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是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和死亡高风险的人群。乳腺癌患者生存期长,往往接受长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间可否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尚无接种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美国NCCN指南推荐: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正在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该优先接种新冠疫苗,对于最近感染新冠病毒的肿瘤患者或存在肿瘤相关的特殊情况时,可以推迟接种疫苗。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新冠疫苗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应打尽打”,怎么选择新冠疫苗接种的时机?2021年9月27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最新发布《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让我国乳腺癌患者在接种新冠疫苗、积极预防新冠肺炎方面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乳头溢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会有乳头溢液,当然,更多的时候,溢液只是生理现象。其实很多女性朋友都有乳头溢液,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溢液不会自己跑出来,需要挤一挤才能从乳头里流出来,所以很多人没有发现。一般来说,和乳头溢液有关系的疾病最常见的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扩张症(或者叫做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些乳腺增生的患者也有溢液的表现。在乳腺癌的患者当中,乳头溢液倒不是最多见。一、乳头溢液是怎么回事明确溢液的情况一般要从几个方面下手,1、溢液的性状,2、溢液导管的个数,3、溢液的量,4、溢液的伴随症状。1、溢液的性状。这里面又包括下面几个情况:⑴血性溢液、⑵无色浆液性溢液(清水样溢液)、⑶黄色浆液性溢液、⑷棕褐色、咖啡色溢液⑸乳汁样溢液⑹脓性溢液⑺油脂样溢液等等。⑴血性溢液:这种情况最要积极处理,常见的疾病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或者乳腺癌,毫无疑问,这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但是也有例外,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孕期或刚刚进入哺乳期的年轻女性突然出现乳头挤出鲜血或陈旧性的积血,像咖啡色。患者因此十分紧张。其实这种情况倒不要紧,多数是因为导管内的上皮脱落引起的出血,出血量大的,会很快从乳管溢出,就是鲜血;出血量小的,会在乳房内停留几天,再挤出来就是黑血了。这种情况可以观察几天往往就好了,不需要任何处理。⑵清水样溢液:这是最让人纠结的类型,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或者只是乳腺增生的表现。但是也有乳癌患者出现清水样溢液。这时需要看溢液的导管是单根还是多根的,如果是多根的,一般是不要紧的;如果是单根的,量比较多,甚至伴有肿块,那就要认真对待了。⑶黄色浆液性溢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溢液,可以出现在各种乳腺疾病中,特别是乳腺增生的患者多见。也有一部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还是那句话,要重视单根乳管溢液的情况。⑷棕褐色、咖啡色溢液:这种类型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尤其是前者多见。当然了,前面已经提到了,年轻的妈妈或准妈妈可以先观察几天,如果情况不好转再进一步检查。⑸乳汁样溢液:这种情况的溢液一般都不需要乳腺科处理。如果是多孔溢乳,多是哺乳期、哺乳后期、流产后等等生理情况;也常见于服用药物,比如吗丁啉为代表的胃药、以利血平为代表的降压药、以氯丙嗪为代表的精神科药等等。当然也有病理情况: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这两种疾病一般是神经科和内分泌科来治疗的,不用到乳腺科来就诊。如果是单孔溢乳,一般不用担心,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就可以了。⑹脓性溢液:临床上并不多见,一般见于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不管您是否发热,这种情况是要积极处理的。⑺油脂样溢液:这种情况多是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积极处理,否则病变范围扩大后,会形成迁延不愈的病灶。2、溢液导管的个数:总的来说,单孔溢液要比多孔溢液有意义,更需要处理。单孔溢液多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疾病;多孔溢液大多是生理性、药物副反应,也见于垂体瘤、全身性疾病、乳腺增生症等等疾病。3、溢液的量:溢液的量没有前面两条意义大,不能说溢液多比溢液少更有意义。4、溢液的伴随症状:毫无疑问,伴有肿块的、局部红肿的,这是乳腺外科需要积极处理的症状。如果多孔溢乳伴有头痛、月经不调,就要去妇科看看有没有多囊卵巢、到神经科看看有没垂体瘤了。二、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1、临床检查:也就是临床医生进行的视诊和触诊,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条,多数溢液是临床查体发现的。2、溢液涂片检查:可以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但是因为溢液中肿瘤细胞很少,这项检查阳性率很低。3、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扩张的导管、导管内的微小占位,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很有帮助。4、钼靶检查:这项检查并不是针对乳头溢液的,是用来判断溢液是否伴有微小钙化、占位等伴随体征的。5、乳管造影:把造影剂注入到导管中然后拍钼靶,如果导管里面有肿瘤,造影剂就不能充满管腔,术语叫做“充盈缺损”,如果肿瘤比较大,就会完全堵住导管,就会形成“杯口征”。6、乳管镜检查:相对于前面的各项无创检查,这项检查还是有些痛苦的。检查的时候,需要把光导纤维做成的镜头插入溢液的导管。乳头后方的导管就像树根一样,会越分越细,这就需要将镜头沿着这些分支伸进去检查,每个可能病变的分支都要看一看。这种检查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边看一边冲洗,可以把扩张、炎症的导管冲洗得干净一些。如果看到了肿瘤,更可以明确诊断了。7、抽血检测泌乳素:这项检测专门针对那些溢乳,特别是多孔溢乳的患者,用来诊断是否有高泌乳素血症存在。8、手术切除病变导管:这是最后的办法了,不仅是检查,更是治疗。乳头溢血或者上述检查发现肿瘤时一定要手术了;当各项检查都不能明确诊断时,很多时候也要手术治疗。乳头溢液要综合很多情况才能做出判断,大家要充分重视单孔的、血性的、咖啡色的、油脂样的溢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不会漏诊或者过度治疗。本文系宋晖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面说到影像学无法100%的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最终还是需要病理诊断确诊,所以某些影像学报告是良性的乳腺肿瘤也可能需要手术。那么那些可以随访,那些需要手术呢?下面咱们详细说一说。●小纤维瘤可观察,3~6个月复查一次腺纤维瘤并不是发现了就一定要手术,有一部分比较小(≤1厘米)的稳定的乳腺纤维瘤,我们也是可以观察的,一般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偏大一些(1~3厘米)的建议3个月来复查一次。●建议患者尽早手术的5种情况1、短时间内长大:如果在复查中发现肿瘤生长得比较快,半年内生长速度超过了瘤体大小的20%,建议尽早手术。2、备孕的患者:我们建议备孕的患者尽早把手术做好,因为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非常大,可能会造成肿瘤在怀孕期间快速生长。孕期或者哺乳期都不是手术的最佳时机,首先孕期手术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其次哺乳期间手术感染的风险非常大。所以我们建议备孕的患者要进行详细的乳房查体,发现异常最好在怀孕前解决掉。3、有乳腺癌家族史:母亲或者姐妹有人得过乳腺癌。4、从事高危职业:比如经常接触射线、化学物质等。5、影像学提示有恶性可能:比如肿瘤周围有一些血管给它供给血液,整体感觉像纤维瘤,但边界不是很清楚,不太规则,在影像学分类上叫“可疑恶性”。这时我们建议患者不要再观察了,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分传统和微创两种目前乳腺纤维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传统的开刀手术;另外一种,是越来越为广大的患者和医生所接受的微创麦默通手术。开刀手术的优势:①较大的肿瘤能够比较完整地切除;②能够缝合止血;③费用较低。微创手术优势:①不留疤,现在女性对自己形态的要求都很高,微创手术满足了大多数女性的需求。②容易发现微小肿瘤。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可以发现1厘米以下的小肿瘤。而开刀手术就很难找到比较小的肿瘤,可能会为了寻找肿瘤切出很大的刀口,那就得不偿失了。③门诊手术,无需住院。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其他相关文章目录1. 乳腺 纤维瘤会癌变吗?2. 乳腺 纤维瘤是良性的,为啥也要手术?3. 多发乳腺 纤维瘤,微创手术能一次切干净吗?4. 微创术后乳房出现血肿、凹陷、硬块怎么办?5. 乳腺 纤维瘤微创术后复发了怎么办
1、什么是乳腺增生?答: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2、乳腺增生的病因?为什么会得乳腺增生?答:为什么女人会得乳腺增生,而男人则很少发生?这就涉及男女的区别在于雌激素水平不同,本病系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1)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2)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饮食不合理:如脂肪摄入过多,可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强化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导致乳腺增生。其他人为因素:人流,不生育或30岁以上生育,不哺乳(过去人生十个八个孩子,很少的乳腺癌,因为每怀孕哺乳一次,乳腺导管就成熟一次,抗癌能力也就强一次),夫妻不和,含激素的保健品等等,佩戴过紧的胸罩,过紧的胸罩易压迫淋巴和血液循环,有碍乳腺健康。精神因素、情绪: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3、乳腺增生有何临床表现?答: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特点是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慢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4、乳腺增生容易癌变吗?女性为什么害怕乳腺增生?答:乳腺增生通常不会癌变,,只有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才有可能发生癌变,几率不超过5%,重要的是乳癌与囊性增生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因此对于具有容易发生乳腺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做到定期检查。多因为对乳腺癌的恐惧和对乳腺增生的不了解,因此一出现乳腺疼痛,马上会以为自己得癌啦,立即就诊,这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对自己重视会减少得病的机会,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点,乳腺疼痛,通常情况下都不是癌。而真正得癌的患者通常都不疼。5、乳腺增生如何治疗?答: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上肢过度拉伸和持重;避免乳腺受压,将乳腺托起;药物治疗:中药、维生素、他莫昔芬、非甾体消炎药1. 中医中药治疗,包括内服法:针对乳腺增生的病因,以活血化瘀和消瘀散结为目的;一般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可以不用服,根据病情一般应用1-2个月;缺点是胃不好不能用,想要孩子的不能用,有药物过敏史的不能用,服用时需要忌口,少吃或不吃生冷辛辣食物。外敷法:中药外敷,目前贴剂比较多,所含药物成分跟口服中药类似。贴剂的主要问题是时间长容易致皮肤过敏,所以我一般建议患者晚上贴,白天取下。这种贴剂适用于胃不好,不能口服中药的患者,但对于整个乳腺都疼,没有明确疼痛部位的患者不适用。2. 他莫昔芬:于月经干净后5天开始口服,每天2次,每次10mg,连用15天后停药。因对子宫内膜和卵巢有影响,因此不宜长期服用。手术治疗6、乳腺可以按摩和针灸吗?答:具有专业资格的按摩师可以适度进行按摩:主要可以选用以下两种手法,操作均宜以轻柔为主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7、如何预防乳腺增生?答:1、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作息时间规律,不要熬夜。作息不规律会使激素分泌紊乱,加重乳腺增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少生气上火,上肢少使劲,乳腺别挤压,别趴着睡觉。2、减少体内雌激素体内脂肪代谢产物会产生雌激素,加重乳腺增生,因此要多运动,消耗过多的脂肪,防止肥胖。此外,要加强对肝脏的保护,加强肝脏对多余雌激素的消灭。减少脂肪摄入,脂肪增多会增加雌激素对乳腺导管上皮的刺激作用。3、控制雌激素摄入禁止滥用避孕药物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少吃用含有激素的饲料喂养的家禽、水产品,慎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慎用激素替代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8、如何区分乳腺增生的严重程度?答:月经前出现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伴轻微疼痛,月经后复旧,疼痛消失,超声和钼靶下未见明显结节和囊肿,这种情况应该算是一种生理性变化,确切来讲还不能算病;当出现明显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大小不一囊肿形成以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时,则称其为病,学名乳腺囊性增生症。这时患者主要表现在疼痛加重或持续,肿块或乳腺增厚不随月经过去而减轻。如果导管上皮细胞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预示病情较重,有癌变危险,需要手术干预。9、乳腺增生如何检查?答:因此,为了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乳癌,应嘱病人每隔2~3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必要时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特别是对于单侧性、范围局限的病变,更应提高警惕;乳腺彩超和钼靶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当然还有乳腺磁共振,但因其价格昂贵,因此尚未普及应用。乳腺彩超创伤最小,可以随时检查;乳腺钼靶则由于具有放射性,因此建议一年查一次,对少数钼靶敏感患者可以半年查一次。如果复最好在月经干净后5天内,因为此时乳腺复旧明显,对于乳腺疼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如无特殊必要,不建议做钼靶,因为乳腺会因为被夹而加重疼痛。超声和钼靶各有所长,建议彩超每3-6个月复查,钼靶每一年查一次,没有哪一种检查是绝对无可替代的。10、乳腺增生名称多样化?如何诊断?答:乳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腺病,良性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不管叫什么名字,其实都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过程。本文系周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两种检查各有优势,可以互补,且不能互相代替:1、彩超看小病灶优于钼靶,而钼靶看钙化优于彩超;2、彩超看细微病变敏感有余,而特异性不足,钼靶看宏观的结构扭曲和组织对称性方面更胜一筹;3、彩超对年轻或者致密型乳腺是首选诊断方式,具有简便、价廉、无创伤、相对舒适的优点,而钼靶对老年患者、乳腺疏松的患者诊断效能较高,缺点是有一定辐射,且检查时乳房要承受一定压力,有明显的不适感。有些时候是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技术检查的,或一种检查发现可疑情况无法确定,需要再做另一种检查来共同诊断的。如果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检查有矛盾的情况下,建议进一步做核磁共振检查,或者直接在彩超定位下穿刺活检做病理检查,就可以进一步明确乳腺结节的具体性质。
哺乳过程中出现乳房针刺样疼痛,哺乳完乳头变得白白的,疼痛更加剧烈,而且疼痛持续时间1-2小时不等,偶尔还会出现抽搐样疼痛。要注意雷诺氏现象,以血管收缩引起皮肤颜色变化为特点,可发生于手指、脚趾、耳朵、乳头等部位。乳头雷诺氏现象通常具有特征性乳头颜色变化:哺乳后乳头发白,可在几秒内经历变蓝或红色的过渡,或不经这种变化后恢复正常颜色,伴有明显的乳房针刺样、抽搐样、灼热样疼痛,伴或不伴乳头损伤。主要原因是乳头末梢小动脉痉挛,引起局部缺血,继而引起乳头疼痛。好发于精神压抑、摄入咖啡因、有主动或被动吸烟史的妈妈,当乳头或者乳房接受冷刺激时易被诱发。发作时可采用乳头乳晕保暖的措施,减少血管收缩性药物的使用,大部分妈妈雷诺氏现象发作频率会减少。当妈妈哺乳后血管痉挛疼痛明显时,可将干、热的温毛巾外敷疼痛处,可以扩张局部血管。如果疼痛缓解不明显,发作频繁,必要时可遵嘱口服扩张血管的药物。
患者经常问钼靶结果怎么看,最让大家迷惑的就是这个BI-RADS分类,大家也恰恰正是最关心这个良恶性的判别标准。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BI-RADS分类一共有7类,0、1、2、3、4、5、6类。0类,是不定类别类,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需要与老片对比分析。1类,阴性,乳腺钼靶摄影显示乳腺结构清楚而没有病变显示。患者常规正常体检即可。2类,良性,乳腺内病变为肯定的良性病变,如肯定的良性肿块或肯定的良性钙化。患者可常规体检复查。3类,可能良性,恶性可能性≤2%,几乎都是良性的,需要定期随访复查。4类,可能恶性,建议活检。4类的恶性可能性跨度较大,2%~95%,4类又分三个亚类,4A、4B、4C。4A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2%≤10%,4B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10%≤50%,4C类病变的恶性可能性>50%<95%。这一类病变,是建议活检的,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终决定。5类,高度疑似恶性病变,恶性可能性≥95%,应进行活检。6类,用来描述已被活检证实为乳腺癌,但先前仅仅进行了有限的治疗(如外科部分切除、放疗、化疗)的病变。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母乳喂养传播吗?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导致感染的COVID-19活病毒可通过母乳和母乳喂养传播。没有理由避免或停止母乳喂养。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时可以母乳喂养吗?可以。但是也应当做好防护措施,如: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或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婴儿之前;与婴儿接触时,包括喂奶期间,佩戴医用口罩。一旦医用口罩变得潮湿,必须立即更换并扔掉。口罩不得重复使用或碰触口罩前面;打喷嚏或咳嗽时使用纸巾。用后立即将纸巾扔掉,并再次洗手;定期清洁和消毒母亲接触过的物体表面。分娩后,如果母亲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是否还要对婴儿立即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和母乳喂养?是的。立即并持续进行肌肤相亲呵护,包括采取袋鼠妈妈护理法,即有利于新生儿的体温控制,又与新生儿存活率的提高相关。将新生儿放在母亲身边还能尽早开始母乳喂养,这也会降低死亡率。皮肤接触和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大大超过与COVID-19相关的可能传播和患病风险。
首诊 IV 期乳腺癌患者的原发灶手术是当前临床的热点问题。3%-10% 的乳腺癌患者在首诊时即有远处转移,这类患者被传统观念认为是不可治愈的,治疗以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为主;仅在原发肿瘤出现相应的症状时,如原发灶出血、溃烂的情况,为改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才推荐局部治疗。各大国际指南缺乏对乳腺癌手术地位的相关明确推荐,患者原发灶是否应该切除,局部治疗是否额外获益,尚存在明显争议。 目前已有来自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土耳其的多家研究中心开展了有关IV期乳腺癌原发病灶是否切除的随机临床试验。来自于土耳其的MF07-01研究,提示IV期患者中局部手术治疗的价值,但是必须综合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基础状况、并发症、肿瘤类型以及转移肿瘤负荷这些因素。相反,来自印度的TATA研究;提示手术不能带来生存改善。我国姚和瑞教授所在中心开展的综合探索性研究(SYSBTC-001多中心队列研究和PROSPERO前瞻临床研究荟萃分析),表明,对于新发IV期乳腺癌,局部区域手术与不手术相比,全部患者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显著较长,仅骨转移亚组患者总生存获益显著。该研究发表于2021年2月3日发表于美国肿瘤外科学会和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学会《肿瘤外科学报》。最近于2022年1月7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的EA2108研究报告表明,对于新发四期乳腺癌全身治疗4~8个月后远处转移病变稳定或减少患者,原发部位早期局部区域治疗并未显著改善总生存,虽然局部区域控制显著改善,但是并未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如前所述,IV期乳腺癌原发病灶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对于其是否能延长生存期仍存在争议。原因是许多数据局限于单一研究机构的系列研究,患者基线特征不一致,结果有明显偏移。因此,基于最新的研究报告,也许能提示我们对于无症状原发肿瘤和远处转移的患者,不应推荐对原发乳腺肿瘤进行局部治疗,期望提高生存率。如果考虑这种治疗以降低未来局部进展的风险,还应讨论缺乏改善生活质量的证据。IV期乳腺癌患者中局部手术治疗的价值,必须综合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基础状况、并发症、肿瘤类型以及转移肿瘤负荷等因素,并由多学科团队制定治疗方案。
多乳房症与多乳头症 ( 副乳) 1概述 副乳是胚胎发育的痕迹,在人的胚胎第6周,在躯干的腹面两侧,外胚层细胞增厚形成嵴状,相当于腋下到腹股沟的弧形连线,这两条嵴状突起称生乳线,其上有6~8 对乳腺始基。由于人一般一次只生育一胎 不需要那么多乳房, 仅胸前第5 肋间的一对乳腺始基继续发育,形成乳头芽,至胚胎3个月时形成乳腺芽,(输乳管原基,再演化出乳腺管)其余的乳腺始基于胚胎第9 周以后逐渐消退,若退化不全,则在出生以后形成多余的乳房,称副乳或多乳房症。副乳的发生率为4%-6%,男女均可,但以女性为多见。副乳一般都是成年之后,或在妊娠哺乳之后开始发育,有人在40 岁以后,随着身体发胖才逐渐显现。 2. 临床表现 因为副乳是胚胎期退化不全的残留物,副乳都比正常乳房小很多。有的副乳,其乳头腺体俱全,哺乳期可分泌乳汁。有的仅有腺体,而无乳头,局部形成包块。有的仅是发育不良的小乳头,如同褐色小痣一般,如不仔细观察不易发现。副乳最常见的位置是腋窝的前下方,像一团脂肪,或质韧成片,常与皮肤粘连。位于正常乳头上下的副乳头,在哺乳期可以出奶水。还有少见的迷走副乳,可以在肩胛、耳部、颈部、上臂、大腿、臀部、腹部、腹股沟部、会阴部,经常被误诊。副乳可以两侧对称发生,也可以仅发于一侧。另有隐性副乳,仅在成年以后出现。 副乳除了影响美观之外,通常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或无意中发现。中年妇女发现自己腋下鼓起一个包,柔软如绵,一般就是副乳。因为副乳的腺体同样是雌、孕激素的靶器官。所以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同样会有增生、胀痛、发炎、甚至发生癌变。副乳癌因距离腋窝近,故转移早,预后差,5 年生存率比一般乳癌低。单纯的副乳头不会癌变,仅是褐色的皮赘。 较大的腋窝副乳会有异物感,影响上肢活动。接近正常乳房的副乳头在哺乳期也会泌乳,又不能正常哺乳,漏奶造成局部皮肤潮湿、糜烂、湿疹,很是烦恼。 3. 诊断 一般副乳通过临床视诊即可诊断,不需要特殊检查。如果发生于颈、肩、会阴、大腿、臀部等少见部位,即属于迷走副乳,诊断常有困难。尤其没有乳头的副乳,局部形成皮下肿物,只能手术活检病理证实。腋下副乳内有肿块,怀疑炎症或肿瘤,检查方法与正常乳腺一样。 4 治疗 副乳是先天残留,只在成年以后才明显发育,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切除。但副乳与正常乳腺一样,可有胀痛,可以发生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因此,当近期内增大,内有硬结,怀疑乳癌时就应当及时活检和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