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目前是主要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可导致失语、瘫痪、失明等,严重限制人的生活。中风一旦发生,70%~80%导致严重致残或死亡 。50%~70%的中风患者存在血管外科能够治疗的颅外颈动脉及椎动脉血管疾病。中风的致病因素:1、高危人群: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2、吸烟3、长期大量饮酒4、心里因素:怒、喜、思、悲、恐5、劳累:用脑过度或劳累过度6、气候:气温过高或天气骤然变化7、饮食不节:贪吃、多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饮食病因分类:常见的颈动脉疾病的病因:动脉粥硬化,放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动脉炎。常见的椎动脉疾病的病因: 1、血栓栓塞机制:心脏源性(心律不齐)。供应基底动脉的动脉。来源于动脉夹层的栓子或血液的高凝状态。 2、血液动力学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外压,外伤,血管炎性疾病(大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肌纤维异常增生症。按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分类:1、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近端病变(50%)2、椎动脉病变(20%)3、左侧锁骨下动脉(10%~15%)4、无名动脉及右侧锁骨下动脉(15%)其他原因:1、心源性栓子2、异位栓子,颅内来源栓子3、血液学因素,例如:高凝状态4、恶性肿瘤5、动脉炎6、肌纤维发育不良7、颈动脉夹层8、创伤9、放射性动脉炎产生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1)动脉栓子;(2)低灌注,特别是伴有多发血管阻塞疾病;(3)伴血栓形成的动脉闭塞疾病;(4)颅内出血。推荐自我检查:1、对着镜子微笑时,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2、双手平放于胸前,如果有一只手下垂,说明肢体出现了偏瘫。3、说一段熟悉的故事,如果现在说不出来了,或是找不到词了,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中风先兆:1、突然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或无力2、突然出现语言障碍3、突然头晕4、突然看不清东西5、出现持续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6、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7、哈欠突然增多8、突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疲倦、嗜睡、耳鸣等预防措施:1、定期到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血粘度等,并及时治疗。2、正确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心脏瓣膜病、高血小板聚集。3、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饱食,饮食中宜低盐、低脂、低糖,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与蛋白质饮食,适当补钙,减少动物脂肪摄入。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劳逸适度,心情舒畅,心里平衡。根据症状判断发病部位: 前症状(半球系症状):单眼失明或黑矇,对侧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语言障碍等。颈动脉疾病的症状:一过性黑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 后症状(椎基底系症状):1、共济失调、失语、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2、眩晕、复视、头痛3、窃血症:患肢疼痛、麻木、乏力,血压差椎动脉疾病的症状: 头昏眼花、眩晕、后脑部疼痛、晕厥发作史、耳鸣或耳聋、记忆力下降、复视、步态不稳、站立不能、感觉异常、双侧麻木和肢体无力等。描述脑缺血综合征的术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持续时间少于24h的脑神经功能障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持续时间大于24h,但可在儿天内完全缓解。3、脑血管意外(CVA)或急性卒中:是一种稳定性神经功能障碍,经过长时间才能逐步改善。4、渐增强的TIA:神经系统症状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症状并不恶化。5、进展期卒中: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到上一次发作的水平。6、一过性黑蒙指短暂(几分钟或几小时)的单眼失明:常由于短暂缺血造成。临床表现就像越过眼前的阴影。7、Hollenhorst斑是视网膜血管上明亮的黄色胆固醇斑,其栓子来自颈动脉分叉。说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十分脆弱;在手术治疗时可出现其他自发性微栓子。诊治原则:掌握相关症状,颈部听诊杂音,及时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头颅CT检查,或颈部及头颅血管CTA检查。颈部听诊:在患者的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听诊,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它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体征,颈动脉杂音提示心脏事件和神经意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但是严重的颈内动脉狭窄,血流减少杂音可消失。对颈部杂音者应做血管多普勒超声进行初步检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自然病程:严重狭窄病人(>70%),24个月内同侧卒中的危险性为26%。危险与颈动脉狭窄程度成正比例增加,最轻微狭窄病人(<30%)同侧卒中的危险3年为1%。 治疗方法:1、口服阿司匹林。乙酸水杨酸(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作用于血小板,减少TIA和卒中的发生。2、狭窄在70%以上有症状的颈动脉疾病病人,有强烈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术。手术可使2年内卒中发生率减少17%。对狭窄在30%~70%,伴有症状病人的手术指征尚未明确。对狭窄在30%以下有症状病人,仅推荐服用阿司匹林。3、无症状病人,如颈动脉狭窄在60%以上,且为血管造影证实后,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用阿司匹林,与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相比,5年卒中危险减少6%,无症状颈动脉疾病患者在以下情况时可行内膜切除术:① 希望病人生存3年以上;② 术后卒中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低于3%。4、颈动脉完全阻塞患者,目前有学者认为进行开放手术,开通血管,对患者是有益的。但是专用手术器械在国内尚未普及。5、主动脉弓部各分支开口病变、椎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可以采用血管架桥或腔内微创技术。请用手机微信扫描此二维码与我联系。
目前有关静脉曲张治疗方法的信息很多,患者经常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在此对目前静脉曲张治疗的方法做一简要的介绍。大体上静脉曲张治疗方法可以归纳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大类。1、物理治疗静脉曲张发生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直立行走,因重力作用导致下肢静脉压增高所致,本质上就是一个物理问题,因此物理治疗也是下肢静脉疾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具体的方法包括:抬高肢体,弹力绷带包扎,穿弹力袜和气囊脉动挤压泵等。(1)抬高下肢简单易行,效果确实,是所有下肢静脉疾病最基础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下肢静脉疾病患者,正常人也可作为保养和预防静脉疾病的方法。不过有效的抬腿方法应该是平卧后抬高下肢,确保下肢高过心脏才能起到依靠重力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效果。一般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时(如合并溃疡、血栓性静脉炎、丹毒或肿胀比较严重时)可卧床休息几天,平时可根据条件和病情严重程度每间隔1至数小时抬一次腿,每次抬腿数分钟即可。(2)弹力绷带包扎促进静脉回流历史悠久、疗效确实,历来行军作战长途跋涉均会采用这种方法。不过随着专业的医用弹力袜广泛应用,弹力绷带使用越来越少了。与弹力袜相比,弹力绷带的缺点是使用不方便、不美观、而且松紧不易控制,压力不均匀,容易产生勒痕。目前仅在静脉曲张术后早期应用。老年人穿弹力袜有困难,或者下肢腿型很粗,配不到合适尺寸弹力袜者也可选择弹力绷带。弹力绷带最好由专业医生指导下绑,以免压坏皮肤。(3)弹力袜是近几十年来下肢静脉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最大的进展之一。其基本原理和弹力绷带一样,都是通过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液淤滞在下肢静脉内。与弹力绷带相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美观,另外医用弹力袜的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升高,形成梯度,更加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弹力袜的主要缺点是价格仍然偏贵,一般治疗型的多在300元以上。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较便宜的弹力袜,但其压力往往不符合要求,而且不用多久容易松弛而起不到效果,从信价比看专业医用袜还是高一些 。注意避免使用仅能裹紧小腿肚的弹力套来治疗静脉疾病,它可加重踝部静脉淤血而更容易形成溃疡。(4)气囊挤压泵是一可以按照设定频率自动充放气的气囊式裤腿,通过循环充放气,起到主动挤压下肢肌肉,高效促进静脉回流作用。可用于难治的淤血性溃疡辅助治疗。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增强静脉张力、改善静脉通透性、减少渗出。药物作用可以明显缓解静脉淤血引起的症状,一定程度上预防并发症,但是并不能改善静脉淤血本身。虽然药物是静脉曲张辅助治疗措施,并不能期望服用药物使曲张的静脉消失,但是对于已有并发症的病人(如肿胀、色素、皮炎、血栓性静脉炎和溃疡),药物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目前常用的口服药包括迈之灵、地奥司明、消脱止等,外用药有喜辽妥、七叶皂甙凝胶等。3、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去除或者闭合病变的静脉,因为这些静脉内瓣膜已经破坏,血液倒流,不仅起不到正常回流血液的作用,反而使通过正常静脉回流的血液再次通过这些病变静脉倒流回流,局部形成死循环。手术治疗的经典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该处为最主要的反流点)主干抽剥加曲张分支静脉剥脱。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方法,包括激光、射频、微波和硬化闭合等,其基本原理是将原本需要手术剥除的静脉通过物理热力(激光、射频、微波)或化学(硬化)的方法,使其闭合,达到阻断静脉倒流和死循环的目的。(1)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基本的过程在大腿根部做一小切口,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该处为最主要的返流点),再将大隐静脉主干和曲张分支静脉剥脱。该手术经过百余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安全可靠。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微创技术的应用,在一些静脉疾病专业治疗单位,手术切口可以做得很小(腹股沟区约2cm,其余部位约3mm),恢复很快,术后住院时间已由原来的一周左右缩短到一天左右。技术的改进也使该手术的并发症率几乎降到零,而且费用较低,在发达国家该方法也仍然是静脉曲张最常用的方法。(2)静脉闭合术(激光、射频、微波)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微创闭合方法,如激光、射频、微波等,其基本原理是将原本通过手术抽剥的大隐静脉主干改用物理热力的方法使其闭合,达到阻断静脉倒流和死循环的目的。部分曲张的分支静脉也可通过激光闭合,但多数分支静脉仍然需要手术剥脱。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创伤相对较小,切开更小更少,术后美容效果更佳,术后恢复更快。缺点是因为病变的静脉仍然留在原位,有一定的再通复发的机会。另外这类方法的本质是人工诱发静脉炎,部分病人术后可有较长时间局部疼痛不适合色素沉积。另外激光或射频闭合还有一定的神经和皮肤“烫伤”的概率。微创闭合方法相对费用较高,主要适用于病变较轻、而且对美容要求特别高的病例。(3)硬化闭合术硬化闭合术是通过向病变静脉内注入药物破坏静脉内膜使其闭合,达到阻止静脉返流的目的,(即广告上经常提到的不开刀打一针治疗静脉曲张)。其原理和激光、射频闭合是一样的。硬化闭合术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在国内大医院以往并未广泛开展,原因是以往国内常用的硬化剂鱼油酸钠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引起皮肤疼痛、坏死等并发症。另外以往行硬化治疗只针对曲张的分支静脉而不处理大隐静脉主干,没有将根部病因去除,因此有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国内已经引进和生产了作用较为温和的新型硬化剂聚桂醇,该药历史上曾经作为局麻药物使用,注射很少引起疼痛,极少引起皮肤损伤,使用安全。硬化剂注射如果配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主干的硬化闭塞,可以达到与传统手术相类似的效果,复发率也比单纯处理曲张分支低得多,而且即使复发也可通过简单的补充注射解决。其缺点是对于粗大的病变静脉术后如果压迫不好容易发生静脉炎,因此对于曲张很严重的病例不建议使用该方法。硬化闭合术的优点是创伤小,腿部可见的部位没有切口(仅可能有腹股沟一个小切口),不需要半身麻醉,术后当天就可正常生活。对于不是特别严重的病例是一不错的选择。另外对于很轻的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是解决美容问题唯一的办法。
抽筋的学名叫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痛醒,有好长时间不能止痛,且影响睡眠。引起腿脚抽筋的常见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①外界环境的寒冷刺激,如冬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盖的被子过薄或腿脚露到被外。②疲劳、睡眠、休息不足或休息过多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均可引起肌肉痉挛。如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使下肢过度疲劳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积;睡眠休息过多过长,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堆积等。③老年妇女雌激素下降,骨质疏松,都会使血钙水平过低,肌肉应激性增加,而常发生痉挛。腿抽筋未必都是缺钙,中老年人腿抽筋很可能是患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临床上发现,经常腿抽筋,尤其夜间严重的中老年患者,大多有过长期大量补充钙剂的治疗史,但补钙效果都不明显。检查发现,他们中多数人只是轻度缺钙,但是却都患有下肢部分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下肢动脉血管壁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供血不足,早期症状是间歇性跛行。由于一些患者行走较长距离后才出现间歇性跛行,还有患者患有脑梗塞,间歇性跛行不明显,所以该病早期不易察觉。部分患者甚至被当作一般腰腿痛或缺钙而长期误诊,个别人甚至误做了骨科手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未能及时正确治疗,患者后期非常痛苦,夜间下肢疼得难以入睡,腿足逐渐溃疡,最后不得不截肢。 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者,当出现下肢酸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的症状时,应当首先排除临床较为常见的下肢动脉闭塞症。而一旦确诊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应当停止补钙等错误治疗。即使病人合并缺钙,也应以食补为主,否则会适得其反。病人应多食富含钙的小鱼、小虾、奶制品等,适当运动,多晒太阳,确实需补钙者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服用。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做适当有规律的步行锻炼,放弃吸烟等不良嗜好,停止吸烟后间歇性跛行可部分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出现足部发凉时要注意保温,但不可用暖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因可加重下肢缺血使病情加重,部分患者因皮肤感觉减退对热不敏感发生烫伤不愈。还应注意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④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小腿抽筋发作时该怎么办呢?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下列不同的对策,可以很快解除痉挛而止痛。当发生抽筋时,只要据“反其道而行之”,即朝其作用力相反的方向扳脚趾并坚持l~2分钟以上,即可收效。具体来说,如果是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可一方面扳脚使脚板翘起,一方面尽量伸直膝关节;当小腿前面的肌肉抽筋时,可压住脚板并用力扳屈脚趾。预防腿脚抽筋,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驱寒保暖。②注意睡眠姿势。⑧走路或运动时间不可过长。④适当参加体育锻炼⑼⑤必要时补充一些维生素E。⑥适当补钙,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制品、瘦肉等食品,能促进钙盐溶解,帮助吸收。人们常见的腿抽筋其实是小腿肌肉痉挛,表现为小腿肌肉如腓肠肌突然变得很硬,疼痛难忍,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久。一腿抽筋常见的原因①寒冷刺激。如冬天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夏天游泳水温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会痉挛得让人疼醒。② 肌肉连续收缩过快。剧烈运动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收缩过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起小腿肌肉痉挛。③出汗过多。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代谢废物堆积.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也容易发生痉挛。④疲劳过度。当长途旅行、山、登高时,小腿肌肉最容易发生疲劳。因为每一次登高.都是一只脚支持全身重量,这条腿的肌肉提起脚所需的力量将是人体重的六倍,当它疲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痉挛。⑤ 缺钙。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因此就常发生腿部抽筋。二腿抽筋的预防①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吃钙片,也可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豆制品等。②要加强体育锻炼,锻炼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都活动开,这时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再参加各种激烈运动或比赛,就能避免腿抽筋。③要注意保暖,不让局部肌肉受寒。三腿抽筋的应急处理平时一旦发生腿抽筋,可以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再慢慢伸直脚,然后用力伸腿,小腿肌肉就不抽筋了;或用双手使劲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见效。如腿抽筋的情况多次频繁发生,则应就医治疗。 最简单的就是抽筋的时候要放松~再慢慢伸直脚。欢迎观看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节目足下之祸 腿疼脚麻另有隐情20100325
对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抗凝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一般的抗凝治疗首先使用肝素静脉注射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重叠使用口服的抗凝药物,通常为华法林。在抗凝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要定期复查,另一个是不要中途自行停药。医生为什么要强调您定期复查呢?当您口服华法林后,一定要将体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治疗效果才会好。现在通常使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应将INR值延长到2.0-3.0。如果INR值达不到2.0,则不能发挥有效的抗凝作用,而当INR值超过3.0后,抗凝作用不但不能再增强,反而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了,这就是华法林这种药的副作用。所以在口服华法林期间一定要定期复查INR的水平,让药物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的拮抗剂,而维生素K是一种止血的物质。华法林是靠消耗人体内的维生素K而发挥抗凝作用的。因此,许多影响维生素K吸收和代谢的因素包括某些药物、食物和一些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在临床上经常碰到口服华法林的同时又服用治疗胃病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出现咯血、尿血等情况到医院就诊者。所以,在口服华法林期间,如果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抗凝治疗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如果是由于手术、创伤等因素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治疗3-6个月;而对于栓子来源不明的病人,需要治疗6个月以上;对于复发的病人、或合并肺心病及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者,如癌症,易栓症或植入了下腔静脉滤网等,疗程至少达12个月,甚至需要终生抗凝治疗。至于什么时间停止抗凝治疗,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决定。在临床上,常见某些病人在遇到一些情况后擅自停药,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正规抗凝治疗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危险性为16%,而未经过正规抗凝治疗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危险性成倍数增加。对于那些不正规停药又必须再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不能仅简单地再次自行口服抗凝药物,而是需要像初始抗凝治疗一样,首先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然后再口服华法林。这是由华法林这种药物的作用特点所决定的。否则药物与体内的凝血机制的复杂作用可再次形成血栓。这样不仅会加重治疗上的负担,而且再次给机体造成一次打击。因此,医生在此告诫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一定要坚持足疗程,如果治疗中出现需要停药的情况,如要拔牙、手术等,要与您的医生进行联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出现了出血,如咯血、尿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调整。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也许大家对腹主动脉瘤还比较陌生,但实际上这种病并不少见。爱因斯坦、李四光得的病就是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就是人体腹部的大动脉。而腹主动脉瘤是人体的腹主动脉由于某些原因而扩张并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动脉瘤和我们通常理解的肿瘤不一样。一般人理解的肿瘤就是体内长了一块东西,而且会越长越大。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肿瘤还可以侵犯到周围的器官或者转移到远处的器官。而腹主动脉瘤则不同,它是腹主动脉出现了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它本身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却非常凶险。如果腹主动脉突然增大并扩张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破裂并引起致命的大出血,就好像是把气球吹破了。而腹主动脉是人体大动脉里发生动脉瘤机率相对高的部位。其发病多见于老年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在65岁老年人中,发生率大约8%。多大的动脉瘤会有危险?到底多大可称之为动脉瘤,而瘤体具体到多大会有危险呢?一般来说,腹主动脉瘤的管径要比周围正常的血管大一倍。正常的腹主动脉血管大概有1.5cM到1.8cm的直径,大于该数值的一倍就称之为动脉瘤了。如果继续扩大,接近4、5cm以上,那么危险性就很大了。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是,如果动脉瘤接近5cm,或者说动脉瘤不到5cm,但扩大速度比较快,半年增加7mm,那么就比较危险了。因此如果动脉瘤增长速度比较快,或者大小接近5cm,就应该及时求医。另外,女性患者即使动脉瘤直径<5cm,也需要积极治疗。< font="">腹主动脉瘤有什么症状?腹主动脉瘤早期,或者在没有达到一定大小的情况下,一般没有症状。直径4、5cm以下的腹主动脉瘤,瘤体破裂的危险性相对小,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仅仅是偶然间会摸到腹部有一个跳动的包块。早期通常不容易发现,因为瘤体并没有明显造成病人太多的痛苦。随着动脉瘤增大就会出现其他症状了。其中第一个就是疼痛。当疼痛加剧时,往往预示着动脉瘤马上要破裂,甚至已经破裂,那时就为时已晚了。有时候病人会感觉到丝丝隐痛,这是因为包块大了,顶在那儿不舒服。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瘤,外壳变得很薄,按压也会有疼痛的感觉。另外一个症状就是动脉栓塞。由于血管局部膨大,血液流动时就会产生涡流,这个涡流会造成动脉壁内层形成血栓,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附壁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流向下肢,造成下肢动脉的栓塞。病人会表现为突然的下肢疼,甚至走不了路。有的病人就是因为下肢缺血才发现腹主动脉瘤的。所以多数动脉瘤是病人自己偶尔发现的,也有一些病人的动脉瘤是在正常体检过程发现的。比如查体做肝胆肾脾B超,做腹部或盆腔CT检查,偶然发现主动脉鼓了一个大包。腹主动脉瘤如何治疗,需要手术吗?一般来说3、4cm以下、没有症状的,可以不用手术,暂时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就是控制动脉硬化,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戒烟,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高血压等。同时,每半年到一年要做超声多普勒检查或CT检查,了解动脉瘤的进展速度以及大小变化情况。当动脉瘤已经达到4、5cm以上,就要考虑采取外科干预。因为这个时候,动脉瘤破裂的几率比较大,危险性很高。外科干预的手段又有哪些呢?目前针对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传统的开刀手术。就是切掉动脉瘤,然后接上一段人造血管,用其代替动脉瘤所在部位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流通,这样就去除了动脉瘤破裂的危险。虽然这种手术创伤较大,但比较彻底,如果病人一般的情况比较好,对手术的耐受度比较高,采取这种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另一种外科的治疗手段就是近十几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支架技术,通过在主动脉腔内放置一个带膜的大支架,来进行血管腔内的隔绝。所谓隔绝就是把这个支架放在血管里边,使得血液通过这个支架内流动,而不对动脉瘤壁产生压力,这样就避免了动脉瘤破裂的危险。这个技术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而且创伤比较小,仅仅需要在两侧大腿根各切一个四、五厘米长的小切口,就能够解决。这个手术需要在一个大型的造影机器下完成。这就叫腔内隔绝术,也叫腔内支架植入。
下肢“冷麻痛烂”——动脉硬化闭塞症问答集(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管外科专业阳军1.问:为什么我的腿出现怕冷、麻木、疼痛、溃烂长期治疗不见好转?答:下肢“冷麻痛烂”往往是下肢缺血的表现,很多病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长期不能得到确诊,辗转就医于骨科、神经科、康复理疗科,由于没有得到针对性治疗,所以病情常迁延不愈。2.问: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答: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70岁以上人群几乎100%。动脉硬化发展引起血管狭窄、血栓,造成肢体和内脏急性或慢性缺血,例如脑梗塞、心肌梗塞,发生在下肢的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3.问:哪些人容易患动脉硬化闭塞症?答: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明显比女性多。如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则发病率更高。长期吸烟更是明确的危险因素。4.问:今年单位体检,医生说我有动脉硬化,但是我没有症状,为什么?是否需要用扩血管药物治疗?答: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慢性的发展过程,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血管狭窄或血栓才会有明显症状。这是可以吃一些抗血小板药物、调整饮食,必要时吃调整血脂药物。这一阶段不需要扩血管药物治疗。5.问:为什么我走路一段时间会出现腿部胀痛、疲劳、疼痛,停下来休息一会就好了,再走路一段时间则又会出现?答:这是动脉硬化闭塞症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症状,是早期缺血的表现,应及时治疗。同时应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相鉴别。6.问:我的脚趾近来有些发麻、怕冷,有时有些刺痛,这是不是脑中风的前兆?答:这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表现,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诊断时需要与腰椎病变、脑血管病变相鉴别。7.问:我的脚烂了8个月,吃药打、外科换药都不见效,为什么?答:引起下肢溃烂的原因很多,其中血管外科疾病占有很大比例,检查时需要区分“动脉性溃疡”和“静脉性溃疡”。如果不治疗血管病变,例如动脉硬化闭塞症,则下肢溃疡很难愈合。8.问:一到冬天我的脚就冰冷、疼痛,用热水泡好不好?答: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下肢缺血,脚部会发冷疼痛,但不宜用热水泡或热敷。因为脚部温度暂时升高的同时,局部代谢也会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但是供血却不能有效增加。因而局部加热只会加重组织缺氧,有的还导致病变加重。当然,也应该适当保暖,避免因寒冷导致血管痉挛加重缺血。9.问:我父亲最近剪脚趾甲时伤了脚趾,伤口老不愈合,有一部分还发黑了,为什么会这样?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足部缺血的病人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继发感染,从而诱发坏死。这些病人应高注意脚部护理,避免外伤,穿暖和柔软的鞋子,除了适当锻炼外不要过长距离步行。10.问:现在我的脚在夜里疼痛厉害,坐起来后就好些,有时整夜不能睡觉,为什么会这样?答:这是“静息痛”,表明肢体严重缺血,有肢体坏死趋势。患者常在睡眠中痛醒,主要是足趾或足的前部剧烈疼痛,坐起来后由于心脏位置处于高位,下肢灌注压力增加,缺血暂时有所缓解。所以病人往往“抱膝而坐”。11.问:怎样确诊动脉硬化闭塞症?答:通过了解临床症状(肢体怕冷麻木、间歇性跛行、慢性溃疡、静息痛、坏疽等),以及触摸下肢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动脉彩色超声、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常规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因其有创伤、费用高等已不作为首选检查,而且其诊断优势相对并不明显。12.问:我长期腿痛,在骨科按照“腰腿痛”治疗无改善,是不是因为动脉硬化的原因?答:骨科疾病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也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但这类病人往往忽视了做血管检查。血管外科知识还不普及,国内专业医师缺乏,患者不易得到及时诊治。即便是美国,下肢间歇性跛行的病人知道需要到血管外科的病人也不到15%,。13.问:我看过几家医院被诊断为脉管炎,看血管外科专科时被告知不是脉管炎而是动脉硬化,为什么?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都属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相似,脉管炎常影响中小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影响大中动脉。国内外一致将45岁作为区分这两种疾病的年龄标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小于45岁,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大于50岁。前者与吸烟和性别(男性)有关,后者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吸烟等有关。另外非专科医师常常将涉及血管的病变统称为“脉管炎”。14.问: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人哪些不得不截肢?答: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就医不及时,到血管外科就诊时往往已经是晚期,如果出现下面情况则只能截肢:1、坏疽伴严重感染2、血管广泛闭塞,坏疽伴剧烈静息痛3、药物无效或转流手术失败,而病情进展者。15.问:有的病人通过血管搭桥手术很快腿就不痛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手术?答:血管搭桥手术也叫动脉旁路手术、血管移植手术,用替代血管将闭塞的动脉两端桥接起来恢复远端肢体供血,是当前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随者人工血管制造技术的改进,该手术应用更加广泛。16.问:我父亲足趾疼痛、破溃、感染,用了很长时间抗生素还不好转,为什么会这样?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修复能力很差,抗菌药物局部浓度也很低,感染控制效果较差。如果不结合血管外科相关治疗,其溃疡、感染很难治愈。17.问: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平时应注意些什么?答:首先要完全戒烟;坚持服药;适当步行运动;足部保暖;避免热敷;穿柔软鞋袜;饮食要低脂,多吃水果蔬菜;注意足部卫生,避免皮肤破溃。不要忘记定期到血管外科专业医生处复诊随访。18.问:我是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有的医生说不需要手术,采取介入治疗可以治好,是这样吗?答:在X线下通过动脉穿刺做“血管腔内治疗”(介入)实际上也是微创手术的一种,是血管外科主要技术之一。比如踩油门和使用刹车、使用方向盘等都是驾驶技术一样,血管腔内治疗(介入)和动脉搭桥手术的目地都是治疗下肢缺血,主要由血管外科医生根据不同情况正确选择,没有动脉搭桥手术作为基础保障,治疗的全面性和安全性将存有很大疑虑。目前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在不断提高,必要时可多次反复治疗。本文系阳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主动脉夹层大多数非医学人士没听过这个病,非血管专业的医生也不太了解这个疾病,这儿就做一个简要的科普,跟大家说说主动脉夹层是个什么病。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一旦出现内膜层撕裂,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1病 因1.1 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 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而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中层变性被认为是首要的易患因素。表现为胶原和纤维组织变性伴囊性改变,在主动脉壁受慢性刺激时引起夹层分离。如有遗传性结缔组织缺陷的马凡(Marfan)及埃勒斯-当洛斯(Enler-Danlos)综合征等,多见于中青年,常致近端夹层。1.2 高血压 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为AD最重要的易患因素。有70%~90%AD患者伴有血压升高。约半数近端型和几乎全部的远端型AD者有高血压。1.3 妊娠40岁以下妇女有半数夹层分离发生在孕期,典型的是在孕期的后1/3,偶尔也可发生在产后早期。妊娠后期血容量、心排血量及血压升高有引起夹层分离的危险。1.4 其他 先天性血管畸形如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检查、主动脉内球囊泵、冠状动脉旁路术及瓣膜置换等医源性创伤;而外伤或滥用可卡因、细胞动脉炎引发者则属罕见。2 临床分型根据主动脉夹层内膜裂口的位置和夹层累及的范围,目前医学上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1965年DeBakey教授等,提出的3型分类法。Ⅰ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自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甚至到腹主动脉。Ⅱ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主动脉夹层累及降主动脉,如向下未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A型;向下累及腹主动脉者为ⅢB型。1970年,Stanford大学Daily教授等,提出了另一种主要依据近端内膜裂口位置的分类方法:A型:不管起源部位,所有累及升主动脉的夹层;B型:未累及升主动脉的所有夹层。Stanford A型:相当于DeBakeyⅠ型和Ⅱ型,Stanford 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3临床表现3.1 胸痛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74%~90%。难以忍受的撕裂样疼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和晕厥等,吗啡不能缓解。3.2 猝死 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是AD破裂或重要器官供血动脉的阻塞,如冠状动脉、头臂干动脉或内脏动脉。通常由于急性心包填塞或大量出血进入纵隔、胸膜腔而导致猝死。3.3 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可出现晕厥(9%)、脑血管意外如偏瘫、意识障碍(5%)、截瘫等症状,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没有局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之晕厥者,常系近端夹层破入心包腔致心脏填塞,偶或因降主动脉破裂溃入胸膜腔之结局。4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主动脉夹层?确诊主动脉夹层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是: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检查(MRA)或是直接的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对于孕妇可以做MRA无放射线辐射,对胎儿也没有影响。5保守治疗对于急性夹层的患者,无论要采取何种治疗手段,首先应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控制血压,控制疼痛。一旦疑及或诊为本病,即应住院监护治疗。治疗的目的是减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左室收缩速度和外周动脉压。治疗目标是使收缩压控制在100~120mmHg,心率60~75次/min。这样能有效地稳定或中止主动脉夹层的继续分离,使症状缓解,疼痛消失。①止痛:用吗啡与镇静剂。②补充血容量:有出血入心包:胸腔或主动脉破裂者输血。③降压:对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使血压降低至临床治疗指标。血压下降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是夹层分离停止扩展的临床指征。手术治疗在患者情况适当稳定后,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夹层的类型而定。就目前的治疗现状而言,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以微创腔内治疗为主。治疗的依据包括以下情况,或者说手术适应征:夹层持续扩大,表现为主动脉夹层直径快速增大、范围迅速增加、胸腔出血、疼痛无法控制;或是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如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缺血。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修复术是通过杂交手术或各种腔内修复巧术(烟囱、开窗、模块分支支架)来治疗主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cm以内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型主动脉夹层是死亡率最高的动脉疾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挽救患者生命。以往相对保守但最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单纯行升主动脉或部分升主动脉替换手术,以达到消灭原发破口挽救生命的目的。由于外科技术、麻醉、器官保护和术后护理等领域的进步,主动脉手术血管替换的范围逐步扩大,从而降低残余病变主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Stanford A 型的杂交技术早期采用手术加人工血管植入血管腔内法。
1、什么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是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临床医师经过长期的深入研究后发现:“中风”的主要原因是脑供血动脉的狭窄和闭塞。据统计,60%以上的脑缺血病人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那么什么是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的形成原因又是什么呢?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血管也在不断的老化,以致于在血管腔内形成象“水垢”一样的赘生物贴附在血管壁上(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阻碍血流的通过,造成血管的狭窄。当“水垢”出现在颈动脉上时就造成了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那么造成颈动脉狭窄的“水垢”是怎么形成的呢?动脉血管内的“水垢”在医学上的名称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运动量减少、情绪紧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血管老化,钙质及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形成“水垢”样的硬化斑块,使动脉壁质地坚硬,失去弹性。同时由于病变发展,部分斑块逐步突入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颈动脉狭窄的后果及临床表现?由于颈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当颈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时,大脑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现为:耳鸣、视物模糊、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乏力、嗜睡、失眠以及多梦等。也可以出现眩晕、眼前发黑(黑矒),重者可以出现反复的晕厥,甚至偏瘫、失语、昏迷,少数人可以有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甚至突发性失明。 最严重的后果则为动脉硬化斑块,即我们所说的“水垢”脱落。脱落的斑块可以堵塞颈动脉,引起脑梗死(中风)。众所周知,“中风”意味着偏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丧失生命。如何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很多颈动脉狭窄的人可能一直没有症状,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大脑的血供情况。大脑的血供主要通过4条动脉来承担,分别是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这4根动脉到达颅内后,互相交通,形成网络供应大脑的血供,这个网络称为大脑基底动脉环(Wiliis 环)。Wiliis 环若先天性不完整或某处严重狭窄,那么4条供血动脉中任何一条因狭窄供血不足,超过一定程度,就会有大脑某部位的缺血,从而出现一些症状。如果Wiliis 环完整,即使一侧颈动脉闭塞,尚可以由其他三支血管满足大脑需要,不出现脑缺血症状。但我们不能心存侥幸,若出现中风再治疗颈动脉狭窄则为时已晚。因此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当在每年的体检中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相互连接形成Willis环查一下动脉超声,看看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对于早期查出的颈动脉狭窄,早期进行治疗,避免中风的发生。颈动脉狭窄的预防?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因此预防颈动脉狭窄主要就是推行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或推迟动脉血管硬化、老化。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尽量少吃油腻食物;积极活动锻炼身体,不吸烟;患有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阿司匹林等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颈动脉狭窄如何治疗?何时需要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有三种:药物治疗、颈动脉开刀手术和颈动脉血管腔内治疗术(支架成型术)。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或新的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但仅适用于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患者,对于超过70%狭窄的患者一般建议手术治疗。颈动脉开刀手术的基本方法是内膜切除,解除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恢复大脑血供,消除脑梗塞栓子来源。该手术比较成熟,开展有50多年了。因为该手术需要阻断手术侧颈动脉,以往该手术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为5.6%左右,现在该手术应用转流管在手术中维持颈动脉血供的同时切除内膜斑块,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中风和死亡率。该手术的缺点是需要全身麻醉,颈部切口及创伤大,恢复慢,优点是完全切除增生内膜和硬化斑块,再发生狭窄的机会较小,不需要终身服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腔内治疗术即在颈动脉里安置支架。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恢复快、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只需要局部麻醉,在大腿根部穿刺,将一根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导管放置入股动脉,将导管输送到颈动脉狭窄部位,选准位置后将支架释放出来就完成了对颈动脉硬化狭窄部位的扩张成型,改善大脑血流供应。其缺点是支架释放过程中可能会诱发不稳定斑块的微小栓子脱落引起“中风”脑梗塞,以及血管痉挛、血管内膜破损以及术后再狭窄的可能。近年来开始使用带滤网的支架系统,能够很好的抓捕脱落的微小栓子,有效避免了“中风”脑梗塞的发生。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进行手术或腔内治疗:1、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2、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70%,但头晕、黑矒等脑缺血症状典型,或者硬化斑块不稳定,容易脱落;3、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有中风发作史,或脑梗塞后仍有小中风发作。手术或腔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颈动脉支架治疗术的近期效果鼓舞人心,病人的接受程度也很高,国际上很多对比内膜切除术和支架成型术试验的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成型术较内膜切除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对于接受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需要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36个月,无需终身抗凝、抗血小板。金属支架是异物,在体内与血液接触时有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可能,因此术后需正规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通常用药为阿司匹林100mg,1次/日,口服终身,波立维(氯吡格雷)75mg,1次/日,口服3-6个月。以上两种手术术后均需在术后3,6,9,12个月时复查颈动脉超声或CT,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术后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戒烟、清淡低盐低脂饮食;积极活动锻炼身体;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
● 下肢深静 脉血栓忍下去会有什么变化?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一般从感到腿疼、肿胀开始到14天之内都叫做急性期;14天~30天称为亚急性期,发病30天以后就是慢性期了。为什么要这么分期呢?这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很危险,容易发生一种很严重的并发症——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最终会要命的!那么腿上的栓子为什么会导致肺栓塞呢?首先认识一下人体的血液是怎么循环的。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分为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动脉系统是心脏射出来的动脉血,通过主动脉到达全身各处,参与新陈代谢;静脉系统是全身的静脉血通过上、下腔静脉最终到达肺部血管,最终回到心脏。下肢深静脉血管里的血栓,不会只是乖乖的待在那里,它们很有可能脱落,顺着血流去溜达,最后堵到肺部的血管。比如病人下地活动的时候,血栓就容易脱落,一旦肺部血管被大面积的血栓堵住了,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的紧急症状,严重的导致死亡。有的病人疼了几天,没怎么处理,却发现不怎么疼了,以为这是自己好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下肢深静脉有血栓,血栓每天都在蔓延的,医学上称作“正反馈”——血管壁长着血栓,会刺激更多的凝血因子在该处聚集,形成更多的血栓。可能今天做B超,血栓才一点点,过几天就长到10厘米、20厘米了,当血栓完全把血管堵死了,反倒不会特别疼了。此时已经过了急性期,在亚急性期以及慢性期的症状是不太一样的。● 为什么这个病泡脚、捶腿也不见好呢?其实,每天泡脚、揉腿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但是一旦长了血栓,按摩、捶腿不光不顶用,还容易引起血栓脱落呢。泡脚的时候下肢血管也会热胀冷缩,下肢静脉“淤血”的情况反而更严重。因此,急性期不要泡脚、捶腿、按摩;慢性期可以泡脚,但水温不要超过40℃,水温太高,容易加重病情。● 既然这么危险,那么一旦腿肿疼痛就要立即上医院吗?还是发现哪些具体的信号时再去医院?首先,腿肿、疼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并不是一有风吹草动就要上医院,患者可以根据上面的2个小窍门(直腿伸踝试验和腓肠肌压痛)在家自己先看看,怀疑是血栓引起的就要尽快去医院了。其次,有一个Wells评分表,相应的症状如果有就积1分,没有就是0分,根据总分来判断下肢长血栓的可能性。近期有没有以下表现分数肿瘤1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1近期卧床>3天或近4周内大手术1沿深静脉走行的局部压痛1全下肢水肿1与健侧相比,小腿周径(小腿最粗的地方)增大>75px1深静脉血栓(DVT)病史1凹陷性水肿(症状侧下肢)1浅静脉侧支循环(非静脉曲张)1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相近或类似的诊断-2一般来说总分低于0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总分1~2分,说明有可能长血栓;如果总分≥3分,就比较危险了,要尽快去医院查血栓了。>>>点击查看系列文章:★突然腿肿疼痛,当心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 塞,真的会要命!★长了下肢静脉血栓,就要立马治疗吗?★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期要注意什么?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华法林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长效抗凝药,也是目前唯一在临床使用的维生素K拮抗剂。患者使用该药后疗效的个体差异甚大,因此需根据凝血相关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如无条件监测凝血相关的检测指标,则不得给患者使用华法林,否则可能造成出血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及使用方法 华法林主要是干扰肝脏合成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从而抑制血液凝固。因其是一种间接抗凝药物,仅在体内起效,在体外时无抗凝效果。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半衰期分别为6、20~30、45~72和>60小时。因此,口服华法林后至少需要36~48小时才能表现出抗凝作用。停药后,以上各凝血因子的合成也需一段时间,因此凝血功能也需多日后逐渐恢复。 首次使用华法林的剂量为5~20 mg,此后每天的维持剂量为2.5~7.5 mg。开始使用华法林时可与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合用,待华法林发挥作用后再停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调整华法林剂量的目标就是要使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0%,活动度降至20%~30%,INR维持在2.0~3.0。 开始服用华法林期间,需每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待INR维持在2.0~3.0后,可逐步减少检测次数,并将检测间隔逐渐延长至3天、1周、2周,甚至4周。如使用华法林期间出现药物累积过量或不足,应随时对用药量进行微调。 因患者使用华法林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且从开始使用至达到良好而稳定的凝血状态约需2周,因此,不建议用华法林预防各种术后血栓性疾病。 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 1. 与华法林有协同作用的因素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公报(2004年第3期)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华法林合用导致抗凝活性增高的病例屡有报道。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的机制有:①氟喹诺酮类药物将华法林从其所作用的蛋白结合位点上替换下来;②抗生素会使产生维生素K及凝血因子的肠道菌群数量减少;③间接使华法林代谢速度减缓。多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部分经此途径代谢药物的清除率,从而使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尤其是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如华法林)更容易表现出毒性反应。联用这两种药的患者INR有时可高达50。因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可增强华法林或其衍生物的作用,两药联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INR,并随时调整华法林用量,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公报称,收到华法林与所有4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互作用的报告(见表)。其中1例79岁女性患者加用红霉素8天后死于广泛出血。 但与此相反,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服用华法林者加用阿奇霉素后,未见INR有显著变化。虽然如此,对服用华法林同时使用阿奇霉素的患者仍应加强监测。 曲马多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委员会曾收到11例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加用曲马多后出现INR升高和发生出血的报告。这些患者在华法林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停用曲马多后1~4天,INR值即恢复至初始状态。但另一项药效学研究则显示,19例用恒定剂量苯丙香豆素的患者加用曲马多后,仅2例INR显著升高(分别升至6.0和7.3),而全部患者INR平均值的改变幅度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曲马多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与少部分患者的代谢变异有关。因此,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加用曲马多后,应在最初几天至1周内密切监测INR,以防出现严重凝血异常。 鱼油 鱼油是一种 -3 多不饱和脂肪酸,其可影响血小板聚集和(或)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功能,从而使血小板内血栓素A2的含量降低。此外,其还可降低Ⅶ因子水平,因此给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适当补充鱼油可加强前者的抗凝作用。已有个案报告证实了上述结论。 抗磷脂抗体可引起INR升高 有报告指出,有些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长期服用华法林后,INR值会显著升高。在抗凝治疗过程中,INR值常被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INR升高代表凝血因子Ⅱ、Ⅶ和Ⅹ的活性降低,但在极少数情况下,非维生素K依赖性抑制剂或干扰物质的存在会影响INR的检测结果。此时,可直接测定凝血因子浓度评价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遗传变异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CYP2C9*2和CYP2C9*3基因的表达产物为华法林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时,会增加华法林抗凝治疗时的出血危险。 另有个案报道称,阿莫西林可引起INR值升高及血尿,干扰素可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等。 2.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西洋参 美国芝加哥大学Yuan等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显示,西洋参可削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因此,建议医师在给患者使用华法林前详细询问其是否服用过西洋参。 利巴韦林 瑞典的Schulman报告,1例61岁的男性患者因曾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长期服用华法林治疗,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而服用利巴韦林治疗。医师发现,该患者的华法林用量需增加40%才能维持理想的抗凝效果。此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仍建议在使用利巴韦林期间每周至少检测1次凝血酶原时间。 华法林的治疗窗很窄,任何对抗凝作用能产生轻微影响的因素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如将华法林与其他药物(如降压药等)合用的过程中不要轻易更改治疗方案。因治疗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时,应随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或)INR。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并发症 出血 出血是长期服用华法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大出血是很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但除外致死性事件后,华法林并未使很多患者出现长期后遗症,且使用者卒中的发生率很低,这足以证明华法林抗凝的有效性。澳大利亚Monash大学Johnson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服用华法林的老年房颤患者中,大出血发生率较高。研究者对228例年龄≥76岁房颤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服用华法林的平均时间为28个月,其中男性占42%,平均年龄81.1岁。结果显示,共有41例患者发生53次大出血,年大出血发生率达10.0%,其中24次(45.3%)为危及生命的大出血,5次(9.4%)为致死性大出血,而年卒中发生率仅为2.6%。 出血是华法林服用过量或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影响的结果。如果华法林过量,或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发生其他出血性疾病(如颅内出血等),就需及时进行对抗治疗。颅内出血患者发病30天内的死亡率高达50%,对这类患者如用传统方法(如输新鲜血液和维生素K对抗等)加以纠正起效较慢,不能有效遏制血肿的扩大。美国梅奥医院Meschia等报告,可静脉推注重组凝血因子Ⅶa,安全迅速地对抗华法林的抗凝活性。研究者给7例中位年龄为87岁的颅内出血患者静脉单次输注了重组凝血因子Ⅶa,从发病至给药平均时间间隔为6.2小时。结果,重组凝血因子Ⅶa很快逆转了华法林的抗凝活性,INR从治疗前的2.7降至1.08。除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外,其余5例均生存。上述结果仍需在更大人群中行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国内也有长期服用华法林引发腹腔出血及肠梗阻的报道。 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美国华盛顿大学Gage等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长期服用华法林的男性房颤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增加。该研究对4461例长期服用华法林(用药时间≥1年)的患者和7587例未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对照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长期服用华法林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比未用华法林者高25%,且仅男性长期服用华法林后骨折危险增加(OR=1.63),而女性服药后并无相关危险(OR=1.05)。短期(<1年)服药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不会增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易跌倒、合并甲亢、神经衰弱和酗酒等。 软组织坏死 20世纪60年代就有服用华法林后发生乳房坏死,甚至切除乳房的报告,其他部位,如皮肤、软组织、皮下组织、男性外生殖器坏死和广泛软组织坏死也不断有个案报道,但病例总数并不多,国内尚未见类似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