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心绞痛的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不同性质的心绞痛,发作的症状也有所不同。混合性心绞痛在体力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均可发生心绞痛,冠状动脉即有一定程度的器质性狭窄,又可伴发由劳累诱发的痉挛,大多数属于不稳定心绞痛,常在休息时心绞痛发作,可有越来越轻的劳力即引起较重的心绞痛发作。自发性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使相应区域的氧供暂时明显减少,仅在休息状态或卧床睡眠时出现心绞痛,其胸痛发作与劳力及其他引起心肌需氧量增加的因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但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对于不同病人可能有所不同。劳累性心绞痛这种心绞痛也叫做劳力性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相当程度的固定狭窄基础上,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的脑力劳动等情况下,使得心肌氧需量增高,而出现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属于不稳定心绞痛中发病急、危险性较大、预后较差的一种,它是在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长,症状也较重,疼痛剧烈难忍,患者烦躁不安,服硝酸甘油疗效不明显,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恶化性心绞痛亦称进行型,是指原有稳定型的患者,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度、程度、诱因经常变动,并进行性恶化,疼痛加剧,时间延长,可超过10分钟,用硝酸甘油后也不能立即完全消除,表明冠状动脉病变有所发展,可发展为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常有以下特点(一)诱因常由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和寒冷所诱发。劳力诱发的心绞痛,休息可使之缓解。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劳动条件下发作,病情严重者也可在吃饭、穿衣、排便或休息时发生,有些亦可发生于夜间。(二)部位典型的疼痛部位为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大小如手掌,界限不很清楚,疼痛常放射至左肩沿左肩前内侧直至小指无名指,有时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及咽部,亦有放射至左肩胛区或上腹部并伴有消化道症状。偶尔放射区疼痛较胸骨区为明显主要症状,此现象较多见于老年人。(三)性质疼痛性质因人而异,多为压迫、发闷和紧缩,有时有濒死感。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重者表情焦虑,面色苍白,甚至出汗,迫使病人停止动作,直至症状缓解。(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疼痛常持续1-5分钟可自行缓解,偶尔持续15分钟,在休息后即刻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疼痛即可缓解。发作可数天或几个星期一次,或一天内多次。变异型心绞痛常在夜间休息时发作,与劳力无关,疼痛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
有好处,快去喝!
脑卒中,又称“中风”,已经成为国人的“头号杀手”。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布了《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是“中风”。中风后只会出现腿脚活动不好吗?一旦中风了,怎么治疗才能恢复的最快?中风后会发生什么?中风可从多个不同方面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有些患者会完全恢复,而也有患者可能会丧失重要的功能。提到“中风”,多数人可能首先会想到:它会造成手脚活动不好或者说话不清楚。但除此之外,中风还会引起其他更多的问题:☆ 言语问题:中风有时导致无法说话或无法理解别人的语言,也可能会引起口齿不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正常的交流。☆运动问题:单侧或双侧肢体活动时力量差,甚至完全瘫痪,影响正常拿东西、走路,严重时可造成“瘫痪在床”;这也许是中风患者及家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感觉功能部分丧失:可能会造成一侧甚至双侧感觉的部分甚至完全丧失,导致身体对冷、热、疼等感觉障碍。☆进食或吞咽困难:常常表现为难以将口中的食物咽下去。吞咽困难不仅会影响进食和营养问题,更为危险的是其可能引起食物通过错误的路径进入肺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难以思考或交流障碍:患者容易出现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出现性格和脾气的变化,患者对其他事物的反应与病前明显不同。☆ 抑郁:中风还会导致抑郁,这也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治疗和功能的恢复。☆小便障碍:无法正常排尿,既可能出现“尿储溜”(尿不出),也可能出现“尿失禁”(控制不住)。中风后完全恢复的几率有都多大?中风后是否能够完全恢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 患者的年龄,年轻患者往往比年长患者恢复的好;☆ 是否有基础疾病,比如心力衰竭、肿瘤等;☆ 脑组织损伤的多少,也就是病情的严重程度;☆ 脑组织损伤的部位;☆ 中风后治疗的是否及时;☆ 中风前的身体状况;中风后,大脑本身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为了帮助脑功能的恢复,最重要是坚持进行康复治疗,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此外,还需保持耐心,因为恢复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风后的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以调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肌肉收缩和使肌肉张力趋于正常。运动治疗以主、被动活动关节和肌肉,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为核心。强调的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治疗体位从卧位、坐位到站立位。典型代表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目前国外将这一类技术称之为脑卒中治疗的传统神经发育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穿衣活动穿脱衣服、鞋袜等,穿衣时先穿患肢,脱衣时先脱健肢的顺序练习,同时反复练习拉上裤子和脱下裤子动作,以便独立如厕。进食活动利用握筷或匙进食,手持杯子饮水,削苹果皮后食入。居住活动利用房间设备,如床、车、浴缸、厕所、轮椅等,整理房间,物品的摆放,物品的移动。个人卫生应用自助具刷牙、洗脸、洗手、洗毛巾、修剪指甲、剃须等整容动作,练习自己。洗浴,用厕等基本技能,可以带支具或利用特殊工具进行,逐渐练习到生活自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血管斑块就开始出现并变大。不要以为自己看起来似乎精力充沛,连感冒都很少,就可以轻松大意,其实身体里的血管已经悄悄老化。人到中年一定要注重保养血管了。人体血管犹如地面上的铁路公路网,遍布全身、四通八达。血管一旦堵塞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严重时可导致心梗、脑梗等致命性疾病。不同血管堵塞会引发不同疾病1、大脑血管堵了——中风中风发生后,可能出现偏瘫、说话不清,甚至丧失活动能力,卧床不起。2、心脏血管堵了——心梗如果堵塞程度轻的话,可能只是心脏泵血能力受到影响;而严重的心梗,随时都可能致命。3、腿上的血管堵了——动脉硬化闭塞、静脉血栓动脉堵塞严重时,可能导致腿脚缺血坏死,甚至需要截肢。而静脉血栓如果脱落,进入肺血管,就可能导致肺栓塞。4、肺部的血管堵了——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情通常很急,当血管堵塞时间一长,人就可能窒息而死。8张动图:揭秘血管被堵全过程正常血压时,血流平稳血压增高后,冲击血管血压越高对血管压力越大,使其变形异常高血压长期作用使血管内膜受损,瘢痕样增生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使血管壁增厚血管壁损伤后,有形成分堆积在粗糙受损组织表面持续不断地形成增生,使管腔狭窄,血栓形成血栓逐渐长大,最终造成血管堵塞每天6分钟,预防血管堵塞无论您有没有血管疾患,每天在床上练一练以下这个血管操,只需要6分钟,对身体会有很多好处!仰卧,双腿伸直抬高45度,持续2分钟。坐起,小腿垂于床下2分钟。再平卧,脚尖一绷一放,连做2分钟。以上动作重复两三遍,每日一次,能起到锻练血管的作用。保护血管,用这5招1、改善饮食通血管首先,少吃油盐、淀粉类食物,少吃蔗糖、果糖以及含糖多的食物,减少热量摄入。不要喝浓茶,戒烟限酒,记住“少食多餐”的原则。2、积极、适当运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降低血脂,加速血液循环,对血管的健康很有好处。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是不错的选择。3、远离烟酒过量饮酒吸烟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可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导致心肌梗死。4、多喝水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的黏度,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
脑血管和水管一样,用久了难免出问题。不过,水管坏了,换条新的就好。脑血管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脑血管出现紧急的意外,比如破裂了、堵塞了,就是俗称的「中风」,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中风在老年人中很常见。55 岁之后,每增加 10 岁,中风的风险会增加一倍。中风一旦发生,就会对脑部造成损害,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尽早辨别前兆、掌握急救知识,就能把伤害降至最低。脑中风脑中风又叫“脑卒中”,主要是因为脑内动脉狭窄,或者是出现闭塞和破裂等情况,进一步就引起脑血液循环发生了障碍,时间久的话还会导致大脑永久性功能障碍。而临床上,脑中风又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溢血)两种,我国大约12秒就会有一个人患上中风,每21秒就有人死于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案例分享最近,65岁的李先生早晨起床突然发现自己右手、右脚都动不了了,家人赶紧送到医院,检查后诊断:脑梗死这个结果可把一家人吓呆了:老人家退休前每年参加单位体检,既没有高血压,也没有糖尿病,只是胆固醇稍微高一点;退休后坚持锻炼身体,还经常外出旅游,活得那叫是个“年轻态”,多少人羡慕啊!发病前也没有什么异样,怎么睡一觉起来就脑梗了呢?尽管患者和家人一致认定患病前没有丝毫征兆,但在医生的追问下,终于找到了蛛丝马迹:发病前3天,患者在公园散步时突然感觉右脚没劲,走路不太灵便,当时以为是累了,休息了几分钟,再走的时候就完全正常了。“右脚突然无力,走路不灵便”这个重要的预警信号活生生被忽略掉了,3天后,患者出现脑梗死引起偏瘫。中风多半都是“拖”出来的!发生脑卒中之前,许多人会有一些“小中风”症状,小中风又被医生称为“暂时性缺血中风”,其常常发生于中风前的几天之内,因为小中风的症状较轻,病发短暂且症状常见,所以常被大家忽略。若置之不理,三个月内中风几率可达30%至50%。因此,及时发现中风的前兆信号,对于预防中风来说至关重要。身体4处发出信号,趁早就医!第一处:手指很多人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但是,若是突然手指发麻,还伴有合不拢的情况,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几根手指隐隐刺痛,手不听使唤,手指攥拳无力等。第二处:舌根患者若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感觉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现语言障碍,这多是影响了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所致。还会表现为喝水容易呛水、吃饭容易呛着、易咬到舌头等等,这时,一定要谨慎,及早去医院检查。第三处:面部由于脑中风是发生在脑血管处的病变,所以,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面瘫等症状,这时就会表现出睡觉单侧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现。甚至还会有短暂性黑蒙,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可恢复,有的人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等。第四处:下肢双腿或单腿软弱无力,即使在平地也会摔跤。因为不论在大脑的哪个半球出现病变,都会导致病变对侧偏瘫,其程度可有轻有重。这时,肢体感觉就会出现异常,如腿脚不灵活、无力,这时要警惕,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信号。发现中风,急救处理:1、立刻拨打120。2、让患者侧卧于平坦处,并为其保暖。3、检查患者口腔,去除异物。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于斑块堆积而使动脉内部变窄的疾病。最初,通常没有任何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外周动脉疾病或肾脏问题,具体取决于受影响的动脉。如果出现症状,通常直到中年才开始出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付强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危险因素包括胆固醇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家族病史和不健康饮食。斑块由脂肪,胆固醇,钙和血液中发现的其他物质组成。动脉狭窄限制了富氧血液向身体各部位的流动。诊断基于身体检查,心电图和运动压力测试等。预防通常是通过饮食健康,运动,不吸烟和保持正常体重。确诊疾病的治疗可能包括降低他汀类药物的药物,例如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或减少凝血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还可以执行许多程序,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动脉粥样硬化通常在一个人年轻时开始,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几乎所有人在65岁时都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这是发达国家死亡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尽管它是在1575年首次描述的,但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发生在5000多年前的人们中。什么是动脉粥状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同时它还是一种多病因,慢性的类似于自身免疫性的疾病。该病变变可发生于身体的各重要脏器的大中动脉,如心脏、脑部、肾脏及四肢等。心脑血管动脉硬化而引起的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并且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会引发什么疾病心血管疾病: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脑血管疾病: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脂质条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临床合并症出现。01脂质条纹:主要由吞噬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泡沫细胞形成的。动脉管壁内皮细胞在炎症以及高血脂等情况刺激下,发生损伤及功能异常,血脂沉积在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下,并被增多的活性氧簇氧化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到动脉管壁内皮下,释放炎症因子,同时,有血小板黏附到受损的动脉管壁内皮处。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并大量增值,伴有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由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摄取ox-LDL成为泡沫细胞。02纤维斑块:坏死的泡沫细胞以及组织碎片形成病变深部粥糜样的部分,突出于管腔表面,再覆以较为坚硬的纤维外膜。03粥样斑块:随着脂质进一步沉积,沉积的脂质进一步加重吞噬细胞的聚集,血小板的黏附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纤维被膜渐渐变薄,逐渐演变为不稳定型的斑块。04临床合并症出现:不稳定型的斑块糜烂或破溃形成血栓,阻塞小血管的管腔,导致供血器官的缺血性损伤,引起心绞痛等各种心脑血管的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中西药用药一览表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按受累动脉部位分类有主动脉及其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硬化等类别;中医主要证候包括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表1常用中成药:药物功效与适应证复方丹参滴丸①成分: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②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③药理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血脂,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斑块。④适应证:适用于血瘀证者。通心络胶囊①成分: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组成。②功效:益气活血,通络止痛。③药理作用: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动脉粥样硬化。④适应证: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麝香保心丸①成分:由麝香、苏合香、蟾酥、牛黄、肉桂、冰片及人参等组成。②功效:芳香温通,益气强心。③药理作用: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明显抑制动脉内膜中层的增生,降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斑块面积。④适应证: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速效救心丸①成分:由川芎、冰片等组成。②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③药理作用: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抗心肌缺血,改善心电图,并能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④适应证: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血脂康胶囊①成分:由红曲组成。②功效:除湿化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③药理作用: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发应,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稳定斑块等作用。④适应证: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芎芍胶囊①成分:由川芎、赤芍组成。②功效:活血化瘀。③药理作用: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还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LDL-C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④适应证:适用于心血瘀阻证。芪参胶囊①成分:由黄芪、丹参、人参、茯苓、甘草、三七、红花、川芎、水蛭、蒲黄、山楂、黄芩、玄参、葛根、制首乌组成。②功效:益气活血,化瘀止痛。③药理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有明显疗效,对心电图心肌缺血表现有明显改善,还能降低炎性指标。④适应证:适用于气虚血瘀证。丹蒌片①成分:由瓜蒌皮、薤白、丹参、川芎、赤芍、郁金、黄芪、葛根、骨碎补、泽泻组成。②功效: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③药理作用: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改善心电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血脂,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④适应证: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心可舒片①成分:由山楂、丹参、葛根、三七、木香组成。②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③药理作用: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还有抗脂质变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④适应证: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者。荷丹片(胶囊)①成分:由荷叶、丹参、山楂、番泻叶、补骨脂组成。②功效:化痰降浊,活血化瘀。③药理作用:能降低血脂水平,抗炎,稳定甚至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④适应证:适用于痰瘀阻滞证者。养心氏片①成分:由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淫羊藿、延胡索(炙)、山楂、炙甘草等组成。②功效:扶正固本,益气活血,通脉止痛。③药理作用:能显著降低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提高一氧化氮(NO)水平,起到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④适应证:适用于气虚血瘀证者。生脉类注射液①成分:由人参、麦冬和/或五味子组成。②制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③功效:益气固脱,养阴生津。④适应证:适用于气阴两虚证者。⑤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以及改善心电图和心律失常。红花黄色素注射液①成分:从红花的花瓣中提取出的天然黄色素,内含红花红色素和红花黄色素。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丹参类注射液(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丹红注射液具有抗炎、改善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等作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有抗炎、抗氧化应激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表2常用西药:分类药物特点降血脂药他汀类药物①调节血脂治疗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首要目标。②他汀类能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稳定或消退粥样硬化斑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③不良反应:有横纹肌溶解、血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胃肠道症状等,其中横纹肌溶解是最危险的不良反应,应警惕。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①抗血小板治疗可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防止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展,用于预防冠心病和脑动脉血栓栓塞。②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和出血。抗凝和溶栓药抗凝药: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对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者,可用溶栓药物,继而用抗凝药物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抗凝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缺血和出血事件的风险及治疗策略选择。溶栓药:如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扩血管药硝酸酯制剂、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受体阻滞剂①扩血管治疗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②硝酸酯制剂、长效钙离子通道阻断药: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还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率增快等。③-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预防和减少心绞痛发作。抗氧化药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丙丁酚(普罗布考)等。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LDL的氧化产物,ox-LDL能够以多种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②抗氧化治疗可延缓LDL氧化,改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抑制病变的发展。抗炎药抗炎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炎性反应是引起粥样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抗炎治疗可阻止血管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患者的预后以及相关临床症状。
中国目前至少有2亿血脂异常患者,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高血脂,俨然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威胁。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付强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高血脂——潜伏于身体的“鱼雷”高血脂的直接危害就是血脂不断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液变慢,从而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通常在早期无任何症状,因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血脂在血管壁上逐渐沉积,继而引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会带来哪些危害?有哪些疾病是高血脂引发的?高血脂是形成脑梗塞的重要因素脑梗死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血栓形成、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后,导致脑缺血、缺氧、坏死、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并在血管内壁上堆积,使管腔狭小阻塞血流,导致脑缺血梗死。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因此,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长期调脂治疗是高脂血症患者防治脑梗死的基础治疗,结合饮食和运动治疗效果更佳。高血脂是形成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椐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直接与患者血脂水平成正相关,如果患者的血脂水平升高,五年或者十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就要比正常人高。因此,管理好血脂水平对于降低冠心病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血脂是形成脂肪肝的重要因素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哪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高血脂与糖尿病的治疗密不可分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高血脂症的三个常见误区1、肥胖的人才会得高血脂症?不少人认为,只有胖人才得高血脂,瘦人可以高枕无忧。但实际上,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型苗条的人也会得,因为脂代谢异常并不单纯是因为摄入脂肪过多导致的。长期每天大量地吃糖,也有可能造成血脂代谢异常。有些人瘦,可能是因为患了糖尿病,糖尿病能造成血脂代谢异常。另外,有一些疾病,也可以导致血脂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肾病综合征等,或者家族性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即使体型弱不禁风,脂代谢也相当紊乱。所以,理想体重的苗条人,也不可对高脂血症掉以轻心,应同样重视预防。2、饮食无油最好吗?有些人认为高血脂只是吃油多造成的,带点儿油的东西都不能吃。这种认识过于片面。因为适量的油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脂肪酸,促进人体吸收维生素等有益物质,还能预防胆结石。即便在节食减肥的时候,每天也需要至少20g膳食脂肪才能维持胆汁的正常分泌。如果膳食脂肪摄入不足,还会造成脂肪酸缺乏,而损害皮肤的健康。3、摄入胆固醇越低越好吗?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很多心血管疾病,但胆固醇也是人体维持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且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胆固醇的协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而且好的胆固醇又是脂质的清道夫,它可以将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所以,高脂血症患者也应适当的摄入胆固醇,并不是摄入胆固醇越低越好。
现在抽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而老烟民想戒又戒不了。抽烟一时爽,可是积累下来对自己和他人的危害是无法想象的!咳嗽,经常出现胸闷,牙齿变黄,口气口臭,喉咙有痰,甚至患上肺癌,体内肺毒积累过多的时候,皮肤还会出现暗黄色斑的情况!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第一大杀手”。但在香烟出现前,肺癌是一种“罕见病”,香烟出来20多年后,肺癌发病率大幅提高,而美国禁烟、控烟后,肺癌发病率又呈下降趋势。可以说,吸烟是肺癌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一手烟,二手烟的危害更是远远大于一手烟。虽然不抽烟,但你是否会因为身边的父亲、丈夫、同事吞吐的二手烟而感到咽喉不适,备受困扰?家人长期抽烟,细细一闻,衣服、墙壁、地毯、家具、头发、皮肤等表面总是残留烟味,经久不散?其实,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我们先来看一组实验,吸烟是如何影响肺部健康的?这个塞满棉花的玻璃罩,用来模拟肺,罩子连着吸烟口和抽气装置,启动后,开始抽烟。缕缕青烟,缓缓入肺这些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其中有害物质不下百种,明确的致癌物就有69种。一天一包,抽上一个月,这30包烟会在身体里留下什么?这个量可不算多,对很多烟民来说,一天一包随随便便就达标了,甚至远远不够……600支烟之后,罩子已经被熏得棕黑油腻↓再拆开装置细看,这是罩子里的棉花!里面恶心的黑胶状物质,就是混杂着各种物质的焦油。想想看,这些毒物塞在肺里、堵在气管里、溶进血液里,身体还能好的了?看到了这些,你是否有了戒烟的念头呢?现在再来做一个小测试!首先,深呼吸几次,然后深吸气后憋气,看你能憋多久?时长达30秒以上,表示你的心肺功能很好,如果不能达标,说明你的心肺功能已经下降。别犹豫,马上戒烟!很多人明知道吸烟对自己的身体危害很大,可就是戒不了烟。只能放任烟毒侵害自己的肺部,但身体却越来越差。这个时候,老烟民和二手烟民们,得先排出体内的烟毒,降低吸烟对自己的伤害!随着吸烟的危害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戒烟,但经过尝试,复吸的人却比比皆是,戒烟真的这么难吗?戒烟,不要被这五大误区干扰:戒烟的五大误区误区一:辅助戒烟不靠谱很多烟民不了解辅助戒烟的具体方法,以为辅助戒烟就是药物戒烟。烟瘾的实质是对尼古丁的依赖,这种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戒烟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单纯靠意志力难以克服,因此,需要医生的生理、心理干预和药物的辅助治疗才能减轻戒断症状。误区二:药物戒烟会染上药瘾药物戒烟是综合戒烟策略的一部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使用药物戒烟;其次,服用药物戒烟时间短且疗程因人而异;最后,药物戒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体对戒烟药物并无依赖,无成瘾性之说。误区三:戒烟后吸第一支烟等于复吸在此要明确偶吸和复吸的概念:偶吸是指偶尔一次吸烟,而复吸是指又回到了以前吸烟的状态。完全戒断后偶然吸一支烟并不完全等同于之前的戒烟努力完全白费,但的确有少部分人从此走上复吸之路。烟民要对偶吸持正确态度,同时要积极面对、分析为何又吸上了烟,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戒烟策略,防范偶吸继续发展成为真正的复吸。误区四:老年烟民“戒”烟为时已晚在吸烟者中,老年烟民占有很大比例。吸烟对老年烟民的身体产生很大的损害。不管多大年龄,都可以戒烟,很多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误区五:吸电子烟可以两全其美目前对电子烟能否促进长期戒烟并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有关电子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电子烟缺乏长期随访,其安全性还有待研究。戒烟的注意事项01戒烟应彻底不要在戒烟后尝试再吸烟;02设定戒烟日应在2周之内开始戒烟,告诉家人、朋友、同事自己已决定戒烟,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预见在戒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戒烟最初的几周内可能出现尼古丁戒断症状等问题;处理掉身边与吸烟有关的全部物品;03控制吸烟欲望改变与吸烟密切相关的生活行为习惯,如改变清晨的行为顺序,先洗漱,吃饭,再上卫生间等;建立一些补偿行为,可借用一些替代物,如饮水、咀嚼无糖口香糖等;04限酒在戒烟期间饮酒会降低戒烟成功率,少参加聚会,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05鼓励家中其他吸烟者共同戒烟至少要求他们不在戒烟者面前吸烟。
造成尿酸增高无外乎两大原因:一是尿酸排泄减少:当尿酸无法正常的排出体外时,就容易引起高尿酸。二是尿酸生成过多:正常人每天约生成600毫克,并排出600毫克,维持人体内尿酸的平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付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付强当生成过多时,就打破了人体尿酸的平衡,高尿酸症随之而来。药物带来的高尿酸,同样也是以上两种原因造成的。要么是药物带来的物质与尿酸争抢排泄通道,造成尿酸排泄减少。要么是药物带来脏器管功能紊乱或者含有嘌呤类物质,促进尿酸生成过多了。因此建议长期服用以下14种药物的朋友,平时多留意一下尿酸高不高。当确诊尿酸高了,朋友们也不必焦虑,可遵从医嘱,进行应对。01 利尿剂高血压朋友对利尿剂应该很熟悉。临床研究发现:大多利尿剂会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其中以呋塞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等药物最为明显。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由于利尿剂具有排钠的作用,当人们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利尿剂时,会使肾小管对尿酸钠的重复吸收增加。从而增高血液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引起高尿酸血症。02 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均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直接的后果是:减少尿酸的排泄量,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03肿瘤化疗药物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等肿瘤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沉积在肾小管内,影响尿酸的排泄。当人们大剂量地使用此类药物时,就可引起高尿酸血症。0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可导致肾血流动力学发生紊乱,进而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05 烟酸(大剂量)烟酸属于B族维生素,常用于血脂异常的辅助治疗。研究发现,当人们大剂量使用烟酸时,可出现尿酸升高的现象。06 阿司匹林(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是双向的:当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可引起尿酸潴留。当大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时,则会增加尿酸的排泄量。因此,长期小剂量地使用阿司匹林可引起高尿酸血症。07 别嘌呤醇(长期小剂量)别嘌呤醇对尿酸代谢的影响也是双向的,当长期小剂量地使用别嘌呤醇时,该药可与尿酸竞争排泄通道,使血尿酸的排泄量减少。而当大剂量地使用别嘌呤醇时,可减少尿酸的生成。因此,长期小剂量地使用别嘌呤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08 维生素C(大剂量)维生素C,属于酸性物质。当人们大剂量(每天的用量大于3克)地使用维生素C时,可使尿中草酸盐的含量增加10倍以上,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09 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研究发现,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多种喹诺酮类药物都具有引起高尿酸血症的作用。这种作用形成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该类药物会造成肾机械性损伤及肾小管分泌功能紊乱有关。10 胰酶制剂胰酶制剂是从动物的肝脏中提取出来的,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状,其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人们若长期大剂量地使用该类药物,就可引起高尿酸血症。11 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属于抗帕金森病药物,该药进入人体后,可代谢成高香草酸和苦杏仁酸。这两种物质会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12 肌苷肌苷可转化为多种核苷酸,是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该药进入人体后可分解出大量的尿酸,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13 含有乙醇(酒精)的药物此类药物可导致人体内的乳酸和酮体发生积聚,使乳酸和酮体中的-羟丁酸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使尿酸的排泄量减少,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14降糖类药物1)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磺脲类降糖药,可影响肾脏的功能,减少尿酸的排泄量。2)双胍类降糖药可使人体内的乳酸积聚,使乳酸与尿酸竞争排泄路径。3)胰岛素可使肾脏对尿酸的重复吸收增加。故人们长期使用上述降糖药物均易引起高尿酸血症。建议服用以上药物的朋友,除了平时多留意尿酸高不高外,可以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多喝水,保持每天的排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相当于4瓶550ml的矿泉水),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犹如古代支撑国家运转的大运河,奔腾不息地为全身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付强一旦血液过于黏稠,不容易流动,"河道"就容易"淤堵",这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血液黏稠别小看血液黏稠的危害不小,一旦出现,不仅会造成机体组织获得的氧气、营养物质等相对减少;还会加速动脉硬化,诱发身体血栓甚至中风,或是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对身体危害极大。因此,早发现、早改善非常重要,尤其是当身体出现这5个症状时,您一定要重视!信号一:晨起时头晕,晚饭后兴奋临床观察显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晕乎乎的,而吃过早饭后,大脑才逐渐变得清醒起来。等到晚饭过后,精神状态反而最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度增高向人体发出的信号。信号二:午饭后特别困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不过一般可以忍耐;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午饭后困意比较强,如果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信号三:视力突然模糊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视力模糊了是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如果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出现短暂性模糊,严重时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就意味着血液可能过于黏稠了。这是因为,一旦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给眼睛,就会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信号四:经常感觉四肢麻木体内血液黏稠会严重影响到体内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堵塞,引起血栓。血液流通不顺畅,就会出现知觉障碍,常有手脚冰凉、麻木之感。信号五:下蹲时气短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比较困难,甚至一蹲下就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这是因为,人体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循环不足,继而肺部、脑部等脏器出现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呼吸困难、憋气。血液黏稠别乱治很多人发现自己血液黏稠了,就会非常紧张,想通过打针、吃药、挂吊瓶等方法快速解决。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首先,血液黏稠并不等于高血脂。血稠是血液黏稠的简称,医学上叫高黏血症。它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液流速变慢,比如:红细胞、血小板、蛋白成分等,而高血脂只是导致血液黏稠的其中一个因素。对一般人而言,即使体检报告显示血液黏稠度升高,也不用特别治疗。但对于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如果出现血液黏稠,则要及时就医干预,以免形成血栓,引发严重后果。其次,人体的血液黏稠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也是有生物钟的,血液黏稠度在生物钟的调度下此起彼伏。比如,人体血液最黏稠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这个时间段,体内水分排出量大,但摄入较少。相关研究显示,人体平均一晚上要排出450毫升水,如果整夜不喝水,血液黏稠度就会逐渐增加。如果睡觉前及起夜时适当喝水,就能达到稀释血液浓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