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 大家快来猜猜图片里碎片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摔了的陶瓷杯子”? “路边的碎石”? 还是“吃剩的骨头”? ┐( ̄ヮ ̄)┌ NO NO NO! 其实这些“小石头”来自于我们口腔 也就是传说中的——牙结石 “嘴里的石头”还记得上一期跟大家介绍的“看不见的凶手”——牙菌斑吗?【没有看的朋友请自觉面壁(`⌒ ?メ)】,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牙石,又称为牙结石,它就是牙菌斑及沉积物混合了唾液等口腔内液体慢慢钙化而形成的。牙结石根据沉积的部位,以牙龈边缘为界,可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顾名思义龈上牙石是沉积在牙冠上,在口内可以直接看到的牙石;龈下牙石是在龈缘以下,肉眼无法看到,需口腔检查探针才能触及。虽然都是“嘴里长石头”,但由于个体差异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不同,大家嘴里牙结石的质和量往往不尽相同,也会因饮用的食物不同(如长期抽烟、喝茶等)而呈现出各种颜色(黄色、棕色、或者黑色)。 “石头也疯狂”牙菌斑一旦变成了“石头”,就不能用刷牙的方法去除了,而且其表面覆盖大量尚未钙化的牙菌斑和软垢等,对口腔而言是一种异物,通过不断刺激牙齿周围组织,影响血液循环,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的感染,引起牙龈发炎,出血甚至萎缩,若不及时处理治疗,炎症进一步发展会造成牙齿周围软组织和骨头的破坏,最终造成牙齿的松动、脱落。 “消灭石头”牙石有如此的危害,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我们知道牙石是由菌斑软垢逐渐钙化形成,因此及时清除食物软垢等是必要的手段(没有看上期知识点的朋友请继续去面壁。 1. 首先就是要养成食后清洁口腔的习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刷牙。正确的刷牙可将刚刚开始沉积于牙面的牙垢、质软的牙结石及时刷掉,从而预防牙结石的形成; 2.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多吃富有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如肉、蛋、各种蔬菜和水果,充分咀嚼以利于牙面清洁,少吃甜食及黏性很强的食物,尽量不吃零食; 3. 重点(=?ω?)?敲黑板!!!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好习惯,约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已经有牙周疾病的朋友可能要增加复诊频率)。通过定期口腔检查和治疗,去除牙结石。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下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清洁牙齿,消灭嘴里的石头,还自己一口健康美丽的牙齿~ (文章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eYVm7l4rmv2DRckmwqkOw)
“看不见的凶手” 牙齿上除了可见的食物残渣和软垢,和口腔健康息息相关的恰恰是那些“看不见的凶手”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凶手之一” ————牙菌斑 牙菌斑指的是我们口腔中不能被水冲走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它们彼此互相黏附或者黏附于牙面、牙齿之间或假牙表面,是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牙菌斑是口腔细菌存活在我们嘴里,并逐渐发展壮大,从而让我们口腔生病的始作俑者。 它的形成速度很快,在刚清洁过的牙面上,数分钟内便可形成,1~2小时便可迅速增厚。牙菌斑可以分布在牙齿的各个位置,当我们每次迅速刷完牙,自以为已经清洁干净时,往往还在牙齿的隐蔽位置残留了“无形的”牙菌斑,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菌斑指示剂来观察到它们,从而化“无形”为“有形”,也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刷牙时遗漏的地方,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清洁口腔。 牙菌斑主要对嘴巴里白色的牙齿和红色的牙周组织造成危害,引起口腔最常见的两种疾病:龋病和牙周病。 龋病俗称虫牙,这里的虫其实就是指菌斑中的细菌。牙菌斑牢固地附着在牙面上,细菌们最喜欢甜的,通过摄入唾液中的糖,之后分解产酸,而我们的牙齿最怕酸,长此以往最终就会成“虫洞”,牙齿被破坏后就会喊疼让你注意啦(╥╯^╰╥) 当牙菌斑靠近牙龈时,细菌产生的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俗称“牙肉”、“牙床”),产生炎症,即牙龈炎,受伤的牙龈会出现各种症状,如红肿、出血等等。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牙龈炎有可能会发展为不可逆的牙周炎,也就是导致下方骨头的破坏,我们的牙齿根部长在骨头里,一旦根基不稳,上方的牙齿就会像失去土壤的大树,出现松动、脱落等晚期症状??????? 即使面对如此穷凶极恶的对手—牙菌斑,我们也不用害怕。 只要通过以下方法,就可以将其绳之以法: 1、在牙菌斑指示剂的辅助下,通过仔细认真地刷牙来清除牙菌斑,就可以大大降低牙菌斑在牙齿表面的附着,减少它们伤害牙齿的机会; 2、通过使用牙间清洁装置(如牙线、牙间隙刷等)清除牙菌斑。日常的刷牙只能清除牙齿表面附着的牙菌斑,而牙与牙之间的牙菌斑则需要通过牙间清洁装置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清除; 3、定期洁牙清除牙菌斑。通过找专业的牙周医生检查并定期洁牙,就可以彻底清除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等局部刺激,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M7UDY4SgY7pq0QNC83v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