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有大便不成型、粘马桶,每次蹲完坑后老有种便便没排千净的感觉。这种意犹末尽的“排便感”。1️⃣.内痔引起的“便意”不少人为了摆脱这种拉完还想拉的感觉,常常会加大力度排便。这种做法不仅会使肛门坠帐感加重,便意更加频繁;还会导致肛周血液循环不畅,加重痔疮病情。2️⃣.脱肛导致的便不净感由于排便时间过长,再加上用力时腹压较大,极易导致痔核脱出或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即脱肛)。等到站起身后,痔核或直肠粘膜一般会自动缩回肛门,此时极易让痔友们产生一种便便没排干净的错觉。3️⃣.肠炎导致便意频繁结肠有炎症的时候,结肠、直肠内壁处于敏感状态,即使只有一点便便,也会让痔友产生便意,导致痔友一直处于“我想拉”的状态,无论跑多少次厕所,都觉得没排干净。❤️这几招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干净利落地排便👉1、常做收缩“菊花”的动作痔疮患者应经常主动做“收缩菊花”的动作,不仅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缓解直肠粘膜松弛,还可以促进肛周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防治痔疮。👉2、主动培养排便的“感觉”可以适量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造就理想的大便。再配合做些全身运动和腹部按摩,饮食起居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3、掌握正确排便方法排便时不能太过用力,不能蹲坐太久,最好5分钟内解决。也不必强求完全排千净,因为越用力、蹲坐越久,大便意犹末尽的感觉严重!
1️⃣肛裂的主要病因是大便干燥,临厕努挣,肛门被坚硬的粪便撕裂,久之则形成慢性溃疡。因此,应保持大便通畅,千硬粪块形成后,不要努挣排出,可选用温盐水灌肠,或石蜡油灌肠,或用开塞露注入肛内,滑润排便。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防止感染后形成溃疡及皮下瘘。3️⃣妇女月经期应注意卫生,不要参加重体力芳动。妊娠期应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生育时要注意保护会阴,不要撕裂会阴及肛门。4️⃣在肛门检查如肛门指诊、用肛门镜或其它器械时,切忌粗暴用力,以防损伤肛管,引起肛裂。5️⃣及时治疗克隆氏病、溃疡性大肠炎等肠道疾病,防止并发肛裂。
便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对于它的诊断治疗,医师常常觉得十分棘手。为了更好地诊治便秘患者,我们必须做到对便秘患者进行有效的分层(报警与否)、分级(程度)分流诊治,评估引起便秘的病因和诱因,便秘的类型以及程度。对于大多数便秘患者,医师通过详尽的询问和查体,可以初步了解其病因和便秘的类型。如果无报警征象者,可以进行经验治疗1~2周,但必须是依据患者便秘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若患者自觉便意少或无便意,排便次数减少,可按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方案予以一般治疗,并辅以中医药辨证论治。若患者自觉排便艰难,排便不畅,则可以参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方案进行试验治疗,并辅以肛门局部治疗如坐浴、熏洗等,同时结合中医药分型标准辨证论治。若患者是肠道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于有报警征象或怀疑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时,应做进一步检查,除外或证实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结肠肿瘤;确定器质性疾病的便秘患者,除了病因治疗外,同时需要根据便秘的特点,判断便秘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对经验治疗或经检查未证实是器质性便秘的病例,则应当进行详细检查如胃肠传输试验(GITT)、肛门直肠测压(ARM)、气囊逼出试验(BET),以确定便秘的类型,给予相应治疗。对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一般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应做进一步检查,如(胃肠传输试验/结肠压力测定/乳果糖呼气氢试验)以明确手术指征,给予符合条件的患者手术治疗。对于出口功能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检查的基础上施行手术治疗。对于混合型便秘患者,临床医师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制订治疗方案,提高疗效。为了指导临床诊治慢性便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于2007年制订了我国便秘分级诊治原则。在我国,大多数慢性便秘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诊治,根据病情的轻重采取分级诊断、分层治疗的原则既能达到正确诊断、合理有效治疗,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能降低治疗费用。第一级诊治:适用于多数轻、中度慢性便秘患者。首先应详细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必要时行肛门直肠指检,常规粪便检查,包括隐血试验。如患者年龄大于40岁、有警报征象、对疾病过度紧张焦虑,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做相应处理,否则可选择经验治疗。根据便秘特点,进行为期2~4周的经验治疗。强调一般治疗和病因治疗,可选用容积类轻泻药、渗透性泻药或促动力药。如治疗无效,可考虑加大剂量或联合用药。对有粪便嵌塞者,应注意消除结肠、直肠内存积的粪便。第二级诊治:主要对象是经过进一步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以及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进行胃肠传输试验和(或)肛门直肠测压,确定便秘类型后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可选择生物反馈治疗,并加强心理认知治疗。第三级诊治:主要对象是对第二级诊治无效的患者。应该对慢性便秘进行重新评估,注意有无特殊原因引起的便秘,尤其是和便秘密切相关的结肠、肛门直肠结构异常,有无不合理的治疗,有无精神心理障碍,是否已经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排便习惯等。这些多是经过多种治疗但疗效不满意的难治性便秘患者,需要进一步安排定性和定位诊断等特殊检查,必要时需要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医师的会诊,以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慢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是指结肠的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引起的便秘,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少便意或便意消失,粪质坚硬,一般伴有腹胀,病因不清,症状顽固,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常伴有血中雌二醇水平下降、催乳素升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一部分患者最终须行结肠次全或部分切除术。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不良排便习惯;2.滥用泻药;3.过于精细的饮食习惯;4.肠易激综合征;5.精神心理因素等。慢传输型便秘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可能为一种病因产生多种机制所致,也可由多种因素协同所致,如肠外神经损伤、胃肠道平滑肌病变、肠神经系统异常、间质细胞损害、盆底结构改变、心理因素和激素水平变化等。(二)出口梗阻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肌功能不良的顽固性便秘,多见于女性,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服泻药常无效;重者骶尾部坠胀。女性可伴有阴道或子宫脱垂,常需病人用手挤压阴道或手抠出存在直肠末端的干燥粪便。直肠指诊可见肛管内压力增高,直肠黏膜松弛、堆积,有的直肠前壁向阴道膨出。排粪造影和直肠压力测定可确诊,显示盆底肌功能不良,而结肠传输试验正常。在这一类便秘患者中,临床上可见如下几种情况:1直肠前突又称直肠前膨出症,多见于女性,依据直肠向前突出程度可分为三度,即轻度为6~15mm、中度为16~30mm、重度大于31mm,排粪造影显示:力排相直肠前下壁向前突出呈囊袋状,边缘光滑,内有钡剂残留。其中重度须行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2.直肠内套叠又叫直肠内脱垂,多因直肠过长,加之长期排便用力,使直肠黏膜与肌层分离。指诊能触及柔软和松弛的堆积黏膜,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经肛门行直肠黏膜套扎术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但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3.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与耻骨直肠肌痉挛肥大有关。指诊:肛管延长,肌张力增高;肛管压力测定,静息压和收缩压均增高;X线检查存在“搁架征”。可行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4.会阴下降综合征多见于妇女,长期过度用力排便是主要原因,上端肛管在耻骨联合与尾骨连线处,若排便时低于2cm,即可诊断为会阴下降。坚持做提肛运动有助于防止病情发展和大便失禁。5.内括约肌失迟缓症以顽固性便秘和排便极为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肛管直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多因支配肛管内括约肌的神经异常所致。直肠指诊有明显的紧缩感,肛管压力增高,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多采用后位内括约肌全束部分切除术。(三)混合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有时相互关联,交叉存在,两者具有共同特点。
一、便秘的病因学许多直接影响肠平滑肌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便秘,如结肠、直肠解剖结构异常、平滑肌源性或肠神经源性病变、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肠肿瘤所致的局限性狭窄和梗阻,甚至医源性由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肠神经系统的药物引起等,称为继发性便秘;无明确病因的慢性便秘则称为功能性便秘。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功能性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良性疾病之一,且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1.单纯性便秘(1)进食过少或饮食过于精细,纤维素含量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2)由于生活规律、周围环境的改变和精神紧张等因素,使排便习惯受到干扰;(3)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4)慢性消耗、营养不良或衰老,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5)慢性消耗、营养不良或衰老体弱等导致肌肉萎缩或肌力减退而使排便困难。2.继发性便秘(1)肠道内外肿瘤压迫致肠道狭窄或梗阻;(2)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压迫脊髓、腰丛、骶丛神经引起神经麻痹,导致便秘;(3)内分泌病变,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肠道肌肉动力减弱;(4)肠道易激综合征,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便秘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由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障碍所致。3.医源性便秘(1)滥用泻药,长期过量服用泻药,常见于刺激性泻药会引起肠道黏膜的损害、结肠平滑肌萎缩和神经损害,同时使肠道对泻药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和耐受性,最终导致严重的便秘;(2)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长春碱类、鬼臼毒素类等化疗药物的使用,局部放疗等;(3)阿片类镇痛药,可使排便反射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4)5-HT3受体拮抗药类止吐药物,会增加大肠蠕动传输的时间,引起便秘;(5)其他药物,如铋药、制酸药、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物等;(6)术后并发症,如肠粘连、瘢痕狭窄。
一、临床表现1症状固、,大多数无胎便排出延长史,且曾有过正常排便习惯。病史中往往可问到一些诱因,例如饮食失衡、排便训练方法不当、精神问题等。2.体征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全身体征。左下腹可触及增粗的肠管,直肠指诊,直肠内可触及粪便。3.辅助检查(1)结肠造影:无先天性巨结肠症X线征象,少数患儿有直肠扩张、乙状结肠冗长,可辅助诊断特发性巨直肠症。(2)肛门直肠测压:表现为肛管静息压正常或增高;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正常或减弱;排便弛缓反射异常和直肠感觉功能异常等。(3)结肠运行试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应用多次口服标记物一次X线摄片法,测定正常儿童33例的胃肠传输时间为287±7.7h,可作为参考值。(4)排粪造影:可辅助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分型,需患儿配合。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童发性便的诊应重视病史和体征,不要囿于先天性巨结肠症诊断。需要结合结肠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甚至组织学检查综合考虑。据南京市中医院2000-2002年资料完整的儿童特发性便秘86例统计,单纯结肠造影的异常率为27.2%,单纯肛门直肠测压的异常率为56.8%,而将两项检查相结合后异常率为65.9%,可大大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并可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内括约肌失弛缓症、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特发性巨直肠症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靠上述两项检查的结合,依靠目前的诊断手段仍困难者可长期随访,观察发展。2.童相别(1)先天性巨结肠症超短段型:要依靠直肠黏膜肌层活检和直肠肛门测压来鉴别。(2)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末端被某些因素束缚影响上升,引起脊髓末端及马尾神经受到牵拉或病变,属脊柱脊髓先天畸形,常见脊髓脊膜膨出症。临床表现为便秘、排尿障碍、下肢畸形等一系列症状。磁共振(MRI)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3)隐性骶尾部畸胎瘤:肿瘤位于骶前直肠后,向盆腔内发展而不向臀部生长,尾部无明显痕迹。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后骶前包块压迫直肠。X线平片显示肿瘤内有骨骼组织,直肠腔内超声和骶尾部MRI可诊断,确诊须依靠术后病理。(4)会阴前肛门:视诊肛门外观无异常,但均有不同程度前移,肛门口可见外括约肌收缩形成的放射状皮肤皱襞。肛门后有一明显凹陷,皮肤有色素沉着。直肠指诊在肛门口上方可触及一间隙,该段直肠后壁薄弱,形成盲袋。排便时肛门后皮肤鼓出,有人称“直肠后突”。(5)先天性肛门狭窄:直肠指诊小指通过困难,肛门部无外伤及手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