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抑郁症?许多人年轻人情绪不好时,都在自我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他们会上网查,也会在网上做量表评定,常常容易发现。老年人情绪不好时,他们可能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者可能是年轻人太需要他们的帮助,有意或无意忽略了老年人抑郁情绪体验,这时,老年人内心的感受往往通过躯体的不舒服来表达,例如:胃肠不适、没有食欲、头晕等,几经综合性医院就医后慢慢才会被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抑郁情绪,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压力时、当我们身患疾病时等,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但有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量表的测定只能说明你是否存在抑郁情绪及你抑郁情绪的严重性,并不能说明你是否患上了抑郁症。那么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呢?抑郁症首先是抑郁情绪持续存在超过两周,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或精力缺乏三大主症中的两项,再有就是具备下列症状中的2-4项:注意力不能集中、反应迟钝、自我评价低、对前途悲观、无价值感或自罪感、有自伤或自杀观念或行为、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轻度抑郁症:三大主症中具备2项,其它项中具备2项,社会适应能力有些困难中度抑郁症:三大主症中具备2项,其它项中具备3-4项社会适应能力有所下降重度抑郁症:三大主症中具备3项,其它项中具备4项,并有明显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下降抑郁症是否需要服药治疗呢?轻度抑郁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中度抑郁则需要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重度抑郁除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外,电休克等物理治疗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对治疗的态度:年轻人往往将情绪问题归纳为外因,认为压力所致,单纯认为去除了外因,抑郁就会缓解,其实不是这样,就好比你淋雨了,但不一定会感冒,当你体质弱时加上淋雨了,你就会感冒,就一定需要治疗了,所以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你的处于轻、中或重度抑郁,心理治疗都很重要,调节自己的心理才是治疗的根本,所以心理治疗对年轻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老年呢,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而更多的认为是自己患上了躯体疾病,或许一旦暴露了自己有情绪问题,怕遭到子女对自己的责备,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后果的严重性: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可治愈性疾病,但很多人认为情绪不需要治疗,认为只要单纯的去除外因抑郁症就可以康复的,其实不是这样,就算没有了诱因,抑郁症也存在了。抑郁不改善自杀是结果还有更可怕的是逐渐产生躯体疾病:内分泌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肿瘤等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积极治疗预后:完全康复,还你一个原来的你!抑郁症尽管会复发,但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预防即可。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是!本文系李一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几年,随着门诊学生咨询人数的大幅度增长,不得不引起我更多的关注,在这些学生中,最多的是抑郁,当然还有焦虑、强迫、恐惧,还有一些行为问题,如网瘾、赌博、盗窃、逃学、借高利贷。。。。。。这些行为虽然让人痛心疾首,但每当孩子向我诉说发生在这些行为背后的故事时,感到更加发人深省,值得家长去反思。。。。。。一般来说,能够带着孩子来看医生的家长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这些孩子至少人格是健全的,他们或许能够体谅家长的不易,或许也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或许希望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许他们自身痛苦难忍,倍受煎熬。。。。。一首先看看家长眼中既痛恨又无奈的“网瘾”小A是个追求完美的孩子,走进我的诊室时一直低着头,父母介绍孩子原先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领先,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孩子,自己也从来不给孩子压力,可是现在却坚持不肯上学,主要是迷上了网络。小A始终不愿抬起头,直到父母同意离开诊室,他才告诉我,他现在心情很差,总感到开心不起来,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睡眠也不好,胡思乱想,与其说是迷上了网络,还不如说自己不想读书,也不想做任何事,问起原因,小A告诉我,自己平时学习很努力,有一次他考试没有考好,自己本来就很难过,不开心,但回到家里,父母不但不给自己安慰,反而唠唠叨叨,指责自己看手机时间太长,没有完全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并限制自己的上网时间。。。。。。,每次都是这样,只要考试成绩不好,就拿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认为我没有用功,久而久之,自己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急躁,见到父母就嫌烦,成绩越来越差,开始讨厌学习,没事干就上网玩,后来发现在网络世界才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网络游戏也让自己得到了满足,不再痛苦,最终迷上了网络。网瘾是很多家长最抓狂、零容忍的行为,但他们不知道更多孩子的网瘾其实的是家长推波助澜,孩子可能在现实社会受到了挫败,因为不仅仅得不到安慰、鼓励、让其重拾信心,而且受到责备,只能去在虚拟世界是寻找成就感,和那份脱离现实的平静,这样形成了网瘾。。。。。二家长眼中孩子的叛逆行为:小B平时个性开朗,学习成绩一般,与同学相处好,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常常也会想念父母,盼着他们回家,周末也会与同学一起上上网吧,打打游戏,本来一切都相安无事,可是有一次,他周末因为打游戏忘了补课的事,老师打电话给了家长,父亲从外地赶回家,对他一顿痛骂,称老子在外挣钱,你在家还不争气,从今不许再上网,平时很少得到父爱的小B开始时非常难过,觉得耽误学习是自己不对,并表示不再去网吧,父亲也觉得孩子不能不管,为此,常常回家对其进行教育,对其学习成绩也十分重视,认为他成绩不好就是没有用功的结果,称“你的功课没有一样行,这样下去以后是考不上大学的,也不能吃苦,只能去要饭。。。。。。”,就这样父亲每回家一次,便对他教育一番,渐渐觉得在父亲的眼中自己就是个废人,变得对父亲特别反感、愤怒,甚至讨厌父亲回家,父亲一说什么不好,自己就会控制不住与其对着干,发脾气,甚至两人大打出手。处于14-16岁的少年,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样的变化,本身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焦虑,作为家长,应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平时多与孩子交交心,包容和接纳这样的变化可能会给孩子情绪的改变,要用温和的态度化解他们心中焦虑的,引导他们走向正道,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教育、批评。。。。。。当家长的言行已经引起孩子的反感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仍口口声声的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孩子是必须要管的。三乖乖女变小偷小C是个清秀的女孩,父亲将她带进我的诊室时,低着头,始终不语,怎么也看不出这个着装颇有时尚感的女孩会有这样的行为,父亲告诉我她现在已经是惯偷了,经常偷同学的笔、书包、橡皮之类的学习用品,自己家里条件很好,根本也不缺这些东西,后来她悄声的告诉我,父母有了小弟弟后,整个精力都在弟弟身上,从来也不关心我,也很少与我交流,我感觉他们已经不爱我了,以前父母常常带我去公园玩,这几年没有带我出去玩过,我非常想与爸爸妈妈说说话,可是他们总是那么忙,没有时间搭理我,自从我偷了东西之后,爸爸才会与我谈心,我才能感觉到爸爸还是关心我的,我渴望着这份关心。她的话让我很吃惊,这也是计划生育改革开放年代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希望可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知道,你们是孩子最亲的人,也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我也知道,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当你们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反思一下,我们管教的方式是否恰当?有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再想一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在成绩上,其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有一种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能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正可以读懂他们的心。本文系李一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医生,快救救我家丈夫吧”……电话那头传来了急切的、听上去快要哭出来的声音,“我丈夫昏过去了,面色发紫”,我赶紧让她打120,并叮嘱她将他父亲平时用的氧气面罩给她丈夫戴上(因为我知道他父亲有哮喘病,经常会在家吸氧),很快救护车来了,但我的心却始终悬挂着。。。。。。。其实这位给我打电话女士是前不久我朋友介绍的、由她陪同她丈夫来我门诊看失眠的,他丈夫是一位50多岁的老师,清瘦的面容,带着几分憔悴,他告诉我他失眠已经有十多年了,看过许多医生,服用过许多安眠药都没有效果,主要症状就是易醒、早醒,每晚要醒十多次,有时甚至醒二十多次,白天感到很疲劳,胃口也不太好,记忆力更是不如从前了,自己感到非常痛苦,当时我考虑该先生可能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希望他做一次睡眠呼吸多导检查,但此先生不以为难,坚持称自己仅仅患上了失眠症,都十多年了,躯体情况一直都很好,每年学校体检都没有问题,所以没有必要做检查,并坚持要开镇静作用强一点的安眠药,只要能让自己睡好就行,无论我怎样解释并告知服安眠药对他来说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他始终不能接受,并认为医生大多数都是会虚张声势、夸大其词。抢救过来的这位先生,再次由妻子陪同来到了我的诊室,告诉我那天晚上他吃了4粒氯硝安定,后来发生了什么自己一点都不知道了,醒来后才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做了头颅CT、心脏彩超、24小时心电图都没有发现有问题,但这次他同意配合医生做了睡眠呼吸多导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失眠实际上是患上了呼吸暂停综合症(重度)所致。所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指夜间睡眠7小时内,口或鼻腔气流持续停止10s以上,并超过30次者,常见病因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巨舌症、扁桃体肥大、下颌畸形,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肥胖呼吸困难嗜睡综合征、药物性呼吸抑制等。睡眠呼吸暂停可分为中枢型(胸腹肌无呼吸动作),阻塞型(胸腹肌尽力作呼吸动作)及混合型(胸腹肌开始无呼吸动作,以后出现并逐渐加强),在此期间均无自主呼吸。如果患上了此病,主要是对因治疗,但需切记:不要使用安眠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患者往往睡眠质量很差,所以常常有人会使用安眠药,但安眠药会抑制呼吸,影响呼吸调节,降低上气道张力,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造成生命危险,这位老师就是因为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服用了过多的安眠药导致了呼吸抑制,缺氧、昏迷的典型案例。务必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失眠要看医生,切记不可擅自服用安眠药。本文系李一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许多失眠者因为睡眠不好而烦恼,每天将自己沉浸于失眠的痛苦之中,希望早日可以从中走出来而渴望得到帮助,于是他们在网上查资料,越查越可怕,越怕失眠越严重,于是对自己病产生了恐慌,认为失眠会影响人的心理生理功能,从心理上来说,可产生疲劳、乏力感,情绪也会变得浮躁、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思维敏捷度也会下降,行为也会受到影响。从生理的角度来说,长期失眠会造成内分泌紊乱、人体感觉异常(如怕冷、汗多、全身炽热等)。心脏功能改变(如心动过速、早搏、甚至出现房颤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生疾病也容易产生,因此出现了焦虑抑郁,失眠为此更加严重了,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太多的失眠者希望我可以推荐一些书籍给他们看,我呢,一是书籍讲的理论比较深奥,二是担心会引起失眠者更多的恐慌,因此,只想自己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谈一谈百姓眼中的失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尤其可以远离失眠带来的恐慌。其实,的确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是一种人体恢复精力所必须的主动休息过程,睡眠时能量得到了储存,有利于精神与体力的恢复,良好的睡眠标志着脑功能正常,充足的睡眠是保护大脑、心身功能良好的关键所在。酣畅的睡眠,乃是失眠者最为渴望得到的。因为它能使人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反之,失眠者通常会感到心烦意乱,头昏脑胀,失眠焦虑。但是大家不用紧张担心的是:其实睡眠就像时钟一样,永远不会多给你,也永远不会少给你,差你的一定会还给你,就好比,当你今天开心了,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明天你不开心就会觉得度日如年,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你开心与不开心,一天都是24小时。那什么叫失眠呢:当你主动需要睡眠时,你的要求被拒绝,这就叫失眠。但这并不表示你没有睡,只是你想睡时睡眠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已,而在你没有想睡的时候睡眠可能已经悄悄的还给你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医学上这叫做主观性失眠,用句形象的比喻就是失眠者家人都听到他在打呼噜了,但患者仍然坚持说自己思维一直很清晰,没有睡。这就是主观性失眠,在你不需要睡眠的时间里睡眠却悄悄的还给了你!你只是不知道而已,就好比什么叫“夜哭郎”一样,我们常常在墙上看到这样的小纸条,叫做“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成人过去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其实,夜哭郎就是睡眠倒错。而我们成年人,睡眠是可以控制了,如果你担心晚上睡不好,那要切记:1. 白天千万不要上床,否则你就成了“夜哭郎”,小孩子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而我们是成年人,可以控制白天的行为。2. 失眠者往往会告诉我白天他没有上床,可是他白天却躺在沙发上,或去做理疗躺在理疗床上,并声称自己一分钟都没有睡,其实很可能他睡了自己不知道,这就是所说的主观性失眠。因此,对失眠者来说,白天不要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更不能躺在床上看电视。3. 睡眠是个自然过程,要珍惜自己的睡眠。不要人为的干扰它,如不要通宵达旦打牌,上网等,不要在睡觉时想心事,应将一切烦恼之事暂时放下。4. 偶然出现失眠,不要惊惶,因为偶然失眠它不影响人的健康。5. 失眠者绝大多数是紧张焦虑、过分担心自己的睡眠所致,所以需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做到顺其自然:当你睡不着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我的睡眠够了,今天就不睡了,闭目养神也是一种休息。6. 当你睡不着出现胡思乱想时,要尽量想些令你愉快的事来代替你的烦恼与焦虑,这样,即便没有睡着,心情也是放松的、愉悦的。7. 当然当你失眠了,看医生也很重要,医生会帮助你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失眠。8. 不必恐慌的是,当你长期失眠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时,才会出现生理变化,而不是一旦出现失眠就会引起生理疾病的。9. 失眠者也可以通过自我催眠的方式让自己放松心情,慢慢进入睡眠。最后,我要告诫大家的是,对确有失眠者,也不能心急而乱投保健品及安眠药,因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首先要弄清失眠是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或躯体因素所致,还是心理疾病所致,找到原因才可以对症治疗,。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不要在市场上乱买保健品,因为一些保健品非但不能改善睡眠,反而会加重原有疾病,例如,如果你的失眠是抑郁情绪引起的,那么你服用了保健品,如脑白金等,反而会使你的失眠及抑郁情绪加重。安眠药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例如:如果你是抑郁或焦虑所导致的失眠,那么对失眠的治疗只需采用抗抑郁或抗焦虑,结合心理治疗后,失眠情况会随之改善。如果你单纯使用安眠药,那么,服用一段时间后安眠药就会失效,因为就像喝酒一样,量就会不断增大,最终导致无效。最后,我会在今后的文稿中教会大家简单的自我催眠的方法,希望帮助大家战胜失眠带来的恐慌。本文系李一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尽管抑郁症已被人们广泛认识,但仅有10%的抑郁症患者愿意接受治疗,更多的人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问题,不是病,是外界的压力大了,或是受了某某的气等等,只要压力小了,不再受气了,抑郁也就会自然消失,也有一部分患者碍于面子,认为自己有了这样的病丢丑,而拒绝来医院治疗,他们宁愿长期处于疾病的痛苦、煎熬中,度日如年,只有当出现躯体不适时,即便他们知道这种躯体不适与情绪有关,仍然会坚持去综合性医院做无效的检查及治疗,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才是病,为此,来心理咨询门诊的人,尤其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的,绝大部分认为是压力大造成的,他们不知道当一个人出现情绪问题时,压力会被放大,也就是说,一旦情绪恢复,压力就会减轻,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消极意念很严重,也不接受住院治疗,最终导致自杀被抢救,才会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但如果没有抢救成功呢?后果可想而知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如果长期抑郁情绪得不到改善将会导致一系列躯体疾病的产生,即便医生告知家属,家属也会认为医生是吓唬他们的,其实抑郁症本身不可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体内存在5-HT等生化物质的改变,早期发现、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可怕的是无知,更可怕的是自我忽视、自以为是,许多人用孩子要上学,或老年人要在家照顾孙子等理由拒绝住院治疗,结果造成失学、自杀、甚至高血压、肿瘤等躯体疾病产生。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案例,至今仍是我心中的痛,那天我在心理咨询门诊,一个男孩主动要求来看医生,虽然明确诊断他患上了抑郁症,男孩自己也能够认识到,可是他的母亲却拒不接受治疗,坚持认为是同学欺负了他,才导致他心情不好的,来这里的目的是要求医生开具让他休学证明,并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以后这个男孩再也没有来过我的门诊,三年后我偶然见到这个男孩,满脸愁容、消瘦、面色苍白,他告诉我因为情绪不好一直未能再读书,母亲也不让他来看病,现刚被查出肠癌,反正都是个死,就等死吧,我努力想约他母亲再聊聊,男孩拒绝了,他说他对他母亲完全失望了。其实抑郁症不仅是常见的情绪障碍,也是预示着可能会成为导致许多躯体疾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信号,且抑郁发作时原有的躯体不适症状可能是将来产生躯体疾病的前奏。抑郁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影响大脑也影响躯体。抑郁症的出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抑郁情绪持续,可能预示着一些躯体疾病可能会发生: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已经证实,如果抑郁症不及时治疗可以会导致炎症、糖尿病、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疼痛、叶酸水平过低、痴呆、内分泌混乱(甲状腺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等)、哮喘、皮肤等过敏、免疫功能低下降等躯体疾病的发生。所以积极治疗抑郁症是非常重要的,要清楚认识到抑郁症不治疗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无论对健康、对生命我们都不应该忽视、轻视对抑郁症的治疗。本文系李一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目前虽然报纸、电台、各种媒体对有关抑郁症相关知识做了大篇幅的报道,但至今抑郁症仍不能被人们广泛所认识与接受,从13年前张国荣因抑郁症一跃而下,到今天乔任梁因为抑郁症而死亡,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尽快走出误区迫在眉睫。首先应该对抑郁症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其实抑郁症不单纯是“心情不好”这么简单,也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学习压力大出现的沮伤,更不是因为失恋后的闹情绪,其实抑郁症就像一个恶魔,让你的心感到彻骨的寒冷、快乐感丧失、生不如死,心理备受煎熬,躯体莫名的不适,长期处于失眠、焦躁、自责、自我否定、无力、无助、无望、乃至彻底的绝望之中,自残、求死的欲望往往令人防不胜防,当人们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的时候,他们首先更多的是将抑郁症归纳为外界因素所致,拼命的去寻找外因,而不是选择求助医生,更是拒绝治疗,悲剧往往就在这“自以为是”的状况下一幕幕的发生了,例如:某孩子放学回到家中,说心情不好,不愿再去学校读书,家长迫不及待追问的是原因,而不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当孩子说到老师种种不好时,家长就会觉得是老师教育不当才会导致孩子的抑郁,认为只要换了老师,抑郁就会自行缓解了,所以他们努力做的不是带孩子看医生,而是找人换班或换学校,最终结果呢,虽然换了老师,孩子情绪仍然低落,不能继续再读书,家长宁可选择孩子休学,也不愿接受孩子是抑郁症的事实,更不愿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9.5%,而接受治疗的患者不足10%,我国每年自杀人数为28.7万,自杀未遂人数200万,预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2大杀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不要对他们说“想开点”之类的话,对抑郁症而言,轻如鸿毛的精神负担都是他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因为当情绪不好时,他们往往会放大外界的压力,不要对他们说“想开点”之类的话,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要将外因看的那么重要,其实积极治疗抑郁症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其次,不是所有的抑郁症都一定会有外界因素,因为有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情绪不好,就像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人为什么会得癌症一样,所以外界因素也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外界因素,不同的心态产生的结果也许会截然不同的。再则,对他们而言,生病不是他们的错,但切记一定要来看医生!抑郁症就好像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一样,是需要被治疗的,因为抑郁症的体内是存在生化物质改变的。当医生告诫一定要住院治疗时,那么可能预示着如果不治疗,自杀将是结果。抑郁是一种可治愈性疾病,只要你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一切都会好起来,所以在病好之前,一定要鼓励自己,要学会勇敢的与病魔抗争。抑郁症患者常常有强烈的孤独感,所以你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运动可以使体内释放一些快乐物质,这样的话,当你运动时,可以获得愉悦感。最后,送你一句话:当你不开心时,可以看看窗外,世界之大,风景之美,为什么让自己蜷缩在一块小小的阴影里?永远牢记:情绪对生命来说重要吗?能健健康康走完这一生才是最重要的!本文系李一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什么是更年期?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应怎样治疗?目前现状:很多更年期女性患者含着泪描述着她们的躯体不适:头昏、头痛、乏力、汗多、心慌、胸闷、全身游走性疼痛、全身像火烧一样或冰凉的感觉、频繁尿意、下身难受等等,坐立不安、怕吵、控制不住想发脾气。。。。。。倍受着更年期的折磨,她们不知道该怎样治疗,病急乱投医,大多数人会选择去妇产科、中医科,很少有人会选择看心理科,除非她们被痛苦折磨的对生活失去信心时,才有可能勉强来到心理科就诊。正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才使得她们长期沉浸在痛苦之中。。。。。。,我写这篇科普是希望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可以尽早首诊于心理科,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尽快摆脱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更年期?其实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步入更年期,女性一般在45岁-50岁步入更年期,而男性则比女性推后5年,女性因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以致体内激素失衡所引起一些生理变化,例如:容易出汗、脸红、口干等,这些都是更年期出现的自然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不是更年期女性就一定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只有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时才需要治疗。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呢?指妇女绝经前后1-3年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例如:在更年期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抑郁、失眠、全身难受、有火烧或怕冷的感觉等心理问题时,则一定需要治疗了。女性为什么更容易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因为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大,且个性相对不如男性坚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情感相对比较脆弱等,所以女性更容易出现更年期综合征。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不是更年期女性就一定会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只有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时才需要治疗。应该怎样治疗?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所说的更年期综合征,其实就是抑郁、焦虑、失眠、及躯体不适症状发生在更年期,就好比抑郁,焦虑发生在产后,那么就叫产后抑郁或产后焦虑,发生在儿童就叫儿童情绪障碍,所以说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要以心理科治疗为主,人生处于这样特殊的阶段容易出现情绪改变,就好比人的体质弱时,容易感冒一样,所以控制好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情绪得到控制,那么她们的躯体不适:头昏、头痛、乏力、汗多、心慌、胸闷、全身游走性疼痛、全身像火烧一样或冰凉的感觉、频繁尿意、下身难受等等就会随之改善,这样才能平安度过更年期。本文系李一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门诊,几乎每一个医生都会遇到病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现在病好了,但药物需要服多久?”在门诊,第一次就诊的病人往往拒绝服药,因为他们担心的是看见他们的周围病人几乎停不了药物,担心一旦用药会终身不能停药。在门诊,一旦患者病情反复,医生就会认为患者是因为没有坚持服药、或自行减药所致。在门诊,每个医生面对患者提出“我现在病好了,但药物需要服多久?”这样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几乎完全不同,有的回答3月,有的回答半年、一年、三年、终身。。。。。。如果你是个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他们往往不会纠结于他们是否接受药物,或药物需要服多久,因为他们更多的认为心理疾病不是真正的病,所以排斥、怀疑、拒绝、当寻求到不同答案时的抵触情绪当然是必然的结果。然而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究竟需要服多久?需要终身服用吗?我一直以来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迟迟未能动笔的原因是我觉得我的想法还不够成熟,全面,但这又有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此我只是结合临床、查阅资料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可以帮助对此问题有困惑的人们。首先,谈一谈在应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时,很多患者不能理解,为什么医生给我诊断的是焦虑症,而让我服的却是抗抑郁药?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所有抗抑郁的药物同时也可以作为抗焦虑的药物。第二,药物究竟要用多久?先要看你的抑郁症,还是焦虑症,如果你是抑郁症,那么第一次发病时,在你使用抗抑郁药物有效后,坚持使用一年,如果第二次复发需要服药三年,如果第三次复发,那么最好可以终身服药。否则,会增加抑郁的复发。而焦虑症呢,服药的时间需要根据他文化程度,年龄、自我调节的能力等因素来决定用药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你有能力自我调整,战胜焦虑,那么药物就可以少用或不用,或短期使用,但如果你的老年人,加上文化程度低,那么药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你自我无法调整,药物会帮助你改善焦虑情绪。
一大清晨,一位中年女性早已在我的诊室等候,从她看似无可奈何、沮丧的表情下,我领悟到了她的慌张,她迫不及待的讲述了她的病情,她告诉我:“刚开始时因为尿频反复去医院检查,但查了小便及肾功能都是正常的,医生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我尿频的症状一直没有好转,在医院检查的过程中,医生发现了我的血压非常高,认为我有了高血压,为此,自己很着急,就去了心血管科治疗高血压,六个月了,药吃了一大把,但血压始终降不下来,边说边从包中拿出厚厚的一叠病历及出院小结,称自己因为血压降不下来,已经住过三次院了,你看,我刚出院血压又高了,并称这几天非常心烦意乱,急得睡眠也不好了,脑子里整天都想的都是血压,担心血压降不下来就会中风,还会引起心脏病。。。。。。,半年来人也瘦了十多斤,胃口也不好了,担心自己的病好不了了,这样下去怎么办,甚至想到了死。”我清楚地看见她的泪水顺着她的眼角唰唰的往下流。。。。。,我明白这半年来她的内心有多么的痛苦,但我坚信自己可以帮助她,当我告诉她,我可以帮助她改善她的尿频、降低她的血压时,她诧异了,并用一种半信半疑的目光注视着我,那种眼神似乎在怀疑我是说错了,还是她听错了?我能够理解她的担忧,因为我毕竟不是心血管、泌尿专科的医生,但我还是坚定和平静的回答了她,是的,我可以治好你的病! 首先,对中年女性的发病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原来单位上一个平时很要好的小姐妹突然被查出的了肾病,自己心中一直很紧张,恐惧,继而出现尿频症状,就开始担心会不会肾脏出问题,故反复检查,她的尿频本身就是一种焦虑反应,而焦虑又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医学上,持续性的紧张、焦虑情绪得不到缓解,高血压容易形成,焦虑可以加重高血压,反之,高血压也常常伴发焦虑。其实,这位中年妇女的尿频、血压增高与其焦虑情绪密切相关,我选择了抗焦虑治疗。两周后她来复诊了,从她荡漾着幸福的面孔上,我知道她的病已经得到改善了,她告诉我,她的血压稳定了,尿频也改善了,尤其是心情也好了,让她没有想到焦虑也会引起尿频,更没有想到的是焦虑对血压影响那么大。 所有,我们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当我们一打开电视,常常可以看到有关胃病的广告席卷而来:老胃病请用“葵花牌胃康宁”,“斯达苏,吃饱了胃不张,饭后嚼一嚼” 铺天盖地广告的背后其实蕴藏了两层含意:第一,太多的人有胃部不适的症状,第二,太多的人胃部不适久治不愈。象这样的病人首先选择的是消化科治疗,很少有人知道老胃病更多的可能仅仅是心理疾病,记得有一天,心理诊室来了一个被轮椅推着进来的患者,苍白无力的面容上带着明显的焦虑,他告诉我,他今年59岁,已经一年多不能吃饭了,因为一吃东西就感到胃部难受,胀气,比以前一下子瘦了20多斤,因为胃部难受也看过好多家医院,每次医生都让自己检查,,边说边拿出了厚厚一叠化验报告,一年中10次胃镜检查,每次都提示慢性胃炎,12次肝肾功能报告,两次腹部CT,还有数不清的化验单。。。。。。。患者称,自己现在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到处看病已经花了10多万了,每次医生都开了许多药,但胃部难受的症状一点都没有改变,自己现在已经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因为没有力气每天都躺在床上,甚至想死的念头都有了,自己现在心里非常着急,我看着眼前面貌超过实际年龄这个朴实的农村人,我有点好奇问他:你怎么知道来这里看病呢?家属开始说话了,哎,也不知道他到底得了什么病,问问医生都说他的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到处看也看不好,一直喊胃子难受,饭也越吃越少了,因为他现在晚上也睡不着了,还常常说想死,我们非常担心,所有才来这里想让医生劝劝他。我仔细了解了患者的整个病情发展,患者自幼个性胆小,幼时父母平时对其特别娇惯,一有小病即显得万分焦急,立即上医院,当他12岁那年,父亲因为胃癌去世,患者当时非常害怕,成年后开始过多保护、关注自己的身体,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喝酒后感到胃部难受,从那以后,患者便常常担心自己是否会象父亲那样患上胃癌,稍有胃部不适就非常紧张,到处检查,当医生告诉他患有慢性胃炎、服了药后也不见效时,患者更加紧张,怀疑医生可能没有能够确诊他的病情,或许自己患了癌症没有被查出来,逐渐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又使得患者胃部不适症状加重,导致患者反复检查!因为患者的胃部不适始终未得到改善,故产生了想死的念头。我们认为患者的胃部不适与其个性及情绪有关,医学上称为躯体化障碍,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常言到:胃是情绪的窗口,从患者的长期胃部不适表明了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情绪问题。这个患者经过心理病房住院治疗,目前胃部不适症状已经完全改善,再也没有想死的念头了。出院前他高兴的对我说,他身边也有许多象他一样病情的朋友,长期在消化科门诊治疗,表示会介绍他们来你们这里咨询住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