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和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健康长寿。囫囵吞枣不仅会适得其反,还常常合并一种看似无关痛痒实则危害巨大的疾病——食道异物。食道异物轻则刮伤粘膜,重则损伤器官,甚至穿破食道与气道交通,更有甚者,刺破中隔与大动脉“比邻”,使患者命悬一线! 先来看看几个事例,有的只是虚惊一场,有的则惊心动魄。 例1. 鱼刺卡在鼻咽部。 美酒佳肴,谈笑中吃鱼不慎,导致异物滞留。经及时检查发现异物位于肉眼无法直视的鼻咽腔的外上部,予以内镜下取出,患者化险为夷。此例为食道异物的轻症。 例2. 枣核“误”入食道。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共儿女,庆端阳。端午节阖家团圆,品粽子,讲屈原,话今朝,其乐融融。谁料突然间,枣核卡住了。怎么办?喝点醋?再来点馒头什么的“带”下去?一家人绞尽脑汁,办法试尽,都无济于事。急急忙忙送到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食道入口异物,全麻内镜下顺利取出。大家不禁庆幸,总算没有大碍。 例3. 鸡骨头刺破下咽梨状窝粘膜,几乎酿成大祸。 每逢佳节,祖孙三代齐聚一堂。孙子先把一碗炖好的鸡汤孝敬给老奶奶,不曾想,这鸡汤里有鸡骨头,加之老奶奶近期刚换了一口漂亮的烤瓷牙(与正常牙齿相比感觉较迟钝),喝了沒几口,就感觉不舒服,一侧脖子隐隐作痛。急忙来到医院,经过检查,发现食道入口附近的下咽部梨状窝似有异物滞留。随即全麻内镜下探查,发现异物的“半截身子”已经刺入附近组织,于是小心翼翼地反复探取,终于成功取出。 可是回家后老奶奶还是感觉不舒服,几天后又来医院了。这次的检查结果可是大有文章——发热38. 5度,白细胞一万多,局部疼痛还伴有肿胀,一侧颈部像一个皮球高高隆起。一压还有捻发音,这是典型的异物穿透粘膜后合并的气肿和感染。同时一种名为产气杆菌的微生物在局部繁殖并产生大量气体,助长气肿的形成。 随即诊断为食道异物,食道—下咽部—颈部瘘。 接下来,医生安排鼻饲,胃肠外营养,局部切开引流,病情日见好转。最终,柳暗花明,患者康复出院。真是一个小小的鸡骨头险些酿成大祸! 例4. 鸡骨头“穿”过食道,损伤主动脉,命悬一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烈日下干活出了很多汗,来点滋补鸡汤如何?先喝点汤,解解渴,然后品味鸡肉,最后啃鸡骨头。鸡汤不仅味道好,还有营养。鸡骨头虽然肉不多,但是啃鸡骨头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有时候习惯成自然,却也因此受累)。边吃边憧憬美好的未来,不禁想入非非。这注意力一分散,一不小心把一块鸡骨头咽下去了。喉咙仅有短暂不适感,于是安慰自己下不为例,今后注意就行。 没曾想过了几日,患者身体发热,胸口隐隐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食道中段异物,都跟主动脉“联系”上了(鸡骨头直接穿过食道粘膜刺入主动脉壁),听大夫说很危险,只好硬着头皮同意手术。患者听人说鸡骨头到食道里很常见(局限于食道粘膜壁的异物较常见也较容易取出),于是也自我安慰只是个简单的小手术。 手术室内,医生使用内镜,小心再小心,仔细检查,搜索前进,总算发现了“可疑目标”—紧靠主动脉的食道中段的地方,有一个凸起,局部肿胀,还有坏死组织。于是先行探查,清理凸起处腐烂的组织,暴露异物的一端,慢慢探取,终于成功取出,首战告捷。 正当大家都要松下一口气时,患者突感胸口剧烈疼痛,随之言语不清,意识丧失,医护立即启动急诊抢救,开辟绿色通道,介入科医生火速增援,发现主动脉缺口,使用钢丝圈栓堵,再进一步加固,一番紧急抢救后,患者逐渐恢复血压,恢复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医务人员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一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捡”了回来,患者恢复了健康。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异物种类远不止这些。 在此,奉劝大家,在享受美食珍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细嚼慢咽,过筛掉“异物”,以防误咽;二是聚精会神吃饭,切忌谈笑风生,一心二用,尤其是儿童,千万不可一边嬉戏玩耍一边进食;三是烹调时把好“病”从口入第一关,比如端午节包粽子时,可以把原材料中的枣核先行去除只保留枣肉,鱼刺提前剔除,针对牙齿不好的老人和小孩,避免吃大块带骨头的食物;四是在异物吞服后,不宜强行吞服饭团、馒头、食醋等方法试图将异物吞下,应及时就诊。 总体而言,希望大家把好病从口入关,细嚼慢咽地品味美食,健康长寿。
一是基于团队合作的问诊检查治疗一条龙流程。 二是医生建议与知情同意并重。 三是双轴诊断,多学科合作(MDT模式),以及知识更新。 为什么是团队形式的门诊工作流程呢?这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专家资源和效率最大化。一个团队当然比一个人强大,各级医生各行其是。主治医师完成问诊和初步检查,专家的主要任务是把关,也就是不放过问诊中的蛛丝马迹,不混淆既往检查(包括外院检查)中的各类资料(患者朋友常常带一大叠图片等就诊),尊重但不盲从各级同行的意见,时刻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该转诊或另觅高手时,一定毫不犹豫。 2,团队的快速成长。从医学生到初年住院医师,再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直至主任医生,“化蛹成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培养制度,造就不同素养和能力的医生(虽然现在有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体系)。故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潜移默化,是医生缩短学习者曲线,高质量成才的主要一个环节。 3,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一条龙流程,包括检查,住院等的协调,尽最大可能由医院工作人员参与完成,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提前预约和通知患者住院等。 为什么要医生建议与知情同意并重呢?因为医生的建议有时候决定患者的命运。比如一个声嘶患者经过检查发现有可能是风湿病导致的环杓关节固定时,医生应该及时建议转科治疗,同样的主诉如果发现可疑纵隔肿瘤时亦然(当然是转肿瘤科或胸外科)。又如,患者多次骨折,尿路结石, 甚至合并肾功能障碍,始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发展到做血液透析。其实,核心的问题是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影响骨代谢所致。这种情况目前最佳的治疗是手术。 有时候 面对此种情况,患者常常一头雾水。辗转前来就诊,怎么几句话就“打发”了?这时候需要的是科普,耐心和其它(科学的素养,医者仁心等等)。曾经有一位萎缩性鼻炎的患者本来门诊是为了手术,但是后来发现合并严重的干燥综合征,且有可能后者才是当初考虑的干燥综合征的罪魁祸首,经过细心耐心和热心的解释,终于高高兴兴前往下一个目标就诊。 所以知情同意具体落实在医疗工作中实际上就是医患沟通的一个必要环节。 为什么要双轴诊断呢?因为身心健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林。例如,常常有严重失眠者前来咨询,合并胃食管反流怎么办?耳鸣如何处置?眩晕鉴别等等。更有严重者,已经是某种精神病,但自己却浑然不知,一味要求手术,期待不现实的医疗奇迹出现。凡此种种,都需要专家仔细甄别,去粗取精,由此及彼,得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 多学科合作对于解决疑难复杂病例极其重要。同一个案例,不同专业的视角不同,方法各异,兼听则明,但是一个总的原则不变,那就是实事求是,把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给患者,而不是医生随心所欲式的治疗。这就要求医生有足够的专业水准,相当的格局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方面的案例很多。多年前一位上颌骨骨化纤维瘤患者前来就医并接受手术,可是几年后复发了。住院到又一家医院,同一类科室,专家仍然按照与前一次手术大体一致的思路进行手术,不久,又复发了。怎么办?后来转到另外一类科室,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术思路,把局部病灶完完整整切除,然后远距离移植一块带血管蒂的骨组织,采用显微血管吻合保证血液供应以便使移植骨成活,同时再辅之以整形等技术。一次成功,迄今没有复发的迹象。这是跨学科治疗的一个经典案例,足见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知识更新是确保门诊质量,减少误诊的有效方法。医生这个职业,活到老学到老。“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保持一种年轻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患者提供最好最新的治疗方法。比如,同样是慢性鼻窦炎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即便是内镜微创手术,也需要进一步斟酌详细的手术方案。其中,球囊扩张,甚至药物涂层支架等,都是备选的好方法。千人千面,病情各有不同,切忌一个模式。 以上是专家门诊点滴体会,供参考。
多次手术,同时合并过敏,鼻塞,头疼,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一位青年女性,因为多次下鼻甲,鼻中隔,鼻息肉手术,同时合并鼻过敏,导致鼻塞,失嗅,头痛头闷,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经过检查确诊为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和鼻过敏。治疗方案如下,内镜手术,中隔再次手术,双侧中鼻甲切除(已经完全息肉杨变),双侧下鼻甲整形,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开放。翼管神经切断术。 由于之前的手术,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标志不清楚。需要凭借残余结构辨别。额隐窝骨质增生明显,电钻磨除,同步扩大额窦开口(类似Draf IIb),之后借助IGS(影像导航)定位翼管并进行手术。 手术前进行了充分的药物治疗的,再加上麻醉的控制性降压等配合,手术一气呵成,圆满成功。 此例手术的要点是,切除息肉务求彻底(连同病变的中鼻甲一并切除),窦口开放充分(把原来手术残余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额窦开口处理必须足够大(30度内镜可以直视全貌),影像导航翼管神经切断精准定位和切除。围术期注意局部和全身的药物干预。预期将获得满意的疗效。 手术前认真检查,手术中影像导航精准定位。
影子“影子”的字面意思是物体受光照而投射的图像,此处引申为先行者对后来者的潜移默化。本文主要谈校园时期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精彩的讲课让学生一辈子难忘——记韩德伍老师的一堂课。 一次透彻心扉的交谈或者一场感人肺腑的演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或在人生的长卷上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一点也不夸张。我读大学时在一次病理生理学的课堂上,韩德伍老师讲授“肝功能衰竭”,虽然有了之前的基础课铺垫,但是一下子要记住尤其还要理解那么多的内容,确有难处。韩老师一边讲一边画,忽而“高谈阔论”,忽而“笔走龙蛇”,两者既兼顾又相辅,行云之流水,层层入胜,让人陶醉其中,分不得半点神。画什么呢?当然是课题讲授内容了,非同一般之处在于,韩老师总是一气呵成,将前面几节课的要点同本节课内容,包括表现、原理、转归等等,用一个示意图“串”起来,有点像现在申报国自然课题标书中“立项依据”项目下的示意图。令人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最后一句summery时,老师用他那一双富有魅力的臂膀,在空中画了一个圈,龙首与龙尾对接,肢体与语言配合得恰到好处。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听得入神入脑,几乎忘记了下课。回过神来,在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中,一节课完美落幕。老师的示范效应永远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变成了我长久的记忆。从哲学角度,时时处处都有学问。从幼儿园的启蒙老师,到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及至后面的研究生导师们,还有许多或许没记住姓名但是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们言传身教,像投射影子一样,潜移默化影响着后辈们的一言一行,是每个人成长成才、处世为人的宝贵财富。 共享空间与挑灯夜战——记在生理学教研室挑灯夜战的故事。 说起医科大生理学系的乔健天老师,他爱才惜才,不吝为外专业学生开放绿色通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读博士期间有幸在生理教研室,进行了大约一年的研究,一度领略了一代大师乔老师的风采,所见所闻,受益终生。由于实验室空间有限,容纳自己教研室那么多研究生,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要考虑外专业的“加盟者”了。即使这种情况下,经过当年的教研室副主任张志华老师的牵线搭桥,我婉转表达了希望利用夜晚时间搞科研。没想到,乔老师爽快地答应了,便有了后来利用这样一个难得的“共享空间”挑灯夜战的故事。有一回,值夜班的保安悄无声息地走到了实验室的显微镜旁边,当时我正在聚精会神地读片,余光突然发现一个影子,惊得我三魂离了七魄,几乎叫出声来。我看到乔老师的学生都用英文写论文,于是我也手痒痒起来,决心一试身手。当我把一篇关于鼻黏膜神经肽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英文初稿,忐忑不安地送到乔老师手上,盼求百忙中给予修改时,心里着实紧张到了极点。没曾想,在乔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这篇文章但年发表在CHIN MED J。先生用铅笔工工整整为我修改文章的笔迹,我至今还保留在书架上,也成了我为自己的学生修改润色稿件的原动力,时刻鞭策我永不懈怠地做好工作。 从W环(耳鼻喉科)到D窝(妇产科),渊博的学问,扎实的功底——记李武功教授的一次开场白。 已故李武功教授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时从湖北武汉协和医院来学校附属医院工作的,起初在现在的第二医院,1957年再次调整后调至第一医院工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华北地区耳鼻喉科学术会议开幕式上,李教授谈笑风生,从耳鼻喉科咽部W氏淋巴环说到妇产科的D氏窝,讲者侃侃而谈,听者一头雾水,这是哪里跟哪里啊!这是一次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会议。除此之外,我对李武功教授夫人的印象也十分深刻。一次受老师已故李武功教授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时从湖北武汉协和医院来学校附属医院工作的,起初在现在的第二医院,1957年再次调整后调至第一医院工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华北地区耳鼻喉科学术会议开幕式上,李教授谈笑风生,从耳鼻喉科咽部W氏淋巴环说到妇产科的D氏窝,讲者侃侃而谈,听者一头雾水,这是哪里跟哪里啊!这是一次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会议。除此之外,我对李武功教授夫人的印象也十分深刻。一次受老师委托到家里送材料,几句寒暄,说明来意,放下文件,转身准备撤离时,教授夫人的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把我惊呆了!李教授夫妇的风采深深影响了当年的我,于是那个懵懂的青年立下志愿:把英文学好,把专业搞好,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做一名大师级的人物。才有了后来1992年我报考博士研究生时答卷中了头彩:专业答卷中的大篇幅英文内容要求直接英文回答,加之半个小时的听力测试,不闻呼吸声,惟闻纸笔音。后来导师陶正德教授电话告诉我,就专业答卷和英文测试而言,我的英文水平堪称上上乘! 受前辈们的熏陶,我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在科研和教学环节,注意了以下原则: 一是源于书本,源于临床,高于书本,高于临床。基础理论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如何把书本理论“串”起来,用于解释临床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需要哲学的思维引领,那就要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停留在书面的一个个知识点讲活,直到随手拈来,呼之即出。在导师引领下,我基于之前多年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变应性鼻炎翼管神经切断术“单侧手术,双侧受益”的手术理念和模式。这一理论和方法被写进了《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的“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并以“专家观点”形式配发了我和我的团队一万余字的力作:《翼管神经切断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在随后的多次全国巡讲和学术报告中,我和我的团队,从免疫学基本理论入手,自然过渡到神经免疫机制,同时辅之大量图片、视频和临床统计等资料,最后引出主题“翼管神经切断术”。一次在浙江余姚承办的指南巡讲会上,当地一名素未谋面的会议主持人介绍讲者情况时,出乎我意料地说到:接下来一位讲者就是提出并实践“单侧手术,双侧受益”理论和术式的赵长青教授。专注与投入自然有意想不到的成效与收获。 二是多种形式并举,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限定的时间,规定的内容,设计上要谋篇布局,重点突出,具体操作上要语言幽默,详略得当,逻辑性强,一气呵成。以内耳迷路举例,骨迷路中套着膜迷路,不同路段的迷路承载不同的功能,单单就一个平衡功能而言,就有配套的椭圆囊,球囊,三个半规管,这还不包括深藏其中的效应器(如由林林总总的毛细胞及其它构成的壶腹,囊斑等);循环其中的内外淋巴液离子构成不同,引流各异,这些都是大学课堂讲授的难点。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说清楚讲透彻同时还要引人入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一个个陌生的解剖名词,学生难免手足无措,要让学生做到当堂讲授当堂消化,需要老师课前备足功课。所谓备课,同时还要求语言要生动,尽可能采用形象的比喻,抓住重点,配合影像学所见(例如梅尼埃病时的内淋巴囊病理性扩大在MRI中所见,把结构、功能放在第一层次,以此为铺垫),把疾病形成的原理予以简明扼要的介绍,最后按照解剖分区。小结课堂难点、重点,寓教于乐,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曾在多年前第二医院举行的教学比赛中,一举夺魁,圆了我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梦,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学生的身上一定要有老师的影子,就是传承和发扬。白驹过隙,一转眼学医已四十载,在老师们的栽培下,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技能,也发挥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发挥的作用。前路漫漫,还有许多需要学习。毕业后的自我学习与教书育人,悠远且漫长,我一生乐此而不疲,原来是这般,余生也将如此!
a summary of my work in 2017 1. 应邀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北大出版社教材编委,真是莫大的荣幸。 It is a great honor to be invited a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the textbook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S SURGERto be edited and published by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and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respectively. 2. 应邀担任英文版CRS起草专家。It's a pleasure to be invited to draft the English version of CRS. This is really a great challenge and of course also a good opportunity to cooperate with academic pioneering professors in this field.3. 应邀担任中文版CRS起草专家。 Once again an invitation was received towrite Chinese version of CRS. 4. 连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编委 An appointment was accepted once again a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Chinese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Head Neck Surgery for the fourth consecutive terms.5. 荣获该杂志“金笔奖”。 The "Golden Pen Prize" was awarded by the Journal.6. 该杂志在其官方微信平台推出由顾之燕教授点评的专著——《耳鼻喉医生临床随笔》 An introduction of “A Clinical Essay of Otolaryngologist”edited by me and reviewed by Professor Gu Zhiyan was launched by official Wechat from the Journal . 7. 担任来访的美国梅奥诊所专家的中英文翻译(会议主持) To serve as an English interpreter and conference host for the visiting Mayo Clinic specialists from the United States.(PS: This conference was held in my hospital) 8. 连任《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副主编 An appointed was acceted a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Chinese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Skull-base Surgery again for the second term. 9. 再次执笔撰写国自然申报书.写作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 Once again, an application for a grant from NSFC will be sent. Involving in writing and reviewing a grant is also a learning, from my point . 10. 参加JAMA主编中国行——上海站活动,与该主编交流。 I participated in the program_"A Visit to China by JAMA editor-in-chief held in Shanghai. Listening to the lecture and face-to-face talk as well as other communications help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今天下午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时刻。学校实行导师制后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和座谈如期在科室举行。学生们翘首以待,老师们答疑解惑。一个下午将近4个小时的热烈而坦率的交谈给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交流的主体是早临床。早临床是指医学生在入学后以理论课为主学习的同时(比如第一年,第二年),抽时间关注临床,尽早建立感性知识,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刚刚迈入医学殿堂的同学,面对浩瀚的医学理论的海洋,如何按照一条主线递次推进,最后达到用知识武装头脑的层面,确实既要有毅力也要有方法。例如,可以把人体如何利用吸入的氧气作为“燃料”启动细胞线粒体的代谢作为一个案例,把相关的各个环节穿插进来,在一条主线下有许许多多的相关知识可以“串”起来,这样学习,固然需要下功夫一一填空,但是效果应该非常好,各位同学可以试试。临床医学的许多内容需有感性的认识,比如上下呼吸道的结构(什么叫声门裂,包括哪些关键结构)和功能(上皮纤毛结构与非特异免疫等),之后可以把这些感性的知识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地理解和应用。例如,面对一个声音嘶哑的病友,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分析判断等,这样从一开始就养成了科学的诊疗思维。大家围绕早临床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一一道来,老师们一一作答。同学问:如何兼顾考研与实习的关系?老师答复:实习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是一座桥梁,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临床实践的激活,将冻结在短期的记忆中,甚至最终将无法派上用场。所以实习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实践环节。考研面临选择、竞争和就业等多重问题,必须正视。可以把日间的有效时间用于实习,把晚上、周末、节假日等零碎的时间整合起来,在一个时间段内聚焦此项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问:教材生涩难懂,前面学后面忘,怎么提高学习的效果?老师答复:一是课前预习,课堂集中精力听讲,课后复习,二是注意小组式交流,彼此弥补短板,三是结合临床学,增加感性认识和趣味性,四是请教代课老师。总之,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同学问:如何有效互动?老师答复:通过微信群等建立有效沟通的途径,借此媒介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老师们的具体工作,灵活掌握,可以分散式也可以集中式学习观摩等。可以学生们来医院,也可以老师们到学校讲课,讲临床课,讲故事,等。同学问:是否提倡阅读课外书籍?老师答复:医学是一门艺术,药物,手术和语言沟通缺一不可。丰富课外读物,有助于培养独特的人格魅力,提升素养,非常有利于临床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课外读物的阅读也非常有助于开发思维,对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诊治水平有百利而无一弊。精彩的对话贯穿整个下午,活动在不知不觉间度过。最后,老师们签名赠书。同学们回味着刚才的内容,依依不舍地结伴而行,离开了这块日后将成为工作学习主战场的医生办公室。祝愿大家学有所成。希望老师们持之以恒点石成金。
最近参加了一些学术会议,有幸接触到院士、著名专家以及国际知名的JAMA杂志主编HOWARD BAUCHNER教授等,聆听他们的报告,实地参观他们的工作场所,面对面交流临床与科研的关系,甚至茶余饭后交谈的一些类似八卦的故事,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科研需要为临床服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以我个人观点,一是需要长期的积累,二是团队合作,三是成果展示,四是落地,也就是最后的科研与临床的对接。上大学时,课本上,课题上,老师常常说“三基”非常重要。那三基呢?无非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什么叫基本理论?深究起来,简单说,就是临床上的许多未解之谜,尽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获得许多重要的进展,但是迄今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面对这样的问题或疾病,需要一个指导性的理论,或者一个说法,以便指导临床。比如慢性鼻窦炎发病的基本理论是:围绕鼻窦开口处的解剖结构的异常(包括发育异常、组织增生等)、功能异常(纤毛引流障碍等)和/或免疫紊乱(先天性,如某种免疫球蛋白缺乏或水平较低,或后天性,如肿瘤患者等),导致鼻窦继发性细菌感染,继而出现系列的临床症状,如鼻塞、脓涕、嗅觉减退等。把话题拉回来。有了基本理论,不等于不需要进一步探索了。恰恰相反,只要有一丁点的不完善,就有探讨的必要,这就是临床科研的必要性。套用一句哲学术语,叫作批判性思维。但是提炼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内容甚至设计研究的思路等,都离不开临床长期的积累。说句心里话,这样的积累,注定发生在那些长期关注某一问题的临床医生,或者准确说是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科学家,看似信手拈来的一个课题,有时候其实倾注了研究者一生的积累和奉献。最近看到一个中国的临床研究团队发表在NATURE杂志的文章,说得是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知道在糖尿病发病的过程中,胰岛细胞定向发育出现异常,导致终端产品——胰岛功能细胞的功能不足或缺陷。那么在此发育过程中,是什么样的机制参与进来了呢?该研究团队就是在这个环节发力,通过多年的探索,给出了初步的答案:敲除某种关键基因并因此导致该基因调控的蛋白缺失后,实验小鼠立即出现糖尿病模型,提示该基因和蛋白就是胰岛细胞定向发育的关键调控因素,针对该基因和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开发出靶向性很强的药物。二是团队合作。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完成浩大的科研任务。在当今科研不断向纵深推进、需要深层次探讨的大环境下,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就一个课题而言,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联合攻关。比如需要在院际之间、校际之间等进行合作。我们自己的团队最近获得一项重点科研课题的资助。该课题组成员涉及临床医学、药学、影像学、计算机软件开发、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每一个参与进来的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合作,期待着制造出一款符合临床的新的产品。三是成果展示。参加会议、杂志发表文章等都是很好的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好的成果需要大家的认可,同行接受了并且在临床使用了,患者才能受益。反过来说,这样的研究才是临床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过敏性鼻炎的手术干预方面做了一点点的工作。概况起来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依据多年的科研积累,参照现有的治疗模式,提出了翼管神经切断术“单侧治疗、双侧受益”的理论,在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连续几年在全国鼻科会议进行交流(2014,合肥;2015,天津;2016,武汉)。国内同道十分关注此项工作,今年的应邀演讲已经排到了9月份,说明临床有需求,也就是说,临床需要不断更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因此,有好的研究成果一定要争取在会议这样一个平台“发布”。好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在杂志发表,以便有更大的受众面。前述我们自己团队的关于过敏性鼻炎手术干预的临床总结的资料即将以系列化的文章分别发表,预期将有一定的临床反响。我们反对崇洋媚外,但是有好的成果能以英文发表,将会进一步扩大受众面,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国际化,最终推动临床工作的进步,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至于大家关心的杂志的所谓影响因子(IF),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呢,IF就是一本杂志的读者点击量而已。这与专业相关,也跟杂志的读者群相关。同等情况下,如果可以跳出本专业相对比较狭窄的读者群,把文章初稿投寄到一个读者更多的杂志,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四是科研成果的落地。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其实临床科研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转化为一线医生使用的产品的,否则束之高阁甚至沽名钓誉,浪费时间,浪费财力,必将完全背离临床科研的初衷。如何落实呢?当然是一开始的好的设计,中间环节的好的质控和最后一步的提炼。好的课题设计是成功的一半。比如课题名称,犹如皇冠上的明珠,最为耀眼也最引人注目,没有不好好琢磨和提炼的道理。我们团队在不久前申报一项国家级课题时,团队骨干成员工作的程度可以概况为: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在最后提交的关键时刻,甚至达到了字斟句酌的精细程度。该课题最终获得了资助。有了课题,还需要精准的路线图,俗称技术路线。导向明确,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才能预期理想的结果。最后的提炼至关重要。科研人员都知道,面对一大堆的数据、图表等结果,必须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逻辑推演和提炼,直到最终获得科学的结果。要知道,提炼的过程,是又一次深造的过程,也即学习的过程。临床科研成果的落地标志着一项课题在规定研究时段的结题和新的临床阶段的开始。伴随着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的转化,患者获益了,医学进步了,医生也成长起来了。祝愿我们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病。据文献研究,这种病常见到每一百人中就有大约10个左右受其影响。由于该病影响的不仅仅是躯体,还影响心理和精神,所以导致躯体之外的种种症状,如精神萎靡不振,睡眠障碍等等。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历来主张回避过敏原,药物,脱敏和科学普及相关的知识。但是有些患者凑效,有些则否。原因何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免疫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切的治疗思路都源于这个理论。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和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或无效时,该怎么进一步治疗?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患此病同时合并哮喘30多年,四处求医,尝试了各种中西医的治疗方法,都无果而终。大约一年前进行了鼻内镜下的翼管神经切断术。手术后老人非常认真地观察病情变化,在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确认有效后,以赠送“术有专攻”牌匾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了对医生“手到病除”的感激之情。于是问题提出来了:源于免疫学紊乱的问题,可以通过手术一刀阻断吗?这就涉及到免疫学致病及其相关因素。就过敏性鼻炎而言,其发病除了免疫因素外,毫无疑问还存在其它的因素,比如神经免疫因素。为什么呢?鼻腔鼻窦的粘膜,之所以能发挥相关的作用或功能,离不开血管神经的分布和调节。免疫因素导致的系列作用的武器(所谓递质等),一定要跟靶器官结合,才能产生对应的作用效果。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喷嚏、鼻塞和清涕,就是此类递质,比如组织胺,跟鼻粘膜上的血管结合导致的,但,要清楚,这种症状仅仅是此种结合导致的所有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整体症状中的一部分原因。例如,过敏性鼻炎时的清涕,除了组织胺与粘膜对应的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扩张之外,还有其它因素的作用及其“贡献”。事实上,鼻粘膜血管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归纳起来主要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两类神经在局部血管的反射性调节及借助中枢的整个环路的反射性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鼻粘膜除了血管之外还有大量的各类腺体,后者负责分泌多种物质,如某种免疫球蛋白等等。这些腺体同样受神经分布的影响。鼻腔副交感神经对腺体的影响主要是促进腺体分泌,是构成鼻腔大量清涕的一个重要来源。由此看来,腺体的分泌主要受神经支配的影响,故阻断这种神经支配的影响,对于改善局部的微环境和改进基于整个反射环路的神经反射对鼻腔局部的影响,都有好处。另外,鼻粘膜血管受神经支配的影响,特别是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设想一下如果仅有引发血管扩张的因素,例如组织胺,血管壁也具备对应的受体,但是缺乏副交感神经支配,那么此种由组织胺-受体结合导致的反应,将对应地减弱。到此,大家应该明白了,阻断鼻腔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实际上就是减少了由于神经反射导致的腺体的分泌的量,和减少了血管扩张导致的液体的渗出,由此改善鼻腔的症状。不仅如此,由于鼻腔的神经反射的缘故,进行一侧手术,可以改善双侧的症状。完成鼻腔局部的手术,有助于借助神经反射环路改善鼻腔整体的症状,包括鼻痒、喷嚏和鼻塞。其中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指,鼻粘膜的水肿等减轻后,便于局部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借助神经反射有利于改善鼻炎的症状。这就是所谓从局部到系统、由末梢到中枢的反应环路互相左右的结果。所以过敏性鼻炎经过各种尝试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以考虑进行局部的神经阻断。考虑到疾病发生的机制的复杂性,特别是考虑到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有神经因素的参与,手术治疗是对常规基于免疫理论和实践的各种临床治疗的重要的补充和完善。可以说,手术与药物,放在过敏性鼻炎这样一个疾病,在某些病例,并不矛盾。这也就是文章开头举例所提到的在合适病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的一个原因。目前,借助影像导航,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已经达到了精确定位和精确切断。
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生是怎样的——兼评《耳鼻咽喉医生临床随笔》一书一苇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我的记忆当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医学图书并不多,《耳鼻咽喉医生临床随笔》却给我心灵上的强烈冲击。我对医生的专业技术和医疗术语并不精通,但对一个医生身上所具备的人文情怀,我想任何一个进过医院的人都会有切身的感受,也会有着广泛而浓厚的兴趣。《耳鼻咽喉医生临床随笔》的作者赵长青虽然身处中部省份的山西,但他却以一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所特有的人文情怀,在全国耳鼻咽喉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这部专著是他多年来以独特的人文视角近距离观察医患关系并深入思考的结果。我一贯认为,只有医术而缺少人文情怀的医生难以成为一名好医生。从历史上的扁鹊、华佗到希波克拉底,从中国的妇产科名家林巧稚到肝胆外科名家吴孟超……都是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医生,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家,也是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更多的人文情怀成就了他们,而非单单是他们高超的医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医生临床随笔》,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该社对医学伦理以及人文情怀的强烈关注。读罢本书,无论是作者的出色临床技能,还是他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培养;无论是书中表达的“人文情怀——父母情、师生情、医患情”,还是作者笔下的学术演讲、科研成果,都在全面反映出作者从学医从医到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种感悟实质是作者将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医生所应有的才能,上升到人文情怀的层面进行了深度思考。以我一个局外人来看,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生应该是这样的:首先他明白医学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的,一个优秀的医生怎样才能巧妙地把这个信息告知患者或家属,这需要相当高超的沟通技巧。否则,便是我们司空见惯地不被患者和家属理解的大吵大闹的场景了,甚至会出现暴力袭击医护人员的极端行为。医院是圣洁之地,不能让医疗行业成为高危行业,这是全社会都应该为此付出努力的。其次他懂得医生有责任、有义务传播科普知识,特别是化繁为简,将深奥艰涩的医学术语,转化为一听就懂的“大白话”,这也是一个临床医生的责任担当。赵长青是全国医学界为数不多的从事科普宣传的高级专家,他在医生与患者之间架起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最直接的见证之一就是本书的问世。第三他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耳鼻咽喉领域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同时他还广泛涉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这也是他为什么如此看重一名医生的人文情怀的原因所在。许多人以为医生应该不断地努力钻研业务,这是其本职工作的要求使然,但一个优秀的医生一定是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这种情怀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能够被医学界认可,能够被患者认可,能够被社会认可。2016年,对赵长青本人来说,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可谓双喜临门,那就是他跻身“中国最具影响力医生”排行榜——而他是耳鼻咽喉科目中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医生。其实,赵长青有很多头衔和社会职务,但他看重的只有“医生”这个称号,“医者仁心”是他的医学理想,人文情怀更是他视为锤炼自身的毕生追求。所以,我认为《耳鼻咽喉医生临床随笔》一书的出版问世,其价值在于作者透过医学看人生,其意义在于:业内人士读了本书,会反省自己的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患者读了本书,会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有时医生的无奈;普通读者读了本书,能够更加从中看懂医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人与疾病的生死抗争、医患关系的沟通协调和角色互换,以及思考“如何做一名患者”之类的话题。“医生要最好学、最谦虚、最客观、最冷静,才是好医生。”周恩来的这句话有力地印证了本书所讲的道理。从《耳鼻咽喉医生临床随笔》一书中,作者的好学、谦虚、客观、冷静,都一览无余地集中展示给读者。正是有了作者的好学,才有了他“行医日记”的记录习惯;正是有了作者的谦虚,才成就了他的名医之路;正是有了作者的客观,才让我们有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名医的独特视角;正是有了作者的冷静,才有了他对医德医术的职业感悟。我想,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生大体应该是这样的,也必须是这样的。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小朋友,是因为妈妈发现孩子看电视动画片时声音调的过大前来就诊的。检查发现两个耳朵的鼓膜都发生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是色泽改变,标志改变和功能的改变。进一步用电耳镜检查发现透过鼓膜隐约看到里面有液体样的物质。 接下来做了简单的听力评估和鼓膜活动度的评估,发现听力确实下降不少,而且中耳里面还有液体。初步考虑为双侧分泌性中耳炎。 那么,这个孩子的中耳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正对孩子后鼻孔的后上(医学术语称之为鼻咽部)的淋巴组织(腺样体)发生增生,堵塞了位于其两侧的直通中耳腔的咽鼓管的开口,使中耳腔形成负压,导致粘膜炎性改变,产生液体,影响听力。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已经存在半年以上且之前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故建议对孩子实施腺样体切除术和双侧鼓膜置管术。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耳内镜先抽吸鼓室液体,然后在鼓膜上对应位置(紧张部)放置一个引流管,以便使鼓室的液体可以持续不断地引流出来,达到鼓室逐渐恢复正常功能的目的。 其次在内镜下对肥大的腺样体进行了低温等离子手术切除。 看到此,大家该明白了吧,原来鼓膜置管术主要针对分泌性中耳炎。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听力,建议有这种情况的家长尽早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