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肩周炎常常会因天气变化和劳累而急性发作,痛疼是最突出的症状,要想治疗肩周炎只有一个“残忍”且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活动慢慢把黏连的肌肉组织撕裂开来,肩周炎强调“带痛锻炼”。 肩周炎三大临床症状要警惕 肩周炎在民间被称为,“漏肩风“、”五十肩”,是步入“知天命”之后中年人的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院康复科主任黄崇侠表示,颈椎病、颈肩肌肉劳损、肩关节外伤、感受风寒等均能引起肩周炎。一般来说,肩周炎以50岁左右的人群较为多见,现在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电脑一族和运动狂热人士(运动损伤)也成为肩周炎的高危人群。 “大多数肩周炎开始发作时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是感觉肩部有不舒适或被束缚的感觉。很多人会以为不是什么大问题,以为休息一下就会好转,谁知道,越是休息不活动,肩膀越是僵硬。”黄崇侠说,“这主要是因为肩关节周围病变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组织黏连导致活动受限,其发病其实较为隐匿,容易被人忽略。 如果有以下三大临床症状时,要警惕肩周炎,及时看医生——— 症状1、疼痛 疼痛是肩周炎最突出的症状。刚开始的时候,疼痛往往较轻,但却常常因为天气变化或劳累而诱发疼痛,慢慢会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尤其是在肩关节旋转、上举、外展等运动时更为明显,甚至剧痛难忍。 症状2、关节僵硬 肩关节活动受限一般发生在疼痛症状明显后的3-4周,开始因为疼痛、肌肉痉挛等不敢动,后来就是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黏连、挛缩,导致肩关节明显僵硬。 症状3、肩部曾有不适或受伤 肩周炎之前一般均有持续的肩部疼痛和关节功能逐渐降低的病史,据统计,约有1/5的病人曾经有肩部或上肢的轻微外伤。因此,肩周炎的起病较为隐匿,逐渐才发展为关节僵硬,这是肩周炎早期特点之一。 带痛锻炼的目的就是“解冻” 治疗肩周炎与骨折“制动”观念完全不同。黄崇侠说,肩周炎是慢性病,必须打“持久战”,其治疗原则就是:活动、活动再活动!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特别有效的办法,因为只有活动锻炼才能把肩关节黏连的韧带、软组织一点一点的撕裂开来。 当然,在进行锻炼的时候,一定是有“皮肉之苦”的,因为要把肩关节挛缩僵硬的“冻结”状态给“解冻”,这就好比一个生锈的门轴,只有把这些斑驳的锈斑磨掉,门才能开关灵活。专家称,至少需要2周的有效锻炼,疼痛才能有所缓解,必要的时候还要配合热疗、热敷,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血运。 值得提醒的是,肩周炎不难治,关键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锻炼,如果锻炼不得法,用力太猛,可能造成新的关节损伤. 肩周炎患者的“家庭作业” 专家特别准备了一些自我锻炼的方法作为家庭作业,如果您也受到肩周炎的困扰,不妨试试下面介绍的方法: 两手抱头法: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紧抱绕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周而复始。 爬墙运动:患者站立,患肩向墙,手指逐渐向上爬行,直至疼痛而不能向上;或者面对墙壁,双手或患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动,直至出现疼痛为止。 扩胸分肩法: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扩开胸怀,分开双肩、吸气;回复时呼气。 旋摩肩周法: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贴于右肩,旋右肩50-100次,使之产生温热感,换手。 捏拿手臂法: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反复捏拿5-10遍,换手
小儿肌性斜颈又名“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俗称“歪脖”。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胎儿头位不正或胎头在子宫内位置处于歪斜状态等有关。上述原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而血液循行受阻,引起缺血性改变,最后导致胸锁乳、突肌发生挛缩而出现斜颈。中医认为血脉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是发生斜颈的机理。常见症状为多在出生后数日发现小儿头向一侧倾斜,脸面旋向另一侧,如勉强转动拨正,会引起小儿哭闹,并很快转回原位。检查时,可在一侧胸锁乳突肌中摸到肿块,呈梭形或形状不规则,可随肌肉移动。如摸不到肿块,也可摸到一侧肌肉呈条索状发硬,两侧对比,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短。病期较久,患侧脸面、眼睛可较健侧为小。严重者还会产生继发性的胸椎侧凸畸形。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出生以后,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他的头总是偏向一侧,必须看看他的颈部有无包块。一旦是斜颈,不要惊慌,尽快去看医生。早一天治疗就增加一分治疗成功的希望。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免受手术之苦。按摩要由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方法一(1)患儿取仰卧位,头向家长,用滑石粉做介质。家长坐于床前,一手托住患儿颈枕部,用另一手拇指按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5分钟。(2)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肿块,用拇、中、食三指仔细拿捏。稍微加大力量,尤如肿块捏散样,但需与轻揉相交替,以免患儿剧烈哭闹。时间为2分钟。(3)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使胸锁乳突肌拉长,反复操作5次。(4)再用按揉法放松局部5分钟。按摩方法二(1)患儿仰卧位,家长用一手托其颈部,一手用食、中、无名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按揉10分钟。(2)家长一手托其头颈部,一手扶下颌体部,两手相对轻轻用力沿颈椎纵轴拨伸摇晃,并轻轻向患侧旋转,重复两次。生活调理(1)按摩治疗斜颈,一般每日治疗1次,每次不超过15分钟。(2)按摩时,手法要轻柔,用揉、捏手法时要多采用滑石粉等介质以免擦伤患儿皮肤。用拔伸摇晃手法时,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突然用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3)母亲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这样将有利于患儿矫正。(4)可配合局部温热或红外线等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肿块吸收。(5)定期到医院复诊,如需手术治疗最好在8~10岁以前进行,若年龄大后再行手术,则头面部和颈部畸形就很难矫正。小儿斜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儿头颈部先天性疾病,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康复只是肢体器官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接近正常,和临床上得病治愈或痊愈不是一个概念。在医院住院治疗,病号多,治疗项目也多,真正康复训练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家庭康复就显得尤其重要。家庭康复不是病患家属一味的模仿治疗师的一些动作,康复本身就是运用各种方法是患者的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接近正常。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个体差异,习惯及家庭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做个合理、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得患者能有更鲜明的进步。最后,我想说的是,家庭康复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不能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1七种姿势反射 3.1.1拉起反射 3.1.1.1诱发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面对小儿,把两手的拇指从小儿尺侧送入小儿手掌中,用其余的四指固定小儿腕部,注意勿碰小儿手背,当检查者确定小儿发生把握反射,并紧紧握住检查者拇指时,将小儿从床上拉起,使躯干与床面成45度夹角,观察小儿头部与下肢的变化。 3.1.1.2反应分五相:I相:小儿头背屈,两下肢轻度屈曲外展,时期:0-6周。IIa相:拉起时,头在躯干延长线上,双下肢屈曲,时期:7周-3个月。IIb相:拉起时头颈前屈,下颌抵胸,躯干屈曲,下肢屈曲抵腹部,标志着第二屈曲期发育成熟,时期:4-6个月。III相:躯干伸展,肩外展,上肢被拉起时有用力的表现,下肢呈半屈曲半伸展状态,时期:7-8个月。IV相:躯干伸展,上肢用力主动拉起,下肢轻度外展、伸展,足背屈,足跟贴床,时期:9-10/12个月。 3.1.1.3拉起反射的异常姿势:①头极度背屈,多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拉起时的表现。②一侧或两侧下肢硬性伸展,内收、内旋、尖足,全身发硬,拉起时呈棒状,角弓反张,多为痉挛型脑瘫的拉起姿势。③头背屈、下肢屈曲。4)各项较同龄儿延迟。 3.1.2立位悬垂反射 3.1.2.1诱发方法:小儿俯卧,检查者用双手扶持其腋下,将小儿垂直提起,注意勿碰背部,观察两下肢动作, 3.1.2.2反应分三相:Ia相:两下肢呈驰缓性半屈曲半伸展状态,时期:0-3个月。Ib相:两下肢主动屈曲向腹部,时期:4—7个月。II相:两下肢主动的自由伸展,时期:8-12个月。 3.1.2.3立位悬垂的异常姿势:①下肢内收内旋,硬性伸展,有时交叉或尖足,多见于痉挛型脑瘫。②两侧下肢一侧伸展一侧屈曲,呈非对称性,由于受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③下肢屈曲,上肢伸展或上下肢全呈痉挛性屈曲状态。 3.1.3俯卧位悬垂反射 3.1.3.1诱发方法:小儿俯卧位,检查者用双手扶持小儿腋下并水平状提起,观察头部、躯干及四肢的变化. 3.1.3.2反应分为三相:I相:头、躯干与四肢依重力呈自然下垂及轻度屈曲状态,时期:0-6个月。II相:头颈伸展达躯干延长线上,脊柱也较前伸展,四肢呈轻度屈曲状态,时期:7周-3个月。III相:抬头、躯干伸展,6个月可伸展到骶尾部,上肢自由伸展,下肢轻度屈曲或伸展,时期:6个月以后。 3.1.3.3俯卧位悬垂异常姿势:①手握拳,上肢屈曲紧贴胸部,下肢硬性伸展。②上下肢均呈伸展状态,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③头与四肢下垂,脊柱上凸,呈倒U字形,多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特点。④头背屈,脊柱与下肢呈硬性伸展,下肢交叉尖足,呈角弓反张状态,多为痉挛型脑瘫的特点。 3.1.4 Collis水平反射 3.1.4.1诱发方法:小儿仰卧位或侧卧位,手指伸开,检查者位于小儿身后或一侧,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小儿下肢大腿根部,从检查台上向上水平提起,观察另一册上下肢的姿势变化. 3.1.4.2反应分为4相:Ia相:上肢突然伸展,手指张开呈拥抱反射样,下肢呈屈曲状态,头部下垂,时期:0-6周。Ib相:手指张开但不呈拥抱样,上肢轻度屈曲或伸展,下肢轻度屈曲,头与躯干几乎呈平行状态,时期:7周-3个月。II相:手指张开,支撑在检查台上,下肢屈曲或略伸展。时期:3-8个月。III相:上下肢对检查台侧呈支撑动作,时期:6-12个月。 3.1.4.3 Collis水平反射的异常姿势:①头背屈,手握拳紧贴胸部,上肢呈屈曲状态。②上肢呈拥抱反射样动作,上肢伸展,下肢呈硬性伸展。③上肢与下肢无支撑动作,均呈伸展状态。 3.1.5 Collis垂直反射 3.1.5.1诱发方法:小儿仰卧位,头部对着检查者,足部在远端使身体与检查者成直线,检查者用手握住小儿一侧大腿,待肌紧张发生后,向上提起,使小儿呈垂直倒立姿势,观察自由侧下肢的状态. 3.1.5.2反应分为两相:I相:自由侧下肢屈髋屈膝呈90度的姿势,时期:0-6个月.II相: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上肢呈保护性伸展,反射样出现双手支撑动作,时期:6-12个月。 3.1.5.3 Collis垂直反射的异常姿势:①自由侧下肢呈硬性伸直姿势,尖足,上肢呈屈曲或伸展姿势,这种异常的Collis垂直反射最常见,多为痉挛性脑瘫。②自由侧下肢呈屈曲状态。③肌张力低下时,小儿呈倒垂状,无头颈躯干的伸展及双手的支撑动作,自由侧下肢呈无力的伸展状态。 3.1.6倒位悬垂反射 3.1.6.1诱发方法:5个月内的小儿取仰卧位,5个月以上的婴儿取俯卧位,多数检查者取俯卧位,使小儿足底对着检查者,头在远端,躯干与检查者成垂直状态,检查者双手握住小儿两侧大腿上提呈倒立悬垂状态,观察头颈躯干的伸展状态,观察上肢与躯干所成角度. 3.1.6.2反应分为5相:Ia相:小儿头朝下呈倒立位悬垂后,上肢出现拥抱样反射,头颈部无伸展动作,时期:0-6个月。Ib相:两上肢呈拥抱反射伸展动作,上臂与躯干成90度角,颈部正中位稍有伸展,骨盆稍屈曲,时期:7周-3个月。II相:头颈伸展到胸腰部,骨盆也有伸展,上臂与躯干成135度角,时期:4-6个月。III相:头颈躯干均伸展到骶尾部,上肢向下方伸展,有保护性伸展样动作,上肢与躯干成170度角,时期:6个月。IV相:自发的随意运动,当小儿头朝下呈倒立悬垂后,小儿躯干屈曲有主动抓住检查者的抓人动作,时期:9-12个月。 3.1.6.3倒位悬垂反射的异常姿势:①手紧握拳,上肢屈曲紧贴胸部,头颈部躯干无伸展动作。②双手伸展,肩后伸,上肢向后或呈非对称性姿势。③上肢屈曲于胸前或呈吃手姿势。 3.1.7侧位悬垂反射 3.1.7.1诱发方法:小儿俯卧位,检查者用双手握住小儿胸腹部上提呈垂直位后,迅速向一侧倾斜,观察上侧上下肢的变化及头部与脊柱的变化. 3.1.7.2反应分五相:I相:上肢呈拥抱反射样动作,上侧下肢屈曲,足背屈、内旋、趾张开,下侧下肢伸展,脊柱侧弯上凸,足背屈,趾屈曲,时期:0-10周。Iu相:是I相与II相的过渡相,表现为上肢呈拥抱样,下肢屈曲,头颈部比1相有伸展,时期:11-20周。II相:上下肢对称性屈曲,手指伸展,下肢屈曲略外展,足呈中间位,有时外旋,时期:4-7个月。IIu相:为II相与III相的过渡相,上肢稍外展,下肢缓慢地屈曲或伸展,时期:7-9个月。III相:头立直,上侧上下肢充分伸展外展,下侧上下肢轻度屈曲,时期:8-12个月。 3.1.7.3侧位悬垂反射的异常姿势:①上肢呈拥抱样反射的姿势,下肢呈硬性伸展状态。②手紧握拳,紧贴胸部,下肢伸展。③上肢屈曲,吃手,下肢伸展。④头背屈,肩后伸,四肢伸展,下肢内收、内旋,交叉、尖足。⑤头下垂,脊柱上凸,上下肢呈弛缓性伸展状态。
康复治疗的历程很漫长,但必须坚持,不能放弃。做康复治疗之前,康复治疗中,康复治疗结束前记得做康复评定。在康复医学中,没有评定就没有治疗,早期康复评定可以,让康复治疗师准确把握小孩发育水平,及功能缺陷的程度。让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能给孩子制定更合适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得孩子尽早康复,归回家庭,归回社会。