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了怎么办?武汉协和医院最强攻略来了 中国网湖北2022-12-1021:21·来自北京·中国网·湖北官方账号对于新冠,囤药真的合理吗? 如果遇到相关症状应该怎么办?居家治疗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同济医院的专家来给你解答附属协和医院专家这么说——新冠奥密克戎感染常见症状?感染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很多人都没有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流感样症状”,当出现发热、畏寒、嗓子不适、头痛、肌肉痛、咳嗽、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需要警惕感染新冠病毒。一旦阳性怎么办?一无症状、轻症者居家治疗根据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以及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不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可以居家治疗。01每天定时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02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03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0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05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06居家治疗人员日常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时清洁消毒,感染者个人物品单独放置。07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08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09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居家治疗人员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无症状者无需药物治疗。居家治疗人员服药时,须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如患有基础疾病,在病情稳定时,无需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二以下情况可转至医院治疗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01呼吸困难或气促。0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0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0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0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防治新冠需要囤药吗?预防新冠,囤药有必要吗?协和药师教你如何合理使用药物01必备药物家中可以适当储备一些退热药、温度计和新冠抗原试剂盒,但没有必要拿着清单去抢购、囤积。感染后症状因人而异,若出现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可根据严重程度按需购买。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可储备1~2个月的长期用药。02对症用药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但同感冒一样,这些症状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利于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病原的清除,具有一定的自限性。若为轻度症状,可以观察为主,若症状导致明显不适,则可酌情使用治疗药物。03提前用药没有必要提前用药,建议的都是对症处理的药物,起不到预防感染的作用。随意用药、重复用药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04维C、维D目前还没有疗效确切的新冠预防用药,传言说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D、锌等可以预防新冠,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过量服用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05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即常说的抗生素,只针对细菌感染,而新冠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盲目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06抗流感病毒药抗病毒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例如治疗流感的奥司他韦,一些感冒药中的金刚烷胺,他们对新冠的作用缺乏循证证据,用错药还可能带来副作用。07新冠特效药目前已有新冠特效药面世,如阿兹夫定、Paxlovid,现有证据表明可以缩短中度新冠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但不具备预防新冠的适应症。这两种药物都属于处方药,目前药店无法购买。新冠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居家的无症状感染者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08就诊建议成人:1.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意识障碍; 2.重症高风险人群(高龄人群、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儿童:1.持续高热超过3天;2.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意识障碍;3.出现嗜睡、惊厥;4.频繁腹泻、脓血便、尿量减少;5.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症状;09预防感染面对疫情,接种新冠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常通风、勤锻炼、减少感染发生才是关键。常见症状如何用药?=附属同济医院专家这么说——从奥密克戎的症状特点来看,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状会出现,类似感冒。患者居家期间,千万别“病急乱投医”,退烧药、感冒药统统都一起上!同济医院药学部药师团队提醒,要警惕重复用药、超剂量或超次数使用药物,同时还要避免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同济医院药学部副主任李娟介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目前解热镇痛的推荐药物,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可以用于缓解轻、中度的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但使用这些退烧药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同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同属于一类解热镇痛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急性肝衰竭。曾有报道患者同时使用3种感冒退烧药导致肝衰竭死亡。大多数肝脏损伤的案例都与过量使用此类药物有关。对乙酰氨基酚应尤其注意避免超出规定剂量,因为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有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除了不要同时使用退烧药外,还需注意退烧药不可与常见的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等同时使用,也不可与部分中药感冒药同时使用!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常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例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酚麻美敏片、氨酚麻美干混悬剂等,部分中成药如感冒灵颗粒、速感康、强力感冒片等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因此服用感冒药前需要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同时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品,导致服药过量或蓄积,从而导致药品毒副反应。避免超剂量使用。部分患者居家治疗期间,希望好得快,可能会超过推荐剂量下吃药,这是绝对不可取的。过量的药物不仅不能缓解症状、加速康复,还会导致更多的毒副作用。例如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急性肝衰竭;治疗干咳的右美沙芬过量情况下可引起精神混乱、兴奋、紧张、烦躁、神志不清等,儿童过量可引起嗜睡、紧张、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避免超次数使用。药物有不同的起效时间和半衰期,应严格根据药物特征按时间间隔服用药物。尤其退烧药,切忌因为高烧不退时反复去多次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一天内不要使用超过4次。使用布洛芬退烧时,应注意每次间隔6小时,一天用药不超过4次。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若持续发热或疼痛,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1次,一天用药不超过4次。避免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酒精可增加右美沙芬的中枢抑制作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期间饮酒,可损害肝脏,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服用布洛芬期间饮酒或吸烟还可能增加发生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因此应避免饮酒或抽烟。主管药师李伟杰提醒大家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布洛芬可能抑制凝血功能,用药后可能更容易出血,因此应避免受伤,如使用软毛牙刷和电动剃须刀。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期间可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因此应密切监测血压。如出现咳嗽等症状,需要服用镇咳糖浆等,注意服用后半小时内不要喝水。如咳痰严重需要使用对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切记要将泡腾片溶解在温水中后服用,千万不要把泡腾片直接吞服,已有直接吞服泡腾片导致死亡的案例。如出现流鼻涕等症状,服用了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药物,请不要驾驶汽车或高空作业。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无论新冠病毒如何变异要始终保持镇定、冷静科学防疫抵御病毒侵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在、我在、大家在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终将迎来最美的春天
类风湿关节炎很容易引起关节变形。经常戴金戒指具有一定的防止关节变形的作用。 我曾经接诊过几位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她们经常戴着金戒指的手指很少出现变形,而其它的手指关节却发生了严重的变形。 英国的一位医生在1997年证实了金戒指有防止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作用。他对30名一直戴着金戒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了X线检查,发现其中大多数患者戴着金戒指的左手指和其它手指关节相比,骨侵蚀和破坏的程度要轻微得很多,甚至在戴金戒指的手指附近的其它关节也能受益。他认为金可能是通过皮肤或淋巴回流到达相应关节和邻近关节,起到防止骨侵蚀的作用。 用含金的针剂或药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去在世界上广泛使用过,例如叫瑞得(金诺芬)的口服药 ,它唯一的适应症就是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很有效。 可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戴金戒指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但是起效很慢、作用比较弱。患者可以酌情在家里的时间或在睡觉时戴上金饰品。(武汉协和医院风湿科沈凌汛)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刘松山教授 门诊时,常常碰到一些请求加号的患者,有外地的、初次就诊的、慕名而来的、复诊没挂上号的、病情突变急需复诊的,也有慕名而来的、朋友或者病友介绍的、远道而来的,等等。患者求医心切,万般无奈之下有的选择直接到诊断室请求医生加号,理由很充分、病情很需要、求医很迫切,医生该怎么办呢,这号是该加还是不该加呢。 他们常常有一个目的:刘医生,能不能/希望你加一个号,然后就是各种需要加号的理由,如果不加号,这个病人会一直在那说理由、求情,简直无法把看病继续下去,只要医生不答应,求加号的说词就少不了。常常是,该就诊看病的病人在那等着求加号的病人与我在那一直不停地对话,目的就一个:刘医生你给加个号,等多久都行,等到最后都行;加号的患者常常这么认为,我这么远来,都求你了,你医生是不是总该有些医德吧。近期甚至碰到患者由于加号不成,就反复在那求情,甚至立马跪在了我诊断室的桌前,令人大为难堪、无法承受。 其实患者有所不知,门诊加号可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的,真的是有大家不理解医生的苦衷,医生不加号,通常会有以下的原因,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个门诊能够保障看病质量的病员数应该是在20名以内,超过这个就诊数人次,患者的就诊质量是会打折扣的,如果是40个号,通常越往后的就诊质量会有所减弱,特点是高强度、长时间的诊病之后,医生的精力和思维都会有些影响。如果医生近期的工作量太大的话,更有这种可能性,那么对待病人仔细接诊或许就是一句空话。 不在规定时间内看完病,就无法从门诊正常下班,通常会是下午1点15到1点30下门诊,但下午的住院部病人还需要我去管理和查房,不正常下班就会影响下午的工作,因为下午通常会有住院部的医生要等我去看重病人,指导查房疑难病号、调整用药计划,这些都是需要连续工作的,并不是病友们认为的:刘医生下了门诊就可以休息了,远不是这样轻松的。 连续5个小时以上的门诊工作,需要极大的精力、体力和耐力,后面号数的病人,如果受干扰越多则看病的质量就不高了,一些不易察觉的隐患或者小毛病,而实际上可能是大隐患的症状、体征、指标异常等问题,可能就因为精力不够而疏忽了,这本身对于患者也是无意间的不负责,这后果有时是难以弥补的,患者那时知道呢?大家看我开处方似乎很轻松,实际上是需要动脑筋思考的,是需要取舍、分析、权衡的。 如果加了一个患者的号,那么一定会有其它老患者据此而行,只要挂不了号就是或许直接找医生求情加号的情况会时有发生,这样会很影响就诊的次序和规矩,结果就是不加号会不满意,加了号或许会有其它效仿者,这不仅影响了次序,也实际上达不到一个好的就诊效果。实际上,对于外地初次就诊患者,如果情况特别有时是加了号的,但对于老患者、复诊患者来说,真的希望大家尽量提前7天在网上挂号,这是对自已负责、对医生理解、对彼此都好的一种方式。医者父母心,医生从内心本意来说,与患者无冤无仇,何苦为难患者、何苦一定要恶语相加呢。 因此,不给患者加号,应该是从有利于接诊的质量、有利于维持就诊次序、有利于减轻医生负担的重要举措,不给没有预约的患者加号,完全扯不上什么医生缺乏医德、医生做事有些过分了这样的认识和论调,还是彼此理解更好一些。
田吉顺 全世界的医学教科书上,都是在向医生教授如何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怎么可以让病人接受最恰当的治疗和安慰;而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这样的提问——病人如何提高沟通技巧。现在的国内医疗环境确实很差,医生的工作不好做,但是,中国的患者也确实不容易。所以,面对这么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应该先说一句:不好意思! 关于这个问题的制度根源,题主也说了我们无法解决,那么我们就直奔主题,说点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 虽然自己的职业是个医生,但是我自己、我的家人也都会生病,也都需要看医生。作为病人家属,我在陪家人看病的时候,当然也像题主一样希望得到对方医生良好的医疗服务,所以也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我想可能会有所帮助。 在说沟通技巧前,先说说看病前需要做的功课。 身体有不舒服要去看医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去哪里看病的问题。如果是急诊突发事件,最好是就近选择医院。比如像脑梗、心脏病、宫外孕破裂这样急诊的情况,时间比其他的医疗资源更重要,先到就近的医院接受了基本的处理,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再考虑其他的选择。 如果不是急诊,那么不妨先选择比较基层的医院,或者大医院的普通门诊就诊,在那里把该做的检查做好。因为不管去看哪个医生,医生的诊断思路都是差不多的,很多常规的辅助检查都是一样要做的,大医院和小医院、专家医生和普通医生,他们开的检查单差别不大。而看基层医院或者普通门诊,等待的时间成本是明显降低的,又可以获得同样的辅助检查信息。所以,即使你最后不信任“小医院”、“小医生”的处理,还要再找专家看一遍,到时候至少这些检查的时间成本是省掉了。 如果之前有相应的病历资料,在下次看病的时候,一定记得带全!这个病历资料不单单指检查报告单,也包括门诊病历本。有些病人觉得我自己的毛病自己都清楚,到时候再讲一遍就行了。且不说重复回答相同的问题也是在浪费时间,你就能保证以前的情况都记得全面准确?你翻翻5年前的日记,是不是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当年竟然还发生过这种事!”无论怎样的刻骨铭心,都抵不过岁月的似水年华,更何况只是曾经的一点小病小灾,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太过自信。更重要的是,病历本里的病史、体征描述,是经过当时医生专业思维整合过的信息,他写的一句“麦氏点压痛明显”,不仅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在传递一个诊断上的认识——我怀疑这个病人有阑尾炎。所以,医生在回顾病历本上的记录时,获得的信息,可不是那上面简单记录的内容,而是有可能从专业角度反应了你整个疾病的进展。 做好看病前的准备,挂好号,来到医生诊室,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其实,找医生看病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病人的位置,是一个寻求帮助的角色,而医生则是提供帮助。所以,说白了,就是一个“求”人帮忙的过程,病人“求”医生帮忙。我把这个“求”字打个引号,是因为可能有人看到这个字眼会觉得不舒服,会觉得求人的一方会有地位上的不平等,而被求的一方似乎是高高在上。所以,有人说看医生其实是来买服务的,医生就是提供服务的。这种说法也没错,我是觉得医疗应该属于服务业,医生确实是在提供医疗服务。于是就有人觉得,医生是为我服务的,我是顾客,顾客是上帝,于是就觉得自己的地位高起来了。 不管是来“求人”帮忙的,还是来“买服务”的,都代表了心理上的一些微妙变化,这个微妙的变化可能就是医患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里的变化,其实是对沟通双方地位的感觉上的变化,而不管怎么表述、怎么理解,都是有一个问题的,那就是双方位置是有高低的。我来求你,那么我的地位就低,你为我服务,那么我的地位就高。这其实就有问题了。 事实上,医患双方应该是平等的,是平等的两个人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作出沟通交流。病人确实是在“求”医生帮忙,但是,医生就是一个职业帮忙的,病人为你的帮忙付出了诊金,你做这件事情天经地义,不存在更高的地位。同样,病人确实是花钱来买医生的服务,但是你买的是服务,买不了人格,你确实花钱了,而为你服务的人也付出了相应的劳动,服务方与被服务方地位是平等的。我觉得自从有了“顾客是上帝”的口号之后,很多人对“服务”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在机场对空乘人员发飙,在饭店对服务员呼来喝去,都是觉得自己花钱了就是大爷,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你可以对服务表示不满意,但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因为你和为你提供服务的一方地位上是平等的。 所以,医患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互相尊重。 对于病人来说,不管你自我感觉自己在这次沟通中的地位如何,其实你来看病的目的更重要,那就是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而如果从专业技术角度来看,医生是专业技术的提供方,病人的目的是要让医生尽可能好的为自己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而这些专业技术,恰恰是自己所缺乏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医生确实占据了更高的位置。所以,医学教科书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它要教会医生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来向病人提供尽可能好的帮助。不过这里问的不是医生该怎么做,那么就继续从病人的角度来说。 这样一来,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其实就变成了如何让别人更好的帮助自己实现目的了。其实,不仅仅是看病,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使自己获得很好的帮助”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这可能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生活积累。而如果你可以很好的应用这项技能,那么估计你的工作会比较顺利,生活会比较幸福,看病当然也就可以获得医生更好的服务。关于这项技能,可以另开问题提问,或者邀请 @动机在杭州老师在他的幸福课里讲授一下。 很惭愧,我本人在这项技巧方面还有不少欠缺,也难帮上什么忙,也只能从医生的角度来说说医生可能更愿意为什么人提供帮助,如果你有技巧可以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应该是可以更好的获得医生的帮助。 医生更愿意帮助喜欢自己的人。其实不仅仅是医生,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愿意帮助喜欢自己的人。好吧,我承认小时候我曾经喜欢过一个姑娘,只是因为我觉得她喜欢我。所以,能够表达出你对医生的好感是很重要的。表达对医生的喜欢,当然不是简单的对医生表白说“我喜欢你”了,你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善意的微笑。在沟通技巧上,微笑、聆听和赞许是最经常被提到的,可见它的重要性,这其实传递的就是“喜欢”。再或者表达你对医生的理解关心。比如看到医生在咳嗽,你可以说“医生也不舒服啊,你们确实很辛苦,身体不舒服也不能休息。”或者你看到医生小孩的照片,赞美一句“小朋友太可爱了!”这种理解或者关心的语言,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医生更愿意帮助信任自己的人。我知道,从你一进诊室,其实心里就在打量评价眼前的这个医生了。“这个医生怎么长得这么凶!”“这个医生怎么看上去木木的!”“这个医生怎么这么年轻!”毕竟,你要突然和眼前这个陌生人进行交流沟通,总会有一个第一印象。而医生其实也有他的第一印象,从你一进诊室开始,医生其实就在“诊断”你了,你是不是一个比较好说话的病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会不会引起你的无理取闹,等等等等。所以,你的一个表情一个神态一个肢体语言,可能都在向医生传达你对医生的态度,而这个态度反过来也会影响医生。所以,不管你内心如何想,都要暗示自己:眼前这个医生就是最值得信赖的!然后就会“相由心生”,向医生表达出你对他的信任。面对病人的信任,医生会产生一种珍惜感,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自己尽可能的提供帮助,不至于使眼前的病人失望,辜负了病人对自己的信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正向反馈。 医生更愿意帮助值得帮助的人。是的,这里很有功利心,但是你不能否认。其实,很多病人术前送红包可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但是术前送红包其实并不是一种好的方式。你认为这是传递了“自己值得帮助”的信息,但是在医生看来,却增加了他的压力。因为病人送红包,图的可能不仅仅是获得更好的帮助,而是要一个保证好的结局,这是医生无法提供的。所以说,要表达自己值得别人帮助,不一定是通过事先给予恩惠的方式。比如住院病人,拿一篮水果到办公室,这些水果其实就是探视的朋友送的,你自己也吃不掉,而送到办公室表达对医生的感谢,会传递一种“我是懂得感恩的”信息,让医生感觉自己给予的帮助是值得的。再比如选秀节目总是要说自己的悲惨身世,就是为了唤起别人的同情,从而让人产生一种要帮一帮他的情绪。所以,如果你遭遇悲惨,但是又表现的很坚强,就会让医生心生同情,从而觉得你值得帮助。 题主说医生的问诊时间短,其实是怕医生获得的信息不够充分,从而影响判断。我想这是不用担心的。医生问诊的长短是不会被后面排队病人影响的,如果医生感觉你的病情复杂,即使后面有很多人排队,他也是会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的。而中国医生门诊分配给病人的时间短,表现在语速快,减少了一些语言交流安慰,减少了疾病以外信息的获取,而不会减少针对疾病本身信息的询问。所以,中国医生每个门诊病人的时间短,但是误诊漏诊率并不比国外同行高;但是病人的体验要差,因为医生缺乏人与人谈话交流时必要的情感沟通。 所以,作为病人来说,你也不必去自学诊断学,不必揣测医生询问这句话的目的,只要如实回答医生的提问就可以了。当然,也希望病人可以理解,医生也知道人与人交流不是针对机器的问话,医生也知道病人不仅仅需要治疗方案,也需要医生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但是还有很多病人在排队,分给你的时间只能那么一点,医生也就只能保证最基本的诊疗过程,于是本来的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审讯犯人一样的问讯和冷冰冰的处方单。 最后再说几个最好不要做的。 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带着情绪就诊。比如你就认定了医生都是要过度医疗黑你钱的,你认定了医生是不负责任的,有这些先入为主的成见影响,是不会有一个好的沟通效果的。其实也不仅仅是看病,人与人沟通的前提,本就应该是不带预设成见的。 还有些人来看病的时候,其实就是自己已经做好诊断的了。比方说,她来了就说“医生我月经不调”,她就只是希望医生来给她调一下月经,而如果医生的判断不是月经不调,还要做其他检查帮助诊断的时候,她就会认为医生的处理有问题,从而产生不信任。所以,不管看什么病,心里都要清楚,你自己不是医生,眼前的这个人才是可以为你提供专业帮助的人,在看病之前,不要先给自己预设好答案。 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医学相关知识可以在网上查到,所以很多病人会查一下自己的相关情况。我觉得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网上的知识毕竟片段化严重,而且真伪难辨。所以,在看医生的时候,最好不要拿着在网上搜来的东西去反驳医生,这会给医生带来“病人不信任我”、“这个病人真难搞”的感觉,从而不利于自己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如果你对医生的诊疗产生怀疑,可以默默的换个不同的医生再看看,或者比较有技巧的表达一下自己的疑问。比如你可以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看来网上说的×××都是不靠谱的啊,幸好没听网上的说法来看医生了!”这样,你既表达了对医生的信任,同时对医生又是一个提醒,万一真的是医生考虑不周,那么网上的某些说法可能会对他有所提示。 对医生的提问不要隐瞒,有问必答,同时也尽量不要打断医生说话,我想这应该是沟通时的基本礼貌。而且,尽量不要问“我的病能不能治好?”“手术能不能成功?”这样不确定的问题。虽然这是病人很关心的事情,但是,请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即使是医生自己得了病,对于这样的问题也难回答。而且,这样的问题会唤起医生本能的自我保护,生怕回答的有什么漏洞,万一日后结局不好病人来闹,所以很难给出让你满意的回答。你只要知道,不管你的病最终是不是可以治好,不管手术最终能不能成功,医生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的。
类风湿关节炎的生活和饮食注意事项:要特别注意关节的保暖,少下冷水,建议经常戴上护膝、护肘和护腕。多晒太阳。3 .少吃发物食品:牛羊马驴鹅肉,猪头肉、猪蹄、公鸡肉、虾蟹、鲤鱼、鲫鱼、黄鳝等。4. 少吃甜食,少吃咖啡、花生、橘子。不要吃得太多的牛奶、鸡蛋,少吃一点还是可以的。5. 多吃补血的中药和食物,多吃深海鱼油。饭后适量喝酒还是有好处的。6. 其它的一些食品如果吃后不舒服就不要再吃。本文系沈凌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建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晒太阳。因为寒湿天气往往会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中医也认为顽固的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体内的“湿气”比较重,“如油入面”、难以去除,除了饮食调节和用祛“湿”的中药之外,多晒太阳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可能比“干蒸”和热水浴等方法的康复效果更好。 多晒太阳还可以防治骨质疏松。 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产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往往有维生素D的缺乏,而维生素D的缺乏会加重病情。 多晒太阳可以产生乐观的心情,减少抑郁,增强抗病的信心。 类风湿关节炎重点要晒关节的部位,最好适当地少穿衣物,又要注意避免受凉、不要晒伤。特别要注意面部遮阳、包裹好,不要晒成了非洲人哟。 (沈凌汛)本文系沈凌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