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武强 无职称 好大夫工作室 骨科
患者描述:“高二开始疼的,大概有将近五年。髋关节日常会有轻微的关节疼痛,走路不方便,走一步疼一下有时因为天气和活动量影响到单侧关节会比较疼,没有双侧一起很疼过。有时候关节活动卡卡响,半卧起来尾骨两边屁股特别疼,晚上凌晨以后在床上躺着能明显感到关节疼痛加重白天起床减轻。用药情况:18年冬天以前都是西药,打一些消炎和活血化淤的吊瓶。平均一两个月复发一次疼的不能走路,18年一首在省立中医院吃中成药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和一个医院自制的要以后没有严重的疼过,但是一直不好”患者的核磁报告也显示髋关节是基本正常表现,但结合核磁的细微改变及患者的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以下是我的答疑和建议。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简称FAI),是一种以股骨与髋臼解剖结构发生病变的疾病,常常引起腹股沟区、髋部前后部疼痛及髋关节内收和屈曲活动受限。但您目前症状处于较轻阶段。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不严重,但鉴于病史较长,建议完善风湿系列检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抗O、抗核抗体等),这个最好是去风湿免疫科检查,目的是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生活及用药建议:1)避免久坐,以及腿部的不良姿势,架腿、盘腿等;避免突然跑跳、下蹲的剧烈运动,如跳远、球类等。2)建议去三甲医院的康复科理疗,推荐激光、微波等(局部无刺激,渗透力强)效果较好。3)您提到的活血化瘀都是中医的概念,可见所用的药也大都是中药。您说用药后有一定效果,但后续没有更新进展,因为本病有急性期过后的稳定效果,不一定是中药的作用。标准西医规范指南推荐用药是:NsAIDS(消炎镇痛)药—口服西乐葆,外用建议氟比洛芬凝胶;肌松药—乙哌立松,营养软骨药—氨基葡萄糖;用法见用药建议处方。上述药物会起到消除无菌性炎症、放松肌肉,营养关节软骨的较好疗效。大厂正规药物说明书会介绍较多副作用,但除非严重消化道溃疡或心衰病史,临床应用是安全的。目前只开了1周的药物,有效果的话建议足疗程服用。
一,“每次压腿完后麻 小腿肚子发胀。还有就是只要坐着大腿后侧受压腿就会发麻发胀 ‘患者提供了相关的核磁共振片,(保护他的隐私,我就不贴出来)有明显椎间盘变性和压迫激惹神经的表现。以下是我的即时回答,希望他能懂或者找到能让他懂的医生。”您好,您提供的这个片子很重要,从片子来看,腰1-2的椎间盘变性,突出,有压迫到您的神经根引起症状的可能。那么建议您1、多卧床,坐位的时候把腰部垫实,避免弯腰负重,您目前的锻炼也暂时停止,因为现在暂时不考虑肌筋膜炎,您小腿的酸胀也要考虑神经被压迫引起,您那个动作反倒会牵拉到神经,使症状加重。2)药物治疗:会给您一张处方建议:西乐葆消炎,甲钴胺营养神经,乙哌立松放松肌肉(用法见处方);3)2周后症状缓解开始做些腰背肌肉的锻炼。如果不缓解或加重,可以去医院骨科请医生详细查体,完善肌电图的检查,做一个明确诊断。甚至可以考虑做一个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但目前的症状通过正规治疗和生活注意缓解的概率还是很高。”二,“我个人觉得是臀腿造成的 不是腰椎造成的这个症状 这个症状导致我不能坐怎么伴 我尝试压腿 越压腿小腿越发涨”“是的,的确1)腰突症压迫神经会出现单独的下肢症状,而腰暂时没有症状,2)但您也发现了和坐姿有一定相关性,因为坐姿不当会加重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增加对神经根的压力,产生下肢的症状。3)当然我开始提到的还有单独的坐骨神经痛还有血管受压产生下肢麻木的可能性,但可以进行相关检查排除。4)所以,我建议您可以去三甲医院的脊柱外科请专科医生进行查体,如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有必要的话完善肌电图和下肢血管彩超,就基本可以明确了。您也完善检查后可以将相关检查的片子和报告想今天一样上传。”“再您补充一条,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腰腿痛”这个诊断,因为以前没有核磁和CT这类影像学检查的时候,即便到现在如果病情较复杂的时候,我们仍然在沿用这个诊断。从这个命名的角度,就是说这两个症状是有联系的,有的时候可以只是一个表现。”
“医生您好!我想来询问下身高的问题。我18岁169,但我还希望长高。请问长高手术是否允许我这种情况做?手术的成功率及后遗症严重否?以上这些问题!谢谢医生!” 您好,年轻朋友。您的问题很常见,也是很多青少年的困惑。我同您来分享一下我的意见。 首先,您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四肢长骨部位的x片(常用整个手掌),明确一下骨骺有无闭合,如果没有,那么还在继续生长当中,还有长高的空间。 其次,如果已经基本闭合,就您目前的年龄,也还是有机会的,通过身体锻炼,加强营养,合理的运动,充分的睡眠来增加长高的机会。 最后,确认没有长高的可能了,增高手术还是不推荐的。 因为:增高手术最常用的是骨延长的手术,通常是用来矫正畸形的。原理是切断骨骼后,安装外部固定器,并且每天调节外部固定器以刺激软骨细胞的再生并促进骨骼再次生长。通过缓慢地对人体的肢体进行牵拉,使人体变高。但是有几个常见并发症:1、人为断骨后骨骼不愈合或愈合不良2、神经和血管造成伤害3、肢体长短不一或比例失衡。 而且一般三甲医院骨科都没有开展给正常人做断骨增高的手术,就畸形矫形手术的情况而言,一般都需要3月以上。
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多是用运动学的机理来阐释一系列疾病的在此类病因下的进展的不同表现。经典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IS)也是曾被称为撞击综合征(impingement syndrome),后有学者通过尸体解剖确定了撞击的部位从而更加精确命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 2 个重要病因。肩峰下间隙又被称为“第二肩关节”,它的上界由肩峰,喙突,喙肩韧带及肩锁关节构成,下界是肱骨头。间隙内包含冈上肌腱,冈下肌腱,二头肌腱长头,喙肱韧带及肩峰下滑囊等结构。各种原因导致肩峰下间隙体积减小、内容物体积增大,均可导致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正常工作或运动中的上肢上举的动作,即肩部前屈、外展或内旋时,肱骨大结节与肩峰前上部及喙肩弓反复撞击,出始可能仅仅是肩峰下滑囊炎症,时间长形成钙化性炎症;严重者引起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功能受限更明显;因为肱二头肌腱长头也在间隙内,并且功能也较为常用,有些患者也会以此部位疼痛为首发。 先天的肩峰有三种不同解剖形态变异:扁平(I型)、弯曲(II型)及钩状(III型),并指出其中肩袖损伤在钩型肩峰中的发生率更高。但是肩峰下骨赘形成及喙肩韧带的退变却既是导致肩峰下间隙狭窄的原因也是撞击造成的结果。老年人由于劳损的累积,肌力下降而患病。长期进行过顶运动的年轻人,如投掷、游泳等运动员,由于关节反复处于活动度的极限状态,引起关节囊及支持韧带的松弛,导致关节不稳,也会导致肱骨头的下压不够而产生撞击。上述两种病程,如果合并钩形肩峰的异常,症状更易早期出现。 诊断的话,应结合病史、查体、X 线片、MRI、肩关节造影以及术中的镜下病理改变等方面综合判断。疼痛和活动受限是其主要症状,患肩主动运动受限,但被动运动相对活动度更大。学者Nikolaus等提出,满足以下五项标准中的三项,可以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①肩峰前外缘压痛;②上肢外展时痛弧征阳性;③与被动活动相比,肩关节主动活动时疼痛明显;④Neer撞击试验阳性;⑤肩峰骨赘,肩袖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肩胛骨侧位 X 线片( 冈上肌出口位,或 Y 位) 能清晰显示肩峰形态,关节造影、超声波、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肩袖撕裂的诊断,磁共振还可估计肩锁关节情况,关节镜下当然还能确定肩峰下滑囊及喙肩韧带的病理改变。 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包括休息、冰敷、局部封闭及增强肌力的训练。在病变早期应用非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保守治疗的时间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病入的职业和运动水平来决定,至少应持续三个月,通常在半年左右。康复师会从其专业角度全面评估肩关节的相关肌力,通过训练增强,重现回归相对稳定的平衡。 手术治疗已经较为成熟,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保守治疗无效3月后可以进行。手术包括:肩峰下间隙减压术,包括前肩峰成形术,肩峰下滑囊切除,肩锁关节骨赘切除;有并发症及严重者需切除锁骨远端,肩袖缝合或重建,以及肱二头肌的长头切除。
目前颈椎病的手术根据入路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手术的目的是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椎间高度,同时稳定颈椎。后路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解除脊髓的压迫。今天主要介绍前路手术术式:颈椎间盘切除 +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ACDF)。这是颈椎病的经典术式(金标准),包括切除病变节段的椎间盘组织和上、下软骨板、突入椎管的髓核组织和骨赘、椎体间植骨重建椎体间稳定性。如果判断有后纵韧带肥厚,则应当切除做到彻底减压。术中使用钛板内固定具有维持植骨块位置、椎体高度,提高融合率等优点。钛板分为限制型和非限制型二类。前者螺钉和钛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刚性结构,可以达到上、下位椎体和植骨块之间的完全稳定,是个完整的刚性结构,但因此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而非限制型钛板系统由于允许螺钉和钛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和平行移动,因此当发生植骨界面吸收时,螺钉和钛板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可以随着椎间隙高度的降低而微动调整,从而避免出现植骨界面的应力遮挡而影响骨性融合效果,目前使用更加广泛。被减压取出的椎间盘和融合的重任由椎间融合器( Cage )替代,具有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和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点。Cage 的材质分为钛合金和聚醚醚酮( PEEK )二类,后者为 X 线可透光性、而且弹性模量更接近骨组织,因此近年成为常规使用。 植骨材料为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也可以使用人工植骨材料,例如同种异体骨、 人工骨(包括羟基磷灰石、硫酸钙、磷酸钙等)。这些材料填压在cage里,成为骨愈合生长的诱导。如果由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根或脊髓受压而导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往往是单节段,不伴有明显的椎间隙狭窄、局部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定。这些指征,那么还适用椎间孔镜技术,显微镜下部分髓核摘除减压术(神经外科医生首选),当然还可以选择椎间盘置换术。如果是多节段,则需要采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术+椎体间大块植骨融合术(使用钛笼)。或者后路手术,更严重者需要采用前后路联合,或者综合考虑避免并发症,也会选用前路的杂合手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 指受到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不当即可发生的骨折,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等。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指出,我国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发生率约为15% ,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发生率约为36. 6%;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 )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即便是男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 )高于前列腺癌。 昨天就收到一个朋友的求助信息,家里老人86岁的外婆不慎跌倒致脊柱骨折,想知道当地医生推荐的椎体成形术到底是什么? 一般来说,近期发生的(通常为伤后 3 个月内)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伴有明显的疼痛,且伤椎椎体后壁完整,可选择椎体成形术治疗---原因是大概率避免了骨水泥渗漏风险。 常用的椎体成形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方式均可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和强度、提升脊椎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同时缓解疼痛症状,从而改善脊柱功能,使患者早期活动,避免相关的并发症。 因为球囊在椎体内撑开作用的机制,PKP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概率、恢复椎体高度、一定程度上矫正脊柱畸形方面更具疗效,但费用相对更高些。 今天分享国内权威杂志的最新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修复策略专家共识(2019)。内容更全面,希望有所帮助,有问题也可以在平台咨询。
骨科医生也常被问到这个问题。规范的来说,查体是个相对客观的检查,同时要求主观上检查者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但在这里还是可以给朋友们推荐一些比较容易理解且有敏感度高的查体实践。 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ROM); 尽可能将手举过头顶再摸到背后并标记最下方手指头处 尽可能将手自下在背后举高并标记最上方指头处 测量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这就是旋转不足的程度。 可以双侧肩关节进行对比,如有明显差异或疼痛可以提示有肩关节的病变。腕关节(Phalen试验); 目的;评估腕管综合征 姿势:双手放松 方法:最大限度地屈曲手腕,双手手背完全互相接触,维持一分钟 如果出现大拇指,食指,中指的麻木或刺痛感,提示有正中神经的压迫 Froment征 目的:评估继发性尺神经麻痹造成的拇收肌无力 姿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张纸 方法;可以用另一只手同样用力将纸抽出 如果双手差异明显,提示有尺神经的病变,往往是肘部或是腕部尺(内)侧有受压的表现。 下肢: Faber(Patrick)试验,也叫“4”字试验,这个就很形象了,就是平躺的时候,把一只腿的外踝放在另侧腿的膝盖上,必须放平。标准的是有适当压力施加给上面的膝内侧。这个可以评估有无关节炎或关节内病变,如果腰痛,要考虑骶髂关节炎。 膝关节的半月板损伤推荐一个蹲走试验或称鸭步试验,顾名思义即在蹲着的姿态下类似鸭子的行走步态,如果出现疼痛,卡压,弹响或打软腿就是阳性表现。 以上介绍的只是体格检查的方便自查的几个范例,方便患友们做个自我评估。但无论阴阳性还是需要进一步由专科医生来确认。
“老年人膝盖酸痛是不是缺钙?”这也是骨科医生常被问到的问题。 “缺钙”是民间或者是医生对患者通俗易懂的说法,其实专业名词是“骨质疏松症”,以下简称“骨松”。“骨松”好发于50岁以后绝经后的女性,以目前国内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来说,“缺钙”的确是存在的,但却不是他们膝盖酸痛的常见原因,真实病因往往是骨性关节炎,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骨质增生”。之所以会这样替代,就是疾病的中后期的普通x片上会出现明显的骨赘代偿。它的规范定义是: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常发生于晨间,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弹响声,这个弹响就是病理性的,和我们上次提到的生理性弹响有明显差异。如果病情继续进展,会出现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所以,对于老年人的膝盖酸痛来说,首先要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适当口福Nsaids(消炎镇痛药物)控制炎症,病情缓解后要注意保暖,适当锻炼肌肉力量,但避免长时间负重和过大角度的关节活动,同时服用氨基葡萄糖等营养软骨药物,因为老年人常常合并“骨松”,所以相关抗骨松药物也需要服用。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