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家长发现刚出生的孩子老是流眼泪,有点还有许多眼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继发感染,还可能同时并发耳炎或咽炎。 如果新生儿出现流泪,就需要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明确诊断。可以做按摩——用食指沿泪囊上方向下方挤压,挤压后滴抗生素眼液,如妥布霉素眼液每天4次,晚上可以涂红霉素眼膏。如果通过按摩不能将阻塞的泪道按通,通常于6个月龄时行泪道探通术,探通后滴妥布霉素眼液每天4次1周。按摩方法:在孩子内眼角靠近鼻梁的地方,一面向眼角将泪囊内的分泌物挤出来,一面略向下用力按压促进鼻泪管末端膜性组织开放。一天按摩5——6次,一次10下左右即可。按摩后点妥布霉素眼液。本文系张恩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眼科 张恩魁做为眼科医生,经常会被一些朋友和病人问及“我的孩子近视了吗?”“孩子近视了有没有可以治疗或防止近视继续发展的办法?”。我的回答是——“首先要散瞳验光,如果验光结果确定为近视,目前没有治疗的方法,只能佩戴眼镜了,但控制近视的发展却有办法。” 在2015年9月召开的第15届国际近视眼研究大会(IMC)上,众多研究学者达成共识,对目前有效的近视最新防控手段进行了汇总。 1.阿托品:此次大会确立了低浓度阿托品在近视防控方面的效果最强,但是其副作用也是让众多家长和患者望而却步的原因。2.角膜接触镜:其中角膜塑形镜仅次于阿托品的控制效果,也得到世界的认可。[1,2]3.户外运动:一般要求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4.阅读环境:相关研究发现黄底蓝字更有助于缓解近视发展,而且在蓝光下阅读,近视发展更缓慢些。5.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后可在短时间内减少调节滞后。 经常有患儿家长询问角膜塑形镜治疗和控制近视的原理。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原理简而言之——利用高透气性材料设计制造成一种几何形状与人眼角膜前表面形态相逆的特殊硬质接触镜,采用不同配戴方式戴在眼表面后,通过倒几何设计的平坦基弧对角膜的机械压力和反转弧下泪液的负压吸引作用,缓慢地改变角膜形状,促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坦,从而暂时、可逆地降低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有效矫治近视并控制其快速发展[3,4]。(如图) 要明白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原理,首先应知道离焦学说——眼球增长是依赖于视网膜周边离焦,按照屈光学概念,焦点落在视网膜前者称为前离焦(即远视化离焦),落在视网膜后面者称为后离焦(即近视化离焦)。而通过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在视网膜周边不会像配戴框架眼镜那样产生近视化离焦,眼轴增长减慢从而达到控制近视发展的结果。(如图) 所以,经过许多专家及学者观察和研究角膜塑形镜对延缓近视发展有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Kang P, Swarbrick H.Perpheral refraction in myopia childred wearing orthokeratology andgas-permeable lenses. Optom Vis,2011,88(4):476-482 2.陈志,周行涛,瞿小妹等.不同矫正方法对儿童眼周边屈光度数的影响.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0,12(1):29-32 3.Reinstein D Z, GobbeM, Archer T J, et al. Epithelial, stromal and corneal pachymetry changes duringorthokeratology. Optom Vis,2009,86(8):1006-1014 4.Alharbi A, SwarbrickH A. The effects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lens waer on corneal thinkness.Invest Ophthalmol Vis,2003,44(6):2518-2523 本文系张恩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来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到我的门诊就诊,说在幼儿园检查视力时发现孩子的视力达不到1.0,说是近视了,需要到医院检查。家长都十分焦急地询问孩子到底是不是近视了。其实,儿童自出生后眼睛也同身体生长同时在不断地发育,刚出生的孩子都是远视,同时可能还有一定度数的散光。随着发育,远视逐渐减轻,最后成为正视,这就是我们临床上所说的正视化过程。正视化——从人眼屈光发展规律来看,大都是从生理性远视开始,随年龄增长,生理性远视逐渐降低,并过渡到屈光度为零或接近零。有的孩子发育的过快,就形成了近视。3——8岁儿童正常的屈光状态如下表:年龄屈光度裸眼视力3岁+1.75D~+2.00D0.66岁+1.25D~+1.50D0.88岁+0.75D~+1.00D1.0注:屈光度中“+”代表远视,1.00D相当于平时生活中所说的100度。新生儿大概有50%以上有75度以上的散光,随着发育可以逐渐减轻,40%的1—10周婴儿有散光 ,而到1岁时散光度数逐渐下降,到5岁时仅有10%的孩子还有散光,大部分都已接近成人。 由此可见,正常的学龄前儿童都有轻度远视或散光,所以孩子视力达不到1.0也可能是正常的发育过程。但是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处于正常的发育过程呢?就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散瞳验光,通过检查明确孩子的屈光状态,再根据结果进行干预。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十大最常见的眼后段疾病之一。在好大夫网站上很多患者就该病向我提了很多问题,在此我把有关中浆的一些问题集中和大家探讨一下。一.什么样的人易患“中浆”?中浆患者中A型行为特征者比较常见, A型性格主要为急躁、个性强、易冲动、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和过分的追求成功感, 喜欢争强好胜等特点,这部分人群易发生中浆的原因是体内的激素含量比常人高。同样道理,中浆还多见于工作压力大而且需要长时间注视电脑的白领阶层,他们长期处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此时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发病。其它高危因素还包括抽烟、酗酒、应用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物、自身免疫病、高血压、肾上腺肿瘤等。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病,约占全部患者的80%,发病年龄多在30-50之间,20%-40%的患者发病累及双侧眼。二. 得了中浆都有哪些临床表现?患者轻度视力下降, 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对比敏感度降低;由于黄斑区浆液性脱离导致患者远视性屈光改变。(图1)图1:眼底检查,黄斑或黄斑区外卵圆形或圆形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脱离的视网膜呈半透泡状隆起,隆起的边缘可见反光晕,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图2)脱离区视网膜下可有黄白色点状沉着物,对应荧光素血管造影渗漏点部位常可见脱色素黄色小点,神经上皮脱离区内或毗邻可伴有水泡样RPE脱离,病程较久者可伴色素紊乱或RPE萎缩区。少数患者表现为单纯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并可以长期存在。图2:一些患者病程迁延6个月以上,眼底表现为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失代偿,FFA常无明确渗漏点,而OCT检查有明确浆液性脱离,此时称为慢性中浆。慢性中浆长年迁延不愈可导致永久视力损伤。三.得了中浆需要进行哪些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简称“荧光造影”)是确诊中浆的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图3)。中浆典型的荧光造影表现是病变区域一个或多个荧光素渗漏点, 随造影过程表现为墨渍或冒烟状渗漏扩大,造影晚期在视网膜脱离区形成淡淡的盘状高荧光。慢性中浆患者可不表现为典型的荧光素渗漏点,代之以后极部视网膜弥漫的视网膜上皮脱色素或色素沉着引起的窗样透见荧光或色素遮蔽荧光,在此基础上有些患者合并存在荧光素渗漏点。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可动态监测疾病发展、量化评估治疗反应。目前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浆的诊断,脉络膜血管造影针对病因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并精确定位异常脉络膜血管,以指导PDT光动力治疗。四.得了中浆可以自己恢复吗?多数中浆患者急性发病后4~6个月自行好转,视力多可恢复正常,所以,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者视物变形、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异常等视功能改变可持续存在。少数患者病程迁延持续6个月以上。病变区域弥漫性RPE失代偿者,则定义为慢性中浆。这部分患者病变多较严重,常伴有永久性视力下降。长期迁延不愈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甚至导致永久视力丧失。中浆患者首次发病后,约30%~50%可再次复发。10%患者可复发3次以上。反复发病或迁延不愈者可损伤视功能,导致中心视力、对比敏感度、色觉等视功能异常,约5%患者视功能严重受损。五.中浆是否需要治疗?基于中浆属于自限性疾病这一认识,很多眼科医生奉行的中浆治疗策略是采用保守疗法。一种情况是不给予任何治疗,对疾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一种情况是给予患者维生素C、维生素B1、路丁、地巴唑、肌酐等“安慰剂”治疗。由于中浆的自限性,这些治疗似乎也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保守治疗,多数患者于患病4~6个月后自行好转,但必须强调,中浆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者,将可能发生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其中5%的患者甚至视力严重受损。既往中浆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激光光凝治疗。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用于中浆的临床研究后发现,中浆患者病灶对应处脉络膜血管通透性过高,引发局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对中浆病理基础的本质的认识。所以,目前的观点是,中浆发病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和渗漏所致,而激光光凝不能解决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渗漏,因此治疗后仍有不少患者复发。除此之外,对于黄斑正中央区(中心凹下或黄斑无血管区以内)的病变采用激光将导致视力严重丧失。对于采用激光治疗的患者,还可能引起旁中心暗点甚至损伤Bruch膜导致CNV形成。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浆获得成功,其机制为PDT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网栓塞,从而阻止了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渗漏。 虽然部分中浆的临床过程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较长的病程仍将产生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如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仍建议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对比以往的药物和激光光凝治疗,降低光敏剂剂量的PDT治疗中浆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这是我们目前对中浆治疗的基本观点。中浆的其他治疗还包括减少患者应激因素,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血压,减少血液中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浓度等针对病因的治疗。也有尝试采用微脉冲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治疗。但迄今这些方法并未获得广泛认可。
2014-10-03夏松陈有信陈有信的眼科世界门诊中,我们碰到很多患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眼前就像有小蚊子一样飞来飞去,打又打不到,赶也赶不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飞蚊症。飞蚊症现象在临床中很常见,它是指眼前有随眼球转动的小黑影,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点状和线状等,很像蚊子,故而得名。当注视白色或者明亮的背景时,更容易发现黑影的存在。飞蚊症常多见于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度近视患者和白内障术后患者,其他如眼内发炎等患者,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此外,正常人眼前也可有类似的黑影飘动,有时闭眼也可看到,但客观检查却不能查到任何病变,一般认为,这是由于玻璃体残留胚胎细胞纤维或视网膜血管内红细胞在视网膜投影所致。在认识飞蚊症之前,我们先了解下眼球玻璃体结构。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玻璃体不是玻璃,它是人眼中类似于玻璃一样的物质,无色透明,其主要成分是水,占了玻璃体体积的99%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如人会出现白头发一样,玻璃体也会出现“老化”,即玻璃体出现变性如液化等,玻璃体腔出现混浊物,我们称为玻璃体混浊,有时也可导致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分离,我们称为玻璃体后脱离。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很多患者眼前出现飞蚊,不少患者由于偶然或突然看到眼前有飞蚊现象,其形状可以各式各样,有的可见环形、圆形、丝状等等,黑点出现比较多,感觉比较“恐怖”。但是,大部分这种飞蚊症,我们称这些为“好蚊子”,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会影响视力。高度近视眼的人,较没有近视眼的人,更早、更高比例发生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因此,发生飞蚊症现象在高度近视的人是常见现象,大部分也属于“好蚊子”。大部分飞蚊症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特效的治疗方式,因此,一旦出现飞蚊现象,不要过于紧张,可以慢慢适应,对这些蚊子视而不见,多数飞蚊现象会逐渐减轻。另外,在发生飞蚊现象的初期,尤其伴有闪光感的情况,建议不要做剧烈运动,尤其跳水、蹦极等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加速玻璃体后脱离,而导致视网膜撕裂。一般的工作、生活活动是没有问题的。此外,还会有一些“坏蚊子”,可能会严重影响视力并导致视野缺损,这种情况和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疾病有关,如果短期内,飞蚊现象日益加重,尤其伴有明显的闪光感或视野缺损,还是应该去医院检查,需要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必要时可辅以眼部B超检查。检查以后,飞蚊现象如果是疾病所致,那就要针对该疾病治疗。但是,一次检查正常的结果并不代表以后都没有问题,一旦有闪光感、飞蚊突然增多等现象,就需要再去医院接受检查。
阿托品眼膏使用小贴士:儿童和青少年配镜“散瞳验光”是非常必要的。这是验出孩子眼睛真正度数的必须方法。但因为阿托品的副作用比较大,在此提醒各位爸爸妈妈。按照正确定方法使用阿托品很重要哦!!!阿托品眼膏正确使用方法:1、每天早、晚各一次,双眼用药,连用三天(内斜视患儿连用五天)。2、第四天不能涂眼药,直接到医院检影验光。3、特殊病人使用方法遵医嘱。4、涂阿托品眼膏时让孩子坐下(头部后仰)或躺下,轻轻拉开下眼睑,让孩子的眼球向上看, 将米粒大小阿托品眼膏涂于眼内(注意:千万不能涂入过量)。5、涂完眼药立刻按压住双眼内眼角的泪囊区5~10分钟,以减少阿托品的全身吸收,避免副作用发生造成孩子不适。散瞳期间注意事项:1、涂到眼外皮肤上的药物要及时擦试干净避免皮肤吸收。2、瞳孔散大后孩子会怕光、看近不清楚,这是正常现象。3、散瞳期间要避免强光刺激,尤其是太阳光刺激,应减少户外活动并戴遮阳帽或太阳镜。4、散瞳期间看近不清楚,对婴幼儿要注意看护以免碰伤。5、散瞳期间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例如停止看书、写作业。尽量少看电视及使用电脑。6、如果药物使用过量孩子会出现明显的脸发红、发热;眼发红、眼皮肿;口渴、全身发热等情况,这是阿托品副作用造成的。应给孩子多喝水并密切观察,大部分孩子会在两小时内症状减轻或消失,可继续按时用药。如果上述情况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应立即停药或咨询眼科医生。7、阿托品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散瞳停药后,大约三周瞳孔才能恢复正常,但因个体差异,孩子瞳孔恢复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均属正常,恢复后不会对眼睛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小儿视力发育特点幼儿视力发展进程新生儿的眼球约为大人眼球的2/3,刚出生时的视力只能辨别明暗而已;婴儿在1周时可以有短暂固视,就是看东西能够稍微集中一下,但是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接下来的数个月便快速发展,到了3个月大的时候,视力约为0.01,已经能清楚地盯着眼前晃动的东西了;在3-4个月时就学会同时用两只眼睛注视物体,此时他的立体视觉也随之发育了,但是立体视觉通常在3-5岁才能发育完全;6个月是可以用“中心凹”清晰地盯住物体了;1岁时视力已经达到0.2左右,相当于成人近视约200度左右的视力。此后视力便逐年增加,眼球也逐渐拉长,3岁的幼儿已有0.5~0.6的视力了,正常发育的小儿在此期间应该有低度的远视,两眼球大小约为2.2cm,十分接近成人眼球的2.4cm。幼儿6岁时正常视力可以达1.0,视觉系统基本发育完全了。虽然小儿在6岁之前可以呈现远视状态,但是在调节不放松的情况下也不会超过200度远视。如何早期发现小儿视力疾病0-3岁阶段我们要看婴儿的一些反应,比如说有灯光时会不会有追光的反应,双眼会不会追随移动着的玩具,假如是一点反应没反应,那就是有问题了;另外还要观察孩子的眼睛,特别是在瞳孔中间有没有发白的情况(先天性白内障),眼睛注视的时候会不会快速颤动(眼球震颤);同时还要注意两只眼睛的大小是否均匀,对称,和一般其他正常的婴儿比较以下,有没有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3-7岁阶段是孩子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斜视、弱视发病和被发现的高峰,因为在这个阶段许多孩子开始学习知识,大量的去观察认识外界事物,这是父母要注意:孩子在看书、写字的时候离书本是不是太近;他看人看东西的时候两只眼睛是不是一起看,有没有一直眼睛看,另外一只眼斜到一边的问题;还要注意孩子头在看东西时有无歪头,侧头的现象。有意识的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每半年到眼科检查医学验光,眼压,眼底等,另外眼轴以及角膜曲率的测量很重要3, 如何正确对待屈光不正在我国差不多有2亿儿童存在视光方面的疾病,像近视、远视、散光等。当儿童患有屈光不正时,首先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当屈光检查矫正视力不能达到1。0时,该患儿可能有弱视存在,就要进行弱视治疗等等;如果有轻度的近视,患儿有远视力的高要求,建议还是早日配戴合适的眼镜,度数在200度以下可以不用常戴,200度以上则需常戴,散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视力,所以必要时也要矫正。低度远视,矫正视力好的可以不戴镜,如果度数高合并有弱视或者斜视一定要戴。4, 什么是弱视?如何早期发现?弱视既是经检查没有发现眼器质性病变,而经屈光矫正后视力达不到1.0,根据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弱视;矫正势力提不到0.8称为轻度,达不到0.5称为中度,重度者甚至只有0.1。有的是遗传方面,有的是屈光不正(高度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等),弱视发现的越早,干预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3岁以内的治愈率100%,3-5岁的治愈率达90%以上,超过6岁,治愈率就会直线下降。5, 近视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结合近视眼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方面和遗传有关;另一方面和环境因素也有密切关系。根据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调查资料显示:我们国家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接近60%,小学生中近视比例占到10-20%,初中生40-55%,高中生超过80%,大学生中则几乎85%以上存在不同程度近视。遗传因素:父母一方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的可能性是50%,父母双方近视,孩子100%会发生近视。环境因素:也非常重要!儿童时期眼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不良因素刺激,眼轴会增长过快:比如过早的近距离阅读,写姿坐姿不正确,学习负担过重,体育锻炼少,过度的电脑,电视,光线的不均匀,配镜不当等6, 近视预防近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第一, 照明要充足但不要过于明亮,最好在日光没有直射的自然光下,书桌上的照明灯应该位于左上角;第二, 要让孩子劳逸结合,无论做功课还是看电视,一次不要太长,30分钟以内,让孩子玩玩,看看远处第三, 保证足够的睡眠不偏食,不挑食,少吃甜食
很多人去体检,发现眼压高,但平时并没有觉得看东西受影响,医生进一步检查也没有发现视功能损害。这类患者,称为高眼压症患者,眼压已经高于正常范围(21mmHg)但视神经和视功能还没有受到损害。这些高眼压症患者目前面临治与不治的困惑:如果接受治疗,可能需要坚持滴用降眼压药物,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不治的话,一旦时间长了,部分高眼压可能引起青光眼,而青光眼所导致的视功能损害又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了青光眼,视野所遭受的损害将永远存在。作为医生,我本人也曾经很纠结,开药吧,患者将总是依赖药物来降低眼压,一旦停药,眼压将再次升高甚至反弹;不开药吧,患者有发生青光眼的风险。在门诊中,我一般跟患者沟通好两种选择的利弊,让患者自己来选择,一般家离医院近的,交通方便,眼压高的时候不超过25mmHg,且家里没有青光眼家族史,可以考虑不用药,但应该经常去医院检查,经常测量眼压,条件容许还可以做立体视乳头照相,避免出现严重青光眼病变才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患者平常不用滴药,坏处是面临青光眼损害的风险。如果患者眼压高到25mmHg以上,发生青光眼的概率将会很大,我推荐及早干预(降眼压),不做无谓的等待。还有眼压没有超过25mmHg,但就医条件差,难以规律随访者,如患者同意,可以开具抗青光眼药物。这些接受治疗的患者,好处是眼压降低后,患者心理踏实,坏处是要支付眼药水费用,坚持每天滴药,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最近我用一种新技术——真空小梁成型术(pneumatic trabeculoplasty, PNT),可以通过扩张患者的小梁网(眼球的下水道)和浅层巩膜静脉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做一次可以保证眼压在4-12个月处在正常范围内,有个体差异.这项治疗目前已有150多位患者接受治疗,优点是该治疗基本无创,对眼球没有伤害,但降低眼压的幅度个体差异大,多的接近20mmHg,少的可能3-4mmHg,平均在6-10mmHg。医生很难在治疗前准确评估患者具体降眼压效果,事实上青光眼很多治疗包括手术也是如此。患者做一次PNT治疗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眼压正常,这一段时间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不断监测眼压,一旦发现眼压升高再做一次治疗,或者选择其他治疗也行。总的来说,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目前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不管接受何种治疗,都需经常监测眼压,一旦眼压升高,需及时跟自己的医生沟通,做治疗上的调整。
正常眼压的范围是10-21mmHg。眼压高于21mmHg可以导致青光眼。有一部分人眼压高于21mmHg,长期临床观察并没有发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这种情况称为高眼压症。高眼压症包含了一部分早期青光眼患者。有资料显示,高眼压症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10年后发生青光眼者为5%,不治疗10年后发生青光眼者为10%。临床上对于高眼压症我们都要做青光眼排除检查,包括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照相,检测眼压必要时住院做24小时眼压,测角膜厚度等。如果在做了上述检查没有确定青光眼诊断,一般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追踪观察3-5年,个别患者需要观察10年。对于成年人高眼压症,如果眼压大于等于25mmHg,角膜厚度小于550UM,建议给予局部降眼压眼药水治疗。对于年龄小于18岁的高眼压症,由于眼球发育尚未稳定,眼压波动可能较大,是否药物治疗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但一定要长期追踪随访。本文系卢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眼镜店都不进行散瞳验光,可是为什么医院医生都建议散瞳验光呢?特别是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必须进行散瞳验光。扩瞳验光与小瞳验光散瞳验光:采用药物麻痹眼睛的睫状肌,使调节处于静止状态下进行验光,适合于28岁以下的青少年或调节力较强的成人。小瞳验光:在调节恢复或存在的情况下进行验光,适合于复查扩瞳验光的结果,或一般状况下的成人验光。28岁以下青少年验光必须散瞳散瞳验光要求瞳孔放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散瞳的实质是使睫状肌完全松弛,放松调节,以得到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眼睛就像一架“自动变焦”的照相机,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及晶状体的弹性实现既能看近又能看远。青少年有时会因调节过强,持续时间过长,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调节放松的状态。原本是轻度远视或远视散光,却表现为轻度近视或近视散光。就好比一个人老是弯背哈腰干活,一旦要给他量体裁衣,裁缝师傅是难以量准尺寸的。鉴于此,对28岁以下的青少年,验光时都要求常规散瞳以松弛睫状肌,并使其完全麻痹,避免调节痉挛的影响,保证验光度数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部分成人也需散瞳验光散瞳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认识,众所周知18岁以下的青少年要进行散瞳验光,然而对于18岁以上的调节性近视、远视也应散瞳验光,以求放松调节,得到准确的屈光度数。散瞳对眼睛无害不少家长以为散瞳会危害孩子的视力,因而顾虑重重,甚至拒绝给孩子散瞳。其实散瞳是药物的临时作用,对儿童来说仅是时间上的影响。散瞳后孩子会出现暂时怕光、视近困难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回复,即使多次散瞳也不会给眼睛带来危害。阿托品散瞳的要点 儿童验光多采用阿托品眼膏充分麻痹睫状肌。剂量及用法:1%阿托品眼膏,每日三次,适量涂双眼,连用3-5五天,第六天到医院检影验光。使用方法:患者取卧位,用棉棒取米粒大小1%阿托品眼膏,轻轻扒开患者下眼睑,嘱其眼球向上看,将眼膏涂于眼内,压迫内眼角5~10分钟后,患者即可睁开双眼。注意避免阿托品的不良反应(1)阿托品使瞳孔散大,患者出现怕光、视近困难均属正常现象。(2)散瞳期间应避免强光刺激,户外活动应戴遮阳帽或太阳镜。(3)散瞳期间由于视近模糊,对小儿要注意看护以免碰伤。(4)散瞳是为了放松睫状肌的调节,在此期间尽量不要近距离用眼。(5)极少数患儿散瞳后如果出现明显的颜面潮红、口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幻视、兴奋等症状,考虑为阿托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咨询眼科医生。(6)阿托品停药大约3周后瞳孔才能恢复正常,但因个体差异,瞳孔恢复时间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