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可严重降低人们生活质量。要知道,不论是暂时不畅还是长期便秘,如不及早解除,可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而滥用泻药可致多种毒副作用。据统计,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1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慢性便秘患病率为38%,长期需要照护的老人高达80%;美国和欧洲的便秘发病率最高,达到14%~30%,美国每年约9000人死于与便秘相关的疾病。研究显示,长期便秘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引起癌变。常见危害:1、引发多种精神心理疾病: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从病因及机制上密切相关,目前有肠道代谢产物(氨气、硫化氢、吲哚、短链脂肪酸等)、5羟色胺、肠道菌群(脑-肠-菌群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进化理论(肠道共生菌群为自身利益而操纵宿主延缓大便排出)等相关理论、学说报道。2016年版国际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标准指出,目前研究发现便秘患者较正常人出现更多的行为异常和心理改变;我国2017版《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指出,便秘易继发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甚者自杀。2、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老年痴呆:人体肠道内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随大便排出体外,增加肝脏解毒负担,其有毒物质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损害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智力下降等表现。国外研究机构研究发现,80%左右的老年便秘患者易患老年痴呆症。3、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猝死:合并有基础疾病(如肺气肿、肺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慢性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极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从而危及生命。4、诱发癌症:大便中的致癌毒素长时间与肠黏膜和肛管上皮接触,使结直肠、肛管癌的发病率增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还发现便秘使乳腺癌患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 5、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肠道内有害物质吸收入血,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患感冒,扁桃体炎,头痛,头晕,失眠,烦躁等;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年轻人内分泌失调,出现脾气暴躁,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皱纹、面部痤疮,黄褐斑、肥胖、疲劳、易怒、失眠、早衰等;诱发女性骶尾部疼痛,腰痛,月经紊乱等。6、影响性功能,导致不孕不育:长期便秘使盆腔肌群受慢性刺激,造成男性阴茎勃起、射精功能障碍,女性阴道敏感性下降、性快感减弱等;另外,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妨碍排卵而导致不育;孕妇便秘,还可能造成胎儿畸形甚至流产。7、影响肛肠功能,导致疾病发生:便秘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燥,可直接引起或加重结直肠、肛门疾患,如直肠炎、肛裂、痔等;另外较硬的粪块压迫肠腔,使直肠或结肠受压而形成溃疡,严重者可引起肠穿孔。便秘调理:1、生活习惯调理:坚持吃早餐,饮食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膳食纤维素高的食物,多饮水。早餐后半小时左右我们的胃结肠反射最强,有助于排便;膳食纤维饮食肠有助于保存肠道内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结肠蠕动,有助于规律排便;多饮水,尤其是晨起空腹300ml温水(温盐水或蜂蜜水)可避免大便干结,有利于排便。2、排便习惯调理:定时排便,不长时间忍便。每日结肠集团运动最快在晨起5-7点左右,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可顺利促发排便反射,有助于大便排出;有便意就尽量去排便,不要长时间忍便,直肠排便感觉功能破坏后,排便反复减弱,不利于排便。3、运动调理:运动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避免久站、久坐、久蹲;增加盆底肌的锻炼(提肛锻炼,每次提肛保持5-10秒再放松),有助于增加排便时直肠动力,促进大便排出。4、情绪调理:胃肠道是我们人体的情绪反应器官,越焦虑抑郁越便秘,越便秘越焦虑抑郁,保持心绪平和,不焦虑紧张,心情舒畅好排便。5、按摩调理:排便采取蹲厕位,直肠符合生理位置,有助于排便;平时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道蠕动;排便不能放松肛门肌肉时采取深呼吸放松法——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遍。6、药物调理:适当的胃肠动力药、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益生菌有助于排便;但要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蒽醌类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芦荟、比沙可啶等,长期服用易导致肠神经功能受损、加重便秘,同时导致结肠黑变、诱发结直肠息肉及肿瘤。
慢性便秘:排便次数减少和(或)排便困难为突出表现,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少于3次,包括排便费力、排便困难、排便费时、需要手法辅助排便和排便不尽感;病程至少6个月,并且最近3个月症状明显。保守治疗便秘目的:控制症状、治愈便秘、防止便秘复发及相关并发症预防;保守便秘患者自我管理:通过合理饮食、正确功能锻炼、了解便秘时间窗的重要性、减少导致便秘的因素、生物反馈、穴位针灸治疗、中西药治疗及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效果不佳需到医院查找可能导致便秘的原因。一.合理饮食1. 保证充足的水份摄入:晨起空腹温水或蜂蜜水500ml,每日至少1500-2000ml。2. 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成人每日摄入纤维含量25-35g,糙米、玉米、大麦、米糠等杂粮;胡萝卜、薯类、四季豆等根茎类和海藻类食物。3. 每日摄入1-2个香蕉、苹果。4. 每日一杯酸牛奶。5. 建议不饮酒及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它们会加重大便干燥。6. 优质蛋白:每日保证鸡蛋1个、瘦肉2-3两,牛奶250-500ml,和豆腐2两。7. 油脂:适量增加烹饪油用量(心血管疾病慎用)。二、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每日能达到30分钟,每周能有5日时间)1.健康散步,40分钟以上,坚持12周,其它全身运动,跑步、跳绳、游泳等。2.锻炼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吹气球。3.锻炼肛门括约肌力量:如提肛运动。4.促进肠蠕动:仰卧、顺时针方向,自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按摩腹部,2-3指,用力中等,每次大约1分钟,每日重复10次。5.排便时盆底肌不协调运动:生物反馈、自我模拟排便动作。6.每日练习《济川捭阖术》,大约时间20-30分钟。三.建立正确排便习惯1.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日晨起或餐后半小时内尝试排便,因为此时肠活动最活跃。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即使无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2.不能抑制便意及刻意忍耐,有便意应立即去排便。3.排便时集中精力,不可阅读、玩手机、吸烟等。四.合理使用泄剂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泄剂,长期服用泄剂易引起药物依赖,加重便秘。1. 益生菌:双歧杆菌,也可服用养乐多、妈咪爱、酸奶等益生菌的制剂。2. 膳食纤维:(饮食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详见上述)。3. 若上述效果不佳,可加用缓泻剂:乳果糖:15-30ml/次,15-45ml/天,每15ml兑水300ml。琥珀酸普芦卡必利1片/次,1次/天(若能正常排便无需继续服用)。※如上述药物无效,可加用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避免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如大黄、芦荟、番泻叶、比沙可啶(日本小粉丸)、果导(酚酞)片等。
肛门坠胀是指想解大便的感觉,反复蹲厕却没有或只有很少一点大便排出,排便或放屁后肛门坠胀稍微缓解,但仍持续存在,常伴有骶尾部、大腿根部的坠胀和大便排不干净的感觉,病情逐日加重,久治难愈,非常痛苦。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肛门坠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一种不易治愈的症状。通常,肛门坠胀的原因可以是肛窦炎、直肠炎、内盲瘘、混合痔、肛乳头肥大、直肠息肉、直肠脱垂、中晚期直肠癌等肛肠病;也可以是宫外孕破裂出血或黄体破裂出血刺激直肠、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压迫直肠、分娩时胎头压迫直肠等妇产科相关原因。另外,在临床上我们还发现一部分肛门坠胀患者系盆底疝引起。那么什么是盆底疝?盆底疝又称盆腔腹膜疝、直肠生殖疝,是指腹膜囊向下疝入到直肠和阴道之间或衬有腹膜的疝囊进入Douglas陷凹伸展低于阴道上1/3或前列腺上缘水平以下。盆底疝根据解剖部位及疝内容物分为:闭孔疝、盆底腹膜疝、子宫切除后会阴疝、直肠(内)脱垂的直肠壁内疝,以盆底腹膜疝最为常见,其疝内容物有小肠、乙状结肠、直肠、大网膜、子宫、膀胱或液体等。男女均可发病,以女性多见。什么人易得盆底疝?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盆底薄弱患者易发盆底疝。一是任何盆部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尿道固定术或子宫或阴道腹侧悬吊等外科手术过程都会改变正常水平的阴道轴及牵拉阴道向前移位暴露直肠子宫陷凹。二是任何原因所致的腹内压慢性增加都可导致疝的形成,主要见于肥胖、习惯性便秘、长期吸烟或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男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女性妊娠等。盆底疝的诊断与分度盆底疝的诊断可依靠盆腔动态多重造影(女性四重、男性三重),磁共振排粪造影,盆底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分度:根据疝囊最低点把盆底疝分为三度:Ⅰ度位于耻尾线以上; Ⅱ度位于耻尾线与坐尾线之间;Ⅲ度位于坐尾线以下。怎样自我鉴别盆底疝?据统计有83%的盆底疝患者有排便需过度用力,常有排便不尽感、反复蹲厕无大便排出、肛门直肠坠胀感等,久站、久走及用力排便后坠胀感加重,晨起或卧位休息后坠胀缓解。怎样治疗及预防盆底疝?首选非手术治疗,以改善盆底松弛,增强盆底肌力为主:(1)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多进食膳食纤维、多饮水,养成良好的定时(早晨5-7点)、定式(蹲厕)排便习惯。(2)提肛锻炼(肛门收紧10秒-放松10秒,重复收紧10秒-放松10秒,一共90次/30分钟为一次训练,一日锻炼2-3次,必要时可跪于瑜伽垫、木地板等处,采用膝胸卧位(膝盖垂直于地面,臀部抬高肩部着地的体位锻炼)。(3)必要时可到医院辅以低频脉冲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训练等治疗。其次,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保守治疗,收效不大,对盆底疝属于Ⅱ、Ⅲ度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主要纠正其解剖结构的异常,主要包括:盆底抬高,直肠悬吊、盆底修补等。本文系骆春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常有些患者在应用抗生素后,突然发生腹泻,大便带脓血,伴有腹胀,腹痛,严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血压下降。个别病例还出现粪便中有粉红色黏膜样碎片,大小不一。于是有部分人开始精神不集中甚至精神恍惚。从其临床表现看,这些人很可能患了菌群失调症。在我们人类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又称为肠道菌群,这些菌群约有400以上菌种,它们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其生理学机能主要是:合成维生素、协助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产生糖皮质激素作用增强因子等,在机体感染防御中起一定作用。如果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此外,长期食用无纤维食物,使肠道细菌易位,肠道菌群出现不平衡,也会导致菌群失调症的发生。菌群失调症往往出现结肠黏膜坏死与溃疡,这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有些抗生素可使某些细菌增殖,产生蛋白质毒素,因而破坏了肠黏膜,出现了系列腹泻症状。一旦确诊菌群失调后,必须立即停用原抗生素,根据菌群分析以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以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并应用活菌制剂、菌群促进剂等进行治疗。必要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以尽快消除症状,恢复健康。本文系范学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