意外(此情况曾在医院门诊中遇到多例,患者经住院再次调整后方改善症状);而追加量则一般是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此量患者可适当调整,但是大原则不可改变,否则也易产生低血糖等意外情况。 3、胰岛素泵在使用过程有可能出现堵管、漏夜等意外情况,因此要求患者在使用中应熟练掌握对于相关情况的排除,出现上述情况如果排除器械本身的故障外,其可能性有如下几点:(1)如果针头扎入皮下时有血反流回管道;(2)如果针头扎入皮下时有空洞感;(3)如果针头扎入皮下的脂肪层较浅,则均有可能发生上述情况(有关此情况曾和其他糖友共同总结探讨过),在此情况下应及时更换耗材及注射部位,以避免高血糖的出现。
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后,很多朋友就开始担心了,急忙询问医生,该怎么办?那么,为了最有效的解决转氨酶升高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升高的原因。转氨酶包括哪些?1、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这是最常见的项目,升高则提示肝细胞的损害。2、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胺转移酶(γ-GGT):这两个酶升高,则提示胆道系统的损害,或者提示其他炎症、免疫性疾病。这两个酶特异性不高,在很多疾病里面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升高。3、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这两个指标与肝脏合成能力有关,下降则提示肝脏合成能力受损。4、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这三个指标均反映肝脏对胆汁的代谢、排泄功能,升高则提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下降。以上则是最常见的肝功指标,不同类型的酶升高,提示不同的情况。转氨酶升高有哪些原因?凡是能够引起肝脏损害的致病因素,均可引起转氨酶升高,这里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1、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或者其他嗜肝病毒肝炎(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必须通过检查来确诊或者排除。2、药物性肝炎: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具体参见:[医学科普]哪些药物可以伤肝?3、酒精性肝炎:长期、大量的酗酒,是可以导致肝细胞损伤,出现转氨酶升高。4、自身免疫性肝炎:好发人群为女性,中年以上,情绪比较急躁、焦虑者,多伴有皮疹、口干、眼干、牙齿脱落或者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必须通过检查来确诊或者排除。5、反应性肝炎:在一些其他脏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胆道感染、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也可出现肝细胞损伤,出现转氨酶升高。6、肥胖导致的脂肪肝也是会出现转氨酶升高。7、另外,剧烈运动、妊娠、休息不好、情绪波动等原因也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甚至还有少部分转氨酶升高,是无法明确原因的。三、下一步怎么办?首先,是明确原因,通过医生对病史、用药史、既往史、家族史的询问,筛查可能存在的原因。其次,就是通过一些列的检查,确诊或者排除。最后,明确了病因后,才能针对治疗,所以发现转氨酶升高后,千万不要胡乱用药,必须到专科医生就诊,明确病因,否则可能会延误病情。本文系魏睿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以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周围神经最多见。因为长期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大导致组织中山梨醇和果糖积聚神经细胞肿胀和纤维变性,最后出现神经节段性脱髓鞘,同时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使血流减慢,加重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当感到手脚有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从远端脚趾上行,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严重者可出现下肢关节病及溃疡。也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疼如截肢痛,昼轻夜重。还有的表现为触觉过敏,甚则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减退,没力气,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临床检查时可出现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震动觉减弱或消失;位置觉减弱或消失,尤以深感觉减退为明显。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常用药物有前列地尔,维生素B12,硫辛酸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的目的为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血液供应,改善神经营养。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有: 1、气血循环仪治疗:压力50~70mmHg(lmmHg=0.133kPa),每次30分钟,每天1次,足部有感染、溃疡、心肾功能不良患者慎用。2.旋涡浴治疗;水温38~40℃,治疗时喷水嘴对准治疗的重点部位,每次30分钟。3、血管神经治疗仪:4.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降低血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血液含氧量,改善缺氧状态。采用多人氧舱,均匀加压20分钟,至0.2MPa稳压下带面罩吸氧6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匀速减压20分钟后出舱。本文系于海燕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拿到一份自己的肝功能检查报告,如何看懂上面各种各样的医学符号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化验报告上的主要指标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临床意义。1、白蛋白 (正常范围3.5~5.3g/L)白蛋白是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并且可以方便地测量。它是总蛋白(剩余球蛋白)的主要成分。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时白蛋白水平下降。肾病综合征时它也降低,通过尿液丢失。2、谷丙转氨酶(正常范围7~56 IU / L)谷丙转氨酶(ALT),以前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是能量生产所必需的一种酶。存在于许多组织,包括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但发现在肝脏中的浓度最高。正因为如此,它被用在与其他肝酶结合来检测无黄疸肝脏疾病,特别是肝炎或肝硬化。此外,再结合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助于区分心脏损害和肝组织损伤。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范围5~47 IU / L)也叫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AT),因为它是与ALT相似的与肝实质细胞有关另一种酶。急性肝损伤时这个酶的血清测量值会升高,但是AST也存在于红细胞,心脏和骨骼肌中,并因此不具备肝脏特异性。有时AST与ALT的比值是区分肝功能损害的原因的重要参考。AST水平升高并不一定是肝功能损害,因为AST也被用来作为心脏损害的标志物。4、碱性磷酸酶(正常范围30~120 IU / L )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肝脏胆管细胞的酶。当大胆管梗阻,肝内胆汁淤积症或浸润性肝脏疾病时血浆中的ALP水平将上升。 ALP也存在于骨骼和胎盘组织,因此它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骨头正在改建)和佩吉特氏病的老年患者中也偏高。5、总胆红素(正常范围0.2-1.2mg/dl)胆红素是血红素(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的分解产物。肝脏负责清除血液中的胆红素。通过以下机理: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共轭(使它具备水溶性),并分泌到胆汁中,排泄到肠道。总胆红素增加会引起黄疸,并能说明一些问题:①肝前性:胆红素产生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比如溶血性贫血和内脏出血。②肝性:即肝脏的问题,肝脏病变会导致胆红素代谢缺陷(因为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减少,胆红素修饰功能受损,肝细胞分泌的胆红素减少)。具体病变是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③肝后性:即胆管阻塞,反映胆红素排泄不畅。(梗阻可以位于肝内胆管或肝外胆管)。6、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0.1-0.4mg/dl)直接胆红素水平的检测可以大大缩窄诊断肝脏疾病的范围。·如果直接(即共轭)胆红素是正常的,那么就是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升高,是上游胆红素排泄的问题。有溶血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可能。·如果直接胆红素升高,说明肝合成直接胆红素的能力正常,但胆红素无法排泄。应高度怀疑胆管梗阻的胆结石或癌症。7、γ-谷氨酰转肽酶(正常范围0~42 IU / L)这一指标在检测肝脏和胆汁淤积伤害方面比ALP更敏感,γ-谷氨酰转肽酶(GGT)在轻微的亚临床肝功能不全时就可能会升高。它还可以帮助确定仅仅有ALP升高的肝损害的原因(如在慢性酒精中毒时GGT升高)。以上我们对一些肝功能检测的主要指标做了简单讲解,如有疑问,欢迎各位患者朋友网上咨询或者来电咨询!祝您健康!本文系杭化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糖尿病的分型分为四型:1. 1型糖尿病(beta细胞破坏导致,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2. 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抵抗基础上胰岛素分泌进行性下降导致)3. 其他原因导致的特异类型糖尿病,如beta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药物或化学物质导致(HIV/艾滋病治疗或器官移植后)4.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注:有些糖尿病患者难以区分1型还是2型。二、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必须使用被认证的检测方法。) 或空腹血糖≥126 mg/dL(7.0 mmol/L)。(空腹至少8小时。) 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浆血糖≥200 mg/dL (11.1 mmol/L)。(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方法,75克脱水糖溶解于水中。) 或有高血糖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浆血糖≥200 mg/dL(11.1 mmol/L)。注:前三者需要复查证实。三、糖尿病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分型空腹血糖100-125 mg/dL(5.6-6.9 mmol/L)(空腹血糖受损) 或75克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浆血糖140-199 mg/dL(7.8-11.1 mmol/L)(糖耐量受损) 或糖化血红蛋白5.7-6.4%四、糖尿病前期患者2型糖尿病的预防(推迟2型糖尿病的发生)1. 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或糖化血红蛋白5.7-6.4%的患者应降低7%的体重,体力活动至少150分钟/周,活动适度,诸如快走。2. 可考虑应用二甲双胍,特别是BMI >35 kg/m^2,年龄<60岁,曾患妊娠糖尿病者。3. 至少每年检查一次是否进展到糖尿病。4. 筛查和治疗可纠正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此文章已更新,请参见:https://www.haodf.com/lj/tuwen_liuxiaolidr_8113827821_DE4rmvzOYzMvQ11p2Niu4vECdfER-8PjgIrTEobSYq4yivfnVPzLjja1M.htm
一般的人到医院就诊,医生就会给您测血压,如果不同时间三次(休息状态下)测得血压都≥140/90mmHg,那么就可诊断为高血压病。以上测得的血压,我们称为诊所偶测血压。目前高血压指南所定义的高血压病都是由此而得。但是有二种情况却无法通过诊所偶测血压而发现:一种情况是“白大衣效应”,即家庭自测血压至少2次正常,且无靶器官损害,但诊所血压≥140/90mmHg。这种白大衣性高血压,误将血压正常者为高血压,据统计约占20%-40%之多。另一种情况是“被掩盖的高血压”(或称隐蔽性高血压),它表现为诊所血压正常而家庭自测血压增高或伴靶器官损害,这种情也有14%之多。人的血压是个变量,每小时、每分钟所测的血压都不一样,活动与安静时不一样,夜间与清醒时也不一样,ABPM的出现解决了以上问题。不仅如此,ABPM还为血压时辰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夜间血压平均压较白天血压平均压下降≥10%现象称为杓型,<10%或反而增高为非杓型。起床后到上午10时要比夜间血压增高>25mmHg为晨潮。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非杓型高血压病人易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了解非杓型及晨潮的临床资料,对病人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ABMP同时也提供了预后信息。 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资料,ABPM正常参考值为:24小时平均血压 < 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125/75mmHg。以下情况推荐使用ABPM:①白大衣效应评估;②难治性高血压评估;③症状性低血压(药物或低血压症);④临床血压剧烈波动者;⑤可疑或症状性植物神经障碍;⑥被掩盖的高血压。 ABPM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对正常参考值还有待更广泛观察,并未达成共识;对非杓型、晨潮的重复性也较差,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较多而影响结果等;因此不能仅凭一次ABPM就下定论。目前比较提倡家庭自测血压,它具有偶测与动态血压的某些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们各自的不足。
胃肠道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表明,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临床研究报道的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小顺序为: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血糖代谢障碍 氟喹诺酮类药物中,以加替沙星对血糖的影响最为常见。美国FDA对1997年11月至2003年9月自愿报告系统的不良事件报告统计发现,与加替沙星相关的血糖异常事件占总事件的24%,环丙沙星为1.3%、左氧氟沙星为1.6%、莫西沙星为1.3%。虽然左氧氟沙星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临床使用时仍应注意左氧氟沙星可能引起的以及与其他可致血糖改变的药物合用时产生的血糖异常,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血糖异常应立即停用,并给予适当处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症状可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及个别的癫痫、精神症状等。但有易患因素(如癫痫、脑损伤或缺氧)、代谢紊乱或药物相互作用(如合用氨茶碱或类固醇类抗炎药)时较易发生。文献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托氟沙星、氟罗沙星、莫西沙星(5.4%)、曲伐沙星(4.4%)、格帕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4.2%)、环丙沙星(1.6%)、依诺沙星(1.2%)、培氟沙星(0.8%)、氧氟沙星(0.6%)、左氧氟沙星(0.2%~1.1%,)。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显示,格帕沙星和司帕沙星潜在的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偶可发展致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比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明显增高,但左氧氟沙星不明显导致QT间期延长。一项纳入5388例病人的临床试验显示,左氧氟沙星没有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QT延长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过敏反应 美国约翰尼斯(Johannes)等的一份回顾性文献研究表明,住院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莫西沙星2.0%~2.1%、环丙沙星2.6%、左氧氟沙星2.9%~3.3%、加替沙星3.2%~3.6%(见表)。临床症状多为红斑、瘙痒、药疹、皮肤黏膜水肿及过敏性哮喘。肾毒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上升。左氧氟沙星导致肾毒性的情况并不常见。尽管如此,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减少治疗量。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可发生腱炎、肌腱断裂有关的不良反应,其中以培氟沙星发生最多。美国药物上市后再研究(PMS)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调查报告显示,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发生肌腱炎的概率为10万分之一。FDA对已有的文献和上市后的监测报告进行分析后发布信息,要求在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信息中,将“该类药物可增加肌腱损伤风险”的信息加框警示。FDA提示这种不良反应对于年龄大于60岁,使用糖皮质类固醇和接受心、肺、肾移植的患者风险增大。有研究显示,第一、二代喹诺酮药物较易致幼龄动物关节软骨损伤,而第三代喹诺酮该毒性较小。光毒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光毒性反应与其8位的卤原子有关(如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克林沙星及西他沙星)。左氧氟沙星在极少情况下(<0.05%)出现光毒性反应。肝毒性 喹诺酮类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可使肝酶指标异常升高,亦可见巩膜和皮肤黄染,偶见肝炎、胆汁滞留或肝衰竭。临床试验资料显示,曲伐沙星和克林沙星的肝毒性较高,而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肝酶异常的发生率较低(1%~2%)。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容易发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可获终身免疫。麻腮风的预防:1、开窗通风;2、及时接种疫苗:8月龄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1、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2 、高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不要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4、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减少钠盐、动物脂肪的摄入,忌烟、酒。 5、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6、适当参与运动,以不引起心慌、脉搏明显增快为宜。 7、定期随访,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