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脑膜瘤? 脑表面有3层膜,由外到里分别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脑膜瘤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属于脑外的肿瘤。绝大多数脑膜瘤只是压迫脑组织,而不是破坏脑组织。95%的脑膜瘤为良性肿瘤,少数为不典型(半恶性)和恶性脑膜瘤,约占5%。脑膜瘤是唯一偏爱女性的肿瘤,女性和男性比例为2:1。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很低,但一旦发病不典型或恶性脑膜瘤比例明显高于成人。 2.为什么会长脑膜瘤? 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蛛网膜细胞被认为是脑膜瘤的原发细胞,通常聚集在蛛网膜颗粒分布的部位。蛛网膜细胞、蛛网膜帽状细胞都有低速度的细胞分裂。因此,脑膜瘤的发生必须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且目前认为并非单一因素造成。可能与其发生有关的因素包括:(1)颅脑外伤(2)放射性照射(3)病毒感染(4)基因、遗传因素(5)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等。 3.脑膜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1)一般性症状很多脑膜瘤病人早期症状就是头痛和癫痫发作。头痛并不严重,没有恶心呕吐,容易和更常见的血管性或神经性头痛混淆。少数肿瘤长得很大,而脑组织已无法代偿时,病人才出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病情突然恶化,甚至会在短期内出现昏迷、脑疝。癫痫发作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症状!尤其是无脑部外伤和脑部手术的成年人发生癫痫,一定要就医检查。 (2)局灶性症状所谓局灶性症状和肿瘤发生部位有关,肿瘤压迫了什么神经/脑皮层便产生什么症状。肿瘤压迫了视神经、视交叉会出现视力、视野障碍(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压迫嗅神经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嗅沟脑膜瘤),肿瘤压迫运动区的脑皮层会容易出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和癫痫发作(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凸面脑膜瘤),等等。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局灶性症状就是局部颅骨隆起,临近颅骨的脑膜瘤常可造头皮局部可见隆起,摸起来很硬,固定,无明显压痛。 4.检查脑膜瘤只做磁共振行吗? 众所周知,磁共振是检查脑肿瘤的最好手段。但是,检查脑膜瘤只做磁共振往往是不够的。不同的检查手段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01 头颅CT扫描: 脑膜瘤长在脑组织外面、颅腔里面,常常贴着颅骨内表面生长,容易引起局部颅骨改变。而颅骨本身及颅骨改变在磁共振(MRI)几乎不能显示,但在CT扫描上能够很清晰地显示。脑膜瘤常有肿瘤内部钙化,钙化越明显肿瘤生长越慢,预后越好。同样,MRI则不能显示钙化,而CT能够清晰地显示钙化。了解颅骨改变和肿瘤钙化对确定治疗方案、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很有帮助。 02 头颅MRI: MRI能清楚地显示脑膜瘤脑外肿瘤的特征,即灰白质界面塌陷向内移位,脑实质与肿瘤之间有一个清楚的脑-瘤界面;能够清楚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增强MRI还能反映脑膜瘤的血液供应情况,这对判断手术出血情况和是否需要术前栓塞很有帮助。MRI检查一定要同时做平扫(不打针)和增强(打增强针)扫描,便于增强前后对比分析。 03 脑血管造影和术前栓塞: 脑膜瘤常常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而且会包裹颅底动脉血管或长入静脉窦中。脑血管造影是为了了解肿瘤血液供应及供血动脉,必要时可以同时栓塞供血动脉,减少手术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全切除率;还可以了解静脉窦的通畅情况,以便术前决定如何处理受肿瘤侵犯的静脉窦。 5.脑膜瘤一定要手术治疗吗? 脑膜瘤不一定都要手术治疗,还可以放射治疗包括伽马刀、X刀、射波刀,甚至有些脑膜瘤还不需要治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0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合大多数有症状脑膜瘤和年轻患者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脑膜瘤的治疗。患者越年轻,脑膜瘤的预后越不好,所以年轻患者的脑膜瘤尽量早手术切除。手术方法包括颅底外科手术、微创开颅手术和神经内镜手术,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周围结构受累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02 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主要用于肿瘤范围大、不典型或恶性脑膜瘤的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包括伽马刀、X刀、射波刀等,适合肿瘤小于3cm、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后残留的脑膜瘤治疗,能控制大多数脑膜瘤的生长,能够达到带瘤生存的目标,但不能把肿瘤去掉 03 观察随访 有些无症状的脑膜瘤可以不治疗,定期复查,肿瘤生长较快时再考虑手术。选择观察随访的脑膜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60岁以上,女性;肿瘤小于3cm;无症状;MRI T2等或低信号或有钙化。 6.脑膜瘤能治好吗? 大多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脑膜瘤的术后10年生存率为43%-78%。非良性脑膜瘤、未能全切除的术后复发脑膜瘤、患者全身状况差伴多器官功能不全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图片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共号)更正 :“乙酰半胱氨酸”是正确的药名 万一“阳”了,会经历什么?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共号) 万一我“阳”了,可以居家治疗吗? 都需要注意什么? (图片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共号)
6月,我国第二剂疫苗保卫战正式打响。特别是6月10日至30日,将成为全国接种第二针人群服务的高峰。 随着接种人数突破7亿,第二针接种产生了哪些全新问题? 遇到各类突发事件,如何保证第二针顺利接种? 在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基础上,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为大家整理如下(本文提到的疫苗均指新冠疫苗): 1.不打第二针会怎样? 疫苗采用两剂次接种,接种第一剂后,短时间内人体会产生抗体,但这个抗体滴度是不够的,无法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持续时间也较短。 只有通过再次接种,再次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由于有了首剂的免疫记忆的存在,产生的免疫应答会比首次强烈很多,产生的抗体水平会大幅升高,持续时间也会大大延长。 2.如果第二针超过规定时间没有接种,应该怎么办? 按照接种程序,国药和科兴的新冠病毒疫苗需要接种两针,间隔时间为三周。 如因个人原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种的。依然可以继续接种,不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和疫苗保护效果,只要补种完成可以,无需重新接种。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全程接种。 3.同一地区不能按时到同一接种点,第二针该怎么办? 需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病毒疫苗的,原则上仍在原接种机构接种。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分别到不同接种点接种,不过,最好确保前后接种的是同一种疫苗。 4.打完第一针生病了,第二针还打不打? 这个问题要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赶上慢性病发作或者患上了感冒、疱疹等急性疾病。 对于这类情况,应该首先对疾病加以控制、治疗,等发作期过了或者慢性病控制稳定了,可以继续接种第二针。 第二种:接种第一剂次后,出现发热、轻微皮疹等不良反应。 新冠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 通常这类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第二针也可以照常接种。 第三种:接种第一剂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第二剂就不建议接种了。 第四种:接种第一针后,被狗咬伤接种了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 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5.优先接种第二针的环境下,是需要预约还是等通知? 通常情况下,会由所属村镇(社区)、接种单位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第二针的接种时间。 如遇特殊情况,第一针接种时间已超过28天仍未接到通知,可以主动联系所属村镇(社区)或接种单位进行预约接种。 6.在本地接种过第一针,到外地还能接种第二针吗? 如果第一针接种的是灭活疫苗,可以凭第一针的接种记录,根据接种点的安排按照推荐的间隔完成后续剂次的接种。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但如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7.第二针疫苗可以混打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建议接种2剂。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如遇同厂家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8.第二针会比第一针副作用大吗? 不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接种新冠疫苗后也是一样的,具体不良反应和不良程度还是要因人而异的。 新冠疫苗接种第二针的副作用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会觉得比第一针的副作用更大,也有人接种完两针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还是跟个人的体质有关,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严重的话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只是轻微的话是会自行消退的。 9.为什么某些人接种第二针后更疼? 如果接种第2针之后注射部位出现有硬块或者硬结的话,首先观察有没有红肿或者有没有脓液,如果有的话还需要去医院外科,切开引流清创处理。 如果只是有硬结轻微疼痛感的话,可以自行简单处理。建议患处不要剧烈运动或提拉重物。 10.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 疫苗接种反应强不等同于免疫效果好。可以理解大家都希望新冠疫苗接种后可以获得最优的抗新冠病毒免疫效果,要强调的接种者应区分开来这一观点。 目前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率低,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仍是以局部反应为主。
肠胃不好、手术过后、大病初愈……医生的嘱咐里面总会有一条是“清淡饮食”。很多人便开始荤腥不吃、油盐不进,每天吃饭味同嚼蜡。你可能不知道,这并不是医生口中的“清淡”。 医生眼中的清淡饮食人们对“清淡”存在着不少误区,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袭。所以,清淡饮食并非只吃青菜,只是建议不吃过于油腻、甜腻,以及味道过重的食物,若是用大量食用油炒,即使是青菜也不算清淡的饮食。 清淡饮食是相对于“肥甘厚味”而言,医生眼中真正的“清淡饮食”是建立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营养,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地使用辛辣调味品。 清淡饮食的五个原则科学的清淡饮食方式有助于保持健康,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手术后的病人更应清淡饮食。 真正的清淡饮食是指在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于清淡的饮食方式。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正确的烹饪方式。 清淡饮食的特点是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比较适合老人、小孩及口味清淡的人群,尤其是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什么样的饮食才算清淡饮食呢?以下有五个原则 调味少盐少辣 成人每日摄入盐量应不超过6克,吃得太咸会让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很好地排出,水分滞留在体内造成水肿和肥胖。日常炒菜时,可以在菜肴快出锅时再加盐,既保证味道又减少食盐用量。除了在日常饮食中,少摄入盐分,更要少吃一些零食,比如薯条、薯片、炸鸡、饼干、椒盐花生、奶油瓜子、盐津梅子等,因为绝大多数零食里面,都加了不少含盐的调味料。适当吃辣可以增加食欲,但过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统,让人遭受上火、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影响代谢。 用油少量多种 很多人喜欢吃大鱼大肉这种油腻感比较重的食物,即使在家炒青菜也会放很多油,但对于健康而言,这样吃是很不利的,尤其是一些消化能力差的中老年人、三高人群。为了健康,大家最好能够吃得清淡一点,油放得少一点。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经常换着吃,而且每日烹调用油以25~30克为宜。 烹调常用蒸煮 日常饮食里,我们大吃货民族的烹饪方式简直是数不胜数:炒、爆、熘、炸、烹、煎、烧、焖、煨、焗、扒、烩、烤、熏、氽、炖、熬、煮、蒸、涮等等。但如果要健康饮食,我们最好还是选择清蒸、白煮、凉拌等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最低限度增加脾胃消化消耗的烹饪方式。还要学会多种食材搭配,例如肉类最好和低脂、高纤维的菌藻类食材共同烹调,可减少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的吸收。 吃肉“白”“瘦”为主 肥肉脂肪含量较高,容易影响心脑血管健康,应以瘦肉为主,少选五花肉。与畜肉相比,鱼、禽类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特别是鱼类,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这类疾病的人吃肉应首选鱼肉和禽肉。 需要提醒的是,吃鸡、鸭肉时要去皮,否则会增加脂肪摄入。 控制糖的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成年人和儿童每天的糖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25克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概是一般吃饭用的勺子2勺左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因为这样会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身体就摄入超过50克的糖了。食用大量添加糖,会刺激胰岛素水平急速上升,从而加快脂肪合成,甚至还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所以,清淡饮食,一定要少喝甜的饮料,少吃甜的食物,少摄入糖分。 总体概括就是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为主,但要掌握好清淡的度,低不代表一点都没有,要根据自身的素质及时做出调整。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饮食相关。 癌症危险物:咸鱼、酒、甲醛等根据对人产生的致癌危险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子分成1、2A、2B、3、4共5类。其中1类致癌因子为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属于明确的人类致癌物。根据已明确公布的1类致癌物质,这些是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常见的致癌物: 高血压危险物:盐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就是血压高点,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就提到,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且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不仅如此,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而吃盐多则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2018年发表的一项相关研究表明,吃盐量较多的人血压更高,且无论他的总体饮食结构有多健康。 糖尿病危险物:高碳水化合物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糖尿病密切相关。 常吃精米白面,多为高碳水化合物。这种高碳水化合物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再加上运动变少,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胰岛素只能把多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长期如此,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些全谷物食物、粗粮杂粮,少吃些精细加工的食物,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高血脂危险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与高血脂关系密切。 胆固醇有好坏之分,“坏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摄入过多会被氧化,变性后会成为诱发血管炎症的因素之一,最终可造成沉积和动脉狭窄,引发心血管疾病。而高脂肪食物吃多了,最大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肥胖,肥胖则可以说是“百病之源”。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猪脑中胆固醇含量堪称食品届的冠军,每100克猪脑的胆固醇含量约为3100毫克,其次为牛脑和羊脑,分别为2670毫克、 2099毫克。因此,高血脂患者应该杜绝吃该类食品。 很多人知道动物内脏胆固醇高,但对鱿鱼、鲍鱼、蛏子等贝壳类和软体类水产品的胆固醇含量高却知之甚少,尤其是其干制品,胆固醇含量非常高。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高睡睡2016年4月在健康时报刊文中指出,新鲜或泡发的鲜鱿鱼中胆固醇含量与动物内脏相当,而鱿鱼干的含量则更高,食用一定要限量。 高尿酸危险物:高嘌呤食物如今高尿酸的患者越来越多,而长期过多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会造成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不但会使患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结石风险增加,血尿酸偏高者还会加重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病的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洪志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测定了几百种常见食品的嘌呤含量后总结发现,动物内脏是“嘌呤大户”,尤其是猪肝,达2752毫克/千克,高尿酸和痛风患者不能食用。 此外,各种海鲜河鲜中贻贝肉、虾类食物嘌呤含量都很高,对于高尿酸及痛风患者,海鲜尽量不吃,鱼肉可少量食用。还需要注意的是,干菌藻类和干豆类嘌呤含量也非常高,尽量少吃。
为落实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尽接” 的接种策略,解决受种人员和接种人员在禁忌症把握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减少因禁忌症把握不当造成的受众人员流失和医患矛盾,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及知情同意书和疫苗说明书的内容,对新冠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明确,快跟着一起看看吧! 1、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能接种。 2、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不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 3、对尘螨、食物(鸡蛋、花生、海鲜、芒果)、花粉、酒精、青霉素、头孢或者其他药物过敏,可以接种。 4、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暂缓接种。 5、痛风发作、重感冒、心梗、脑梗等疾病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 6、心脏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不是急性发作期,可以接种。 7、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8、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不能接种。 9、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160/100mmHg,可以接种。10糖尿病药物控制稳定,空腹血糖≤13.9mmol/L,可以接种。 11、甲减患者服用稳定剂量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甲功正常,可以接种。 12、慢性湿疹没有明显发作,可以接种。 13、慢性荨麻疹当前症状不明显,可以接种。 14、慢性鼻炎症状不明显,可以接种。 15、慢性肝炎不用吃药治疗,肝功正常,可以接种。 16、肺结核不是活动期,可以接种。 17、银屑病非脓疱型等急性类型,可以接种。 18、慢阻肺非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咳喘,可以接种。 19、强直性脊柱炎无急性疼痛表现,可以接种。 20、抑郁症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如常,可以接种。 21、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22、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暂缓接种。 23、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等)总体原则是谨慎接种,一般来说, 在病情稳定时可以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24、恶性肿瘤术后超过三年,不再进行放化疗;肾病综合征;肾移植后吃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患者、HIV 感染者,建议接种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 25、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暂缓接种。 26、月经期、备孕期、哺乳期可以接种,并且继续哺乳。 27、妊娠期不能接种。28接种后发现怀孕不需要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29、男性不存在因备孕不能接种新冠疫苗的问题。 30、新冠疫苗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 14 天。 31、任何情况下,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 不考虑间隔,优先接种上述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2、如果先接种了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需先完成上述疫苗最后一针接种,间隔 14 天后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33、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 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4、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新冠疫苗。 35、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 36、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37、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38、如遇本市疫苗无法继续供应、或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 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比如中生北京所、中生武汉所、科兴中维替换)。 39、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未按程序完成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2剂即可。 40、灭活疫苗在14-21天完成2剂接种的,无需补种。 41、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灭活疫苗按照程序完成两针,不再加强。 42、其他情况请垂询接种点医生。
什么是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一大类原发颅内肿瘤的总称,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脑胶质瘤常见类型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这种基于肿瘤来源进行的分类,真正和患者的预后相关分类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分级标准。该标准依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将胶质瘤分为I?IV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预后就越差。在现有的医疗技术条件下:I级胶质瘤多发生在儿童,是可以治愈的;Ⅱ级胶质瘤可以长期生存,通常生存期在十年以上;Ⅲ级胶质瘤平均生存期可达三年半,治疗效果好的也可以长期生存;IV级胶质瘤平均生存期为一年半,也有少数生存时间较长,有大约10%的患者可以生存5年以上。 脑胶质瘤有哪些症状? 怎么检查? 胶质瘤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成年后新的癫痫发作,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抽疯”,包括全身性及局限性发作,发作多由一侧肢体开始的抽搐,有些表现为发作性感觉异常;②头疼,通常呈缓慢、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后期少数可伴有呕吐和食欲不振,也有老年人表现为急性头疼,迅速伴有偏瘫、不能讲话等类似中风的症状;③精神症状,表现有人格改变和记忆力减退,如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近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差等;④少数患者表现为半身或单一肢体力量渐弱,或单侧肢体感觉异常,逐步进展可能导致行走障碍或瘫痪。 当出现以上一种或几种症状时不要以为是常见的脑供血不足,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一下。CT和磁共振(MRI)是检查脑部病变包括脑胶质瘤的最常见检查手段,其中CT可以快速筛查,可以发现肿瘤钙化,有钙化的脑胶质瘤往往预后较好;还可以与脑出血等急性病鉴别。磁共振检查比CT费时,脑组织影像更清晰,是诊断胶质瘤的首选检查,对一些不典型的肿瘤可以加做磁共振波谱分析来协助诊断。但磁共振不能显示肿瘤钙化,所以不能完全替代CT。如果脑部CT和磁共振影像诊断考虑是胶质瘤,一般要考虑治疗了。如果没有症状偶然发现的、或症状轻微的、或是对治疗尤其是手术很恐惧的可以观察3-6月复查,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或复查磁共振见肿瘤在长大就及时就诊治疗。根据CT、磁共振包括磁共振波谱检查,脑胶质瘤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70%?90%,最终确诊要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即切片化验。 脑胶质瘤怎么治疗? 脑胶质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包括伽马刀或射波刀、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术是脑胶质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一方面明确诊断,指导后续治疗和判断预后;另一方面切除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甚至治愈肿瘤,肿瘤切除越彻底患者预后越好,但手术的风险是最大的,包括麻醉风险、脑出血及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和手术带来的脑功能损伤。 放射治疗是用机器照射的办法,通过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有分传统的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根据射线的种类分为常见的伽马刀、X刀、射波刀、TOMO刀、质子刀等),放疗通常只在放射的区域起效,其效果包括短期的使肿瘤细胞坏死,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环境及防止肿瘤细胞再生等长期的效果。放疗最好在术后4周左右开始。 药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现在常用的胶质瘤化疗药是口服的替莫唑胺,副作用很轻、病人容易接受。化疗可以和放疗同步进行,目前国际上对初治的胶质瘤大多采用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6-12周期替莫唑胺化疗。靶向治疗药物是目前研发的热点,也是治疗肿瘤的新希望,它通过识别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表达,特异性的只对肿瘤细胞杀伤,从而减轻了治疗副反应。胶质瘤的靶向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主要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如贝伐珠单抗单用或联合化疗药治疗复发胶质瘤。免疫治疗目前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用于复发肿瘤的试验治疗。 此外,最新国外出现的电场治疗非常值得期待,但非常昂贵,国内尚未上市。
既然机器发出的X线穿透了人体,那么会不会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呢? CT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破坏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损伤细胞,从而损伤人体。 但是!一切抛开剂量谈辐射,都是耍流氓。 其实,不用做CT,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存在辐射,就问你慌了没? 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 每天吸20支烟每年0.5-2mSv 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