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用的物理降温可能是错的!儿科医生推荐正确方法 没有哪对父母敢骄傲地说:“我的孩子从 来没有发过烧。”当孩子发烧时,到底该如何帮孩子退烧?什么情况下需要用药退烧或者送医院治疗?看了今天这篇文章你会发现,以前我们很多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今天我们来谈论的话题是小儿发热及处理。 发热(也称发烧)是很常见的一个疾病状态,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几次。 其实,发烧是人体对外来侵入病原体的一种正常的防御反应。一定的温度对于病原体在体内的繁殖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的,当孩子开始发烧时,也就是说它在帮助我们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在帮助我们机体的做修复。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6.5℃,小朋友的体温通常会高出一些,但若超过37.5℃,我们就可以“怀疑”孩子发烧了。 孩子发烧后,哪些情况必须要做及时处理?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体温的耐受度不同,对于幼小婴儿来说,尤其是第一次发烧的孩子,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会出现的一种异常情况——发烧引起的惊厥。 要避免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一般我们认为,体温在38.5度以下相对是安全的,可以暂时不用药,给孩子多饮水,观察他体温的走向,最好每半小时测一次体温,看看这个体温是否还在向上继续进展。 如果孩子的体温没有继续升高,出汗后体温有所下降,那我们暂时不用紧张,也不需要用药,多喝水,继续观察体温变化。 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往上走,并出现一些疲懒的症状,比如说孩子不想玩了、精神也不好了、或者烧到睡着了等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就得及时处理了。 使用物理降温也有讲究! 如果孩子体温持续升高,除了使用口服退烧药以外,大家经常使用最多的办法就是物理降温。但是,物理降温的使用也是有讲究的,不是在发烧的任何时期都可以采用的。 1、体温不断升高时不能使用物理降温 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怕冷,打哆嗦或寒战,手脚冰凉。 如果有这些表现发生,说明孩子的体温在不断地上升,但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那个最高点。那么,在这个时间段,我不建议家长用物理的降温的方法去刺激孩子。 因为在体温不断升高的情况下,用冷的方法去刺激他,不管是皮肤也好,或者是消化道也好(有孩子想喝冰水),都会反射性地引起他的体温中枢的调节点,使得体温向更高的标准去上升,导致孩子体温更高。 2、孩子的体温达到高峰点的时候再使用物理降温 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不再喊冷,也不打哆嗦,甚至全身皮肤看着比较红,手脚温热。 孩子出现以上这几种表现,说明孩子体温已经达到了他发烧的一个高峰点,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了。 我们推荐的物理降温法就是:温水擦浴或者是洗澡;还可以在额头、颞部或者颈部等有大血管的地方贴一些退烧贴。 Tips:酒精擦浴法降温已经被淘汰! 过去很多家长都喜欢使用酒精擦浴法来给孩子降温,但现在我们不推荐这样做。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薄,比较嫩,擦浴后残留在皮肤上的酒精可以吸收入血,会引起酒精中毒等情况。 发热时千万不要捂,会捂出病! 有很多老人甚至一些年轻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发烧后,就得捂捂,捂出汗烧就能退,于是不停地给孩子加衣服,甚至盖上厚被子。尤其有些家长看到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发烧,已经烧到打寒战了,就给捂上大厚被子。 我提醒大家: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增加衣服,但是不要过度,以免孩子身上的热量散不出去。热量散不出去的话,就有可能使他的体温进一步升高,从而出现两种后果: 热惊厥:因为太热而导致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小儿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具体表现为:四肢抽搐、双目圆睁、牙关紧咬、伴有白沫。 脱水:过度的捂着会使孩子大量出汗,导致孩子血容量急剧下降,造成脱水,而严重的脱水会使孩子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具体表现为:烦躁不安、口唇干燥、尿少、面色发红、呕吐。 总体来说,孩子发热后只要细心护理,多喝水、多观察,正确使用降温方法,大多数孩子的体温都能很快恢复正常。如果用过退烧药后体温仍然不能降下去,家长也不能马虎,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明发热原因。
给宝宝补钙,到底买哪种钙剂效果最好? 钙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矿物质,它与儿童的体格生长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对于钙的需求量很大,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钙,很容易导致缺钙。 随着全民保健意识的提高,爸妈们也认识到了补钙的重要性。然而面对全世界都说“我们的补钙产品最好”时,爸妈们不禁迷惘: 到底买哪种补钙产品给宝宝,补钙效果最好?我们不妨来具体聊聊钙,再来说说哪种钙剂补钙效果最好! 1.抽血检查说宝宝缺钙?这不算数! 钙是人体中含量仅次于碳、氢、氧、氮之后占第五位的重要元素。 正常人体含有约1000~1300克的钙,其中99%以上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不到1%的钙分布在血液和其他组织里。 钙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在骨骼里与磷酸形成羟磷灰石,构建起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作用;其二是在血液和其他组织里,以钙离子的形式作为第二信使调节细胞的功能。不过,大家可别小看这不到1%的钙的作用。血液中钙浓度的高低对于生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血钙浓度波动较大,人就会连伸手、走路等一些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 所以,一般情况下,人体自己就会想方设法通过自身调节来保持血钙浓度的恒定。当血钙开始下降时,人就会把储存在骨骼里的钙释放到血液里来,让血液中的血钙浓度上升,从而保持血钙浓度的恒定。 也因此,血钙常常会处于波动的状态,而且除非极度缺钙,一般情况下血钙中的钙离子浓度是不会明显下降的。 由此可见,通过抽血,检测血钙的值,来检查孩子是不是缺钙,结果是不准确的。一般我们说的儿童缺钙,大多数指的是孩子骨骼中的钙含量不足,而这通常需要检查骨密度或检测血21羟维生素D的含量而确定。 2.宝宝骨钙含量不足?主要有两种原因 造成孩子骨钙含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膳食中的钙不足,二是因为维生素D缺乏。 先说说第一条。 如果孩子日常没有喝牛奶的习惯,那么每天通过膳食摄入的钙通常不会超过400毫克,如果每天喝牛奶500ml,则可再增加250毫克的量。然而2岁以上孩子一般不推荐每天的饮奶量超过500ml,一般在300ml为宜,因为饮奶过量会引发其他的健康问题。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推荐,2~3岁儿童的膳食钙每天推荐量600mg;4~5岁孩子为每天800mg;青春期为每天800~1000mg。 这么算一算我们就能知道,即使我们按照每天给孩子喝500ml奶,钙摄入量也远远达不到推荐摄入量。 再说说第二个原因。 维生素D能够帮助肠道内钙的吸收,并促使钙在骨骼中沉积,减少钙在肾脏中的排泄。人体中的维生素D主要是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骨化醇经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婴儿出生后如果长期得不到阳光照射,又没有科学地补充维生素D,就很容易导致钙的缺乏,严重的可能造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哪种补钙产品最合适? 为了给孩子补充足够的钙,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膳食平衡、合理的前提下,适量补充一些钙剂。同时应该注意的是,钙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摄入钙的剂量不能超过2000毫克。 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钙制剂琳琅满目,家长们在为孩子挑选这类药品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到底选购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孩子。要掌握下面这四个要素。 [钙源要安全] 这其实应该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但也是多数家长容易忽视的一点。因为我们知道,钙制剂是可能长期给孩子吃的,因此它的安全性才更要保证。 数年前,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许多钙补充剂中都含有铅,长期服用可能会弊大于利。 因此,在众多的钙剂中,从矿石中提纯精制的[碳酸钙]含铅量,可能远低于那些以海洋生物和动物骨骼为材料制成的钙剂,建议可以作为钙补充剂的首选药物。 [要注意含钙量] 在关注这个问题时,家长们要知道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推荐的钙摄入量是多少,以及粗略地计算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的钙摄入量大概是多少。 了解了上面的问题以后,在购买钙制品的时候,就要注意钙制品中的钙含量了。 常见的各种钙制剂的含钙量分别为:1克碳酸钙中含有400毫克钙元素,而1克葡萄糖酸钙中只含有90毫克钙元素。 因此,在购买钙产品时,要特别注意产品的包装上标明的,以钙元素计算的钙含量。 [要注意钙吸收率] 要知道,并不是含钙量越多就越有用的,因为不同形态的钙,在人体中的吸收率是不一样的!根据相关学者对人体钙吸收率的研究结果,各种钙制剂中钙的吸收率分别为:牛奶中钙的吸收率为31%,人们通常认为牛奶中钙的吸收率最高,但其实碳酸钙中钙的吸收率与牛奶也不相上下。在各种钙产品中,碳酸钙是最早进行临床研究并证实具有良好效果的钙制剂。 [选择钙制剂的口味] 钙制剂的含钙量再高、吸收再好,如果孩子不爱吃,也无法达到补钙的效果。因此为孩子选购钙制剂时也应注意选择口味较好、适合儿童习惯的钙剂,让孩子轻松补钙,最大限度地提高儿童服药的顺从性,从而达到补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