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内分泌新前沿2024-04-06高尿酸血症,是除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外的“第四高”,当下也困扰着不少人,更是痛风发病的基础。大多数痛风是吃出来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曹炜在中国妇女报刊文中表示,痛风跟以下因素关系密切①:1.吃:大多数痛风是吃出来的。2.懒:痛风也是懒出来的。很多人吃饱了饭不动,机体代谢特别是肾脏代谢能力下降,导致尿酸排不出去。3.作:痛风是“作”出来的。有些人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整天坐在电脑前,导致疾病上身。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医师姚均宜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刊文中表示,血尿酸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遗传基因、年龄、性别、嘌呤代谢、体重等内因,以及膳食、饮酒、环境、温度等外因的影响②。所以,想要降尿酸、防痛风,吃、喝、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都是需要重视的方面。9类食物这样吃降尿酸、防痛风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给出了关于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9类食物选择建议,非常实用!③1.谷薯类优选食物:糙米、全麦面粉、玉米、青稞、荞麦、黄米、燕麦、小米、高粱、藜麦、红薯、紫薯等。不宜食物:黄油面包、糕点等高能量加工食品,以及油条、油饼等油煎油炸食品,饼干、蛋糕、甜甜圈等糖含量较高的加工食品。2.肉类优选食物:瘦肉、去皮禽肉等适量食用。不宜食物:肥肉、动物内脏,咸肉、腊肉等加工肉制品,鱼籽、蟹黄、鱿鱼、牡蛎、蛤蜊等海鲜水产。3.蛋类优选食物:鸡蛋、鸭蛋等。不宜食物:咸蛋等。4.奶类优选食物:脱脂奶、低脂奶、鲜牛奶、纯牛奶、低糖酸奶等。不宜食物:奶油、黄油等。5.大豆及制品类优选食物:豆腐、豆腐干等。不宜食物:油豆腐皮、豆腐泡等油炸豆制品。6.蔬菜类优选食物:新鲜蔬菜。不宜食物:腌制蔬菜。7.水果类优选食物:樱桃、草莓、菠萝、桃子等新鲜水果。不宜食物:添加糖含量高的水果制品,如果汁、水果罐头等。8.食用油优选食物:紫苏油、亚麻籽油、核桃油、橄榄油、茶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豆油、花生油、胚芽油等。不宜食物:棕榈油,猪油、牛油、羊油及其他动物油。9.调味品优选食物:低钠盐(每天不超过5克)。不宜食物:酱类、腐乳等高盐调味品;红糖、白糖、糖浆等。降尿酸、防痛风还要做到这几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孙小强曾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中表示,高尿酸是痛风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预防高尿酸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除了饮食注意,以下也是预防高尿酸的有效方法。1.每天多喝水喝足够的水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尿酸并促进其排泄。建议每天饮用充足的水,保持尿液的充分稀释,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尿酸。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3000毫升。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③2.少吃生冷食品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经常食用生冷食品如冰激凌、生冷海鲜等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同时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增加,诱使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应少吃生冷食品。③3.避免饮酒饮酒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风险。酒精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因此,应限制饮酒,且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应不饮酒。③4.控制体重肥胖是高尿酸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高尿酸的风险。减轻体重不仅可以改善代谢功能,还可以减少脂肪组织对尿酸的合成和储存。④5.规律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身体代谢功能,降低体重和血压,从而有助于预防高尿酸。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④6.避免过度用药某些药物,特别是利尿剂和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如有需要,可与医生商讨替代药物的选择。④7.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高尿酸和其他相关疾病的迹象。如果有家族病史或其他高风险因素,应更加重视定期体检的重要性。④本文综合自:①2018-09-04中国妇女报《高尿酸已成富贵病“第四高”这些食物是痛风患者禁忌》②2022-11-17医学界内分泌频道《痛风是吃出来的?这2点同样很重要》③2024-02-07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④2023-10-16人民日报健康号“心内科孙小强医生”《尿酸高的人注意,这几种饮品最好少喝或者不》来源|健康时报编辑|miaoskr
由于肾脏具备强大的代偿功能,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许多原因导致的肾损伤往往悄然发生和发展,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和表现。如果错过早期阶段的诊治,肾损伤可能会发展到不可逆的状态。因此,肾损伤的早期发现对肾病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肾损伤常用的八项尿检测如下:①尿肌酐、②尿微量白蛋白定量、③尿微白蛋白肌酐比、④尿-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定量、⑤尿转铁蛋白、⑥尿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⑦尿免疫球蛋白G、⑧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病人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要注意定期检查上面的尿化验。此外在每年的健康体检时,除尿常规外,应告知医生增加上述项目以便尽早发现和治疗肾损伤。
2023-08-04慢病社群门诊经常会有在体检中发现血糖轻度增高,而血糖又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前来咨询。这种血糖轻度升高的情况,被统称为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近年来,关于糖尿病前期的预防与诊治证据日益丰富,基于此,《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后文简称为《共识》)在既往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与更新。现整理主要推荐意见,以供参考学习。1)什么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IFG+IGT),是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诊断标准:图片来源:根据《共识》表格制作2)为什么糖尿病前期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前期流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生活方式改变、超重或肥胖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增加等。3)糖尿病前期有什么危害?糖尿病前期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个体每年约有5~10%进展为糖尿病。高血糖的损害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可以发生,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4)如何筛查糖尿病前期?糖尿病高危人群:(1)有糖尿病前期史;(2)年龄≥40岁;(3)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PCOS病史的女性;(8)有黑棘皮病者;(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12)有类固醇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总分≥25分。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进行糖尿病筛查,糖尿病前期是在糖尿病筛查的过程中发现的。糖尿病筛查方法包括静脉血浆血糖检测(FPG、任意点血糖)、OGTT、全血血糖检测(指尖血糖)、HbA1c、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非侵袭性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指尖血糖等。其中FPG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FPG和OGTT2h血糖检测可能可以更好地评估风险。因此,推荐采用两点法开展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筛查(即FPG和OGTT2h血糖),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筛查1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筛查1次。5)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治疗吗?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及时发现血糖正常的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共识推荐依据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低进行分层管理。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风险分层:图片来源:根据《共识》表格制作◆低风险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联合药物治疗。治疗目标:①超重或肥胖者体重减轻3~5%(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更严格的减重目标)并长期维持;②改善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使血糖逆转为正常,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对于老年或超老年、老年痴呆、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预期寿命<10年、独居老年人等情况的糖尿病前期个体,重点是健康教育、高血糖之外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及定期的血糖监测,一般不需要针对高血糖做特别干预。6)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1)饮食计划建议合理平衡膳食。每日所需总热量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每日所需总热量计算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注意事项烹饪时尽量采用植物油,摄入富含多不饱和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食品,限制摄入饱和脂肪酸、避免食用反式脂肪酸;适当进食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且应计入每日摄入总热量。(3)膳食模式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并不推荐特定的膳食模式,低脂低热量饮食、间歇性断食、地中海膳食、素食等均在短期干预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但要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同时监测血脂、肾功能以及内脏脂肪的变化。(4)限盐、限酒建议糖尿病前期个体控制血压,每日限盐5g;不建议饮酒,如饮酒须计入总热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kcal的热量。2.运动《共识》推荐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的联合运动干预,推荐每周≥150min的中等强度活动。此外,应增加静息运动,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注意,有些糖尿病前期个体同时已伴有高血压、ASCVD等合并症或并发症,其运动干预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用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运动方式推荐:图片来源:根据《共识》表格制作3.其他◆括充足的休息,建议平均每晚睡眠时间达大约7h。◆戒烟,包括避免使用所有烟草制品。◆有经济条件或健康需求者可选择健康管理机构、俱乐部、小组管理或家庭互助等多种形式,以提高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7)需要使用降糖药吗?根据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风险分层,低风险者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到预期干预目标可考虑启动药物干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药物选择:(1)阿卡波糖阿卡波糖可使IGT人群3.3年内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降低25%,是目前唯一在我国获得IGT适应证的药物。(2)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2023年版ADA指南推荐,糖尿病前期成人应考虑使用二甲双胍预防T2DM,尤其是年龄25~59岁、体重指数≥35kg/m2、空腹血糖≥6.1mmol/L、HbA1c≥6.0%的成人及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但需注意的是,我国尚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此外,临床试验结果显示,SGLT2i、GLP-1受体激动剂、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奥利司他等药物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8)如何预防糖尿病前期?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短期减重目标为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达成目标后应制定进一步长期计划。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干预: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应早期及时干预,推荐使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9)如何进行随访与监测?(1)随访:每6个月面对面或电话随访,了解个体饮食和运动执行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血糖控制情况、健康状况改善与否等;登记体检的情况,进行动态比较,制订或修订诊疗方案。(2)监测:至少每年进行1次OGTT复查;已进行药物干预者,每次随访时需检测FPG及2hPG;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0)糖尿病前期筛查和干预流程图图片来源:《共识》截图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6):484-494.声明:本文为“医界”编辑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大家理性判断和针对性应用。本文参考来源:丁香园内分泌时间,侵删。
划重点:常见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叶酸代谢能力下降到只有正常人的65%和30%,因此不同的基因型需要不同的叶酸(普通叶酸和活性叶酸)以及不同的用量。划重点:抽血或自行在家口腔拭子都可以,不需要空腹,自行采集方法如下:报告解读模板:
很多人长期高血脂经过生活方式干预仍然降不下来,还有人或者根本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医生只好开降血脂药,但是又因为担心副作用不敢吃药,怎么办?其实可以通过检测来提前评估,挑选适合自己的降血脂药,最大限度的减少盲目用药造成的副作用。详见下面的结果报告:
脂蛋白(a)[Lp(a)]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的数据表明,即使在有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情况下,Lp(a)也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许多证据表明,Lp(a)是潜在的血脂管理靶点。在中国人群中,应如何预防和控制Lp(a)升高呢?近日,北京心脏学会发布科学声明,阐述了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群中Lp(a)升高的临床管理要点。图中国人群中的Lp(a)备注:ASO=反义寡核苷酸,CAD=冠状动脉疾病,CAVS=钙化主动脉瓣狭窄,siRNA=小干扰RNA。7项专家意见汇总Lp(a)概述Lp(a)仅在肝脏中合成,主要由肝脏中的LDL受体清除,部分通过肾脏和其他途径清除。Lp(a)水平通常具有偏态分布特征,约70%的人低于30mg/dL。在江苏省9238名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中,Lp(a)水平中位数为5.6mg/dL,女性和男性第80百分位分别为20.7mg/dL和14.5mg/dL。Lp(a)水平主要取决于LPA多态性(约70%-90%),但一些非遗传因素也可能与Lp(a)水平有关。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血清Lp(a)水平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而升高。此外,大多数肝病患者的血清Lp(a)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血清Lp(a)水平升高。尽管血清Lp(a)水平与年龄或性别无关,但绝经后女性的激素替代疗法可显著降低血清Lp(a)水平。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个人一生中至少检测一次Lp(a)水平,来筛查Lp(a)水平极高者(≥180mg/dL[≥430nmol/L])。这些Lp(a)水平极高者的ASCVD终生风险非常高,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患者相近。Lp(a)的可能致病机制基因组学、流行病学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表明,Lp(a)水平升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卒中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Lp(a)水平升高也是预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Lp(a)的病理生理功能尚不完全清楚。考虑到其生物学结构,Lp(a)可能比LDL-C更容易诱导ASCVD。Lp(a)含有一种独特的蛋白质,即apo(a),apo(a)对Lp(a)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所有脂蛋白中,Lp(a)是OxPL的主要载体。OxPL表现出重要的促炎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特性,通过激活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促炎信号,诱导动脉壁的炎症反应。由于具有凝血酶原和促炎特性,Lp(a)可以促进ASCVD的发生和发展。最近的研究表明,Lp(a)参与了瓣膜和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机制尚不明确。Lp(a)升高的综合管理1.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和运动干预不能直接降低Lp(a)水平,然而积极的控制其他可逆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对于降低Lp(a)水平升高患者的总体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对于Lp(a)水平升高而ASCVD风险较低的患者,应鼓励生活方式干预。中、高ASCVD风险者,建议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应接受降LDL-C治疗。2.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水平也有助于降低由Lp(a)升高引起的心血管风险。2018ACC/AHA胆固醇指南建议:对于中等ASCVD风险(10年风险7.5%-19.9%)者,Lp(a)≥50mg/dL或≥100nmol/L是一个合理的危险因素,可考虑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然而,Lp(a)升高引起的心血管风险并不能通过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或者保持正常的LDL-C水平完全消除。建议对于Lp(a)≥30mg/dL的ASCVD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直至LDL-C水平低于55mg/dL。3.烟酸烟酸可降低约23%的Lp(a)水平,然而不能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探究烟酸在降低Lp(a)水平方面的临床价值。4.PCSK9抑制剂现有数据表明,靶向PCSK9的单克隆抗体和靶向PCSK9信使RNA的小干扰RNA可以降低Lp(a)水平约20%~30%。对于Lp(a)≥30mg/dL的ASCVD患者,中等或最大剂量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可以更好地降低LDL-C水平。基于药物经济学和现有证据,不建议使用PCSK9抑制剂来降低Lp(a)作为任何人群的主要目标。5.脂蛋白单采脂蛋白单采(LA)后Lp(a)水平可立即降低50%~70%,1周内平均降低30%~35%。英国心脏病学会指南指出,在进行最大强度降脂治疗后,Lp(a)≥60mg/dL、LDL-C>125mg/dL(3.3mmol/L)的进行性冠状动脉疾病恶化患者,建议使用LA。既往研究表明,常规脂蛋白单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考虑到LA的局限性,专家组不建议将脂蛋白单采作为Lp(a)水平升高的常规治疗。若Lp(a)≥60mg/dL,尽管充分进行了降LDL-C指标并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但动脉粥样硬化仍进行性加重,可进行脂蛋白单采治疗。6.研发中的新药RNA靶向治疗是最有可能被批准用于降低Lp(a)的干预措施。靶向肝脏LPARNA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沉默apo(a)基因表达,阻断apo(a)合成,从而降低循环中的Lp(a)水平。在已经完成的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中,反义寡核苷酸将Lp(a)水平降低了80%以上,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一项评估反义寡核苷酸疗法Pelacarsen(TQJ230)对Lp(a)水平升高患者心血管结局影响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HORIZON正在进行中,这项研究是第一项关注Lp(a)水平升高患者心血管终点的全球研究。我们急切地想知道,降低Lp(a)的RNA靶向疗法是否真的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此外,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Mipomersen可以降低血浆Lp(a)水平约20%-30%。然而,缺乏证据支持其心血管获益。文献索引:Jian-JunLi,Chang-ShengMa,DongZhao,Xiao-WeiYan,andonbehalfoftheonbehalfofBeijingHeartSocietyandExpertCommittee.JACC:Asia.2022Nov,2(6)653–665.本文转载自:医脉通,不代表本群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
我在门诊解读体检报告时发现一个现象,许多来京打拼的孩子,尽管挣钱不多,却肯为父母花大钱做体检,在感叹这些孩子孝顺、懂得感恩的同时,我一直想如何让这些孩子能把辛苦挣来的钱用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因此忠告大家体检套餐不一定选贵的就适合你,了解掌握以下思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花费。1、首先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家族史,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亲人都有哪些疾病,因为许多疾病都与遗传基因相关,往往有家族聚集发病倾向,是我们选择体检项目的重要线索。许多医院设置了专项体检可供我们选择,比如家族里多人患有结肠癌、乳腺癌,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等,那一定要主动告知体检医生加选相关的体检项目。2、第一次体检基础套餐不能省,血压身高体重、内外科、五官科、心电图、B超(肝胆脾胰肾、甲状腺、乳腺等),血生化(血脂、肝肾功能等)、血尿便常规大便潜血等,这些项目可以筛查出很多常见疾病了。3、要掌握体检者的既往史,即以往得过什么病,或以往体检有哪些异常,这也是体检必须要重点复查的项目。4、不用重复检查的项目,如各种基因检测,因为人的基因演变极慢。有些体检者每年都查,真的是毫无必要,因为体检医生并不掌握你的以往体检选项,因此请留好与基因相关的检测结果,主动告知医生,避免浪费钱。5、有些疾病不能因为省事到体检中心做复查,如各种手术后、心脏支架、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等,一定要遵照专科医生要求按时到专科完成各项复查,以免延误病情和诊治。
要警惕他人的美食,可能是你的“毒药”!今天我想谈谈被忽视的慢性食物过敏。你听说过“慢性食物过敏”吗?如果没有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甚至很多医生对于“慢性食物过敏”这个概念也感到陌生或理解模糊。但提起急性食物过敏你肯定不陌生,有人一吃鱼虾就浑身瘙痒,起风团,也有人一吃花生就哮喘,甚至于腹痛,腹泻,重的还会过敏性休克、死亡…与急性食物过敏不同的慢性食物过敏是人体对吃进的食物的某种成分产生的“特殊反应”,可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如下: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哮喘、中耳炎、慢性咽炎;皮肤系统: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紫癜、皮疹、瘙痒、银屑、痤疮、皮肤划痕症、血管性水肿、牛皮癣、粉刺;代谢系统:肥胖、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体重变化快;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胸痛;消化系统:肠易激综合征(IBS)、肠炎、呕吐、腹泻、血便、腹痛、便秘、厌食、胃食管返流、克罗恩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12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食道溃疡、幽门管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口腔黏膜疾病: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白塞氏综合征、干燥症、天疱疮;神经系统:偏头痛、睡眠障碍、疲劳、头晕、自闭症、焦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脑雾;免疫系统:关节炎、关节痛、关节肿胀;儿童高发疾病:成长减缓、厌食、慢性腹泻、反复腹痛、便秘、恶心呕吐、紫癜、荨麻疹、慢性咳嗽、偏头痛、睡眠障碍、关节痛、注意力不集中、磨牙;由于慢性食物过敏进食后发病时间滞后,从数小时、数天到数月,涉及的食物种类繁多,特别是可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极难发现起因,给诊断带来了很大困扰。如果你长期伴有以上症状和各种不适,又查不出明确原因,那你要警惕了,会不会中招了呢?还有,如果想通过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千篇一律的饮食建议未必适合你,因为适合于他人的“美食”,却可能是你的“毒药”!食物轮替或禁食可以有效地缓解或消除敏感食物引起的症状和疾病,因此,慢性食物过敏源检测对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患者血液中相应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是筛查敏感食物的常用方法。检测的数量品种从几十种到上百种,既有牛奶、鸡蛋、米面、各类水果蔬菜、还有茶叶、咖啡、蜂蜜等。了解个人饮食图谱,是迈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现代都市的人虽然很多人并不接受传统的中医的治疗学但是毕竟耳濡目染,对于一些词汇也是耳熟能详的。例如,很多人在中医门诊看病拿完药方以后,往往会追问一句,大夫,我这个需要“忌口”么?很多边远一点的城市,家里老人在小孩发热后总是会说,什么东西是“发物”,为了避免小孩病情反复是不能吃的。对于这些说法,很多搞现代营养学的专家都是嗤之以鼻的,认为忌口和发物之说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明明都是富含营养的食物,病人的康复是需要营养的,这种忌讳对病人的康复没有任何帮助。也有的中医大夫对病人要求很严,会要求吃我的药的话什么什么是不能吃的,对预后会有直接影响,这些忌讳都是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不容小觑。虽然是一名科班出身的中医大夫,但我这一代人是从小接受的数理化现代科学教育,仅仅一句经验累积也是不能让我自己完全信服的。但不管从文献记载还是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不少病人的病情和饮食内容相关,但每个人的触发因素又不是完全相同。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何为病人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既能保证营养学又能避免对病情的干扰呢?这一困惑直到我接触到功能医学以后才得以解开。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慢性食物过敏,以及食物不耐受。急性过敏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慢性食物过敏并不为大家熟知,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体内的食物的某种成分或微粒作为危险因素加以攻击,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和免疫复合物可以随血液循环周流全身,对各个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缠绵难愈,都可能是慢性食物过敏在其中推波助澜。我母亲慢性肠炎多年,消化功能一直很弱,每年秋天更是容易出现腹泻,她祖籍是山东人,从小以面食为主,每每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都是想吃一些龙须面之类的东西。我也曾找老师进行过治疗,但是病情总是反反复复。直到我认识了王树岩医生,她建议我母亲做了慢性食物过敏检测和有机酸代谢分析,慢性食物过敏检测结果中的鸡蛋、荞麦、麦麸、小麦、花生都是重度过敏,牛奶是中度过敏,大米、蛤蜊轻度过敏。按照这种忌口的要求重新安排日常饮食,加上益生菌、消化酶、杀坏菌的植物提取物、修复肠道的氨基酸,简简单单几种东西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我妈妈好几年的慢性肠炎彻底解决了。而这里面我之前并不重视的忌口,恰恰是造成我母亲肠炎反复发作的元凶。中医作为东方医学的代表之一,有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和传承,对于食物和疾病康复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认识。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各种感染导致发热的疾病的系统论述中就有食物禁忌与疾病康复的记载。其中在《伤寒论Ÿ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在桂枝汤服法与注意细项中,明确提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要“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这应该是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有关感染性疾病康复需要进行饮食禁忌的记载,这一原则至今也仍然在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这其中的“生”泛指各种生食,“冷”主要是说食物的温度,中医认为生冷损伤胃阳,也就是影响胃的消化蠕动功能。以功能医学来看,胃是人体进行消化的重要器官,各种消化酶在体内需要合适的酸碱度和温度,生冷食物,尤其是现代人喜欢的各种冰镇饮料和冰激凌一定会让胃的局部温度改变,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不能充分地消化就不会有良好地吸收,食物大分子在肠道中更易发酵产生毒素,或者作为抗原诱发免疫应答。“粘”是说食物性状,形容食物粘黏,比如各种糯米制品,南方的糍粑、汤圆都是代表。这一类食物同样也是不易消化。“滑”是说食物的功效,指容易诱发腹泻,增加大便频次的各类食物。这一类食物都会影响胃肠的消化排泄功能。“肉”顾名思义,泛指各种肉食,“面”泛指各种面食。“五辛”说法不一,但可泛指各种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各种含酒精的制品,酪,各种奶制品。“臭恶”包含各种味道浓重刺激性的食物,也包括腌制品。这些也都是容易诱发消化问题的东西。我母亲虽然不是热病后的恢复期,但是她的面食、奶制品、鸡蛋都是重度过敏,这种慢性免疫伤害也正是造成她疾病缠绵难愈的原因,虽然表述不同,但是对于食物的这种认识是相通的。中医针对感染性疾病恢复期提出的忌口,或者民间口耳相传的发物,都是在总结食物对于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影响。但是这种经验总结难以做到个体化,慢性食物过敏可以视作中医忌口的科学表达,这也给为慢性疾病患者制定日常饮食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个性化的指导。“一人之肉,彼人之毒”,中国的这句古语恰恰暗合了慢性食物过敏的情况,富含营养的食物并不适合所有人,“恩害相生”,古老的东方思维结合现代的检测技术,一定能让我们对人体的认识更为深入。黄山医生介绍:中西医结合医生,功能医学专家,致力于将功能医学、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进行整合与应用的临床实践者。现担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功能医学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分会理事,美国功能医学研究院(IFM)会员。
【有钱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多少年来一直流传甚广,影响颇深。但是越来越多的“肌少症”患者证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当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越来越瘦的时候,要警惕许多“老来瘦”其实是“肌少症”。为了我们父母及亲人的健康和长寿,你真的需要了解“肌少症”、尽早积极预防“肌少症”。【什么是肌少症?】肌少症也叫肌肉衰减综合征、骨骼肌减少症、少肌症。【肌少症的定义】: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 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发病特点】:1)老年人发病率高,据统计:60-70岁发病率为5-13%80岁以上发病率11-50%2)表现进展隐匿、缓慢加重;【主要表现】1)四肢纤细、活动能力下降;2)步速缓慢、走路不稳、行走困难;3)握力下降,可表现毛巾拧不干、取物或提物能力下降等;4)登高、坐立、举物等各种日常动作完成有困难;5)容易跌倒;6)体重减轻;【肌少症的危害】:肌少症导致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易跌倒,最常见的是髋部骨折,造成长期卧床,继而出现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丧失独立生活能力。肌少症还可损害免疫功能,增加全身感染、肿瘤等患病风险,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怀疑得了肌少症怎么办?】如果出现上述多种症状,要高度警惕是否得了“肌少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老年科、营养科或健康管理门诊进一步检查以便明确诊断,经过营养和运动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北京天坛医院健康管理门诊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00-5:00#肌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